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docx

合集下载

统计题库练习题

统计题库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一、判断题1.若研究3名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情况,则这3名学生就构成一个统计总体。

()2.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与量的密切联系中认识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3.4名学生的统计考试成绩分别为65,80,88,96分,则有4个变量。

()4.对某高校教师的职称进行全面调查,则统计总体为该校全体教师,总体单位是每一位教师。

()5.在职工文化程度调查中,“本科学历”是品质标志。

()6.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

()7.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方面。

()8.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9.品质标志可以用文字表示,也可以用数字表示。

()10.统计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它抛开了对个体量的研究。

()11.统计指标可以用文字表示,称质量指标;也可用数字表示,称数量指标。

()12.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不存在联系。

()13.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的工作重点来确定的。

()14.确定调查对象是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

()15.调查时间是进行调查工作所需的时间。

()16.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17.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统计分组。

()18.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9.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最基本的方法。

()20.在组距式分组中,若某一总体单位标志值等于相邻组的上下限数值,则把这一总体单位归在上限组。

21.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22.同一总量指标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下,可以是时期指标,也可以是时点指标。

()23.对一特定总体而言,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只有一个,但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可以有多个。

24.2004年某地区净增加人口为8.5万人,这一指标为时点指标。

()25.总量指标属于数量指标,相对指标属于质量指标。

()26.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两个指标都是结构相对指标。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解读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解读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及解答概述、调查、整理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研究方法。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件新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时限为()。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巴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作用不同 G.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月统计产品产量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统计学原理(暨大版)》综合自测题参考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暨大版)》综合自测题参考题答案

第一章×√①②③④⑤(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② 2.② 3.④ 4.④ 5.①6.③(三)多项选择题1.②③④⑤ 2.①③⑤ 3.②③⑤ 4.②③⑤ 5.②③④ 6.②④(四)填空题1.统计工作统计数字统计学 2.数量性 3.同质大量差异同质 4.总体单位品质数量 5.总体数量数字第二章(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② 2.③ 3.② 4.② 5.③6.④(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④ 2.①②③④⑤3.①③④ 4.①②③④⑤ 5.③④ 6.②③⑤ 7.①③⑤(四)填空题1.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2.选区样本依据不同 3.明确调查目的 4.所要调查的总体单位向上级报告统计资料的单位第三章(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④ 2.④ 3.② 4.③ 5.④ 6.③ 7.② 8.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 2.①②④ 3.①②③④ 4.②⑤ 5.③④⑤ 6.①②7.②③⑤ 8.①②④⑤(四)填空题1.分组汇总 2.汇总制表 3.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4.相同点差异性 5.分组标志 6.主词宾词第四章(一)判断题1.×2.√3.√4.× 5.√(二)单项选择题1.② 2.② 3.④ 4.④ 5.③(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 2.①②③④⑤3.②③⑤ 4.①②③④⑤ 5.①②③④⑤ 6.③④ 7.①②③④ 8.②③④⑤(四)填空题1.总体总量 标志总量2.时期 时点 3.价值量单位 劳动量单位 4.性质不同但有联系 5.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6.强度(四)计算题1.因为2000年计划完成相对数是110%,所以实际产值=1188%1101080=⨯=⨯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产值 2000年计划产值比1999年增长8%, 所以1999年的计划产值=1000%811080=+那么2000年实际产值比1999年计划产值增长=%8.181%10010001188=-⨯ 2.(1)%100⨯=计划数实际数计划执行进度从第四年第四季度到第五年第三季度这一年的时间,实际上这一年的产量达到 176********=+++ 则%5.103%100170176%100=⨯=⨯=计划数实际数计划执行进度这一题规定年末产量应达到170,所以提前时间按照水平法来算。

