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红外遥感试题
遥感试题

一、名字解释(40分,每题5分)1、遥感2、地物反射波谱曲线3、发射率(比辐射率)4、大气窗口5、热红外波段6、主动式遥感7、极轨气象卫星8、光红外二、简答题(40分,每题5分)1、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
2、画出电磁波谱(标出波长)。
3、遥感技术常用的电磁波有哪些?各有什么特性?4、绿色植被和水体的反射波谱特征是什么?试画出它们的反射波谱曲线。
5、大气散射有何特点?它分为哪几种散射,各有什么特点?6、气象卫星有何特点?7、比较彩色像片与彩色红外像片的区别。
8、如何进行雷达图像的判读?三、论述题(20分,每题10分)1、论述遥感应用的主要方面。
2、遥感图像的判读标志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一、名词解释(20分)1、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2、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3、电磁波与电磁波谱4、垂直摄影与倾斜摄影5、光机扫描成像与固体自扫描成像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9、影像变形与几何校正 10、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11. 多波段遥感12. 维恩位移定律13. 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 1 4. 大气窗口15. 多源信息复合16. 多光谱变换17. 监督分类18、电磁辐射19、感光度20、黑体21、亮度系数二、填空题(10分)1、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平方公里。
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
3、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和两种。
4、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
其、、、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5、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
6、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
7、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
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遥感概论试题(归纳)

名词解释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3.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为三原色。
红绿蓝是最优的三原色,可以方便的产生其他颜色。
4.密度分割——单波段黑白遥感图象可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种彩色图象,这种方法叫密度分割。
5.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将相似度大的像元归为一类)的方法。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1.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常见的有气球、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器。
2.微波遥感指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籍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
遥感技术考研试题

遥感A 试题一、遥感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 选择性辐射体2. 电磁波谱3. 漫反射4. 大气窗口5. 中心投影6. 真彩色合成7. 数字地球模型8. 静止卫星9. 瞬时视场角10. 亮度温度二、问答题:(共60分)1. 试述植被、水、岩石、雪的反射光谱具有哪些特点?(10分)2. 试述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解译标志。
(14分)3. 试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
(10分)4. 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框架,说明它的功能。
(11分)5. 试述可见光、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物理基础及其数据的主要用途。
(15分)遥感A 答案一 名词解释1. 地物的发射率在各波长处不同,即()λελf =2.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波长或频率依顺序划分成波段,排列成谱即为电磁波谱。
3. 在物体表面的各个方向上都有反射能量的分布,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
4. 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5. 地面上各点的反射光线通过一固定点的投影方式叫中心投影。
6.对多光谱图象进行处理,使处理后的影像的颜色与地物颜色基本一致的图像合成过程。
7. 使用采样数据来表达地球表面的一系列坐标和编码的集合。
8. 轨道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重合,且轨道偏心率为0,因这种轨道相对地面固定点是静止的,所以称为静止轨道。
9. 摄影瞬间,一个像元或摄影缝隙所对应视场两侧光线的夹角。
10. 地物的辐射亮度大小与自身温度有关,某辐射亮度对应的温度称为该亮度下的亮度温度。
二、问答题1题. 雪在可见光波段基本上是非选择性低吸收体,即高反射体(80%),呈耀眼白色,但在近红外波段吸收强得多,变成选择性吸收体。
水在蓝光波段反射率稍高,约为10%左右,到0.75微米以后的近红外波段,变成了全吸收体。
植被在绿光波段有一个反射小峰,所以看上去它呈绿色;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很大。
