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颂(粤曲)

合集下载

粤曲歌词

粤曲歌词

《彩云追月》明月究竟在哪方白昼自潜藏夜晚露毫茫光辉普照世间上漫照着平阳又照着桥梁皓影千家人共仰人立晚风月照中独散步长廊月浸在池塘欢欣充满了心上静听乐悠扬越觉乐洋洋夜鸟高枝齐和唱难逢今夕风光一片欢欣气象月照彩云上熏风轻掠如入山荫心向往如立明月旁如上天堂身飘摇荡俯身遥望世界上海翻浪千点光飘飘泛泛海天在望欣见明月逾清朗《帝女花》汪明荃: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帝女花带泪上香愿丧生回谢爹娘我偷偷看偷偷望他带泪带泪暗悲伤我半带惊惶怕驸马惜鸾凤配不甘殉爱伴我临泉壤郑少秋:寸心盼望能同合葬鸳鸯侣相偎傍泉台上再设新房地府阴司里再觅那平阳门巷女:唉惜,花者甘殉葬花烛夜难为驸马饮砒霜郑少秋:江山悲灾劫感先帝恩千丈与妻双双叩问帝安汪明荃:唉盼得,花烛共谐白发我误君累你同埋葬好应尽礼揖花烛深深拜再合卺交杯墓穴作新房待千秋歌赞注驸马在灵牌上郑少秋:将柳荫当做芙蓉帐明朝驸马看新娘夜半挑灯有心作窥妆汪明荃:地老天荒情凤永配痴凰愿与夫婿共拜相交杯举案郑少秋:递过金杯慢咽轻尝将砒霜带泪放落葡萄上汪明荃:合欢与君醉梦乡郑少秋:碰杯共到夜台上汪明荃:百花冠替代殓装郑少秋:驸马珈坟墓收藏汪明荃:相拥抱郑少秋:相偎傍郑少秋/汪明荃:双枝有树透露帝女香郑少秋:帝女花汪明荃:长伴有心郎《分飞燕》女:分飞万里隔千山离泪似珠强忍欲坠凝在眼我欲诉别离情无限男:匆匆怎诉情无限女:又怕情深一朝淡有浪爱海翻男:空嗟往事成梦幻女:只怨誓盟永留在脑间音讯你休疏懒男:只怨欢情何太暂转眼分离缘有限我不会负情害你心灰冷只你送君忍泪难女:哎呀难难难难舍分飞冷落怨恨有几番男:心声托付鸿与雁女:嘱咐话儿莫厌烦莫教人为你男女:怨孤单男:只怨欢情何太暂转眼分离缘有限我不会负情害你心灰冷只你送君忍泪难女:哎呀难难难难舍分飞冷落怨恨有几番男:心声托付鸿与雁女:嘱咐话儿莫厌烦莫教人为你男女:怨孤《紫钗恨》(男)紫玉钗寄情怀郎情妾意两无猜(女)紫玉钗困情怀怨怨恩恩难分解呀(男)地老天荒情不二紫钗能买不能卖(女)紫玉钗惹愁怀不知是缘还是债(男)惜分钗隔天涯离愁化恨终难解(女)苦相思绕愁怀怀人惊梦为紫钗啊(男)合卺交杯情尤在紫钗宜典不宜卖(女)哀紫钗费疑猜君非负情侬死心亦快(合)紫玉钗惹愁怀不知是缘还是债《禅院钟声》云寒雨冷寂寥夜半景色凄清荒山悄静依稀稳约传来了夜半钟钟声惊破梦更难成是谁令我难磬非莫磬情如泡影鸳鸯梦三生约何堪追认旧爱一朝断伤心哀我负爱抱恨决心逃情禅院宵宵叹孤影仿似杜宇哀声泣血夜半鸣隐居涧绝岭菩堤伴我苦敲经唉凡尘世俗那堪复听情似烟轻我禅心修佛性梦幻已今朝醒情根爱根恨根怨根春花怕赋咏情丝爱丝愁丝怨丝秋月怕留情情心早化灰禅心经洁静为爱为情恨似病对花对月怀前程徒追忆花月证情人负我变心负约太不应相思当初枉心倾怨句妹妹太薄幸禅院钟声深宵冷静夜半有恨我人已泪盈盈为爱为情恨似病对花对月怀前程徒追忆花月证情人负我变心负约太不应相思当初枉心倾怨句妹妹太薄幸禅院钟声深宵冷静夜半有恨我人已泪盈盈我为爱为情恨似病对花对月怀前程徒追忆花月证情人负我变心负约太不应相思当初枉心倾怨句妹妹太薄幸禅院钟声深宵冷静夜半有恨我人已泪盈盈《三笑姻缘·求神》(唐)求神求神求亲又求求媒人, 求观音兼职爱神,同小姐你成为情人,芳心即刻过瘾(秋香)书生真系过份出口得罪我神讲笑稳第个笨你话成亲嫡稳鬼亲(唐)小姐骂人够到恨书生甘巧不是人畜生得而足够运要等你充电只有瘾(秋)三生真系无幸专登出黎拜神撞鬼撞着你快去投胎去冤鬼震(唐)小姐为何笑吟吟当然碰到心上人天仙下凡教坏人睇得我心动脚振振(秋)蠢得好过分你真得个恨(唐)话明愿嫁因乜解究变左心(秋)话明系靓女讲小志誓愿因乜你都信明明扮天真,你又实在唔笨(唐)我系够天真比你偷呃拐骗亦系缘份《昭君出塞》我今独抱琵琶望。

