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质量》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责任感。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育他们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物展示,如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的存在和差异。
2.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你在学习中有没有积极参与?你对自己的理解程度满意吗?”等。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如“你觉得你的小组成员在实验中的表现如何?”等。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持续努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实物展示,如展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提问学生:“你能判断哪个物体质量更大吗?为什么?”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和兴趣。
2.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观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3.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如“你在实验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体属性、力的作用等知识点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的定义、单位、测量工具以及质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的关系等。
针对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一节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案例。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观察、分析、归纳质量的特性,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
4.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属性、掌握基本的物理量有重要意义。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以及了解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体会质量的概念。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在实验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
2.小组合作探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他们在互动中学习和进步。
4.实践性教学: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通过设置合理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关注他们在课后作业和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人教版八上物理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4.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的特性,巩固所学知识。
5.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地描述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上物理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质量的概念和特性是学习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和互动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汽车超载会影响交通安全?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分组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
2.鼓励学生互相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能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质量的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物理学科充满兴趣,具备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能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运动员体检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购物时称重,引导学生关注质量的概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此外,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等质量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g=1000g,1g=1000mg,1t=1000kg。”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质量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强调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质量问题。
“质量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购物时称重、制造业中的质量控制等。我们应该关注质量问题,提高质量意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包括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总结质量的测量方法。”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系列问题,如“质量是什么?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总结质量的测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反思与评价:在课堂的最后,我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小组实验,如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让学生动手操作,总结质量的测量方法。
3.小组成员互评、组间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质量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精神风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精选7篇)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精选7篇)学校物理《质量》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预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学校物理《质量》教案,欢迎大家共享。
学校物理《质量》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外形、状态和位置而转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老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盛有1分米3的纯水的烧杯1只,牙膏皮1块,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1只,托盘天平1台、物理天平1台,砝码1盒。
同学试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或物理天平和砝码。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洁的运动的初步学问,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讨论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
今日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二、讲新课1.质量(1)通过对实物的观看,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同学观看讲台、课桌。
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老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同学观看,使同学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
由上面的观看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让同学通过观看,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外形、状态和位置而转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
提问:(a)将它卷起来,外形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
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同学回答后老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外形、位置、状态而转变。
人教版八年级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质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如质量的单位换算、质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八年级6.1《质量》为依托,课程主要涉及质量的概念、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等内容。质量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实验演示:设计质量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的测量过程,增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4.总结归纳:对质量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关注质量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对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购物称重等生活实例引入质量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质量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3.通过展示质量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的存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通用14篇)
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通用14篇)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
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
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就本章而言,涉及到两个常用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其中两项基本技能。
所以,本章是基础的一章。
就本节而言,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常用的天平(本地区配置托盘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
因此,本节是基础的一节。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能力目标:①会调节天平平衡;②会使用游码;③初步学习用天平称固体的质量;④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3〉方法目标:①继续学习"从现象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②继续学习运用"关键词归纳法"归纳文段要点;③初步学习"实验探索法"发现事物内部规律的学习方法。
〈4〉德育目标:①在质量初步概念的引出过程中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②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虽说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教材对初中学生的要求较低,因此,它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天平作为一种常用测量质量工具,是后续章节有关实验的不可或缺的仪器;并且,它是质量测量中一种较为精密工具,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习天平的使用。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质量知识,让学生总结质量的定义、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等。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关注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同理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3.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质量知识的兴趣和关注。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体,测量其质量,并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烹饪时称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的存在和重要性。
2.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质量相关的问题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质量”,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质量的定义,即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让学生熟悉质量的计量单位,如克(g)、千克(kg)、吨(t)等,并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3.让学生了解质量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如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等因素有关。