统计学原理复习题与答案

统计学原理复习题与答案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C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A产量B人口数C销售额D出勤率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的划分依据是 B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C.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4.某地区进行牲畜调查,按2000年1月1日情况进行登记,呈报截止时间为2000年2月1日,则1月1日至2月1日这一时间称为 B ;A. 调查时间B.调查时限C. 标准时间D. 客观时间5.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6.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于 B ;A不连续性典型调查 B连续性重点调查C连续性全面调查 D抽样调查7.抽样调查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C ;A. 全面性原则 .B. 灵活性原则C.随机性原则D. 经济性原则8.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是 D ;A.简单随机抽样B. 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 整群抽样9.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A ;A 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B 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C 确定调查单位D 确定调查时限10.某企业对某所属车间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C ;A 80__89% B80%以下C90%以下D85%以下90_99% 80.1__90% 90__100% 85__95% 100__109% 90.1__100% 100__110% 95__105%110%以上 100.1__110% 110%以上 105__115%11.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C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C.人口按性别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12.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A105% B104.76% C5% D4.76%13.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14.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5%,这个指标是 A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15.抽样误差是指 C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16.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C ;A、平均数离差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17.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 CA.微弱相关关系 B.显著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没有相关关系18.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 B ;A0≤r≤1 B-1≤r≤1 C-1<r<1 D -1≤r≤019.已知某企业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8人、296人和301人;则该企业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应用 A 计算;A首末折半法B简单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20.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C ;A 几何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简单算术平均法D 首末折半法2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22.已知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编制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应采用 B ;A 加权调和数平均指数B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C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D 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23.已知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为2%、5%、6%和8%,则相应的定期增长速度的为 A ;A. 102%×105%×106%×108%-100%B. 2%×5%×6%×8%C. 102%×105%×106%×108%D.2%×5%×6%×8%-100%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BE ;A 机床台数B 学生人数 D 耕地面积D 粮食产量E 汽车产量2.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BCA.劳动生产率指数B.产量总指数C.销售量总指数 D.价格总指数E.单位成本总指数3.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 BCE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4.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有 CE ;A 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B 人口普查C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 农产量调查E 城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5.在工业普查中, BCE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6.普查是一种 ACD ;A 专门组织的调查B 连续性调查C 不连续调查D 全面调查E 非全面调查7.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CD EA.职工按工龄分组 B .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 .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 .人口按地区分组8.在次数分配数列中, BCE ;A 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B 各组的频率大于0C 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D 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E 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中9.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数据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ABDEA .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B .人口出生率为14.3%C .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斤D .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113%E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10.计算变异指标可以 ABDEA .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B .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C .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 .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 .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11.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CE ;A 某地区人口数B 某校毕业生人数C 某农场拖拉机台数D 某企业某月产品产量E 某企业月末在册职工人数12.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BCDA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B .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C .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D .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E .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13.直线回归分析中 ACDE ;A 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B 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C 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D 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E 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14.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BCA .个体指数B .综合指数C .平均指数D .定基指数E .环比指数15.指出下列公式中的质量指标指数公式 BD ; A. 0010q p qp ∑ B. 1011q p q p ∑ C. 0111q p q p ∑ D. ∑∑p K q p q p 1111 E.∑∑0000q p q p K q16.指出下列数列哪些属于时期数列 BCD ;A 、某商店各月末的商品库存量B 、某商店各月的商品销售额C 、某地区历年的人口出生数D 、某企业历年的工伤死亡人数E 、某企业各年年底在册职工人数三、判断题1.质量指标都是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对2.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对3.一个工人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数量标志;错4.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10个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对5.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错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错7.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对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 错9.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54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错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对11.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总体的特征,因而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高,反之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低;错12.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 对12.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全及指标;错14.甲某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因此,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对15.总指数包括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错16.在综合指数中,要求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一时期的;对17.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对18.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3%×2%×7%×5%-100%;错19.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错20.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103%×102%×107%×105%-100%; 对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例如:职工的工资是标志,工资是2000元,则是标志表现;2.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以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如性别属于品质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为数量标志,表现为20岁;3.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例如对某企业的设备进行调查,设备是调查单位,该企业是报告单位;4.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5.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变量分组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离散变量可作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变量则只能作组距式分组;在离散变量中,当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时,采用单项式分组;当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时,则采用组距式分组;6.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明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7.简述抽样推断的概念及特点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特点: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8.简述在综合指数计算中对同度量因素时期的要求;同度量因素是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或比重;同度量因素固定的一般方法是: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计算期上;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上;9.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推算吗为什么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推算,要想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必须先将其还原为发展速度,再根据两种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式,推算出定基发展速度后减1或100%,才能求得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10.什么是时期数列,其特点是什么在总量指标动态数列中,如果每一指标是反映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则这种动态数列称为时期数列;其特点: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统计学原理》综合考试题

《统计学原理》综合考试题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及解答概述、调查、整理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研究方法。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件新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时限为()。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巴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作用不同 G.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月统计产品产量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统计学原理期末综合练习题及答案1