八年级音乐 广东民歌欣赏教案 粤教版

八年级音乐 广东民歌欣赏教案 粤教版
课题
广东民歌欣赏
课时
1
课型
综合欣赏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使学生对民歌的种类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民间音乐。
重点难点
1.民歌形成、作用、特点的介绍和欣赏。
2.分析民歌类型、特点、体会歌曲的内在感情。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法、手段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候曲。
二.引入课题
(二)广东民歌的分类(出示幻灯)
民歌根据其内容、作用、风格、特点、场合、演唱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山歌、小调、水歌、儿歌、号子、牧歌等。这里重点向同学们介绍前四种。
1.山歌
欣赏广东民歌《唔车水来禾唔长》。老师用广东客家方言演唱后学唱歌曲片断,激发学生热爱乡土音乐。思考:这首歌曲声调、节奏有什么特点?
2.小调(出示幻灯)
(三)民歌பைடு நூலகம்种不同类型的特点对比和总结。(出示幻灯)
(四)巩固练习,听音乐,辨别民歌类型(放CD)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收集已学民歌,把它们进行分类。
六.唱下课曲,结束此课。
通过老师对民歌生动的讲解,用方言范唱、学生学唱,欣赏观看、讨论,即兴创作、表演、听辨等手段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听辨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可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趣状态,课堂气氛较活跃,从而达到预定效果
欣赏粤曲《荔枝颂》、放音乐,插入讲解:这悠扬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岭南的荔枝园里,让我们品尝荔枝,它表现了果农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三.新课教学
(一)民歌概念(出示幻灯)
民歌是人民群众的歌,民间的歌,它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为了表达各种思想感情,而口头传唱,并不断加工而成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茂名荔枝颂