岩石的波谱反射率随着波长的变化不大,灰白色大理石是反射率接近于40%的非选择性反射体。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通常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强弱程度的参数是:A. 光谱B. 辐射亮度C. 波长D. 分辨率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遥感影像的类型?A. 光学影像B. 红外影像C. 雷达影像D. 声纳影像答案:D3. 遥感影像中,用于区分不同地物特征的参数是: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辐射分辨率D. 光谱范围答案:B4.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主要用于:A. 消除大气影响B. 消除地形影响C. 消除传感器误差D. 增强影像对比度答案:C5. 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中,基于像素值的分类方法是:A. 监督分类B. 非监督分类C. 混合分类D. 机器学习分类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影像的获取?A. 太阳高度角B. 传感器类型C. 云层覆盖D. 地形起伏答案:ABCD7. 遥感影像处理中,常用的几何校正方法包括:A. 多项式拟合B. 仿射变换C. 投影变换D. 直方图均衡化答案:ABC8. 遥感影像的解译通常包括哪些步骤?A. 影像增强B. 影像分类C. 影像配准D. 特征提取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森林火灾。
答案:正确10. 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越高,其细节表现能力越强。
答案:正确11. 遥感影像的光谱分辨率越高,其对地物的分类能力越强。
答案:正确12. 遥感影像的辐射分辨率越高,其对地物的识别能力越强。
答案:错误13.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城市规划。
答案:正确14. 遥感影像的获取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
答案:错误15. 遥感影像的解译只能依靠人工完成。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作物种植面积的监测、作物生长状况的评估、病虫害的监测、灌溉需求的评估、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等。
热红外遥感期末试题及答案

热红外遥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热红外遥感是利用______进行观测和测量的一种遥感技术。
A) 电磁辐射B) 激光C) 声波D) 粒子束答案:A) 电磁辐射2. 热红外遥感的主要应用领域是______。
A) 太空科学研究B) 气象预报C) 地质勘探D) 农业与环境监测答案:D) 农业与环境监测3. 热红外遥感可以测量物体的______。
A) 大气成分B) 温度C) 湿度D) 体积答案:B) 温度4. 热红外遥感主要依靠______进行图像的获取和分析。
A) 遥感卫星B) 火灾探测器C) 红外相机D) 雷达答案:C) 红外相机5. 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图像中的______来检测火灾。
A) 温度异常B) 颜色变化C) 物体形状D) 密度分布答案:A) 温度异常二、判断题1. 热红外遥感可以用于农作物的生长监测和干旱监测。
答案:正确2. 热红外遥感不能应用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
答案:错误3. 热红外遥感技术不能应用于火灾探测和监测。
答案:错误4. 热红外遥感无法探测地下水资源。
答案:正确5. 热红外遥感无法获取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信息。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请简要描述。
答案:热红外遥感技术利用目标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信息来获取目标物体的温度信息。
物体温度越高,其辐射的红外能量越强。
热红外相机通过记录和分析物体所发射的红外辐射能量,可以反推出物体的温度分布情况。
2. 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农业方面有哪些应用?答案: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农作物的生长监测和干旱监测,通过检测作物的温度变化来评估作物的健康状况和生长情况。
此外,热红外遥感还可以用于农田的土壤湿度监测和灌溉控制,帮助农民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热红外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有哪些应用?答案:热红外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它可以用于检测城市热岛效应,通过观测和分析城市中不同区域的地表温度分布情况,可以评估城市热岛效应的严重程度以及导致其形成的原因。
遥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红外遥感主要用于:A. 地形测绘B. 植被分析C. 水质监测D.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遥感数据的常用分辨率类型?A. 空间分辨率B. 时间分辨率C. 光谱分辨率D. 颜色分辨率答案:D3. 多光谱遥感与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在于:A. 数据量大小B. 光谱波段数量C. 传感器成本D. 应用领域答案:B...(此处省略16道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遥感数据的______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够分辨地面上两个相邻物体的最小距离。
答案:空间2. 遥感技术在______、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答案:环境监测...(此处省略8个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主要应用于监测植被覆盖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水体污染、大气状况等,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2. 解释什么是遥感数据的光谱分辨率,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答案:光谱分辨率是指遥感传感器能够区分不同波长范围的能力。
高光谱分辨率的传感器能够捕捉到更细致的光谱信息,有助于识别和分类不同的物质和现象。
例如,在植被研究中,高光谱遥感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植物,甚至检测植物的健康状况。
...(此处省略2个简答题)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假设一个遥感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为10米,计算该传感器在1000米高度时的地面覆盖范围。
答案:地面覆盖范围 = 空间分辨率× 传感器高度 = 10米× 1000米 = 10000平方米。
