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生物学
附件4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生物学
专业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专业代码071010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06年07月14日
修订日期:年月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
2、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课2-3门,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须在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4、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增设“教育科学通论”、“现代教育技术”为必修课,免除“学术活动”、“社
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二项必修环节
5、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免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第一外国语”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增
设“中国概况”为必修课。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六、需阅读的主要文献。
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1
博士生中期考核办法见本院博士生中期考核相关规定,硕士生由导师自行安排。
博士生在第二或第三学年6月(或12月)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参见本院博士生中期考核相关规定。
文献综述与科研报告
选修
0
博士撰写综述论文并做研究进展报告
由各导师组自行安排。
开题报告
必修
0
硕士研究生至少用两年时间,博士研究生至少用三年半时间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经导师组立题或自行立题,但需经导师组审核通过。以导师组或课题组为学术交流单位,作好论文开题报告,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调整。研究生在开展学位论文研究期间应及时向导师组汇报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开题报告须报学院备案。
学分
硕士:总学分≥1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4学分,其他培养环节4学分
博士:总学分≥17-2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2-15学分,其他培养环节5学分。
(说明:普博生总学分≥17学分;硕博连读生硕士阶段修满18学分,则博士阶段课程免修(但下面“其他要求”中规定的和有关培养环节除外);本直博生总学分≥20学分,公共课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和外语课程(2学分))
其他培养环节及要求
其他培养环节
是否必修
学分
内容或要求
考核时间及方式
学术讲座
必修
4
听取国内外专家来校举办的学术讲座与学术报告,并做好记录。博士生至少120场(硕博连读生含硕士阶段),硕士生至少80场。计4学分。
研究生在读期间自行做好听报告记录,毕业论文送审前由学院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计4学分。
中期考核
科研能力及素质等要求
科研能力:
熟悉生物学科及其特定研究方向和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熟悉并掌握本专业常用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技能,熟悉或了解本专业研究前沿最新技术和方法,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科研工作的能力,具备在本学科特定领域开展探索性研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技能,具备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并掌握交叉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授予学位类别:理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10 生物学二级学科代码名称:071001 植物学071002 动物学071003 生理学071005 微生物学071006 神经生物学071007 遗传学071008 发育生物学071009 细胞生物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21生物信息学0710Z2 生物工程0710Z1 生物统计制订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牵头)基础医学院、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参与)培养方案版本号:2016版一、学科概况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等的科学。
中南大学生物学学科伴随着“百年湘雅”医学教育的发展而成长,湘雅医学院的生物学教学始于1914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建校之初的医学预科,1946 年湘雅医学院即建立了生物化学科。
在10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本学科在我国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了卢惠霖、夏家辉、任邦哲等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培养了以张友尚、刘德培、刘斯奇、黄承汉为代表的一大批遍布海内外的优秀人才。
本学科点分别于1977 和1981 年获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遗传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为湖南省重点学科,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3个ESI 学科已经进入世界排名前1%。
学科拥有“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外专局创新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万人计划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重大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本学科在国内最早开展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和利用,致病基因克隆、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在临床医学中开创了“医学遗传科”,引领了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发展。
暨南大学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000)一、学科方向1、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71009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3、071007 遗传学Genetics4、071006 神经生物学Neurobiology5、071004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6、0710Z2 生物医药Biomedicine7、0710Z1 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Marine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8、071002 动物学Zoology9、071011 生物物理学Biophysics10、071008 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 Biology11、071005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12、071003 生理学Physiology二、学制全日制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
根据情况学习年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能超过5年。
兼读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4年。
如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由硕士生和导师提前3个月提出延期申请,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
三、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22-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6-12学分。
非学位课程可跨方向选修。
四、必读和选读书目五、学位论文与申请硕士学位科研成果的要求1.学位论文工作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进行按照制定培养计划——>开题——>中期检查——>论文写作与答辩等四步骤进行。
