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精华版中考)教学提纲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优秀5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优秀5篇)中学九班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品味写雪景语句的精妙。
2、感悟雪中赏景的低沉之情。
3、学习白描写景的手法。
学习重点: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学习难点:感悟张岱的低沉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自古风花雪月之事,必能引起文人墨客心头的悸动,特殊是碰到雪白的大雪,更是能触动他们简单骚动的心。
你所学过见过的诗词中带有雪的你记有多少呢?(同学做得,不一而足,老师要多激励,多称赞)喔!同学们把握的还真不少,足见大家的学问的广博。
在刚才大家所展现的诗句中,柳宗元的《江雪》,我为觉得写雪最为突出,现在大家一起来吟诵一下吧!(同学吟诵)很好!大家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同学可能说出多种情况,老师最终总结。
)这真是: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呀!自此雪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心境呢?(提示同学可以参考刚学过的《小石河潭记》的介绍)孤独,凄凉,因被贬而悲痛的情感。
同样是在冰天雪地之中,我们今日来看看清朝的张岱是什么样的心境呢?二、明确学习目标(同学读记)三、简介。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名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降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四、踏雪赏景1、现在我们就跟随张岱一起来了解西湖雪景的漂亮吧。
请齐读课文(同学齐读)找出文中张岱都看到了哪些雪景?同学找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我们一起来赏识一下这雪景吧!“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对象适用对象:高中学生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
第二章:作者与背景知识2.1 作者简介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重点强调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诗歌背景解释“左迁”一词的含义,说明诗人被贬的原因,以及蓝关在当时的地理位置和意义。
第三章:诗歌内容解析3.1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的特点。
3.2 词语解析解释诗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3 意象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苍山远”、“白发新”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第四章:诗歌主题与情感4.1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如忠诚、忧国忧民等,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4.2 情感分析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如悲愤、忧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境。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预习任务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诗歌背景。
5.2 课堂讨论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3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诗歌为灵感,创作一篇作文,表达对忠诚和忧国忧民的理解。
第六章:诗歌分析与解读6.1 诗句解析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6.2 诗歌艺术特色探讨韩愈的诗歌艺术特色,如用词造句、韵律节奏等,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魅力。
第七章:比较学习7.1 比较分析选取其他类似主题的诗歌,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7.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比较学习的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八章:拓展活动8.1 诗歌朗诵组织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2)了解作者韩愈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3)分析并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面对困境时坚定的信仰和乐观的人生态度;(2)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传承家族美德;(3)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3)作者韩愈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的解读;(3)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会作者的心境。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韩愈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提问学生对“左迁”一词的理解;(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回答与诗歌相关的问题;(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的情感;(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传承家族美德;(3)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2)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 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思想的短文;3. 调查并了解韩愈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2)准确翻译和解释重点词语。
(3)分析并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诗歌背景。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身处困境时的坚韧不拔。
(2)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诗歌翻译和解释。
(3)诗歌情感分析。
2.教学难点:(1)诗歌内涵的理解。
(2)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韩愈,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
(2)展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诗歌翻译与解释(1)逐句翻译诗歌,解释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诗歌情感分析(1)通过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2)讨论作者在困境中如何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4.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
5.课堂小结(2)强调作者身处困境时的坚韧不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辅段1.多媒体教学:展示诗歌背景、作者简介等相关资料。
2.诗歌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五、作业布置1.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写一篇关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感悟。
3.收集其他韩愈的诗歌,进行阅读分享。
【原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翻译】早晨上奏章到朝廷,晚上就被贬到潮州离京城八千里远的地方。
本想替皇帝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阴云横亘在秦岭,家乡在哪里?大雪堆满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唐朝时期,官员左迁至蓝关,意味着被贬谪到边远之地,诗人时写下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人韩愈,字退之,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2 作者简介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官至刑部侍郎。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主张文言文的复兴,提倡文以载道,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分为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字。
诗歌采用平水韵,韵脚为“ang”。
2.2 诗歌内容前四句写诗人左迁至蓝关的遭遇,表达了自己的失意与无奈。
