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常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性质及去除技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性质及去除技术由于持久性有机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生物蓄积性、高毒性等特点,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加剧,该污染物也持续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持久性有机物的特性和分类,探讨该污染物的去除技术,以期更好地对其进行处理,减少污染危害,促进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性质;产生问题;去除技术引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即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一类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半挥发性,难降解性和高脂溶性,它们可以在远距离甚至全球范围内迁移和扩散,并通过食物链集中在生物中。
累积的有机污染物会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
目前,污染已经蔓延到地球的几乎每个角落,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以及全球生态环境,并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概述1.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分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有三种类型:农药,工业化学品和制成品。
其中,农药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
农药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尽管在许多发达国家,相关农药产品和化学含量较高的产品的使用正在减少,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热带地区,它们仍大量使用。
农药。
此外,城市垃圾焚烧,医院垃圾,废木材和家具,汽车尾气,有色金属生产,铸造和炼焦,发电,水泥,石灰,砖,陶瓷,玻璃等也是持久性有机物的重要来源。
污染物。
1.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性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持久性、长期性和生物蓄积性。
在环境中,它们对正常的生物降解,光解和化学分解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因此,一旦它们进入环境,它们就可以长期存在于大气,水,土壤和沉积物中。
同时,由于它们易于进入脂肪组织生物学,其积累浓度将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增加。
此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损害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内分泌失调,动物和人类的生殖和免疫系统,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动物和人类的死亡。
它们不仅危害暴露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个人,而且影响其后代的健康。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日常生活中的防治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可以采取一些防 治措施。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生物链中 有累积性,因此食物链的高端生物体内比低 端生物体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要高。因此人们应该多吃 水果和蔬菜,而少食肉类食物。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农药是大 众能接触到最多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人们在洗蔬果时,可以 用淘米水浸泡一段时间,而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水果则最好削 皮后再吃。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脂溶性物质而不是水溶性 的,因此它被人摄入体内后会溶于身体脂肪中较难排出体外。 而研究表明,运动则有助于它的排出,虽然非常缓慢。因而, 多进行有氧运动并保持一个乐观平和的心态,对于避免持久性 有机污染物的危害也有很大帮助。“当然,人们很难从消费环 节来避免受其危害,因此,从生产环节等源头进 行削减和替代才是防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根 本之道。”
•
五:我国现状
为了推动POPs的淘汰和削减、 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POPs的害, 2001年5月2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 尔摩127个国家的环境部长或高级官 员代表各自政府签署《关于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 《公约》),从而正式启动了人类向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宣战的进程。
– – – – 2001年5月23日,中国政府签署了公约。 2004年5月17日,公约正式生效。 2004年6月25日我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十次会议批准了公约。 公约于2004年11月11日对我国生效。
三、生产中的副产品
二恶英和呋喃,其来源: ⑴不完全燃烧与热解,包括城市垃圾、医院废弃物、 木材及废家具的焚烧,汽车尾气,有色金属生产、 铸造和炼焦、发电、水泥、石灰、砖、陶瓷、玻璃 等工业及释放PCBs的事故。 ⑵含氯化合物的使用,如氯酚、PCBs、氯代苯醚类农 药和菌螨酚。 ⑶氯碱工业。 ⑷纸浆漂白。 ⑸食品污染,食物链的生物富集、纸包装材料的迁移 和内积累到万分 之五时就会引起肝细胞 坏死并损害神经系统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

通过加入特定的化学药剂,使污染物与药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 物,再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
