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心理危机干预家校协同运行方案实践案例
心理危机干预家校协同运行方案实践案例
《心理危机干预家校协同运行方案实践案例》
嘿,你知道吗?心理危机就像一场突然袭来的暴风雨,会让孩子的内心
世界天翻地覆。
那在面对这场暴风雨时,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就来讲讲一个真实的实践案例。
咱就说有个孩子叫小明,这孩子平时挺开朗活泼的呀,但突然有段时间
就变得沉默寡言了。
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哎呀,那心里可着急了,马上就和家长沟通。
“这孩子咋突然这样了呢?”老师问家长。
家长也一脸纳闷,“是啊,咱也不知道啊。
”这就像是一场大家都没料到的危机悄然降临。
老师和家长赶紧坐下来商量,制定了一个家校协同的干预方案。
老师在
学校里密切关注小明的一举一动,多和他聊天,给他温暖和鼓励。
比如说有一天,小明上课有点走神,老师就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明,咋啦,是不是有啥心事呀?”家长呢,在家里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多和小明交流,听听他心里的想法。
“宝贝,今天学校里有啥好玩的事儿和我说说呗。
”
就这样,老师和家长像两个温暖的守护者,一直在小明身边。
这就好比小明在黑暗中行走,而老师和家长就是那点亮道路的火把。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慢慢又变得开朗起来了,脸上也重新有了笑容。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心理危机干预家校协同运行真的太重要了!只有家校紧密合作,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
这不就像划船一样,老师和家长就是那两支桨,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船平稳前行呀。
所以啊,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你说是不是呢?。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小明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最近他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和家长都觉得他需要心理疏导。
小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上,他的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而且最近还出现了一些行为问题,比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也不愿意完成作业,甚至还和同学发生了一些矛盾。
经过和小明的沟通和观察,我发现了他的一些心理问题,并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疏导。
首先,我和小明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谈话,询问了他最近的情况和感受。
小明告诉我,他觉得学习压力很大,特别是前段时间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加班,他觉得自己需要照顾弟弟,学习和生活都变得很紧张。
我听到这些后,给小明讲解了一些关于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的知识,告诉他要学会适当地放松自己,不要总是把太多的压力放在自己身上,要学会和父母沟通,把自己的心情和困扰告诉他们。
其次,我还观察到小明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他和同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导致他在学校的情绪变得很低落。
我和小明进行了一次角色扮演的活动,让他扮演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冲突场景,然后我和他一起分析了冲突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通过这次活动,小明认识到了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足,也学会了一些解决矛盾的技巧,之后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
最后,我还和小明的家长进行了一次沟通,告诉他们小明在学校的情况和我对他的观察。
我建议家长在家庭中多关注小明的情绪和学习情况,多和他沟通,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家长也表示会调整工作时间,多陪伴小明,帮助他渡过这个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情绪逐渐得到了缓解,学习状态也有所好转。
他在学校的行为问题也得到了改善,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趋于和谐。
通过这次心理疏导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也学会了一些实际操作的技巧。
希望小明能够在老师、家长和我的共同帮助下,度过这个难关,健康快乐地成长。
儿童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儿童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儿童心理危机的干预案例。
儿童心理危机是指儿童在面临重大心理困扰或创伤时所处的困境。
及时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并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健康。
本案例着重介绍了一个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功实例。
案例背景患者:小明(化名),男性,12岁事件:家庭暴力小明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但在最近几个月里,他逐渐表现出明显的自闭和抑郁倾向。
经与学校老师和同学交流后,发现小明的父母不时发生家庭暴力事件,这给小明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干预过程1. 社工介入:学校工作人员及时联系了社工,将情况进行了报告,并请社工前往了解详细情况。
2. 心理评估:社工对小明进行了心理评估,了解了他的心理状态、家庭环境以及其它相关信息。
3. 家庭辅导:社工与小明的父母进行了面对面的家庭辅导,着重解释了家庭暴力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了改善家庭关系的建议。
4. 心理支持:社工与小明建立了信任关系,通过交流和倾听,帮助小明发泄情感,并提供心理支持。
5. 计划制定:根据心理评估结果,社工制定了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包括定期心理咨询和参加适当的心理康复课程。
6. 持续跟进:社工定期与小明和他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干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支持。
结果与反馈经过数月的干预,小明的心理状况逐渐好转。
他的自闭和抑郁倾向明显减少,与同学的关系也逐渐恢复。
