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欣赏——《新大陆交响乐》赏析
e小调第九交响曲“From The New World”音乐鉴赏
充满力量的新大陆——e小调第九交响曲“From The New World”欣赏有感此次音乐鉴赏选择的是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From The New World)”第一乐章。
第一次把此交响乐完整听完时,并没有具体的感受,只能大概在整体上隐隐感受乐章所表现的宏大的气势,其中强弱对比更突显“强”时的震撼。
虽然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的确能传达一定的情绪,让聆听者和创作者能穿越时空而交流,但在我看来,当不甚了解一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对音乐所表达的客体没有概念时,很难切身体会到作者的所看所想,只能大致感受到情绪的轮廓。
因此,我对作者以及作者创作此交响曲时的背景作了些许了解。
此交响曲创作于19世纪,“The New World”,结合历史常识,大概也猜到应该是描述美国工业革命后一番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的确,彼时德沃夏克受邀至美国,也正是感受到了新兴国家喷薄而出的力量,才谱下了如此乐章。
乐章弱起,弦乐带出,不吵不闹,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两个小停顿,半音出现,仿佛预示着将有不平凡的事情发生,宁静中又暗生力量。
接着,管乐进来,悠扬而带有力量,吹响的是时代进步的号角,不久,一个停顿后,鼓、弦乐、管乐全体起,震撼而感觉乐团都要从耳机里蹦出来了!这便是真正前进的号角,这代表的是新大陆的人民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准备建立新的强国。
然而,这段气势磅礴的乐曲里,却也总是有细腻而渐弱的部分相间其中。
在一个社会进行大变革的过程当中,总会有反对的声音存在,又或是对即将到来的巨变以及对未来的未知而感到的胆怯和恐惧,无论如何,变革总是社会进步的最直接力量,是历史进步的潮流,这一点点的胆怯只能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因此,乐章中每一次的渐弱后都会被更强的段落所否定,流露出的是坚定和力量,并且一段又一段的重复,不断加强,更显气势,更能让聆听者感受到变革的决心。
继续欣赏接下来的乐章,不断地矛盾冲突后悠扬的管乐传递出的是开创新生活的喜悦,或许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感觉那几段或许是当年五月花号开出普利茅斯港时最好的配乐,它承载的就是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即将到来新世界的期待。
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教案)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与分享,共同提升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辨识与欣赏,强调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旋律特点;
-分析第二乐章的曲式结构,包括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的构成及其功能;
-对于曲式结构中的发展部,教师可对比主题原形与变化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变化手法;
-情感与文化内涵的教学难点,可以通过故事化讲解,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感受音乐情感;
-乐器音色辨识的难点,可以通过游戏或互动活动来加强,如听音辨乐器,提高学生的音色辨识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中的情感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主题辨识和和声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半音和声的运用,我会通过对比和声进行中的变化,以及其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音乐情感表达相关的际问题,如“音乐如何影响你的情绪?”
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欣赏教材中“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内容。这一章节聚焦于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旨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交响乐中的旋律美、和声美及节奏美。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德沃夏克及其《新世界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音乐鉴赏——自新大陆
安东宁•德沃夏克Antonin Leopold Dvofdk (1841-1904)我听过许多交响曲,但最令我着迷的要算安东宇・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一一自新大陆,听着它,我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虽然不能全部理解里面所描述的意境,但觉得听起来很舒服,旋律很感人。
思乡是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在异地的共同感受,但德沃夏克却用音乐把这种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只要旋律一响起,就会涌现出那种淡淡的思乡之意,无不令每个身在他乡的游子泛起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部交响曲总共分为四个斥章,每一个乐章都有它不同的主题,时而使人潸然泪下,时而使人感觉到慷慨悲壮。
尾声则是作者的自我想象,想象和家人共同团聚时的欢乐场面。
更进一步升华了作者身处他乡,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听到这里,想起昔日和家人团聚时的美好时光,乂透露出作者想要回家却难以回家的无奈,这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矛盾,这种矛盾则是用笫一乐章的动人旋律和第四乐章的欢快旋律形成一种鲜明的反衬,把这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矛盾之意用音乐反衬的酣畅淋漓。
本部交响乐作者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而且他还是一位富有强烈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对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创始人斯美塔那所倡导和致力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事业山衷地赞赏和拥护。
德沃夏克在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他的全部音乐都有一种自然的新鲜感,这种感觉往往掩盖了构成乐曲的精湛技巧和构思一个主题所费的苦心思索,仿佛是天赐的旋律。
对他一生影响最深的是斯美塔那、勃拉姆斯和瓦格纳的音乐以及捷克民歌。
德沃夏克多次出国演出,他询五次的赴英演奏旅行所获得的辉煌成功可以同亨德尔、海顿和门德尔松先后在英国得到的荣誉相媲美。
为了表达对德沃夏克的最高敬意,英国剑桥大学在1891年授予他音乐博士荣誉学位。
在十九世纪末享受此礼遇的只有柴科夫斯基和格里格。
在捷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他为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自己的很大贡献。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本文以自然和音乐为主题,介绍乔治·格仑的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要内容,分析其音乐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堂关于自然和音乐的教案。
一、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简介新大陆交响曲是由捷克作曲家乔治·格仑在1892年为纪念哥伦布四百周年而创作的。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夜晚的原野”,描绘了哥伦布船队在大洋上航行时的夜晚景色。
