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涵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并探讨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长,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量也急剧上升。
这导致了严重的雾霾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
由于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人们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
此外,空气污染还对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治理,提高燃煤电厂和工厂的煤改气等。
此外,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也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政府还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
二、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另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尽管我国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人口多、水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许多地区常年面临着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此外,水污染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不少地区的水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用水需求。
要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力度,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和分配。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非法取水行为。
此外,应该推广节水技术,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也是一个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扩张,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遭到了破坏,导致物种数量急剧减少。
同时,非法的狩猎和盗猎行为也给我国的野生动植物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此外,要加强对非法狩猎和盗猎行为的打击,加大对侵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处罚力度。
同时,也需要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增强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探索我国环境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至关重要。
一、环境发展现状1.1 水污染问题我国水污染问题严重,湖泊、河流、地下水等水源受到严重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污染已经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存环境。
1.2 大气污染问题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尤为严重,特别是北方地区的雾霾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工业排放,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聚集形成雾霾,对空气质量和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1.3 土壤污染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工业、农业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土壤的污染问题没有足够重视。
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大量积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4 生态破坏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森林过度砍伐、湿地消失和物种灭绝等问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破坏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的恶化。
二、环境发展趋势2.1 提高环境意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的环境意识正在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环境保护,购买环保产品和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以减轻对环境的负担。
这种环境意识的提高将推动环境发展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2.2 推行绿色发展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等措施。
加大绿色产业、清洁能源和环境友好技术的发展力度,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良好状况。
2.3 强化环境监管为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我国政府加强了环境监管力度。
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
加大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追求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友好型,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1. 引言1.1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我国生态环境近年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发展,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和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持续减少和破坏,耕地面积减少、土地沙化严重、土地污染日益加剧。
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
工业和农业活动不规范导致水体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水质下降,部分水域已经无法饮用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受到威胁。
大气污染问题长期困扰我国。
随着交通运输和工业排放不断增加,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导致雾霾频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野生动植物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野生动植物非法捕捞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失衡,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1.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平衡。
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维护人类健康、促进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危害。
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
尤其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城市,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往往会带来经济损失,加重社会成本。
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国家战略。
只有建立起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确保国家的长久安全和繁荣。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字数:237】2. 正文2.1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中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一、荒漠化1.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大陆内部2.产生的原因:3.治理措施: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②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③退耕还林、还牧;④建设人工草场;⑤推广轮牧;⑥禁止乱砍乱伐等4.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③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④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沙尘暴1.形成时间:大多在冷空气过境影响时出现,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现。