2. 给定一个遥感图像的光谱反射率数据,如何计算该图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答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计算公式为:NDVI = (NIR - R) / (NIR + R),其中NIR代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R代表红波段的反射率。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技术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是通过______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
- A. 直接观测- B. 雷达- C. 卫星- D. 飞机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A. 土地资源调查- B. 环境监测- C. 军事侦察- D. 天气预报答案:D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是指______。
- A. 图像的清晰度- B. 图像上每个像素所代表的地面面积- C. 图像的尺寸- D. 图像的色彩答案:B##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只能用于地球表面的观测。
()答案:×2. 多光谱遥感可以获取比人眼更丰富的信息。
()答案:√3. 遥感数据的后处理不需要考虑大气校正。
()答案:×##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预警、土地利用分类、灌溉管理等。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可以评估作物的生长状况,预测产量,及时发现病虫害,合理规划土地使用,并优化灌溉系统。
2. 什么是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是指将遥感图像数据转换为地面坐标系统的过程,以确保图像上的每个像素点都准确对应于地面上的实际位置。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地面控制点来辅助完成。
3. 什么是热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是一种利用热红外波段的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测量物体的热辐射能量。
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地表温度的测量、火灾监测、植被生理状态的评估等领域。
4. 简述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的重要性。
大气校正是指在遥感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大气对遥感信号的影响进行校正,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大气中的水汽、气溶胶、云层等都会影响遥感信号的传播,不进行校正会导致数据失真,影响分析结果。
## 四、论述题(共40分)1. 论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20分)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污染源的识别、植被覆盖度的评估、水体污染的监测等。
《遥感原理与应用》简答题

简答题1. 遥感主要采用的波段有哪一些?波长主要分布的范围?答:由电磁波谱图可见,电磁波的长度范围非常宽,从波长最短的γ射线到最长的无线电波,他们的长度之比高达1022倍以上。
遥感采用的电磁波段可以从紫外一直到微波波段。
主要采用的波段为紫外到红外波段。
波长范围为:10-3~3.8×10-1μm的紫外波段到0.7~1000μm 的红外波段之间。
2. 遥感技术上采用审美观方法选择遥感器和确定对目标进行热红外遥感的最佳波段?答:维恩位移定律表明,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唯一,若知道了某物体问题就可以推算处它的辐射峰值波长。
简述大气对辐射的影响答: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散射、和反射的做用。
3. 用散射原理分析一些问题答:又由于蓝光波长比红光短,因而蓝光散射较强,而红色散射较弱。
晴朗的天空,可见光中的蓝光受到散射影响最大,所以天空呈现蓝色。
清晨太阳通过较厚的大气层,直射光中红光成分大于蓝光成分,因而太阳呈现红色。
大气中的瑞利散射对可见光影响较大,而对红外影响很小,对微波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对同一物质来讲,电磁波的波长不同,表现的性质也不同。
例如在晴好的天气可见光通过大气是发生瑞利散射,蓝光波红光散射的多;当天空由云层或雨层时,满足均匀反射的条件,各个波长的可见散射强度仙童,因而云呈现白色,此时散射较大,可见光难以通过云层,这就是阴天不利于用可见光进行遥感探测地物的原因。
对于微波来讲,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的多,则由属于瑞利散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房呈反比,波长越长散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投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4. 简述大气窗口的概念以及常用的大气窗口有哪些?答: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候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这些波段通常成为大气窗口。
目前所知,可以做遥感的大气窗口大体有如下几个:(1)0.3~1.15μm大气窗口,包括全部可见光波段、部分紫外波段和部分近红外波段,是遥感技术应用最主要的窗口之一。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通信B. 导航C. 监测D. 定位答案:C2. 以下哪个波段属于遥感的红外波段?A. 0.4-0.7微米B. 0.7-1.0微米C. 1.0-3.0微米D. 3.0-30微米答案:D3.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时间分辨率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4.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领域。
答案:农业监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5.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______、大气校正等步骤。
答案:几何校正三、简答题6.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监测植被覆盖变化,评估森林火灾损害,监测水体污染,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等。
四、计算题7. 若某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10米,求该影像上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地表面积。
答案: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地表面积为100平方米(10米×10米)。