这个乐章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自然主题,音乐呈现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二、音乐分析1. 主题这个乐章的主要主题包括:夜晚的原野、月亮升起、风声呼啸、草原上的野花、流星划过天空等。
这些主题通过不同的乐器声音,以及音调的变化和组合,赋予了音乐一种动人心魄的感觉。
2. 旋律这个乐章的旋律优美简洁,节奏感强,展现了自然界的多彩和神秘。
旋律也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如欢乐、忧愁和悲伤。
3. 乐器这个乐章使用了多种乐器,包括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管弦哨等等。
不同的乐器相互配合,创造出一种奇特的音乐效果,比如模仿流星划过天空的效果。
4. 样式这个乐章的样式多样化,从静态到动态,从缓慢到动感,从低沉到高亢。
这种样式的转换,帮助乐曲更好地描绘自然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喜欢自然通过讲解音乐作品,唤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2. 音乐之旅带领学生一起去听原声录音,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主题,分析音乐的情感和样式,体验音乐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3. 自然主题讨论音乐作品中的自然主题,如何用音乐描述大自然的声音、颜色和形状等。
学生可以用乐器、声音和身体语言来模仿自然环境。
4. 创作音乐分组让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表达自然的美丽。
这也可以是一个跨学科的活动,将音乐与科学、艺术和文学等领域联系在一起。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自然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乔治·格仑的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并设计了一堂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优美的音乐作品。
初中音乐_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能够对欧洲交响音乐感兴趣,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从而表达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感受体验乐曲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反应,了解并记忆英国管的音色。
3.能够记住、会唱主题音乐a,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和《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学习、掌握交响曲的基础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难点】感受体验乐曲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反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竖笛吹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a片段,提问: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带给大家怎样的情绪?【设计意图】竖笛学生都会吹奏,而且音色接近英国管,能够表现相应的情绪,学生很容易进入到淡淡的思乡之情的环境中。
二、分段赏析(一)赏析a主题1、出示课题,学唱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学唱主题,对乐曲表达的情感有更进一步的体验。
2、简介德沃夏克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曾任布拉格音乐学院、纽约音乐学院院长,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捷克民族色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有助于理解作品。
3、学习什么是交响曲课件出示交响曲定义、管弦乐队编制、交响曲体裁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及教师讲解,让学生对交响曲的定义、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4、聆听a主题,分辨演奏乐器(1)教师播放a主题,学生聆听、分辨演奏乐器。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了解英国管。
【设计意图】通过音频、课件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记忆英国管及其音色特点,解决教学目标。
5、再次视唱a主题,分析旋律创作手法(1)对比聆听带附点和不带附点旋律所带来的不同情绪反应。
(2)分析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及作用。
【设计意图】分析创作手法有助于进一步感受情绪及背唱旋律。
6、背唱主题a接龙游戏,师生变换顺序演唱a主题,背唱。
致新大陆赏析
致新大陆赏析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
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
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
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
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
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管弦乐法遭到当时某些乐评家的误解。
实际上,德沃夏克的交响曲不但能充分地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而且在乐器的组合运用方面,更具有无穷的妙味。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
《致新大陆》既是德沃夏克创作的第九部交响曲,是他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世界交响音乐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这部《第九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
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
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片段1);乐章的主部主题(片段2)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
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简评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
简评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波西米亚色调的美国大陆——简评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2011-03-13 20:00:00)著名捷克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ák)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出色的交响乐作品,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
这部作品中很多旋律都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其中第二乐章的主题被后人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甚至还填上歌词,在许多国家传唱,而歌词内容大多是怀念家乡怀念故土。
在中国,这段旋律被改编成乐曲《思故乡》,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已进入学堂乐歌,为人们所熟悉。
一、乐曲题目辨析此作品的标题为“e小调第九交响曲”,它还有一个副题:From the new world。
在中国,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人们对于西方作品的“某小调或某大调第几交响曲”、“作品某某号”这样的曲目命名方式非常不习惯,大家更加喜欢“高山流水”、“平沙落雁”这样充满人文气息的曲名。