生物处理方法
总结词 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体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和降解,达到 净化水质的目的。
通过在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微生物膜,使污染物在膜上被吸附和 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污染控制技术
研究和发展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和净化技术,包括吸附 、催化燃烧、生物降解等。
综合治理技术
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发展综合治理方案,实现对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的全面控制和治理。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污染物的发现与鉴定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出现和 鉴定将成为研究重点。
应急监测
在发生突发事件或污染事故时 ,进行实时监测,评估污染状 况和影响。
研究监测
针对特定研究目的,进行长期 或周期性的监测,以深入了解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和变 化规律。
0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
物理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总结词
利用物理原理去除污染物的方 法
吸附法
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吸附 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全球范围内的污染监测与治理
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全球范围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研 究,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与补偿机制
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探索生态修复和补 偿机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初步认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初步认识作者:指导老师: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初步认识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界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简称POPs)是指能够在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土壤和沉淀物等)中长期存在,并能通过有关环境介质(特别是大气、水、生物体)远距离迁移以及通过食物链富集,进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长期残留性POPs半衰期较长,同时具有高脂溶性和低水溶性,容易在生物体内富集而难于排出体外。
它们在环境中对于正常的生物降解、光解和化学分解作用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一旦排放到环境中,将很难被分解,可以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介质中存留数年甚至数十年或更长时间。
例如,二恶英系列物质在气相中的半衰期为8~400天, 水相中为166天到2119年, 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约17年到273年。
研究表明即使15年内停止使用POPs,最早也要在未来第7代人体内才不会检出这些物质。
(二)生物蓄积性POPs是亲脂憎水性化合物,具有生物积累性。
在水和土壤系统中,POPs会转移到固相或有机组织的脂质,代谢缓慢而在食物链中蓄积并逐级放大,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三)半挥发性和长距离迁移性由于POPs具有半挥发性,它们易从土壤、生物体和水体中挥发到大气中并以蒸气形式存在或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上,又由于它们在气相中很难发生降解反应,所以会在大气环境中不断地挥发、沉降、再挥,进行远距离迁移后而沉积到地球上。
(四)高毒性POPs一般都具有高毒性,对人和生物体易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其毒害效应包括致癌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内分泌干扰等作用。
POPs物质在低浓度时也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
二恶英类物质中最毒者的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号称是世界上最毒的化合物之一,每人每日能容忍的二恶英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pg(1pg=10 -12 g)。
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类2001年5月,90多个国家签署的《斯德哥尔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公约》中规定了首批受控POPs物质清单,共12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杀虫剂和有机氯农药
1、灭蚁灵对防治蚂蚁、白蚁有特效 2、滴滴涕(DDT)广谱、高残留杀虫剂 3、毒杀芬(氯化莰)广谱、高残留杀虫剂。 4、氯丹主要用于建筑物白蚁预防。 5、七氯主要用于防治害虫。 6、狄氏剂主要用于防治害虫、白蚁、蚂蚁等。 7、异狄氏剂曾用于控制玉米、稻谷、棉花、甘蔗等农作 物害虫及鼠类。 8、艾氏剂曾用于防治仓库、农林害虫及白蚁等。
这些内分泌干扰物与相关受体结合后不易解
离,不易被分解排出,因而扰乱内分泌系统的正 常功能。实验表明,POPs能减轻性器官的重量, 抑制精子的产生,男性雌性化,少女初潮提前等。
免疫毒性
POPs对生物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包括抑制 免疫系统正常反应的发生, 影响巨噬细胞的活 性, 降低生物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等。研究发 现美国佛罗里达海岸的宽吻海豚肝血中T细胞 淋巴球增殖能力的降低和体内富集的有机氯有 显著性相关。