4.让学生学会使用天平、秤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并掌握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感受质量的存在,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
2.介绍质量的计量单位,如克(g)、千克(kg)、吨(t)等,并讲解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讲解质量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如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等因素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2.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设计有趣的实验,如“称量空气的质量”、“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思考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讲解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时,我不仅介绍了天平的结构、原理,还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从而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此外,我还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称量空气的质量”、“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并掌握质量的概念。
4.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以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让组员之间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思考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一个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如“你们有没有去过超市购物?在购物时,我们常常需要知道商品的质量,那么如何准确地称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质量。”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如长度、面积、体积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等。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使全班同学共同收获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不足之处,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如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质量、计算质量的变化等。
3.讲解质量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质量控制的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如探讨质量的测量方法、分析质量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等。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导向
1.提出与质量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什么是质量?”“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等。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质量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质量的本质,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3.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称重、烹饪配料等,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质量的存在,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品,如苹果、书籍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的差异,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的概念。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质量?”“质量的计量单位有哪些?”“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有什么关系?”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展示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水果的质量是否一样?”“我们如何知道它们的质量是否一样?”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和兴趣。
2.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遇到过哪些与质量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质量的重要性。
2.问题导向: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质量的概念和计量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共同探讨质量的定义和计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小组评价,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持续进步的意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烹饪等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质量的存在,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
2.通过展示不同物体的质量差异,如同一类商品的不同重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质量的多样性。
3.创设问题情境,如:“如何判断一个苹果的重量是否符合标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质量的概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6.1《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衡量物体内部物质多少的物理量。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质量的定义、计量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方法。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物体和物质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质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方面,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直观的教具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的本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你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如:“你觉得同伴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优化下一步的教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挑选水果、蔬菜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这一物理量。
3.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如:“质量的计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4.演示质量的测量实验,如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
八年级物理质量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质量教案八年级物理质量教案5篇八年级物理质量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质量的单位,会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使用游码,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会正确读出所测物体的质量。
4、知道使用天平时要注意的事项。
5、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
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认识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2、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能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1、托盘天平的使用及游码的读数。
2、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
实验器材教师:铁块、铝块、木块、托盘天平和砝码、橡皮泥、铁钉、铁锤、冰块、酒精灯、烧杯、铁架台、石棉网、托盘天平挂图。
学生:铁块、铝块、木块、托盘天平和砝码。
教学过程一、引言教师:这一章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通过学习我们将明确什么叫质量和密度,知道质量和密度的单位,学习怎样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怎样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
二、物体的质量问题:什么叫质量?教师出示铁钉、铁锤、玻璃杯,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
指出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做物体。
接着师生共同讨论:铁钉、铁锤都是由铁制成,玻璃杯由玻璃制成,桌子、椅子由木材制成。
教师指出:铁、玻璃、木材等我们都把它们叫做物质,物体由物质构成。
让学生比较铁钉和铁锤;大小玻璃杯;课桌和课椅除了形状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东西有多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铁锤比铁钉含的铁多;大的玻璃杯比小的玻璃杯含的玻璃多,课桌比课椅含的木材多,从而概括出物体中含物质有多少之分,我们把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表示。
铁钉和铁锤虽然都是由铁制成的,但它们的质量不同。
演示: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圆柱体等形状让学生观察。
列举把铁压成铁片;水从小杯倒入大杯等。
问:上述例证中物体的形状改变了,它们的质量有没有变?演示;把冰块放到杯子中,让冰块在室温下熔化。
问:冰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有没有变?列举:把课本从书店运到学校,把矿石标本从月球带回到地球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理解质量的特性,能够描述质量的本质。
2.使学生掌握质量的单位,如克、千克、吨等,能够进行质量的换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愿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我将注重教学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2.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观察、思考,培养细致、耐心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我将注重教学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2.设计小组活动,如共同完成质量的测量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质量知识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2.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了解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质量的相关实例,如购物时关注商品质量、航天事业中的质量控制等,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讨论任务。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质量的概念、特性和测量方法。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实例引入质量概念,如购物时称重、烹饪时的食材称量等,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都能得到提高。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质量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理解质量的特性,能够正确描述质量的本质。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最后,通过典型例题分析,让学生学会将质量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4.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同一物体在地球和月球上的质量不同?”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特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测量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如购物时使用电子秤称重、烹饪时称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问题,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出与质量相关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实验和讨论。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测量心得和方法。