所以此曲在中国往往更多地以其副题为正题,而其原本的标题“e小调第九交响曲”反倒没有其副题出名。
但有意思的是,这部作品在中国一直通行着两个副题,一个是根据原文译出的“自新世界”,有时就称为“新世界交响曲”,另一个则是翻译的并不准确的“自新大陆”,也被称作“新大陆交响曲”。
而后一个名字“新大陆”的流行程度要高于前者。
这是艺术史上很奇怪的事情,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一下分析。
其实,这个副题并不复杂,“自新世界”,就是最准确的翻译,由此将其称为“新世界交响曲”也完全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自新大陆”翻译的出现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1954年是德沃夏克逝世五十周年。
在这一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德沃夏克确定为当年的世界文化名人予以纪念。
当时新中国急需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多国家的承认,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宗旨——争取和平,保卫和平,反对军备竞赛,反对核武器等也是中国的要求。
自新大陆赏析
一写作背景一一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
我们知道,德沃夏克这样一位平民音乐家,自始至终保持着他那颗平常的、与民亲近的心境。
他的音乐天才就在于汲取民间音乐的精髓,无论这种精髓是来自捷克、茨冈、莫拉维亚还是波兰。
当他亲临其境,在“新大陆”体验美洲音乐的时候,他的这种激情仍然喷发而出:自然、持续、流畅而意犹未尽。
另一方面,德沃夏克对美洲黑人音乐之所以兴趣盎然,其中的缘由想必是他那种无处不在的浓浓的乡愁:强烈而痛苦的乡愁。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德沃夏克的故乡被德国人贬损为低劣民族而肆意践踏,当他看到美洲黑人和印第安人同样面临着被人蹂躏、任人宰割的命运的时候,那种同病相怜的感触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苦楚!德沃夏克内心可能不止一次地发问:难拿到“斯莱夫(SLAVE )” 一词真的源自“奴隶(ESCLAVE )”相同的民族精神,强烈感情交流,诞生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新大陆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
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也有的版本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交响曲)。
《新大陆交响曲》的动人音符中还浸透着一个捷克人发自新大陆的思乡怀亲之情。
这是深蕴于作曲家对美国新鲜感受中的深刻内涵,是贯穿在交响曲中的民族之魂。
因此,德沃夏克的这部交响曲才以更加雄浑的情感之弦,与各国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与反响。
自1893年在纽约首演以来,人们都说,《新大陆交响曲》“也许没有一个乐队没有演奏过它,也没有一个指挥设有指挥过它”。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3课欣赏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音乐主题-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3课欣赏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音乐主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自新大陆》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其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充满诗意和激情,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本节课通过欣赏《自新大陆》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使学生感受交响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交响乐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分辨出交响乐的各种乐器,并对简单的交响乐作品进行分析。
但是,对于《自新大陆》这部作品,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熟悉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感受交响乐的魅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了解《自新大陆》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分析其结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并分析《自新大陆》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
2.理解交响乐的配器方法和表现手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法、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自新大陆》第四乐章的音乐作品。
2.准备相关的音响设备。
3.准备交响乐的相关资料,如乐谱、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以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自新大陆》这部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自新大陆》第四乐章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分析《自新大陆》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交响乐的配器方法和表现手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自新大陆》第四乐章的音乐特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欣赏其他交响乐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新大陆》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和交响乐的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自行欣赏《自新大陆》整部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自新大陆》赏析
自新大陆》赏析著名杰出的杰克民族乐派作家安托宁. 德沃夏克,他的音乐直接源自波西米亚,是波西米亚地精华。
其非凡的创作才能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创作的音乐发自真诚的内心,简洁,天真,甜美,忧伤,易被大众接受,自始自终旋律优美。
他的室内乐、序曲、交响诗、歌剧和歌曲等都是人们喜爱地作品。
最为人熟知的是他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那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历史上的地位非凡,不容忽视的杰作。
《第九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 年五月完成的作品。
德沃夏克写作这部交响曲时,他怀有极深的乡愁,一直悬念着波希米亚和他留在祖国的孩子们。
为此他特意到美国腹地衣阿华州捷克移民聚居的斯比尔维尔,同他的同胞生活在一起,为他的《新世界》交响曲配器,这时他的确把波希米亚音乐所特有的香郁气质和他所蕴积的对祖国的爱,巧妙地织入这部作品之中。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因为在写这首交响曲时,他把黑人和印第安人音乐地元素渗透在其中,创作出了自己地主题,所以曲中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
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
