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言文练习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叶生蒲松龄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
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
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
见其文,奇之。
召与语,大悦。
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
公期望綦切。
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
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
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
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
无何,寝疾。
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
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
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
”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
”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
公喜,逆而问之。
生日:“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
今幸可从杖履。
”公乃束装戒旦。
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
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
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
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
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
惨然不乐。
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
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
携生赴监,与共晨夕。
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
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日:“此去离贵乡不远。
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
” 生亦喜。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
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
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
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
”生闻之,怃然惆怅。
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
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
公子闻之,涕堕垂膺。
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
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
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①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节选自《聊斋志异·叶生》,有改动)【注释】①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比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责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答案】(1)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
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重义轻利;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
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所以我不赞同。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语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根据材料二中句子“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以及庄子拒绝出仕的邀请可以看出庄子注重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先明确观点,是“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还是“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然后再具体阐述自己的看法。
从材料一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知,孔子式的快乐,在于内心是否充实,从材料二中庄子面对邀请的态度以及最后一句“吾将曳尾于涂中”可知,庄子鄙弃名利富贵,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靼人也。
熹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贤良征,不行。
累辟三府,不就。
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
时熹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
景帝辅政,命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熹到,引见,谓熹曰:“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夸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对曰: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转司马,寻拜右长史,迁御史中丞。
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
荐乐安孙璞,亦以道德显,时人称为知人。
寻迁大司马,以公事免。
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邺,以熹为军司。
顷之,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
羌虏犯塞,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以功重免谴,时人比之汉朝冯、甘焉。
拜冀州刺史,累迁司隶校尉。
及魏帝告禅于晋,熹以本官行司徒事。
泰始初,封祁侯。
皇太子立,以熹为太子太傅。
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宫,制度废阙,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诸官并未置,二傅并摄众事。
熹在位累年,训道尽规。
以年老逊位。
初,熹为仆射时,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
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
后虏果大纵选,凉州覆没,朝廷深悔焉。
熹自历仕,家无储积,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食,未尝私以王官。
及卒,追赠太保,谥日成。
(节选自《晋书·李熹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B.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C.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D.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地方长官自下而上地推荐人才给上级或中央,由其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子曰:“知①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论语·卫灵公》)【注释】①知:通“智”。
(1)季康子对百姓提出了“敬、忠以劝”的要求,“敬”是指严肃认真,“忠”是指________,“劝”是指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孔子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具备哪些素质?【答案】(1)尽心竭力;勤勉努力(2)①智。
②仁。
③庄(庄重严肃的态度)。
④礼(合乎礼的行为)。
⑤能(管理能力)。
【解析】【分析】(1)语句意思是说,为政者在面对老百姓的时候,只有保持着庄重严肃的态度,才会赢得人们的恭敬。
也就是说,若是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你得尊敬别人才行,这是礼“上”往来。
执政者应当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以虔敬之心对待君主,以庄重严肃的态度处理政务,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情,那么,老百姓自然会效仿,敬重执政者。
“忠”是指尽心竭力。
而要想让民众忠诚于政府,最好的办法是执政者的“孝慈”。
孔子认为,只要执政者做到任人唯贤,选拔那些道德素养高的人为官,用心教育培养那些能力较差的人,就可能达到这个目的。
试想,贤德之人日日精进并得到提拔,能力稍差的人也得到教育培养,这样就会形成相劝为善,携手进步的社会风气。
“劝”是指勤勉努力。
(2)材料一,在孔子的眼中,为政者若想让百姓对自己恭敬、忠诚和勤勉,为政者必须把握三大要诀,并从自身做起。
也就是说,若想让老百姓对你恭敬,你必须有可敬之处才行;若想让老百姓对你尽忠,你得先是忠孝之人才可;若是想让老百姓勤勉互助,你得先营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才行。
倘若做领导失职缺德,下面的人也会跟着做些坏事。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
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乎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①,备礼征之,并不至。
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
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
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吾无德以堪之。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注】①玄䌲: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B.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C.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D.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孺子是徐稚的字。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
公曰:“从筮。
”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
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
一薰一莸(yóu),十年尚犹有臭。
’必不可!”弗听,立之。
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
姬渭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
公田,姬置诸宫六日。
公至,毒而献之。
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
姬泣曰:“贼由大子。
”大子奔新城。
公杀其傅杜原款。
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
”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
