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脊手法与中医整脊疗法
中医整脊(韦氏疗法)

中医整脊(韦氏疗法)揭开中医整脊术的神秘面纱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中医整脊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颈腰疾病,其疗效是众所周知的,但其治疗机理长期以来却没有一个科学的解释,由于得不到科学的解释,所以在外行看来,中医整脊术就很“神秘”。
最近,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医骨科高级研修班——整脊专题研修班上,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院长韦以宗主任医师提出的“一说二论”,即“脊柱圆筒枢纽学说”、“椎曲论”和“椎体板块移动论”,科学地诠释了中医传统的六大整脊疗法,即旋转法、牵引法、悬吊法、垫枕法、枕缸法和整盆法的治疗机理,自此揭开了中医整脊术的神秘面纱,为中医整脊技术进一步数据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开辟了道路。
韦以宗在深入研究中医整脊术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800多例颈腰痛病例进行临床治疗的体会,认为中医传统整脊技术是依据中医整体观的脊柱认识论作指导的,而中医的脊柱认识论与现代机能解剖学的主要观点不谋而合。
机能解剖学是现代新兴的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从机能的角度认识人体解剖,认为人体的机能与形态结构是统一的。
韦以宗的“一说二论”,就是从脊柱机能解剖学的整体观、系统论着手,在将脊柱系统分为静态骨结构系统、静态关节结构系统、动力肌肉韧带系统和神经调控系统四大系统的基础上,发挥中医传统的“体相观”,对中医整脊术的治疗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的。
一、圆筒枢纽学说中医自《内经》的“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之说,到明代名医汪机的“有诸中,必形诸外”,都是认为人体内部结构会反映在体表,所以可从体相来认识人体内在结构,这就是中医的“体相观”。
《医宗金鉴》指出,正骨需“素知体相,识其部位”,韦以宗据此将中医整脊术与中医的“体相观”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三圆筒四枢纽”说,即将躯体比拟为由脊柱作为轴心支柱的三个圆筒,这三个圆筒分别为头颅、胸廓和骨盆,连接这三个圆筒的脊柱上有四个“枢纽关节”,它们是头颅与颈椎连接的“颅椎枢纽关节”、颈椎与胸椎相邻的“颈胸枢纽关节”,胸椎与腰椎相邻的“胸腰枢纽关节”,腰椎与骶椎相邻的“腰骶枢纽关节”。
中美整合整脊与中医整脊的不同

中美整合整脊与中医整脊的不同
一、手法体系的不同:
传统中医整脊手法主要采用不定点手法和简单的定点手法。
中美整合整脊手法即包括短杠杆矫正手法,又包括长短杠杆结合手法以及长杠杆不定点手法,中美整合整脊手法的种类有200余种。
相对应传统中医整脊手法来讲中美整合整脊手法更细化,针对性更强。
二、疗法的不同:
中医整脊疗法是以手法为主,以针灸、针刀、牵引、理疗、为辅的综合疗法。
中美整合整脊也为综合治脊疗法,它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中美整合整脊手法;2、中美整合干针整脊疗法;3、脊柱调衡牵引整脊疗法;4、矫形按摩;5、功能锻炼运动疗法。
从表面上看传统中医整脊与中美整合整脊很相像,但传统中医整脊的综合疗法为并联使用,而中美整合整脊的综合疗法为串联使用。
因此在整体疗效的突破上,中美整合整脊更具长处。
中医整脊学8法精要+中医整脊治疗颈椎病重点在胸腰椎

中医整脊学8法精要中医整脊经过两千多年临床积累,在中医辨证思维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科学,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理论。
现代中医整脊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运用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练四大疗法防治脊柱劳损病。
同时,根据辨证论治法则,实施医患合作、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八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医患合作练功是整脊治疗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是患者自我锻练。
因此,在整脊临床中医患合作最为需要。
脊柱劳损病是患者长期积劳成疾,让病人清楚自己患脊柱劳损病的原因、治疗方案和愈后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患者配合诸如卧床休息,及时接受针灸、手法治疗等,坚持练功,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才能迅速控制病情。
2.动静结合在整脊临床上,维系脊柱的肌肉韧带就是脊柱骨关节的夹板。
对脊柱骨关节起固定作用。
脊柱劳损病的病理基础是肌肉韧带劳损,导致脊柱骨关节错位、运动力学、生物力学失衡所致。
因此,在治疗上,首先要恢复、改善动力系统———肌肉韧带。
所以理筋在三大治疗原则中为首。
理筋、正骨、练功目的都是恢复运动力学和生物力学的平衡。
而骨关节复位后的稳定,也是靠肌力平衡来稳定的。
所以,动中有静,动为了静,不动则不能静。
例如,治疗颈曲紊乱的颈椎病,正骨后需坚持颈肌的锻练,时时做扩胸运动。
练颈肌,此时的运动就是为了颈椎骨关节复位后的稳定。
另一方面,一些脊柱病变是因动而发病的,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关节紊乱,椎体旋转、倾斜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症状。
在治疗上则因其源于动,而制之以静,即卧床休息,使椎间盘避免脊柱骨关节的纵轴应力加重其压迫。
因此,有“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睡好”之说。
3.筋骨并重脊柱劳损病不是突发的外伤,而是长期的单侧某肌群损伤导致脊柱骨关节错位。
骨折复位要求对位对线,所谓对线指恢复原来的解剖生理的力线。
整脊对脊柱骨关节的复位同样要求恢复力线。
这力线主要是椎曲,特别是腰曲和颈曲。
第二讲:中医整脊的理论与方法