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全曲一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I adagio -allegro molto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乐曲以大提琴独奏的引子开始,宁静的旋律富于沉思色彩,随后个各种乐器奏出强烈的节奏。
表现出了新大陆繁忙和紧张的节奏也仿佛描写从遥远的海上眺望笼罩在云雾中的“新世界”。
紧接着呈示部主部主题由圆号奏出果断、坚强而具有号角性的音调,继以木管乐器对答副部主题包含了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奏出,有着馥郁的捷克乡间舞曲特色,情绪活泼明快,富于歌唱性,小调的色彩和长笛、双簧管的音色使它显得纤柔可爱第二主题由长笛奏出,有着田园诗意的风格,含有号角般的音调因素清丽秀美、充满希望,并略带伤感。
自新大陆赏析精编资料
自新大陆赏析一写作背景——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
我们知道,德沃夏克这样一位平民音乐家,自始至终保持着他那颗平常的、与民亲近的心境。
他的音乐天才就在于汲取民间音乐的精髓,无论这种精髓是来自捷克、茨冈、莫拉维亚还是波兰。
当他亲临其境,在“新大陆”体验美洲音乐的时候,他的这种激情仍然喷发而出:自然、持续、流畅而意犹未尽。
另一方面,德沃夏克对美洲黑人音乐之所以兴趣盎然,其中的缘由想必是他那种无处不在的浓浓的乡愁:强烈而痛苦的乡愁。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德沃夏克的故乡被德国人贬损为低劣民族而肆意践踏,当他看到美洲黑人和印第安人同样面临着被人蹂躏、任人宰割的命运的时候,那种同病相怜的感触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苦楚! 德沃夏克内心可能不止一次地发问:难拿到“斯莱夫(SLAVE)”一词真的源自“奴隶(ESCLAVE)”相同的民族精神,强烈感情交流,诞生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新大陆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
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也有的版本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交响曲)。
《新大陆交响曲》的动人音符中还浸透着一个捷克人发自新大陆的思乡怀亲之情。
这是深蕴于作曲家对美国新鲜感受中的深刻内涵,是贯穿在交响曲中的民族之魂。
因此,德沃夏克的这部交响曲才以更加雄浑的情感之弦,与各国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与反响。
自1893年在纽约首演以来,人们都说,《新大陆交响曲》“也许没有一个乐队没有演奏过它,也没有一个指挥设有指挥过它”。
《第四单元经典交响欣赏第九(目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
《欣赏第九(目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欣赏第九(目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对交响乐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二、作业内容1. 听赏练习:学生需在家中自主完成对第九(目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完整听赏,并记录下自己对音乐的初步感受,如节奏、旋律、音色等方面的印象。
2. 乐曲分析:课堂上,教师将引导学生分析该乐章的曲式结构、乐器配置以及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的创作手法。
学生需在听赏的基础上,记录下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3. 创作活动:结合听赏和乐曲分析,学生将进行一次小型的音乐创作活动,形式可以是绘画音乐图谱或撰写关于音乐情感的短文。
4. 互动交流:在课堂中,学生将互相分享自己的听赏感受、分析结果和创作作品,并就乐曲展开讨论和交流。
三、作业要求1. 听赏记录:学生需在听赏时做好详细记录,包括对乐曲的感受、乐器的辨识等,并整理成文字或图表形式。
2. 乐曲分析:学生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分析乐曲的各个方面,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创作活动:学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择合适的创作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情感和理解。
作品应具有创意性和艺术性。
4. 互动交流: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尊重他人观点,学会倾听和表达。
四、作业评价1. 听赏记录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听赏记录内容、详实程度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2. 乐曲分析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分析内容、见解的独到性和逻辑性进行评价。
3. 创作活动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创作作品的内容、创意性和艺术性进行评价。
4. 互动交流评价:教师将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尊重他人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3.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浅析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浅析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摘要德沃夏克是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作曲家,同时也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德沃夏克于布拉格的内拉霍奇夫斯镇出生,由于他受到祖国民族复兴、发展民族文化思潮的影响,他所创作的作品很多都与西欧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有关;德沃夏克创作了很多部交响曲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e小调第九交响曲》,这部作品是德沃夏克被邀请去美国任教的三年期间所完成的,主要描绘的是他在美国生活期间的所见所闻以及一些切身感受。
因此在纽约进行第一次演出前,德沃夏克就把作品加上了标题“新大陆”,也被称之为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可以说正是这部作品将德沃夏克的交响曲创作推向了最顶峰。
关键词德沃夏克作曲家《自新大陆》一、《自新大陆》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一)民族性:19世纪兴起了浪漫主义思潮,艺术家们为了彻底摆脱传统的轨道,不断地追求自由和解放,强烈的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以表达个人情感为目标。
并且作曲家们普遍对自己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化发生强烈的兴趣,其作品强调民族观念,作曲家的创作普遍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自新大陆》的题材是德沃夏克从他的一位黑人学生亨利.撒克.勃莱那吸取而来有关黑人音乐的元素,并结合1893年暑假他去衣阿华州的斯皮尔维尔旅行时所听到的两位印第安乐师的街头演奏,再融合捷克波西米亚人的音乐素材而创作的,主要以捷克民族音乐特色而闻名于世。
他把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民族热情投入到这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他对捷克乡土的深深怀念之情。
人们常说斯美塔那是捷克民族乐派创立者,那么德沃夏克则是民族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以及民族乐派发展的集大成者,因为他将更多的民间音乐元素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且所分析的民间音乐领域更加广阔,具有民主进步的世界观,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二)世界性:这部作品的世界性主要体现在它能够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欣赏,而不单单局限于作曲家所生活的国度,它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的情感艺术。