五、论述题8. 论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预警、灌溉管理、产量预估等。
其重要性体现在能够提供大范围、高效率、实时的农业信息,帮助农业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六、案例分析题9. 某地区发生洪水灾害,请分析遥感技术如何帮助评估灾害影响。
答案: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洪水前后的影像数据,分析洪水覆盖范围、水体变化情况,评估农田、基础设施等的损害程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时相的影像数据,监测洪水消退过程和灾后恢复情况,为灾害救援和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完整word版)遥感题库加答案

1.遥感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2.一个完整的遥感技术系统应包括地物电磁辐射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存贮直至分析与解译(应用)。
由空间信息收集系统、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和信息分析应用系统等三大系统构成。
3.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不同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根据遥感工作波长分类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根据辐射源分类可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
4.遥感技术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1、空间特性(探测范围大)——视野辽阔,具有宏观特性2、波谱特性(信息丰富)——探测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大大扩展了人体感官的功能3、时相特性(周期短)——高速度,周期性重复成像4、收集资料方便,不受地形限制5、经济特性——工作效率高,成本低,一次成像,多方受益6、数字处理特性——使其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多元信息的复合5.遥感地质学作为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学的电磁辐射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基础之上的;技术方法则是建立在“多”技术基础上的。
研究对象是是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如岩石、断裂)、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性。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为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和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服务6.遥感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研究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研究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研究遥感技术在地质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估10.世界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早期阶段(航空摄影阶段)阶段、中期阶段(彩色摄影和非摄影方式)阶段和近期阶段(航天遥感)阶段。
遥感期末试题及答案

遥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遥感是指通过无需直接接触物体,利用___识别、感测、测量地球表面及大气等对象的一种手段。
A. GPS技术B. 遥感卫星C. 电磁波辐射与相互作用D. 航空摄影答案:C2. 遥感分辨率是指___。
A. 遥感影像的大小B. 遥感影像的质量C. 遥感系统观测地物的能力D. 遥感定位精度答案:C3. 遥感应用领域中的热红外遥感在___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A. 农业监测B. 水资源调查C. 气象预测D. 矿产资源勘测答案:A4. 遥感影像解译中,利用不同波段反射率的差异来判断地物类型的方法称为___。
A. 海岸线解译B. 植被指数法C. 影像地学特征解译D. 多时相遥感解译答案:C5. 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包括___。
A. 大气污染监测B. 土壤侵蚀状况评估C. 水质监测D. 森林覆盖变化监测答案:A、B、C、D二、简答题1. 请解释遥感中的分辨率指标。
答案:分辨率指标是遥感影像中能够分辨出的最小地物大小,也可以理解为遥感系统观测地物的能力。
分辨率分为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两种,空间分辨率是指一个遥感系统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所能区分的地物最小尺寸;光谱分辨率是指遥感系统在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观测中所能区分的不同波段的能力。
2. 请列举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有以下应用:- 农田面积统计与变化监测:通过遥感影像可以对农田的面积进行统计,并监测农田面积的变化情况。
- 农作物生长监测:通过遥感影像可以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包括生长阶段、病虫害情况等。
- 土壤水分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情况,为农田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 农作物遥感遥感图像分类:利用遥感影像中的光谱信息可以对农田进行分类,识别不同的农作物类型。
- 土壤养分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土壤的养分含量,为合理施肥提供指导。
