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自己回答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观点: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特征:1、机械性2、不彻底性3、形而上学性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13-14科学基础:1、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生物进化论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5、细胞学说6、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1、实践性2、历史性3、辩证性4、批判性3、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6组分: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
(单一组成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的组成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结构:系统的结构――系统诸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诸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环境: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功能: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
(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表现出来。
)4、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概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概要注释:标记为红色加粗字体的内容为重点内容(结合上课老师的说法月个人观点来谈的),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哦!第一讲哲学与科学一、哲学的特征:反思与批判(不同于其它学科)二、西方式的反思:存在先于本质三、科学来源于哲学⎧⎨⎩希腊时期罗马时期简答: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谈:①从目的上说;研究自然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所以在目的上并不冲突。
②从论据上说;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而现实中并不存在以上两种运动状态,只有非静止或非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必须有种外力推动才能解释现实中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种外力就来自于“上帝之手”,从而世界上存在上帝。
四、科学对哲学的影响对上帝论的抛弃例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去掉了上帝的假设,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等等。
1)中世纪文化、黑暗、文盲公元8世纪后期卡洛林文化复兴2)近代科学家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①论证上帝的存在②论证,论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讲自然观的演化1)自然观①万物有灵论(过程)背后的故事、论证过程②论证(生与死、万物有灵论)一、自然的变迁⑴什么是自然答:非人工的物理世界(包括生命的和非生命的)本性;本来就有的东西(自然而然)⑵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的自然观①万物有灵人有两种状态⎧⎨⎩睡死,⎧⎨⎩相同点:躺,闭眼不同点:醒,梦,呼吸人之有灵(自然拟人化)②古希腊时期Ⅰ爱奥尼亚学派—以具体的自然物为自然界寻找确定性。
Ⅱ古希腊人一直坚持对确实性的寻求,其实就是遵循事物由具体一抽象的规律。
柏拉图:理念(idea)由概念实体简答:为什么在黑暗的中世纪时期,科学会得到很大的发展?答;在欧洲黑暗、教会横行的中世纪时期里,没有妨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反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理由有三:①在中世纪,教会掌握大权,他们信奉“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从而推动了教会人员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来解释上帝的伟大。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 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辩证法不断从突飞独进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吸收营养,也不断批判地吸收各个相关学 科的优秀成果。
为量的差异和变化”。 ➢ 不彻底性。既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主张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物质运动来自
上帝的“第一推动”等。 ➢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最终却归到造物主创造整个自然界
的唯心主义营垒里”。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论”把事物的 性质归结为数的规定性;德谟克里特等人的“原子论”主张万物通过原子间的碰撞运动生成出 来;阿里斯塔克等人的“地动说”认为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旋转;亚里士多德的“位移运动说” 认为事物受外力作用产生位移,天体在“第一推动者”的作用下进行圆周运动。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
世界有三大组成部分,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顾名思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 自然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哲学学科。 科学的灵魂是发现,对自然界研究和认识的理论成果,表现为自然科学或狭义的科学;技术 的本质是发明,在科学发现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技术。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自 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它主张上帝是自然界的本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只有信仰上帝才能获得幸福,宣 扬唯心主义思想;它通过歪曲篡改和残酷迫害等手段向人们灌输其荒唐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
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发现了具有尊严、才能和自由的人以及和谐的、能动的、经验 的自然界。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生气勃勃的运动实体,人类可以用数学研究自然界,具有利用 和改造自然界的创造力。这些自然观思想批判了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对朴素唯物主义自 然观向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自然辨证法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述)公认的观点: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两大矛盾贯穿自然辨证法的始终。
2、恩格斯《自然辨证法》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简述)(1)导言,论述了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
(4)物质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空之间的关系。
(5)各门具体学科中的辩证法,探讨了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简述)古代辩证法思想最为深刻的是元素论。
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首先提出水是世界的本源,阿纳克斯曼德提出无限这一抽象概念为世界本源,阿那克西米尼又提出气是世界的本源,衍生了万物。
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认为地质运动创建了万物,提出了万物皆流,万物无常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八卦、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由几种物质相生相克变化而来的。
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的自然观是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源解释其他万物现象的产生及存在,从物出发体现了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再解释世界状况的问题上,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解释,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它通过揭示自然界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研究自然界事物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包含着丰富矛盾的复杂系统,它的变化和发展是根据内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进行的。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哪些?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矛盾普遍性原理:自然界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矛盾斗争和统一的互相转化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矛盾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而矛盾的统一则维持着事物的相对稳定。