2.形成条件3.危害:①造成环境质量下降;②使农作物受灾;③造成人畜伤亡4.治理和缓解沙尘暴的措施——治沙工程(保护和发展林草植被)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建设人工草场;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管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牧。
三、干旱缺水问题1.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2.产生原因:3.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⑤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⑥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⑦发展节水农业;⑧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⑨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⑩海水淡化等。
四、土壤次生盐碱化1.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2.产生原因:3.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④农田覆盖;⑥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⑦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五、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1.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2.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3.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六、洪涝灾害1.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2.产生的原因:3.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七、水土流失问题1.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2.产生的原因:3.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4.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③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④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国是一个生态环境非常丰富多样的国家,拥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本文将从水、大气和土壤等方面,分析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的原因。
其次,大气污染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突出现象。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颗粒物、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
特别是一些工业区域和大城市,由于工业活动和交通拥堵的问题,大气污染更加严重。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例如,酸雨的发生导致水源的酸化,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此外,土壤污染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物的堆放和农业使用的化肥和农药。
由于我国工业废物处理技术和政策的不完善,部分工业废物被直接倾倒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的发生。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导致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积累,使得土壤品质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农作物的质量。
同时,土壤污染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以上所述,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工业化和农业发展进程中对环境的忽视和过度利用。
普遍存在的环境管理不规范、排放不达标以及对环境保护问题的低认识等,都是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环境管理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2.中国生态环境目前的现状3.这些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4.解决的策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中国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哪些?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
二.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生态赤字进一步扩大。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
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
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
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
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
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
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限制全面发展的重要瓶颈。
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本篇文档将从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主要污染源及其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1.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总体上面临着短缺的问题。
截至2019年底,全国耕地总面积185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37%。
可耕地总面积为309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0.62%,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2.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地区则缺水严重。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水质不好,因为水污染重,导致水资源成为极为稀缺的资源之一。
3.空气质量我国空气质量问题也愈发突出,其中PM2.5、PM10等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成为污染气体的主要成分。
由于排放量较大,使得我国很多城市的空气质量不断恶化,而户外工作和生活的人群对空气质量不良的影响也逐渐加重。
二、主要污染源及危害1. 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是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
一些大型工业企业过度排放污染物,造成周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特别是金属加工、石化、建材等行业,对环境的破坏性最大,这些行业的工业废水、排放物在长期运营的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2.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没有严格的监管措施,造成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污染物的过度使用,污染了surrounding 的土壤和水体,同时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相比,在规模和分布上可能更为分散,但是影响不容忽视,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活污染生活污染源包括了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固体废物等,这些都会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些生态问题而加剧,城市垃圾问题十分突出,卫生处置混乱的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已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
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及环境保护现状

