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暮霭(ǎi)愠怒(yùn)瑰怪(guī)纤维(xiān)B. 粗犷(guǎng)脊梁(jǐ)拓印(tà)炽热(chì)C. 憾慨(kǎi)琼瑶(qióng)暮霭(ǎi)聊赖(liáo)D. 殷红(yān)蹙眉(cù)悲怆(chuàng)铁锹(qiāo)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崇山峻岭草长莺飞娇生惯养良辰美景B. 狼籍一片既往不咎眼花缭乱气息奄奄C. 呕心沥血一筹莫展自食其果融会贯通D. 专心至志走投无路不卑不亢休戚相关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诸葛亮舌战群儒,显示了他卓越的口才和广博的学识,不愧为一代名相。

B. 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超过了90分。

C. 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 文艺创作要勇于突破旧框框,才能提高质量,繁荣创作。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当时,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贵人,他们都是在这种清幽的境界里度过每一个夏天的。

②而且,一到夏天,这个城市好像完全属于苏州人。

③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④所以,苏州园林不可能十全十美,完美无缺。

⑤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没有不受到苏州园林影响的。

A. ②①③⑤④B. ③①②⑤④C. ①③⑤②④D. ③⑤①②④5.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呼——呼——”风声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仿佛要把整个山谷都掀翻过来。

B. 看到画上的“双喜临门”,我立刻想到了《西厢记》中“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的情景。

C. 母亲说:“你这样做,就是对我最大的关心,也是对我最大的爱护。

”D. 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幽默风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和”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和”强调和谐统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保持和谐统一,才能实现万物的生长和发展。

其次,“和”注重协调平衡。

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差异,但通过协调和平衡,可以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例如,儒家主张“中庸之道”,强调在处理事物时要避免极端,保持适度和平衡。

最后,“和”倡导包容共生。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不同的事物和文化之间应该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和”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如果能够秉持“和”的理念,以和谐、包容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就能够减少冲突,增进团结,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和”思想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教导人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包容他人,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从而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在当今时代,“和”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弘扬“和”的思想,倡导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理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地、人是相互独立的,需要保持和谐统一。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一)名句默写(20分)略(二)文言文基础(20分)11.(8 分)⑴明白、知道⑵通“辨” ⑶不久⑷成人自立⑸安慰⑹说出⑺乖违,不顺⑻满12.(6 分)1名词作状语:①③;2名词作动词:②;3使动用法:④⑥;⑷意动用法:⑤。

13.(6 分)1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①⑤,2宾语前置句:②④,3被动句:③⑥。

(三)文言文阅读(21分)14【解析】迁,贬谪。

要做对这个题,需借助上文语境进行推断,第一段说“东坡先生谪居儋耳”,这一句说“是时,辙亦迁海康”,所以“谪”和“迁”在这里应该同义。

【答案】 D (3分)15【解析】 A项,表递进关系;表并列关系。

B项,都是语气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C项,连词,表转折,却;介词,因为。

D项,介词,从;介词,对于。

【答案】 B(3分)16【解析】①与东坡追和陶渊明的原因无关,②是东坡的具体做法,不能算是理由,⑤是说明把和诗编成集子并抄录下来的目的。

【答案】 D(3分)17【解析】 B项,“性刚才拙”不是苏轼对陶渊明的评价。

【答案】 B (3分)18【答案】(1)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

“凡”,共,1分;“得意”,得意之作,1分;语意通顺1分(3)分(2)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

“既冠”,成年以后,1分;“师”,用作动词,学习,1分;语句通顺1分(3分)(3)然而子瞻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才学日益长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

“斥”,被贬,1分;“日”,日益,1分;语句通顺1分(3分)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19 B、D(B:①“以‘煮豆’为题”应为“以‘兄弟’为题”;②“哈哈大笑”有误。

