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

合集下载

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报告第一篇: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报告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调查报告作者:徐韵湘课题的由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

然而中小学生的行为并没有与社会发展同步,越来越多的不良行为暴露在我们的面前。

中小学生的行为关系到他们身心的健康及新一代人才的培养,乃至中国未来的蓬勃发展。

课题的目的、意义:深入探究形成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外因及内因,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

方法: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法。

步骤:1、制定方案2、制定调查问卷3、进行访问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把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做出以下的总结。

一、中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所提到,都属于行为养成习惯的教育范畴,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

因此,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现在的孩子,他们生活在无忧无虑、衣食富足的家庭里,大多数孩子除了爸爸妈妈的疼爱外,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贪玩好耍,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惯,生活上只图舒适,缺乏目标,学习上懒惰,没有吃苦精神,多数孩子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缺乏一种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爱人爱自然的博爱精神。

关于做好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做好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工作的调研报告

会泽三中关于做好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全然情况工作调研报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D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社会的稳定,事关宽广人民群众的全然利益。

会泽三中依据?云南省体贴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于认真做好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云关工委【2021】22号文件要求对学校各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全然情况进行了调研,依据调研情况形成如下报告。

一、近三年来的全然情况近三年来我校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革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不断加强和革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体格局,做了积极有益的工作,大力度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气氛。

学生打架、上网、、携带管制刀具、抽烟的情况减少了许多,近三年来我校先后处分了60多人,受处分的学生行为习惯大都有所好转,9个屡教不改的学生已被欠其转学。

二、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危害通过调研发现:要紧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咨询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咨询题日益突出,要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违法犯罪低龄化、暴力化日趋严重。

二是盗窃、抢劫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要紧形式。

三是多为团伙犯罪。

四是虚拟网络诱发的犯罪呈上升趋势。

1、网吧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我镇有网吧五个,其中有四个是黑网吧。

通过调研发现,网吧要紧存在以下咨询题:一是治理上有漏洞。

二是放任未成年人进进网吧。

三是放任未成年人超时消费。

四是放任未成年人扫瞄不健康网站。

总之,未成年人无克制上网,一方面直截了当碍事了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诱发了青青年的违法犯罪。

一些色情、暴力、邪教或反动网站严重毒害青青年,致使他们世界瞧、人一辈子瞧、价值瞧发生扭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蔓延,有的在网吧结交了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受其碍事逐渐走向犯罪。

2、“空白地带〞的未成年人治理成为社会一大难题初中辍学生、初中毕业后未升学、未就工长期游荡在社会上的一局部未成年人在治理上处于空白地带。

关于学生不规范现象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学生不规范现象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学生不规范现象的研究报告作文
学校里这帮小子啊,真让人头疼!你看看他们,上课期间老是玩手机、打盹儿,作业更是草草了事。

校规?那是什么,管它呢!校服穿哪儿像那样儿,头发乱蓬蓬的,像个野小子似的。

体育课上更不用说了,三脚猫功夫都使出来了,就是不好好练习。

要说起这不规范现象的根源,我觉得首先是家长管教疏于问罪。

现在的家长们对孩子太纵容了,啥都由着孩子去,生怕惹恼了孩子。

可惜啊,良箭毁于嫩手,孩子们就这么被宠坏了性子。

再者,学校纪律也过于松懈。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校长一声令下,谁敢违背?现在嘛,处罚手段太少,学生想作怪就作怪,谁拦得住?教师们也被束缚了双手双脚,狠不下心来。

我想说的是,身为学生,你们应该三省吾身,珍惜学习的机会。

现在放纵惯了,长大后可就吃亏了。

社会丛林,哪有这么好惯的?要学会遵守规则,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成才。

希望你们能改过自新,重新做回规矩的学生!。

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

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

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
调研报告显示,没有天生的“坏孩子”,不良行为在青少年中往往是由一系列复杂的
因素和环境影响所导致的。

以下是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的调研报告摘要:
1. 家庭背景: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稳定的家庭、
家庭冲突、家庭成员间的不良关系等因素都增加了青少年参与不良行为的风险。

另外,父母的教养方式和监管程度也是影响不良行为的重要因素。

2. 学校环境:学校的环境和教育政策也对青少年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缺乏支持和指导
的学校环境、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冲突等都会增加不良行为的发生率。

此外,学校的教
育质量和资源分配也是决定不良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社交圈子:青少年的社交圈子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行为。