(2)后伸位时椎 管前壁、中线和后 壁均缩短,但椎管 后壁短缩最明显。 故在椎管狭窄时, 脊柱的屈伸活动可 对椎管的内容物造 :正常,弓顶指数1.8cm,钡容量50ml,
B:变直,弓顶指数2.5cm,钡容量47.02ml,
C:加大,弓顶指数0.5cm,钡容量45.5ml)
1.脊椎移位对脊柱弯曲度的影响
脊柱的四大弯曲度是由椎体结构前后大小及 相互间前后距离,即椎间隙前后距离所决定的。 一旦任何一个椎体出现位移、旋转,其上下关 节带动其上下椎体同时出现旋转、位移。如此 相互间的椎间隙距离产生改变。这种改变随着 首先位移的椎体力线产生传导线位移。在腰椎, 由于关节突关节的侧突关节,旋转成角则发生 扭转侧弯—绞链式旋转侧弯,其曲度改变同时 发生。
椎间孔的前缘是上下椎体的 后外侧,后缘是上下关节突关 节前壁。由于椎体是椭圆形 (颈椎是长方椭圆),因此, 一但位移,其后外侧缘位移最 大,可出现倾斜、突入椎间孔。
另一方面:
关节突关节在椎体位移, 即出现旋转、倾斜、成角, 椎间孔可变形、变窄,如果 椎体因椎间隙变窄而下塌、 倾斜,其后关节突关节同样 出现下塌、倾斜,椎间孔变 形,尤其是腰椎侧隐窝变窄。
5.上病下治
上病下治是中医整脊的一大创新。《灵枢· 经脉 篇》论及:“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 (1)在临床上寰枢关节错位调腰骶角
(2)颈曲变直、反弓的颈椎病,调胸椎和腰椎; (3) 腰椎椎曲紊乱、侧凸,即可继发腰椎、颈椎 的椎曲紊乱、侧弯。
6.下病上治
(1)腰椎滑脱症,就必须纠正上段腰椎的反弓、 侧弯,滑脱才能复位;
8.腰病治腹 (1) 腰椎的稳定,后缘靠腰背的竖脊肌,前缘靠紧
贴后腹膜的腰大肌和腹内压。因此,腹内压是稳定腰椎的 主要内动力。腹肌松弛,腰椎不稳,多患慢性腰痛。 腹部 内环境与腰椎的内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疗法)

软组织损伤
练功疗法对于软组织损伤,如 肌肉、韧带、关节囊等也有较
好的治疗效果。
运动系统功能障碍
练功疗法可以改善运动系统功 能障碍,如肩颈痛、腰痛、脊
柱僵硬等。
其他疾病
练功疗法还可用于治疗一些与 脊柱相关的其他疾病,如神经
根痛、坐骨神经痛等。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适应症选择
练功疗法适用于大多数脊柱相 关疾病,但对于严重的脊柱骨
针对特定病症的功法
颈椎病调理功
针对颈椎病的症状,通过特定的动作设计,缓解颈椎压力,改善 颈椎状况。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功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通过特定的锻炼动作,帮助恢复腰椎的 正常生理曲度,缓解疼痛。
关节炎保健功
针对关节炎的症状,通过温和的动作来促进关节的血液循环,缓解 关节疼痛和僵硬。
辅助疗法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 疗法
•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概述 • 练功疗法的基本原则 • 练功疗法的主要方法 • 练功疗法的实践与应用 • 练功疗法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01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是一种通过 手法整复脊柱错位、调整脊柱内 外平衡的中医治疗方法。
特点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观 念和辨证施治,通过特定的手法 技巧,达到调整脊柱、舒筋活血 、通络止痛等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折、肿瘤等应慎用或不用。
患者身体状况评估
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 体状况评估,以确保患者能够 承受练功疗法的治疗。
禁忌症
孕妇、严重心肺疾病患者、脊 柱严重畸形或不稳定的患者等 应禁用练功疗法。
治疗反应观察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 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中医整脊手法与中医整脊疗法