茂名荔枝颂

004《名家名作》·创作茂名荔枝颂李创国嘉树生南国,佳名曰荔枝。

轮囷连碧嶂,蓊郁覆山陂。

久旱枝犹壮,严寒叶不萎。

野田多索寞,此木独葳蕤。

本固风难折,根深志不移。

悬崖休立足,皋隰莫施为。

正道无偏倚,中庸不亢卑。

骚人称洁质,物界有丰碑。

抔土根存活,百年枝不衰。

每予皆斤斗,所取仅铢缁。

绿叶垂晨露,浓阴遮日熙。

世间多龌龊,此物少瑕疵。

野老贫成富,荔枝功在兹。

团团擎伞盖,郁郁拱青帷。

绿浪连天际,凯风吹雨丝。

缃枝文绀理,黛叶洒荫翳。

清气消伏暑,馨香入春帏。

素英纷馝馞,绿穗溢芳菲。

挺拔迎风立,棼纚滴露垂。

阳春花竞发,晴日鸟争飞。

鸣蜩伏嫩茎,丹实压柔荑。

串串丹珠重,莍莍绛萄垂。

骄阳催物老,青果转红缇。

果熟蝉先觉,脂甘蝠早知。

红霞映翠绮,玛瑙著娇姿。

紫膜囊琼液,朱苞裹玉脂。

眼观知宝物,手擘晓天机。

肉厚香留齿,汁丰甜若饴。

三天知味失,一日觉香靡。

甘润能蠲愤,香醇可忘悲。

温中荣脏腑,益气悦心脾。

常啖脾康健,浅尝心旷怡。

几枚能止渴,数粒可疗饥。

女子延颜老,男人解力疲。

人间无二品,御味在瑶池。

黄缃或可比,红绀不相宜。

古来怜谪客,悒郁别京师。

日尝三百颗,心旷不忧讥。

文胆琼津润,诗脾玉露滋。

方开长闭户,始展久愁眉。

心远天涯近,虑消烟瘴晞。

悠悠红荔史,悃悃述怀诗。

汉王征赋贡,此物献丹墀。

驿外骅骝骨,途中骐骥尸。

歉年无贡品,土著鬻娇儿。

临武呈书柬,条陈废陋规。

唐宫高力士,冯宝嫡亲支。

六岁蒙冤狱,昭阳奉幸姬。

蝉声惊晓梦,竟日起乡思。

上说唐明主,恩施杨贵妃。

中书挥彩笔,敕令出京畿。

岭表呈丹荔,士民安敢违。

官家征赋贡,黎庶叹贫羸。

史赞唐朝好,谁怜黎庶痍?丰年犹自可,歉岁但嘘唏。

进奉村寒久,贡园花放迟。

路头增鹿寨,村口设藩篱。

户户皆萧索,家家多断炊。

克期难足赋,瘦骨为鞭笞。

避赋多逃逭,深山远缉追。

禾田繁稗草,野老废耕犁。

老妇咽糠菜,儿童嚼树皮。

官家输贡品,万里托轻骑。

裁竹严装捒,封泥谨护持。

长安何迢递,奔马自逦迤。

颠沛过梅岭,艰难越九嶷。

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荔枝颂(粤曲)

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荔枝颂(粤曲)
荔枝颂(粤曲)
曲艺
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 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 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其最大特点由不装扮成角色的演员, 以“一人多角” 的方式,通过说、唱,把 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故事,表演 出来,告诉给听众。
粤曲
广东最大的地方曲种,源自粤剧清唱。 “女伶时期”分大喉、平喉、子喉三大唱腔, 并沿用至今。
旋律与声调
语言的声调与说唱音乐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旋律线上。每个字音各有高低升降的趋向这一 特点,因而使得声调语言本身就已包含音乐上 的旋律因素。
唱词的声调,往往制约着旋律线的走向, 直接影响着旋律的进行。












பைடு நூலகம்






卖荔枝!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 玉团儿,入口甘美世上稀。
什么呀,可是弄把戏?
请尝个新,我告诉你,这是岭南佳果 靓荔枝,果中之王人皆合意。
课后作业
搜集其他地区的曲艺作品,细细品 味,进一步体验曲艺音乐与语言的密 切联系。
大喉(男角高腔):粗亢,且念白常常趋快, 以显咄咄逼人气势。
《荔枝颂》是单支“粤曲”,由著 名粤剧演员红线女用广州方言演唱,被 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之一。1957年荣获 匈牙利世界青年联欢节一等奖。
红线女
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表演 艺术创始人,广东开平人,红线女从 艺60多年来,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 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 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 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 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 造,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曾 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