与不良行为者频繁接
触和交友,容易模仿他们的行为,并因此参与不良行为。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正面社
交活动和与积极行为者建立关系将有助于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4. 承受能力和情绪管理: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通常在处理情绪和应对压力方面存在困难。

缺乏情绪管理和应对策略的青少年更容易沉溺于不良行为并无法适应生活中的挑战。

总之,上述调研报告表明,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在一定的环境和情境下出现,没有天生
的“坏孩子”。

因此,为了预防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重要的是关注和改善青少年
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社交支持和引导,并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和应对
能力。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五失青少年情况调查报告3篇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五失青少年情况调查报告3篇

五失青少年情况调查报告3篇五失青少年情况调查报告第1篇根据《关于开展五失青少年基本情况摸底调查的通知》文件精神,乡上成立调查小组,全面摸底了解全乡失学、失业、失亲、失足、失管青少年情况,提高关爱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为青少年做好事、解难事。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乡五失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摸底各村(居)五失青年情况来看,全乡共有五失青年9人,其中男青少年5人,女青少年4人,主要分布在村1人,村1人,村3人,村1人,居委会3人。

据调查了解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青少年自身原因。

如(自身不能站立)和(聋哑)身体残疾导致失学。

第二,监管人原因。

由此可见,出现五失青少年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某一种原因造成的。

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才能使问题得到切实有效解决。

二、多措并举关爱帮扶五失青少年乡关工委对五失青少年高度重视,在思想教育上、生活困难帮扶上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采取各种方式教育,争取财政拨款、社会捐助等方式,给予五失青少年最大程度帮助,使其感受到社会大家庭温暖,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一)健全组织,齐抓共管,关爱帮扶五失青少年各村(居)设专职关工小组副主任负责五失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

针对五失人员,乡关工委牵头,由学校、妇联、团委、派出所、司法、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关爱帮扶小组。

积极邀请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出山,加强对五失青少年的关爱帮扶。

(二)积极倡导,广掘资源,积极帮扶失学青少年加强对失学青少年的帮扶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如刘丹丹由市统战部门负责帮扶,张亦乐家修建房屋,乡村通过多渠道争取资金解决修房困难,终建成了楼房。

对失去双亲的孤儿,乡政府纳入低保范围,民政困难救助,解决家庭困难。

学校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结对关爱方式,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三)建立台账,掌握动向,加大对失亲、失能青少年的关爱帮扶工作各村(居)加大了对失亲、失能青少年的关爱力度,通过开展心理辅导、亲情陪伴、爱心捐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弥补失亲、失能青少年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爱的缺失,让他们树立自信,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人间的温暖。

行为偏差青少年状况的研究_调研报告_

行为偏差青少年状况的研究_调研报告_

行为偏差青少年状况的研究宝山区团委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始终高发,特别是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上升势头明显,犯罪类型增多。

对于青少年犯罪问题,政府深感忧虑,社会各界反响很大。

在此背景下,宝山区团委对辖区内的偏差青少年进行了相关研究,重点了解偏差青少年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并就进一步强化青少年偏差行为的预防、构建一个整合的预防和控制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行为偏差青少年群体服务需求预防网络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一)研究目的宝山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广人多,外来人口众多,青少年犯罪问题为各方所关注。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对宝山区严重行为偏差青少年的研究以了解现状,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群体的需要,创造条件更好地服务他们,降低他们再次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此外,为有关政府工作部门工作提出积极有效的参考措施。

(二)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对象是宝山区在档的138名严重行为偏差青少年。

严重行为偏差青少年是指:年龄在16-24岁之间,在行为上触犯法律,且受到不同类型制裁的青少年。

(三)研究方法1、深度访谈。

根据差异性原则,参照严重行为偏差青少年犯罪类型的不同、年龄结构的差异,从138名严重行为偏差青少年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0名青少年进行重点访谈,通过逐一单独交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在严重行为偏差前后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变化、朋辈群体等情况。

同时,重点访谈若干个严重行为偏差青少年的家庭,了解其家庭成员对子女行为的看法、家庭沟通方式以及对子女的未来期待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焦点小组。

组成两个焦点小组,收集与严重行为偏差青少年直接接触的各个机构成员对此特定群体的看法,重点是了解这些一线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对严重行为偏差青少年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发展前景的描述和想法,从他们特定视野角度呈现出严重行为偏差青少年的现状与发展。

焦点小组成员包括公安局、政法委、检察院等机构的一线工作者及青少年社工。

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

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

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有的逃学旷课,有的抽烟喝酒,有的打架斗殴,有的偷窃赌博……如果没人管束,他们刑事犯罪的确还会走向犯罪的深渊。