统计学原理期末综合练习题及答案1

统计学原理期末综合练习题统计学原理期末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分) 1、设某地区有6家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要研究它们生产的产品质量状况,总体单位是(单位是( B )A、每一个企业A、每一个企业 B、每一件产品B、每一件产品 C、所有10家企业家企业 D、每一个企业的产品2、对某地区工业企业的结构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的总体是(C )A、每个工业企业A、每个工业企业 B、每个工业企业的结构B、每个工业企业的结构 C、全部工业企业C、全部工业企业D、全部工业企业的结构D、全部工业企业的结构3、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是50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 B ) A、品质标志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C数量指标 D、标志值D、标志值4、一项调查属于全面调查还是非全面调查,关键在于(4、一项调查属于全面调查还是非全面调查,关键在于( D )A、调查的结果是反映总体特征的资料,还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资料A、调查的结果是反映总体特征的资料,还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资料B、调查的项目是否全面B、调查的项目是否全面 C、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C、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D、是否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D、是否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5、对某地区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地区饮食业的(A )A、全部从业人员A、全部从业人员 B、每一个从业人员B、每一个从业人员 C、全部网点C、全部网点 D、每一个网点D、每一个网点 6、对某部门职工按工龄分组,这种分组属于(6、对某部门职工按工龄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A )A、简单分组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分析分组D、分析分组 7、单项变量数列和组距变量数列都不可少的基本因素是(7、单项变量数列和组距变量数列都不可少的基本因素是( D )A、组限和组中值A、组限和组中值 B、变量和组限B、变量和组限 C、组数和组距C、组数和组距 D、变量和次数D、变量和次数 8、某种商品年销售量为5万件,期末库存量为1万件,它们是(8、某种商品年销售量为5万件,期末库存量为1万件,它们是( C ) A、时期指标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B、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9、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9、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C )A、各组标志值占标志值总量比重的大小A、各组标志值占标志值总量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本身大小的影响B、各组标志值本身大小的影响 C、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C、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 D、各组权数是否相等D、各组权数是否相等 10、如果两个类似数列是以不同计算单位来表示的,如果两个类似数列是以不同计算单位来表示的,比较其离差程度的指标是比较其离差程度的指标是( D ) A、全距A、全距 B、平均差B、平均差 C、标准差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D、标准差系数11、某企业生产的某产品产量1997年与1996年相比增长了8%,1998年与1996年相比增长了12%,则1998年与1997年相比增长了(年相比增长了( B )A 、(12%÷8%)-1)-1B 、(112%÷108%)-1 C 、(108%÷112%)-1 D 、(112%×108%)-1 12、从指数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上来划分,指数可以分为(、从指数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上来划分,指数可以分为( D )A、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A、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 B、个体指数与综合指数B、个体指数与综合指数C、加权平均指数与平均指标指数C、加权平均指数与平均指标指数 D、个体指数与总指数D、个体指数与总指数13、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C )A、2倍A、2倍 B、3倍B、3倍 C、4倍C、4倍 D、5倍D、5倍14、已知某产品产量与生产成本之间存在直接相关关系,当产量1000件时,生产成本为50000元,其中不变成本10000元,则该企业生产成本倚产量变动的回归方程为( A )A、Y C =10000+40X B 、Y C (千元)=10+0.4X C 、Y C =40000+40X D 、 Y C =50000+40X 15、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指出下列方程中哪一个肯定有误(、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指出下列方程中哪一个肯定有误( A ) A、YC =-20+40X B 、Y C =72.8-1.43X C 、Y C =40-0.05X D 、 Y C =-50-0.9X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分)1、要了解某地区生产同类型产品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那么(1、要了解某地区生产同类型产品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那么( BCE ) A、全部工业企业是研究的总体A、全部工业企业是研究的总体 B、工业企业的全部产品是研究的总体B、工业企业的全部产品是研究的总体 C、每一件产品是总体单位C、每一件产品是总体单位 D、工业企业总数是总体单位总量D、工业企业总数是总体单位总量E、产品平均等级是统计指标E、产品平均等级是统计指标2、对统计调查资料进行检查,其检查的内容包括(2、对统计调查资料进行检查,其检查的内容包括( ABE )A、资料的准确性A、资料的准确性 B、资料的完整性B、资料的完整性 C、资料的全面性C、资料的全面性D、资料的精确性D、资料的精确性 E、资料的及时性E、资料的及时性3、次数分配数列(3、次数分配数列( ABE )A、必须在资料分组的基础上形成A、必须在资料分组的基础上形成 B、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B、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 C、只能用表格的形式表示C、只能用表格的形式表示 D、特指变量分配数列D、特指变量分配数列E、由对总体所分的各个组和总体单位在各组出现的次数组成E、由对总体所分的各个组和总体单位在各组出现的次数组成4、在各种平均指标中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4、在各种平均指标中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 