目录•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环境保护现状•我国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01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较少,且分布不均,许多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02水污染严重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源导致许多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影响水资源的使用安全。
03水资源浪费水资源使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尤其是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领域。
水资源问题土地资源浪费01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土地被占用,其中很多是优质耕地,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02土地退化过度开垦、放牧、采矿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退化,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03土地污染农药、化肥、工业废气等污染源导致土地污染,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土地资源问题许多城市和地区空气质量恶化,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较高。
空气污染严重雾霾频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工业化进程中,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
030201噪声污染法规不完善噪声污染法规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噪声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噪声污染普遍交通、工业、娱乐等活动中产生大量噪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
0102放射性污染严重核能、工业、医疗等领域存在放射性污染问题,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放射性废物处理不当放射性废物处理不当,存在泄漏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放射性污染问题环境保护现状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目前已出台了多项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严格监管执法政府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严厉的处罚措施,以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推动企业环保自律政府通过实施环保自律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开展环保工作,减少环境污染行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2000字(通用5篇)

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2000字(通用5篇)想要知道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需要调查清楚情况,并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2000字(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1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
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存在问题:(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
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
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
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
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
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
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
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中国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如何面对

中国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如何面对1、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分析生态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
它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其破坏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生态环境问题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概括如下:一是荒漠化日益严重。
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加剧。
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建国初期约15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367万平方公里,而且每年都在以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的耕地约占总面积的1/3。
其次表现在土地沙化趋宽。
沙化土地在新、青、宁、甘、陕、蒙、冀、辽、吉、黑10个省、自治区,已形成长逾万里的风沙危害线,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占到了国土面积的17.6%。
目前,我国近1/3的土地受到风沙威胁,每年必须付出500多亿元的高昂的治理代价。
草地退化面积达1.3亿公顷,占到了其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都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历史上水草丰茂,“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科尔沁、鄂尔多斯等草原,至今已沦为“风吹草地尘飞扬”的沙地。
二是水环境日趋恶化。
我国每年污水排放量都在350亿吨左右,其中80%以上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泄入江河湖泊或浸入地下。
据调查,全国73%的城市的河水不宜饮用,42%的城市地下水及七大水系近半河段受到污染,各大淡水湖泊和近海海域也因富营养化而出现赤潮。
据载、由于废水、污水排放量大,农药化肥使用多,黄河流域近4/5的河道被污染,每年损失上百亿元(《环球时报·生命周刊》)。
另据我国湖泊环境研究首席科学家刘鸿亮院士介绍,国内外由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已有2000余种,其中114种列入或被疑为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而我国的水源中一般都能检出百余种有机污染物。
199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委、卫生部等13个部委联合签发的文件曾指出:我国79%的人正在饮用污染水。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_原因_对策

有毒有害废弃物也有所增长。有毒有害固体
废弃物都未经过严格的无害化和科学的安全
矿渣
处置,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
危害的环境问题。
[生活垃圾]
中国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 1.4亿吨,城市人均年产生活垃圾440 公斤(已高于一些欧洲国家的人均垃 圾产生量),但能达到无害化处理要 求的还不到10%,垃圾围城现象较为 普遍。简单堆放的垃圾不仅影响城市 景观,同时从垃圾中释放的气体和渗 滤液污染着大气、水和土壤,成为中 国城市面临的棘手的环境问题。
水污染. 珠江
[地下水]
由于工业、农业废水、废物等排放、堆 放,我国地下水污染也非常非常严重,据 有关部门对118全城市2-7年的连续监测资 料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 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只有 3%的城市地下水是清洁的。地下水污染不 仅检出的成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环境保护问题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现状
二、我国目前严重的环境问题 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如何保护我国生态环境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现状
(一)环境污染 (二)生态破坏 (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
•(一)环境污染现状
• 我国污染是发达国家的30倍
• “逢水必污、逢河必干、逢雨必酸”。