三、论述题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对环境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估。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遥感技术是利用下列哪种辐射进行信息获取的?A. 红外线B. 可见光C. 微波D. 紫外线答案:C. 微波2.以下哪个是遥感数据处理的常见步骤?A. 数据获取B. 数据解读C. 数据分析D. 数据传输答案:A. 数据获取3.遥感图像分类是将图像中的像素点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哪些?A. 监督分类B. 无监督分类C. 集成分类D. 像素分类答案:A. 监督分类和B. 无监督分类4.以下哪个是遥感影像的常见像元分辨率单位?A. 米B. 厘米C. 分米D. 千米答案:A. 米5.遥感技术可应用于以下哪个领域?A. 地质勘探B. 气象预报C. 灾害监测D. 农作物种植答案:A. 地质勘探、B. 气象预报、C. 灾害监测和D. 农作物种植二、判断题1.遥感图像处理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地表温度信息。
答案:正确2.遥感技术只能应用于地球科学领域。
答案:错误3.遥感影像分辨率越高,图像中的细节越清晰。
答案:正确4.遥感技术不能提供地表水质监测相关信息。
答案:错误5.遥感图像分类是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标记上类别信息。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简述遥感技术的应用。
答: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监测、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
通过获取遥感数据,可以远程感知地表特征和信息,如地质勘探、农作物生长状态监测、环境污染检测等。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的数据覆盖,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请解释遥感图像分类的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方法。
答:遥感图像分类是将图像中的像素点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常用的分类方法有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是利用训练样本进行分类,通过事先获取一些代表不同类别的样本数据,根据遥感图像的不同特征,建立分类模型进行分类。
监督分类需要在图像中手动选择训练样本,然后利用分类算法进行分类。
无监督分类是根据图像中的像素点相似性进行分类,不需要事先准备训练样本。
无监督分类算法通常通过聚类分析来将图像分成若干类,然后再对每一类进行分类。
(完整版)遥感真题答案解析

遥感真题答案解析考研遥感专业课真题与课后题答案解析第一套真题答案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探测;狭义理解:利用探测仪器, 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 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 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和动态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按高度分类, 可以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大气窗口: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散射和吸收的, 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 横坐标表示波长, 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 将此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相对照, 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对应地物的识别规律。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和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 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该轨道叫~BIL格式: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格式。
波谱分辨率:指卫星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辐射波谱信号时, 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间隔越小, 分辨率越高。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大气中的微粒引起, 例如气溶胶、小水滴。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并且向前散射强度大于向后散射强度, 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 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 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 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SAR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 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
天线孔径愈小, 方位分辨力愈高。
图像锐化:又叫图像增强, 是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 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 提高图像细节的反差, 图像锐化处理有空间域与频率域处理两种。
1、黑体辐射的特性。
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出射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满足斯忒潘-波尔兹曼定律, 即黑体总的辐射出射度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MT,作用:对于一般物体来讲, 传感器探测到的辐射能后就可以用此公式大致推算出物体的总辐射能量或绝对温度。
遥感考试试题库