中医整脊手法与中医整脊疗法
中医整脊,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有相关记载,认为调整“骨错缝、筋出槽”,可以治脊柱错位、脊柱周围软组织以及脊柱相关疾病,达到“调节平衡脊柱,治疗病因根本”目的。
整脊疗法,根据生物力学的原理,应用特殊的手法,对颈、胸、腰椎和骨盆的骨关节、椎间盘以及脊柱相关软组织劳损、紧张僵硬或退行性改变进行调整,以恢复脊柱内生物力学平衡关系;解除脊柱周围软组织,如肌肉、韧带、筋膜、神经、血管等,急慢性损伤的病理改变,来达到调节其外在生物力学平衡和气血、阴阳平衡。
中医整脊手法,主要以“稳、准、巧、快”见长,“稳”是指手法操作平稳自然;“准”是指手法操作定位准;“巧”是指手法操作时用巧力,不使用蛮力;“快”是指手法操作时,用力要疾发疾收,即要用短劲,发力时间不可过久,以减轻患者痛苦。
中医整脊对脊柱的矫正和调理的方法是多姿多彩的,中医整脊疗法除了运用手法对脊椎关节位置关系进行必要的矫正和刺激调理外,还更采用多种方法(如推拿、按摩、针灸等方法疏通,针刀松解,温热理疗和中药调节等多种调理手段)对脊柱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调理,使其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
这些方法亦可都称其为“脊柱调衡疗法”,都是一种调理、整理、梳理和管理整个脊柱的综合方法。
所以将其称为“中医整脊疗法”。
中医整脊疗法,对损伤性脊柱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半脱位均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整脊的名词解释

中医整脊的名词解释中医整脊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脊柱相关疾病、腰酸背痛等症状。
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手法矫正脊柱错位,通过调整骨骼结构和脊椎的位置,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整脊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著作。
中医认为,脊柱是人体经络、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是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脊柱若出现错位、移位等问题,就会影响到气血的正常流通,导致身体不舒服甚至出现各种疾病。
中医整脊主要通过手法调整和矫正脊柱,恢复脊柱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手法包括推拿、牵引、扳法、拔罐等,这些手法在服用药物或者进行手术之外,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医整脊的治疗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头痛、肩周炎、偏头痛等等。
研究发现,这些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往往与脊柱的异常有关。
通过中医整脊,可以改善脊柱的状况,舒缓症状,甚至治愈疾病。
不仅如此,中医整脊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脊柱的状态密切相关。
经常保持脊柱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可以防止脊柱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因此,中医整脊也常被用作健康养生的一种手段。
中医整脊不仅注重治疗效果,还注重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整脊师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手法和措施。
这使得治疗更加精准、有效,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整脊虽然在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方面表现出色,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疾病。
对于某些病情严重或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中医整脊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其他主要治疗措施。
总之,中医整脊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调整和矫正脊柱,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特点,使得它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和舒适的重要选择。
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医整脊之前,应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伤害。
中医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何妙方

中医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何妙方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
在众多治疗方法中,中医整脊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
那么,中医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究竟有何妙方呢?中医整脊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并非仅仅是椎间盘本身的问题,而是脊柱整体结构失衡、力学关系紊乱的结果。
人体的脊柱就像一座精巧的大厦,各个椎骨如同大厦的砖块,椎间盘则是连接砖块的水泥,而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则是大厦的钢筋。
当这座“大厦”受到外力损伤、长期姿势不良、劳累等因素影响时,就可能出现结构失衡,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妙方之一是理筋手法。
通过按、揉、推、拿等手法,作用于腰部及下肢的肌肉、韧带等组织,能够放松紧张的肌肉,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就像给紧绷的琴弦松弦一样,让肌肉恢复弹性和柔韧性,减轻对腰椎的牵拉和压迫。
其二是正骨手法。
这是中医整脊的核心技术之一。
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巧妙的手法调整腰椎的关节位置,纠正椎体的错位、旋转等异常,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和力学平衡。
想象一下,把错位的砖块重新摆正,让大厦的结构重新稳固。
牵引疗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利用牵引装置对腰部进行牵拉,增加椎间隙宽度,减轻椎间盘内压力,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回纳。
同时,牵引还可以拉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调整椎间孔的大小和形态,缓解神经根受压。
中药内服也是中医整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辩证论治,选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补肝肾、强筋骨等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身痛逐瘀汤;对于肝肾亏虚型的患者,则可能会用到独活寄生汤。
中药外敷同样能发挥作用。
将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敷在腰部,通过皮肤渗透吸收,直达病所,能够缓解疼痛、消除炎症。
在中医整脊治疗过程中,功能锻炼也不可或缺。
比如“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锻炼方法,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预防病情复发。
中医整脊疗法如何辅助治疗其他疾病