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坏孩子”。

曾经,张强就是这样一个“坏孩子”。

张强,28岁,家住北京通州,XX年因为杀人而入监8年多,那时他还不到18岁。

而在此前,他一直“混迹于江湖”,“这么说吧,除了黄赌毒,其他什么更何况都做过。

”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过往。

张强口中的坏事在青少年工作者看来叫不良行为,他们给这个概念作了一个定义,那些违反社会公共生活习惯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较佳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包括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抽烟喝酒,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都被就是指不良行为。

那么那些被打上不良行为印记的“坏孩子”是怎么炼成的?团北京市委课题组进行了一项中共广东省委调研,他们通过翻阅XX年后以来某司法社工机构撰写其后的700份未成年穆劳县犯罪嫌疑人司法社会调查报告,详细梳理了某区XX次年以来京籍嫌疑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个案233例;通过走访看守所、未管所,以问卷这种方式调查了247名北京省市看守所京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169名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犯罪青少年;通过走访2所普通中学、3所技校和6所工读学校,以焦点小组的方式与一线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座谈,形成了47份类型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特点、影响因素等内容的问卷,并用数据大致勾勒出这些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发展轨迹。

可怕的小毛病:超三成青少年不良行为始于抽烟喝酒事实上,张强曾经是个好孩子,而且还是那种学习很好,老师很喜欢的好孩子。

转变出现在他上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时,由于父母离婚,张强追著爷爷奶奶生活,“印象里开家长会时,从来都是爷爷去。

走在大街上都会有一种不平衡的感觉,觉得自己比别人分后缺了点什么。

”但他唯一不缺的就是钱,因为无法给予他给予一个完整的青年人,父母便试图在物质上赔付他。

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过程中,在这一社会转型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些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客观上势必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同时,历史传统的渣滓糟粕未能在短期内得以消除,以及人性中共有的许多弱点的客观存在,导致人们一些不良行为的形成和延续的条件得到强化,从而使一些不良行为现象在许多部门和单位、组织群体、个人身上漫延开来,有所区别的仅仅是其发生的阈值和频率有所差异而已。

例如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受主义、个人主义思潮;经济领域中的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些行为,诸如制假造假贩假,缺乏诚信,贪污受贿;甚至连人们认为非常神圣高雅的学术界近年来也屡屡发生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恶习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事件。

此外,诸如人性中的许多弱点:有人喜欢责怪抱怨别人,对别人实行人身言语攻击;喜欢探寻别人隐私;盲目模仿他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自己做错事只会怨天尤人;婚姻关系中“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理论的盛行,离婚率上升,包二奶现象等所有这些无不体现社会中人们的种种不良行为。

中学生也是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上述种种客观存在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中学生,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事,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久面久之形成了短期内难以改正的习惯。

同时,中学和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且目前的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逐年增多,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社会阅历正逐步拓展,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

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稍不注意,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在他们身上找到缺口而附在他们身上,弹奏出与他们身份、身心发展阶段不相称的音符,进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不良调查报告

不良调查报告

不良调查报告第1篇:关于高中生不良嗜好调查报告关于高中生不良嗜好调查报告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的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

调查内容如下:1.你经常上网迷恋网络游戏吗?2.你经常在学校打架斗殴吗?3.你经常吸烟吗?4.你花钱有节制吗?5.你常与同学进行物质上的攀比吗?6.你是否经常在课堂上睡觉看小说或杂志?7.你是否经常不认真听课?8.你是否在考试中作弊?9.你经常在上学期间穿奇装异服,染发吗?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的不良嗜好有所好转,但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问题。

1.学生吸烟.打架.喝酒现象:问卷调查中,有34%的同学打过架,有89%的同学喝过酒,63%的同学吸过烟。

打架是由于他们义气用事,而吸烟喝酒是由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些事物的需求不能满足,从而出现低落.自卑的情绪,心灰意冷,以及对事物无兴趣而导致打架吸烟喝酒。

2.学生追求享乐比吃穿现象:问卷调查中,有53.6%的同学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而不是奉献;有48%的同学平均每月花钱400-500元,有32%的同学每月花钱500-600元,有56%的同学有攀比的习惯,爱穿名牌,用名牌。

3.学生上课不认真.考试作弊现象:问卷调查中,有47%的同学再课上睡觉或看小说.杂志,有36%的同学不认真听课以及不按时完成作业,有33%的学生经常在考试中作弊。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心理上存在:1.自卑心理:高中是自卑多发期,这种心理使他们常常不敢交际,害怕失败,瞻前顾后。

