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时评版特色分析【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阅读《钱江晚报》时评版和其他报纸时评板块的文章,在预定的日期内完成该选题论文的写作。
(三)课题的研究方案
1.确定选题;2.收集相关资料;3.在导师指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并形成写作和研究思路;4.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修订及定稿工作。
三、课题进度计划
开题报告
新闻学
《钱江晚报》时评版特色分析
一、课题研究意义及现状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都市类报纸出现“时评热”。在独家新闻难觅的网络时代,时评就是报纸的独家名片。而时评如何在新媒体面前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势,是一个无法回避、亟需研究的新问题。
《钱江晚报》创刊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言论,一直是它重点经营的品种之一。以前,曾有著名的言论专栏《闻涛集》等,针对社会问题及时发表评论,在读者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不定期的言论专栏,到《时评》专版的确立,是《钱江晚报》顺应时代需求的一个重要举措。
复旦大学李良荣在《报纸时政评论分析》一文中指出:报纸时政评论近年以来迅速扩张,成为新世纪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引人注目的现象。时评走向规模化和大众化,是社会进步和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双重需要,具有“社会守望者”的重要功能。时评的兴起,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社会现实基础。当今时评发展必须注意克服批判精神的缺失和所谓“思想精英”把持话语权的倾向。
[2]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曾建雄.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近代部分)[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南方都市报主编. 热言时代 [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
[5]李法宝.新闻评论:发现与表现[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钱江晚报》时评版的特色分析
(1)《钱江晚报》时评版坚守时评的主流阵地
(2)《钱江晚报》时评版参与社会生活
(3)《钱江晚报》时评版是公众平台——为公众说话,让公众说话
3、《钱江晚报》时评版发展中应予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批判精神的缺失
(2)警惕贵族化倾向和话语霸权
4、《钱江晚报》时评版改进的思考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大众媒介担任着引导舆论的重任,报纸的评论板块就是一种重要的引导方式。它关注的是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形成冲突的焦点问题,报纸的评论板块也是中国报纸业的一种创新,它给予人们足够大的言论空间,让各种声音都有机会被了解也有助于推动社会民主进程。论文的具体写作框架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钱江晚报》时评版崛起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总之,在笔者检索和参考的文献中,有主要涉及时事评论板块发展历史的综述性研究、对都市类时评现状问题研究、新时期都市报时评繁荣的背景与特征、新时期报纸时评繁荣的背景与特征等等,而这大量的资料中,真正直接涉及到时评板块特色分析的资料并不多,即使有,也多半是以短小的章节形式甚至是话语片断出现。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预期目标和研究方案
(一)2011年7月上旬,确定论文选题,在导师指导下,围绕选题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形成写作提纲;
(二)2011年9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三)2011年10—11月,完成论文二稿、三稿的修订;
(四)2012年1月中旬,进行论文答辩。
四、参考文献
[1]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钱江晚报》时评版的设立,不仅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而且为公众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一大批社会问题的关注者,针对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畅所欲言,显示出强烈的思想前瞻性,展示了新闻时评文体独有的魅力和风格。《时评》版越来越活跃,成为都市类媒体百花园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二)课题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时事评论文章的研究已经涉及到时代特征、时评版繁荣的背景、创新之路以及坚持平民方向构建公共空间等领域。
钱江晚报记者徐震林在《坚守时评的主流阵地——试论<钱江晚报>时评版的风格特色》一文中提出:时评最大的魅力在于说当今社会之热点,抓民众关心之焦点,破群众生活之难点,解民忧、释民惑、达民意。因此,就要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敢于切中时弊,旗帜鲜明地褒美贬丑,扬善惩恶,引领正气。
南昌大学人学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李冬明在《互动:报纸时评专版(栏)的创新之路——以<南方都市报>时评版为例》一文中提出:时事评论以紧盯社会热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告诉受众新闻热点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传达报刊立场发布意见,收集民意广纳呼声而深得受众的喜爱。进入新பைடு நூலகம்世纪,用于创新的都市类报纸提出“二次创业”,在迈向“主流媒体”过程中,非常重视时事评论。许多都市类报纸大胆吸取网络媒体互动传播的特点,在时事评论版引入互动传播机制,给报刊时评版带来了活泼大气的新面貌。
[6]童大焕.时评应该有记录历史的功能[J].青年记者,2004(9).
[7]马少华.论时评的起源[J].新闻大学,2009(2).
[8]张淑华. 评论符号权力的生成与“公民写作”期待[J]. 郑州大学学报,2006(9).
舆论环境的宽松,社会的宽容,孕育出新时期的“时评热”。舆论环境是在大致相对集中的时空内,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类别的众多具体舆论组成的有机联系体,它影响和制约着各种具体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当记者对于某一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言论,他的言论是否就具有客观性和代表性。这就引出了第一个争论的焦点:谁能担当读者的意见领袖呢?