(3)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原理: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地前进或后退,而是循环往复的过程,事物的旧形态通过否定得到超越,形成新的形态,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4)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法原理: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它们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发展和变化。
3.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一分为二”,即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并通过斗争和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自然界没有绝对的对立面,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通过“一分为二”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界。
二、论述题1. 自然辩证法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区别是什么?自然辩证法和机械唯物主义都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但它们之间有以下主要区别:(1)方法论上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主张对事物的简单剖析和分析,强调形式和数量的变化。
自然辩证法则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认识,关注事物的本质和质量的变化。
(2)理论观点上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发展是线性的,并将最终的目标确定为死的不变的、稳定的状态。
而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的发展是辩证的,包含着复杂的矛盾关系和变化过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导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哲学方法。
它是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指导我们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哲学方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自然辩证法认为(1)事物的矛盾着、发展着(包括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2)事物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与规律;(3)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辩证的整体。
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质量互变是矛盾的主要内容;(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1. 矛盾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推动事物前进的内在动力。
2.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在继承与变化、保持与改造的过程中,经过相互冲突和斗争,最终形成新的事物状态。
4. 统一整体统一整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一定的联系、依存、包容的方式相互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 应用自然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在我的看来,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通过本文的讲解和总结,我们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一、绪论1、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
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形而上学机械论,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二、自然观1、什么是系统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本质特征?如何理解系统整体性特征?系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由于系统的整体必然出现新的特性,其整体功能或整体效应总是大于它的各组成部分之和,所以,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同时,我们要从事物的关系、相互作用中去了解系统整体的规律性。
3、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然条件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现代科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证实: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机制。
自组织的概念:模式是内部自发产生的,而不是由系统外部输入的。
自组织是自然系统演化的一般机制。
A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B.“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要无序向有序进化,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1.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过程集合体”2.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3.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4.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5.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6.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7.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8.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19.形象思维:具体反映事物形态形式的基础,通过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方法。
可分为: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
20.形象联想:不改变头脑中已有形象,由已有形象推知研究对象的形象。
21.形象想像:对头脑中已有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形成新的形象。
22.直觉思维:不经过一定逻辑规定和思维程序,而直接把握事物本质。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自己回答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观点(1)物质观: 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 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 按力学规律形成的, 因而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论);(2)时空观: 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 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 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 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4)因果观: 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 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 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 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 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 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特征(1)唯物主义: 世界是物质的, 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2)形而上学性: 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3)机械论: 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浅薄的机械论), 或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深层的机械论);(4)决定论: 自然界中的同一类结果, 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宿命论);(5)还原论:认为复杂系统、事物、现象可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 还原论的思想造成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从而否定了自然的复杂性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自然科学基础: 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二、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组成: 系统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 单一元素不能构成系统, 不同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2)基本组成: 对研究目的来说, 显得特别重要或无需再分解的层次的组成。