我辞,姬必有罪。
君老矣,吾又不乐。
”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以上僖公四年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
”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初,晋侯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
夷吾诉之。
公使让之。
士蔿(wěi)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
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与忠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
’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②,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及难,公使寺人披③伐蒲。
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
”乃徇曰:“校者,吾仇也。
”逾垣而走。
披斩其祛,遂出奔狄。
——以上僖公五年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
夷吾不能守,盟而行。
将奔狄,卻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
梁近秦而幸焉。
”乃之梁。
【注释】①齐姜:太子申生的母亲。
②尨茸:méng róng,蓬乱的样子。
③寺人披:叫披的寺人,寺人为内官,即后来的宦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专之渝,攘公之羭坚贞B. 归胙于公祭肉C. 公祭之地,地坟隆起D. 被此名也以出蒙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既与中大夫成谋谷与鱼鳖不可胜食B. 子其行乎其皆出于此乎C. 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吴之民方痛心焉D. 乃之梁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分别用龟甲、蓍草进行了占卜,占卜结果相反,他只相信了吉利的结果,没听从卜人的劝说。
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对文言文加强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一、文言文翻译训练。
1.所谓修身在正其者,身有所忿愤。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2.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亦。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亦。
君子依孚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3.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1)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无已,则有一焉:(2)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
则是可为也。
”译文:(1)(2)4.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译文:5.子曰:“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6.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7.子曰:“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曰:“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9、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1)“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1)(2)10.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译文:11.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译文:12.子张问仁于孔子。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论语·里仁》)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朱熹《论语集注》)【注释】约:贫困。
(1)按照朱熹的解读,孔子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使用的是________手法。
孔子弟子中“处约”“安仁”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2)综合上述材料,从环境影响角度谈谈“仁德”修养对个人的作用。
【答案】(1)比喻;颜渊(2)①孔子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容易克服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没有“仁德”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会变得胡作非为。
②因为具有“仁德”修养的人“安于仁”“安于义理”,天性就接近仁,能如同山一样沉稳,安于穷困,不受环境影响。
【解析】【分析】(1)首句翻译为“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故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
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
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所以孔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进学斋记张耒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
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
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士会①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
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
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
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
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释】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
②土苴:糟粕。
(1)可填入第3段括号处的虚词是()A. 之B. 其C. 则D. 以(2)对第1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阐述。
(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言行志趣迥异于前。
B. 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 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 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5)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D(2)B(3)A(4)论证了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都在进学修身的观点;再以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作对比,论证了后世君子不如古之君子能坚持进学修身。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篇一】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答案】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答案】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D.诡踪迹,草行露宿【答案】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答案】C(日光;A:环绕/掉头。
B:对付/太平;D:树木/木料)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案】B(A项中①形容词,“假托的”;②动词“假托”。
B项中两词相同,都是动词,“责骂”的意思。
C项中①名词,“果实”;②动词,“结果实”。
D项中①形容词,“稀少”;②形容词,“新鲜”)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答案】C(不去应荐/不可以)7.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③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⑤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②⑥/③⑤/④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依次为动词、形容词、名词,“德”字通假)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按古今词义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子曰:“知①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论语·卫灵公》)【注释】①知:通“智”。
(1)季康子对百姓提出了“敬、忠以劝”的要求,“敬”是指严肃认真,“忠”是指________,“劝”是指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孔子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具备哪些素质?【答案】(1)尽心竭力;勤勉努力(2)①智。
②仁。
③庄(庄重严肃的态度)。
④礼(合乎礼的行为)。
⑤能(管理能力)。
【解析】【分析】(1)语句意思是说,为政者在面对老百姓的时候,只有保持着庄重严肃的态度,才会赢得人们的恭敬。
也就是说,若是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你得尊敬别人才行,这是礼“上”往来。
执政者应当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以虔敬之心对待君主,以庄重严肃的态度处理政务,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情,那么,老百姓自然会效仿,敬重执政者。
“忠”是指尽心竭力。
而要想让民众忠诚于政府,最好的办法是执政者的“孝慈”。
孔子认为,只要执政者做到任人唯贤,选拔那些道德素养高的人为官,用心教育培养那些能力较差的人,就可能达到这个目的。
试想,贤德之人日日精进并得到提拔,能力稍差的人也得到教育培养,这样就会形成相劝为善,携手进步的社会风气。
“劝”是指勤勉努力。
(2)材料一,在孔子的眼中,为政者若想让百姓对自己恭敬、忠诚和勤勉,为政者必须把握三大要诀,并从自身做起。
也就是说,若想让老百姓对你恭敬,你必须有可敬之处才行;若想让老百姓对你尽忠,你得先是忠孝之人才可;若是想让老百姓勤勉互助,你得先营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才行。
倘若做领导失职缺德,下面的人也会跟着做些坏事。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t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
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
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魏王以为太仆。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荣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荣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复持去,更以恶草其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释】①宰:主持割肉的人。