其实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只要拿出勇气正确去面对,积极地尝试,很多事实都证明了:多一次失败,就多一次转机。

2.孤独心理:由于高中生独立意识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发展,易使他们产生一种与世隔离的心态,觉得百无聊赖,孤单寂寞,如何打破这种心理闭锁,消除孤独感呢?(1)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培养良好的个性(2)结交朋友(3)辨证的看待自己,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给自己的孤独找一个适当的坐标。

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报告心理学认为“个性倾向体现了心理活动的动力和选择,是心里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它决定着一个人行动的方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自我意识。

”因此,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是受一定的潜在的心理倾向所支配的。

行为习惯是一种后天潜在的,并不断发展变化的、正常的心理现象。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心理,生理的关键时期,是塑造人的个性、品质的重要阶段。

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否得到正确的鼓励、或疏导、或矫正、决定了其心理是否能健康成长,最终决定其思想、行为的表现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行为规范。

积极的行为习惯当然需要鼓励其发展;而不良的行为习惯就更需要广大教育者去认真矫正。

因此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最终会导致不良思想的产生,成为影响个人、家庭、社会的潜在诱因,是广大教育者所关心、研究和探索的心理学问题。

本次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岗坪镇东中学,以问卷、谈话调查的形式,调查了30名班主任、100名教师、校长和学校主任7人,还有600多名学生、100多名学生家长。

通过调查研究,我把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做出以下的总结。

一、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几种情况(一)中学生散漫的行为习惯通过调查发现有散漫型行为习惯的中学生占了10%。

这种心理行为表现为对任何事情都不在意、无所追求、期待无拘无速的生活。

有这种心理行为习惯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观念淡薄,不羁于学校正常的行为规范、做事拖拉、对荣誉、尊严、责骂不屑一顾,自我感觉良好,常出现无故迟到、旷课、多讲话等懒惰现象。

(二)中学生的攻击行为习惯在调查中发现有5%的中学生有攻击型行为。

这种心理表现为冲动暴躁,逆反心理严重,惟我独尊。

往往表现为自我的约束差,不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教育,报复心理强,对同学老师常带有顶撞、斗殴现象,对公物蓄意破坏,甚至开始模仿、涉足黑社会的行为等。

(三)中学生的利欲行为习惯在调查中还发现有15%的中学生有利欲行为。

这种心理表现为虚荣心重。

关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调查报告未成年人是国家和家庭的希望和明天,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之健康成长,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实施的战略工程、民心工程,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关于未成年人存在的不良行为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

横岗水晶城小学关工委根据横岗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思想,认真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存在的问题(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涉及单位较多,各单位只是围绕业务抓工作,难以协调和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有职责不清现象,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文化市场的整治亟待加强,特别是网吧、游戏机室等场所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很大,已成为一大社会热点问题。

(三)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得不够,一些地方存在死角死面。

二、建议和对策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应当引起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遏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

为此,我们建议:(一)深谋共举,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体系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举国关心的民心工程,更是建党兴业的固本工程。

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基础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系统工程来抓。

党政主要领导及时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有关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区文明办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切实履行好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工作职责;区教育局大力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区文化局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团区委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发共青团和少先队的作用;区妇联通过“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宣讲团”活跃家庭教育,使“小公民”道德建设和“双合格”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区青科中心积极宣传动员和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在中小学校创建科技示范点,全面强化科普教育职能;区属新闻单位通过开设专栏、组织专访、征集建议、综合报道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为了孩子,为了未来”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区关工委的老干部和一些老专家、老教师、老党员等,也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影响和突出作用。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调查情况报告及矫治办法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调查情况报告及矫治办法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调查情况报告及矫治办法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调查情况报告及矫治办法一、引言青少年不良行为是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社会,青少年面临着巨大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表现出不良行为。

鉴于此,本文对青少年不良行为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矫治办法。

以下是调查情况报告及矫治办法的详细内容。

二、调查方法为了了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和文献分析。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青少年不良行为的重要信息。

三、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违法犯罪行为:部分青少年表现出窃盗、抢劫、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厌学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导致的。

2. 校园欺凌:一些青少年在学校表现出欺凌行为,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

3. 网络成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过度使用互联网成为了常见的问题。

他们在网络上浪费大量时间,影响了学习和家庭关系。

4. 学业压力:社会对学生成绩的高要求导致了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增加。

他们可能会出现不良行为,比如作弊、逃课等。

5. 自我封闭:一些青少年存在内向、自我封闭的问题,缺乏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导致他们无法与他人良好地相处。