(3)结构:系统组成元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 是系统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4)环境: 与系统发生作用, 且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 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以及答案一、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答: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包括:2、物质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 而物质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自然界的物质机构是有层次的, 物质的机构层次是无限的。
3、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其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得物质的存在方式, 时空是无限的。
规律观。
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时有规律的, 而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人们一旦认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就可以按照规律能动地改造自然, 同时也改造自己。
1、二、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答: 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包括:3、整体性。
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 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4、开放性。
指的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系统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5、动态性。
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6、层次性。
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三、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答:自组织的概念: 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
(1)、开放性和非平衡约束。
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
无序和熵增是封闭系统运行的唯一方向, 开放性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远离平衡态也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
(2)、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 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 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所能说明的, 而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
自然辩证法原理期末复习要点
自然辩证法原理期末复习要点(全书)一、概念识记部分(名词解释或填空)1.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P82)孤立系统指环境既无能量交换也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统指与环境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的物质系统。
开放系统指的是与环境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2.人工系统(P83)、人工自然(154)人工系统指的是以人工加工过的物质要素通过人工构造的方式所形成的系统。
人工自然是人类进入人类实践活动或作为人类实践活动成果的自然4.物质系统的演化观(P128-129)从时间的角度,对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演化形成的基本认识,叫演化的自然观。
从存在的自然观到演化的自然观,从存在的科学到演化的科学,期间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即从关于自然界是什么→自然界为什么是这样,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5.科学(P302)、科学方法(P185)科学是通过特殊的社会创造活动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知识体系和知识的社会创造过程的统一。
科学方法是人们为了达到认识客观世界这一基本目的而采用的各种手段、途径或策略。
6.科学方法论(P186)科学方法论是以科学方法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理论或学科。
它是哲学家和科学家为了寻求更有效的研究方法而对科学研究方法本身所具有的规律进行研究的结果。
10.科学实验(P221)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的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条件下去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11.数学方法(P251)数学方法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事物运动及其规律的一种理论思维方法。
13.技术(P304)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运用科学知识改造保护利用天然自然,创造使人生存的人工自然环境的方法技能工具手段的总和是人工自然物及其创造过程的统一。
14.科学假说(P270)科学假说是指人们以一定的事实、经验和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或未知事物的存在或某种事物及现象产生的原因做出的推测性解释。
北师大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
北师大“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2、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古希腊自然观的内容:(1)用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
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则认为是原子;(2)追求逻辑的完满。
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本原是数,柏拉图提出的“理念世界”;(3)对自然的认识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最先是天文学和力学;(4)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他既注重逻辑的严谨,又注重经验事实,从亚里士多德之后,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猜测性、朴素性、直观性、唯物性、辩证性。
古希腊自然观的意义:古希腊人企图用自然界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性质说明自然现象,并且力图从自然现象的总的联系中去把握它们,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然观。
他们从总体上勾划出一幅自然界的总画面,在自然观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
但是由于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基本上是以简单的经验观察为基础的,一般说来,还没有系统的实验方法,因而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他们着重于逻辑的推理和概括,这就是他们的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3、形而上学自然观是怎样产生的科学背景下产生的?近代自然科学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由于刚刚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主要还是处在搜集资料、划分研究领域、分门别类进行研究的阶段,大多数学科发展水平还不高,从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材料还不足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
《⾃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然辩证法概论》复习参考⼀、名词解释1.⽣态⾃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态⾃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
2.⾃组织:是⾃然界物质系统⾃发地或⾃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3.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者依据⼀定的科研⽬的,⽤⼀定的物质⼿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认为控制或变⾰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法。
