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名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德勒的名单》视听语言分析
摘要《辛德勒的名单》是犹太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代表作品,曾获得1993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影片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通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经历,像人们展示了犹太民族在二战时期的悲惨遭遇,同时也揭示了无论在怎样恶劣的情况下,人类的良知,人性的的光辉永远不灭。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电影,他是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
是一部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内容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
在众多的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中《辛德勒的名单》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影片展现在战争这个特殊时期依然充满人性的光辉,更重要的是导演对电影语言的使用极尽能事。
本文将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读《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去体会电影中光影的魅力,感受这部电影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
一.充满魅力的音乐
从默片电影到现在的有声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他不仅能够深化电影主题,渲染背景氛围,抒发人物内心情感等,同时也能对电影情节,电影镜头之间的关系起到推动作用。
从而在电影审美中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
1.音乐与情节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多次出现了音响蒙太奇的手法,这样不仅使的镜头的衔显得流畅,同时剧情的变化与音乐节奏的变化也变得相辅相成。
例如,在电影开始时辛德勒西装笔挺的出现在德国军官的舞会上,此时的背景音乐使用的是著名探戈舞曲《一步之遥》,曲子旋律时而慵懒幽默,时而寂静,节奏变化比较明显。
舞曲配合着辛德勒不断穿梭在不同人之间的画面,表现了他游刃有余的交际手段。
接着画面不断切换,德国军放浪喝酒,高声弹唱,辛德勒与众人觥筹交错,辛德勒冷静的观察德国军官。
而此时的音乐也在不断的变化。
音乐的变化配合着画面的变化,显示了辛德勒和德国军国的关系在不断的推进。
同样的音乐在短时间内出现在不同时空里,不仅推动故事情节,同时还能使得情节更加紧凑,更具戏剧张力,比如电影中段犹太青年结婚唱赞歌,德国军官抚摸女仆海伦的脸庞,以及舞女抚摸辛德勒的脸庞。
三个场景不断切换。
三个场景的音乐也在不断变化,婚礼嘈杂声,军官暴打海伦的愤怒声,舞会现场的掌声。
画面与背景音来回切换使得背景音乐和画面衔接的更加紧密。
战争还在推进,犹太人被屠杀的命运使得辛德勒深受震撼,犹太人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处死,辛德勒坐在屋内望着窗外,内心有所触动,想象着犹太人即将被屠杀的命运,听着《上帝保佑孩子》的歌曲。
但是显然祈祷上帝却是无能为力的。
画面中出现的钱和音乐形成了对比,一面是利益,一面是内心的良知。
在辛德勒内心形成矛盾,不断权衡。
这也推动了后续情节的展开。
2.音乐与情感
在电影中,音乐和画面相互配合总能引起观众的情绪,或愤怒,或惊恐,或感动,使观众更能深入的理解影片,去感受整部影片的魅力。
在影片开始,感情还是平缓的,辛德勒工厂还是蒸蒸日上,犹太人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会走向何方,辛德勒在招募打字员,前来应聘的女性,有的相貌较好但是不会打字,有的粗鲁丑陋,但是打字娴熟,配合着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小提琴作品《随想曲》,使影片充满了戏谑轻松的氛围。
但是这也与后面大屠杀的悲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观众以心灵的冲击。
屠杀开始,枪林弹雨,枪声四起,哀嚎一片。
直到夜晚,此时的背景音乐低沉舒缓给人以片刻的宁静,躲藏起来犹太人不小心碰到钢琴键,霎时枪声响起,哭声震天。
片刻的宁静被打破了。