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陈涉起而王陈________ ②使使归项王(内心)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A.放弃B.捐税C.捐赠D.收集②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A.满意B.意外C.意图D.怀疑(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4)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高一课内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高一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工,今急而求子,是塞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
B.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武:威武。
・・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一组是()。
①夜缱而出,见秦伯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焉用亡郑以陪邻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⑤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⑥秦伯说,与郑人盟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⑥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伯,文中指爵位。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寡人,诸侯对自己的尊称;执事,文中是对对方的敬称。
C.东道主,文中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为郑国在秦国的东边),后泛指主人。
D.武,文中指武德。
武德,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处于危险境地,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佚之狐慧眼识英雄,在郑伯面前举荐了“千里马”烛之武。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进学斋记张耒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
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
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士会①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
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
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
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
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释】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
②土苴:糟粕。
(1)可填入第3段括号处的虚词是()A. 之B. 其C. 则D. 以(2)对第1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阐述。
(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言行志趣迥异于前。
B. 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 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 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5)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D(2)B(3)A(4)论证了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都在进学修身的观点;再以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作对比,论证了后世君子不如古之君子能坚持进学修身。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
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
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
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
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
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
鼎革③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
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贼大恨,卒杀公。
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
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
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
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注释】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
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
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①纠里中壮士为守御________ ②没葬而岁祀之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君一言折之()A.使……屈服B.指责C.使……折服D.证明②全活甚众()A. 全、都B.保全C.成全D.整个(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 民殣于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 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 其庶几于是者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翻译以下句子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高一课本上文言文练习
文言文翻译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7.:“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8.“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0.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1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太子迟之,请辞决矣!”1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4.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15.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16.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7.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1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19.谁为大王为此计者20.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2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5.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26.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7.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28.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9.唉!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高一文言文练习(轶事十则)
文言文趣练(轶事十则)(一)粟粥荠菜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
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
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
②莽(jì)菜,一种野菜。
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
④啖,dàn,吃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惟煮粟米二升惟:只。
B.经宿遂凝遂:就。
C.暖而啖之暖:暖和。
D.谥文正公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主旨是:(二)不展家书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
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读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读书,攻读勤苦,饭食粗淡。
2.下面词语,哪几项能概括语段中胡瑗的性格()A.勤奋B.不怕清苦C.持之以恒D.谦虚E.不顾家室F.专心致志(三)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
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
”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
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
”卒以进士及第。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常临鉴自奇鉴:镜子。
B.屡举进士举:推举,推荐。
C.试官恶其姓恶:wù厌恶,讨厌。
D.或劝政业或:有的人。
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示:给人看。
F.砚穿则易。
易:容易。
G.卒以进士及第卒:终于。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2.下面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
B.桑维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试官是一个昏庸的官员。
(四)系剑冢树吴,季札,出游上国①,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
为使上国,未献。
还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宝剑,系徐君冢树而去。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丁元荐,字长孺,长兴人。
父应诏,江西佥事。
元荐举万历十四年进士。
丁父忧,请告归。
家居八年,始谒选为中书舍人。
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可浩叹者七:征敛苛急也,赏罚不明也,忠贤废锢也,辅臣妒嫉也,议论滋多也,士习败坏也,褒功恤忠未备也。
坐视而不可救药者二,则纪纲、人心也。
其所言专斥首辅王锡爵,元荐座主也。
二十七年京察。
元荐丁母忧家居,坐浮躁论调。
阅十有二年,起广东按察司经历,移礼部主事。
甫抵官,值京察事竣,尚书孙丕扬力清邪党,反为其党所攻。
副都御史许弘纲故共掌察,见群小横甚,畏之,累疏请竣察典,语颇示异。
群小借以攻丕扬。
察疏犹未下,人情杌陧,虑事中变,然无敢言者。
元荐乃上言弘纲持议不宜前却,并尽发诸人隐状。
党人恶之,交章论劾无虚日。
元荐复再疏辨晰,竟不安其身而去。
其后邪党愈炽,正人屏斥殆尽,至有以“《六经》乱天下”语入乡试策问者。
元荐家居不胜愤,复驰疏阙下,极诋乱政之叛高皇、邪说之叛孔子者。
疏虽不报,党人益恶之。
四十五年京察,遂复以不谨削籍。
天启初,大起遗佚。
元荐格于例,独不召。
至四年,延臣交讼其冤,起刑部检校,历尚宝少卿。
明年,朝事大变,复削其籍。
元荐初学于许孚远,已,从顾宪成游。
慷慨负气,遇事奋前,屡踬无少挫。
通籍四十年,前后服官不满一载。
同郡沈淮召入阁,邀一见,谢不往。