小明的父母也改变了对待家庭问题的态度,学会了更好地沟通和处理冲突。
结论该干预案例表明,在儿童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及时介入、全面评估、个性化计划和持续跟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儿童能够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意:本案例中的名称和事件为虚构,仅用于演示目的。
参考资料(如果有的话,列出干预过程中使用的参考资料)---*此文档仅供参考,具体干预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一:某高中一名学生小明因家庭问题一度出现情绪低落、自卑的情况。
班主任观察到了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学校心理老师联系,共同展开干预工作。
首先,心理老师安排与小明的面谈,以了解他的内心状况和问题的具体原因。
在面谈中,小明表达了自己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支持的感受,导致他产生了自卑和情绪低落的情况。
心理老师耐心倾听并给予他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他感受到学校对他的重视和关怀。
其次,学校组织了一场家长会,邀请了小明的父母参加。
在会上,学校心理老师提到了小明的情况,并与父母共同探讨如何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小明的自尊和自信。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指导,父母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小明成长中的不足,并表示会加强对小明的关爱与支持。
最后,学校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课程,提供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同时,学校也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开展家长讲座,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和关心,小明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自尊和自信也得到了提升。
他开始主动参与学校活动,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学校明确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建立了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环境。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二:某大学一名大一新生小张在适应新环境时出现了心理危机。
她经历了分离焦虑,面临着学业压力和与新同学交往的困难。
学校心理老师得知她的情况后,与她进行了面谈。
在面谈中,小张透露出她离开家乡感到孤独和不适应的情绪。
心理老师通过倾听和理解,让她感受到了学校对她的关心和支持,并提出了一些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学校心理老师联系了小张所在的班主任,共同为她提供帮助。
班主任与小张进行了交流,给予她鼓励和引导,帮助她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取得积极进展。
班上的同学也向小张伸出了友谊之手,给予她理解和支持,帮助她逐渐融入新的集体。
小学心理咨询_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近期,小明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关系紧张等。
家长和老师都发现小明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表现(1)学习成绩下降:小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缺乏自信心。
他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人际关系紧张:小明与同学相处时,常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嘲笑、推搡等。
这导致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被排斥。
(3)情绪低落:小明经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的情绪,如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人交流等。
2. 问题原因(1)家庭教育: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紧张,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对小明的关心和陪伴。
这使得小明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导致他无法正常面对学习和生活。
(2)学校教育:小明的学校教学压力大,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
这使得小明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
(3)自身因素: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表达,这使得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三、心理咨询方案1. 建立信任关系(1)倾听:心理咨询师要耐心倾听小明的诉说,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2)接纳:心理咨询师要接纳小明的情绪和行为,让他感受到安全和支持。
2. 心理辅导(1)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引导他学会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
(2)情绪管理:教授小明如何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3)社交技能训练:培养小明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
3. 家庭教育指导(1)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小明的心理状况,共同制定家庭教育方案。
(2)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如何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4. 学校教育支持(1)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学生的关注和引导能力。
(2)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趣味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XXX: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XXX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脆弱,但脾气却暴躁。