DE )A、算数平均数A、算数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 D、众数D、众数 E、中位数E、中位数 5、不同总体间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可以通过标准差系数进行比较,因为标准差系数(AC )A、消除了不同数列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消除了不同数列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B、消除了不同数列各标志值差异的影响消除了不同数列各标志值差异的影响 C、消除了不同数列各标志值计量单位的影响消除了不同数列各标志值计量单位的影响 D、其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平均数无关E、其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差异水平无关E、其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差异水平无关6、抽样推断的特点包括(6、抽样推断的特点包括( ABCD )A、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A、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 B、由部分推断总体的一种认识方法B、由部分推断总体的一种认识方法C、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C、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 D、可以事先计算并控制误差D、可以事先计算并控制误差E、可以事先计算出误差,但不能控制误差E、可以事先计算出误差,但不能控制误差7、当两变量为完全相关时,相关系数为(7、当两变量为完全相关时,相关系数为( BC )A、0A、0 B、1B、1 C、-1C、-1 D、0.5 E 、--0.5 8、下列哪些现象需采用总指数的方法进行分析(8、下列哪些现象需采用总指数的方法进行分析( BCD )A、分析某一种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A、分析某一种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 B、分析某地区零售商品价格的变动B、分析某地区零售商品价格的变动 C、分析某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产量的变动分析某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产量的变动 D、分析某企业生产的三种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本的变动 E、分析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单位成本的变动E、分析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单位成本的变动9、编制动态数列的可比性原则包括(9、编制动态数列的可比性原则包括( ABCDE )A、时间方面的可比A、时间方面的可比 B、总体范围的可比B、总体范围的可比 C、指标的名称和含义可比C、指标的名称和含义可比 D、指标的计量单位可比D、指标的计量单位可比 E、指标的计算方法可比E、指标的计算方法可比10、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包括(、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包括( ABCE )A、发展速度A、发展速度 B、增长速度B、增长速度 C、增长量C、增长量 D、发展水平D、发展水平 E、平均增长量E、平均增长量三、填空题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分)1、对某地区商业职工进行调查,总体单位是1、对某地区商业职工进行调查,总体单位是 每一名商业职工 ,文化程度是,文化程度是 品质 标志。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19. √ 20. × 15. √ 16. × 17. × 18. × 21.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36. × 37. × 38. √ 39. × 40. × 41. √二、单项选择题1. C2. B3. C4. B5. B6. B7. B8. A 9. A 10. D 11. B 12. A 13. D 14. B15. A 16. C 17. C 18. A 19. D 20. A 21. C22. A 23. C 24. C 25. B 26. D 27. C 28. B29. B 30. C 31. C 32. C 33. A 34. A 35. B36. C 37. B 38. D 39. A 40. B 41. C 42. D43. D 44. D 45. C 46. A 47. C 48. A 49. A50. A 51. A三、多项选择题1. ABCE2. ABC3. BDE4. ABCDE5. BDE6. BCD7. AC 8. AEC 9. ABDE 10. CD 11. ABCDE 12. ABCDE13. AB 14. ADE 15. ACE 16. ACD 17. ABC 18. ABE19. BCDE 20. ABD 21. AD 22. AD 23. ABDEF 24. ABDE25. ABE 26. ABE 27. ABE 28. CD 29. ACD 30. ABCD31. BC 32. BC 33. BD 34. BDE 35. ABD 36. ABDE37. ABDE 38. BC 39. BCE 40. BDE 41. ABCD 42. ABD四、填空题1.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2.统计总体、总体单位3.品质标志、数量标志4.全部产品、每一件产品5.数量标志、品质标志6.统计总体、总体单位7.总体范围、指标数值 8.企业职工、企业9.调查项目、提交调查资料 10.类型、结构、分析 11.分组标志12.简单分组、复合分组 13.等组距、不等组距 14.组限、组中值15.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伦洛茨分布16.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17.总体单位总量、总体单位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18.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19.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20.水平法21.时期指标、标志总量 22.抽样调查、总体 23.重复、不重复24.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25.样本单位数、抽样的方法26.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27. 21、1028.单、复 29.正、正 30.线性、密切程度31.密切程度、方向 32.个体指数、总指数 33.综合指数、平均指数34.基期、报告期 35.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36.绝对数、相对数 37.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平均指标动态数列38.序时平均数、动态 39.定基、环比40.逐期、累积、(a1-a0)+(a2-a1)+···+(a n-a n-1)=a n-a041.增长量/基期水平、发展速度-1;42.环比、序时平均数 43、6。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或错误的符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