后四句写诗人对侄孙湘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忠诚于国家,不因自己的遭遇而气馁。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3.1 诗歌主题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了对国家政治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人对侄孙湘的期望,体现了对忠诚、正直品质的崇尚。
3.2 思想内涵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的忧虑,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人希望侄孙湘能够坚守忠诚、正直的品质,不因自己的遭遇而改变。
第四章: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4.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忠诚、正直等品质的重要性。
4.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教师对诗歌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进行详细讲解。
采用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采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思想内涵的把握。
5.3 课堂测试进行课堂测试,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第六章:诗歌语言与艺术特色6.1 诗歌语言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词语和句式,如“左迁”、“蓝关”、“示侄孙湘”等,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1.1 诗歌背景:本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被贬至蓝关途中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失意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侄孙韩湘的期望和教诲。
1.2 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以载道,提倡古文运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主题: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逆境的坚韧态度和对后辈的期望。
2.2 诗歌结构:诗歌分为四句,每句七字,采用平水韵,韵脚工整,对仗严谨。
2.3 诗歌意象:通过描绘山、水、雪、马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悲壮、凄美的氛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3.1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诗人身份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执着。
3.2 象征手法:诗歌中的“左迁”、“蓝关”等词语,象征着诗人政治失意和生活困境。
3.3 寓情于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对未来的期许。
第四章:教学目标与方法4.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朗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第五章:教学内容与步骤5.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诗歌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以及教学目标和方法。
5.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诗歌背景和作者;步骤二: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步骤三:分析诗歌艺术特色,让学生领略诗歌的美学价值;步骤四: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步骤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六章:诗歌的语言风格6.1 语言特点:韩愈的诗歌语言风格独特,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富有表现力。
6.2 举例分析: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第七章:诗歌的思想内涵7.1 诗歌主题: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逆境的坚韧态度和对后辈的期望。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唐朝时期,官员左迁至蓝关是指被贬官到边远地区,诗人背景下写下这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人韩愈因上书谏言皇帝而被贬,他在途中经过蓝关时,给他的侄孙韩湘写下了这首诗。
1.2 诗人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在文学上提倡复古,反对当时流行的骈文,提倡古文运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这首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属于近体诗中的绝句。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被贬官的悲愤和对侄孙的期望。
2.2 诗歌内容解读:第一句“云横秦岭家何在?”表达了诗人被贬至边远地区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
第二句“雪拥蓝关马不前。
”通过描绘雪拥蓝关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前进道路的艰难。
第三句“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人对侄孙的期望,希望他能有所作为,继承自己的志向。
第四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3.1 诗歌主题:这首诗主题是诗人的左迁经历和对侄孙的期望,通过对左迁至蓝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3.2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自己的遭遇的反思,表达了自己被贬官的悲愤和对侄孙的期望。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也流露出对侄孙的深深期望和关爱。
第四章:诗歌教学与鉴赏4.1 诗歌教学: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对诗歌内容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通过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2 诗歌鉴赏:鼓励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关注诗歌的韵律、对仗和意境等方面。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诗歌进行个人的解读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精编赏析课件
05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鉴赏
诗歌的情感表达
情感基调
情感层次 抒情手法
诗歌的意境营造
蓝关的象征意义
蓝关在诗歌中被赋予了险阻、关 隘的象征意义,暗示着诗人面临
的困境和挑战。
自然景物的描绘
韩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如“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 马不前”,营造出苍茫、雄浑的 意境。
对比手法的运用
提倡忠诚爱国
韩愈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忠诚的情感,这种情感对于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缺乏国家认同感和忠诚感的问题具有启 示作用。
对现代文学的借鉴意义
古典诗歌的韵味
思想深度的追求
对现代人的人生观的影响
积极面对挫折
追求精神超越
THANK YOU
丰富了诗歌主题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启迪了后世文学的创新精神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了文学 创作者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提供了文学表达的新思路
韩愈在诗歌中运用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手法。
在韩愈诗作中的地位
代表韩愈的创作高度 对韩愈诗风转变的标志
愈《左迁至关示侄湘精 析件
• 韩愈简介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创作背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诗歌内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文学价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鉴赏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现代意
义
01
韩愈简介
韩愈的生平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 家。