一次老师批评他,他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被体育老师制止。
原来XXX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全校点名批评,回家后被父母打。
他压抑自己的不满,导致初中时爆发出来。
心理专家建议,让他发泄不满,调节善恶观。
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教他制怒技巧,如抬头别盯着对方看,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XXX: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小庄,10岁,研究成绩下降,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家庭不和睦,父亲有外遇,缺乏父母关爱,导致自卑孤僻。
XXX把研究当作“苦差事”,对研究抱消极态度。
其父母认为“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心理专家指出,小庄的自卑厌学主要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老师可以多关注他,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XXX: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小文上五年级,钢琴准备考六级,但兴趣不高,成绩下滑,常被妈妈骂着练琴。
为了逃避,开始说谎,被打后更多的撒谎。
心理专家发现,XXX的恐惧和慌张源于妈妈的打骂,她研究的负担太重,缺乏自主性。
老师可以和家长沟通,减轻小文的研究负担,让她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建立她的自信心。
同时,家长也需要改变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支持。
老师,我觉得我很累了,我不想再忍受家里的吵闹和父母的争吵,我想离开这个家,去一个没有烦恼的地方。
”我心里一紧,赶紧联系了这个学生的家长,得知家庭确实存在矛盾,父母经常吵架,学生也经常成为他们争吵的对象。
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无法承受家庭的矛盾,想要逃避。
我和家长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矛盾对孩子的影响,教导他们如何改善家庭氛围,如何与孩子沟通。
同时,我也和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帮助她缓解心理压力,重建自信,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心理状况逐渐好转,研究成绩也有所提高。
家庭矛盾也逐渐得到缓解,父母开始尝试改善相处方式,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引言: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他们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分析一个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个案分析:小明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在班级中表现得较为内向和孤僻。
他很少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也不常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
许多同学和老师都对他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与他打交道。
经过进一步了解,我发现小明在家中经常被父母争吵的气氛所困扰,他也经常目睹父母之间的争执。
据小明的班主任反馈,他在课堂上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也不愿意向老师求助。
问题分析:小明在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产生了内向和孤僻的特点,丧失了与他人交流、合作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他很可能因为家庭气氛的影响而感到无助和沮丧,在学校中更加难以适应社交环境。
解决方案:1.创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合作学习和团队建设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增强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班级气氛的塑造需要时间和耐心,及时表扬和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助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提供安全、支持的环境:小明可以参加一些心理健康俱乐部或课外活动,与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小朋友交流,并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
学校可以安排专人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的困惑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结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于小明这样的个案,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班级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及加强家庭教育来帮助他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这将为他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关注。
以下是一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明是一名小学生,生性比较胆小,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的同学不喜欢和他玩,觉得他很怪异,老师也常常批评他不好好听讲。
小明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关注,学校安排了心理教育老师与他谈心。
经过多次交流,心理教育老师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原来,小明的父母从小就很严厉,对他的管理也很严格,这让小明感到束缚和压抑。
他一直没有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关爱,感到无助和失落。
心理教育老师制定了相应的心理干预计划,安排小明参加一些小组活动,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
同时,她还与小明的父母交流,让他们给予孩子更多更合适的支持和关爱。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摆脱了心理问题,表现越来越好。
他的成绩提高了,研究积极性也提高了,同学们也开始主动找他玩。
小明的父母也逐渐明白了如何与孩子相处,建立了良好的家庭关系。