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那是古老的东方文明已闪耀出璀璨光彩的岁月,一位叫作哥伦布的航海家在地球的另一面航行.晨成中,他惊异地发现一条新的地平线,一块新大陆犹如从海底升起,这就是美洲,一个出现在航海家地图上的新大陆,一个出现在艺术家笔下的新世界."如果你爱听民族的传奇,爱听民间的歌谣——那仿佛是遥远的声音在召唤,叫我们凝神静听,那声调是那么纯朴天真,叫你简直辨别不出:那是他们的话语,还是歌声,你若当真喜爱,那么就请把这印第安人的传奇,这海华沙之歌,细细静听!"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1807—1882〕,在1855年写成美洲第一部歌颂印第安民族的史诗《海华沙之歌》.诗中新大陆,即指西半球陆地.十五世纪末,欧洲探险家、意大利人亚美利哥到达南美洲,证明了1492年哥伦布发现的这块地方只是欧洲人所不知的"新大陆",而不是东方.后来,意大利历史学家彼得·马尔泰尔在他的著作中首先用"新大陆"或"新世界"称呼美洲.歌颂了印第安民族传说中的半人半神的传奇式人物海华沙,抒发了对草创美洲大陆的历史拓荒者的赞颂之情.如果说,《海华沙之歌》是嵌在美洲本土上的一颗艺术明珠;那么,遥在欧洲大陆,在波希米亚山川沃土中,也生出一株与海华沙相关的音乐之花—一《新大陆交响曲》.这是一位异邦作家初到美洲的感受的结晶.这部交响曲的作者,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1892#应琴妮·瑟勃夫人之邀赴美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侨居三年中,作曲家对美国各民族的历史和音乐文化作了研究,并在1893年完成了《e小调第九交响曲》.1893年12月15日,交响曲在纽约首演.作曲家接受琴妮·瑟勃夫人建议,加上"新大陆"标题.这部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洲大陆写出的第一部作品.音符中鲜明地烙印上他对美国这个新兴国度繁华生活的印象,也反映出他读《海华沙之歌》所受到的深刻感染.他说:"如果我没有看见美国,我是永远也写不出象现在所写的交响曲来的."但是,对于美国报刊称这部交响曲是"美国的交响曲",德沃夏克坚决反对.他在一封写给学生的信中说:"送你一份克雷奇马尔对此曲的分析评论,供参考.其中说什么这个作品的素材是美国黑人与印第安人的,那是瞎说,你不要听他.我不过在写作过程中常联想到美国民间音乐的一种风格而已,我的笔锋始终没有离开波希米亚."《新大陆交响曲》的动人音符中还浸透着一个捷克人发自新大陆的思乡怀亲之情.这是深蕴于作曲家对美国新鲜感受中的深刻内涵,是贯穿在交响曲中的民族之魂.因此,德沃夏克的这部交响曲才以更加雄浑的情感之弦,与各国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与反响.自1893年在纽约首演以来,人们都说,《新大陆交响曲》"也许没有一个乐队没有演奏过它,也没有一个指挥设有指挥过它".一艘客轮缓缓驰进海港.港中,舳舻相接,笛声长鸣.远方,迷茫雾中,汪洋水上,隐现的船影接题而来.德沃夏克在甲板上凭栏望岸,那是他心目中的一个新的世界,那是他将要踏足的一块新的大陆.这个"未知"的绿洲引起音乐家的深沉的思索:这个深沉曲调由大提琴奏出,作为序奏,揭开《新大陆交响曲》第一乐章,展开作曲家踏上美洲大陆时的纷纭思绪.接着,管弦交织出斑驳的色彩,美国都市生活的紧张节奏直面而来,打断了作曲家的沉思.片刻休止,迎来圆号激昂的号角声,象是新大陆向客人奏出热情的欢迎曲,木管乐的亲切应答,犹如掌声迭起:这时,小提琴声部隐隐传来人们熟悉的音调,这不是美国黑人民歌么?是哪一首?叫什么名字?作曲家记不起来.于是,他奋笔疾书,把这个鲜明的音乐印象,融到一个轻盈的抒情旋律中.在弦乐宁静的泛音背景下,由长笛和双簧管奏出:这支旋律在小三度狭小音区回转运行,缕缕暗淡光调,透出新大陆黑人乡愁的意味.而后,这个主题又在弦乐组出现,化为富于特征的细碎音调,散落在寂寥的暮色中.落日里,霞晖下,黑人在海天的巨大帷幕上留下了健壮的剪影……从远方,从天外,传来清亮甜美的笛声.秀丽的田园情境,以与略带渴念的伤感,交融在动听的旋律里,交替于长笛与小提琴明朗的音响中:小号强劲地宣告展开都开始,作曲家运用第一主题与第三主题富于动力的音调,造成戏则性的繁忙气氛,以具有美国民歌特点的音风构成新大陆新异生活的写照.再现部唤起作曲家对初到美洲情景的回忆.尾声蔚为壮观,管弦乐队布起长音的森林.小号穿过密林,响亮地奏出第二主题.激动的呼唤余音未绝,长号从低音区再奏第一主题.随后,德沃夏克将两个主题巧妙重叠,以复调式的结合筑起宏伟的音响大厦,高高矗立在乐章之尾,光明辉煌的色彩,显示出一切民族都有伟大创造力,他们将在荒漠的土地上开拓出人类历史的春天.德沃夏克在旅居美国期间,经常在纽约贫民区散步.一天,他在一条陋巷中听到一阵美妙的歌声.作曲家却步聆听,然后循声来到一座破旧的房屋前,他看到一个年轻的黑人姑娘边洗衣服,边唱歌,她告诉德沃夏克,这是一曲黑人思念故乡的歌谣.她非常喜爱唱歌,但因自己的种族而无法进入音乐学院,第二天.德沃夏克与琴妮·瑟勃夫人交涉,要求收下这个黑人姑娘,如果拒收,他就辞职.这样,音乐学院才收下这个出色的女中音黑人歌手.不久,每沃夏克读了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当他读到第二十章"饥荒"时,印第安人苦难的生活使他同情.作曲家的脑际不禁浮起贫民区黑人姑娘的歌谣.但是,他没有使用现成的曲调,黑人歌谣的音韵气质与朗费罗长诗所唤起的情感交融,化为一支体现出黑人歌谣特色的新的音乐主题:管乐组用天鹅绒般柔和的和声拉开静溢的夜幕.定音鼓的轻击象是从人们心灵深处升起一层薄雾.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呜咽着,泣诉着……悲凄的夜,空虚的心,拓出一个荒漠的空间,让人们洒下无限的思乡情、怀亲泪.这时,英国管独奏,唱出这支感动过无数人的著名旋律.据说,《新大陆交响曲》在美国首演时,旋律响起,席间顷刻泛出呼嘘之声——不少听众热泪盈眶,暗自悲泣.此后,这个主题便如添双翼,飞出第二乐章,飞出交响曲,也飞出作曲家旅居的美国和他的故乡波希米亚,被人们配上怀念故乡的各种歌词,成为一支流传甚广的歌曲;以致有人误认为这首歌是先于德沃夏克而在美洲大陆存在的一首古老民谣.英国管一曲歌罢,阴郁的和弦再次浮现.小提琴将思乡歌调稍加变化,便又召唤英国管接唱下去.两支圆号迷蒙地重复着主题断片音调,渺远地消失在升C小调的更为暗淡的音响色彩中.这时,长笛与双簧管奏出另一主题.忧愁的语调倾诉出不尽的伤痛:德沃夏克在写作这段主题时,也受到《海华沙之歌》的启发:海沙华的妻子明妮哈哈饥寒交迫、奄奄一息,她的丈夫为她寻找食物未归.垂死的妻子在极度痛苦中挣扎哭泣,向挚爱的丈夫诀别.接着,作曲家笔锋一转,写出两个明朗的主题.一个,由单簧管领奏,长笛、双簧管接奏;悠长的旋律散发出田园气息,象是海华沙和明妮哈哈对美好生活的幻梦与憧憬:另一个,在弦乐长音衬腔中,由双簧管、长笛和单簧管重奏出活泼的音调,它象小鸟一样啼鸣着,飞跃在明亮的升C大调音响中.人们看到了万象更新的春天,也看到了作曲家苦闷心灵中的光明:在春光灿烂的大地上,人们显示出充沛的活力和热情.在渐渐平静的音响中,英国管又吹出凄恻动人的思乡旋律,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应和着,时断时续、泣不成声.德沃夏克说过:"我永远是个捷克人."客居异邦的作曲家尽管受到当地文学的启迪,写出情深意挚的旋律;但是,德沃夏克对遥远故乡的思念是他创作的动力.在第二乐章中,无穷尽的旋律,全是从他问捷克家乡和亲人相通的心扉中流淌出来的.德沃夏克翻开了《海华沙之歌》的第十一章,那是有趣的"海华沙婚宴".诗中描写了印第安人舞蹈场面,其中一个叫作帕乌—帕克—基维斯的"狂热的傻瓜",跳出神秘舞蹈,更使他发出会心的微笑.于起先他跳着庄严的舞蹈,步态和姿势慢悠悠好不消遥.在松林里进进出出,穿过阳光的荫影,脚步文静得象一头豹.过了一会儿,他愈跳愈快,转或一个圆圈,在宾客们的身旁飞跃而起,绕着小房子不停地旋转,直到树叶跟着他飞舞,直到尘埃和气流搅成一日,围绕着他急速地盘旋."德沃夏克在这个舞蹈场面启迪下,写出交响曲的第三乐章:谐谑曲.这是一个反映印第安人乐观生活的乐章,用三段作曲式写成.第一段与第三段体现出明快的舞蹈意境.在木管乐、圆号时吸定音鼓交替奏出召唤的长音中,长笛、双簧管与单簧管犹如舞者分为两组,应召而出.它们彼此应答,互相模仿,衔接一体,回旋舞跃;其中的节奏型,贯穿在整个舞曲律动之中:很快,舞曲占据整个管弦乐队.到处闪出舞者的矫健身影.一个急剧的收束,只剩下弦乐与大管飘出节奏的回响,构成延续的背景音型.这时,木管奏出一支悠远婉转的旋律.纯朴的五声音阶,与印第安民间音乐有内在的血缘联系.它以优雅的步态与闲适盼情致,在谐谑曲的欢快气氛中,插入了抒情性的小憩:中段,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由木管奏出.定音鼓和三角铁织出富于色彩的伴奏背景.建筑在C大调和弦音上的曲调,使这个主题明朗昂奋.一扫沉郁情绪.这个主题是植根于捷克民间音乐沃土中的一朵纯净的花,它没有美国格调,音符中映出了故乡波希米亚的美丽风光.在低音弦乐砰砰作响的步伐中,中段的第二个主题由小提琴幽默地奏出.轻俏的休止,明快的颤音,把主题音调打扮得欢趣横生,纤丽多姿;圆号引来尾声.第一乐章的号角音调与舞蹈节奏相互呼应,汇成音潮.而后,潮起潮落,在寂如无声的背景下,管弦猛然一声爆响,结束了谐谑曲乐章.在第四乐章总谱的篇末,德沃夏克写道:"终/感谢上帝/5月24日完成/1893年".谱表上面又写着:"孩子们抵达桑珊普顿/安东宁·德沃夏克/下午1点33分来了电报."德沃夏克在写《新大陆交响曲》期间,曾休息三个月.他没有返回捷克渡假,而到美国依阿华州斯比尔的捷克人居留地消夏.