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上册)经济学
高级经济师2023-金融专业--精讲珍藏版-第七章
考点4: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面临的 风险挑战(2)
• 证券市场开放:竞争与管控风险
–在我国现行金融体系下,进一步扩大证券业开放仍 需继续创新应对汇率波动风险的金融工具,以抵抗国 内证券市场可能因关联效应而受到的跨境资本流动的 影响,开放证券市场的同时注重对金融风险的防范
• 债券市场开放:市场联动性带来的危机
第三节 提升金融治理能力, 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考点7:我国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现代化的内涵、目标
• 内涵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出贡献
–金融是扩大开放的重要领域,大力推动深化金融领域改 革与扩大开放,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全面开放措施的落地
• (三)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是实现金融业健康发展 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巩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成果、进一步完善我 国金融市场体系
考点4: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面临的 风险挑战(1)
• 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稳定的挑战
考点5: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2)
• 第二次重大改革:2005汇改的意义
–首先,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贴近“自由浮动 的汇率制度”
–其次,促进中国经济更加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 –最后,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为中国应对2008全球金
融危机找到了重要支撑,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 第三次改革:2015年“811汇改”
–优化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提升中间价 市场化程度和基准地位
–人民币于2015年11月被批准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考点6: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展望
• 人民币国际化正在进入制度设计与行动有序发展的 新阶段
–“有序推进”
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
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二)分配资源的方法1、规划论方法在生产管理的经营活动中,通常需要对“有限的资源”寻求“最佳”的利用或分配方式。
有限资源:劳动力、原材料、设备或资金等。
最佳:有一个标准或目标,使利润达到最大或成本达到最小。
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有两类问题:如何合理的使用有限的资源,使生产经营的效益达到最大;在生产或经营的任务确定的条件下,合理的组织生产,安排经营活动,使所消耗的资源数最少。
康托罗维奇的主要贡献是把线性规划用于经济管理,创立了最优计划理论。
对有效利用资源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了重大作用。
他还提出经济效果的概念和衡量经济效果的统一指标体系,作为经济决策的定量依据,来选择最合理的社会生产结构。
2、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
它是五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依其起源有关键路径法(CPM)与计划评审法(PERT)之分。
1956年,美国杜邦公司在制定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系统规划时,制定了第一套网络计划。
这种计划借助于网络表示各项工作与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
通过网络分析研究工程费用与工期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在编制计划及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路线。
网络计划技术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网络图网络图是指网络计划技术的图解模型,反映整个工程任务的分解和合成。
分解,是指对工程任务的划分;合成,是指解决各项工作的协作与配合。
分解和合成是解决各项工作之间,按逻辑关系的有机组成。
绘制网络图是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工作。
时间参数 (2)在实现整个工程任务过程中,包括人、事、物的运动状态。
这种运动状态都是通过转化为时间函数来反映的。
反映人、事、物运动状态的时间参数包括:各项工作的作业时间、开工与完工的时间、工作之间的衔接时间、完成任务的机动时间及工程范围和总工期等。
(3)关键路线通过计算网络图中的时间参数,求出工程工期并找出关键路径。
在关键路线上的作业称为关键作业,这些作业完成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整个计划的工期。
高级经济师资料整理
1、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非流动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流动负债: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3、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都属于企业净收益的积累,合称留存收益。
4、确认资产要素的条件: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经济利溢很可能流入企业;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5、确认负债要素的条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6、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7、费用定义同时具备日常活动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8、会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变动的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和溢价发生股票。
9、反映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收入、费用、利润10、收入定义:源自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收入可以重复且持续发生。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才予以确认。
11、财务报表分类:资产负债表(静态、流动性)、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表、附注12、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
13、财务分析方法:比较、比率、超势14、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获利能力分析: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基本每股收益、市盈率;运营能力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发展能力分析:销售增长率、资长增长率、资本累积率15、短期决策:生产、定价、存货决策;16、现金流出量: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营业现金支出。
01高级经济师金融专业考点梳理第1章-1
高级经济实务(金融)精讲班导言【班次介绍】1.精讲班是所有班次中最核心的班次,对教材各章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2.每章配置主观题目,并进行分析讲解;讲解包括:主观题的思路点拨及答案解析;3.通过学习课程并配上习题,让考生对整体知识有全面系统的把握,并具备有一定的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应试必备的基础知识。
通过听精讲班讲解,学员能够掌握相关知识(概念、理论、体系)等,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2.初步构建知识体系,建立从微观到宏观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精讲班内容,让学员能够熟悉整体知识点的分布与构成;掌握每章核心知识理念,既能从微观上吃透理论知识,也能从宏观上搭建知识体系,并能对知识进行综合、灵活的运用。
3.具备初步的解题能力。
通过老师对例题的讲解,以及学员自己对课后习题的练习,掌握各类型主观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初步具备独立解答主观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课程设置:直播后陆续更新,预计3月份更新完毕。
课程时长:精讲班的成品课程时长在45小时左右。
【课程要求】1.坚持听课:坚持把精讲班所有的课程都听完。
学习每一章时都要静下心来,认真听老师讲,边听边做笔记。
2.做题巩固:每学完一章都要回做课程中的例题,然后再做每一章的课后作业练习题,做题的过程就是巩固考点的过程。
3.形成体系:梳理考点之间,章节之间,相关内容之间的综合关系。
4.扩展学习:高级经济师考试并不局限于教材,结合时政热点考察客观题和主观题,因此为满足学员系统解答主观题、并结合理论对金融政策、现象等加以分析,另部分章节设置“推荐阅读(拓展阅读)”,方便学员扩展学习,关注金融专业政策并锻炼分析总结能力。
1。
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材料第一章
下列战略联盟形式中,属于契约式战略联盟的 有()。
A.合资企业
B.产业联盟
C.互相持股
D.产业协调联盟 E.营销联盟
【答案】
【解析】契约式战略联盟包括:技术开发与研究联盟、产
品联盟、营销联盟、产业协调联盟。合资企业和相互持股
属于股权式联盟。
三、企业稳定战略 1.无变化战略 2.维持利润战略 3.暂停战略 4.谨慎实施战略 四、企业紧缩战略 1.转向战略 2.放弃战略 3.清算战略 五、国际化经营战略 1.钻石模型 2.国际经营战略的类型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出口进入模式、契约进入模式和投资 进入模式 ●出口进入模式包括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 ●契约进入模式包括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合作生产、管理合同 等。 ●投资进入模式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
【例】(2014年)下列方法中,企业可选择的战 略控制方法有( )
A.平衡计分卡 分析法 D.杠杆分析法 【答案】
分析法
C.杜邦
E.利润计划轮盘
第二节 企业战略分析
一、企业外部环境分析(高频考点) 1.宏观环境分析 分析方法:分析是针对宏观环境的政治、经济、社会、科 技、生态和法律因素这六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 素进行分析 2.行业环境分析A (1)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2)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五力模型
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材料 第一章
第一章 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
【考情分析】
年份 2013年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合计(分)
7题7分
2题4分
4题 8分
19 分
2014年
7题7分
2题4分
4题 8分
19 分
2015年
7题7分
高级经济师教材经济学完整版
高级经济师教材经济学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2018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学经济学知识点讲解根据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尽可能使知识点更全面;透彻讲解重点、难点知识点;知识点和例题、考题相结合。
一、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发展过程(3个阶段)①79年,叶剑英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
②81年,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③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逐步成熟(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社会主义: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定性)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初级阶段: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进行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建设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2)发展过程(3个阶段)①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非公有制经济是必要补充;②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③1997年,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制度化)(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2)1、资源配置(1)资源的含义为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①人力资源;②自然资源;③资本资源。