D:①“儿子”应为“弟弟”笑”应为“潸然泪下” “张昭” ;②“周瑜” ,应互换)20 B、C.(B赵云没有离开公孙瓒而投靠刘备。

C. 他先将吕布清到家中,把歌伎貂蝉作为义女许给吕布为妾。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憎恶(zēng wù)纤维(xiān wéi)悲切(bēi qiē)踌躇(chóu chú)B. 愠怒(yùn nù)摺皱(zhé zhòu)踟蹰(chí chú)瑰宝(guī bǎo)D. 谄媚(chǎn mèi)拘泥(jū nì)恬淡(tián dàn)氛围(fēn wéi)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修茸茸哀声叹气长篇累椽草长莺飞B. 暮气沉沉暮色苍茫岁月蹉跎勾心斗角D. 颠沛流离没精打采呕心历血振奋人心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明天早上六点,我们全体同学在操场集合,举行升旗仪式。

”班主任说。

B. “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小明问。

C. “妈妈,我想吃糖。

”孩子说。

D. “这本书是谁的?”他问。

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很诚实,从来都是有一说一,绝无半点虚假。

B. 这部电影太感人了,观众们纷纷泪如雨下。

C.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问题,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D. 这个消息传来,大家纷纷表示祝贺。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热爱祖国。

B. 他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很快,与老师的耐心辅导是分不开的。

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要加强安全管理。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读起来饶有趣味。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请根据诗句内容,填写相应的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

(柳宗元《江雪》)(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

(杜甫《春望》)(3)会当凌绝顶,______。

(王之涣《登鹳雀楼》)(4)海内存知己,______。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偶像文化如火箭般蹿起,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流水线般的“造星”模式,催生了一批又一批“人造明星”。

很多青少年把这些“明星”当作崇拜的偶像,穿衣戴帽、言谈举止,处处模仿。

而那种主打“颜值”“炒作”“绯闻”“拜金”的偶像加工手法,更容易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带偏,让价值观尚未成型的他们深受其害。

一些青少年,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而应援、打榜,耗费了时间金钱,荒废了学业人生, 致使偶像原本的正向示范意义完全无从谈起。

当然,偶像文化也不是洪水猛兽,对待偶像文化,我们也不宜一味地制造焦虑、宣泄偏见。

非理性的偶像崇拜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发展,而引导青少年理性对待偶像,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建立健康积极的偶像文化氛围,应该是当下社会的迫切需要。

偶像大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

大众传媒为什么样的人提供舞台,制作什么样的节目,其实就是在推出什么样的偶像、传播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有的节目,让嘉宾在舞台上肆意炫富、卖丑;也有一些节目,将镜头对准广大青少年身边的榜样。

媒体不同的选择,会塑造出不同的偶像,进而对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我们需要的当然是能提供正向示范的偶像。

比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中学生武亦姝刷爆了朋友圈,同时也引发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捧;浙江卫视《少年国学派》中的李国仕,让观众看到了“活”起来的国学,向人们展示了少年可期。

偶像让人崇拜,但崇拜的不应是媒体赋予他们的各种标签,而应是他们内在的品质、能力。

同时,时代需要的是那些真正能启发人、鼓舞人的偶像。

相较于明星的遥不可及,身边的偶像,也许能给人带来更大的触动和改变的决心。

因此,健康而又可持续的偶像文化应该建立在对人们身边偶像的不断发掘上。

就像浙江卫视的《铁甲雄心》,紧紧围绕青少年“燃”的內核,把镜头对准校园里着迷于机甲科技的青少年,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科技风景,也为社会进行了一次机器人知识的科普。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力充沛,工作起来仍然十分卖力。

B. 经过这次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明确,结构也显得有些混乱。

D. 他因为工作繁忙,所以没有参加昨天的会议。

2.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句是:A. 他总是目中无人,真是令人侧目而视。

B. 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我们很快就能解决了。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精力充沛。

D.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一孔之见,不足为凭。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B. “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他问我。

C. “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他问我:“我今天很忙。

”D.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我今天很忙。

”4-10. (此处省略,按照类似模式继续出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__》中的名句。

1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________”四字。

1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学而》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教诲。

15. “________”是《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著名篇章。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文章内容省略)16.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内容进行分析。