科学观察: 是⼈们有⽬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处于⾃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段。
4.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
5.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侧⾯、属性以及阶段,分别加以研究考察。
综合: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侧⾯、属性以及阶段按照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全貌、本质和规律的⽅法。
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形成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并构成了认识事物部分与整体辩证关系的完整过程,是⼈们思考事物、对象的必要思维⽅法与阶段。
⼆、问答题1.简述科学精神的内容。
答:科学精神是⼈类认识⾃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
包括15个⽅⾯的特征:1、执着的探索精神2、创新改⾰精神3、虚⼼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4、理性精神5、求实精神6、求真精神7、实证精神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9、协作精神10、民主精神11、开放精神12、功利精神13、可重复和可检验14、实践精神15、怀疑精神与批评精神2.为什么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简要谈谈解决科学问题的⽅法及其启⽰。
科学是始于问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确⽴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标,预设了求解的范围和⽅法。
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是说科学研究的出现⼀定是在问题的提出之后产⽣的,没有提出问题,就⽆法产⽣科学研究,“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灵魂,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始终。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 pdf 《自然辩证法》重点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三种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内容:(1)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2)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
(3)自然界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理论以科学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
(4)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特征:(1)系统性。
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
(2)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系统或事物具有复杂的性质或性状。
(3)演化性。
系统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在(4内容:(23界。
特征:(1))主体性。
人工自然观凸显了人和自然界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2)能动性。
人工自然观强调了人类作为具有自然力和生命力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3)价值性。
人工自然观不仅承认天然自然界对人工自然界的价值贡献,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价值诉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
3. 生态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内容:(1)自然界以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2)生态自然观体现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特征。
生态系统既然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是这个共同体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
特征:(1)生态自然观具有批判性。
它从生态的角度对于迄今人类的理念及其指导下的行为及后果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2)生态自然观具有和谐性。
强调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强调人与其它生物的生态位共性。
2、试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生产实践触发科学技术的产生,不断向科学技术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
7-8页答: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所谓原子论方法,是主张对客观事物进行解剖研究,通过把整体分解成各个基元(原子或元素),从这些基元的属性及它们之间的简单联系中去寻找整体变化原因,并把整体的特征归结为各个基本单元性质的总和。
原子论方法适用于那些可以被分割,并且可以把研究对象归结为可用较少性质便可概括的,具有缓慢变化和不变特性的基元,基元之间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的研究对象。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II页答:(1)前提与基础:1、人与自然的两分2、自然的数学设计3、物理世界的还原论说明4、自然与机器的类比(2)主要观点: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卜\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2、时空观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认为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总体而言,机械论自然观提供了一幅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图景。
在这幅图景里,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切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3)特点:1唯物主义:世所谓原了.论方法,是主张对客观事物进行解剖研究,通过把整体分解成各个基元(原了•或元素),界是物质的、从自处本从这些基元的属性及它们之间的简单联系中去寻找整体变化原因,并把整体的特征归结为各个基本身来理解自然、拒斥目的因2形而上学:恩格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陷入不可解决的矛成,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的相互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自己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与基本要点。
7-8页1)原子论: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2)原子论的基本思想: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
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是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
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是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
原子论的思维方式是还原论,还原论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3)基本要点:采用分割法,把大的东西分成小的东西,这样大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通过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又可以通过更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最后使得各门分散的科学得以相通。
数学自然观核心思想:1以大自然为研究对象2认为大自然是合乎理性的,相信大自然是能够被人所理解认识的3大自然是按数学规律设计的例子:开普勒惯性思想: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旦静止,所有的物体凭本性都要趋于保持这种静止,抛弃了天然运动的观念;吸引力思想:每当一个物体靠近另一物体,它的静止就被一个相互作用力破坏了,这种力趋向于把每一物体拉向它的附近;机械论代替活力论:认为物理学中灵魂这个词应当用力来代替,或者说自身是数量性的机械能产生量变的概念,应该取代活力能引起质变的概念。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1)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
✓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
✓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
✓人与自然是分立的。
2)机械唯物主义有几个显著的特征:✓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
自然辩证法概论简答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1、 试论西方近代自然观的主要内容、缺陷和启发。