1、大气污染情况——宏观
废弃电视机
废弃手机电池
2、农业污染源
飞机喷洒农药
主要是不当施用农药、化肥、有机粪肥等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挥发 扩散,以及施用后期NOX、CH4、挥发性农药成分从土壤中逸散进入 大气等形成的污染源。农业废弃物也称为农业垃圾主要为粪便及植 物秸杆类。
3、交通运输工具污染源
由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运行时向大气中排放的 尾气。这类污染源属流动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是烟尘、碳氢化合物、 NOX、金属尘埃等,是城市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废旧 交通运输工具形成废物,如何处理?这是一个重大问题,形成了未 来重要的污染源。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生产力的日益扩大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资源利用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自然资源在促进人类向前发展,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
无限制的物质需求增长,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
自然界正在以一种报复式的反馈方式警告人类,各种自然灾害不断侵蚀人类生命。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如何维护好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现今乃至将来都必须重视的事情。
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1)国土资源安全方面。
国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国土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重要。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国土面积全球第三,但是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我国可采林将在短短7年内被砍完,我国草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草地质量也在明显下降,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我国湿地资源占世界湿地面积10%,但已有近40%的湿地受到中度和严重威胁。
其他生态系统也退化严重,造成生态功能下降,生态平衡失调,已对国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水资源安全问题。
我国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8000-9000亿立方米,现在一年的用水总量达到56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用水资源的极限。
现有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乡村,由地表发展到地下,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七大水系有1/3以上河段达不到饮用水标准。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及其解决方法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咱们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
话说这个话题可大可小,不过既然要聊,那我就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让大家都能听懂。
咱们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呢?其实啊,这个问题还是挺复杂的。
咱们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三大类: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这三大类问题又各自有各自的子问题,比如空气污染里又有雾霾、臭氧层破坏等问题;水污染里又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问题;土壤污染里又有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问题。
这些都是咱们国家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啊,这个问题也挺复杂的。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活动。
比如说,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人们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污水;农业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
这些都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面对这些问题,咱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啊,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只要咱们大家齐心协力,还是有可能解决的。
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投入,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咱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比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垃圾分类等。
咱们还可以参与各种环保活动,比如植树造林、河道清洁等,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啦,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
只要咱们大家齐心协力,相信总有一天,咱们的国家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今天的聊天就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一)生物物种减少造成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主要有: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
(二)森林资源破坏造成森林破坏多的原因有:1.砍伐林木;2.开垦林地,我国人口众多且增长较快,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我国开垦了大量的林地,特别是农民非法烧荒耕作,刀耕火种,造成了对森林的严重破坏,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所开垦林地的耕作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增加了,加剧了林地土壤侵蚀,严重损害了森林植被再生和恢复能力;3.采集薪材,我国约有一半以上人口用薪柴作炊事的主要燃料,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薪材的需求量也相应增长,采伐林木的压力越来越大;4.大规模放牧,在西北、内蒙地区放牧的规模越来越大,导致草地的大量减少。
(三)湿地减少湿地减少的原因:1.农牧业发展,农业的迅速发展,盲目开垦湿地,使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减。
畜牧业的不可持续发展,对湿地植被造成严重破坏。
同时农牧业的发展造成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水位下降,湿地水大量补充地下水,造成湿地系统物质能量流失衡及生态功能减弱,直接导致湿地系统的退化。
如松嫩平原的原始自然景观为疏林草原和草原,垦荒活动使草原面积大幅减少。
2.水利工程建设,人为修建水库和堤防,特别是随着水库库容和堤防长度和高度的增加,拦截水源使得河流下游以及周围的水利联系减少乃至被切断,一方面减少了平原区湖泊、沼泽、滩涂等湿地的上游水源;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切断了内流区的外泄通道,导致湖泊萎缩、沼泽化,沼泽湿地变干、萎缩,使地表盐分难以向下游排泄而加剧湿地盐碱化。
3.点面源污染,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随之而来的营养物质富集、土地盐碱化、农药杀虫剂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的一系列点、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使湿地水体受损,水质恶化,生态系统结构受到破坏,湿地功能减弱,湿地系统不断退化。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惠及子孙的伟大工程,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为此,我们应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措施一、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1、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改善,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主要表现在:植树造林,防治沙漠化,水土保持,国土整治,草原建设,及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等,并逐步完善了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问题:虽然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然面临严峻形势,问题依旧大于成绩。