(2)资源的特点:①稀缺性②多用性(3) 经济学的基本矛盾(单选或辨析)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4) 资源配置的含义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九章以后共43页word资料
第九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第一节货币的供给P164一、货币及其职能为公众普遍接受的对商品、劳务和债务的一种金融支付手段。
货币通常具有四种职能。
(一)交换媒介(二)价值尺度(三)储藏手段(四)延期支付二、货币的供给货币的供给量:货币数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现金,包括纸币和辅币;二是活期存款。
三、存款创造第二节货币的需求P166所谓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愿意在手头上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要求。
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三种: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
一、货币的交易需求货币交易需求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收入量,是收入的函数。
二、货币的预防需求对货币的预防需求是指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三、货币的投机需求所谓货币的投机需求,是指出于随时利用市场可能出现的有利生息机会而获利的目的所保持货币的一种动机。
四、流动偏好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呗称为“流动偏好陷阱”五、货币需求函数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决定于收入。
货币的投机需求决定于利率。
第十章金融市场第一节金融市场的要素和功能P169一、金融市场是统一市场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市场就类型主要分四大类:(1)商品市场;(2)劳动市场;(3)技术市场;(4)金融市场。
二、金融市场的概念(一)基本概念:金融市场是货币借贷和金融工具交易的总称。
金融市场上交易的是货币资金和金融工具。
(二)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通过电话、电报这种交易即称为无形市场。
证劵交易所称为有形市场。
(三)我国理论届对金融市场概念的评述1、认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和各种工具交易的场所,即所谓场所论。
2、认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总和或总体3、认为金融市场只是直接融资的总体或总和。
4、认为金融市场是金融领域各市场的总和。
金融市场和市场金融有区别:金融市场的概念侧重于概括资金融通和金融交易的具体场所或交易的具体形式,而市场金融的概念着重于这种金融市场关系行为的实质。
高级经济师教辅金融
第三,这本书还强调了金融道德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金融领域,道德问 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这本书通过一 些真实的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金融道德的重要性,这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 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启示。
我想说的是,《高级经济师教辅金融》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通过阅读 这本书,我不仅对金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 能。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所有对金融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宝贵的财富。无论 大家是金融专业的学生,还是已经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者,我都强烈推荐大家阅 读这本书,相信大家会从中受益匪浅。
内容丰富:本书的目录涵盖了金融学的各个方面,从基本概念到应用实践, 从理论到实践,内容丰富多样。
重点突出:本书的目录中重点知识点进行了标注和突出显示,方便读者快速 找到重点知识点进行学习和掌握。
实用性强:本书的目录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介 绍了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有助于读者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清晰明了,语言生动且易于理解。这使得读者能够轻 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理解金融领域的各种概念和理论。我特别欣赏这种写作风 格,因为它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投资、风险管理、 公司金融等等。这些内容不仅介绍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实际案例进行分 析和讲解,这让我更好地理解了金融在实际中的应用。书中还详细介绍了金融领 域的一些最新发展和趋势,让我对金融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目录分析
《高级经济师教辅金融》是一本为高级经济师提供金融学辅导的书籍,旨在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金融学的知识。本书的目录经过精心设计,结构清晰, 内容丰富,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核心知识点。
高精选中高三上第一轮总结复习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学习知识归纳
2014 届高三上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 新)《经济生活》 12 个要点必背知识:(一)、对于价钱有关知识(热门应用:物价、 CPI、PPI、房价)1、影响商品价钱的因素:主要因素有两个 --- ①价值(或社会劳动生产率)决订价钱,②供求关系影响价钱(包含供应影响价钱、需求影响价钱)其余因素有 -----国家的宏观价钱政策、钱币的价值(反比)、纸币的刊行量(正比)、人们的购物心理。
2、商品价钱改动的影响:(一影响供应即生产、二影响需求即花费)(1)价钱改动对供应(生产)的影响(新改正):① 调理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钱降落,生产者赢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钱上升,生产者赢利增添,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添产量。
②调理生产因素的投入。
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一定投入必定数目的人、财、物。
当一些生产因素之间能够互相代替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一种生产因素的价钱降落,生产者就会增添这类因素的使用量;哪一种生产因素的价钱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这类因素的使用量。
( 2)价钱改动对需求(花费者)的影响: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钱改动成反有关改动,与该商品的互补品价钱改动成反有关改动,与该商品的互替品价钱改动成正有关改动。
3、价钱是影响居民花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如居民收入不变,物价上升会影响居民花费水平的提高。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钱、供求、竞争等信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当某商品求过于供时,价钱上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流入该领域,竞争加剧;相反,价钱降落,资源则流出该领域。
5、宏观调控—价钱作为一种经济手段。
如国家推行价钱管束(如限制药品最高价、保证粮食最廉价、推行阶梯水价)6、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经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钱,从而提高该商品的市场据有率,提高竞争力。
(二)、对于花费有关知识1、影响花费的因素及如何提高花费水平:主要的是居民的收入(正比)。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剖析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剖析————————————————————————————————作者:————————————————————————————————日期: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第一章宏观经济调控第一节科学发展观P3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战略P6①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原则;公平原则;协调性原则;共同性原则)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进步为杠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合理的制度政策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为保障)第三节宏观经济调控P9①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标;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②总供给与总需求③政府经济管理智能④宏观调控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体系;宏观经济目标的内在矛盾)⑤宏观调控体系(调控手段;调控方式)第四节国民经济预警P15①国民经济预警的基本内容(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②预警定量分析系统的功能、建立程序(预警系统的功能;预警系统建立的程序)③国民经济预警方法简介(综合指数预警方法;综合指数评分法;计量经济模型方法)第五节国民经济规划P20①计划与规划②国民经济规划体系(按规划涉及的社会领域分;按规划涉及的对象分;按照规划主体的不同分)③国民经济规划指标体系(指标的意义;指标的特点;指标的内容)④国民经济规划方法(预测方法;编制方法;计划实施方法;结果评价方法)⑤国民经济规划管理过程(前期研究;规划草案的编制;规划方案的审核与调整;规划的公布实施;规划实施中的检查监督与考核;规划后评价)第六节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P30(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统筹城乡发展(3)统筹区域发展(4)统筹经济社会发展(5)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6)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8)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教育事业)(9)可持续发展战略(10)加快城镇化进程(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发展;发展小城镇;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11)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12)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原则;国家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出台的优惠政策)(13)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4)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15)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16)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17)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18)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19)扩大内需方针(20)完善宏观调控(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21)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加强和改善投资的宏观调控)(22)完善财税体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23)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24)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 (25)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扩大就业(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苦的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6)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第七节经济增长P54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②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③经济增长因素分解(两因素分解法;三因素分解法)④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和转变)⑤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波动的类型;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我国的经济波动)第八节循环经济P58第二章资本积累、循环和周转第一节资本积累P61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②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的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③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和趋势(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二节资本循环P67①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的循环)②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③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循环的条件第三节资本周转P70①资本的周转时间、周转次数和周转速度②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③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④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第四节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P74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②资本的本质第三章财政收入概述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P75①财政收入的分类(按财政收入的组织形式分类;按预算收入的性质分类;按预算的级次分类;按收入来源的经济部门分类;按收入的所有制构成分类)②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的项目构成;我国财政的预算外收入)第二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P78①财政收入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价格变动;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政策)②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分析(衡量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第四章财政支出概述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分类与结构P84①财政支出的分类(按财政支出的性质分类;按政府职能分类;按财政支出项目与资本投资的关系分类;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②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P86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②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政府活动扩张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经济发展阶段论;管理行为增长论)③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第三节财政支出效益分析P91①财政支出效益的含义②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五章政府预算第一节政府预算的原则与分类P94①政府预算的原则(预算的公开性、预算的可靠性、预算的完整性、预算的统一性、预算的年度性、预算的法制性)②政府预算的体系与程序(以预算的形式差别为依据可以将政府预算划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照预算编制方法的不同可以将预算分为绩效预算计划项目预算和零基预算;根据预算支出分类是按功能汇总还是按部门汇总可以分为功能预算和部门预算)第二节政府预算的体系与程序P98①政府预算体系②政府预算的程序(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审批;预算的执行)③决算第三节我国政府的预算改革P102①我国政府预算的现状(目前实行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组成的复式预算;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的分类;现行预算的编制方法;现行预算收入的国库管理)②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基本思路(建立由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新型复式预算;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科目体系;我国预算编制方法的改革;建立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第四节政府预算管理体制P106①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②预算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政府间的职能或事权划分;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③我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④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支出职责;进一步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六章税收与税率第一节税收的概念与特征P116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第二节税收制度要素P117①纳税人②征税对象③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④纳税环节⑤纳税期限⑥减税免税⑦违章处理第三节税收分类P120①按税收交纳形式分类②按课税标准分类③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类④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⑤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⑥按征收对象分类第四节税收原则P121①财政原则②效率原则(税收的行政效率;税收的经济效率)③公平原则(机会均等;受益课税;量能课税)第五节税收负担P124①税收负担的含义②税负转嫁(税负转嫁的形式;税负转嫁的条件)第七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一节财政政策P127①财政政策的运用②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失业救济金;各种福利支出;农产品维持价格)第二节货币政策P129①货币政策措施(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利率政策;变动法定准备率;其他措施)②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八章货币、信用与银行第一节货币P131①货币起源于商品②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③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④货币制度及其构成(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本位币和辅币的发行及流通程序的确定;其他方面内容的确定)⑤货币制度类型(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二节信用概述P138①信用②信用的职能③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信托信用;租赁信用)第三节金融机构(银行)及其体系的一般构成P142①金融机构②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央银行)③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第四节商业银行P144①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将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和储蓄转化为资本;支付中介;创造存款货币等信用流通工具)②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形式(商业银行的类型;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③商业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④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⑤不良贷款与贷款风险分类⑥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含义和内容;金融创新的原因)第五节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P152①专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②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投资基金;消费信用机构;养老或退休基金;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第六节中央银行P155①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②中央银行的特点和性质③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④中央银行的类型(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第七节国际金融机构P161①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和发展②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③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第九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第一节货币的供给P164①货币及其职能②货币的供给③存款创造第二节货币的需求P166①货币的交易需求②货币的预防需求③货币的投机需求④流动偏好陷阱⑤货币需求函数第十章金融市场第一节金融市场的要素和功能P169①金融市场是统一市场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②金融市场的概念(基本概念;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我国理论届对金融市场概念的评述)③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交易对象;交易主体;交易工具)④交易价格⑤金融市场的功能(融资功能积累资本的功能;调控功能)第二节金融市场的分类与运行机制P175①金融市场的分类②金融市场运行机制(运行系统;内调节机制)第三节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展望P176①积极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要;是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是横向经济联系和联合的要求)②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发展的状况(金融市场发展的条件;金融市场发展的基本状况;货币借贷市场状况;证券市场状况)③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展望(金融结构发展很不平衡;大力加强资金管理进一步缩小不良资产比例;大力发展直接金融健全金融结构更加合理;大力提高我国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加强中间业务)第四节货币市场P182①国库券市场②商品票据市场③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④同业拆借市场⑤回购市场第五节资本市场P184①股票市场(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筹资的利弊;优先股筹资的利弊;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②债券市场(公债