尝过高攀龙,请与交欢,辞曰:“吾老矣,不能涉嫌要津。
”遽别去。
天启五年去世,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B. 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C. 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D. 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座主,唐宋时进士称主试官为座主。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
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
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
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
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
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
鼎革③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
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贼大恨,卒杀公。
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
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
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
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注释】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
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
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①纠里中壮士为守御________ ②没葬而岁祀之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君一言折之()A.使……屈服B.指责C.使……折服D.证明②全活甚众()A. 全、都B.保全C.成全D.整个(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 民殣于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 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 其庶几于是者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翻译以下句子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高一语文文言文古诗词练习
高一语文文言文古诗词练习一.文言文练习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州举有道,不应。
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音同“慧”,洗脸)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浔阳,坐.事下狱。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浔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
及卒,葬东麓。
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
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
”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
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7.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长:长大成人B. 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奏:演奏C. 永王璘辟为府僚佐辟:征召D. 会赦,还浔阳,坐事下狱坐:因犯……罪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不同凡人的多方面的才能,但州里的荐举,却不能使他动心,仍然沉醉于自由放纵的生活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练习三整理:贾东良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昌者,沛人也。
秦时为泗水卒史。
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
从入关,破秦。
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
尝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封周昌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
昌尝燕时①入奏事,高祖方拥戚姬,昌还.走。
高祖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
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
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
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高祖曰:“然。
吾念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独昌可。
”高祖曰:“善。
”于是徙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昌既征,吕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
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
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注释:①燕时:“燕”通“宴”,安闲,燕时指休息的时候。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还.走还:转身B.然尤惮.周昌惮:怕C.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万岁:对君王的敬称D.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置:安排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大臣固争之,莫.能得 C. 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吾尝终日而.思矣B. 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D. 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周昌直言不讳、敢于据理力争的一组是( )`①陛下即桀纣之主也②而周昌廷争之强③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④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⑤周昌固为不遣赵王⑥周昌因谢病不朝见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昌虽口吃,但为人耿直,敢于直谏,终使高祖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打算。
;B.汉高祖刘邦是一个不拘小节、以社稷为重、处处为国着想的君王。
C.周昌坚决反对立如意为太子,高祖死后,他却极力维护如意安全。
D.赵王如意被吕后执意召至长安,饮药而死,最终解除了吕后心头之患。
5.翻译下列句子。
(1)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5分)#(2)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
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
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
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
”礼遣还。
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
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
”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
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
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
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
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
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
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
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
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乙丑,燕兵入,帝自焚。
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成祖颔之。
至是欲使草诏。
召至,悲恸声彻殿陛。
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
”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成祖怒,命磔诸市。
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注①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燕兵久顿.大名顿:驻扎B.孝孺被执.下狱执:执行C.成祖颔.之颔:点头D.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法:效法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5分)(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5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闻强志.志:记载B.王甚任.之任:信任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当:相抵D.顷襄王怒而迁.之迁:放逐11.下列加点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王甚任之.纵一苇之.所如B.怀王卒.行而卒.莫消长也C.顷襄王怒而.迁之不迎而.自归D.因.留怀王或因.寄所托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未能真正受到重用。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14.把画线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2)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
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
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
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
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
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
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
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
湣王自矜,百姓弗堪。
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
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
”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
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