韩愈自幼聪颖好学,精通经史子 集,后考中进士,张改革,强调“ 文以载道”,反对形式主义文风,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第一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按古诗欣赏的一般步骤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本诗“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2、掌握贬谪诗的感情和意象。
新课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儒家学说是封建时期的正统思想。
受儒家学说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
古代文人皆以入朝为官,为朝廷效力为人生最高目标。
然而宦海常有不测风雨,历史上有许多人才忠却被贬,贤而遭迁。
例如同学们学过的屈原(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中两位唐代诗人(韩愈和柳宗元)的两首古诗(学生回忆唐宋八大家是哪些人?)。
看看两位诗人在仕途不顺时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初读诗歌问:首先请同学们自读韩愈的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之后老师请几位同学来概述一下诗歌每句话的内容(诗歌的每一句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四句话,第一句写自己被贬的原因,第二句申述自己的忠心,第三句借景抒情,第四句交代后事在学习本诗之前,我们先大体了解一下本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韩愈(768—824),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
贞元进士。
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说课稿一、教材和教学目标1. 教材我们将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为教材,重点讲解《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篇课文。
2. 教学目标本课要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 了解《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 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语言表达; -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中的词义和句意;•掌握如何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了解作者以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背景。
2. 教学难点•解读文言文中的长句和复杂结构;•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作者的用意;•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中的“辨析词义”、“推测句子含义”等方法。
三、教学准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针对课文内容准备的教学PPT。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步:导入与扩展(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前了解课文的背景,我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课文。
•提问1:你们知道《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篇课文是哪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吗?•提问2:你们了解过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吗?第二步:导读与讲解(10分钟)通过介绍作者和课文的背景,我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预测课文的内容。
•讲解1:介绍作者左思的背景和成就;•讲解2:简要介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故事情节。
第三步:整体感知(15分钟)通过课文的朗读和教师的注解,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内容有个初步的把握。
•课文朗读: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教师注解:对生字词和主要句子进行解释和分析。
第四步:分段解读(25分钟)将课文分成几个段落,逐段进行解读,并着重讲解一些文言文阅读的技巧。
•段落一:左思命丧的事实和侄孙湘被左迁到蓝关的背景;•段落二:侄孙湘对左思的追思和思念;•段落三: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侄孙湘的嘱咐。
第五步: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共享的思考,探究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意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诗句;(3)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无奈;(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3)学会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理解;(3)诗文主题思想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部分生僻词语的翻译;(2)诗文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3)将诗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韩愈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对诗文主题思想的感悟;(2)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 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如何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内容分析1. 诗文背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官至蓝关途中,为勉励其侄孙韩湘而作的一首诗。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无奈,也透露出对晚辈的关爱和期许。
八年级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
八年级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背诵并默写全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被贬的悲愤与愁苦,感受诗人虽遭贬谪仍一心为国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官员被贬是常有的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韩愈被贬时写给侄孙韩湘的,诗名叫做《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2、背景介绍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 年),韩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当他行至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便写下了这首诗给他。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四)精读诗歌,赏析词句1、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1)“朝奏”与“夕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什么?明确:突出了获罪之速,命运变化之快,诗人满心委屈与愤懑。
(2)“路八千”写出了什么?明确:写出了被贬路途的遥远,表现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2、颔联“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1)诗人为什么要“除弊事”?明确: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心,想要为皇帝除去有害的事。
(2)“肯将衰朽惜残年”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明确:体现了诗人不惜残年、义无反顾的决心。
3、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鉴赏教学提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鉴赏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贬谪诗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元和十四年,刚过完春节不久,唐宪宗对拜天地祭祖宗的事意犹未尽,虽然该拜的也拜了该祭的也祭了但是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是很踏实,忽然对自己每年都拜的本土神明和列祖列宗产生了一丝怀疑:你们到底管不管用呢,年年如是会不会产生审美疲劳,我听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那么外国的佛祖是不是更灵验一些呢?人只要有了想法就会立即实施更何况是九五之尊的宪宗呢,于是第二天就有宦官去凤翔法门寺塔把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宪宗亲自供奉。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佛骨经过宪宗的大力“炒作”一下火了起来,不管在民间还是在王公大臣之中人人敬香个个礼拜,举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敬佛运动。