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共享的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分享收获。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让他们明白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如购物时使用电子秤称重、烹饪时称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问题,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2.小结反馈:学生对本次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反馈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教师批改作业:教师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导入:本节课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如购物时使用电子秤称重、烹饪时称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问题,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贴近实际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2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physics quality of Grade 8 Volume 1 of PEP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2篇前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2、篇章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篇章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教学重难点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质量——物体的一种特性【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108、109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一切物体由物质组成,一个铁锤比一个小铁钉所含的铁物质要多,物理上“质量”是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生活中某产品的“质量”是指产品的优劣.2.质量通常用字母m 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是 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 t、 g 和 mg .3.1kg=1000g,1t=1000kg.4.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 kg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 t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 ;一张纪念邮票的质量约为50mg.【小组讨论】1.冰块熔化成水,状态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2.泥团捏成泥人,形状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3.飞船飞向月球,位置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4.将一铁块加热,温度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结论: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教师点拨】1.物理上的“质量”含义,与生活中所指的某某产品的“质量”优劣有区别.2.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改变,只看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改变.【跟踪训练】1.质量为1kg的水,全部结冰以后,冰的质量是 1 千克.如果1kg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则水蒸气的质量是 1 千克.2.“解放牌”载重汽车本身的质量是3.8t,合3800千克=3.8×106克;一粒人工合成的金刚石的质量一般约为200mg,合 0.2 克=2×10-4千克.3.一根硬棒,下列哪种情况下其质量发生了变化(A)A.用车床车光滑,并制成某零件B.在炉中加热至300℃C.将棒拉成细铁丝D.将铁棒带到宇宙飞船上4.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相比较(C)A.木块的体积较大,所以所含物质较多B.铁块较重,所以所含物质较多C.木块和铁块质量相同,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一样的D.无法比较其物质含量的多少5.试判断3×107mg所表示的质量可能是(B)A.一朵玫瑰花B.一只羊C.一头大象D.一杯水学习指导二:质量的测量——天平【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109、110页,完成下列问题:1.买卖食物都要称量食物的质量,通常我们用哪些器材称量质量?实验室里我们通常用天平测质量,生活中常用杆秤、台秤测质量.2.观察托盘天平构造,认清天平各部分名称和配套砝码的质量及个数.1.底座2.横梁3.托盘4.标尺5.平衡螺母6.指针7.分度盘8.游码3.熟记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①被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称量就是指天平一次可以测量的最大质量,底座铭牌上标注有称量);②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小组讨论】怎样利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小铁块)质量:一放:天平应放在水平桌面上;二调: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三测: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估计一下物体质量,用镊子按先大后小向天平右盘依次试加砝码,若所有合适的砝码都用上后,天平仍不平衡,则需调节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四读:右盘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示数等于物体质量;五收:测量完毕,将物体取下,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以备下次使用.【教师点拨】1.调节平衡螺母,当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静态平衡)或指针左右摆幅相等(动态平衡)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2.测量时要遵循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左物右码)的原则.3.加砝码应先加大砝码后加小砝码(先大后小).4.调节游码相当于在天平的右盘中加减小砝码.5.读物体质量时,应该先读大砝码再读小砝码(先大后小),读游码示数应以游码左刻度线为准.【跟踪训练】1.一架托盘天平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标尺的左端,下列措施中可以使横梁平衡的是(A)A.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B.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C.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D.以上措施都可以2.用已经调好了的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C)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3.下图小石块的质量读数为27.2g.4.一架天平,测量前左盘低右盘高,未经调节,称得一铁块的质量是50克,那么铁块的实际质量应比50克小(填“大”或“小”);若用一个已生锈的砝码去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则测量的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小(填“大”或“小”).篇章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密度、速度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质量是如何测量的?质量与其他物理量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质量的测量方法、质量与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4.利用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质量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教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踪和评估,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质量的概念,如:“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质量这个词?质量是什么意思?”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质量的知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质量的定义、测量工具及方法、质量的应用等。
2.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质量知识的理解。
3.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质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质量的兴趣。
3.以故事形式引入质量的概念,如“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质量知识。
4.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质量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地球的质量保持引力,使学生感受到质量的重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为什么有质量?质量是如何测量的?质量与其他物理量有什么关系?”
5.通过对质量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策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还在课堂上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动画演示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4.结合时事热点,如产品质量安全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质量的内涵,如“质量是什么?”,“质量与物体运动状态有什么关系?”等。
2.设计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探究质量的计量单位、测量方法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注重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为切入点,如购物时称重、运动员体检等,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对质量问题的关注。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展示质量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质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例,如猜重量游戏、质量排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和探究质量问题。
3.强调质量在物理学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测量不同物质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2.实践性教学设计:本案例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亲自动手操作天平,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这种实践性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测量的方法。
3.小组间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借鉴,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水平。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自己在质量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他们自我反思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他人的不足,培养他们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中,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情景:
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铅笔、书本等,让学生通过触摸、比较,感知质量的存在,引发他们对质量概念的好奇心。
2.创设“超市购物”的实际情景,让学生在模拟购物过程中,体会质量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的定义,知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和克(g),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会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的测量,掌握测量不同物质质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3.能运用质量测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时比较不同商品的质量,进行合理的选择。
4.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不同物质的质量特性,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敏感度和观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
教学案例及反思
《质量》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
理解质量的含义,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1.制作关于托盘天平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多媒体课件.