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债券投资的基本策略)第六节金融监管的含义、目标和原则P187①金融监管的含义②金融监管的目标③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依法原则;规范原则;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第七节金融监管体制P189①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类型②金融业自律(协调功能;服务功能;沟通功能;监督功能)③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④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第八节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P191①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的形式②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的组织及其协调的基本内容③《巴塞尔协议》及《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巴塞尔协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九节金融风险与防范P193①对我国金融风险隐患中的主要因素(银行资产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日益暴露;金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隐含的风险;股份公司及其证券欺货市场的不规范因素太多投机成分较大)②防范与化解我国主要金融风险的措施(加快企业与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理顺银企关系活化银行资产;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银行信贷政策与资本市场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加强金融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增强财政实力为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与风险化解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在推进国有企业股份改造过程中减少由过分投机行为带来的潜在风险;健全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与监管力度)第十一章通货膨胀及其治理第一节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与分类P197①什么是通货膨胀②通货膨胀的尺度③通货膨胀的分类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P198①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②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投资膨胀;消费膨胀;成本推动;结构失调)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效应P200①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②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③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④通货膨胀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治理P202①实施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②实行币制改革③控制工资和物价④我国对通货膨胀的治理(控制投资规模;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增长率;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第十二章产业经济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204第二节产业与企业P205①产业的含义与分类②产业的含义(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③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关联方式分类方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也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④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四次产业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生产流程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钱纳里—泰勒分类法)⑤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新古典企业理论(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⑥现代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与企业的纵向一体化;代理理论与古典和现代企业组织的形成)⑦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企业的性质;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企业生存的依据)⑧东方企业的特点(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⑨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P231①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库兹涅茨与罗斯托对现代经济增长本质问题的争论)②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③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第四节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P238①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②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的关联效应;产业的扩散效应;产业结构的其他效应)③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④创新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涵义;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⑤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的机制⑥主导产业的选择(主导产业的作用;主导产业形成的条件;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⑦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概念;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⑧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关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基准的评说;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比较与测定)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过程及其收益;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机制和动力)第五节产业技术进步主导产业更替P251①产业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三个阶段—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企业规模与技术进步;市场结构与技术进步)第六节中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规划P255①中国未来战略产业的选择(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积极扶持和推进微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着眼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格局的特征及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第七节产业转移P261第八节产业发展趋势P262①产业聚集化②产业融合化③产业生态化第九节我国产业政策P266第十三章涉外经济第一节国际贸易概论及原理P269①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按货物转移的方向划分;按国境和关境为标准划分;按商品形式划分;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来划分;按参加贸易国地区的多少来划分;安清偿方式划分)②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演变及成因(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政策的演变;贸易政策转换的原因)③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影响对外贸易政策指定的因素;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国际贸易原理)第二节国际贸易组织与规则P273①有节制的自由贸易理论(含义;有节制的自由贸易理论的体现)②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WTO规则根源于市场经济;WTO运行机制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WTO促进其成员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③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表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利益协调的必要性;1974年GATT国际贸易利益协调机制的滞后;WTO对国际贸易利益协调能力的加强)④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对贸易发展的要求;WTO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⑤WTO的产生(WTO是1947年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产物;《建立世贸组织协定》的构成;WTO与1947年GATT)⑥WTO机制(WTO的宗旨与原则;WTO的职能与地位; WTO的组织结构)⑦WTO的运行与作用(管理与实施乌拉圭回合谈判成果;发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发展回合谈判;WTO建立后的作用)⑧中国与WTO(中国加入WTO的历程; 中国加入WTO的法律文件; 中国加入WTO的权利与义务; 中国加入WTO后的机遇与挑战)第三节中国外贸战略政策P297①提出大经贸战略的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以自力更生为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②大经贸战略的基本概念及内容③大经贸战略的目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弥补我国资源资金和技术的缺口;集约化发展;市场多元化;地区分工合理化;实现良性循环)④实施大经贸战略的措施。
高级经济师2023-金融专业--精讲珍藏版-第六章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金融监管格局形成阶段(1978— 1984年)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探索阶段(1984—1992年)
考点10: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 (2)
• (三)调整与融合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的分业监管模式的确立(1992年至今)
–1992年10月,成立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1998年年底,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 我国分业监管体制正式形成
–2003年3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获准成立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 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 础上组建,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职能具体体现
–一、集中存款准备金 –二、充当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三、组织全国清算
考点7:国家的银行
• 含义
–一、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并执行有关金融政策法规、 代表国家监督干预相关经济金融活动
–二、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
• 职能具体体现