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7、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 )8、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1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 )1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13、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 )14、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 )15、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

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 )16、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 )17、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 )18、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 )19、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 )2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 )21、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或错误的符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7、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8、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1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1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3、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14、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15、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

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16、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17、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18、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9、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20、已知某市工业总产值1981年至1985年年增长速度分别为4%,5%,9%,11%和6%,则这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97%。

()二、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附答案)参考word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附答案)参考word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附答案)参考word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第⼀章绪论复习思考题1.从统计⼯作的产⽣和发展说明统计⼯作的性质和作⽤。

2.试说明统计⼯作与统计学的关系。

3.我国统计⼯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4.试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5.解释并举例说明下列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统计指标、变异、变量。

6.试说明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练习题⼀、填空题:1.统计总体的特征可概括成、和。

2.统计学的发展史有三个起源,即技术学派、及数理统计学派。

3.统计研究的基本⽅法有、统计分组法和三种⽅法。

4.在现实⽣活中,“统计”⼀词有三种涵义,即、及统计学。

5.统计的作⽤主要体现在它的三⼤职能上,即信息职能、及。

6.从认识的特殊意义上看,⼀个完整的统计过程,⼀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统计调查、及。

7. 当某⼀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都相同时,则为。

8. 当某⼀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不尽相同时,则为。

9. 同⼀变量往往有许多变量值,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10. 凡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某⼀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我们称之为。

⼆、单项选择题:1. 要了解某市⼯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业企业B、该市每⼀个⼯业企业C、该市全部⼯业企业的某类设备D、该市⼯业企业的全部设备2. 对交院学⽣学习成绩进⾏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交院所有的学⽣B、交院每⼀位学⽣C、交院所有的学⽣成绩D、交院每⼀位学⽣成绩3. 对全国城市职⼯家庭⽣活进⾏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家庭B、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家庭⽣活C、每⼀户城市职⼯家庭D、每⼀户城市职⼯家庭⽣活4. 对全国机械⼯业企业的设备进⾏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A、全国所有的机械⼯业企业B、全国所有的机械⼯业企业的设备C、全国每⼀个机械⼯业企业E、全国每⼀个机械⼯业企业的设备5. 对⾷品部门零售物价进⾏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2018-03-01 09:37:02| 分类:统计学|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名词解释:统计总体统计指标数量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数量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次数分布数列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相关系数同度量因素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定基指数环比指数相关分析b5E2RGbCAP二.判断题:1.某工商银行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都是离散变量。

< )2.数量指标可以用数值表示,质量指标不能用数值表示。

< )3.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都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 >4.在人口普查中,某人女性是品质标志,36岁是数量标志。

< )5.统计设计的中心内容是统计指标及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

< )6.调查对象是调查工程的承担者。

< )7.调查方案的核心内容是确定调查表。

< )8.统计调查对象可以同时又是调查单位。

< )9.按分组标志分组形成的次数分配数列叫变量数列。

< )10.用离散变量分组编制的组距数列的上下限应该重合。

< )11.统计分组是将性质相同的总体归并在一起。

12.只有性质相同的现象才能计算其实物总量指标。

< )13.结构相对指标即可表明总体单位总数的结构,也可表明总体标志总量的结构。

< )14.在组距数列中计算算术平均指标具有一定的假定性< )15.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各组标志值相等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一种特例。

< )1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体现在各组次数的多少上。

< )17.强度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 )18.如果只有总体标志总量和各组变量值,缺少总体单位数的资料,需利用调和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平均数。

19.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程度只能用绝对数指标。

< )20.当两个数列的平均水平不相等时,应利用标准差系数判断其平均数的代表性。

< )21.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逐期增长量之和。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及解答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及解答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及解答概述、调查、整理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某)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某)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某)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某)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研究方法。