中医整脊疗法如何辅助治疗其他疾病在传统中医的宝库中,中医整脊疗法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技法,为众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
中医整脊疗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中医整体观念紧密相连,通过调整脊柱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改善气血运行,从而对多种疾病产生积极的影响。
脊柱,作为人体的支柱,不仅支撑着身体的重量,还保护着脊髓和神经根等重要结构。
当脊柱出现错位、侧弯、小关节紊乱等问题时,会影响到神经、血管和肌肉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中医整脊疗法正是基于这一认识,通过手法整复、牵引、针灸、推拿等手段,对脊柱进行调整和治疗。
首先,中医整脊疗法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现代人由于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坐姿不正确,以及缺乏运动等原因,颈椎和腰椎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中医整脊疗法可以通过纠正颈椎和腰椎的生理曲度,解除神经根的压迫,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例如,对于颈椎病患者,整脊医师会通过手法按摩放松颈部肌肉,然后运用旋转复位等手法调整颈椎小关节的位置,使颈椎恢复正常的排列和功能。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整脊疗法可以通过牵引拉伸腰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力,同时配合手法复位,纠正腰椎的侧弯和旋转,从而缓解腰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
其次,中医整脊疗法对于头痛、眩晕等症状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颈部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头部气血供应不足,从而引发头痛、眩晕。
通过整脊治疗,调整颈椎的结构和功能,改善颈部的气血循环,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些症状。
此外,一些失眠、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也可能与脊柱的问题有关。
整脊疗法通过调整脊柱,改善神经功能,从而对这些症状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再者,中医整脊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能发挥作用。
例如,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通过调整胸椎的位置,改善胸廓的活动度,增强呼吸肌的功能,有助于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同时,整脊疗法还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从而减轻咳嗽、喘息等症状。
中医整脊调理对脊柱疼痛有何缓解作用

中医整脊调理对脊柱疼痛有何缓解作用中医整脊调理这事儿啊,对于脊柱疼痛的缓解作用那可真是有点意思!我先给您讲讲我身边的一个事儿。
我有个朋友,是个上班族,天天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前段时间,他老是跟我抱怨说后背疼得厉害,有时候脖子也僵硬得不行,整个人都没精打采的。
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这是长期久坐导致的脊柱出了问题,有了脊柱疼痛的症状。
这脊柱疼痛啊,一旦找上您,那可真是不好受。
疼起来的时候,干啥都没心思,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着都觉得难受。
那中医整脊调理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中医整脊调理讲究的是一个整体观念,它不单单是针对疼痛的部位进行处理,而是从整个脊柱的结构和功能入手。
通过手法的调整,比如推、拿、按、揉等等,来改善脊柱的错位、侧弯等问题。
就拿推拿来说吧,中医师傅的那双巧手就像是有魔法一样。
他们知道在哪个穴位上用力,哪个地方要轻轻揉动。
有时候力度大一点,能让您感觉好像是被一股力量打通了经脉;有时候轻轻的揉动,又像是春风拂过,让紧张的肌肉慢慢放松下来。
还有按摩,那更是一种细致入微的调理。
师傅会沿着脊柱两侧的经络,一点点地按压,寻找那些有结节、有疼痛的地方。
每一个按压的动作都蕴含着精准和力度的把握,就像是在跟身体里的“小怪兽”作战,把那些导致疼痛的因素一个个消灭掉。
中医整脊调理还注重矫正脊柱的生理曲度。
您想想,脊柱就像是一座大楼的框架,如果框架歪了,那整座楼能稳固吗?通过特定的手法和牵引,把脊柱调整到正常的位置,让它重新支撑起身体的重量,这样就能减轻疼痛啦。
再比如说,中药的热敷也是中医整脊调理的一个好帮手。
用温热的中药包敷在疼痛的部位,热气渗透进去,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寒冷的冬天里突然被温暖的阳光包围,疼痛也会慢慢减轻。
我那朋友尝试了中医整脊调理一段时间之后,效果那叫一个明显。
一开始他还有点怀疑,觉得这能管用吗?但是几次下来,他跟我说,后背的疼痛明显减轻了,脖子也能活动自如了。
现在他工作起来精神头都足了,再也不整天愁眉苦脸的。
关于“整脊”疗法,这篇介绍超全面!!