德国军官悠闲淡定的在钢琴前弹奏着巴赫的曲子,和枪声哭声融为一体。
交织的声音触动了观众愤怒惊恐的情绪,人类的双手既可以奏响这样动听的乐曲,同时又能沾满鲜血屠杀无辜他人。
接着画面出现屠杀后成堆的尸体,镜头切换成远景,钢琴声还在继续,观众的情绪慢慢陷入无尽的哀伤。
辛德勒为了救助那些犹太人倾尽家产,那些被救助的犹太人的名字汇成了“辛德勒的名单”,辛德勒不断念出的名字,打字机不断敲打的声音,名单不断增加,为了救人四处奔波贿赂纳粹军官的画面这些场景相互交织。
同时配乐也相应充满的焦急不安的情绪。
各种嘈杂混乱的声音,使得氛围更加紧张。
但是同时《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曲始终若隐若现,贯穿始终。
这是在阴霾氛围中始终不灭的希望。
这段配乐构成复杂,有《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曲,有小提琴独奏的《回忆》,也有长笛的演奏。
配乐同观众的情绪一样是复杂的,是惊恐。
愤怒,忧伤,但同时又包含希望,和感动与敬佩。
就像名单打完后。
斯坦说到“这份名单代表至善、代表生命。
它外边是美丽的港湾。
”人性的曙光终将照亮黑暗。
二战结束后,犹太人最终获得了自由,而一无所有的辛德勒却被当成战犯来通缉,不得不逃亡。
离开的夜晚,所有犹太人签名的证词被交给了他。
一枚用工人的金牙打造的戒指上刻着“救人一命就等于拯救了全世界”。
辛德勒颤抖的手将戒指掉到了地上,这一段导演并没有过多去渲染犹太人是如何的感激辛德勒,而是着重的表现辛德勒懊悔自己没有救助更多人的生命。
背景音乐中弦乐绵长而起伏,显得悠远而沉寂,感人的气氛蔓延。
当辛德勒在人们的目光中远去,小提琴缓缓响起,短暂的忧伤过去后,是如泣如诉的主段音乐一改前面哀伤的基调,这是犹太民族历经磨难后复杂的激情。
3.音乐与主题
《辛德勒的名单》中的音乐,不仅在对情节的推动,情感的渲染上有着出色的表现,而且在对主题的烘托与深化上,依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辛德勒在和妻子在酒店谈话时,背景音乐使用的是开头出现的《黑色星期天》,他兴奋的与妻子畅谈自己的生意,认为战争能给他带来获得财富的机会,他将衣锦还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人们将会永远记得他。
哀伤的音乐与辛德勒兴奋的讲述形成反差,一反面观众看到人性冷酷的一面,有的人被战争呢屠杀流离失所,有的人兴奋的利用战争谋利。
另一反面也与影片的结尾呼应,辛德勒最终是被人们记住,但是不是因为他的财富,而是因为他人格的伟大,他的善良与勇敢。
在屠杀开始,德国军官从车上冲下,叫喊声,枪声,狗叫声交织一起,在山头骑马的辛德勒目睹这样的一幕惊呆了,他的情妇因为恐惧催促他赶紧离开,他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
人群中出现的红衣女孩格外惹人注目,有的人就这样倒
下,有的人还在奔跑,犹太人好似牲畜一般任人屠宰。
而背景音乐却是用犹太语唱出,《热情在火炉中燃烧》的儿歌合唱。
儿童充满童真,纯净美好的声音与着人间炼狱般的画面形成巨大的反差。
无不给观众心头一击,发人深省。
此外,音乐的首尾呼应也深化了主题。
在最后辛德勒名单中的1100名犹太人坐上开往自己家乡的列车,与影片开始,他们从列车上下来,走向死亡场景一样。
这是一场生死轮回。
同样的曲子,通向不同的结局。
二.丰富内涵的色彩
在《辛德勒的名单》导演斯皮尔伯格,没用使用绚丽多彩的色彩特效,而是以黑白暗淡作为基调用以还原大屠杀悲凉,森严的气息,用几处彩色凸显人性的善良和,看似单调的色彩,实则蕴含丰富内涵。
1.厚重的黑白
《辛德勒的名单》以黑色和白色为主要基调,首先是为了还原、重塑历史的真实感。
二战时期,犹太民族生活在血腥的种族灭绝政策直下,他们被纳粹比喻为任人宰割的鸡,狗,老鼠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眼中再多彩的世界也是灰暗的,无光无色的。
这是犹太人对那段历史真实的感慨,同时黑白影像也是在向观众抒泻一种恐怖阴暗的心灵激荡,犹太人被残忍的杀害,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随时面临的就是被屠杀的命运。
这种无助,阴暗的感觉正符合影片灰暗,阴森的色调。
2.温暖的彩色
虽然影片的主调是黑白两色,但是这并不妨碍暖色调的使用。
虽然只有短短几处但是依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开片是划火柴,点燃烛光。
伴着颂歌,安详,美丽,温暖。
柔和的黄色火焰绕着一圈淡蓝的光晕。
然后,蜡炬成灰,灰飞烟灭处,引出火车轰鸣的汽笛,拖出的尾烟,也引出一个惨烈的时代。
常有比喻——时代的列车。
很形象,一个时代就那样轰隆隆的开来,人是无力阻挡和抗拒的,命运就那样碾过。
重现那段历史是不需要色彩的,那也是一个荒诞的岁月,那种畸形的人性根本就没有色彩,只需要黑白,冷静,阴暗,沉重的黑白比所有的色彩更能说明那个年代。
但还是点染出了一个小小的红色身影,是一个小女孩,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象苦难的土地上捧出的一朵小花,可爱,美丽,让人触目惊心处最终宣告着在劫难逃。