(某)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某)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某)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A.每个工业企业B.670家工业企业C.每件新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时限为(B)。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巴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G.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

《统计学原理》综合试卷一附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综合试卷一附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综合试卷一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白处,每空1分,共15分)1.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_______________。

2.各变量值与其_____________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3.一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并且方差已知。

从其中容量为25的样本,在 = 0.05水平下,区间估计的边际误差为15,则总体标准差是____________。

4. 数据整理过程中,为了解决重叠组限“不重复”的问题,统计上的规定是____________。

5. 标准分数给出了一组数据中各数值的相对位置,其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

6.统计学中把经济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依存关系称为_____________。

7.某产品单位成本连年下降,从2006年至2016年的10年间总的下降了60%,则单位成本年递减率的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经济现象在一年内出现周期性的起伏变化,则称为_______________;经济现象在若干年内出现周期性的起伏波动变化,则称为_______________。

9.若物价指数为114.06%,则用100元,报告期只能买到基期商品的百分之__________。

10.离散系数可以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_____________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11.2007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了6.9%,是2007年11月与__________对比的结果。

12.研究结构性问题通常使用的图形是____________。

13.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将各变量值连乘再开方以求得平均值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1-10题每题1分,11-15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综合指标)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综合指标)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综合指标)一.判断题部分(每题1分,共15分)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2: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3: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单位数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数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按简单算数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4: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5: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7: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之比,它说明了单位标准差下的平均水平。

()8:1999年与1998年相比,甲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乙企业的一倍,这是比较相对指标。

()9:中位数与众数都是位置平均数,因此用这两个指标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缺乏代表性。

()10: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11: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12: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1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1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个平均数( )15: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7分)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

A、质量指标B、总量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2: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B、相对数形式C、平均数形式D、百分比形式3: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统计题库练习题

统计题库练习题

统计题库练习题《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判断题1.若研究3名⼤学⽣的消费⽀出情况,则这3名学⽣就构成⼀个统计总体。

()2.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与量的密切联系中认识现象总体的数量⽅⾯。

()3.4名学⽣的统计考试成绩分别为65,80,88,96分,则有4个变量。

()4.对某⾼校教师的职称进⾏全⾯调查,则统计总体为该校全体教师,总体单位是每⼀位教师。

()5.在职⼯⽂化程度调查中,“本科学历”是品质标志。

()6.统计⼯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

()7.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

()8.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9.品质标志可以⽤⽂字表⽰,也可以⽤数字表⽰。

()10.统计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它抛开了对个体量的研究。

()11.统计指标可以⽤⽂字表⽰,称质量指标;也可⽤数字表⽰,称数量指标。

()12.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不存在联系。

()13.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的⼯作重点来确定的。

()14.确定调查对象是制定调查⽅案的⾸要问题。

()15.调查时间是进⾏调查⼯作所需的时间。

()16.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选择调查单位的⽅法不同。

()17.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统计分组。

()18.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9.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最基本的⽅法。

()20.在组距式分组中,若某⼀总体单位标志值等于相邻组的上下限数值,则把这⼀总体单位归在上限组。

21.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22.同⼀总量指标在不同的研究⽬的下,可以是时期指标,也可以是时点指标。

()23.对⼀特定总体⽽⾔,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只有⼀个,但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可以有多个。

24.2004年某地区净增加⼈⼝为8.5万⼈,这⼀指标为时点指标。

()25.总量指标属于数量指标,相对指标属于质量指标。

统计学原理课程综合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课程综合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课程综合练习题一、判断题1.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2.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目的。

()3.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大于最大变量值。

()4.相关系数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唯一方法。

()5.根据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劳动生产率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6.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7.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中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8.在计算综合指数时,指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一时期的。

()9.时间数列中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总的定基增长速度。

()10.全面调查就是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

()1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12.人口出生数、设备台数是时点指标;产品库存额、工资总额、产品产量是时期指标。