(5分)17. 文章中“她”对“他”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

(5分)18.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主题?(5分)19.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5分)20. 你如何评价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请给出你的观点。

(10分)四、作文(共20分)21.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和” 强调和谐、协调、平衡,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 体现为一种包容、宽厚的态度。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差异,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

这种“和而不同” 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避免冲突和对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 则意味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强调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和” 的理念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往往追求“政通人和” 的理想境界,通过推行仁政、德治等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和” 的理念也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和” 理念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要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体现了“和” 的理念。

D.“和” 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和” 理念的内涵和影响。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推荐文章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联考试卷及答案热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及答案热度:八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热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热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热度:在复习高语文月考时适当做语文月考试卷,有助于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

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

在文明形成过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

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导致集约化生产出现的关键性技术因素的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

因此,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是文明起源的内因。

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可以理解成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

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的视野看,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特质的常常是那些文明体的表层结构,而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和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成熟一样,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以来,西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这里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漩涡地带。

整个公元前3千纪的下半叶数百年间,中原文明已经孕育了深层的变革,至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频繁汇集,更多学者不断举出南方以水稻种植文化的北传和对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来进行说明:源于中国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这一时期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湍急(tuān)B. 蹒跚(pán)C. 睥睨(nì)D. 踯躅(zhú)2.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话让我深受感动,使我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这部电影的情节虽然曲折,但是结局却令人感到意外。

D. 无论困难多大,他都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成功。

3. 填入下面句子中空缺处最恰当的词语是:春风十里,不如你。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赞美?A. 爱情B. 自然C. 友情D. 生活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在夜空中静静地挂着。

B. 春风又绿江南岸。

C. 繁星点点,好似无数的眼睛。

D. 河水潺潺,流向远方。

5. 以下哪项不属于古文观止中的内容?A. 《岳阳楼记》B. 《出师表》C. 《滕王阁序》D. 《红楼梦》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位作家之手?A. 王之涣B. 王勃C. 李白D. 杜甫7.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错误的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C. 《离骚》是屈原在流放期间所作。

D. 《史记》是由东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

8.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哪部作品?A. 《西厢记》B. 《牡丹亭》C. 《长生殿》D. 《桃花扇》9. 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唐宋八大家”?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韩愈10.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的是哪种自然景观?A. 山B. 水C. 云D. 雾二、阅读理解(每题4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高其台榭,美其檐楹;使工师象其山川,绘其草木。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窥豹一斑瞥眼而过B. 雕梁画栋雕虫小技C. 色厉内荏油头粉面D. 纷至沓来沸反盈天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 由于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新产品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行端正,是我们班上的优秀学生。

D.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答案:B3.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是:A. 这里的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B. 他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喜爱。

C. 小明每天都起得很早,勤奋学习。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看再看。

答案:A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是:A. 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懂?B. 请问您需要我帮忙吗?C. 这道题我做了很久,还是不会做,求救啊!D. 你看,这个笑话太好笑了,快笑死我了。

答案:B5.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正确的标点符号的是:A.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红楼梦》这本书。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你为什么不来参加聚会呢?”“因为我生病了。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看再看。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沁园春·长沙》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大自然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自由竞相生长的生动画面。

7. 《背影》中,作者对父亲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答案: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描写等手法。

8. 《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描写荷塘月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9.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教育思想?答案: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重要的教育思想。

10. 《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习的重要作用是什么?答案:荀子认为学习可以使人明理、修身、治国、平天下。

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

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

“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

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

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遗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

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

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迎牟尼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了生脱死”为终报。

语文高二月考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二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默、寡、言)B. 倾盆大雨(倾、盆、雨)C. 惊心动魄(惊、动、魄)D. 风和日丽(风、和、日)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航班延误了三个小时。

B. 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当代书法家”。

C. 我非常感谢你,因为你帮助了我,使我受益匪浅。

D.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共同商讨,尽快解决。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