研究发现, 人免疫系统的失常与婴出生前 和出生后暴露于PCBs和PCDDs的程度有关。 通过对加拿大因纽特人的婴儿研究发现, 母乳 喂养和奶粉喂养婴儿的健康T细胞和受感染T 细胞的比率与母乳的喂养时间及母乳中有机氯 的含量密切相关。
对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生物体内脂肪组织富集的POPs可通过胎 盘和哺乳影响胚胎发育, 导致畸形、死胎、发 育迟缓等现象。暴露于高浓度POPs的鸟类的 产卵率会相应降低, 进而使其种群数目不断减 少, 甚至灭绝。
开展宣传教育
开展广泛的公众宣传教育,提 高全体社会对控制和消除POPs 的认识,提升公众的风险意识 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恶英类
二恶英也可从下列来源类别无意生成和排放出来, 包括:
(1)废物的露天焚烧,包括在填埋场的焚烧 (2)冶金工业中的其他热处理过程 (3)住户燃烧源 (4)使用矿物燃料的设施和工业锅炉 (5)使用木材和其他生物质能的燃烧装置 (6)排放无意形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定化学品生产 过程,特别是氯代酚和氯代醌的生产
7章 (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01

国际化学品协会理事会(ICCA)推荐
POPs的来源与种类
杀虫剂 (Pesticides) POPs 工业化学品(Industrial chemicals) 生产中的副产品(Unintended
by-products)
3、POPs的来源与种类
不完全燃烧与热解的产物如城市垃圾、医院废弃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主 要 内 容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简介
POPs的危害与主要来源 POPs研究现状和防治 水体> 180天,土壤> 360天; II. 生物蓄积性:根据生物富集系数>5000;
III.远距离迁移性:根据蒸气压, 0.01-1kPa;
木材及废家具的焚烧、汽车尾气、有色金属生产和铸
造、炼焦、发电、水泥、石灰、砖、陶瓷等工业的废 气,都是城市大气POPs的主要来源。
符合POPs定义的物质有数千种之多,它们通常是具
有某些特殊化学结构的同系物或异构体。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规定的12种POPs
艾氏剂(Aldrin): 有机氯农药 狄氏剂(Dieldrin): 有机氯农药 异狄氏剂(Endrin): 有机氯农药 滴滴涕(DDT): 有机氯农药,也用作农药中间体 氯丹(Chlordane): 有机氯农药 毒杀芬(Toxaphene): 有机氯农药 六氯苯(Hexachlobenzene): 有机氯农药,也用作精细化工产品 灭蚁灵(Mirex): 有机氯农药 七氯(Heptachlor): 有机氯农药 多氯联苯(PCBs): 精细化工产品 二恶英和呋喃类(PCDDs/PCDFs): 非故意制造的副产品或者二次 污染物质
DDT化学结构式
DDT分子的平面结构图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第七部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定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指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二、特性:1.能够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
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
3.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
4.在一定的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影响。
三、POPs判定基准:判定一种物质是否是POPs应当建立科学的判定基准,化学品协会国际理事会(ICCA)所推荐的判定基准包括:1.持久性基准:用半衰期来判断,在水体中为180 d,在底泥中为360 d,在土壤中为360 d;2.生物蓄积性基准:用生物富集系数来判断,BCF〉5000;3.关于远距离迁移并返回到地球上的基准:半衰期2d(空气中)以及蒸气压在0.01~1 kPa;4.判定在偏远的极地地区一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基准:该物质在水体中质量浓度〉10 ng/L。
四、POPs的基本性质:1.持久性POPs对生物降解、光解、化学分解等作用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此在环境中不宜被分解,能够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多介质环境中残留数年或更长时间。
半衰期:污染物挥发到其浓度减少到一半所需的时间。
2.半挥发性半挥发性使POPs能发生远距离迁移,但不能永久停留在大气中,最终沉降到地面。
饱和蒸气压和亨利常数。
3.生物富积性有机物进入水体后,它们在水生生物内浓度升高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因子(BCF):指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或生物组织内的浓度与水中浓度之比。
它是估算水生生物富集化学物质能力的一个量度。
鱼作为有效的标准测试物。
KOW、SW、KOC、Kd。
4.高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等。
POPs进入生物体后,其毒性作用大致分为两种:⑴来自POPs本身特定的化学结构的毒性,其毒性作用相当于物质所具有的生理作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常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常识一、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1、定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英文缩写为POPs,是指具有高毒性,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可生物积累,能通过空气、水和迁徙物种进行长距离越境迁移并沉积到远离其排放地点的地区,随后在那里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积累起来,对当地环境和生物体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2、性质国际上公认POPs具有下列4个重要的特性:(1)环境持久性:由于POPs对生物降解、光解、化学分解作用有较高的抵抗能力,它们难于被分解。
(2)生物累积性:由于其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特点,它能在生物体脂肪组织中进行生物积累,在动物和人体内达到中毒的浓度。
(3)远距离迁移能力:能通过蒸发作用在大气环境中远距离迁移,导致全球范围的污染传播。
(4)高毒性:POPs大都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