1.1培养计划的制定研究生在入学后的6-8周内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培养计划,初步设计学位论文的内容与进度安排等,网上填写暨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第一学期10月底之前网上提交,同时提交纸质版原件至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学科点、导师、学生各留一份复印件。
研究生申请毕业时,学科点将按培养计划进行审核,以确定研究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1.2论文开题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中期考核后方可进行毕业论文开题,开题时间在入学后第三个学期。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章总则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特制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二章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条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的实施目标是培养研究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理念、坚守科学道德;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求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
第二条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本所目前按“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3个二级学科专业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一)微生物学(071005)微生物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及系统学,微生物群体遗传与演化,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与生态,微生物生物技术,微生物生化工程,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抗病毒及抗菌药物研究,病毒免疫学等。
(二)遗传学(071007)遗传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分子遗传与育种,微生物发育分化,微生物代谢及调控机制,极端微生物遗传与适应机制,微生物遗传工程,微生物-植物相互作用,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微生物基因表达系统的改造、优化和利用,微生物基因组学等。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多糖的合成与功能,糖化学与糖生物学,分子酶学,应用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极端微生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代谢产物筛选及活性研究,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细胞自噬,微生物药物等。
根据本所战略定位和科研布局,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所在保持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会适时进行调整,并积极发展交叉学科和新兴边缘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任务
1.培养具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够
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具备独立开展科研项目能力
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人才;
3.培养具备科学精神、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注重实践与创新,具备
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生物医学、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等领域从事生
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1.基础课程:高级生物化学、高级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导论等;
2.专业课程: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基因组学与遗传学、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免疫学、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等;
3.学术研究课程:科研前沿讨论、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科研伦理与
学术规范等;
4.选修课程:依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导师的指导,选择一定数量的选
修课程;
5.实践环节:实验室实训、科研项目实践、学术会议报告等。
三、研究生培养模式
1.导师制:每位研究生有一位指导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2.课程学习:学生在前期完成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扎实的理
论基础;
3.科研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
4.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室实训、科研项目实践和学术会议报告等
环节,提高实验技能和学术交流能力;。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生物学学科(07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生物学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看法。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她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本培养方案按生物学一级学科设置。
生物学一级学科包括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具体研究方向如下:1.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等。
植物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为人类服务。
植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分布的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的利用等。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学⼀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学位研究⽣培养⽅案⽣物学⼀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学位研究⽣培养⽅案(专业代码:)⼀、培养⽬标本学科培养的研究⽣,要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应能较好地掌握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与⽅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合作精神,学风严谨,谦虚、进取、敬业,有较强的事业⼼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和⼼理素质。
本学科研究⽣应掌握扎实宽⼴的⽣物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各⾃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实验科研技能,掌握⼀门外语(⼀般为英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作或独⽴担负专门技术⼯作的能⼒。
毕业后可从事⽣命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及科技管理等⽅⾯的⼯作。
⼆、⼆级学科各专业及研究⽅向1. 植物学2. 动物学3. 微⽣物学4. 遗传学5. 发育⽣物学6. 细胞⽣物学7. ⽣物化学与分⼦⽣物学8. 海洋⽣物学9. ⽣物物理学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制硕⼠研究⽣的学制为3年,在校学习期限为2-4年。
3年制硕⼠研究⽣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年。
成绩优秀,提前完成论⽂、且在SCI刊物上发表与毕业论⽂有关的研究论⽂者,硕⼠论⽂经学位委员会指定的3⼈以上指导⼩组预答辩,推荐进⾏硕⼠论⽂答辩⽅可向学校申请。
四、培养⽅式1.根据宽⼝径、厚基础的原则,本学科按⽣物学⼀级学科招收硕⼠研究⽣,按⼀级学科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在学⽣进⼊到实验室后,由导师或导师组对学⽣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完成相应的专业学习。