B. 他的演讲激情洋溢,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C. 面对困难,我们要勇往直前,决不能畏首畏尾。

D. 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4. 下列各句中,句式杂糅的一项是()A.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B. 她的歌声优美动听,让人陶醉其中。

C. 这个计划已经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很快就会实施。

D.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强师资培训、优化课程设置等。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宛如人间仙境。

B.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D. 那个城市的夜景美极了,高楼大厦灯火辉煌,宛如一座不夜城。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各句中,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是()① 静谧的夜晚,只有蛐蛐的鸣叫声和 __________ 的星光。

②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 __________ 的工作态度让人敬佩。

③ 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__________ 任何困难。

7. 下列各句中,空缺处应填入的成语是()① 那位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 __________ 了这个难题。

② 在比赛中,他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 __________ ,最终赢得了冠军。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瑰(guī)宝悚(sǒng)然惬(qiè)意踽(jǔ)踽独行B. 踌躇(chóu chú)愕(è)然摺(zhé)叠踉(liàng)跄C. 蹩(bié)脚撰(zhuàn)写氤(yīn)氲咄(duō)咄逼人D. 摺(zhé)本撰(zhuàn)述摺(zhé)叠撰(zhuàn)文答案:A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B. 江州司马青衫湿C. 晓驾炭车辗冰辙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产生了积极作用。

B.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购物越来越方便,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C. 我国在联合国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D. 通过这次培训,大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更明确的认识,受益匪浅。

答案:C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

C.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属于楚辞,以抒发个人抱负和国家命运为主题。

D.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主要描绘了鬼怪世界的奇幻故事。

答案:B5.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得知了自己的前世因果,决定出家为僧。

B.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展现了她卓越的管理才能。

C.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是小说的主线。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探讨环境美学涉及两个重要问题:环境是什么?审美是什么?环境必然与人相关,是人的环境。

强调环境的属人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它将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因为自然科学研究更关注自然本身。

其次,它将环境与资源区分开来。

环境于人的功能主要是生活,而资源于人的意义主要是生产。

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然而是不同的价值。

它们都是人所需要的,二者在不矛盾的情况下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

环境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看环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自然维度,主要考察自然具不具有宜人性。

只有宜人的自然才是人的环境。

在自然维度中,最为重要的是生态。

生态是否良好关系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

在人看来,有利于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生态,反之就是不好的生态。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协助生态在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

这样造就的环境就是生态文明环境。

看环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文明维度。

文明是人类的创造,它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就有与环境相关的创造。

人于环境的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上面说到的有利于人与生态共生的活动。

此外,还有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这些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审美是什么?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赞同的,那就是愉快。

我们可以将具有审美性质的愉快概括成“乐”。

人有三种生存方式:谋生、荣生和乐生。

谋生,为自然人生;荣生,为社会人生;乐生,则为审美人生。

乐生,有物质性的乐,也有精神性的乐。

对于审美来说,精神性的乐更为重要。

精神性的乐有高低之别,审美无疑是品位高尚的精神性的乐。

乐生,体现在环境审美中,则为“乐居”。

“居”当然首先是住下来,但不局限于此,广义的居是生活。

环境美学,顾名思义就是环境的审美。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选自周怀宗《童道明:错过契诃夫,是这个时代阅读的遗憾》)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段生动描述胖子和瘦子相遇后的场景,心中满是遇到老友的惊喜,这符合朋友重逢的真实生活逻辑。
B.第⑫段画线句子通过行李“蜷缩”这一拟人化的描写,侧面表现出瘦子的卑躬屈膝,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契诃夫生前的名声并不是很大,但是他去世100多年之后,他的声誉比当初高了不知多少倍,原因就在于他的作品是现代性的,他在现代性之初,就发现了现代性中隐藏的种种隐忧,直到今天,他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依旧在我们的身边,他永远不落伍。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契诃夫的作品首先得到了西方的重视,那个时代正是西方现代派戏剧崛起的时代,以荒诞派为代表。主要的特点是表现人们源于精神世界的痛苦,源于社会压迫所产生的痛苦,这样的戏剧中没有正面人物,也没有反面人物。后来人们追溯它的源头,发现原来契诃夫早就开始这样创作了。相比较19世纪的其他俄国作家来说,契诃夫是很温和的。他并不非常激烈,他更善于挖掘人性本身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革命作家。
B.以影视、游戏等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经验”不断走向国际,受到外界的认可,未来也将会有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走出去。
C.受日韩将自身传统文化内核隐藏在文化产品中的启发,中国游戏从业者首次在《黑神话:悟空》中加入中国传统元素。
D.近年来,国内游戏玩家对高性能个人电脑的需求逐渐降低,而《黑神话:悟空》的出现将有可能再次繁荣高性能个人电脑市场。
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每题2分,共4分)- 政通人和:政- 百废俱兴:俱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3. 根据上文,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什么?(4分)4. 文中“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字,其意义是什么?(4分)5.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6-10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6.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4分)7. 描述一下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意象。