此案例是一个成功的心理干预案例,通过心理教育的方法,成功地帮助小明解决了心理问题,提高了他的心理素质。
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案(个案)
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案(个案)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案(个案)姓名学校班级学生主要心理症状与父母相处得一般,平时有交流但不会太多。
学习方法一般,不讨厌学习。
与老师们的关系属于中等水平。
心理评估结论存在一定交往障碍干预方案原因分析:成长过程中负性经历内化为认知偏差。
总感觉父母是因为自己太差了因而舍弃自己,想要证明自己是很优秀的,但是效果不佳。
自我防御机制不完善导致不合理信念。
与父母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可导致认知偏差和人格扭曲。
错误评价引发心理冲突。
感觉别人对她不够关爱,父母欠他太多。
人际关系不和谐,缺少社会支持系统。
干预措施:及时做好家校联系,有问题及时通知监护人。
发现情绪波动及时找其了解情况,让他感受到别人的关爱。
多与同学交流,一同学习、玩耍,增进感情。
主要责任人电话邮箱姓名学校班级学生主要心理症状适应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生活适应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方法欠佳。
与老师们的关系属于中等水平。
在平时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对自己的信心就会动摇。
心理评估结论存在一定学习障碍干预方案原因分析:希望自己成绩好,但是现实不理想。
自我防御机制不完善导致不合理信念。
心理发育过程中的错误观念、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考试失败的经历,内心着急。
意志力比较薄弱,抗压能力弱,缺乏自信。
干预措施:及时做好家校联系,有问题及时通知监护人。
适当降低学习目标,培养兴趣,多鼓励,帮他建立自信,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感受学习给他带来的快乐。
主要责任人电话邮箱。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记录例
个案源自心理人社区网友“自游的”发表说明:危机是指人的心理处于一种解体状态。
其中有人质危机、性暴力危机、化学质依赖成瘾、自杀等等。
危机干预,是对他人心理应激状态的特殊参预、干涉或处理。
危机干预,是心理咨询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咨询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下对自杀危机的干预,是本人亲历的真实案例。
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遵守伦和职业道德,本案例对可能辨认出当事人的信息,均作了过滤或修改。
A.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机干预案例简介安然先生(化名)眼睛近于失明,又再次失恋。
在痛苦绝望中,他发手机短信给电台主持人:“这是我最后听你的广播,生命对我来说是不重要的了"。
在专业者看来,这是一例微弱的求助信号。
我通过导播,从电台主持人那里要来发短信者的手机号。
于是,有了以下危机干预过程。
时间及方式:时间:(略)方式:电话(先手机后转座机)受访者概况姓名:安然(化名)年龄:学历:大学职业:危机干预过程:咨:你好!刚才听了电台广播,我非常关心你所发的手机短信!安:嗯! .咨:和你一样,我也是这个台的听众,相信很多听众和我一样,非常为你担心!安:(没吭声)咨:能说说,你发那条短信的想法吗安:(没吭声)咨:你能听清我说话吗安:嗯!咨:你遇到了很大的困扰遇到了难解的结安:(没吭声)咨:也许你用手机接话不太方便,能告诉我,你的座机号吗安:……(报出座机号码)咨:(接通他的座机后)谢谢你的信任!安:(仍没吭声)咨:我是一位社会工作者,也许我不能完全理解你所遇到的问题,但我会为你守密。
安:(似乎有点什么声音,感觉他被保密原则打动,但仍然没有说话)咨:(正准备询问)安:(突然地)不公平!咨:听起来,你遇到不公平!安:为什么别人能得到的、我得不到呢咨:是什么东西,竟然如此让你难以得到呢安:女友前几天离开我了,这个世界不公平。
咨:是啊,失恋让人难受。
不公平是因为这个安:她家人不同意我和她在一起。
咨:她家人的理由是安:我的眼睛残疾了,女友又离开我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咨:眼睛一点也看不见了那是因为安:现在眼睛只有N度,以前读书时因为眼睛……(谈眼睛较长时间);后来正是因为眼睛,大学交往的几个女友都离开了我,你说我该怎么办咨:手术失败、女友离开、视力又受影响,这些事儿放在任何人身上,的确都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应激。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小明,一个八岁的小学生,最近在学校出现了一些行为异常的情况。
他的老师发现,小明在课堂上经常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而且在与同学交流时也显得有些内向,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
在课堂上,小明还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就情绪失控,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情绪不稳定。
为了帮助小明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他的心理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小明可能面临着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和评价,这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对于小明来说,他可能无法很好地应对这种学习压力,导致了他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情绪失控的情况出现。
其次,小明可能存在着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学校里,小明可能遇到了一些与他不合群的情况,导致他在与同学交流时显得有些内向,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
这种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可能会影响到小明的情绪稳定和自信心的建立,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最后,小明可能还存在着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小孩成长的重要环境,如果家庭环境不够和睦,可能会对小孩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小明在家庭中可能面临着一些不愉快的情况,这也可能会导致他在学校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问题。
针对小明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
首先,学校可以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