粤曲歌词

粤曲歌词

《彩云追月》明月究竟在哪方白昼自潜藏夜晚露毫茫光辉普照世间上漫照着平阳又照着桥梁皓影千家人共仰人立晚风月照中独散步长廊月浸在池塘欢欣充满了心上静听乐悠扬越觉乐洋洋夜鸟高枝齐和唱难逢今夕风光一片欢欣气象月照彩云上熏风轻掠如入山荫心向往如立明月旁如上天堂身飘摇荡俯身遥望世界上海翻浪千点光飘飘泛泛海天在望欣见明月逾清朗《帝女花》汪明荃: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帝女花带泪上香愿丧生回谢爹娘我偷偷看偷偷望他带泪带泪暗悲伤我半带惊惶怕驸马惜鸾凤配不甘殉爱伴我临泉壤郑少秋:寸心盼望能同合葬鸳鸯侣相偎傍泉台上再设新房地府阴司里再觅那平阳门巷女:唉惜,花者甘殉葬花烛夜难为驸马饮砒霜郑少秋:江山悲灾劫感先帝恩千丈与妻双双叩问帝安汪明荃:唉盼得,花烛共谐白发我误君累你同埋葬好应尽礼揖花烛深深拜再合卺交杯墓穴作新房待千秋歌赞注驸马在灵牌上郑少秋:将柳荫当做芙蓉帐明朝驸马看新娘夜半挑灯有心作窥妆汪明荃:地老天荒情凤永配痴凰愿与夫婿共拜相交杯举案郑少秋:递过金杯慢咽轻尝将砒霜带泪放落葡萄上汪明荃:合欢与君醉梦乡郑少秋:碰杯共到夜台上汪明荃:百花冠替代殓装郑少秋:驸马珈坟墓收藏汪明荃:相拥抱郑少秋:相偎傍郑少秋/汪明荃:双枝有树透露帝女香郑少秋:帝女花汪明荃:长伴有心郎《分飞燕》女:分飞万里隔千山离泪似珠强忍欲坠凝在眼我欲诉别离情无限男:匆匆怎诉情无限女:又怕情深一朝淡有浪爱海翻男:空嗟往事成梦幻女:只怨誓盟永留在脑间音讯你休疏懒男:只怨欢情何太暂转眼分离缘有限我不会负情害你心灰冷只你送君忍泪难女:哎呀难难难难舍分飞冷落怨恨有几番男:心声托付鸿与雁女:嘱咐话儿莫厌烦莫教人为你男女:怨孤单男:只怨欢情何太暂转眼分离缘有限我不会负情害你心灰冷只你送君忍泪难女:哎呀难难难难舍分飞冷落怨恨有几番男:心声托付鸿与雁女:嘱咐话儿莫厌烦莫教人为你男女:怨孤《紫钗恨》(男)紫玉钗寄情怀郎情妾意两无猜(女)紫玉钗困情怀怨怨恩恩难分解呀(男)地老天荒情不二紫钗能买不能卖(女)紫玉钗惹愁怀不知是缘还是债(男)惜分钗隔天涯离愁化恨终难解(女)苦相思绕愁怀怀人惊梦为紫钗啊(男)合卺交杯情尤在紫钗宜典不宜卖(女)哀紫钗费疑猜君非负情侬死心亦快(合)紫玉钗惹愁怀不知是缘还是债《禅院钟声》云寒雨冷寂寥夜半景色凄清荒山悄静依稀稳约传来了夜半钟钟声惊破梦更难成是谁令我难磬非莫磬情如泡影鸳鸯梦三生约何堪追认旧爱一朝断伤心哀我负爱抱恨决心逃情禅院宵宵叹孤影仿似杜宇哀声泣血夜半鸣隐居涧绝岭菩堤伴我苦敲经唉凡尘世俗那堪复听情似烟轻我禅心修佛性梦幻已今朝醒情根爱根恨根怨根春花怕赋咏情丝爱丝愁丝怨丝秋月怕留情情心早化灰禅心经洁静为爱为情恨似病对花对月怀前程徒追忆花月证情人负我变心负约太不应相思当初枉心倾怨句妹妹太薄幸禅院钟声深宵冷静夜半有恨我人已泪盈盈为爱为情恨似病对花对月怀前程徒追忆花月证情人负我变心负约太不应相思当初枉心倾怨句妹妹太薄幸禅院钟声深宵冷静夜半有恨我人已泪盈盈我为爱为情恨似病对花对月怀前程徒追忆花月证情人负我变心负约太不应相思当初枉心倾怨句妹妹太薄幸禅院钟声深宵冷静夜半有恨我人已泪盈盈《三笑姻缘·求神》(唐)求神求神求亲又求求媒人, 求观音兼职爱神,同小姐你成为情人,芳心即刻过瘾(秋香)书生真系过份出口得罪我神讲笑稳第个笨你话成亲嫡稳鬼亲(唐)小姐骂人够到恨书生甘巧不是人畜生得而足够运要等你充电只有瘾(秋)三生真系无幸专登出黎拜神撞鬼撞着你快去投胎去冤鬼震(唐)小姐为何笑吟吟当然碰到心上人天仙下凡教坏人睇得我心动脚振振(秋)蠢得好过分你真得个恨(唐)话明愿嫁因乜解究变左心(秋)话明系靓女讲小志誓愿因乜你都信明明扮天真,你又实在唔笨(唐)我系够天真比你偷呃拐骗亦系缘份《昭君出塞》我今独抱琵琶望。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粤曲和广东民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

歌曲《伟人-孙中山》、粤曲《荔枝颂》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2、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二声部合唱练习,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孙中山的相关事迹。

三拍子感觉的巩固与复习。

3、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4、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用体态动作去尝试粤曲表演。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歌曲《伟人-孙中山》引入:世上有三种人:一为先行者、二是墨守中道的人、三是落后者,而先行者往往要付出代价,甚至牺牲,但他们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0世纪中国的一位先行者——孙中山。

2006年中共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胡锦涛讲话:“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那我们就通过此课一起走进这位时代的伟人。

看视频,学生简介孙中山人生历程:立志求学、致力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伟大转变、巨星陨落。

以孙中山先生的3大历史时段,概括总结孙中山历史轨迹。

1、听中设问。

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旋律。

提问:这首旋律美不美?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讲故事。

教师播放课件《伟人-孙中山》,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孙中山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孙中山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伟人孙中山是广东的骄傲。