目前我国环境总体在恶化,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突出表现在:(1)、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生态恶化加剧,沿江湖泊、湿地等日益萎缩,水源涵养、调蓄洪峰等功能衰退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
(2)、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现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356万平方公里,形势十分严重。
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和横断山脉地区。
(3)、土地沙漠化严重。
我国北方的沙漠、戈壁以及沙漠化地区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5.5%,目前有5900多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和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是世界上受沙漠化之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4)、森林资源锐减。
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5)、地下水位下降。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真的是一个让人揪心的话题。
走在大街上,仿佛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沉重。
雾霾、垃圾、生态破坏……这些问题像阴霾一样,笼罩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就来聊聊这些问题,探讨一下原因,还有解决的方法。
首先,咱们说说空气污染。
这可是个大问题。
大家都知道,汽车越来越多,工厂的烟囱冒着黑烟,这些都是空气污染的“元凶”。
特别是冬天,取暖的需求上升,煤炭的使用更是加重了雾霾的形成。
想象一下,早上走出家门,能见度低得跟什么似的,呼吸时像吞了块棉花,实在是难受。
再说水污染。
江河湖泊,原本是我们生活中美丽的风景,如今却变得污浊不堪。
工业废水的排放、农业化肥的流失,让水体受到了严重威胁。
有些地方的河流,水面漂浮着塑料袋,鱼也都跑到哪儿去了。
喝一口水都得提心吊胆,真是让人心痛。
还有土壤污染。
这一问题常常被忽视,但它对我们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很多地方的农作物变得不再健康,甚至有些地方的土壤已经被污染得不适合耕种。
农民的辛苦,换来的却是个空心的收成,真是心有不甘。
那么,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环境的保护。
为了GDP,不少地方相关部门在招商引资时,放松了对企业的环保监管,结果就是环境遭殃。
经济与环境,真是两个难以平衡的天秤。
其次,公众环保意识不足。
虽然近年来大家对环保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但很多人依然抱着“反正我一个人没关系”的心态。
随手扔垃圾、浪费水电,似乎都是“小事”,殊不知这些“小事”累积起来,最终会变成大问题。
环保,不光是相关部门的事,人人都得参与。
再有,科技水平的限制。
虽然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环保技术上,仍有待提高。
有些企业对环保设施的投入不够,甚至是走过场,导致污染问题依旧严重。
环保科技的发展,亟需加速。
解决这些问题,咱们得从多个方面入手。
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如何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如何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那么,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究竟处于怎样的状态?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呢?先来看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在大气环境方面,雾霾问题曾经一度困扰着许多城市。
随着一系列治理措施的推进,空气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仍然存在。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等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水资源状况也不容乐观。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南方多北方少。
水污染问题同样突出,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不少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水质恶化。
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土壤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土壤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面临压力。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森林砍伐、湿地破坏等因素,使得许多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一些物种濒临灭绝。
在生态系统方面,森林覆盖率虽然在逐步提高,但森林质量仍有待提升。
草原退化、沙漠化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受到影响。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
在政策层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了对污染排放的监管和治理。
加大了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在生态修复方面,实施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等工程,使得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改善。
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
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
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
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
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
“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
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
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
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
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农学院课题论文题目: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姓名:杨承林学号:0901014102系别:农学系专业班级:09农学(1)班指导老师:富东英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摘要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另外由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
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工业化压力。
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所以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对我国公众的生存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环境现状、公共影响、生态环境正文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和生物多样性。
(1)空气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
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1/4的城市每年至少有60%的雨天下酸雨;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
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
2000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人口稠密地区,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首位,氮化物排放量居第三。
另一方面,有迹象表明好几个空气指标已得到改善。
越来越多的企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在47个重点实施环境保护的城市中,已有11个城市达到和好于有关二氧化硫排放的国家标准、29个城市达到或好于有关空气悬浮颗粒浓度的国家标准(这些城市包括北京在内)。
(2)土地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与此同时,土壤侵蚀对长江流域的影响也在增大,长江由于土壤侵蚀产生的泥沙量已超过世界上两条最大河流(尼罗河和亚马逊河)的总和。