其次,老师和家长可以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建立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家庭成员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给小明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小学生心理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分析和帮助他们。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小明和其他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基于心理危机干预抑郁症学生心理辅导案例--,一个割腕女生的痛苦
基于心理危机干预抑郁症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广州市花都区秀雅学校心理危机是指个人面临突然或重大困境而引起的心理失衡状态。
具体表现在应激性生活事件有:成绩退步、父母指责、老师批评、同学排挤、朋友误解等;事件带来的当时的感受:愤怒、绝望、伤心、羞耻、痛苦等;应对策略:调动身边所有资源和方法应对困境,当应对无效时,心理危机就会爆发。
老师放了两个青少年轻生的网络视频,它们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17岁的男生,都是在学校发生了一些事件,打架或玩扑克牌,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都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后,在通知家长来协助教育时,与家长发生冲突后,选择跳桥和跳楼,最终导致悲剧分发生。
其中提到青少年自伤行为,他们不以自杀为目的,而大多数是以情绪调节为目的,自伤的方式多为割伤、划伤、拳打等,而曾经有自伤的学生,其后自杀的风险也更高。
下面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探讨对心理抑郁的学生的辅导方法。
【案例】:一、基本情况:刘羽婷,女,12岁,初二学生,家里有奶奶,父亲,母亲和弟弟;性格孤僻内向,身高1.5米左右,偏胖,没有严重的躯体性疾病史,家庭也没有严重的精神性心理疾病史,最近大半年经常感到情绪低落、失眠,对什么都不感到兴趣,难以充分集中他的注意力去学习,课上经常打瞌睡。
因被同学告发带手机回校,经了解发现有割腕自残行为。
1.2.成长经历:从小父母忙于生意,早出晚归,鲜少陪伴该女生。
该女生主要都是由奶奶带大的,该女生住述,自己在读幼儿园的时候,甚至不能记清父母的样子。
该女生与奶奶关系不错,直到弟弟的出生,感觉失宠了。
原因之一是在该女生5岁时,弟弟出生后,弟弟特别喜欢黏奶奶,还有时会撒娇和哄着别人,该女生明显地感受到了奶奶对弟弟的偏心,她自述在日常生活中每次跟弟弟之间都有过激的冲突时,不管谁对谁错,奶奶总是严厉地批评她,爸妈经常早出晚归,没有任何可以倾诉的朋友或亲人长此以往,她渐渐地变得越来越暴躁孤僻,不爱与别人交谈,动不动就会乱发脾气,经常跟家人打骂,跟父母几乎没有交流。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他的老师发现他在课堂上越来越不专心,
经常会走神或者是不停地动来动去。
在和小明交流后,老师发现小明在家庭环境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导致他的心理状态有所变化。
小明的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和他的沟通,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变得
越来越少。
在学校里,小明也因为这些问题而感到孤独和焦虑,他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选择了逃避和自闭。
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小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所在,并学会了通过
一些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首先,他学会了通过绘画和写日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让他感到释放了很多压力。
其次,心理咨询师也教给了小明一些放松的技巧,比如深呼吸和冥想,让他在压力大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通过心理咨询,小明的家庭也得到了一些改善,父母开始意识到自己忽略了孩
子的情感需求,他们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和小明交流,关系也逐渐得到了缓解。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家长和老师应该
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们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案例一:李明的自杀危机干预•案例二:小王的情绪危机干预•案例三:小张的学业压力危机干预•案例四:小李的人际关系危机干预•案例五:小陈的家庭危机干预•总结与建议01案例一:李明的自杀危机干预李明是一名大一新生,成绩优异,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理负担重,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孤僻。
某日,李明突然失踪,家人寻找未果,后发现其留下一封遗书,表示自己无法面对现实,决定自杀。
案例概述学校领导和老师迅速组织寻找李明,同时向家长和警方通报情况。
迅速联系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评估,发现李明有严重抑郁和自杀倾向。
制定干预方案,包括:提供安全环境、心理疏导、联系社会资源等。
通过多渠道寻找,发现李明藏匿在校园附近的一处废弃房屋内。
干预措施结果与反思通过干预措施,李明逐渐放下自杀念头,情绪得到缓解。
家长和学生应该加强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校和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援助,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02案例二:小王的情绪危机干预小王,男,16岁,高一学生,成绩中等。
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但母亲经常加班,无法照顾小王。
小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缺乏自信,近期因为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出现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案例概述干预措施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小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宣泄情绪、调整心态、建立自信。