关于“整脊”疗法,这篇介绍超全面!!本文作者:蔡金山来源:康复医学沙龙整脊,在我国是一个泊来词汇,它的英文单词为Chiropractic,直译过来是徒手操作或者徒手治疗的意思。
可能最初的印象是来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一种疗法,为了突出与中医推拿,正骨的区别,所以用了整脊这个词,言外之意就是对脊柱进行整复,矫正的意思。
近几年,因为美式整脊疗法在我国的推广,以及我国传统治疗的近一步研究,同样是对脊柱的治疗,就不禁引起了许多“纷争”。
就好像门派之别一样,整脊与正骨,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医学理论,到底谁能决胜在紫禁之巅?而背后又是怎么一会事?带着“崇洋媚外”与“天朝传统”的吃瓜群众们,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整脊”背后的事。
我们先把对脊柱整复技术疗法统称为整脊。
首先整脊并不是美式整脊和中医正骨所特有的技术,其历史悠久程度也绝不是一二百年,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不单单指我国,更不是说建国几百年的美国,整个亚欧非大陆,都存在用类似方法治疗相关疾病的治疗手段,可以说在治疗疾病探索中,人类都是聪明的。
所以,关于起源,我只能说这是人类细心观察与探索的结果。
常用整脊作为治疗手段的人员,目前来说为5个职业,美国整脊医生,中医骨伤科医生,中医推拿医生,物理治疗师,欧美的整骨医生。
美式整脊医生在美国是合法的医保是可以支付的,但不代表它就是美国的“主流医学”,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州,没有任何医学可以代替西医学的地位。
所以美式整脊医学和医生是以自然疗法,保健医学存在的,绝不像我国某些“大师”所谓的那种包治百病般存在,该开刀的吃药的,必须吃药,任何整脊治疗都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存在,但代替手术与吃药那等同于“谋财害命”。
中医骨伤科,在我国的发展中有过许多的类别,徒手操作的技术很多,但远远不至于徒手操作,中药,针灸等等都是治疗的办法,治疗对象也不单单局限于颈腰椎病,骨折,挫伤,外伤毕竟几千年的中医外治是靠骨伤科撑起来的。
传统中医正骨治疗骨折,四肢关节等都有独特的办法,其广阔与深远程度,是很多学科所不能比的。
中医整脊疗法能否有效缓解肩颈酸痛

中医整脊疗法能否有效缓解肩颈酸痛哎呀,这肩颈酸痛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长时间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或者保持一个姿势太久,肩颈就开始抗议了,又酸又痛,那滋味可不好受。
我就有这么一个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连续加了几天班,一直对着电脑忙个不停。
等到工作结束,我才发现自己的肩颈已经僵硬得像块石头,稍微转动一下脖子,都能听到“咔咔”的声音,那种酸痛感就像无数只小虫子在肌肉里乱爬。
我尝试着自己按摩了一会儿,可没啥效果,反而更难受了。
这时候,我想到了中医整脊疗法。
之前总是听说这玩意儿挺神奇的,但一直没试过。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去了一家中医诊所。
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中药味。
给我治疗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他先是让我坐好,然后用手在我的肩颈部位轻轻按压,询问我哪里最疼。
接着,他开始施展他的整脊功夫。
只见他双手握住我的头,轻轻向左向右转动,然后猛地一扭,只听“咔嚓”一声,我心里一紧,不过神奇的是,瞬间感觉肩颈轻松了不少。
接下来,他又在我的肩膀和脖子上推拿按摩,那手法时而轻柔,时而有力,就像是在弹奏一首有节奏的曲子。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老中医还跟我讲了不少关于肩颈健康的知识。
他说,现在很多人的肩颈问题都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比如坐姿不正确、长时间低头等等。
他还提醒我,平时要多活动活动脖子和肩膀,不要总是保持一个姿势不动。
经过这一次的中医整脊疗法,我的肩颈酸痛确实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那种酸痛感逐渐消失,脖子也能灵活转动了。
那么,中医整脊疗法到底为什么能有效缓解肩颈酸痛呢?其实啊,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中医认为,肩颈酸痛往往是由于经络不通、气血不畅导致的。
而整脊疗法通过调整脊椎的位置,能够改善神经和血管的受压情况,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而且,中医整脊疗法不仅仅是简单地扳动骨头,还包括了按摩、推拿、针灸等多种手段。
这些方法相互配合,能够放松肌肉、疏通经络,让肩颈部位的气血运行更加顺畅。
中医整脊学如何调理儿童多动症