这时,他的孩子启程来美国.因此,终曲乐章中洋溢着与亲人聚会的欢愉气氛,充满了节日般喧腾景象,作曲家以乐观的基调为《新大陆交响曲》作了结论性的终结乐章开头,弦乐组的上行短句以强大的推动为唤来管弦乐队的响亮全奏.在宏大的音响中,威武雄壮的主部主色迈着进行步伐,果敢直前:它经过弦乐组,走向整个乐队,变幻成另一个欢快的主题._三连音群在弦乐与木管乐上风起云涌,带来了节日的喧腾热情.在色彩变幻的调性中,这个主题跌入弦乐震音中,并泛起渐次平静的涟漪.这时,单簧管奏出柔和抒情的副部主题.悠扬的旋律溢出清朗的田园气息,象是亲人从波希米亚带来了温煦的春风:在展开部中,主部主题将欢乐情绪加以肯定.然后节日般的三连音群与主部主题音调,交替出现.接着,渐强的音量骤然收束.这时,两支长笛与单簧管重唱出凄切的思乡主题.但谐德曲乐章的舞曲节奏又时时冲淡思乡的郁闷气氛.果然,在遥远的新大陆,德沃夏克与亲人团聚,释去了怀念的怅惘之情.他们把这个深情音调化为欢快的舞蹈,并与交响曲首章的号角之声相衔,在美国依阿华州侨居捷克同胞的一席之地拓出了波希米亚式的节日乐园.再现部中,威武的主部主题与抒情的副部主题,再次为交响曲奠定乐观的基调.最后,在辉煌的音响穹宇中.作曲家从新世界发出凯旋的号角声,壮观地结束全曲.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不是哲理思考的结果,而是在音乐的无限美感中给人们带来丰富的体验和强烈的感染.交响曲中质朴的情感与沉思的韵味,无不与音乐的美妙的音响联系在一起.这部作品烙印着鲜明的民族色彩,体现出德沃夏克创作的总的风格.正如一位评论家说的那样:"不管德沃夏克这部作品或是他的任何一部作品被人们贴上怎样的标签,我都能从他的音流里听出沃尔塔瓦河款款流动的音响,欣赏着德沃夏克的音乐,我眼前浮现出他家的那所小客栈,我感受到那热情奔放、节奏急骤的波希米亚民间舞曲的旋律;欣赏着他的音乐,先前那斑斓的原野、小巧的房舍、一片片田庄、好奇的村民,还有那催人入梦的情调都油然浮现在我面前,使我不知不觉地沉醉于波希米亚小城的那种陶然自乐、恬静淡泊的境界中."。
交响乐自新大陆赏析
交响乐自新大陆赏析摘要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为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更是他一生中最为杰出的作品,也是在整个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佳作;其中的自新大陆更是脍炙人口、享誉世界,本文将就自新大陆和作者、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和介绍;关键词德沃夏克自新大陆引言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雾般的雨丝飘落在伏尔塔瓦河上,打湿了河畔的石阶,也给查理四世的雕像披上了一层迷离的光泽;通向河边的小巷曲折幽长,巷口的酒吧里透出朦胧的灯光,一位老妇蹒跚前行,摇曳的身影在石路上拖得老长;河对岸高处的城堡区,雨雾中的旧王宫和圣维特大教堂如同悬浮在半空中的圣殿,成为夜空中最璀璨的地方,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人们;在这座城市里,你可以在深巷中听见卡夫卡忧郁的叹息,可以在广场的长椅上感受到昆德拉锐利的目光,可以在“临时剧院”的舞台上瞥见斯美塔那的背影,也可以在整座城市的光下,沉浸在德沃夏克的每一曲交响乐中;多么幸运的,德沃夏克和他的音乐在这里相遇;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德沃夏克音乐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将会使我们更加了解这部作品以及德沃夏克的音乐创作历程;人、音乐、城市在此汇聚,交织出了最完美的篇章;德沃夏克的简单介绍安东尼·德沃夏克,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来自于波西米亚之地——布拉格;他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青年时期因为音乐天赋突出而被送入音乐学校学习;后来转入斯美塔那组建的“临时剧院”中工作,从此开始了一段美妙的相遇;这段时间里,他接触了大量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作品,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同时也深受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为他的音乐添上了独特的印记;同时斯美塔那在德沃夏克自己的创作中也给予了他不少的指导,两位大师的相遇必将创造出新的奇迹;之后的三十年中,德沃夏克的创作逐渐成熟,主要作品有斯拉夫舞曲、交响变奏曲、捷克组曲、D大调第六交响曲、G大调第八交响曲等;同时他也开始担任乐队指挥,为他的音乐事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1892年,德沃夏克受邀离开布拉格,前往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担任院长;当德沃夏克踏上这块陌生的新大陆时,如同孩子般涌出了无穷的好奇心;欢迎他的有300人组成的庞大合唱团和多达80人的管弦乐团,这在当时是很大的规模;德沃夏克在回忆中说道,对主人的热情好客他并不感到意外,倒是纽约港口停泊的大轮船让他印象深刻;德沃夏克的音乐才能之一,就是他能够随时汲取民间音乐的精华,转化为他的音乐灵感;当他初次接触美洲的音乐时,最吸引他的是古老神秘的黑人音乐,原因恐怕也是两者同样的浓浓乡思所引起的共鸣;故乡是德沃夏克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精神支柱和灵感源泉,第一次离开故土来到遥远的新大陆,这种思念自然而然的逐渐化开;当他看到黑人和印第安人惨遭剥削和压迫时,听到充满了民族旋律的“黑人灵歌”与“印第安民谣”时,思乡之情迸发而出;由此,在1893年5月,他完成了一部注定载入史册的“思乡之曲”——e小调第九交响曲;他将其命名为自新大陆From The New World;四年任期结束后,德沃夏克回到了故乡,继续进行创作;他在之后完成了许多交响诗、室内乐、管弦乐、歌剧等作品;1904年5月1日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悄然离世,死因是心衰竭,享寿63岁;在逝世的第四天,捷克为他举行了国葬;自新大陆赏析虽然和老师学习了一个学期的音乐原理,但我自认所学仍旧十分有限;然而即使是第一次欣赏这首乐曲,我也觉得我能够理解到作者写这个曲子的心情和感受;这是件很奇妙的事;甚至让我产生了我也有着不错的音乐天赋的幻觉;德沃夏克的这首曲子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华丽铺张,但就是听着觉得十分有趣,感人肺腑;其实想想,不是说什么让人听了一窍不通的曲子就是高深的,我觉得就是要这样大众能听懂的曲子才是真正好的音乐;只有作家在作曲的时候写出自己的心中所感,这样真切的感受才是能够传染的,相信听者也会感受到这种心意;作曲家和观众之间的这种契合度是最难能可贵的;真正的音乐家,所了解的绝不止音乐;我特意找到了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奏的版本来欣赏,这段音乐旅程,如梦似幻;整首曲子由统一而各有特色的四个乐章组成,在艺术构思和主题方面相互联系;结构上采用了传统的快板——慢板——谐谑曲——终曲的形式,紧凑而清晰;第一乐章,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奏鸣曲式;序奏部分规模宏大,引子由大提琴独奏开始,圆号的奏响犹如轮船靠岸时拉响的汽笛声,之后弦乐器、管乐器加入,演奏出紧张忙碌的气氛;十分形象的展现出作家初到美洲时看见的景象;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有一个情节说,每艘前往纽约的轮船上,总会有一个人率先看见纽约海岸、率先看见自由女神像,当他发出兴奋的叫喊,整艘船也都会变得热闹;作曲家来到美国,肯定也有类似的经历;远远望见新大陆时的激动和喜悦,一座忙碌的大城市渐渐靠近时的好奇与期待,序奏便描绘出了这样的画面;这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由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组成;主部主题主要由铜管和木管组演奏,旋律激昂,这一主题贯穿整部交响曲,尤其在第四乐章中反复出现;副部又由两个主题构成,第一主题的主奏乐器是长笛和双簧管,这两件乐器都较柔和,旋律平稳推进,绵延的音乐中含着淡淡的乡愁气质;副部第二主题由长笛独奏,十分恬美,之后圆号和小号相继演奏这一主题,使音乐中越来越充满热烈的激情;第二乐章,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复三部曲式;这一乐章是最有名的部分;乐章开始时有六小节深沉而庄严的引子,管乐器吹奏出低沉而忧郁的和弦,令人联想到海华沙妻子的葬礼;海华沙是印第安的一位民族英雄,其妻子在饥饿和痛苦中去世,人们在森林里为她掘好坟墓,在葬礼上向她默默告别;因当时德沃夏克十分喜爱朗费罗的诗海华沙之歌,便将其引入曲中;乐章开始,七个色彩黯淡的和弦奏出,奠定了这个乐章的悲伤气氛;在弦乐组的过渡下,英国管奏出了那感人的旋律,有一种田园特色,感觉更为哀婉,而这正切合着哀伤的主题;这段音乐舒缓而哀伤,响度不大,使得乐句断断续续,宛如哭泣,更是德沃夏克在异乡孤独苦闷、无法抒怀的写照;乐章的中部是一个激动不安的三连音主题,最后发展到呼号般的高潮,之后是第一段的再现;这一乐章的旋律最为动人;中间段以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为衬托,由长笛和双簧管主奏出充满深切、激情的主题,好像粘稠的思乡情绪在心中翻滚;接着出现了一个新的音调,由单簧管吹出一段较为优美、略带惆怅的旋律,这是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对故乡的怀念;本乐章的第一主题被誉为交响乐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对整个曲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当时由美国音乐编辑费希尔填词成歌,题名回家去;着名黑人男低音歌唱家罗伯逊曾演唱过,在美国风行一时;我国词作家韦瀚章曾填词为老大徒伤悲,因过于典雅,未能推广;后来声乐家李抱忱改填中文叫念故乡,歌词更为平易近人:“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 