心理咨询组织班级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让小王在团体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培养他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心理团体辅导邀请小王的母亲参加学校家长会,了解小王的现状和需要,鼓励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家庭沟通为小王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辅导,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学业辅导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小王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失眠和食欲不振等症状也有所缓解。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案例一:关注内向学生,提升自信心背景某小学四年级有一名内向学生小明,平时成绩优秀但胆小、不敢发言,与同学交流较少,显得孤独。
措施1. 教师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小明沟通,关心他的生活和研究,鼓励他参加课堂讨论。
2. 设置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小明感受到安全和支持。
3. 组织小组活动,让小明有机会与同学互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会接纳自己。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和引导,小明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开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关系融洽,性格变得更加开朗。
案例二:引导网瘾学生,培养良好惯背景五年级学生小华,因父母工作繁忙,长期沉迷网络游戏,导致成绩下滑,人际关系紧张。
措施1. 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小华的生活状况,制定家庭教育计划。
2. 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网瘾的危害。
3. 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引导小华参加体育锻炼、兴趣爱好等,转移注意力。
4. 设立监督机制,鼓励小华自我管理,逐步减少游戏时间。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华逐渐摆脱网瘾,培养了良好的生活惯,成绩和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案例三: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背景六年级学生小丽,来自单亲家庭,性格敏感,容易受到影响,对人生价值观产生困惑。
措施1. 教师与小丽建立信任关系,关心她的生活,给予心理支持。
2. 开展家庭美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3. 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小丽解决内心的困扰,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4.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小丽的成长。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关爱和引导,小丽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性格变得更加坚强,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总结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健康成长。
学校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运用心理学知识,及时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记一起急性精神分裂症新生危机干预案例对一名高校辅导员来说,掌握心理学知识非常必要。
所谓有备无患,当面对存在心理问题甚至突发心理疾病的学生,辅导员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及时疏导学生不良情绪,有效干预心理疾病的恶化,为送医院治疗尽早康复争取宝贵的时间。
2014年9月,2014级造价专业的一名新生在军训头几天内突发急性精神分裂症,来势凶猛,前景未卜。
系部领导和我一道,对该生的心理危机及时进行了有效干预。
一、患病学生的基本情况小明(化名),男,出生于1995年,身高175cm,湖南省长沙市人。
其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个姐姐,长其6岁。
二、心理危机干预前的准备1、心理问题浮出水面小明的心理问题从军训第一天就开始显现出来。
9月15日(军训第一天),教官向新生们提出摆臂、踢腿等简单动作指令,小明完成起来都非常吃力,经常喊“报告”(军训规则:自觉动作错了,就主动喊报告)。
休息时,不断地向辅导员、向教官、向助辅道歉,显得很紧张。
根据心理学知识,我判断,这个学生存在严重自卑心理。
9月16日(军训第二天)晚上,班级同学在教室里安静地观看国防教育视频。
小明多次突然站起来,大声嚷嚷。
通过单独询问得知,原来他的脑海里呈现出系列画面,他去宿舍取东西,赶回教室时迟到了,他心中一紧张就站起来道歉。
这个场景在脑海里反复再现,他则多次站起来嚷嚷。
这表明小明已经间歇性地分不清现实与想象了。
9月17日(军训第三天)晚上,我带领班级同学学习《学生手册》。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小明同学突然站起来五、六次,说一些不知所云的话语。
每次都显得很紧张,经过耐心安抚,才重新坐下。
9月17日深夜,他一直在宿舍里焦灼地走来走去,凌晨一点时趁室友不注意(我安排室友们看护好小明,避免走失),开门走出宿舍,漫无目的的走进了传达室。
后被室友找回。
小明的心理状况非常令人担忧,我开始紧锣密鼓地全方位地搜集他的信息。
图:小明病情发展趋势2、搜集多方信息首先,我通过查阅他的档案发现,小明的体检报告显示正常;高中获得了社会实践活动全校一等奖;在长沙市生物奥赛中获得一等奖;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干部、优秀学生,高考成绩为359分。
[案例]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3篇
[案例]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3篇[案例]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3篇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
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
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一次,当时还在全校范围内被点名批评,他满肚子的委屈想找人诉说,怎想回到家,由于父母不会教育,又被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
那时他年龄尚小,属于弱势群体,于是就拼命压抑自己,什么都不说。
但阴影已经埋下,等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出来。
心理专家指出,吴某在小的时候认知受到压抑,于是初中借助细小的事情就爆发了出来,属于迟发性应激障碍。
因此首先要让他把过去受压抑的东西发泄出来,调节他的善恶观。
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问题,告诉他遇到问题可以发泄,但不能伤害别人,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对象。