中医整脊学如何调理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
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近年来,中医整脊学在调理儿童多动症方面逐渐受到关注,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中医整脊学认为,脊柱是人体的中轴,是经络气血运行的通路。
脊柱的错位、紊乱会影响经络气血的流通,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与脊柱的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代儿童由于长期坐姿不正、书包过重、缺乏运动等原因,容易导致脊柱侧弯、小关节紊乱等问题,进而影响到脑部的供血和神经的传导,引发多动症的症状。
那么,中医整脊学是如何调理儿童多动症的呢?首先,中医整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孩子的站立、行走姿势,触摸脊柱的棘突、横突等,来判断脊柱是否存在错位、侧弯等问题。
同时,还会询问孩子的生活习惯、病史等,以全面了解病情。
在诊断明确后,整脊治疗就开始了。
整脊手法是中医整脊学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
医生会运用推、拿、按、揉、扳等手法,对脊柱进行调整和复位。
这些手法要求精准、轻柔,以避免对孩子造成损伤。
通过调整脊柱的位置,可以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改善脊柱周围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经络气血的流通,从而改善脑部的供血和神经的传导。
除了整脊手法,中医整脊学还注重对孩子日常生活习惯的指导。
例如,教导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书、玩手机;选择合适的书包,减轻脊柱的负担;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如游泳、跳绳等,有助于增强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维持脊柱的稳定。
此外,中医整脊学还会结合中药调理。
根据孩子的体质和病情,选用一些具有安神定志、益智开窍、调理气血等作用的中药。
这些中药可以从内部调节孩子的身体机能,与整脊治疗相辅相成,提高治疗效果。
在饮食方面,中医整脊学也有相应的建议。
避免孩子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肉、蛋类、蔬菜、水果等,以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为身体的恢复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整脊疗法暨中医整脊的基本手法

整脊疗法暨中医整脊的基本手法一、环椎错位整复手法环椎(第1颈椎)错位一般是落枕造成的。
以棘突右偏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医生站于患者身后,左扶持患者下颌部,前胸贴在患者的后头部,右手拇指触及偏歪的棘突。
2、复位时,医生前胸和左手轻轻用力稍向上提,并使患者头部缓缓向左转动,转到某一恰当位置,约10°~15°时,右手拇指会感棘突稍有活动,此时右手拇指轻轻向左推动,有时即能听到复位声,医生指下也可察觉到有椎体移动,表示复位成功,手法结束。
3 复位后患者恢复端坐,全身放松15分钟,在这15分钟内,保持端坐位,不要转动头部。
.二、颈2至颈7错位整复手法均以棘突偏右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身后。
医生左手扶持患者下颌部,右手拇指触及偏右的棘突。
患者后枕部紧靠医生前胸。
2、复位时,医生左手引导患者头部缓缓向左转动,当转到某一恰当位置,约35°左右时,医生指下棘突可有松弛感,再稍用力向左推动。
此时,多可听到一声清脆的复位声,提示复位。
3、用右手拇指沿棘突,自上而下,分右左轻轻按揉,以把项韧带贴敷在棘突上,手法结束。
4、然后让患者静坐15分钟,嘱咐患者尽量不要转动头部。
三、胸椎椎体错位整复手法胸椎整复可以采取坐位整复和卧位整复:(1)、坐位整复以第7胸椎棘突偏右,即胸椎椎体向右错位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双腿自然分开,膝关节保持90°;助手立于患者左前方,用双腿夹住患者小腿和脚,双手压住患者左大腿根部。
这是整复工作中的一个杠杆的支点,所以,一定不要活动,如果这个地方移动,整复肯定失败。
助手只是保持患者左腿不动,不必用很大力气。
2、医生左手拇指触及第7胸椎偏右的棘突右臂从患者右腋下伸向左肩,此时用右手引导患者向右转身,带左手拇指下有活动感时,左手拇指将棘突向左轻推。
此时可听到一清脆的的复位声。
但是胸椎椎体复位后,小关节还有微小错动,特别注意在胸7棘突周围有没有隆起,如示椎体有后凸,再借转身之力将其平复。
中医整脊疗法适合哪些人群使用