四、矫治办法为了解决青少年不良行为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矫治办法:1. 家庭教育: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监管,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导他们有效地应对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3.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建立相关机构和活动,提供青少年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改善不良行为。

4. 个体辅导:针对个别问题青少年,可以进行个体辅导,帮助他们了解并解决自身问题。

5. 健康生活方式: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和文化活动,以缓解他们的压力并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

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

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报告标题: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的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通过对各种数据和研究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没有天生的“坏孩子”,不良行为往往是多个因素的综合结果。

导言:青少年不良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个体心理、家庭环境、社交圈子和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某些青少年天生就有不良倾向,然而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良行为的发生与先天因素没有直接的关联。

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查、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我们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同时也考虑了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发现:1. 家庭环境是不良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缺乏父母监督、家庭冲突、家庭暴力等不良家庭环境会增加青少年发生不良行为的风险。

2. 社交圈子也是不良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与不良朋友交往、模仿他人行为、受到社会压力等都会促使青少年参与不良行为。

3. 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也与不良行为密切相关。

青少年可能通过不良行为来释放情绪,寻求刺激,或者为了逃避问题。

结论: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得出结论:没有天生的“坏孩子”,不良行为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针对青少年不良行为,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父母应加强监督和关注,提供积极的家庭环境。

2. 学校和社会机构应提供积极引导和帮助,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 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也非常关键,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

限制:本调研报告存在一些限制之处,例如样本选择的局限性和数据收集的局限性。

此外,由于不良行为是一个复杂的领域,仍有许多未被研究的因素需要深入探讨。

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因素对不良行为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针对不良行为进行更为精准和有效的干预措施。

学习不良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学习不良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学习不良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报告,600字
学习不良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报告
学习不良少年是一个严重而普遍的问题,对公众健康和发展影响甚大。

本文将调查一名15岁学习不良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分为社会参与、情绪状况、焦虑水平以及自尊水平四个方面进行描述。

首先,该学生在社会交往方面表现出来,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更不愿和同龄人交流,表现出明显的孤僻和拒绝状态。

由于两个假期以来,该学生表现出对其它学生的孤僻态度,他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经常独立行动,并且整天不与同龄人交往,表现出明显的态度抗拒。

此外,该学生的情绪状况也非常不好,他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有时甚至表现出攻击性和暴力行为,这可能是由于他对家庭和学校的压力而导致的情绪波动。

此外,该生的焦虑水平也很高,他很难安心学习,在家庭和学校作业上表现出明显的拖延,容易感到紧张焦虑,特别容易害怕和担心,甚至表现出过度紧张的状态。

最后,该同学的自尊水平很低,他害怕和同龄人接触,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不敢尝试新鲜事物,也不能独立思考和判断。

有时,他甚至会对自己非常苛刻,使得他更加自卑。

总之,受访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相当不理想,通过核实,其有一定程度的社会隔离、情绪波动、焦虑水平和自尊水平偏低等情况,建议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

不良行为学生评估报告范文

不良行为学生评估报告范文

不良行为学生评估报告范文1.引言1.1 概述不良行为学生评估报告范文概述:在教育领域中,不良行为学生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些学生可能表现出不合适的行为、学习困难或心理问题,需要及时的评估和干预。

本报告旨在探讨不良行为学生评估的重要性、方法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对不良行为学生评估的深入分析,可以为学校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生活中。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教育系统的改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概述不良行为学生评估报告的重要性和目的,引入文章的主题。

正文部分将围绕不良行为学生的定义、评估的重要性以及评估的方法展开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在结论部分,将对正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对不良行为学生评估造成的影响和一些建议,并展望不良行为学生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

整体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内容详实,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不良行为学生评估报告范文,使读者对不良行为学生评估有更深入的了解。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不良行为学生评估的研究和探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不良行为学生的定义、评估的重要性以及评估的方法。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不良行为学生,并且了解到如何评估不良行为学生,以及评估的意义和影响。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不良行为学生,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获得对不良行为学生评估的全面理解,从而为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提供参考和指导。

2.正文2.1 不良行为学生的定义不良行为学生指的是在学校或社会中表现出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的学生。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违反纪律、缺席、缺乏合作精神、欺凌他人、激烈的情绪反应等。

不良行为学生通常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秩序和其他学生的学习氛围,也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良后果。