天甚清,风甚凉,乡愁阵阵来; 故乡人,今如何,常念念不忘, 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 我愿意,回故乡,重返旧家园, 众亲友,聚一堂,同享从前乐;”第三乐章,谐谑曲;第三乐章的主部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是舞曲,音乐活泼生动;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演奏,悠扬婉转,具有民族特色;副部主题则是由长笛和双簧管演奏的典型波希米亚舞曲;这一段欢快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农民们在空闲时聚在一起在空地上肆意跳舞的热闹情形,对于德沃夏克来说依旧是对于故乡的回忆部分;最后在第一大段音乐重现后的尾声,庄严合奏则象征着舞会的结束;这一乐章带有典型的民族音乐风格;第一第二主题是从“海华沙的婚宴”中印第安舞蹈得到的启发,中间悠长婉转的部分则是捷克民间音乐的体现;这一段中可以看出,作曲家渐渐从对故乡思念的哀伤中走出,逐渐意识到那片土地带给他的记忆同时也是他的快乐的源泉;两个主题彼此模仿、呼应,也体现出德沃夏克对于结构、主题的精妙把握;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时的弦乐器合奏着实让我感到惊喜和意外,因为在我印象中,大提琴或者小提琴都是非常柔和的乐器;但这段中的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合奏却产生了一种十分悲壮的效果,这确实是我从未感受过的;进行曲风格的主题由小号和圆号以强有力的气势吹奏出来,仿佛未来的黎明即将到来,很快便将我又从新带入到仿佛一开始初见新大陆似的惊愕;随着旋律上行,乐曲越来越激昂,终于再次奏出了“新大陆”的主题,给我以深深的震撼;同时弦乐组的加入恰到好处,在这种氛围下锦上添花;之后乐章中出现了各主题的斗争,我能够听到慢板主题的再次出现;但是最后留下的仍然是慷慨激昂的“新大陆”主题;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乐曲结尾,小调变奏到同关系的大调上,所有乐器合奏让人热血沸腾,新旧大陆的一切都以最辉煌灿烂的姿态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乐曲结束却永不磨灭;许多音乐家和评论家认为自新大陆是“美国的交响乐”,因为德沃夏克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黑人音乐旋律;但在欣赏过这部作品之后,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我们不难看出,在写这部作品时,德沃夏克是包含着对祖国的思念而创作的;无论是从乐器还是主题上都透露出这一点;他将自己对故乡的爱用波西米亚音乐特有的韵味展现出来;虽然德沃夏克承认,“我不看见美国,是写不出这样的交响乐的;”但同时他也说:“我没有使用过任何一个黑人或印第安人的旋律,我只是在作品中写了体现印第安音乐特色的自己的主题;我用现代的节奏、和声、对位和乐队音色的一切手段来发展他们;”所以,把自新大陆看成他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和对故乡思念的两种感情的结合产物是更为恰当的;结语我们之所以喜爱一个音乐作品,绝不仅仅是因为乐曲本身多么美妙;作者通过作品向我们传递出的思想和态度才是作品隐含的魅力;德沃夏克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折服;他对自己祖国的爱,通过研究捷克民间音乐、探寻音乐精髓传递出来;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基于捷克民间音乐的创作,无论获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他都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捷克人这一身份,并且始终以作为一名捷克音乐家而自豪;去到美国,也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赤子之心,反而激励着他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思念,从而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交响乐;爱国的心情是相似的,表现的行为却不同,德沃夏克有他的选择,而我和其他所有人也应该有着自己的选择;这才是音乐真正传达出的思想;德沃夏克所了解的,绝不仅仅是音乐;我想,在那座城市,他也曾在查理大桥上静静伫立,看着伏尔塔瓦河静静地流淌;他也曾走过窄窄的黄金巷,向那个瘦削的作家的住处投去默默的目光;他也曾等候在老城区广场的钟楼下,等待着整点时跳出报时的人偶;他也曾在某座巴洛克教堂的窗棂前,遥望着烟雨朦胧的犹太墓墙;他也曾在鲁道夫音乐厅的坐席前排,认真欣赏着导师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这便是他所钟情的故乡,一座叫做布拉格的城市;如今在那里,德沃夏克和他的音乐终于永远成为了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后,如他所愿,他长眠于布拉格,再也不会和他的故乡分开了;这里叫做布拉格,这座城市的声音,叫做德沃夏克;。
炽热的生命状态r——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op.95)第四乐章赏析
炽热的生命状态r——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op.95)第四乐章赏析李梦艳【摘要】德沃夏克的《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是他的重要交响乐代表作品,作品无论从结构、配器及表达内容等都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本文主要对该作品的第四乐章进行赏析.【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6(000)018【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安东尼·德沃夏克;e小调;主题并置;对位主题;假再现【作者】李梦艳【作者单位】贵阳学院音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5安东尼·德沃夏克(1841——1904),捷克作曲家,一生写作了包括交响乐、歌剧、声乐套曲和室内乐等大量的音乐作品。
1892年受邀到美国出任纽约国立音乐学院院长。
在到达美国不久的1893年,就写了这部十九世纪末最重要音乐作品之一的《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e小调 op.95)。
和传统的交响曲一样,这部作品由四个乐章构成。
本文主要对第四乐章进行赏析。
第四乐章为奏鸣曲式,结构图示如下:在开始9小节由弦乐组奏出的深沉宽广的引子中,音程逐渐扩张,节奏不断紧缩,以势不可挡的渐强趋势到达高潮,引出了凯旋般的主部主题(e小调,引申型三段式,第10--43小节):谱例1.这个主题先由两支小号和第三、四圆号奏出,紧接重复一次,这时两支小号用八度奏出。
随后是中段,由五部弦乐演奏:谱例2.主部主题的再现由复合音色(全体木管+第一小提琴)奏出,音响宏大,灿烂辉煌。
紧接连接部(44-65小节),是一个并置型三段式,开始由第一、二小提琴奏出:谱例3.这个以三连音音型为主要元素构成的主题焕发出火一般的热情,且激昂欢快——新大陆的繁华景象强烈地撞击着作曲家的心灵,使他无法平静。
中段交给木管组:谱例4.再现段后半部分弦乐组渐渐退出,大提琴和大管的同度经过性线条引出由单簧管独奏的副部主题(第66--91小节,主题的同名大调——E大调)优美抒情,充满歌唱性,下方是大提琴的一个对位写法,它使得柔美的副部主题不至于显得松散,同时带有不失理性的冲击力:谱例5.(此例Timp声部略)尾声由第一小提琴奏出,大提琴的对位主题依然固执地重复着,但此时加入了倍大提琴同度演奏。
《自新大陆》赏析
自新大陆》赏析著名杰出的杰克民族乐派作家安托宁. 德沃夏克,他的音乐直接源自波西米亚,是波西米亚地精华。