3、范唱。

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范唱。

荔枝颂(粤曲)-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荔枝颂(粤曲)-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荔枝颂(粤曲)-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一、背景介绍荔枝颂是粤曲中的经典曲目之一,被誉为“巧妙玲珑、艺术高尚的绝妙佳作”。

此首曲目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表达了广东省珠海市的一个小镇——斗门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生活的幸福之美,歌颂了荔枝的美好,以及镇上居民和游客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

本文将针对这一经典曲目进行音乐鉴赏教案的介绍。

二、曲目结构荔枝颂是一首由三个乐章组成的曲目,乐章之间通过转调连接。

具体乐章结构如下:1. 前奏前奏部分是这首曲目的开头,它主要呈现了这首曲目的基调和气质,让人感觉到这是一首悠扬华丽、富有当地特色的乐曲。

前奏部分旋律较短,节奏缓慢,突出了主旋律的优美和韵律感。

这一乐章的主旋律在后面的演奏中还会不断发展和丰富。

2. 正奏正奏是荔枝颂的主要部分,由两个小节组成。

在这个乐章里,主旋律开始逐渐展开,情感逐步加强,让听众感到舒适和愉悦。

如此美妙的旋律让人感到如沐春风,尤其是在演奏到第二个小节时,整个曲目达到了高潮,让听众感到热血沸腾,情感高涨。

3. 后奏后奏是这首曲目的结束部分,旋律较前面的两个乐章简单,但和谐清新,音响乐曲的效果十分出色。

在这个乐章里,乐曲逐渐减少了音符,情感也随之收尾,将整首曲目引向了完美的结尾。

三、乐曲特点荔枝颂的表现手法独具一格,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曲调婉转荔枝颂的曲调非常婉转,节奏较为缓慢,音符之间的跨度较小,音调和谐优美,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和自然的美好氛围。

2. 缺乏重复节该曲目的主旋律缺乏重复节,音符穿插着休止符和不同的速度变化。

这种非线性的旋律设计让听众不会感到疲劳和无聊。

3. 强调节奏感荔枝颂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尤其是在演奏到高潮部分时,速度明显加快,让人感到节奏的逐步加强和音符的推动感。

四、教学建议针对荔枝颂的音乐鉴赏,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听力训练在学习荔枝颂的时候,可以通过不断反复听唱这首曲子,并且聆听不同版本的演绎,比较它们的差异,找到不同版本之间的联系。

荔枝颂

荔枝颂

荔枝颂
荔枝,岭南独有之佳果。

身外是张花红被,轻莎薄裏肉团儿,入口甘美,夹齿留香,世间之罕物!荔枝品种各异:上品糯米糍,桂味。

次品妃子笑,黑叶,白糖罂,下品槐枝。

早上市三月红味略酸,增城挂绿虚有其名!
忆童年,祖上于屋檐下遗留三株荔树,不知为何,每岁果实归集体所有,余稍长,流火果熟时,看守者没法阻挡吾享荔枝盛宴。

初中时,适逢包产到户,学而余则嫁接荔枝种苗,于屋后荒坡种殖。

数年耕耘,荒野变果园。

及弱冠,余弃乡进城,荔园今由在,每年产果或多或少数十担,果丰价贱,贱时无人采,落果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株。

现年迈的老爸无力采摘,今逐利的我无心顾及。

圈中贤人能到吾乡郁南河口,佳果任食任摘,免费!一星期后品尝佳期!体验东坡当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郁南人。

荔枝颂(粤曲)-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荔枝颂(粤曲)-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荔枝颂(粤曲)-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一、音乐背景荔枝颂是广东省传统粤曲中的一首著名曲目,曲调婉转悠扬,展现了传统粤剧的音调、节奏、唱腔等特点。

荔枝颂的曲词最早出自明朝初年的陈源慎,原名《西江月・荔枝颂》。

后来,广东粤剧团体梅兰芳领衔的荣庆剧场演出此曲,逐渐形成了荔枝颂在传统粤剧中的地位。

目前,各个粤剧团体、各地区演员都有所传唱,演绎出了自己的风格。

本次音乐鉴赏教案将以花城版荔枝颂为例,介绍其基本情况、音乐特点、鉴赏方法等内容。

二、音乐分析1. 基本情况作品名称:荔枝颂演唱版本:花城版曲目类型:逐场曲目时长:约8分钟演唱人:赵飞燕2. 音乐特点荔枝颂曲调婉转悠扬,适合在舞台上表现细腻婉约的女性形象。