2.本学科⿎励开展硕⼠研究⽣的“三种经历”⼯作,即海外学习经历、第⼆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在海外学习经历、第⼆校园经历中实⾏双导师合作培养。
五、应修总学分数硕⼠⽣的课程学习⼀般为⼀年,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2学分(含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具体课程见课程设置⼀览表。
六、课程的类别及设置硕⼠研究⽣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类,具体课程见课程设置⼀览表。
1、必修课22学分思想政治理论(理⼯医)3学分;第⼀外国语 3学分;专业外语 2学分;学位基础课 9学分;学位专业课 2学分;前沿讲座 2学分;社会实践 1学分。
0710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生物学(代码: 0710 )二级学科名称:植物学(代码: 071001 )二级学科名称:动物学(代码: 071002 )二级学科名称:生理学(代码: 071003 )二级学科名称:遗传学(代码: 071007 )二级学科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码: 071010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国家、广东和广州都在十一五规划中将生物技术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正在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最具有竞争力的领域之一。
本硕士点建立将为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如广州生物岛)培养植物抗逆基因功能研究与分子育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急需人才,增强服务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植物学(华南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动物学(动物分类与多样性保护)、遗传学(重要基因的功能研究与利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逆境生物学与分子育种)、生理学(分子生理与内分泌学)。
现有在职硕士导师14人,包括教授11人,副教授3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导师11人,留学归国人员10人。
近年来逐步在植物逆境、华南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主要特色和优势,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部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如以田长恩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辟了“IQM家族的功能研究”领域,发现IQM家族成员在植物对生物胁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以郭培国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小麦、大麦和香蕉等作物抗逆(如抗旱耐冷等)功能基因30多个、与抗逆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5个且用于分子育种;以吴毅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蝙蝠和单殖吸虫新种20余个、中国或省新记录近20种;以谢国文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获得永瓣藤、广东松等10多种广东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特点,为华南地区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依据;以肖洁凝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多靶点微RNA反义核苷酸技术”等进行新药设计及开发、华南地区名贵珍稀鱼类(石斑鱼、唐鱼等)的生理生态与繁殖育种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优势与特色。
生物学一级学科
生物学一级学科水生生物学(071004)博士培养方案培养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生生物学高级专门人才。
在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基础上,能扎实地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与熟练的研究技能; 深入了解本学科及相邻学科的发展动向,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具体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成为适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等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及简介根据国家及我省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本单位导师专业特长等情况,本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设以下二个研究方向:1.水环境生物学与分子生态毒理学主要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系统学,分子进化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水生动物在水体生态中的功能和作用及其净化修复水体的利用;以水生模式生物以及重要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探讨生物发育的变化过程及对环境适应的分子调控机理;2.水生植物分子生态及环境保护该研究方向它主要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种群、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水环境有毒污染物对水生态系统的效应、污染物的代谢机理、生物标志物,为评价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提供依据,并建立污染物的新型监测技术。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6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低为4年;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最低为6年(含硕士阶段)。
博士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课程14学分,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各1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以一年为准。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参见附表“教学进度表”)五、补修课程以同等学力入学和跨专业考入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硕士阶段专业基础课程2~4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码071010
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物学(071009)博士培养方案培养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细胞生物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在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和训练,能够全面地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与熟练的实验技能,深入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
具体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不仅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能力,,也可以从事高科技企业的开发与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及简介根据国家及我省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本单位导师专业特长等情况,本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设以下三个研究方向:1.动物细胞生物学应用先进的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研究内容为:动物毒理学、动物免疫学、高级电镜技术、生化与分子毒理学;动物功能基因的分子功能;环境细胞生物学等。
2.植物细胞生物学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植物个体发育机制、规律以及基因调控等。
应用先进的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内容为:植物病理学、植物功能基因的分子功能、植物资源利用、生化与分子毒理学;环境细胞生物学等。