遥感考试试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军事侦察D. 个人娱乐2. 以下哪个波段属于红外遥感的范畴?A. 可见光波段B. 近红外波段C. 微波波段D. 紫外波段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通常指的是什么?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辐射分辨率D. 时间分辨率4. 以下哪种传感器类型不是被动遥感传感器?A. 辐射计B. 扫描仪C. 雷达D. 光谱仪5.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通常包括哪些步骤?A. 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B. 辐射校正、光谱校正、几何校正C. 大气校正、光谱校正、时间校正D. 几何校正、时间校正、辐射校正6. 多光谱遥感与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传感器的重量B. 光谱波段的数量C. 传感器的分辨率D. 传感器的制造成本7. 以下哪个术语与遥感图像的分类无关?A. 监督分类B. 非监督分类C. 半监督分类D. 多级分类8. 遥感数据的时间分辨率是指什么?A. 传感器获取数据的时间间隔B. 遥感图像的更新频率C. 遥感数据的存储周期D. 遥感数据的采集时间9. 以下哪个不是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方法?A. 仿射变换B. 投影变换C. 线性变换D. 非线性变换10.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监测大气污染B. 监测水体污染C. 监测土壤侵蚀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不同的空间尺度。
12. 遥感数据的光谱分辨率决定了数据能够区分的______。
13.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通常需要使用______作为参考。
14.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可以提供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信息。
15. 遥感数据的辐射校正的目的是消除______对数据的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遥感考试样卷及答案(详细整理版)

遥感考试样卷及答案(详细整理版)遥感考试样卷及答案(详细整理版)2005至2006学年第2学期遥感导论期末试卷A卷院系班级姓名学号题号一二三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 .,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8.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10.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1. 黑体:2. 邻域增强3.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三、问答题(共计67分)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5分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3.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
8分5. 侧视雷达是怎么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6. 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7.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命题组组长签字:第1 页(本试卷共1页)2005至2006学年第2学期遥感导论期末试卷B卷院系班级姓名学号题号一二三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和。
遥感导论试题库_超级完整版

遥感复习题库一、名词解译1.遥感2.高光谱遥感3.遥感图象解译4.遥感影像地图5.主动遥感6.被动遥感7.扫描成像8.多源信息复合9.最小距离判别法10.图像区域分割11.多波段遥感12.维恩位移定律13.瑞利散射14.米氏散射15.大气窗口1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1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18.平滑与锐化19.多光谱变换20.监督分类21.非监督分类22.遥感技术系统23.电磁波与电磁波谱24.垂直摄影25.倾斜摄影26.光机扫描成像27.固体自扫描成像28.影像变形29.几何校正30.航天平台31.电磁波32.电磁辐射33.感光度34.三基色35.分辨率36.黑体37.亮度系数38.辐射出射度39.假彩色40.真彩色41.3S42.数字图像43.领域处理二、填空题1.可见光遥感的的探测波段在_____________之间,红外遥感的探测波段在___________之间。
2.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是____________,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是____________。
3.已知某河流的宽度为20m,在像片上量得的宽度为0.5cm,则像片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如果在像片上量得某湖的面积为25㎝2,䞎湖泊的实际面积为___________㎡。
4.当地球的卫星轨道高度为700km,总视场为60度时,扫描带对应的地面宽度为_________km。
5.当天线孔径为10m,波长为2cm,距离目标物的距离为10km 时,方位分辨力为_______m;当天线孔径为100m,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情况下,方位分辨力为_______m。
6.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是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植物叶子含水量的增加,将使整个光谱反射率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阔叶林与针叶林相比较,在近红外遥感影像上前者比后者__________(填浅或深)。
高二地理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A.公路B.菜园C.鱼塘D.果园【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提示,晴天正午时刻,公路表面温度最高,所以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也是最亮的。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下图为2014年5月22日发生在美国华盛顿州奥索镇的一次灾害图片。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为了快速了解灾情,可采用的技术手段是A.GPS B.RS C.GIS D.BIM【答案】B【解析】遥感技术用于对地面物体进行实时观测,为了解灾情,可以采用的技术是遥感技术;GPS主要用于定位,GIS主要用于数据分析。
【2】为防止此类灾害发生,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①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②采取工程加固③设立灾害救治预案④加强监测与预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图中的自然灾害是泥石流,主要采取加固工程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