话说朝中有一人姓韩名愈字退之号昌黎河南河阳人官拜刑部侍郎,虽然刚升了官但不是很开心,使他不开心的有两件事:第一件说来话长,当时唐朝征讨淮西节度使持久不胜,天子迟疑百官彷徨战与不战莫衷一是,韩愈上书一道顿去天子疑虑决心一战并任命主战派裴度为总指挥韩愈为行军司马,不久获胜。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既然已胜那必须是要刻碑的,考虑到韩愈是切身参与者又是当朝文宗,宪宗亲自点名让韩愈来写此碑,当时韩愈也是激动异常以至于提笔无字,平复了好久才把碑文写完,此文一成竞相传诵,韩愈功成名就不觉飘然,但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对于韩愈的碑文有人持不同意见指责没有把有功之人重点突出,最后可能运用了一点裙带关系就把韩愈的碑文抹去而由一位姓段的翰林学士重写。
最初不让我写也就罢了让我写了又抹去,韩愈心里有点不爽不过这都是小事现在都快淡忘了,可现在又出来一个什么佛骨搞得人们顶礼膜拜,比我当年的碑文还热闹,这下韩愈心里真的不服了:一块腐朽的破骨头竟然能胜的过孔孟之道的儒家经典,现在的人是怎么了?第二件使韩愈不开心的就是一点家事,韩愈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来兄长早逝就有寡嫂养育,韩会有个儿子叫韩老成排行十二和韩愈一块长大虽然辈分上是叔侄关系但两人年龄相仿情同手足,可能是遗传原因这个韩老成又很早的去世韩愈听到噩耗悲痛欲绝沾着血泪写成了千古绝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作者杜甫的背景信息和创作背景。
2. 通过分析诗歌的题目,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步骤:1. 引入诗人杜甫,介绍他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解析诗歌题目“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评价:1. 学生是否能准确地描述作者杜甫的背景信息。
2. 学生是否能理解并解释诗歌题目的含义。
3. 学生是否能朗读诗歌,并表达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并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1. 分析诗歌的开头,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身份和遭遇。
2.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左迁”、“蓝关”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心情。
3.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是否能理解并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学生是否能感受诗人的情感,并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诗歌翻译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逐句翻译诗歌,确保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的意义,并进行讨论。
教学评价:1. 学生是否能准确地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
2. 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的意义,并能够进行讨论。
第四章:诗歌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如韵律、节奏等。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美,如诗人的思想感情等。
3. 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教学评价:1. 学生是否能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1.1 背景介绍唐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官场生涯与文学创作密不可分。
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蓝关,此诗作于贬官途中。
1.2 作者介绍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现实关怀。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首联:叙事点题,写自己因上书谏言被贬官。
颔联:抒发感慨,写自己虽遭贬官,但内心仍坚定。
颈联:表达对侄孙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勤勉学习,有所作为。
尾联:表达自己的坚定态度,不畏艰难,保持正直。
2.2 重要词语解释“左迁”:贬官,降低官职。
“蓝关”:地理位置,指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
“示侄孙湘”:给侄孙韩湘看的,表达作者对后代的期望。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3.1 诗歌主题表达作者在被贬官后的心境变化和内心坚定。
对侄孙的期望,希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志向和品德。
3.2 思想内涵批判当时的政治环境,官场的不公和腐败。
强调个人的正直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4.1 语言特点韩愈的诗歌语言简练有力,富有韵味。
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
4.2 意象与情感表达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左迁”、“蓝关”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第五章:教学实践与拓展5.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朗读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歌的背景和意象。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题材,创作自己的诗歌。
第六章:诗歌情感分析6.1 诗歌情感概述分析诗中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被贬的失落到坚定的自我信念。
通过对侄孙的期望,体现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期许。
6.2 情感细节分析首联中透露出作者对被贬的不满和无奈。
颔联中转折出作者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坚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文,了解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领略作者的忠诚与坚韧,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珍惜友谊、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文的理解与背诵。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结构分析等。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生僻词语、古今异义词的解释。
2. 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以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语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和句子的流畅度。
3. 解析课文: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语、古今异义词,分析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语,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相关的课后练习。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背诵情况,评估其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 通过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
3. 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原文翻译及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代: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版本一)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版本二)译文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注释⑴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
蓝关:在蓝田县南。
《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
”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
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
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
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
八千,不是确数。
⑷“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
肯:岂肯。
衰朽(xiǔ):衰弱多病。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圣明,指皇帝。
⑸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⑹“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