西方近代自然观,也就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共同的思想结晶,也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其本特点是:整个自然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空间和时间中的位移,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
于是,自然界、宇宙被设想成一架处于自然之外的神操纵的庞大机器。
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处于自然之外,是与自然不同的存在者。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机械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缺陷: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有:首先,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性,抹杀了物质的多样性性质。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以机械的眼光来看待自械性,将宇宙看作机器,按照某种规定的机械设置构成,具有严格的机械程序。
在医学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机械运动来解释生命活动。
其次,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隔断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只看到了物质的区别、存在、静止,忽视了物质运动的联系、产生、发展,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再次,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不彻底性,最终走向了唯心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特点,割裂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导致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离,最终自然科学家不得不借用上帝来说明机械自然图景和机器创作者的关系,从而陷人了唯心主义和神学的目的论。
启发:看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应该如此。
它作为历史上相继的自然观形态的一种形态或一种阶段,不仅自身有着复杂的历史演化, 在产生初期促使人类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而且对于西方近、现代的自然科学、哲学、宗教及其它社会科学的发生、发展, 甚至对于西方社会文化总体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一、概念题:(二十分)1、大数据: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指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2、2、灰箱:指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的系统,又称部分可观测的黑箱3、3、集思广益法: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4、4、技术:根据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开发而成的科学工具、物资设备以及各种工艺过程、作业程序、操作方法和实用技能。
属于技术资源里的人造资源。
5、5、交叉学科: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
交叉学科可以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也可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还可以是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
6、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关系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对现象及其关系的合理的。
可以接受的解释。
7、科学假说:科学假说就是人们在探索错综复杂的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中,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为根据,用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8、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科学,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理论、人工智能理论和系统论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科学。
其支柱为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
二、简答题:(三十分)1、简述抽象法的内容和意义:抽象法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又称为抽象逻辑思维或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法就是利用概念,借助言语符号进行思维的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
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必须运用抽象思维方法。
研一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1.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答: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半方法的科学,体现了人、科学技术、自然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1它以自然界为研究内容,从总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2它以科学技术认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认识科学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3它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从价值论角度着重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研究生入学以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辩证法的必要性,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观点(1)物质观: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论);(2)时空观: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4)因果观: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特征(1)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3)机械论: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浅薄的机械论),或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深层的机械论);(4)决定论:自然界中的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宿命论);(5)还原论:认为复杂系统、事物、现象可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还原论的思想造成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从而否定了自然的复杂性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自然科学基础: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三、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组成:系统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单一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2)基本组成:对研究目的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或无需再分解的层次的组成。
(3)结构:系统组成元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4)环境:与系统发生作用,且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5)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
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表现出来。
(6)相互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环境是系统功能存在和实现的条件,而不是决定其功能的在依据;边界性质将会影响系统的功能的发挥,而不影响系统的结构。
组成元素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不直接决定系统的功能。
系统整体的功能是组成元素间协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组成元素间的作用即系统的结构。
四、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1)加和性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系统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独立存在,整体保留了其组成部分单独存在时所具有的某些属性,致使整体和部分间存在有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