–一、代理国库,中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的信贷支持 –四、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进行外汇、黄金买卖和管理 –五、代表政府从事国际金融活动,以及提供决策咨询 –六、实施金融监督管理
考点9: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1)
• 根本目标
–提高宏观调控效果和效率,稳定经济发展,有效防 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主要举措
–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 银行的职能;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剥离出来,由新设 的中国工商银行专业经营;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和中 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贷款制度;我国现代中央银行制 度的基本框架基本确定
高级经济师2023-金融精讲班-第一章
• 实施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 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 推动构建健康有序市场秩序
考点6: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 依据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 –坚信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
,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防范风险挑战
• 实施路径
–一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 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 制定,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考点5:支持科技创新(2)
•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完善多层次资本 市场,建立健全促进科技创新的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科 技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推动自身发展;完善科技型企业上 市融资制度,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发挥资 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融资功能;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 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投资等 方面支持科学技术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保险机 构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发保险品种,促进新技 术应用
• 完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制度
–各市场板块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统一实行注册制
• 强化监管执法和投资者保护
考点9:维护金融稳定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
–一要夯实金融稳定的基础,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 –二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提升金融系统干部队伍监管
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精编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亦即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5、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6、现代经济学认为: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和消费间的关系是全部经济研究的出发点。
7、生产的本质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只有投入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原材料、机器设备等,才能生产出产品。
8、消费的实质是对产品的需要。
一是需要的无限性;二是需要的层次性。
9、资源(生产要素或要素):为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
包括:①人力资源,即劳动;②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③为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资本资源。
资源的两个特点: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资源的多用性。
基本矛盾:资源是稀缺的,需要又是无限的。
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由基本矛盾产生经济问题:如何最优地或有效的配置资源。
10、资源配置: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①稀缺资源应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②稀缺资源应尽可能多地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
现实经济中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的两种表现:①部分产品滞销和部分产品脱销并存;②低效率生产者得到较多的稀缺资源。
1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下册)-管理学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下册)管理学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的含义P3①管理的含义②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任务职能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管理者的角色)第二节管理的性质P6①管理的二重性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第三节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8①维系人类正常生活的条件②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③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第四节管理主体—管理者P9①管理工作与管理者(管理工作;管理者的概念;按管理层次划分;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划分;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②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的基本素质;管理者的技能;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创新)第五节古典管理理论P13①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的生平;科学管理理论要点;其他代表人物)②法约尔与过程管理理论P16(法约尔的生平;管理过程理论)③马克思。
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体系(韦伯的生平;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P17④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第六节行为科学理论P20①早期行为科学理论②后期行为科学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价值理论;X—Y理论;管理方格法)第七节现代管理理论P24①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②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第二章计划第一节计划工作的含义P28①概念②基本特征(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经济性)③意义(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有利于控制)第二节计划的种类与程序、要求P31①计划的种类(按企业职能分类;按计划所涉及的范围分类;按计划的内容分类;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②计划工作的程序(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方案;选择方案;制订派生计划;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③制订计划的要求(加强调查研究;进行科学预测;吸收专家群众参与制定计划;计划要勇于创新)第三章预测与决策第一节前提条件和预测的作用P35①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与种类(概念;作用)③预测的步骤(提出课题和任务; 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建立预测模型;确定预测方法;评定预测结果;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第二节决策的含义P37①决策的概念②决策的地位和作用(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决策是各级各类管理者的首要工作)③正确决策的特征(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第三节决策的类型P39①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例行问题指是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例外问题)②决策的类型③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④决策有效性的标准(最优决策;满意决策;合理标准)第四节决策的程序P42①收集信息②发现问题③确定目标④设计方案⑤分析评估⑥选择方案⑦试验实证⑧决策实施第五节预测与决策的方法P45(外推法、因果法、直观法)②决策方法(主观决策法、计量决策法、方法举例)第四章组织第一节组织工作的含义P53①组织结构和组织工作②组织工作的内容③组织工作的特点第二节组织结构的类型P54①直线型组织结构(特点;优点;缺点)②职能型组织(优点;缺点)③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特点;优点;缺点)④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⑤事业部制组织结构⑥矩阵结构(优点;缺点)⑦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第三节横向设计—部门划分P59①部门划分的含义②划分方法(按人数划分; 按时间划分; 按职能划分; 按产品划分;按地区划分;按服务对象划分;按设备划分;其他)③划分原则(力求最少; 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确保目标的实现;指派平衡;检查部门分设)第四节职权划分P63①职权的类型(直线、参谋、职能)②三种职权的关系(注意发挥参谋职权的作用;适当限制职能职权)第五节授权P66①授权的含义(授权的概念;授权的步骤)②组织中的职权分裂③有效授权的要求(要有善于接受不同意见的态度;要有放手的态度;要允许别人犯错误;要善于信任下级;要善于适度控制)第六节集权与分权P68①集权与分权的含义②集权与分权的标志与特点(衡量集权与分权程度的标致;集权制与分权制的特点)③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决策的重要性;高层主管对一致性的方针政策的偏好;组织的规模;组织的历史;最高主管的人生观;获得管理人才的难易程度;手段;营运的分散化;组织的变动程度;外界环境的影响)第七节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P70①管理宽度的由来②组织层次的副作用③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的关系④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第八节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P73①技术②外界环境③组织的规模④组织的生命周期⑤组织的战略第九节组织工作的原理P75①目标统一原理②分工协作原理③宽度管理原理④责权一致原理⑤集权与分担相结合的原则⑥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第十节纵向设计—层次划分P76①组织结构的层次划分(层次的产生; 层次的划分;确定层次应考虑的因素)②管理宽度的含义(管理宽度的概念;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确定管理宽度的两种方法)第十一节组织变革P81①组织变革的动因P81(组织变革的动因;对变革的两种不同认识;组织变革的领域)②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P82(从增强组织活力和保持动态平衡的角度看;从组织达到的功效看)③压力变动力P83(技术进步对组织的压力;知识爆炸对组织的压力;产品迅速老化对组织的压力;价值观的改变对组织的压力;新法令新政策对组织的压力;劳动力素质的改变对组织的压力;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组织的压力;新的管理原理与方法的出现对组织的压力)④组织变革的阻力P85(来自个体对变革的阻力;来自群体对组织变革的阻力;来组织与领导方面的阻力)⑤克服变革的阻力P87(变革的力场分析;消除改革阻力的方法)⑥组织成长阶段理论P89⑦组织的老化与克服的对策P90(组织老化的标志;克服组织老化的对策)⑧组织变革的关键—内容的选择P91(组织结构方面进行改革; 