(4分)8. 作者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4分)9.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10.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4分)三、古诗文默写(共10分)11. 默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5分)- “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12. 默写《将进酒》中的名句。

(5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

”四、作文(共50分)13. 根据你对“责任”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50分)高二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政:政治;俱:一起。

2. 翻译: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并且扩大了它原有的规模。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缱绻恣意怅惘缄默B. 蹉跎恣睢怅然缄默C. 蹉跎恣意怅惘缄默D. 蹉跎恣睢怅然缄默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B.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C.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让人目瞪口呆。

D.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老师耐心的教导,使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得益于老师耐心的教导。

D. 他的成绩之所以有了明显的提高,是因为老师耐心的教导。

4-10. (题目略)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_》。

12.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________。

1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

”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

15. “________,________。

”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兴亡的责任感。

16-20. (题目略)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

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

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

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

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

”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必修五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I卷一、选择题( 共30分)1. 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帝阍(hūn)翼轸(chěn) 台隍(huánɡ)瓯越(ōu)B.睢园(suī) 棨戟(qǐ) 龙舳(yōu) 簪笏(zān)C.涸辙(hé) 捧袂(mèi) 凫渚(zhǔ) 多舛(chuǎn)D.睇眄(miǎn) 孤鹜(wù) 遄飞(chuán) 叨陪(dāo)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斟酌闺蜜通辑藐视飞扬拔扈B. 遨翔尴尬迁徙眺望决不罢休C. 蹊跷休憩梦魇厮打撕心裂肺D. 消耗蜇居浏览玷辱英雄倍出3. 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杜撰桀傲编篡一愁莫展罢绌百家B.屠戳偏袒和蔼盘根错结欲盖弥彰C.戊戌照像像素凭心而论莫名其妙D.信笺殒身沧桑咄咄逼人妄自菲薄4.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芸芸众生春寒料峭人才辈出气喘吁吁攻城略地B、虚无缥渺蓦然回首兵慌马乱沧海桑田至高无上C、阡陌纵横源远流长首鼠两端金碧辉煌不加思索D、走投无路改邪归正委屈求全世外桃源弄巧成拙5.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签订嬉戏绵里藏针寸草春晖B.竣工膨胀笑容可掬前踞后恭C.辐射欧打粗制滥造出奇不意D.惊谔明片凤毛麟角陈词滥调6.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插科打诨出类拔萃蝉连冠军密而不宣B.百战不殆独占鳌头吹毛求疵措手不及C.察言观色惹是生非浮光掠影矫揉造作D.开门揖盗衷心祝愿开源节流滥竽充数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洋溢着江淮情韵的凤阳花鼓灯首先敲出盛世太平鼓,代表着安徽传统技艺精华的制作技艺,齐齐亮相,竞展徽文化风采。

B.记者昨日从安徽省财政厅了解到,省财政已紧急向甘肃舟曲县拔付捐款500万元,援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支持灾区生产救灾。