花城版此曲以清新明快为主要特色,演唱者赵飞燕的嗓音悦耳动听,让听众感受到传统粤曲的魅力。

荔枝颂的唱腔以缓慢抒情的左环、右碰为主,注重情感表现。

同时,配合着华丽繁复的乐器伴奏,给人一种宛若置身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感觉。

在演唱技巧上,荔枝颂注重节奏的掌握,需要演唱者能够准确把握节拍,将纯正的传统粤剧唱腔展现得淋漓尽致。

3. 鉴赏方法(1)了解曲目基本情况在进行音乐鉴赏前,需要对荔枝颂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例如曲目类型、演唱人、演唱版本等。

(2)体会曲调情感荔枝颂是一首抒情悠扬的曲目,需要通过听取曲调,进一步领略其表达的情感。

(3)关注旋律荔枝颂曲调优美,旋律多变,需要注意旋律上的变化,以便更深刻地体会曲目的情感表达。

(4)注意唱腔技巧粤曲特有的唱腔和技巧是荔枝颂的重要特点之一。

需要关注演唱者的嗓音使用、节奏把握等方面,体会传统粤剧的唱腔之美。

(5)深入了解背景荔枝颂的背景和历史背景也值得深入了解,这有助于更好地体会曲目所表达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三、结语荔枝颂是广东粤曲的代表曲目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通过本次音乐鉴赏教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领略荔枝颂的艺术魅力,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为更多人提供精神食粮和文化享受。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歌曲《伟人-孙中山》、粤曲《荔枝颂》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2、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二声部合唱练习,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孙中山的相关事迹。

三拍子感觉的巩固与复习。

3、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4、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用体态动作去尝试粤曲表演。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歌曲《伟人-孙中山》引入:世上有三种人:一为先行者、二是墨守中道的人、三是落后者,而先行者往往要付出代价,甚至牺牲,但他们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0世纪中国的一位先行者——孙中山。

2006年中共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胡锦涛讲话:“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那我们就通过此课一起走进这位时代的伟人。

看视频,学生简介孙中山人生历程:立志求学、致力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伟大转变、巨星陨落。

以孙中山先生的3大历史时段,概括总结孙中山历史轨迹。

1、听中设问。

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旋律。

提问:这首旋律美不美?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讲故事。

教师播放课件《伟人-孙中山》,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孙中山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孙中山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伟人孙中山是广东的骄傲。

3、范唱。

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范唱。

红线女:一曲绝响《荔枝颂》

红线女:一曲绝响《荔枝颂》

红线女:一曲绝响《荔枝颂》作者:成萌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4年第10期2013年12月8日夜,我接到了红线女学生杏子的微信:“红老师走了。

”“走了?去哪了?”我实在是不愿意往那方面想,但是事实却如此无情,红线女已经去往天国的艺术之宫了!无语凝噎,只有悲痛!可就在半年前我还拜见了她老人家的,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红线女有着怎样的传奇?也许对于北方人来说不是那么熟悉,但在岭南地区,她的名字几乎妇孺皆知。

红线女本名叫邝健廉,因少时对唐代侠盗故事《红线盗盒》深深着迷,改艺名为“红线女”。

她在粤剧界以“红腔”独树一帜,是红派艺术的开创者。

粤剧因红线女而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南国红豆”。

人们常说,红线女得天独厚却刻苦努力,对于艺术创作肯动心思。

她潜心学习、研究粤剧老前辈的表演艺术,又善于从国内多个剧种如京剧、昆曲等优秀艺术传统中吸取营养,更敢于参考西洋歌唱技巧中的可用优点,以我为主,来丰富发展自己的粤剧表演。

红线女从艺70多年来,拍过90多部电影,演过近百个粤剧剧目,她所塑造的角色,惟妙惟肖,各具个性,从动作、表情到声腔,都根据人物的发展、变化而富于不同的风貌。

如《搜书院》中敢于追求的婢女翠莲;《关汉卿》中敢于对抗权贵的色艺双全、侠肝义胆的珠帘秀;《三娘教子》中的贤淑女子三娘;《蔡文姬》中饱经风霜、深有卓见的蔡文姬……这些女子的年龄、出身、性格、遭遇各不相同,红线女深埋角色之中,投情特深。

许多“红腔”名曲,《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被视为经典,广为传唱。

我尤爱她的《荔枝颂》,因其将岭南文化与时代旋律巧妙融合,可谓是与时俱进了。

荔枝是古今中外驰名的岭南佳果,以粤曲去颂唱“南国荔枝”,寓意新中国建设得如火如荼,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我最初知道红线女还是在中国戏曲学院上学时,那时她首创用卡通形式演绎粤剧传统剧目《刁蛮公主戆驸马》,以后数年,在编剧班遇到了杏子,他是红线女的学生,曾在红线女艺术中心工作,从他的只言片语里了解一点红线女的传奇。