【考点】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和灾害防治。
3. GIS的全称是()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球卫星导航【答案】A【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全称GIS;遥感技术全称RS;全球定位系统全称GPS,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4.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所用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单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黄河流域可以划分出下一级区域B.黄河流域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黄河流域的边界是较为明确的D.黄河流域是根据综合指标划分的【答案】D【解析】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
故其划分的指标是单一性的,D错误。
【2】图中甲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的方式是A.RS技术B.GPS技术C.GIS技术D.数字地球【答案】A【解析】监测并快速获取地面事物的影像资料,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
热红外遥感试题及答案

热红外遥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热红外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测量物体的哪一项物理量?A. 温度B. 湿度C. 压力D. 质量答案:A2. 热红外遥感中,物体辐射的能量与其表面温度的关系遵循什么定律?A. 普朗克定律B.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C. 维恩位移定律D. 瑞利-金斯定律答案:B3. 在热红外遥感中,大气对辐射传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 吸收B. 反射C. 散射D. 吸收和散射答案:D4. 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作物生长监测B. 病虫害监测C. 土壤湿度测量D. 天气预报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热红外遥感传感器的组成部分?A. 探测器B. 辐射计C. 光谱仪D. 滤光片答案:C6. 热红外遥感图像中,通常使用哪种颜色来表示高温区域?A. 红色B. 蓝色C. 绿色D. 黄色答案:A7. 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哪些领域的研究?A. 地质勘探B. 城市规划C. 军事侦察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热红外遥感数据通常需要进行哪种校正以提高其准确性?A. 大气校正B. 时间校正C. 空间校正D. 光谱校正答案:A9. 在热红外遥感中,物体的发射率对其辐射特性的影响是?A. 无影响B. 直接影响C. 间接影响D. 取决于物体的形状答案:B10. 以下哪个不是热红外遥感技术的优势?A. 昼夜均可工作B. 能穿透云层C. 高分辨率D. 能够测量物体的热特性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测量物体的________,从而获取物体的热特性信息。
答案:温度12.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物体的辐射功率与其表面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比例系数称为________。
答案: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13. 在热红外遥感中,大气中的水汽和________对辐射传输的吸收作用较强。
答案:二氧化碳14. 热红外遥感图像处理中,常用的增强技术包括空间滤波、________和伪彩色编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红外遥感试题
(开卷试题)
一、概念(每题2.5分,共计25分,任选其中10道题)
1.热红外遥感的定义?电磁波谱中,通常把波长范围为0. 76~1000微米这一波谱区间称为红外波谱区。
其中,又分为近红外(0.76~3.0微米)、中红外(3.0~6.0微米)和远红外(6.0~15.0微米)和超远红外(15.0~1000微米)。
也可把近红外和中红外统称反射红外;把远红外称为热红外(8~14微米)或发射红外。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红外线遥感技术就是在较远的地方(例如在离地面几百公里以上的高空)用红外线敏感装置对被测目标进行测量的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技术。
红外线遥感技术利用侦察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体,拍摄或探测军事目标,调查地质矿产,调查森林等生态环境,进行农业资源的开发等等
2.什么是热辐射?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
热量传递的3种方式之一。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
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波长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从0直至∞,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
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需任何介质,所以热辐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
3.辐射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辐射能,又称辐射功率(Φ0),SI单位为瓦。
其中波长为λ的辐射通量与λ值有关。
4.辐射通量密度?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SI单位为瓦/米2。
又称辐照通量密度。
符号为E。
等于包含有考虑的位点在内的无限小面积元上照射的辐射通量或辐射功率P除以此面积元的面积(dP/dS。
当在考虑的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常数时,可简化成:E=P/S)。
其SI制单位为W/m2。
对于不被靶物及其环境所散射或反射的垂直入射的平行光束而言,它和积分通量功率相当。
5.辐射出射度?简称辐出度,从辐射源表面单位面积发射出的辐射通量,其中单位波长间隔内的辐射出射度称光谱辐出度;某一特定波长的辐射出射度称为单色辐射出射度。
单色辐射出射度多用在科学理论研究中,单一频率的波由于能量很少,实际测量和应用过程中很难探测到,所以如辐射测温仪等都是测定一定范围波长内的辐射出射度。