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分析报告

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分析报告
家长应营造一个温馨、和谐、 支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
到关爱和安全感。
加强沟通与交流
家长应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 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培养自主能力
鼓励孩子自主完成力所能及的 事情,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 任感。
树立正确价值观
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强调品德、诚信、勤奋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社会层面的建议
01
02
03
04
加强网络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 防止有害信息对青少年造成不
良影响。
提供健康娱乐
鼓励和支持提供健康的娱乐活 动,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 避免他们沉迷于不良嗜好。
优化社会环境
网络成瘾和游戏成瘾
总结词
过度依赖网络和电子游戏是青少年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可能导致生活失衡和社交障碍。
详细描述
网络和电子游戏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压力的平台,但过度沉迷可能导致忽视学 业、失去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联系,甚至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此外,网络成瘾还可能引发
网络依赖、网络孤独感等心理问题。
PART 03
等品质的重要性。
学校层面的建议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 解决心理问题。
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和教育教学方法,让他们更好地引导 学生健康成长。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校园文化 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有益的校园 活动。
社会价值观
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可能导 致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等不良心态。

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调查报告

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调查报告

关于影响青少年安康成长的不良因素调查报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担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人数约为3.2亿人,占总人口数的23.89%。

中发[2004]8号文件从国家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立的假设干意见,把培养和教育好青少年,引导其安康成长,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开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其意义十分深远。

然而,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大量影响青少年安康成长的不良因素,致使青少年安康指数呈下降趋势,十分值得相关部门的关注。

我们大洼县教育局关工委特就此对我县局部青少年进展了抽样调查,现做调查报告如下:一、调查目的实现社会和谐,建立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立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希望能够通过调查引起全社会对青少年安康的关注,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安康开展制定相关政策。

使广阔青少年尽可能地防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正确引导和帮助广阔青少年安康成长。

二、影响青少年安康成长的不良因素与其危害〔一〕网吧与游戏厅的诱惑网吧和游戏厅是家长和教师恨之入骨的社会毒瘤,是侵噬学生美好心灵的地狱。

随着互联网的普与,网络在青少年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据调查,在上网的学生中,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占10%,他们以玩“在线游戏〞为主。

中学生占25%,以“暴力游戏〞或“聊天〞为主。

局部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之中,表现出明显的网络痴症,严重影响了身心安康。

个别青少年因迷恋上网,无心学习,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网上交友,亦是潜伏着极大的危险性。

经调查了解到,我县有一名高中女生通过网络聊天,和网友见面后消失3天,在家长、亲戚、同学的四处打探之下,终于找到,尽管安然无恙,但着实让家长、亲人、教师虚惊一场,而且还耽误了自身的学习。

此外,游戏厅尽管数量大减但仍有屡禁不止或变相地出现现象。

他们以每小时2角钱的价格,吸引了一些游手好闲、又来钱不易的少年儿童。

最新-青少年学生问题调研汇报精品

最新-青少年学生问题调研汇报精品

最新-青少年学生问题调研汇报精品青少年学生问题调研汇报一、什么是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就是指品行上的缺点的越轨行为,一般指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

例如,有的学生过多的依赖父母,一离父母就哭闹。

有的学生任性,说一不二。

有的学生总是沉默寡言,孤僻离群,老是躲着别人自已坐在一个角落。

有的学生好斗,不顾后果,动辄出手打人。

有的学生依恋于网吧,影响学业。

有的学生以强欺弱,勒索同学钱物。

有的学生抽烟酗酒,以显示自已长成大人,影响身体健康。

这些行为尽管出现在少数学生身上,但他对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个性的形成甚为不利。

对青少年犯罪、不良品形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良品质因素的萌发阶段,即问题行为产生阶段。

第二阶段为不良品质因素向外扩展阶段,即不良品质形成阶段。

第三阶段为不良品质的严重发展阶段,即构成犯罪阶段。

因此重视问题行为把问题行为消灭在不良品质因素的萌芽阶段,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问题行为方式的产生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中学时代的青少年同学,有着明显的生理特点一是身体发育十分迅速,身高、体重增长很快,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逐渐成熟,性激素分泌增加,生殖器官发育,性意识萌发。

二是可塑性大,从体魄到心灵都可由精心的培育,积极的锻炼和自我的努力而变得更完善。

三是机能特别旺盛,生机勃发,活动能量大增,无论躯体、内脏、头脑都能承受较大的负荷,特别在春意盎然的季节,更显突出。

同时中学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发展也急剧变化,心理上的第一个特点是由原来对父母的依赖性走向脱离父母保护的独立性。

由儿童的幼稚性走向青年的成熟性,对自已本身的兴趣更加浓厚逐渐能客观地察看自己。

第二个特点是动荡性和敏感性,即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心境经常。

孩子真的坏吗?