(2)非加和性关系,即整体突现性:系统整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失而在整体中产生出新质,因此,系统中的整体与部分间又存在着质的间断性与量的不守恒性(非加和性关系,系统的根本特性),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五、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主要观点(1)人是自然界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2)大自然不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在价值;(3)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核心思想(1)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2)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3)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4)维护生态系统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5)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特征全球性、批判性、和谐性。
六、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西方有哪些基本理论?科学是求真、的活动(1)就科学活动的成果而言,科学是由概念、规律和理论等组成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
具有通用性、共享性。
(2)就科学活动本身而言,科学是一种以探索客观世界规律为目的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具有探索性、创造性、预见性。
(3)就科学成果的社会应用而言,科学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具有一般生产力的特点。
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18世纪,哲学家康德提出了科学是一种知识系统的见解。
黑格尔认为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指出:“一堆知识的集聚,并不能构成科学。
”2.科学是产生知识的实践活动保加利亚学者伏尔科夫强调说:“科学的本质,不在于认识已有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
”“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即是一种科学生产。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所谓科学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从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科学专业、科学共同体及其活动规等方面反映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家的所作所为,就成为科学的一种简单的定义。
4. 科学是一种研究方法科学是人类求真的一种认知活动、方法系统。
科学家遵循和运用这套方法取得科学成果。
在历史上,英国哲学家培根最早认识到科学方法是科学本质特征。
他说,“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
5.一种生产力马克思的科学观: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6. 科学还是一种文化这是从人类文明史的视角,指出科学既是知识生产又是精神的创造,它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文化。
强调考察科学的文化本质与价值。
7、科学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它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成为一种控制人的力量。
“随着人类日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日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
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性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七、技术的本质特征(1)技术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技术是对自然规律的运用。
技术的目的总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技术的应用明显地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民族传统等社会条件的影响。
(2)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统一技术的主体要素是指人类在技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活动能力,包括经验、技能、技术知识和理论。
技术的客体要素主要指以工具、机器设备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
(3)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作为活动方式的技术手段,除了物质因素外,还有精神因素。
人类在运用技术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同时还改变着自身,特别是使人所特有的思维能力得以不断的变化。
(4)本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人们在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发挥创造力,运用各种知识、经验、从各种相互矛盾的条件中寻找实现技术目的的最佳方案,通过原理和方案的构思,形成构想和设计形技术,再通过试验与研制,最终将潜在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的技术。
1、作为客体的技术指技术的各种物化结果,包含所有人造的、物质的人工物,如工具、机器和消费品。
----技术就是外在化、客观化的人类器官。
2、作为知识的技术作为知识的技术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
主要包括:技能,在制造和使用人工物过程中的体现出的非知觉的感觉运动的技能,如烹制一块蛋糕的火候掌握;技术规则,为达到某种类型的目标的一个带有某种普遍性的技术行为序列;技术理论,技术规则的系统化。
3、作为活动的技术作为活动的技术与人的不同行为联系在一起,主要包括制造与使用。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观点“技术”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八、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国外有五种关于科学的发展模式的观点,理性主义、实证主义、波普尔证伪主义、整体主义科学观、历史主义科学观。
(1)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强调两种证实,逻辑的证实和经验的证实。
(2)波普尔证伪主义1、多次验证不能保证普遍述的证实。
(不能证实)2、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
(只能证伪)3、证伪是找出理论的一个反例,从而否定理论,使其不能证实。
(反例否定)4、只有能够被证伪的命题才具有科学性。
所以,可证伪性是科学的本质。
(科学性)合理性:(1)动态分析,强调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2)把“问题”看成是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3)主发挥思维的能动作用,要求大胆猜测,反对狭隘的经验主义;(4)强调任何科学理论都可能包含错误,可误论。
局限性:(1)强调否定,无视科学知识的继承的积累,否认量变渐进;(2)强调猜想、灵感在科学假说中的作用,忽视逻辑思维在假说中的作用;(3)反归纳主义,推崇演绎法时,却片面否定归纳法的作用;(4)在证伪与证实的关系上,以证伪为绝对,忽视在实践检验中两者的对称性与复杂性。
(3)整体主义任何科学命题或理论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与其周围条件和其它理论相联系的。
因而与它相联系的周围条件和其他理论就构成为这个理论的背景知识。
当实验事实与该理论不相一致时,是该理论错了还是背景知识有问题是无法确定的。
(4)历史主义1、科学的真理性是相对于一定历史时期而言的。
2、科学革命相当于“科学式”的转换。
3、有用就是真理——实用主义真理观。
科学的发展模式(1)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框架下的理论推广、局部规律的发现。
飞跃则指“科学革命”的形式:科学理论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2)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高速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
新兴学科属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们都兼有分化和综合的双重功能。
(3)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
而创新则是科学的灵魂,也是继承的必然趋势与目的。
科学发展的动力(1)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2)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提高引发了科学部理论的争论,及与实验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3)科学发展是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九、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在不同的动力机制作用下,技术体现出以下发展模式:科学理论导向型、社会需要导向型、现象发现导向型、日常改进型(一)科学理论导向型即先有基础理论的解决,然后有应用的研究才导致技术问题的突破。
换言之,技术的发展需要科学研究为技术解决、克服相应的难题。
科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际的应用过程,避免了无谓的劳动,使应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能够快速、高效、经济地实现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