3.肿瘤细胞生物学采用现代细胞生物学、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研究肿瘤的预防、发生与治疗的策略和方法;研究糖尿病、中心体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小分子化合物的免疫与治疗功能的生物机制,旨在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一级学科(学科专业代码)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兽医学一级学科(0906)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
1.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要求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献身农牧业,品德高尚,学风严谨,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及艰苦奋斗的作风,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崇尚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知识产权,杜绝一切学术不端行为。
2.业务素质要求要求掌握兽医专业相关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从事科研工作,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会话能力;在各项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3. 学术素养及能力要求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 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1.基础兽医学主要开展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与毒理学、动物基因工程与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向的研究,以生殖内分泌、端粒生物学与病毒性肿瘤发生机制、病原微生物耐药性与耐药机制、动物性食品中兽药的残留、地方家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为主,主要集中在以营养物质(包括生物活性物质)对动物的生殖机能、内分泌性能的影响,畜禽所需营养成分的代谢规律,与代谢有关的酶或蛋白质表达规律及活性调控,与生产性状密切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表达与调控,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高尚的科研道德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2. 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
3.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
4.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 神经生物学:神经损伤与修复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机制研究3. 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和胶质细胞生物学4. 遗传学:遗传与疾病5. 动物学:实验动物培育与疾病动物模型6. 植物学:植物遗传学与环境生物学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硕士研究生提前修完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成绩优良,并在科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可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2学年。
承担原工作单位工作量超过1/3以上的定向、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其他原因休学的研究生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最多不超过2学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补修课程三类。
学位课程分为全校公共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四类。
学位课程为必修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
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者补修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单独记学分。
补修科目由研究生在本科或其他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学科需要选择。
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补修大学主干课程不得少于2门。
各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每学分一般对应18学时左右,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3学分,外语课、实验课的学分数均按课内学时数的1/2计算。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085230,申请工程硕士学位适用)一、培养定位目标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重大工程需要,聚焦行业发展前沿,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知识,擅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备国际视野、敏锐的行业发展判断能力,胜任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相关技术升级、原始创新、自主创业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承担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技术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向1.生物医用材料及再生医学2.纳米生物材料及纳米医学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及质量管理三、学制及学习年限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3-4年,最长不超过6年。
休学创业的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10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学分要求总学分数为≥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学分为≥26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6学分。
所修课程由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8学分,跨学科选修课≥1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专业实践5学分,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1学分。
2.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公共学位课(7学分)外语(3学分)01841002-006第一外国语(英、日、法、德、俄语)5431外国语学院思政(1学分)021411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1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2学分)01441019矩阵分析3621理学院任选一门01441020统计计算3621理学院01441021随机过程及应用3621或2理学院01441022数值计算3621或2理学院01441023数学建模3621或2理学院工程伦理(1学分)02141105工程伦理学1811或2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学位课(10学分)00141013生物医学工程导论3621材料学院00141014生物材料与技术3621材料学院00141017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241221材料学院0014101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28821材料学院00161001生物化学原理3621材料学院选修课(9学分)专业选修课(8学分)00122002科技论文写作规范1812材料学院必选00122068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1812材料学院必选00142014生物陶瓷制备技术3621材料学院课程类别课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00142015纳米抗癌药物研究与设计3621材料学院00142018组织学3621材料学院0014202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及质量管理3621材料学院00162001纳米生物技术1811材料学院00162002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3622材料学院跨学科选修课(1学分)具体课程见原则意见1-2研究生院至少选修一门必修环节(6学分)00144001材料学院专硕课程实践23材料学院00144002材料学院专硕综合实践34-5材料学院00144003材料学院专硕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13材料学院五、必修环节1.专业实践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要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应能较好地掌握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合作精神,学风严谨,谦虚、进取、敬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本学科研究生应掌握扎实宽广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各自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实验科研技能,掌握一门外语(一般为英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毕业后可从事生命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及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二级学科各专业及研究方向1. 植物学2. 动物学3. 微生物学4. 遗传学5. 发育生物学6. 细胞生物学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8. 海洋生物学9. 生物物理学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学习期限为2-4年。