C.今年暑期,安徽气温连续增高,放假在家的陈小刚却紧张地帮父母抢收抢种,白晰的脸晒得红通通的,父母很是心疼。

D.经历了5、6月份的惨淡成交后,最近上海二手房市场的疆局出现松动迹象。

7月中下旬以来,自住需求推动部分二手房板块成交回暖。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江淮晨报》改版后与民生相关的新闻资讯明显增多,人文精神溢满纸面,服务意识力透纸背。

例如今年酷暑盛夏,“今日焦点”把视角对准民间百姓,反映民间疾苦,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B.广州亚运会吉祥物构思新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它体现了时代感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其人性化和亲和力将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普遍认同。

C.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如果美联储不采取行动,美国失业率可能会蒸蒸日上,而通胀率则有可能进一步下降。

D.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牢不可破的真理,同时也宣告了近一个时期以来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彻底破产。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夏日的南湖,风光旖旎、游人如织,泛舟湖上,水光潋滟,岸柳阴阴,秀色可餐。

B. 重庆缙云山绍龙观道士李一利用已有的社会地位,办“养生班”使多人受害。

北碚区民宗局、税务局、法院等已开始对他清查或审理,真可谓墙倒众人推。

C. 全区人民行动起来,一首高亢雄壮的“热爱丰南、建设丰南、美化丰南”的建设之歌响彻丰南大地,一座生态水城将在嘹亮的建设号角声中呼之欲出。

D. 候机大厅里的乘客已经形单影只,只有清洁工在角落里做保洁,大多数服务部门和会讲汉语的职员都下班了。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20XX年“嫦娥”奔月,20XX年“神七”升空,20XX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XX 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B、本届亚运会上,大学城体育场馆片区云集了大大小小21个可以进行世界级比赛的竞赛场馆,其中新建的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以其独特的外观标新立异。

C、11月23日朝鲜突然炮击延坪岛使得本已不平静的朝鲜半岛的局势更是不绝如缕。

D、纵观本次比赛,中国队在进攻线上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主攻王一梅和副攻“双塔”薛明、马蕴雯都表现不俗,由她们三人组成的得分“铁三角”呼之欲出。

1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

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

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仰望着月,________,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A.④①②③B.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D.①②③④12.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识了他的思想价值②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③但是,用来体现他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④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的呢⑤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⑥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A.①③②⑥⑤④B.①③⑤④②⑥C.②⑥①③⑤④D.②⑥⑤④①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川泽纡其骇瞩纡:纡回曲折B.云销雨霁霁:雨过天晴C.俨骖于上路俨:整齐的样子D.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临:靠近14.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秋水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晚秋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15.对文中运用的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然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愤世嫉俗而放任自流。

第二卷二.名句默写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共10分)16.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句名篇(共11分)(1) 臣欲奉诏奔驰,则;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陈情表》)(2)策扶老以流憩,。

,鸟倦飞而知还。

(3)而,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4)既自以心为形役,。

,知来者之可追。

(5)悦亲戚之情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

(6)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

三.诗歌鉴赏(共18分)阅读下面古典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8.请结合原诗,就本诗所展现的图画美,写一段鉴赏文字。

(6分)【双调】水仙子无名氏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

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

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19.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概要分析。

(6分)20.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

(6分)四.阅读理解(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马云的江湖上善若水1964年,马云出生在杭州一个普通家庭。

儿时的他是个顽童,那个时候他痴迷于武侠,尤其是金庸的小说,他梦想里的偶像是《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

他的转变是在进入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之后,从那个时候开始,马云拼命地学起英文来。

他想知道,在大洋彼岸究竟有些什么自己不了解的新奇的东西。

然后他在学校当了7年的教师。

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曾经是顽童的他开始“改邪归正”,会从事一份稳妥而平淡的工作直到老去。

可是,马云心里依旧不能遗忘自己的那个关于“江湖”的梦想,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个投入经商和创业的浪潮里去,他的心里逐渐萌生出一个想法,自己要不要去走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生活之路。

为此,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并且在西湖发起了第一个英语角。

起初因为名气的原因,翻译社的生意并不是太好。

为了能坚持下去,马云不得不到义乌去背一些小商品回来卖,依靠这个利润来维持翻译社的运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