()13.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1.对某地区商业网点的从业人员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A.所有商业网点B.每一个商业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一个从业人员2.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A.学生按成绩分组B.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D.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3.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 意义不同B.计算条件不同C.计算结果不同D.数学处理方法不同4.抽样平均误差是()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B.差本的标准差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D.抽样误差的标准差5.在相关分析中,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A.x数值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B.x数值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C.x数值增大(或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或增大)D.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6.某种产品产量1995年比1994年增长了10%,1996年比1994年增长了15%,1996年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A.15%÷10%B.115%÷110%C.(115%×110%)-1D.(115%÷110%)-17.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A.产量B.人口数C.销售额D.出勤率8.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C.确定调查单位D.确定调查时限9.某企业对其所属车间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A. 80~89%90~99%100~109%110%以上B. 80%以下80.1~90%90.1~100%100.1~110%C. 90%以下90~100%100~110%110%以上D. 85%以下85~95%95~105%105~115%1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11.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其中抽样误差范围决定估计的()A.可靠性B.准确性C.精确性D.显著性12.要了解某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单位是()A.该校全部学生B.该校全部学生的学习成绩C.该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D.该校每一位学生13.数量指标是用()A.相对数形式表示的B.绝对数形式表示的C.平均数形式表示的D.以上三种形式均可以表示14.已知某种商品的价格为25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A.指标B.变量C.品质标志D.数量标志15.普查和大多数统计表报,都属于()A.专门调查B.全面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16.结构相对数一般以百分数或成数表示,其分子和分每()A.只能是总体单位数B.只能是总体标志值C.可以是总体单位数,也可以是总体标志数值D.只能是时期指标,不能是时点指标17. 若销售量增长5%,零售价格增长2%,则商品销售额增长()A. 7%B. 10%C. 7.1%D. 107.1%三、多项选择题1.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A.信息职能B.咨询职能C.协调职能D.决策职能E.监督职能2.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有()A.某市人均住房面积B.每平方公里所住的人口数C.某产品的平均等级D.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E.某企业的各车间的平均产品合格率3.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要素是()A.样本单位数B.估计值C.抽样误差范围D.概率保证程度E.抽样平均误差4.进行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应编制的指数有()A.算术平均数指数B.调和平均数指数C.可变构成指数D.固定构成指数E.结构变动影响指数5.下列哪些是统计指标()A.我国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6.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有()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345元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2%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5000万斤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5%E.某地区每千人拥有的零售商业机构个数7.某地区1997年同1996年相比,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18.5%,这一结果说明()A.商品零售价格平均上涨了18.5%B.商品零售额上涨了18.5%C.商品零售量平均上涨了18.5%D.由于物价上涨使商品零售量下降了18.5%E.由于物价上涨使商品零售额提高了18.5%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A.算术平均法B.几何平均法C.方程式法D.调和平均法E.加权平均法9.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D.调查资料使用范围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10.次数分配数列()A.是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组成的B.是由总体分成的各个组和各组相应的分配次数组成的C.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D.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示E.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11.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要素是()A.样本单位数B.估计值C.抽样误差范围D.概率保证程度E.抽样平均误差12.设p为价格,q为销售量,则指数的意义是()A.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B.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量的变动程度C.综合反映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D.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E.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四、计算题分析题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统计学原理》综合试卷二附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综合试卷二附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综合试卷二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白处,每空1分,共15分)1.综合指数的计算特点是______________,平均指数的计算特点是____________。

2.显著线性相关条件下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3.抽样调查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

4.统计调查时间包括两种涵义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统计工作的三大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6.参数是说明___________特征的,变量是说明特征的。

7. 抽样推断就是根据____________的信息去研究总体的特征。

8.统计分组应坚持“不重”和_____________的原则。

9.条形图一般用来显示____________数据的频数分布。

10.指数按其反映的项目多少不同分为___________指数和总指数。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1-10题每题1分,11-15题每题2分,共20分)1. 对某河流污染状况进行统计调查,需采用()(1)重点调查(2)普查(3)典型调查(4)抽样调查2.下列指标中必须以整数形式进行统计的是()(1)工资总额(2)股价指数(3)恩格尔系数(4)设备台数3. 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是()(1)产品质量等级(2)人口平均寿命(3)手机普及率(4)产品合格率4. 某公司2015年利润总额为10596万元,又知前2011-2015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01.96%,则该公司利润总额要达到11453万元需要()年时间(1) 1 (2) 2 (3) 3 (4) 45. 某银行5年期间利率(复利)变动情况为:第1年—第3年7%;第4年—第5年8.2%。

则该银行5年期间平均年利率为()(1)108% (2)8% (3)107.5% (4)7.5%6. 在同等条件下,重复抽样的样本容量要()不重复抽样的样本容量(1)等于(2)小于(3)大于(4)不确定7.在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 等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二、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oA. 抽象的数量关系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最特征和数量关系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2、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杏,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总体单位是()。