技术方面进行改革;人事方面进行改革; 影响环境方面进行改革)⑨组织变革的策略P92(关键环境的选择是组织变革的基础;在确定关键关节的基础上、还要选择组织变革的配套环节)⑩组织变革的程序P93(勒温程序;克利程序;卡斯特程序;罗西程序;艾诺芬程序)⑾组织变革的步骤P94(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发现征兆并认识到进行变革的必要性;诊断问题提出明确的目标;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变革内容;分析变革的限制条件;正确地选择变革的策略和步骤;制定具体的变革计划;实施变革计划;及时收集信息监控变革计划的实施进程)第五章领导与激励第一节领导P97①领导的含义(领导的属性;领导的特征;领导的类型;领导的基础)②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第二节领导者P102①领导者的含义(领导的本质;领导的特征)②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第三节人性假设P104①“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②“社会人"假设与人际关系理论③“自我实现的人”假设与Y理论④“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权变理论)第四节领导者素质概述P106①领导者素质的含义②领导者素质的特点(综合性;动态性;层次性)③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第五节领导者的基本素质P109①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②法律素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具有法治意识;严格知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③知识素质(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④能力素质(预测和决断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交际协调能力;应变创新能力)⑤品德素质(崇高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格;勤政为民公正廉洁;坚持真理弘扬正气)⑥身心素质第六节领导者素质的培养与提高P116①素质的生理基础②努力学习加强修养(学习目的明确学风端正;学习内容要选准;方法要得当)③实践锻炼④制度规范严格管理(岗位职务培训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干部考核评估制度)第七节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及其优化P119①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含义②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特点(集体性;相关性;适应性;稳定性;目的性)③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意义④领导集体素质的合理结构(梯形的年龄结构;协调的气质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互补的智能结构)⑤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途径(转变观念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前提;改革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是优化领导集体结构素质的保障;开发人才资源搞好后备队伍建设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重要源泉)第八节领导行为理论P125①领导行为二元四分论(把领导行为归纳为两个维度;把领导行为方式分为四种类型;领导二元四分图模式)②领导行为方格论(方格图模式;五种领导行为类型)③领导作风论(集权型领导; 民主型领导; 放任型领导;评价应用)第九节领导权变论P129①权变论的概念和权变因素分析(权变论的概念; 权变因素分析)②费德勒的权变领导论(基本原理;测定领导者习惯采用何种领导行为方式的LPC量表;情景因素与领导行为方式的配合关系)③途径—目标理论(基本原理和指导原则;领导行为方式的选择)④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应用)⑤领导有效性的评价(领导的评价体系;影响领导效能的因素)第十节激励的含义P136①激励的概念②对人的认识(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的假设;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复杂人的假设)第十一节有关激励理论P138①激励内容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求理论)②激励过程理论(期望理论;波特-劳勒模式)③行为改造理论(激励强化理论;归因论)第十二节激励的方式与要求P143①激励的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奖励;职工参加管理;工作内容丰富化;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②有效激励的要求(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坚持按劳分配原则;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第六章控制第一节控制机制与控制类型P147①控制及其作用(控制的含义;控制的作用)②控制系统与控制机制(控制系统控制; 控制机制)③管理控制的三种基本类型(预先控制;同步控制;反馈控制;三种控制类型的比较)④实行例外控制(基本涵义;具体要求)⑤在战略要点上控制(基本含义;战略要点;利润是必须控制的战略要点)⑥控制关键因素(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大的因素;直接决定工作成效的重点因素;能使控制最有效又经济的因素;有计划地控制基本含义;要提高控制的预先性)第二节控制的过程P150①控制过程与控制条件(控制过程控制;控制的必备条件)②控制标准及其形式(控制标准;控制标准范围的确定;标准的表示形式)③制定标准的方法(统计法;估计法;工程法)④绩效衡量的内容与要求(绩效衡量的内容;绩效衡量的要求)⑤采用科学的监测、考核方法(考核中的困难;考核方法的要求)⑥偏差分析(偏差分析;偏差分析的过程)⑦纠正方式(调整行动使行动与计划相符;调整计划使行动与计划相符;既调整调整计划又调整行动使二者重新取得一致)⑧纠正的时效与幅度(迅速纠正;适度控制)⑨对控制的不良反应(受控者的反应;被管理者对控制的抵制;群体对控制的抵制;强制控制的不良后果)⑩产生抵制的原因(标准太高;测定不确定;厌恶纠正措施;管理者施控的态度)(11)控制过程中的行为管理(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态度;下放控制权提倡实行自我控制;采用科学的控制手段作好宣传解释教育工作;倚重工作保证体系进行控制;归根结底是要做好人的工作)第三节控制方法与技术P156①预算的含义与性质(预算的含义;预算既是计划的工具又是控制的工具)②预算的种类与步骤(预算的种类; 预算的步骤)③现代预算的方法(弹性预算;程序性预算;零基预算)④行政控制(实地考察;资料统计;报告;会计核查与审计;企业诊断;制度规范与培训)⑤经济分析(比率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第四节控制的现代化方法P160①市场控制(市场控制的含义;公司层的市场控制; 事业单位层次上的市场控制; 部门对个人层次上的市场控制; 市场控制的层次结构模型)②社群控制(社群控制的含义; 组织文化是社群控制的基础;授权赋能是社群控制的必要条件;建立自我指导型团队;实行实时控制)③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首先是一种现代管理哲学)④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以科学的目标体系为中心;实行自我控制)⑤目标管理的基本步骤(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成果评价;目标管理的实施)⑥网络技术的含义与类型(网络技术的含义;计划评审法PERT;关键线路法CPM;CPM与PERT的差别)⑦网络技术的步骤(明确任务目标分析计划内容;绘制计划草图连结成初步的作业网络;作业时间的估定与计算;找出关键线路;成本或时间替换计算进行网络优化;资源调配)⑧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⑨PDCA管理循环(基本工作程序;PDCA循环管理的特点)⑩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价值工程的含义;价值与产品功能和成本的关系;提高价值的途径)⑾价值工程的核心与程序(功能分析;价值工程的基本程序)第五节管理信息系统P168①管理信息的观念与分类(信息的含义;管理信息的涵义;管理信息的特征;管理信息的分类)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③典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COPICS系统;物料需求计划与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④网络信息管理(网络信息管理的特点;网络信息管理的内容)⑤搜集信息的媒体与渠道(通过大众媒体获取信息;通过时常交易获取信息; 通过组织的工作媒体获取信息;与人沟通过程中获取信息)⑥信息搜集方法与要求(信息搜集的基本方法;信息搜集的基本要求)⑦信息分析与整理的方法与要求(分析信息的方法;分析与整理信息的基本要求;对信息的评价)⑧信息运用(决策类型与信息需求;信息使用的要求)第七章协调第一节协调概述P175①协调的含义与类型(协调的含义;协调的必要性;协调的类型)②协调的作用(有利于发挥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增强组织的活力;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③协调的原则(全局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 主次原则;互相尊重原则;协商原则;加强沟通原则)第二节协调的内容与方法P179①协调的内容(组织外部关系的协调;组织内部关系的协调)②协调的方法(会议协调法;谈话协调法;调整协调法;心理协调法)第八章沟通第一节沟通的含义和作用P183①沟通的概念(沟通是双方的行为而且要有中介体;沟通是一个过程;沟通有三个关键环节)②沟通的目的和作用(目的;作用)第二节沟通的类型P186①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方式; 正式沟通形态)②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的意义及性质;非正式沟通的类型; 非正式沟通在管理上的意义及对策)③其他沟通方法(发布指示;会议制度;个别交谈)第三节有效沟通的原则P192①沟通的原则(准确性原则; 完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非正式组织策略性运用原则)②选择沟通方法要考虑的因素(沟通的性质;沟通人员的特点;人际关系的协调程度;沟通渠道的性质)第四节组织角色与沟通P196①地位与角色(地位;角色)②组织角色对于沟通的的影响③上级与下属之间的沟通关系(下属方面;上级方面;听的一面)第五节沟通的障碍与控制P198①沟通的障碍(主观障碍;客观障碍; 沟通方式的障碍)②沟通的控制(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加工处理;传递的控制)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P201①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点(不可剥夺性;时代性;时效性;生物性;能动性;再生性;增值性)②人力资源管理概论③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功能(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④人力资源的活动领域(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人力资源规划;招募与甄选;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奖金和福利)⑤人力资源部门的结构⑥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第二节人力资本P207①人力资本的含义②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区别③人力资本理论产生和发展的简单回顾第三节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P210①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方向第四节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P211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思和原则②人才工作的重点③加强实施强国战略的组织领导第十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P214①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应解决的基本问题)②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战略规划的核心部分;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适应动态发展需要的重要条件; 