拥:阻塞。
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⑺汝(rǔ):你,指韩湘。
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
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
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⑼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教学目标:1.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
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中考专题:如何分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中考专题:如何分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一、诗歌背景在分析一首诗歌之前,了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背景是唐朝贞观年间的一个真实故事。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诏令组建了巡边官司,派遣官员到边疆执行巡边任务。
贺知章就是从唐朝都城长安出发,途经蓝关(今甘肃敦煌西南约60公里处),赴巡边官司的途中,将自己被贬谪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融入了这首诗歌中。
二、诗歌结构了解诗歌的结构,对于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作者的表达方式非常有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共八十句,按照句数分成两个部分。
前四十句在描述诗人的旅途,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愁苦之情;后四十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巡边工作的期望和决心。
整首诗歌结构严谨,前后呼应,构成完整的诗歌篇章。
三、诗歌语言诗歌语言是诗歌意义的表达方式,是描绘诗歌形象和表达情感的载体。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语言清新简洁,意境高远,构成了典雅的诗意。
例如,“回看天际下,白云依然在”这句诗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离开家乡,向着遥远目标的行程,同时描绘了天空的壮阔与云的自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诗歌意义诗歌意义是诗人用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核心,也是读者感悟诗歌的最终目的。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所表达的意义是多层次的。
其一,表达了诗人离乡背井、孤单无依的悲苦心情;其二,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情思念和向往;其三,展现了诗人对巡边工作的高贵追求和执着决心。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孤高情怀和崇高理想,既是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反映,也是贺知章个人的文学修养和气质的体现。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中国古代一首经典的诗歌,其结构完美、语言清新、意义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通过分析和理解这首诗歌,不仅可以提升中考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也可以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的了解,为他们的人生增添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分析讲课稿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 代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 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 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 之为韩昌黎,谥“文”,故又 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 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 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 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 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 生集》四十卷。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⑴登柳州城楼:既交待了 事情,已含触景生情,伤高 怀远之意。
⑵寄:只要设身处地,稍 加思索,诗人眼望苍茫天地 间,百感交集,寄关切之情 于同被贬谪的漳、汀、封、 连四州。
作者简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 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 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 柳。
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语极凄切: “朝奏夕贬” “路八千” “衰朽残年” “家何在” “马不前” “好收吾骨瘴江边”
不衰飒:景 “云拥雪横” 境界雄浑 气势 磅礴
情
慷慨激昂 刚直不阿
总结全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 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 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 弊政的忠心和勇气。
情被结韩宪时 历 ,定果愈宗韩唐 史 才为触上要愈宪 背 改死怒《“担宗 景 为罪了论迎任元 : 被,唐佛佛刑和 贬后宪骨骨部十 潮经宗表入侍四 州他,》大郎年 。人几劝内。,
说乎谏”唐当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解题
▪ 韩愈被贬官至潮州经过蓝田关时,他的侄 孙韩湘赶来与他同行。
▪ (左迁:在古代的意思是被贬官)
云彩横出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 大雪阻拦,前路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精华版2016年
中考)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背景介绍: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
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
2.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一封早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对比。
“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4.这首诗在虚词的运用上很得体,如“欲为”、“肯将”,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作者的一片忠心和坚强的信念,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愤慨,还蕴含着诗人不屈不扰,宁折不弯,刚正不阿的品格。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6.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7.细致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两句诗,分析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发途中感受的?
这一两句借景抒情。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8、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
9、颈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试作简要分析。
(3分)
这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分),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2分)。
(或借物抒怀,以马写人2分,用“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2分。
)
12、这首诗表达了韩愈对朝廷“既忠且怨”的复杂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语言明快,风格沉郁。
表达了诗人不惜残年为皇
帝“除弊事”的决心和老而弥坚的气概,但一封奏疏竟然获罪,也流露出诗人的怨愤之情。
1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
15.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D )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16.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17.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
“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