其非凡的创作才能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创作的音乐发自真诚的内心,简洁,天真,甜美,忧伤,易被大众接受,自始自终旋律优美。
他的室内乐、序曲、交响诗、歌剧和歌曲等都是人们喜爱地作品。
最为人熟知的是他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那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历史上的地位非凡,不容忽视的杰作。
《第九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 年五月完成的作品。
德沃夏克写作这部交响曲时,他怀有极深的乡愁,一直悬念着波希米亚和他留在祖国的孩子们。
为此他特意到美国腹地衣阿华州捷克移民聚居的斯比尔维尔,同他的同胞生活在一起,为他的《新世界》交响曲配器,这时他的确把波希米亚音乐所特有的香郁气质和他所蕴积的对祖国的爱,巧妙地织入这部作品之中。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因为在写这首交响曲时,他把黑人和印第安人音乐地元素渗透在其中,创作出了自己地主题,所以曲中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
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
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全曲一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I adagio -allegro molto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乐曲以大提琴独奏的引子开始,宁静的旋律富于沉思色彩,随后个各种乐器奏出强烈的节奏。
表现出了新大陆繁忙和紧张的节奏也仿佛描写从遥远的海上眺望笼罩在云雾中的“新世界”。
紧接着呈示部主部主题由圆号奏出果断、坚强而具有号角性的音调,继以木管乐器对答副部主题包含了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奏出,有着馥郁的捷克乡间舞曲特色,情绪活泼明快,富于歌唱性,小调的色彩和长笛、双簧管的音色使它显得纤柔可爱第二主题由长笛奏出,有着田园诗意的风格,含有号角般的音调因素清丽秀美、充满希望,并略带伤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大陆交响乐》赏析
《新大陆交响乐》赏析
内容摘要: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1807—1882),在1855年写成美洲第一部歌颂印第安民族的史诗《海华沙之歌》。
诗中新大陆,即指西半球陆地。
如果说,
《海华沙之歌》是嵌在美洲本土上的一颗艺术明珠;那么,遥在欧洲大陆,在波
希米亚山川沃土中,也生出一株与海华沙相关的音乐之花—一《新大陆交响曲》。
这是一位异邦作家初到美洲的感受的结晶。
这部交响曲的作者,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1892#应琴妮·瑟勃夫人之邀赴美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
侨居三年中,作曲家对美国各民族的历史和音乐文化
作了研究,并在1893年完成了《e小调第九交响曲》。
1893年12月15日,交响
曲在纽约首演。
作曲家接受琴妮·瑟勃夫人建议,加上“新大陆”标题。
关键词:新大陆交响乐德沃夏克
一写作背景——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
我们知道,德沃夏克这样一位平民音乐家,自始至终保持着他那颗平常的、与民亲近的心境。
他的音乐天才就在于汲取民间音乐的精髓,无论这种精髓是来自捷克、茨冈、莫拉维亚还是波兰。
当他亲临其境,在“新大陆”体验美洲音乐的时候,他的这种激情仍然喷发而出:自然、持续、流畅而意犹未尽。
另一方面,德沃夏克对美洲黑人音乐之所以兴趣盎然,其中的缘由想必是他那种无处不在的浓浓的乡愁:强烈而痛苦的乡愁。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德沃夏克的故乡被德国人贬损为低劣民族而肆意践踏,当他看到美洲黑人和印第安人同样面临着被人蹂躏、任人宰割的命运的时候,那种同病相怜的感触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苦楚! 德沃夏克内心可能不止一次地发问:难拿到“斯莱夫(SLAVE)”一词真的源自“奴隶(ESCLAVE)”相同的民族精神,强烈感情交流,诞生了一部伟大的作品
这部《新大陆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
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也有的版本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交响曲)。
《新大陆交响曲》的动人音符中还浸透着一个捷克人发自新大陆的思乡怀亲之情。
这是深蕴于作曲家对美国新鲜感受中的深刻内涵,是贯穿在交响曲中的民族之魂。
因此,德沃夏克的这部交响曲才以更加雄浑的情感之弦,与各国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与反响。
自1893年在纽约首演以来,人们都说,《新大陆交响曲》“也许没有一个乐队没有演奏过它,也没有一个指挥设有指挥过它”。
二全曲赏析指南——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
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
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
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
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
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
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
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
泛流传、家喻户晓。
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第三乐章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
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
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
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
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
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新大陆交响曲》的波希米亚风味也十分浓厚,再仔细一听,曲中的印地安人竟变成捷克的农民和村民;可见此曲并不是一张从国外寄回故乡的音乐明信片,而是对故乡家园的眷恋与回顾。
就作曲技巧而言,这也正是德沃夏克的目的:教导美国作曲家以欧洲最优异的创作方式,将美国本土素材转化成伟大的交响曲。
虽然素材是原创的而没有吸取美国本土音乐,此曲仍然获得极大的成功,为了使它听起来有“美国味”,德沃夏克不得不牺牲了一些捷克音乐特有的流畅性,为了让乐曲四平八稳地发展,他也必须牺牲一点精致感。
然而也正是曲思的直指人心与丰富的旋律性以及旺盛的精力,使此曲成为德沃夏克最受欢迎的交响曲。
曲中粗犷和开朗的作风、勇敢无畏的自信心,都是最典型的美国风格,而其动人心弦的抒情乐章,就连德沃夏克本人也难以掩饰。
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不是哲理思考的结果,而是在音乐的无限美感中给人们带来丰富的体验和强烈的感染。
交响曲中质朴的情感与沉思的韵味,无不与音乐的美妙的音响联系在一起。
这部作品烙印着鲜明的民族色彩,体现出德沃夏克创作的总的风格。
正如一位评论家说的那样:“不管德沃夏克这部作品或是他的任何一部作品被人们贴上怎样的标签,我都能从他的音流里听出沃尔塔瓦河款款流动的音响,欣赏着德沃夏克的音乐,我眼前浮现出他家的那所小客栈,我感受到那热情奔放、节奏急骤的波希米亚民间舞曲的旋律;欣赏着他的音乐,先前那斑斓的原野、小巧的房舍、一片片田庄、好奇的村民,还有那催人入梦的情调都油然浮现在我面前,使我不知不觉地沉醉于波希米亚小城的那种陶然自乐、恬静淡泊的境界中。
”
音乐就象一面多棱镜,向人们折射出生活的五彩缤纷。
古典,摇滚,流行,让我懂得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生活,古典让我感觉纯净,摇滚让我体会真实,流行让我享受细腻。
宽容您所听过的各种音乐,因为...它们总能让你触摸到世界的真实与朴素,只要你用心地去聆听。
《新大陆交响曲》是一首值得每个乐队演唱,每个指挥者指挥的曲目,更是值得我们去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