粤曲《荔枝颂》的传奇

粤曲《荔枝颂》的传奇

陈冠卿先生 ( 1 9 2 0 —2 0 0 3) 在 万千 ,色 、香 、味齐 ,引起 内心 对视
八十年 代曾经是笔者的 邻居好友 。那 事说 : “ 女姐找我的时候 离世界青年 联欢节 只有一个多月 时间 ,说想唱一 首卖荔枝 的新曲 ,最好 以广东音乐入
在 “ 文化大革命 ”时 , “ 横扫一 切牛鬼蛇神 ” ,而女姐不知 自己被推 上影剧界 的顶 峰以后 ,精神和 肉体又 遭到种种非人 的不堪承受 的袭 击与煎
于2 0 世纪 四 五十 年代 时 在粤 剧 《 情 长 大 的 “ 乡村 姑 娘 ,带 着一 班 小 伙
僧偷到 潇湘馆 》一剧 中 ,创作了一首 。 子 ,成群 结队摘果 去 ,万艇干 帆载荔
“ 祭潇 湘”的曲子 ,大 受好评 ,令红 透粤坛 的小生何非凡红 上加红 。女姐 枝 ……”南粤独有 的景色与 乡土 风情
果 一 木 来 非易 ,多 少 园丁 挥 汗
要通俗 易唱 ,让大 多数 听众一听就觉 学士 在他的诗词里 就有记载 ,除了巧
雨 ,换来万紫干红 ……”
重温粤曲 《 荔 枝 颂 》I  ̄ 3 , N 作 历
程 ,恰恰是对 过去艺术家们 的功劳 ,
重新理解的开始 。 在 卿叔 辞世前 数年 1  ̄ 9 2 0 0 2 年 , 省委 授 予 陈 冠 卿先 生 艺 术 终身 成 就 奖 ,记得他是坐着轮椅去领奖的 。
时 ,他 曾告诉我撰写 《 荔枝颂 》的往 调和 几句 【 七字清 中板 】: “ 一 骑红
贬 岭南地 ,日啖荔 枝三百余 。”广东 .
熬, 《 荔枝颂 》几成绝 响 。
粤曲 《 荔枝 颂 》里歌词说得好 ,


曲 ,内容要反映南 国的新气象 ,曲调

浅谈粤曲与民族唱法中的演唱技巧结合——以《荔枝颂》为例

浅谈粤曲与民族唱法中的演唱技巧结合——以《荔枝颂》为例

I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一浅谈粤曲与民族唱法中的演唱技巧结合—以《荔枝颂》为例张洁蕾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摘要:《荔枝颂》是一首岭南风情的歌曲,由于其音乐风格鲜明,成为广东及海外粤籍华人广泛传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粤曲小调。

粤曲是广府地区代表性曲艺曲种,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相较于传统粤剧唱腔有些许出入,不过在经过民族唱法的融合后就形成了一种极具韵味的独特风格。

因此有许多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会去演绎唱《荔枝颂》,即便这些专业性演绎者能够表现出曲子的核心思想,演唱动人,可是粤曲韵味、发音等却不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

本文将以《荔枝颂》这首粤曲为例子从其创作背景、粤曲与民族唱法的结合及演唱分析等方面深入探究,从而挖掘出融入民族演唱技巧后的粤曲的独特价值,主张发扬传统文化,展示粤曲魅力。

关键词:粤曲民族唱法演唱技巧荔枝颂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2-0055-04目前,身处广东的民歌学习者与粤曲碰撞的频率极高。

不管是商业性演出,还是具有专业性的音乐会,粤剧都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声乐孕育了现代民族声乐,在此基础上,再吸收国外声乐中的“精华”内容,进而形成独树一帜的声乐风格。

这是一种目前已经发展得较成熟的演唱方式。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有了长足的进步,地方戏曲及民间艺术逐渐成为教学中的重点方向与内容。