其次,可以教他一些制怒的技巧,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
比如要发怒时把眼睛抬起来,别盯着对方看,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
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
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
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踏过成长的雨季——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踏过成长的雨季——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一、案例介绍小露(化名),女12岁,六年级学生,家境较富裕。
父母经常吵架,缺乏温暖,孩子敏感、孤僻,学习成绩下降,情绪波动、厌学。
通过家访得知,小露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低、中年级时成绩属中等,进入六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疫情后开学,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数学更是只考了31分。
小露性格敏感,很少与同学交朋友,性格还较暴躁,加上发育较好,力气很大,很容易误伤其他同学。
她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对同学大发雷霆并大打出手,有时会认为别人的窃窃私语是在说自己的坏话,自尊心十分重。
她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由她去吧!”该案例由班主任转介至学校心理辅导室,希望心理老师可能帮助她。
二、案例原因1.初识疫情后复学季,学校加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决定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心理排查工作,重点关注有心理危机的孩子。
小露的班主任找到我,希望心理老师可以帮助下小露,她在学校与同学们的交流非常不顺畅,因为她给大家留下的的印象就是一个暴力的小女孩,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易发怒,甚至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
我与班主任约定,邀请她过来“心语屋”做客。
下午,看到一个高个子的女孩,手臂有些壮实,长得有几分秀气。
“老师,我是小露。
”还没等我询问,这个小女孩已经自报家门。
我邀请她进来坐下,并与她攀谈了一翻,聊天中她告诉我,她十分清楚自己的脾气,但当同学们讲话题时,她总是不由自主联系到自己身上,或当别人误会或反驳自己时,就是忍不住要发脾气。
当询问到家庭里的生活时,她开始变得有点不自然,甚至想转移话题,最后她告诉我,在家里,她很少收到爸爸妈妈的鼓励,反而经常被批评,她称自己已经习惯了,“大不了不学了呗”,她看起来很得意的说。
我认真分析起来,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一是家庭环境不良,使孩子缺少关爱,使其失去学习信心,在她眼里,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难完成学习任务,也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对学习的自卑心理,它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为此,产生了自卑厌学的心理障碍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5篇篇一: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
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
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一次,当时还在全校范围内被点名批评,他满肚子的委屈想找人诉说,怎想回到家,由于父母不会教育,又被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
那时他年龄尚小,属于弱势群体,于是就拼命压抑自己,什么都不说。
但阴影已经埋下,等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出来。
心理专家指出,吴某在小的时候认知受到压抑,于是初中借助细小的事情就爆发了出来,属于迟发性应激障碍。
因此首先要让他把过去受压抑的东西发泄出来,调节他的善恶观。
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问题,告诉他遇到问题可以发泄,但不能伤害别人,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对象。
其次,可以教他一些制怒的技巧,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
比如要发怒时把眼睛抬起来,别盯着对方看,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
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
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
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小文上五年级,钢琴准备考六级,兴趣不高,而且越来越差,总是被妈妈骂着练琴,文化课学习下滑快。
常为学习的事被妈妈打。
为了逃避,不得不把卷子藏起,开始说谎,找来妈妈更多的打骂。
我看到她时,眼睛里带着恐惧,说到作业中一半以上的错误时,有些慌,眼镜观察着大人的表情,给自己编排一大堆的理由。
我觉得问题在家长身上,和家长长谈了三次,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
家长在孩子身上不惜投入精力物力,就是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幻想没有实现的都转嫁给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未来,随自己设计,摆弄。
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有生命有情感的独立体。
爱护有余,尊重不足。
当家长明白自己做的这些都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对孩子自身能力的扼杀,潜能发挥的压制。
后悔莫及,情绪变得激动。
我教他这样做:找出一百个理由来表扬孩子,对孩子学习的负担和困难理解,(因为这本来也不是孩子的错),当参谋不成就做一个陪伴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伙伴。
把学习的事情交给老师。
小文上五年级,钢琴准备考六级,兴趣不高,而且越来越差,总是被妈妈骂着练琴,文化课学习下滑快。
常为学习的事被妈妈打。
为了逃避,不得不把卷子藏起,开始说谎,找来妈妈更多的打骂。
我看到她时,眼睛里带着恐惧,说到作业中一半以上的错误时,有些慌,眼镜观察着大人的表情,给自己编排一大堆的理由。
我觉得问题在家长身上,和家长长谈了三次,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