2.托盘天平(带砝码)(根据班级人数确定需准备的天平数量)、烧杯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如果分析一下铁锤和铁钉这两个物休,你也许会发现,虽然它们都是由铁制成的,但铁的含量却不大相同.物理学中如何来表示这种区别呢?如果想知道它们到底含有名少铁,该怎样精确地测量呢?
二、合作探究
教师举例:一盆水与一杯水、一个铁钉与一个铁锤,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然后简要概括: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提问:你知道哪些质量的单位?
总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
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
提问:你知道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吗?
教师讲述单位进率关系:1 t=103 kg=106 g=109 mg.
2.质量的测量
(1)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哪些?
总结:实验室里,通常使用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测量质量,生活中常用电子秤、杆秤测量质量.
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认识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的主要结构.
(2)使用天平应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②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
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
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提问:天平应水平放置,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讲解:天平应放在水平台面上,学生天平还应调节底座螺钉,使底座水平.
提问: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如何调节呢?
总结: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
衡螺母,使横梁平衡.②当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提问:在使用天平称物体时,为什么把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呢?
讲解:这是因为天平游码标尺的零刻度线在标尺的左端,往右拨游码相当于往右盘中加砝码.
提问:放好物体后,如何使天平再次平衡,称出物体的质量呢?
总结:①可以通过向右盘加人砝码和移动游码的方法使横梁再次平衡,这
时,砝码的质量和标尺上游码所表示的质量之和即物体的质量.②此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③根据游码所在的位置在标尺上读数时,应以游码左侧刻度线
为准.
(4)学生练习使用天平测量橡皮、铅笔的质量,再试着测量半烧杯水的质量.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提问: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教师利用天平、塑料瓶、剪刀、液态蜡等实验器材演示物体形状变化、状态变化时质量不变的现象,并引导学生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总结: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三、课堂小结
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千克(kg),除千克外还有吨(t)、克(g)、毫克(mg)等.
换算关系:1 t=103 kg 1 kg=103 g 1 g=103 mg
3.天平的使用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将游码放在标尺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保持平衡;
(3)将物体放在左盘内,砝码放在右盘内,加减砝码用镊子,轻拿轻放;
(4)调节游码,直至天平的横梁平衡,将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5)读数完毕及时取下物体,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对应的位置.
四、检测反馈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 .如图所示的各种物体,不管它们的形状、状态、位置怎样变化,它们各自所含的物质的多少是的.
2.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50 g的是( )
A.瓶矿泉水
B.一个鸡蛋
C.一张课桌
D.一头大象
3.托盘天平的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
D.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4.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再调节横梁使其平衡,称量时,物体放在盘,砝码放在盘.
在某次称量中,若所放砝码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被称物体质量是()
5.一个铅球在下列情况下,其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A.把铅球熔化
B.用机器把铅球压扁
C.用火箭把它发送到太空中
D.用锉把铅球锉掉一块
6.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用镊子夹砝码,以免砝码生锈
B.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C.在测量中,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然后读出质量
D.不用天平测质量过大、超过天平称量范围的物体
板书设计
第1节质量
质量
概念: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因素改变)
单位
主单位:千克(kg)
其他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关系:1 t=1 000 kg,1 kg=1 000 g,1 g=1 000 mg
测量
工具:天平
种类:托盘天平、学生天平
结构:底座、托盘横梁、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平衡螺母
天平的使用
1.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测量
(2)保持天平的干燥、清洁
2.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调节天平的平衡;使用时,把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质量》教学反思
质量及其测量历来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方面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其测量是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学习密度的基础。
《质量》这节课的学习目的是: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原本是用2个课时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第1课时学习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和托盘天平的结构;师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师示范操作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第2课时学生分组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第1课时显得师讲得多,学生处于被动地学。
讲台上放着一台托盘天平,师边操作边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可见度小且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率低。
现在,我的教学过程设计是:
1、每一小组的课桌上放一台托盘天平,先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托盘天平并讨
论学习托盘天平的结构。
2、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学生分组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4、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5、师引导点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6、课堂基础习题过关检查。
我改变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现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说明书,学生要通过阅读说明书学会使用,所以在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时,我采用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讨论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师点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在课堂上把学习主动权、思考权、发现问题权还给学生,师起到引导和点拨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边玩边学,学习兴趣很高,课堂学习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