3、种类首批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的12种POPs分为3类:一类是有意生产—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芬;二类是有意生产—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和多氯联苯;三类是无意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或燃烧生产的副产品:二恶英(多氯二苯并-对-二恶英)、呋喃(多氯二苯并呋喃)。
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危害?POPs之所以成为当前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正是由于其能够对野生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危害,典型地包括:1、对免疫系统的危害POPs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影响巨噬细胞的活性、降低生物体的病毒抵抗能力。
研究表明,海豚的T细胞淋巴球增殖能力的降低和体内富集的滴滴涕等杀虫剂类POPs显著相关,海豹食用了被PCBs污染的鱼会导致维生素A和甲状腺激素的缺乏而易感染细菌。
一项对因纽特人的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婴儿的健康T细胞和受感染T细胞的比率与母乳的喂养时间及母乳中杀虫剂类POPs的含量相关。
2、对内分泌系统的危害多种POPs被证实为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质,它们与雌激素受体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会影响受体的活动进而改变基因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常识
一、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定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英文缩写为POPs,是指具有高毒性,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可生物积累,能通过空气、水和迁徙物种进行长距离越境迁移并沉积到远离其排放地点的地区,随后在那里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积累起来,对当地环境和生物体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2、性质
国际上公认POPs具有下列4个重要的特性:(1)环境持久性:由于POPs对生物降解、光解、化学分解作用有较高的抵抗能力,它们难于被分解。
(2)生物累积性:由于其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特点,它能在生物体脂肪组织中进行生物积累,在动物和人体内达到中毒的浓度。
(3)远距离迁移能力:能通过蒸发作用在大气环境中远距离迁移,导致全球范围的污染传播。
(4)高毒性:POPs大都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
3、种类
首批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的12种
POPs分为3类:
一类是有意生产—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芬;二类是有意生产—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和多氯联苯;三类是无意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或燃烧生产的副产品:二恶英(多氯二苯并-对-二恶英)、呋喃(多氯二苯并呋喃)。
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危害?
POPs之所以成为当前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正是由于其能够对野生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危害,典型地包括:
1、对免疫系统的危害
POPs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影响巨噬细胞的活性、降低生物体的病毒抵抗能力。
研究表明,海豚的T细胞淋巴球增殖能力的降低和体内富集的滴滴涕等杀虫剂类POPs显著相关,海豹食用了被PCBs 污染的鱼会导致维生素A和甲状腺激素的缺乏而易感染细菌。
一项对因纽特人的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婴儿的健康T细胞和受感染T细胞的比率与母乳的喂养时间及母乳中杀虫剂类POPs的含量相关。
2、对内分泌系统的危害
多种POPs被证实为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质,
它们与雌激素受体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会影响受体的活动进而改变基因组成。
例如:亚老哥尔(多氯联苯商品名)在体内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雌激素活性。
另有研究发现,患恶性乳腺癌的女性与患良性乳腺肿瘤的女性相比,其乳腺组织中PCBs和滴滴伊(滴滴涕的代谢产物)水平较高。
3、对生殖和发育的危害
生物体暴露于POPs会出现生殖障碍、先天畸形、机体死亡等现象。
受POPs暴露的鸟类产卵率降低、种群数目减少;捕食了含PCBs鱼类的海豹生殖能力下降。
一项对200名孩子的研究(其中3/4孩子的母亲在孕期食用了受POPs污染的鱼)发现,这些孩子出生时体重轻、脑袋小,7个月时认知能力较一般孩子差,4岁时读写和记忆能力较差,11岁时的智商值较低,读、写、算和理解能力都较差。
4、致癌作用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大量的动物实验及调查基础上,对POPs的致癌性进行了分类,其中: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TCDD)被列为I类(人体致癌物),PCBs混合物被列为IIA类(较大可能的人体致癌物),氯丹、滴滴涕、七氯、六氯苯、灭蚁灵、毒杀芬被列为IIB类(可能的人体致癌
物)。
5、其它毒性
POPs还会引起一些其它器官组织的病变,导致皮肤表现出表皮角化、色素沉着、多汗症和弹性组织病变等症状。
一些POPs还可能引起精神心理疾患症状,如焦虑、疲劳、易怒、忧郁等。
三、怎样减少POPs?
用淡盐水浸泡:一般蔬菜先用清水冲洗3~6遍,然后放入淡盐水中浸泡1小时,再用清水冲洗一遍。
用碱洗:先在水中放上一小撮碱粉、碳酸钠,搅匀后再放入蔬菜,浸泡5~6分钟,再用清水漂洗。
用开水泡烫:在做青椒、菜花、豆角等时,用开水先烫一下可清除90%的残留农药。
用淘米水洗:淘米水属于酸性,有机磷农药遇酸性物质就会失去毒性,在淘米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就能使蔬菜上残留的农药成分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