通过查阅资料,阅读《钱江晚报》时评版和其他报纸时评板块的文章,在预定的日期内完成该选题论文的写作。
(三)课题的研究方案
1.确定选题;2.收集相关资料;3.在导师指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并形成写作和研究思路;4.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修订及定稿工作。
三、课题进度计划
开题报告
新闻学
《钱江晚报》时评版特色分析
一、课题研究意义及现状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都市类报纸出现“时评热”。在独家新闻难觅的网络时代,时评就是报纸的独家名片。而时评如何在新媒体面前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势,是一个无法回避、亟需研究的新问题。
《钱江晚报》创刊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言论,一直是它重点经营的品种之一。以前,曾有著名的言论专栏《闻涛集》等,针对社会问题及时发表评论,在读者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不定期的言论专栏,到《时评》专版的确立,是《钱江晚报》顺应时代需求的一个重要举措。
复旦大学李良荣在《报纸时政评论分析》一文中指出:报纸时政评论近年以来迅速扩张,成为新世纪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引人注目的现象。时评走向规模化和大众化,是社会进步和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双重需要,具有“社会守望者”的重要功能。时评的兴起,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社会现实基础。当今时评发展必须注意克服批判精神的缺失和所谓“思想精英”把持话语权的倾向。
[2]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曾建雄.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近代部分)[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南方都市报主编. 热言时代 [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
[5]李法宝.新闻评论:发现与表现[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钱江晚报》时评版的特色分析
(1)《钱江晚报》时评版坚守时评的主流阵地
(2)《钱江晚报》时评版参与社会生活
(3)《钱江晚报》时评版是公众平台——为公众说话,让公众说话
3、《钱江晚报》时评版发展中应予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批判精神的缺失
(2)警惕贵族化倾向和话语霸权
4、《钱江晚报》时评版改进的思考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大众媒介担任着引导舆论的重任,报纸的评论板块就是一种重要的引导方式。它关注的是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形成冲突的焦点问题,报纸的评论板块也是中国报纸业的一种创新,它给予人们足够大的言论空间,让各种声音都有机会被了解也有助于推动社会民主进程。论文的具体写作框架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钱江晚报》时评版崛起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总之,在笔者检索和参考的文献中,有主要涉及时事评论板块发展历史的综述性研究、对都市类时评现状问题研究、新时期都市报时评繁荣的背景与特征、新时期报纸时评繁荣的背景与特征等等,而这大量的资料中,真正直接涉及到时评板块特色分析的资料并不多,即使有,也多半是以短小的章节形式甚至是话语片断出现。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预期目标和研究方案
(一)2011年7月上旬,确定论文选题,在导师指导下,围绕选题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形成写作提纲;
(二)2011年9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三)2011年10—11月,完成论文二稿、三稿的修订;
(四)2012年1月中旬,进行论文答辩。
四、参考文献
[1]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钱江晚报》时评版的设立,不仅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而且为公众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一大批社会问题的关注者,针对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畅所欲言,显示出强烈的思想前瞻性,展示了新闻时评文体独有的魅力和风格。《时评》版越来越活跃,成为都市类媒体百花园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二)课题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时事评论文章的研究已经涉及到时代特征、时评版繁荣的背景、创新之路以及坚持平民方向构建公共空间等领域。
钱江晚报记者徐震林在《坚守时评的主流阵地——试论<钱江晚报>时评版的风格特色》一文中提出:时评最大的魅力在于说当今社会之热点,抓民众关心之焦点,破群众生活之难点,解民忧、释民惑、达民意。因此,就要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敢于切中时弊,旗帜鲜明地褒美贬丑,扬善惩恶,引领正气。
南昌大学人学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李冬明在《互动:报纸时评专版(栏)的创新之路——以<南方都市报>时评版为例》一文中提出:时事评论以紧盯社会热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告诉受众新闻热点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传达报刊立场发布意见,收集民意广纳呼声而深得受众的喜爱。进入新பைடு நூலகம்世纪,用于创新的都市类报纸提出“二次创业”,在迈向“主流媒体”过程中,非常重视时事评论。许多都市类报纸大胆吸取网络媒体互动传播的特点,在时事评论版引入互动传播机制,给报刊时评版带来了活泼大气的新面貌。
[6]童大焕.时评应该有记录历史的功能[J].青年记者,2004(9).
[7]马少华.论时评的起源[J].新闻大学,2009(2).
[8]张淑华. 评论符号权力的生成与“公民写作”期待[J]. 郑州大学学报,2006(9).
舆论环境的宽松,社会的宽容,孕育出新时期的“时评热”。舆论环境是在大致相对集中的时空内,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类别的众多具体舆论组成的有机联系体,它影响和制约着各种具体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当记者对于某一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言论,他的言论是否就具有客观性和代表性。这就引出了第一个争论的焦点:谁能担当读者的意见领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