粤剧是粤曲的发展源头,粤曲主要是通过“清唱”①来演绎曲子,为了重点衬托唱腔及旋律,往往对锣鼓及说白进行了大量的简化。

“传统古腔八大曲”②就是典型的粤曲作品。

“八音班”③作为清唱粤曲的专业组织,最早出现于清道光时期,发展于同治时期。

粤曲主要由失明的“师娘”④来传承,并且同治时期的粤曲开始有了较为成熟的表演体系。

到了建国时期,粤曲文化在“双百方针”的推动下愈发繁荣兴盛起来。

发展到当代,粤曲私伙局⑤则成为岭南广府地区的标志性文化,受众范围极广,浓缩了岭南文化的优秀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盖鸣晖(Joyce Koi,1966年10月3日-),
真名李丽芬,香港著名粤 剧女演员,是鸣芝声剧团的 文武生,师承林家声。盖鸣 晖攻读于香港八和粤剧学院, 戏——粤剧
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 的表演艺术
汪明荃称,粤剧传承非 常有利于岭南文化的传 承与发展,也将大力推 动粤港两地的文化交流 与融合。
谢 谢 欣 赏
八和会馆成立于清光绪 年间的,一直是广东粤 剧从业者的专业组织, 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 史,香港八和会馆于 1953年注册成立。被海 内外所熟悉的香港著名 女艺人汪明荃,在1992 年首度被推选为香港八 和会馆主席,并先后连 任6届。
融合新兴题材的粤剧-----《决战天策府》
创 新
CONTENTS
莲花步
莲花步步生,成语,现在多 用于形容女子步履轻盈美妙。
走圆台
台步(走圆台)是戏曲演员舞台基本步 法的训练项目。生角与旦角采用不同的 技法走圆台。 旦角要求步幅小,步频密;生角则步幅 相对较大,步速快。台身同样要挺直, 提气,收腹,纹丝不动
虎口掌
单山膀“双手插腰,接着右 手顺着胯骨右下向上“撩 掌”,撩至头的前上方,然 后“盖掌”至胸前,微扣腕 向右侧半弧圈形缓拉开,臂 微圆与肩平、虎口朝下、掌 心朝右外方;身体向右侧, 头看左侧。可做亮相动作。
粤剧魅影,形韵相传
邝中-----李雅慧
广东戏曲音乐 ----《荔枝颂》
粤剧
广东粤剧名伶--红线女 香港粤剧名伶:汪明荃、罗家英
红线女
唱腔:吸收京剧、昆曲、 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 形成独树一帜的“红腔”。
唱腔特点:甜、润、脆
代表作:《关汉卿》、 《昭君出塞》、
《搜书院》《荔枝颂》、等
粤剧
粤剧有多久的历史?
粤剧大概从1522年又开始有了
粤剧的功夫
“四功五法”
四功:唱、念、做、打 五法:手、眼、身、法、步
四 功 粤剧的功夫-----
“四功”,指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功夫(粤 剧曾有“唱做念打翻” 之说)。“五法”,是 指手、眼、身、法、步(一说“口眼身法步”) 五种做功的技术方法。“四功五法”是以上的简 称和合称,它是戏曲演员的基本修养和素质要求。
CONTENTS
创 新
加入粤剧元素的粤语歌
黄霑《沧海一声笑》运用了五声调式、 李克勤《旧欢如梦》歌曲旋律运用了粤曲的曲调进行编写, 唱法上运用了粤剧唱腔、 刘德华《继续谈情》中的歌词“泪似窗外雨点滴到天明” 是取自《山伯临终》里面的经典粤曲唱词、 林夕《幻听》中部插入一段纯粤剧《昭君出塞》的片段, 并运用了粤剧中女性角色常见的“子喉”唱腔,伴奏中加 入了古筝、笛子等民乐器、 黄毅成《剑合钗圆帝女花》中,选用了著名的粤剧折子戏 《紫钗记之剑合钗圆》和《帝女花之香夭》中的辞去加以 改编和展开,并加入R&B的和声效果。
粤剧的功夫-----五法
手 眼身法
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源,步为根。 其中"法"是指戏曲表演所不能背离的规矩和法 度,否则就不是戏曲了。它是演员在舞台上展 现戏曲表演意境和神韵的技法。

兰花掌兰花指
指示方向或其他示意动作。
■ 动作要领 1. 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弯曲。 2. 拇指指面轻贴中指指缘。 3. 拇指勿压扣中指指甲。 4. 小指僵直会使手形不自然。 5. 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
八字步
传统粤剧的花面和武生习惯使用大八字 步,双手随着步形同时向两边大幅度地 摆动,形成一种特殊的步形。须生的步 幅相对适中,步与步之间稍作有规律的 间歇性的停顿,显示老年人稳重沉实的 心态。小武刚劲威猛,小生潇洒飘逸, 均须视表演个角的身份、年龄,以及戏 剧的规定情景而有所变化。另外,还有 云步、醉步、跪步等,这些有一定内容 的生活形态步形,都是戏曲舞台上特殊 的台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