中医整脊疗法适合哪些人群使用一、关键信息1、中医整脊疗法的定义及原理2、适用人群的分类3、各类适用人群的具体症状和特点4、不适用人群的排除标准5、接受中医整脊疗法的注意事项6、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7、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8、后续护理和康复建议二、中医整脊疗法的定义及原理1、中医整脊疗法是一种运用中医理论和手法,对脊柱及相关结构进行调整和治疗的方法。
2、其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气血理论以及脊柱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3、通过纠正脊柱的错位、侧弯、旋转等异常,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和力学平衡,从而改善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的功能。
三、适用人群的分类1、长期姿势不良导致脊柱失衡者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坐姿不正确的办公室人员。
经常弯腰劳作的体力劳动者。
2、脊柱轻度侧弯或曲度改变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早期患者。
成年人因不良习惯导致的脊柱曲度变直或轻度侧弯。
3、颈肩腰腿痛患者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头痛、上肢麻木。
肩周炎导致的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腰肌劳损患者。
4、脊柱相关疾病患者由于脊柱问题引起的内脏功能紊乱,如心慌、胸闷、消化不良等。
脊柱源性高血压患者。
四、各类适用人群的具体症状和特点1、长期姿势不良导致脊柱失衡者常感到颈部、肩部、腰部肌肉紧张、酸痛。
容易疲劳,休息后不能完全缓解。
可能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2、脊柱轻度侧弯或曲度改变者外观上可能有双肩不等高、胸廓不对称等表现。
运动时容易出现身体不协调。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呼吸不畅的感觉。
3、颈肩腰腿痛患者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转动时疼痛加重,上肢麻木、无力,手指灵活性下降。
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夜间加重,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
腰肌劳损患者:腰部酸胀、疼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4、脊柱相关疾病患者脊柱源性心脏病患者:有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但心血管检查无明显异常。
什么是中医整脊疗法的原理

什么是中医整脊疗法的原理中医整脊疗法,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中医治疗手段,它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经络气血理论,通过调整脊椎的位置和形态,来达到治疗疾病、恢复身体平衡与健康的目的。
要理解中医整脊疗法的原理,首先得明白脊椎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脊椎不仅仅是支撑身体的“大梁”,更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通道。
脊椎中的脊髓神经,如同密密麻麻的电线,将大脑发出的指令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也将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反馈给大脑。
如果脊椎出现了错位、侧弯、旋转等问题,就可能会压迫或刺激到这些神经,从而影响到相应部位的功能,导致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通过经络气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而脊椎作为人体的中轴,与经络气血的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它沿着脊椎正中走行。
当脊椎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影响到督脉的气血运行,进而导致全身阳气不足,出现虚寒、乏力等症状。
此外,脊椎两侧还有众多的膀胱经穴位,这些穴位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通过调整脊椎,可以刺激这些穴位,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中医整脊疗法注重恢复脊椎的正常力学结构。
正常情况下,脊椎具有一定的生理弯曲,如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等。
这些生理弯曲不仅能够增加脊椎的弹性和稳定性,还能够有效地缓冲身体在运动和活动时所受到的压力。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外伤、劳损等因素,脊椎的生理弯曲可能会发生改变,导致脊椎的力学平衡失调。
中医整脊疗法通过手法复位、牵引、按摩等方法,调整脊椎的关节位置,恢复脊椎的正常生理弯曲和力学平衡,减轻脊椎周围肌肉、韧带的紧张和痉挛,从而缓解疼痛和不适。
在中医整脊疗法中,“骨错缝、筋出槽”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
“骨错缝”指的是脊椎关节的微小错位,这种错位可能在 X 光、CT 等影像学检查中难以被发现,但却会导致明显的症状。
“筋出槽”则是指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和移位。
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中医整脊治疗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中医疗法,旨在通过调整脊柱的结构和功能,恢复人体的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医整脊治疗可能还比较陌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一、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不仅支撑着身体的重量,还与脏腑通过经络相连。
当脊柱发生错位、紊乱时,会影响到气血的运行和脏腑的功能,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整脊治疗强调从整体出发,调整脊柱的同时,也注重调理全身的气血和脏腑功能。
2、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连脏腑,外络肢节。
脊柱两旁分布着众多的经络和穴位,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
当脊柱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压迫或刺激这些经络和穴位,导致经络气血阻滞,出现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整脊治疗通过调整脊柱的位置,解除对经络和穴位的压迫和刺激,使经络气血通畅,从而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3、筋骨平衡理论中医认为,“筋束骨,骨张筋”,筋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脊柱的稳定不仅依靠骨骼的结构,还依赖于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支持。
当肌肉劳损、韧带松弛或紧张时,会导致脊柱的力学失衡,容易发生错位和紊乱。
中医整脊治疗通过手法调整脊柱的位置,同时配合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手段,放松紧张的肌肉,增强虚弱的肌肉力量,恢复筋骨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脊柱生物力学原理从现代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脊柱是一个复杂的力学结构,具有承载、运动和保护脊髓等重要功能。
正常情况下,脊柱在各个方向上都有一定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当脊柱受到外力损伤、不良姿势或退变等因素的影响时,脊柱的力学平衡被打破,容易出现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小关节紊乱等问题。
中医整脊治疗通过手法复位、牵引等方法,恢复脊柱的正常力学结构和功能,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缓解症状。
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之正骨整脊10大手法