家长在孩子身上不惜投入精力物力,就是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幻想没有实现的都转嫁给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未来,随自己设计,摆弄。
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有生命有情感的独立体。
爱护有余,尊重不足。
当家长明白自己做的这些都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对孩子自身能力的扼杀,潜能发挥的压制。
后悔莫及,情绪变得激动。
我教他这样做:找出一百个理由来表扬孩子,对孩子学习的负担和困难理解,(因为这本来也不是孩子的错),当参谋不成就做一个陪伴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伙伴。
把学习的事情交给老师。
特别是,征求孩子意见后,停掉钢琴学习,辅导文化课程,一个月后考试成绩提升,孩子情感有很大变化,并表示会努力去考钢琴六级。
篇五:父母失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风雨中,有些痛……---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一则周一的早晨,心情还沉浸在昨天“圈内”朋友的聚会所带来的心灵成长的快乐中(我们几个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朋友会定期聚会,以心理督导的形式,既相互宣泄心理的压力,又达到自我的一种心灵成长)。
接到一个班主任的电话:“我们班的那个学生还是哭着要回家,昨天一到学校就是这样,你能找她谈谈吗?”没过几分钟,还是这个班主任的电话又来了,同时转发过来一个短信:“爸爸妈妈我现在很难受,你们也不肯接我的电话,我的心情你们应该知道。
可以说我的心理发生问题。
我现在不想转学了因为我想到了自杀,很恐怖吧?我最后求你们今天来接我,我等到下午放学你们还不来我就从这里跳下去。
”----这是今天凌晨学生发给她父母的。
班主任:她为何如此执着地要回去?在这之前,班主任就曾和我聊起过这个学生,这是一个外地经选拔考来杭州就读的初一学生。
作为新生报到就读不到一个月,就想转学回家乡的学校就读。
当时,班主任非常耐心地找她谈心,她告诉班主任,觉得在这里学习压力比较大。
班主任老师细细地和她分析了各方面的因素,鼓励她尽快地适应这里的学习,面对挑战。
事实上,她的学习在班里属于中上,就适应水平来看,亦是适应得不错的那一类。
只是不知为何,她总认为自己很不适合在这所众望所归的学校就读。
家长也曾悄悄地安排她去看过校外的心理医生,医生的反馈是,她挺能聊的,反应,思维各方面都不错,应该没什么问题。
只是她仍旧执着地要转学。
班主任还告诉我,这之前的一周,她还请过三天病假,以身体不适的名义,她是很在乎学习的学生,在家休息期间很认真地打电话来学校问作业及上课情况。
只是一回到学校,情绪就变得十分不稳定,只说想家,但就她其他方面的情况来看,她不像是那些不能独立生活的学生。
昨天是周日,学生按规定回校的日子。
父母将她送到学校后,她就一连打了许多电话回家,只说要回家。
后来她父母为了让她安心在校学习,就“狠下心”不再接她的电话。
结果就发生了开头这一幕。
于是,我和班主任老师约定,马上安排一至两名平时与她关系较好的女生一直“陪伴”她,中午安排她来心理辅导室面谈,同时,请家长立即赶往学校,并将此事上报学校领导。
在辅导室里中午,为了防止意外,班主任派了一位与她较为“谈得来”的同学陪她来到了辅导室。
“我就是易楚。
”她进了辅导室对我说。
聪明的女孩一定已经猜到我请她来辅导室的原因了。
所以我亦坦诚相待,对她说,“请坐。
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愿意与林老师来聊一聊。
老师也请你相信,我只是希望能与你有一次沟通,希望能帮助你更快乐一点,不管你以后是否还在这个学校成长。
愿意与我聊吗?”她点点头。
短发下是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昨天晚上没有睡好。
是什么让她如此不安?因为是同性,所以我以大姐姐的姿态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背,问道:“看你情绪不太好,说说你的烦恼好吗?”“老师,我在这里学习感觉压力很大。
我希望能够转学,换一个环境,自我感觉会好一些。
”“我在杭外一点自信也没有,上个月班委竞选,我也没有任何优势。
”她低着头说到道,“每次回到家,我的心情就彻底地好了,但是一到周日,想到下午要回学校,我就开始紧张得难受,我不愿意再这样下去了。
”说到这里,基本上与班主任提供的情况比较一致。
既然她一再地提到不喜欢现在的学校环境,我就与她讨论起她对这所学校的期望。
希望以此帮助她,也为整个心理辅导理出一点头绪来。
她首先告诉我,当时是她自己选择这所学校,然后来报考并考上的。
她当时对这所学校的期望:一是觉得这里比较注重英语教学,希望自己的英语能学得比较好;二是这里的学生是在全省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会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的方面;三是这所学校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得到锻炼,各方面都有进步。
应该说,她的期望是比较合理的,并且从中也看出这孩子的心理相对而言比较成熟与理性。
我就请她继续针对这三点来说说她所感受到的现实。
她说,事实上,现在的同学很“爱闹”,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爱学习,(就这一点,我又请她评价一下现在的同学与她原先想象中的标准比较,是符合的方面比较多,还是不符合的方面多,她的回答是:那还是符合的方面比较多);说到英语方面的学习,她还是满意的,她觉得这里学习英语的方法比较愉快,肯定比其他学校要好;但她立即又说,可我没法在这里安心学习,心态一直调整不好,我不能适应独立生活,我太难受了,我都害怕这里了!“那我们就不妨假设一下,你的心愿立即就能实现,你马上就可以转学,去你想去的任何一所你所希望的当地的中学。
然后我们来综合比较一下,哪所学校对你更适合,就用你的期望作为评价的标准,好吗?”她点点头,我立即拿出一张白纸,画了一张表格,请她来打分。
如下:现在学校得分理想中的当地学校得分英语 10 7.5同学氛围 10 10能力锻炼 10 8心态 10 13总分 40 38.5为了让她做出相对较为准确的评价,我采用了请她将现在的学校都评为10分,然后以此为标准,相应地给理想中的当地学校进行打分的方法。
前三项下来,她对理想中的当地学校评分,除了同学氛围一项持平外,其他两项居然都是低于现在学校的。
于是我又加上一项她在前面的谈话中一再提到的“心态”,这一次,她给理想中的学校打了个高分,高出现在学校三分。
我又问她:“你觉得还有什么重要的项目我们没有列入的了吗?”她认真地想了想,摇了摇头。
我将表格放在她面前,说:“从这个评价结果看起来,综合而论,是否还是现在的学校对你更适合些呢?”她低头不语。
只低声说了一句:“林老师,我还是想转学。
”沉默。
过了一会儿,她似乎突然想起什么,说:“对了,老师,上一回我还做了一份我们当地中学的考卷,做完我给自己评了分,结果只有96分,但我一位小学同学,以前成绩与我不相上下,这张考卷,她可是考了98分呢!所以我觉得还是那边的教育质量好,能出好成绩!”她的情绪似乎突然振奋了一下,为这个新找到的“理由”。
我笑着请她思考三点:第一,这份卷子是当地中学出的,是否意味着可能与他们平时的教学风格较为一致,而可能与我们这里的教学风格就不一致,你在完成这份卷子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第二,中考,高考这样一些重大的考试,一定就按当地中学的风格出卷吗?第三,这份卷子你和你的小学同学相差2分,是否就一定说明你现在不如她了呢?她似乎有些失望没能用这个例子“说服”我。
这一个过程下来,我明显感觉到来自她内心的心理防御,而以她的智力水平,足以将她的内心世界掩饰得相当周密。
于是,我试着通过“房树人测验”来了解她。
我递过一张A4纸和一支2B铅笔,请她在上面画一幅画,画什么都可以,只要包括房子,树和人三个因素就可以了,房子,树,和人的数量,大小等都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