孩子真的坏吗?

孩子真的坏吗?“孩子的心里住着淘气小精灵吗?正值青少年的中小学生真的能用坏字来评价吗?”这个问题让我这个从事初中教育多年、担任班主任多届的教师常常陷于沉思……初任班主任,学生小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来自一个组合家庭,妈妈忙生意、爸爸忙打牌,优渥而变异的家庭让小刚自小除了拥有随时可用的足额金钱之外就被“散养”,除了给钱,没有人监护他的学习和思想行为。

天性贪玩、淘气的小刚,成绩倒数又常惹是非,在当时被极为看重分数的班主任大为光火,有一次甚至让他背着一块写有“我是坏孩子”的招牌在教室门口跪了半天。

这件事情对年幼的小刚造成心理阴影,后来与我相处时他曾告诉我“恨不得杀了那个老师”。

当时的我内心十分震惊,因为这句话出自一个仅有12岁的孩子之口!因为熟识且对小刚的过去有所理解,所以在他刚进班时我便开动脑筋去影响他。

首先我挑选他做我的“贴身”侍卫,对他耳提面命,然后放手让他去发号施令;其次,每天夕会罢了我都要与他约谈五分钟,帮他自我回顾一天的学习、思想与行为,肯定进步,反思缺乏,制定次日整改方案与目标。

就这样,我把他牢牢锁定在我的视线范围内,我们竟和谐愉快地度过了两个多月。

有一天课间操罢了我回教室例行查岗,却发现小刚不在,找遍校园也没见人,第三节上课铃响了他还没有回来。

我折回办公室正准备给他家长打时,他爸爸打过来了:“老师,你凭什么打我的孩子,你今天要不和我说清楚,我就去找你们校长!”还没等我开口就挂了,弄得我一头雾水。

下午上学时,小刚准时到校。

我在教室门口迎住他,问道:“你爸爸没和你一起来吗?他不是要找我的麻烦吗?”听到我的问话,小刚脸一红,眼泪漫出来了:“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我今天觉得很丟人,没脸见你,就偷偷跑回去了。

我爸问我为啥逃课,我也没敢说实话,只好说老师打了我。

我爸给您打时我都听到了,我告诉他,不是您打的我,他要敢来学校找您麻烦,我就不上学了!在我所有的老师中,您对我最好,我舍不得离开您,这也是我为什么还要回到学校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
的“坏孩子”
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坏孩子。

曾经,张强就是这样一个坏孩子。

张强,28岁,家住北京通州,XX年因为杀人而入狱8年多,那时他还不到18岁。

而在此前,他一直混迹于江湖,这么说吧,除了黄赌毒,其他什么坏事都做过。

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过往。

张强口中的坏事在青少年工作者看来叫不良行为,他们给这个概念作了一个定义,那些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行为,包括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抽烟喝酒,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都被叫做不良行为。

那么那些被打上不良行为印记的坏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团北京市委课题组进行了一项调研,他们通过翻阅XX年以来某司法社工机构撰写的700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司法,详细梳理了某区XX年以来京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个案233例;通过走访看守所、未管所,以问卷方式调查了247名北京各区县看守所京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169名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犯罪青少年;通过走访2所普通中学、3所技校和6所工读学校,以焦点小组的方式与一线教
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座谈,形成了47份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特点、影响因素等内容的问卷,并用数据大致勾勒出这些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发展轨迹。

可怕的小毛病:超三成青少年不良行为始于抽烟喝酒
事实上,张强曾经是个好孩子,而且还是那种学习很好,老师很喜欢的好孩子。

转变出现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时,由于父母离婚,张强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印象里开家长会时,从来都是爷爷去。

走在大街上都会有一种不平衡的感觉,觉得自己比别人缺了点什么。

但他唯一不缺的就是钱,因为无法给予他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便试图在物质上补偿他。

身上从来没少于过300块钱。

这引来了很多觊觎,总有大孩子向他伸手,他也常常因此受欺负。

因为家庭的原因让他养成了不愿意向家人倾诉的性格,总想着靠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我有个只比我大几岁的叔叔就会帮我出头,身边也因此有了一帮小哥们儿。