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之正骨整脊10大手法中医整脊科是一门继承中医正骨手法后创新的学科,调曲复位是其主要技术。
而调曲复位所运用的整脊骨十法和牵引调曲法,部分是古籍文献已有记载而世代传承下来的,部分是在整理古籍文献过程中发现现,并加以研究提高而应用于临床的。
这些技术经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明确其操作规范、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辑录于2006年出版的《中国整脊学》。
之后又经全国专家论证,作为《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的主要技术。
这些技术都是源自中医传统文献记载,既不是什么人发明,更不是外国传来,其中一些技术发明比西医早几个世纪。
现将这套技术整理后分享给大家,供参考交流学习。
1、按脊松枢法按脊松枢法是按压脊椎,松解颈胸、胸腰枢纽关节的手法。
此法最早文献记载是《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
《素问·缪刺论》:“数脊椎侠骨,疾按之应手如痛”。
“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称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病在筋,调其筋,病在骨,调其骨,”(《调经论》),清代,咸丰年间,刘闻一著《捏骨秘法》,其专列“捏脊骨法”,“凡背骨疼,何处痛,一定何处高。
治法:用大指向脊骨高处略略一按,与高低脊骨相平,即愈。
”2、牵颈折顶法牵颈折顶法是取仰卧位,医者用手掌牵头颅,另一手沿颈椎推拿折顶的手法。
此法源自《永类钤方》对颈椎损伤的“挼搽法”。
元朝《回回药方》(约1368年):“若脖项骨节脱了,其治法一人托向前,一人于骨节上缓揉令其软,然后入本处”。
清朝《捏骨秘法》:“捏头项法(二条)凡脖错捩(伤跌),俱是向后错头,必俯而不直。
治法:用左手托住前边,右手向疼处略稍按,按左手稍有知觉即止”。
《中国接骨图说》名“熊顾子法第三”。
3、寰枢端转法寰枢端转法用于整复寰枢关节错位的方法,用手指端提轻轻旋转复位的手法。
此法源于治颈椎创伤,最早记载为元朝李仲南《永类钤方·风损伤折卷二十二》(公元1331年):”凡摔进颈骨……医用手挼搽平正”(挼即按、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整脊手法与中医整脊疗法
中医整脊,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有相关记载,认为调整“骨错缝、筋出槽”,可以治脊柱错位、脊柱周围软组织以及脊柱相关疾病,达到“调节平衡脊柱,治疗病因根本”目的。
整脊疗法,根据生物力学的原理,应用特殊的手法,对颈、胸、腰椎和骨盆的骨关节、椎间盘以及脊柱相关软组织劳损、紧张僵硬或退行性改变进行调整,以恢复脊柱内生物力学平衡关系;解除脊柱周围软组织,如肌肉、韧带、筋膜、神经、血管等,急慢性损伤的病理改变,来达到调节其外在生物力学平衡和气血、阴阳平衡。
中医整脊手法,主要以“稳、准、巧、快”见长,“稳”是指手法操作平稳自然;“准”是指手法操作定位准;“巧”是指手法操作时用巧力,不使用蛮力;“快”是指手法操作时,用力要疾发疾收,即要用短劲,发力时间不可过久,以减轻患者痛苦。
中医整脊对脊柱的矫正和调理的方法是多姿多彩的,中医整脊疗法除了运用手法对脊椎关节位置关系进行必要的矫正和刺激调理外,还更采用多种方法(如推拿、按摩、针灸等方法疏通,针刀松解,温热理疗和中药调节等多种调理手段)对脊柱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调理,使其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
这些方法亦可都称其为“脊柱调衡疗法”,都是一种调理、整理、梳理和管理整个脊柱的综合方法。
所以将其称为“中医整脊疗法”。
中医整脊疗法,对损伤性脊柱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半脱位均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