3年制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成绩优秀,提前完成论文、且在SCI刊物上发表与毕业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者,硕士论文经学位委员会指定的3人以上指导小组预答辩,推荐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方可向学校申请。
四、培养方式1.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本学科按生物学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按一级学科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进入到实验室后,由导师或导师组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完成相应的专业学习。
2.本学科鼓励开展硕士研究生的“三种经历”工作,即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在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中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五、应修总学分数硕士生的课程学习一般为一年,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2学分(含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具体课程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六、课程的类别及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具体课程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必修课22学分思想政治理论(理工医)3学分;第一外国语 3学分;专业外语 2学分;学位基础课 9学分;学位专业课 2学分;前沿讲座 2学分;社会实践 1学分。
前沿讲座:采取学术讲座、交流和讨论会等形式,包括研究生的个人专题综述、参加着名学者的学术报告等。
要求研究生本人在读期间应就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做专题综述性学术报告或研究报告,该主讲报告不少于2次,其中至少1次为双语(或英语)讲座;研究生本人在读期间参加听取前沿讲座至少10次以上。
要求研究生每学期平均至少阅读4篇专业学术论文(英文)研究生完成上述对学术讲座的要求后,研究生应提交主讲学术报告与阅读的学术文献清单和由主持讲座的教师签字的听取的学术报告清单。
考核时指导教师或导师组据此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
考核按优秀、良好、中、通过、不通过记分,成绩通过以上者记2学分。
社会实践:本学科各专业的研究生,都应本着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了解和解决热点实际问题相结合、与研究生就业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应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前两年内完成,社会实践的方式包括在校内兼任助教和助管等工作(如参与本学科的实践教学、担任本科学生辅导员),以及自选题目完成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
参与实践教学的研究生应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教学研究论文,担任本科学生辅导员的研究生应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学生工作研究论文,参与社会调查的研究生应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
本学科各专业组织研究生导师及相关人员对研究生提交的论文或调查报告进行审查,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
考核按优秀、良好、中、通过、不通过记分,成绩通过以上者记1学分。
2 、选修课本专业或相关学科选修课 8学分硕士研究生第二外国语,作为选修课,计2学分;体育课作为选修课,计1学分;心理学课程作为选修课,计1学分。
选修课包括为拓宽研究生知识面而开设的本学科(跨一级学科)的相关课程、学校开设的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硕士研究生第二外国语、研究生体育课和心理学课程)、跨专业选修课程;除课程设置一览表的选修课程外,我校医学院、药学院、化学院等学院所开列的相关的研究生课程均可作为选修课程。
3、补修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1-2门本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不计学分。
由学校组织的研究生在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中取得的学分,与培养计划内必修课内容及要求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可采用课程置换方式,经导师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认定后可以作为必修课成绩,取得相应学分;培养计划以外的课程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认定后,可作为选修课进行学分认定。
七、中期筛选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筛选(考核)。
重点考查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
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中期考核根据学校规定,由学位分委员会组织的综合考试小组组织进行。
中期考核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中期考核不合格者,按《山东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综合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标志。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1、论文选题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尽量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对本学科的发展具有科学价值或对生产实际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的选题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也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和学术兴趣在本专业范围内自主选择。
2、开题报告选题确定以后,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写出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目的、意义、内容、预期目标、方法、技术路线、工作计划和具备的条件等。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应在中期筛选中公开进行,并经过综合考试小组(或指导小组)的审查认可后,在导师或指导小组指导下开展论文工作。
3、定期检查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导师和或指导小组要定期检查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
4、论文的质量与水平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理论或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鼓励学生对自己在科学研究中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5、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按照《山东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写作。
字数2-5万字,摘要为1000字左右。
要求学位论文资料翔实、方法得当、数据可信、图表清晰、结果与分析合理,写作规范,语言通顺。