此后他便开始跟哥们儿一起出去吃饭喝酒,再有大孩子欺负他的时候,他也学会了反击。

于是,从抽烟喝酒,到打架斗殴,再到后来跟社会不良青少年交往,模仿电影《古惑仔》里的情节,进而混迹黑社会,直到他失手把一个碎了的啤酒瓶扎在另外一个人的脖子上,他觉得就像是有什么力量推着他一样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这跟的数据不谋而合。

调研报告中,抽烟喝酒通常是青少年不良行为发展轨迹的起点。

这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毛病,而正是这些小毛病,却让很多青少年滑向犯罪的边缘。

课题组对7种不良行为按照最早发生的人数比例排序,其中前4种不良行为分别是:抽烟喝酒(37%),打架斗殴、辱骂他人(29.6%),逃学、旷课、夜不归宿(14.8%),与学校和家庭关系紧张(7.4%)。

在7种不良行为中,这4项经历最可能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早发生的不良行为。

通过数据,他们给有抽烟喝酒的不良行为青少年大致描出了一条发展轨迹: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与学校和家庭关系紧张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报告中还显示,超过六成的不良行为青少年有两种以上的不良行为,而且这些行为往往相伴相生。

课题组认为,抽烟喝酒及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风险因素,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网络成瘾以及携带管制刀具等不良行为的危险程度也很高,而且六成犯罪青少年在犯罪前大多具有2~5种不良行为。

而北京大兴区朗润社会工作事务所主任任力欣则发现了另一个现象,在犯罪的青少年中,80%都有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首次不良行为的平均年龄仅12.25岁
12.25岁,这本该是在校为小升初而努力学习的年纪,却是报告中很多青少年首次产生不良行为的平均年龄。

而这与青春期的萌芽
大体一致,是预防和干预不良行为产生的最佳时期。

杜亮(化名)第一次产生不良行为时才只有9岁。

因为母亲早逝,独自在北京打拼的父亲无力抚养杜亮,便把他寄养在河南郑州的叔叔家,因为婶婶并不关心他,更不会给他零花钱,没钱买文具的他开始偷拿同学的笔、本等文具。

直到后来回到父亲身边,他以参与多起盗窃案件并最终被抓进看守所而结束了自己长期的不良行为。

在长期跟踪帮扶杜亮的司法社工刘羽看来,如果能在他刚开始产生那些不良行为的时候就有人介入,加以正确引导,那么他很可能就不会犯下之后那些更大的错了。

课题组认为,针对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应建立预警机制,并给予重点介入,进行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矫正和训练,附带进行学习和就业辅导,帮助他们摆脱不健康的状态,防止其因失学而进一步危害社会。

据了解,全市1807所中小学校已经配备法制副校长,能够给在校青少年普及法律常识,但配备专业社工的学校却寥寥无几,对于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该如何矫正缺乏系统的对策。

课题组认为,传统学校教育受专业知识、人力等限制,在有不良行为学生教育管理中比较被动,且无法更多调动社会资源帮助有不良行为学生。

社工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实现校内及校外资源的整合,通过个案工作、友伴团体工作、家庭工作等多种专业工作方法的整合运用,从而帮助青少年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回归到正常的学
习、生活轨道中来,实现健康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调研中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近年来女生的不良行为也有所增加。

根据调研,京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男性208人,占89.3%,女性25人,占10.7%;看守所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男性236人,占95.5%,女性11人,占4.5%;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犯罪青少年中男性162人,占95.9%,女性7人,占4.1%;47名北京普通中学及技校的有不良行为青少年中,男性41人,占87.2%,女性6人,占12.8%。

不良行为的背后是某种内心需求
在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主任席小华看来,青少年之所以产生不良行为,源于内心的某种需求。

她曾跟调研组走进北京西城区的一所学校,发现老师正为学生抽烟头疼,为避免学生下课后扎堆儿去厕所抽烟,老师甚至都不敢休息,去厕所盯着。

我问了一下,这些孩子真正有烟瘾的还不到10%,那为什么他们还那么喜欢抽烟呢? 在跟孩子的深入交流中,席小华找到了答案,他们告诉我,如果像别人一样抽烟就能有朋友,就能够相互支持,这是一种社交的需求。

在她看来,那些孩子是把抽烟当成了跟别人交往的方式,如果我们能够评估出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通过针对性的辅导方案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他们自然就不会通过不良行为联系在一起了。

在北京海淀寄读学校做驻校社工的金超然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
样的不良行为青少年,她的工作之一便是解读这些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心需求。

她曾跟踪帮扶过一个父母离异的女孩,因为父母不怎么管她,没有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