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起点和重要依据;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控制人工成本;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与程序P218①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岗位职务规划;人员配置规划;人员补充规划;教育培训规划;薪酬激励规划;职业生涯规划)②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兼顾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发展性原则)③人力资源规划的流程(人力资源规划的分析阶段;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阶段;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阶段)第三节人力资源规划的预测技术P222①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影响组织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确定人力资源需求的程序;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方法)②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③人力资源的供求调节(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人力资源供不应求;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第四节人力资源信息系统P232①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内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内容;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内容)③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 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时应注意的事项)第五节弹性人力资源规划P235①新旧理念的转变②弹性人力资源规划(评估;核心人力资源;预备性支援人员;临时人员储备计划)第十一章人员招募、甄选与录用第一节人员招募P238①人员招募的概念②人员招募的意义③制定招募决策④提高招募的有效性(吸引足够多的求知者;选择适宜的招募渠道;组建一支称职的招募队伍)⑤人员招募的基本流程(对空缺职位进行职位分析;确定基本的招募方案;拟定招募简章发布招募信息)⑥招募渠道的类别和选择(外部招募;内部招募)第二节人员甄选P251①人员甄选的概念②人员甄选的意义③人员甄选的方法(简历甄选; 测试甄选;面试甄选)第三节人员录用P259①背景调查②体检③做出录用决策④通知应聘者⑤签订试用合同或聘用合同第十二章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第一节职业生涯设计P262①职业生涯设计的含义和主体(职业生涯设计的含义;职业生涯设计的主体)②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③职业生涯设计的原则和理念(职业生涯设计的原则; 职业生涯设计的理念)④职业生涯设计的前提条件⑤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途径(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的途径)第二节职业生涯管理P267①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与特征(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职业生涯管理的特征)②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职业生涯常规管理; 职业生涯延伸管理)③职业生涯周期的管理④职业生涯管理的有效标准⑤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企业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个人参与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第十三章员工培训第一节员工培训概述P274①培训的概念②培训的内容和种类(培训的内容; 培训的种类)③学习理论在培训中的运用(什么是学习;三种有关学习的理论;学习理论在培训中的应用)第二节培训程序P280①培训需求分析(任务分析;绩效分析;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②培训计划测定(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实施机构;培训方法课程和教材;培训设施)③培训课程设计(培训课程设计程序; 培训课程设计的九要素; 培训课程设计注意事项)④培训效果评估(反应;学习;行为;成果)第三节培训的方法P288①讲授法②案例分析法③角色扮演法④研讨法第十四章开发选才与选拔和使用第一节衡量人才的标准和领导选才用人的意义P292①人才的特点与类型(人才的特点;人才的类型)②衡量人才的标准③选才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义(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人才是事业之本;人才是建设栋梁)第二节选拔人才的原则和制度P299①人才选拔原则(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②人才选拔制度(选举制;考选制;荐选制)第三节使用人才的原则和制度P305①人才使用原则(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扬长避短各尽所能的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合理搭配整体效能的原则;五湖四海宽以容才的原则;合理流动适才适所的原则;爱护人才关心帮助的原则;重视培养用养结合的原则)②。
高级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第10章.doc
第一部分经济学——第十章国际经济关系本章重点:1.国际经济组织2.国际经济与贸易3.国际金融关系一、国际经济组织(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业务(1)监督成员国及全球的经济、金融发展和政策;(2)向有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提供贷款;(3)向成员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提供技术援助。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1)份额(主要的资金来源):成员国认缴的资本金,包括加入时认缴的和增资份额。
它将决定成员国在组织中的投票权、借款数量和特别提款权的分配。
(2)借款。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1)贷款种类①备用安排:又称普通贷款。
【注意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基本、最早设立的一种贷款。
【注意2】为解决成员国暂时性国际收支困难而设立的。
②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结构性缺陷导致的严重国际收支问题。
③减贫与增长贷款:一种低息贷款,用于帮助面临长期国际收支的最贫困成员国而设立。
(2)贷款特点:IMF对成员国贷款主要解决国际收支问题、是有政策条件的、临时性的贷款。
4.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陷入主权危机,成为IMF贷款救助的主要对象。
【例题·单选题】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是()。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B.国际金融公司C.国际清算银行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国际主要金融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其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促进汇率的稳定,保持成员国之间有秩序的汇率安排,等等。
(二)世界银行集团1.世界银行:世界上最大的多边开发机构。
宗旨:对生产性投资提供便利,协助成员国的经济复兴以及生产和资源的开发;促进私人对外贷款和投资;鼓励国际投资,开发成员国的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等。
2.世界银行贷款的特点:贷款期限较长;贷款要实行浮动利率;通常对其资助的项目只提供货物和服务所需要的外汇部分;贷款程序严密,审批时间较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上册)经济学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经济体制P3①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经济体制)②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计划配置资源方式;市场配置资源方式)③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商品生产与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调控经济的手段;计划与市场本身都有优势和不足;计划与市场必须科学地结合)第二章市场经济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6第二节市场经济运行机制P6①价格机制(价格机制的概念; 价格机制的作用)②供求机制(供求规律; 供求机制)③竞争机制(竞争机制的概念; 竞争的分类)第三节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以信息化与高度自动化为特征的生产力为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接受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体系高度完善;市场机制健全;流通手段信用化;以技术劳动力为本位;商品的价值和概念发生了变化;比古典市场经济的文明程度更高;国际性更强的特征;更加注意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业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特征)P10第四节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P13①市场失灵(市场解决不了的总量问题;市场不能有效处理外部不经济问题;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无法自发地消除垄断;市场不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市场调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损失浪费)②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③政府失灵(信息不完全;政策不正确;利益集团压力;政府官员腐化)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形式为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加自觉有力)P16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柜架P17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P18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和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②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容和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内容)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第四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有经济布局与国企战略性改组P25①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②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第五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培育和完善P26①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②培育和完善我国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培育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第六节社会主义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P29①整顿市场秩序(查处大案要案健全质量监管机制;切实实现政企分开;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法制严格执法逐步把市场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②完善市场规则(市场进度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③加强市场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第二部分微观经济第四章市场与企业第一节市场产生与发展P33①市场概念与市场分类(市场概念; 