B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

A. 标志值有两人类:晶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B. 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C. 数量标,忐才有标志值D.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冇标志值4、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oA. 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 标志和指标Z 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C. 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 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6、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杳的划分依据是A. 调查的组织形式 C. 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 7、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牛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 H,则调查期限 为()。

A.—日 B.—个月 C. —年 D.—年零一个月8、 调查时间的含义是()oA.调查资料所属的吋间 B .进行调査的时间 C. 调查工作期限 D.调査资料报送的时间)o 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D.调查资料的来源9、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界的品质标志的单位0.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10、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11、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12、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重叠B.相近C.不等13、次数分配数列是()«A.按数量标憑分组形成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D.按数量标志和甜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14、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决定于()。

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B.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性质C.分组标志的选)o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D.无法分组)。

15、总量指标是用(A.绝対数形式C.平均数形式)表示的。

B.相对数形式D.百分比形式16、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界指标17、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A.小于100%B.人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18、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木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19、1997年北京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 7万人,安置率达80. 6%,安置率是()。

A.总屋指标B.变界指标C.平均指标D.相对指标20、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总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平均差C.全距D.均方差21、抽样谋差是指()。

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B.在调查屮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22、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23、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Z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A.抽样误差系数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谋差24、抽样平均误差是()o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B.样本的标准差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2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其估计的精确程度()。

A.随之扩大B.随之缩小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26、对某种连续主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岀10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 这种抽杏方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27、卜-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A.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B.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Z间的关系C.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D.正方形面积和它的边长之间的关系28、 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最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最之间的关系为()。

A.不相关 B.负相关 C.止相关 D.复相关29、 配合回归直线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

A. 因变量是给定的数值,自变量是随机的B. 白变最是给定的数值,因变最是随机的C.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随机的D.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不是随机的30、在回归直线方程=a + hx 中,b 表示()。

A.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增加a 的数量B. 当y 増加一个单位时,x 增加b 的数量C.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增加暈D.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的平均增加量31、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晶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 c =56+8x,这意味着()。

A.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B.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C.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D. 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32、某校对学牛的考试成绩和学习时间的关系进行测定,建立了考试成绩倚学习时间的直线 冋归方程为:y c =180-5x,该方程明显有谋,错谋在于()。

A. a 值的计算有谋,b 值是对的B. b 值的计算有误,a 值是对的C. a 值和b 值的计算都冇谋D.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搞错了33、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指标性质不同 C.采用的基期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34、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35、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虽指标指数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36、销售价格综合指数首12)表示()。

RiPoA.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C.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D.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37、在销售量综合指数畧凹中,工中0—工中小表示()。

A.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B.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C.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D.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38、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吋,其特定的权数是()。

A.qiPiB. qoPiC.qip0D. q o po39、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A.q)piB. q()piC. qiPoD. qoPo40、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髙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A.10%B. 7. 1%C. 7%D. 11%4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42、间隔和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0儿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43、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乙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坏比发展速度C.两个相邻吋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Z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44、下列数列中哪-个属于动态数列()。

A.学生按7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 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 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 !1! 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45、己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 人。

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46、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o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 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47、 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 (102%X105%X108%X107%) -100%B. 102%X105%X108%X107%C. 2%X5%X8%X7%D. (2%X5%X8%X7%) -100%48、 平均发展速度是()o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环比发展速度的儿何平均数D.增长速度加上100%49、 以1960年为基期,1993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

A. 33次方B. 32次方C. 31次方D. 30次方50、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甜,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站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A.年年下降B.年年增长C.年年保持不变D.无法做结论51、 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oA.逐年增加B.逐年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做结论三、多项选择题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oA. 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 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 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人(190 + 195 + 193 + 201) A. ----------------------------- 4 「 (190/2) + 195 + 193 + (201/2) 4-1 190 + 195 + 193 B. ----------------------- 3 (190/2) + 195 + 193 + (201/2) 4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2、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是()。

A.信息职能0.决策职能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E.协调职能3、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最指标的有()A.工资总额D.人口密度B.单位产甜成本C.出勤人数E.合格品率4、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A.统计报表D.重点调查B.普查C.抽样调查E.典型调查5、在工业设备普查中()oA.工业企业是调杳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杳对象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6、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