电影《辛德勒名单》就是一部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达到了罕见的深度。
犹太民族终于迎来了他们的黎明,一个黑暗的时代终于终结了,遥远的地平线上走来了劫后余生的犹太人。
人们也在压抑中透出了气。
他们从黑暗中走来,就如同从黑夜走向黎明,象曙光一样,天慢慢的变蓝了,先是黯蓝,然后是淡蓝,最后是明丽的蓝。
犹太人终于走到了明丽的蓝天下。
三.构图
1特写镜头
大部分的电影是使用的叙事的方式开头,而《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开始的的第一个镜头,在黑暗中一只手点亮了一支蜡烛,这也点出了电影的主题,黑暗中依旧有着人性的光辉。
接着独留蜡烛慢慢变暗指导熄灭。
轻烟升起。
也预示着生命的悄然逝去。
镜头切换下一个画面,蜡烛的轻烟转换为列车的滚滚浓烟,引到现实世界,历史的车轮已滚滚向前,等待犹太人的命运也拉开了序幕。
接着在辛德勒出场的段落使用了一系列混合了纽扣、西装、领带、胸章、钱等关于辛德勒动作的特写镜头交代了辛德勒这个人物,将主人公凸显出来,并增加了他的神秘感。
接着随着摄影机镜头的运动,才全面出现了辛德勒这个主人公,点名他的身份,是一名有钱的花花公子。
在辛德勒吩咐使者的画面里,侍者是画面的主题,而辛德勒去成了背景,而且只能看他他的嘴和耳朵,这也表明了辛德勒才是指挥者。
导演并没有给整个房间以全貌,而是直接画面跳转另一个地方,用一个个特写镜头去引发观众的好奇,让观众去猜想镜头以外的画面,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在影片第一次出现名单时,是打字机将每个名字与每个犹太人的肖像不断穿插,简单明了的将名字和人物联系在一起。
在纳粹军官将犹太人带到奥斯维辛做工人时,辛德勒的的犹太助手开始解救更多的犹太人。
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也辛德勒开始用自己的家产解救犹太人。
在这段运用了多个特写镜头,前一镜头还在辛德勒手中的打火机,香烟,手表等刚刚递到斯特恩的手中,下一幕就变成了在撰写名单的人的桌面上或者纳粹军官的身上,然后紧接着名单上变多了一个名字,根据之前刚要被纳粹杀害的人物及后来再满怀欣喜地跟在辛德勒身后,可以推断斯特恩用辛德勒的物品贿赂写名单的人,而每写上的一个名字即代表着多解救了一个人的生命。
电影结尾和开头一样都是蜡烛的特写镜头,但是不同的是这支蜡烛却是正在顽强的燃烧着,预示着生命的火焰不灭,人性的良知不灭。
2.画面构成与人物内在关系
《辛德勒名单》的画面构成与人物的内在是相互对应的,这一点从辛德勒和斯泰恩两人的发展关系就可以看出来。
从影片的整体剧情进展来看,辛德勒和斯泰恩的关系是渐进发展的,这可以从俩人每一场戏交流的构图中感受到。
辛德勒和斯泰恩的第一次交往是在犹太人的办公室。
犹太人的处境艰难,资金被冻结,生命没有保障。
辛德勒意识到这是他大发战争财的机会,利用自己纳粹党员的身份,占犹太人的这笔巨款,开所谓的德资工厂,招揽犹太人为他工作,他知道为了避难犹太人不会拒绝他。
他对斯泰恩的谈判不仅胸有成竹,而且咄咄逼人,为了强化俩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物关系,在画面构成上,摄影机与俩人轴线呈九十度全景拍摄,画面中间摆放两张桌子,辛德勒和斯泰恩面对面坐在桌子两头,各自占据画面的边缘,这样的位置关系是两人在画面空间内最远的格局,产生一种距离感和空间感。
这与俩人此时对立的人物关系是相一致的。
等到剧情进展到俩人共同制造名单是,俩人在画面里的形体位置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制造这份名单意味着辛德勒对纳粹的彻底背叛,这不仅关系犹太人的性命,也是关系到辛德勒身家性命,名单将辛德勒和斯泰恩紧紧结合起来,俩人的形体位置也和之间不同,斯泰恩坐在打字机前打字,而辛德勒则附身其后认真查看名单,从画面的正面来看,俩人的身体重叠已无间隙,就像斯泰恩说的“你每吸一支烟,我就得跟着吸半根”,这就如画面所看到的,俩人不仅同心协力,甚至是同呼吸,共命运。
战争就要结束,辛德勒被迫流亡,在车站送行使,斯泰恩送给辛德勒一枚用金牙打造的戒指,上面写着“就一个人,就等于救整个世界”。
看到这句话,辛德勒明白了斯泰恩为什么在自身处境都十分危险的时候,还要奋力拯救自己的同胞,
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和斯泰恩这种崇高境界的差距,此时自己内心因为良知救人的自豪感被内疚和懊悔所替代。
他扑倒在斯泰恩的身边,这也是第一次辛德勒的身体位置低于斯泰恩。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充满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在厚重的精神层面下,导演高超的视听语言技巧也使这部影片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作为二战题材的电影,这部影片和那段历史都将永远被人们所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