6.辐射入射度(辐射照度)?简称辐照度,投射到单位接收面积的辐射照量7.吸收率、反射率、透射率、发射率?1.吸收率:被物体所吸收的入射辐射比率;2.发射率:被物体所发射的相应波长的辐射比率;3.反射率:被表面反射的入射辐射比率;4.透射率:被物体所透过的入射辐射比率8.黑体、灰体、选择性吸收体?所谓黑体是指入射的电磁波全部被吸收,既没有反射,也没有透射( 当然黑体仍然要向外辐射)。
显然自然界不存在真正的黑体,但许多地物是较好的黑体近似( 在某些波段上)。
黑体辐射情况只与其温度有关,与组成材料无关.灰体对热辐射能只能吸收一部分而反射其余部分的物体。
例如一般的固体和液体。
9.比辐射率?物体在温度T,波长λ处的辐射出射度M1(T,λ)与同温度,同波长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M2(T,λ)的比值。
(黑体被定义为完全的吸
收体和发射体。
它吸收和重新发射它所接收到的所有能量(没有反射))10.热传导率?材料直接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热传导率,或称热导率。
热导率定义为单位截面、长度的材料在单位温差下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
热导率的单位为瓦每米每开尔文。
11.热扩散率?符号为DT。
定义式:DT=kTD。
其中kT为热扩散比;D为热扩散系数。
SI单位为:米2/秒,化工中常用:厘米2/秒,米2/时。
物体中某一点的温度的扰动传递到另一点的速率的量度。
可由下列关系式表示:α=λ/(ρ•Cp)。
式中λ为热导率;ρ为物体的密度;Cp为物体的定压比热容,单位为m2/s。
热扩散系数比热导率有更直觉的反应。
就是说,热导率的高并不一定使你感到物体这头热了,那头很快就热;而热扩散系数大的材料就能使你感到“温度”很快从这头传到了那头
12.热容量、比热?系统在某一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个系统在该过程中的“热容量”。
如果在一定的过程中,当温度升高ΔT时,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ΔQ,那么在该过程中该系统的热容量为热容量的单位是焦耳/开。
系统的热容量与状态的转变过程有关。
在提到系统或物质的热容量时,必须指明状态的转变过程。
系统的热容量还与它所包含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不同过程的热容量不同。
为计算简便,常用水当量的概念,如某系统的热容量与多少克水的热容量相等,即称该系统的水当量为多少克。
所以任何系统的热容量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当量。
13.热惯量?一种热红外信息中识别和反映地表的参数
14.何为物体真实温度?各类辐射测温方法只能测出对应的光度温度、辐射温度或比色温度。
只有对黑体(吸收全部辐射并不反射光的物体)所测温度才是真实温度。
如欲测定物体的真实温度,则必须进行材料表面发射率的修正。
而材料表面发射率不仅取决于温度和波长,而且还与表面状态、涂膜和微观组织等有关,因此很难精确测量。
15.物体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根据斯忒藩 - 玻尔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与热力学温度的 4 次方成正比,由此可确定物体的辐射温度。
由于一般物体都不是黑体,其发射率总是小于 1的正数,故物体的辐射温度总是小于物体的实际温度,物体的发射率越小,其实际温度与辐射温度的偏离就越大。
见热辐射、黑体辐射。
16.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C,甚至更多。
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C以上。
此外,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阻碍气流通行,使城市风速减小。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
17.城市热污染?城市热污染是指市区气温比郊区明显偏高的大气现象,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热岛效应
二、 问答题(每题5分,共25分,任选其中5道题)
1. 热红外窗口常用的有哪两个?它们与可见光和近红外有何不同?为什么?
2. 热红外遥感的主要特征都有哪些? 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和局限性
3. 什么是地物的亮度温度?与地物的真实温度有区别吗?为什么?
4. 用热红外遥感找石油的理论机理是什么?
5. 海底渗漏的薄油膜其灰度级別要比周围海水低,为什么?
6. 为何说黑体的概念是理解热红外遥感的基础?比辐射率在热红外遥感中很重要,而比辐射率定义为物体在温度T ,波长λ处的辐射出射度M1(T ,λ)与同温度,同波长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M2(T ,λ)的比值。
所以先要理解黑体的概念。
7. 影响比辐射率的因素都有哪些?波长和温度
8. 常用的热红外数据都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征?按装载传感器工具工作高度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数据。
不同的高度数据不同。
9. 物体发射率有哪些特点?
10.简答太阳辐射与地球辐射的特点?太阳辐射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
地球辐射又称长波辐射和热红外辐射。
由地球(包括地面和大气)放射的电磁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大部分被云体和大气层吸收,一小部分透过大气层直射太空;大气(包括云)同时也向太空放出长波辐射,这两者之和组成由地气系统进入宇宙空间的热辐射就统称为地球辐射。
它表示地气系统由于放出热辐射而冷却。
在地球辐射中,由地面向上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或地面射出辐射,大气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大气向下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地球辐射的辐射源是地球,其波长范围约为4~120微米,为长波辐射。
辐射能量的99%集中在3微米以上的波长范围内。
地球辐射的最强波长约为9.7微米。
三、 计算题(20分)
1. 已知由太阳常数推算出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 27/10284.6m W M ⨯=; 球太阳的有效温度和太阳的光谱中辐射最强波长的位置 ?max =λ
2.物体辐射温度与物体真实温度之间的关系? 请推导公式:真
T T rad ∙=41ε
(提示:利用Stefan-Bolzman定律以及比辐射率的概念)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在对地物真实温度反演的的众多方法中,请论述单窗算法、劈窗算法、
以及多通道算法的优劣?
2. 试简述利用TM6数据研究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周萍 200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