市场分类)②市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③社会主义市场及其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市场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市场主体P37①市场主体的特点(目的性;自主性;主动性)②市场主体的分类(家庭;企业;中介机构;事业单位;政府)第三节消费品市场的特征与类型P39①消费品市场的概念②消费品市场的特征(分散性;差异性;伸缩性;层次性;发展性;可诱导性;频繁性;替代性)③消费品市场的分类(按生产者大类分;按照在流通中的经营范围划分;按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划分;按商品的耐用程度和使用频率划分;按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划分)第四节消费品市场的成长与发育、管理及保护消费者权益P41①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过程(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时期;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十年动乱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②当前我国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消费品供需结构不平衡;消费品市场发育不健全;地区封锁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市场经济发展)③引起消费品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决策;消费品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人口因素;消费者预期心理)④消费品市场的宏观管理(正确运用财政和信贷杠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正确消费)⑤消费品市场的微观监督管理(消费品时常的组织管理;对消费品经营者的管理;对消费品的管理;消费品价格的管理)⑥特殊消费品市场管理(烟草专卖管理;金银及金银饰品管理;药品管理)⑦消费者权益的内涵(消费者权益的概念;我国消费者享有的权利)⑧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现状;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存在的问题)⑨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体系;强化行政监督;加大新闻舆论监督与宣传力度;消费者组织的监督保护;加强行业管理监督;培养消费者依法自我保护的观念;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体制)第五节生产资料市场管理P50①生产资料市场的概念②生产资料市场的特征(派生性;需求缺乏弹性;商品的专用性技术性强;交易形式稳定;购买者具有充分的知识;批量大场所集中)③生产资料市场的结构(生产资料市场的经济形式结构;生产资料市场的经营范围结构;生产资料市场的经营形式结构;生产资料市场的地域形式结构)第六节文化市场管理P52①文化市场的管理机构②文化市场管理的内容(文化市场的宏观管理; 文化市场的微观管理)③文化市场的管理办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第七节现代企业制度P56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关系明晰;企业权责明确;出资者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③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企业法人财产制度;有限责任制度;企业组织管理制度)④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第八节市场中介机构P60①评价组织②沟通组织③经济人组织第九节资产重组P60①资产重组的定义②资产重组的类型第十节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实体P62第十一节企业兼并价格决策P62①兼并动机(用兼并的方法扩大生产规模比用扩建的方法有更多优点;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减少风险;改变企业管理的落后状况;兼并可以使企业之间的生产要素得到互补)②兼并价格的确定(用现金收购;用股票收购)第五章要素的需求与供给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P68①作为派生需求的要素需求②要素的边际收益③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厂商短期内对要素的需求; 厂商长期内对要素的需求)④行业的要素需求(要素雇用数量取决于要素价格;在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完全竞争厂商的经济利益均为零;行业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并不是要素市场上对这种要素的需求曲线;许多因素同时影响要素的需求弹性)第二节生产要素和供给P77①要素供给者②要素市场的供给第三节要素市场的均衡P78①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②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卖方垄断的要素市场)③双边垄断第六章市场机制第一节需求及其决定P84①需要与需求②需求的决定因素③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第二节供给及其决定P86①产品的成本②商品的价格③生产技术变化④相关商品的价格⑤政府的租税或补贴政策第三节供求法则P86①需求法则(边际效用;需求数量与需求价格反向变动)②供给法则(边际成本;供给数量与供给价格正向变动)第四节市场均衡及变动P87①市场均衡②均衡变动(供求变动;价格变动)第五节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的配置P88①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可替代性;消费者和企业怎样的进行选择;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市场机制的不足(垄断因素的存在;外溢效应的存在;公共物品的存在;信息的不完全性)③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要有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要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和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第六节价格机制(价格机制调节消费; 价格机制调节生产; 价格机制是宏观经济的重要调控手段)P92第七节价格构成与价格体系P93①商品价格及影响因素(供求关系的影响;竞争状况的影响;货币价值的影响;经济政策的影响;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②商品价格构成(价格构成与价值构成;生产成本;流通费用;税金和利润)③商业价格构成(商业成本;商业利润和商业税金)④商品价格体系(商品比价;商品差价)第七章市场竟争与垄断第一节市场结构P105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P106①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厂商进出行业完全自由;所有厂商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厂商和消费者都具有时常的完全信息)②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③机会成本: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④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⑤短期供给曲线⑥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⑦长期的行业供给曲线⑧完全竞争市场与公共利益第三节垄断竞争P114①垄断(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和品牌;法律保护;其他)②垄断厂商的收益③垄断厂商的均衡④垄断与公共利益(在均衡状态中垄断市场的价格要比完全竞争高;生产的产量小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产量;垄断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被视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P118①垄断竞争市场(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厂商;这个行业是可以自由进入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特征相互区别的产品)②厂商的收益③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④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⑤非价格竞争⑥垄断竞争市场与公共利益第五节寡头市场P121①寡头市场的主要特征(进入障碍;厂商的相互依赖)②相互依赖:竞争与串谋③有利于串谋的因素④串谋寡头(公开的串谋卡特尔;隐蔽的串谋价格领导)⑤非串谋的寡头⑥寡头市场和公共利益第六节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P125①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和退出壁垒)②市场行为(市场竞争行为;市场协调行为)③市场绩效(市场绩效的概念; 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④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第七节规模经济P132①规模经济的含义②规模经济的特点③规模经济的界定④规模经济的原因⑤规模经济的主要类型和优势⑥制约规模经济的因素第八章收入分配与消费第一节资本P135①作为要素的资本②投资与未来收益的现值③厂商的资本需求(其他要素的供给;货币资本;技术进步;预期)第二节资本供给:个人储蓄决策P141①储蓄决策②跨期选择模型第三节资本市场均衡P145①资本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资本市场的需求;资本市场的供给)②均衡利率的决定③利率水平的差异(违约风险;到期时限)第四节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P148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形式②价值规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③剩余价值率④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第五节利润P155①利润分配制度的沿革(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利改税制度;企业承包经营的利润分配)②利润分配的原则(坚持全局观念兼顾各方利益;统一分配制度严格区分税利;参照国际惯例规范分配程序)③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程序(依法交纳所得税;税后利润分配)④股份制企业利润分配(股份制企业利润分配的特点;股利政策的基本原理;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股利政策的类型;股利的种类与发放程序)第六节利息和利息率P166①利息和收益②利息率③收益率与到期收益率④单利率与复利率⑤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⑥名誉利率和实际利率⑦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理论⑧基准利率、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⑨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第七节收入分配P170①按劳分配②按要素分配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效率与公平第八节恩格系数与基尼系数P172①恩格尔系数简介②恩格尔定律的公式③恩格尔系数的应用④基尼系数概述⑤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⑥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⑦我国基尼系数变动分析⑧专家对基尼系数现状的应对措施(建立税收调节体系;运用综合手段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调控;把富民优先作为经济发展新阶段以及解决基尼系数拉大问题的重大经济政策对低收入者实施积极的税收扶持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对非常态高收入阶层收入的监管)第九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P177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②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第二节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P179①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②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③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的原则第三节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P182①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和意义②建立和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和要求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消费政策P184①发展消费信贷、刺激消费需求②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