6、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研究生应至少在学位论文答辩前一个月完成论文的撰写和打印。
经导师和校内外两位同行专家审查同意后,按学校有关规定申请答辩。
研究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经学位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如学位论文未获通过答辩,该研究生可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补充和修改,按学校规定重新申请答辩。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着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国内期刊:中国科学(中英文)科学通报(中英文) Cell Research,植物学报,药学学报遗传学报,动物学报,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微生物学报,自然科学进展(英文),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高技术通讯,生物工程学报,实验生物学报,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昆虫学报,海洋与湖沼,水生生物学报,水产学报,生物物理学报,生理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病毒学报, 草业学报,兽类学报,解剖学报,海洋学报,中国药理学和毒理学报, 中华病理学杂志, 遗传,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肿瘤学杂志, 中华内分泌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畜牧兽医学报,海洋与湖沼,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 中华肿瘤学杂志(中英文),高校化学学报,化学快报(英文),造纸学报;高技术通讯。
Cel J of Ocea and Limn, Dev. & Repro. Biol.,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其它的SCI和EI刊物、全国学会举办的刊物,国家重点大学学报等.)主要书目1、Developmental Biology. 6th ed, Gilbert, Scott F, Sunderland: Sinauer Associates, Inc., 20002、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 Wolpert L, London: Current Biology Ltd. Oxford, 19983、Genes VII. Lewin B,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2000,4、Fundamental immunology. Paul W, Raven Press, 20035、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nalysis. Griffiths AJF, et al, Freeman, New York,19996、Ecology(Fifth or sixth Edition). Charles J. Krebs, Benjamin Cummings 20017、发育生物学,高教出版社,张红卫主编,20018、发育生物学原理,高教出版社,樊启昶等编,20029、发育分子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桂建芳, 易梅生主编,200210、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金冬雁等译,200311、分子遗传学, 孙乃恩等编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朱玉贤、李毅编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3、细胞生物学, 高教出版社,(第二版)翟中和主编,200114、干细胞生物学,裴雪涛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15、基础免疫学(上、下册),吴玉章等,科学出版社,200316、神经生物学,寿天德,高教出版社,200117、受精生物学,陈大元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18、普通生态学,高教出版社,孙儒泳等,1993以及国内、外其它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权威期刊和经典着作。
国际期刊:1. SCIENCE2. NATURE3. NATURE BIOTECHNOLOGY4. NATURE GENET.5. PROC. NATL. ACAD. SCI. USA6. CELL7. PLANT CELL 8. J. PLANT9. APPLIED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10. 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11. ANNUAL REVIEW OF PLANT12.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13. 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 14. TRENDS IN PLANTS 15. 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16. EMBO JOURNAL17. CURRENT OPINION IN GENETICS & DEVELOPMENT18. MOLECULAR CELL 19.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20.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21.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22. CURRENT OPINION IN STRUCTURAL BIOLOGY23. CURRENT BIOLOGY 24. GENOME RESEARCH25. BIOESSAYS 26.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7. CRITICAL REVIEWS IN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28. CHEMISTRY & BIOLOGY 29.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30.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31. BIOCHEMISTRY32. BIOCHEMISTRY 33. BIOCHEMICAL JOURNAL 34. FEBS LETTERS 35. MOLECULAR PLANT-MICROBE 36. INTERACTIONS 37.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38. JOURNAL OF MEMBRANE BIOLOGY 39. METHODS IN ENZYMOLOGY 40. MOLECULAR BREEDING 41.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42. MOLECULAR AND GENOME GENETICS 43. BIOLOGICAL CHEMISTRY 44. CELLULAR SIGNALLING 45. CHROMOSOME RESEARCH 46.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47. TRANSGENIC RESEARCH48. BIOTECHNIQUES 49.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50. GENOMICS 51.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52.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53. TRANSGENIC RESEARCH 54. CURRENT OPINION IN CELL BIOLOGY 54. JOURNAL OF CELL BIOLOGY55. TRENDS IN CELL BIOLOGY 56. CELL GROWTH & DIFFERENTIATION57. IN VITRO CELLULAR & DEVELOPMENTAL BIOLOGY-ANIMAL58. 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59. IN VITRO CELLULAR & DEVELOPMENTAL BIOLOGY-PLANT60. GENES & DEVELOPMENT 61. DEVELOPMENT62. DEVELOPMENTAL BIOLOGY 63. 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 64. GENETICS 65. TRENDS IN GENETICS66. MOLECULAR AND GENERAL GENETICS 67. GENE68. GENETICAL RESEARCH 69. TAG70. PLANT PHYSIOL. 71. PLANT SCIENCE 72. PLANT CELL REPORTS 73. PLANTA74. PROTOPLASMA 75. J. EXP. BOT.76. Genome 77. PLANT CELL PHYSIOL78. Ecology79 Ecological Applications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注:学位基础课1必选,2-5任选其中三门,10名以上学生选课可以开课;学位专业课1、2必选,3—9可根据各自专业及研究方向任选1门;专业选修课有5名以上学生选课可以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