因为江河(包括水库和湖泊)中泥沙淤积,从1949年到1990年间,中国航行河道缩短了56%,同时也限制了可航行船只的大小。
由于长期使用化肥以及杀虫剂导致更新土壤的蚯蚓数目减少等原因,使得土壤肥力和质量降低、土壤厚度变薄。
由于灌溉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和管理,中国9%的土地已受到盐碱化影响(尽管中国政府在抗盐碱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由于过度放牧和农业土地开垦,中国土地的1/4正受到土地沙漠化的威胁,这在青海和内蒙古自治区尤为突出。
(文献3)中国是世界上森林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世界人均拥有森林0.6公顷,而中国人均仅为0,1公顷。
就森林覆盖率而言,日本为64%,世界平均值达30%,中国仅为18%(表2)。
虽然单一树种的种植面积的扩大,进而导致森林总面积增加,但是天然林,尤其是成熟林的面积却在减少。
森林砍伐是引起中国土壤侵蚀和洪水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
1998年的洪水波及中国2.4亿人口,中国政府为之警醒,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在主要河流流域(如长江、黄河)的中上游禁止砍伐天然林。
森林过度砍伐带来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A: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尽管近些年来,中国在局部地区开展的风沙治理及生态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但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土地退化、沙化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1999年中国第二次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已超过1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近二成,并且正在以每年约3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
目前,中国大约有1.7亿人口的生产、生活正在受到沙漠化的严重威胁,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540亿元人民币。
B: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对中国土地资源造成破坏的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造成的危害最大。
中国水土流失的总体情况是:局部上有治理,总体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
目前,中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
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地表土,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即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中氮、磷、钾的含量。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植被破坏。
全国山地丘陵地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梯田约占到1亿亩,而其余3亿亩坡地正遭受着不同程度水土流失的侵害。
其他最为严重的土地退化形式包括对草原与湿地的破坏。
中国天然草原面积世界第二(仅次于澳大利亚),其覆盖率为40%,主要分布于干旱的西北地区。
然而,中国人均草地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一半。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草地以每年大约15000平方千米的速度减少。
由于过度放牧、气候变化以及采矿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开发和生产,中国90%的草原已经退化。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每公顷草产量减少了40%,此外,杂草和毒草蔓延还危害着高质量草种。
中国草原的退化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仅涉及中国农民,也影响草原地区以外的人们和其他国家。
例如,西藏高原的草原既是中国也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的主要河流的源头。
中国大约有66万平方千米的湿地,约占世界总和的10%。
然而,由于许多湿地转化为农田和其他生产用途,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地(即位于东北的三江平原)的3/5已被抽干成为农田。
如果按照目前的损失速度,其余部分将在20年内全部消失殆尽。
由于许多天然湿地的丧失,中国现存天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8%,小于世界的6.0%。
随着水位波动的增大、减缓洪水能力的降低以及蓄水能力的减少,湿地的服务功能也明显下降。
除此以外,湿地还面临着其他威胁,比如污染加剧、资金不足以及低效的法律和法规等。
(文献1)(3)淡水由于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加上农业和水产养殖业排放的肥料、农药和粪便而造成大面积的富营养化,中国大部分河流和地下水的水质较差,而且还在进一步恶化。
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的污水排放量一直在不断上升。
中国约有75%的湖泊受到污染,由此政府不得不在1997年宣布一直为北京提供重要水源的北京官厅水库的水不再适于饮用。
虽然工业污水处理的百分比不断增加,但是生活污水处理率只有2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水平。
水资源短缺和浪费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水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人均淡水拥有量只有世界的1/4;而且分布不均,北方地区人均水拥有量只有南方地区的1/3。
淡水的根本性不足加上使用浪费,造成中国100多个城市淡水严重短缺,甚至导致工业生产中断。
在城市用水和灌溉用水中,2/3的水源依赖于地下水。
一些地方地下水已快耗尽,引起城市地面下陷,使得海水已开始渗入大部分沿海城市的地下含水土层。
此外,中国已成为世界河水断流最严重的国家,河水资源的进一步使用将使河水断流情况更为加重。
黄河下游从1972年到1997年的25年中,有20年发生过断流。
黄河断流天数也令人惊讶地从80年代的90天增加到1997年的230天。
(文献4)由于鱼类消费量的急剧增加,污染和过度捕捞使得淡水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在过去的25年中,人均鱼消费量几乎增长了5倍,同时,鱼类、软体动物类和其他水生种类出口量也有所增加。
结果导致白鲟接近灭绝,以前中国产量丰富的黄鱼和带鱼等鱼类现在却需要进口,长江野生鱼类的捕捞量亦减少了75%。
为了防止渔业资源的崩溃,2003年长江第一次实行禁止捕捞规定。
但为了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淡水鱼养殖业急剧增长。
(4)海洋中国海洋面积达300万平方千米,并拥有广阔的大陆架以及海岸线外长达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但由于陆地污染物排放、石油溢出和其他海洋活动等,几乎所有的沿海地区都遭到污染。
2004年国家海洋局记录了867个将污染物排入大海的主要排泄口,其中20个排泄口仅在2003年就排放了约8.8亿吨的污水,其中包括铅、镉和砷等有毒物质在内的130万吨污染物。
20世纪60年代,中国海洋平均每5年发生1次赤潮,而目前已增至平均每年90次。
因此可见,污染和过度捕捞严重冲击着中国的渔业资源,从而使天然捕捞量急剧下降(例如曾经丰富的渤海对虾产量降低了90%),而人工养殖海产品增加。
与此同时,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2002年,中国红树林面积也减少了73%。
(5)生物多样性中国拥有超过世界10%的维管类植物和陆生脊椎动物。
然而,人为活动的使中国物种(包括大熊猫)处于濒危之中。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
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截至2003年底,中国政府已建立了近2000个自然保护区,以及许多动物园、博物馆、植物园、野生动物饲养中心和基因、细胞库。
大多数保护区于过去的20年中建立。
自然保护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4.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是,这些保护区还须得到更好的管理,中国仍需要建立更多、战略意义更加重要的保护区。
在中国本地物种减少的同时,来自水陆两种途径的外来入侵物种却在大大增加。
到2004年,已有入侵物种400多种,例如豚草(一种北美土生植物)、水生风信子和福寿螺。
有些入侵物种已变成害虫和杂草,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农业、水产业、林业以及畜牧业生产效益,仅2000年一年就造成经济损失145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4%。
在这些入侵物种中,大部分是有意或无意地通过国际贸易和其他活动引入中国的。
从1986年到1990年间,仅在上海港,从来自30个国家的349艘船只携带的进口物品中就发现了近200种外来杂草。
二:生态环境破坏对中国公众的影响中国环境退化不仅有害于中国的蚯蚓和黄鱼,而且也有害于自己的公众。
环境退化对公众的影响可分为以下几类:社会经济损失,健康费用增加,频繁和更严重的自然灾害,森林砍伐转向国外。
(1)经济损失下面我们从小到大依次列举社会经济损失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