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公布课教案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公布课教案新人教版1

16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存“萌生、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把握它们的词义;积存“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硕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依照要求挑选相关信息并练习归纳要点,慢慢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讨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术,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说明事理。

3.琢磨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钟爱科学探讨科学隐秘的志趣,培育他们注重观看、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层次性,训练学生快速挑选信息,初步归纳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讨如此安排的益处。

2.归纳物候学关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挑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归纳。

教学进程一、提问导入新课。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朗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光。

声屏显示课文朗诵。

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存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依照要求,快速准确地挑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分头挑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归纳。

请最先完成的同窗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

历时最短的十位同窗决出以后,教师依照前后顺序要求学生展现阅读功效,最后选出历时最短,功效最好的同窗,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

学生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初二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初二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初二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并把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明白得课文内容,通过读课文明白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引导,迁移学法,明白得诗歌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留心观看周围事物、勤于摸索的适应。

重点:明白得课文内容,通过读课文明白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认识,有些语句较难明白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先来看几幅图片,他们都揭示了一种将要发生的自然现象。

……你通过什么判定的?师:大雨来临之前,燕子、鱼儿、蚂蚁的种种表现确实是大自然的语言。

现在,我们就跟随我国闻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一同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课题、作者。

)二、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师:古代的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确实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既然文章要介绍的是物候知识,什么缘故不以“物候”或“物候学”为题,而要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师:请结合课后第一题,这篇说明文都介绍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给课文分段。

师: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吧。

请快速扫瞄课文6——10小节。

1、找出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

2、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什么缘故?(板书:说明顺序)明确:按先主后次,由空间到时刻的说明顺序,使我们看了一目了然。

3、什么缘故说纬度对物候的阻碍最大?①郭沫若曾经写过如此一首诗,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玉兰和红杏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闻名作家郭沫若先生曾有过如此的一个疑问,你能把它解决一下吗?广州和北京玉兰花开花时刻相差几个月?什么缘故?②再来看一组图片,3月黑龙江和海南分别是什么季节?4、不仅纬度,经度对物候也有着一定的阻碍?再来看两张图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大自然的语言一、情景导入师:现在我考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抛开年月日的时间不看,你能从大自然的各种景象中判断出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两个)师:说得有理。

我为大家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而感到高兴。

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板书:物候)。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明物候现象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二、感知文章师:这一课有很多的词语,同学们会不会呢?好,我们先进入字词环节。

谁有说说文章哪些词语需要注意的呢!生:……师:老师也整理了一些词语。

来,同学们一起来读两遍……师:好。

没有了字词障碍,我们了解课文内容会更快一点。

下面请同学们带者问题出发:归纳每段中心句,之后请概括的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说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板书:物候:关系-因素-意义)生:……摘录卡:物候知识要点:(1)草长莺飞,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物候学的研究意义:预报农时,选择耕种;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有参考价值;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师:课后,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把课文中主要知识点、生字词等整理到摘录本上,这样会更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理解课文。

总结过渡:好。

让我们看课文,作者从春夏秋冬四季写起,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让我们知道每一片叶落,每一朵花开,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紧接着说了物候与农业的关系,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

之后又说了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最后告诉我们研究物候学又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透过这些,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研究物候重任在肩。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三、合作探究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6—10自然段,让我们来看看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具体是怎么样的?生:……师:答得非常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新人教版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没有一个信息不来源于“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了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整体把握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提示: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提示:“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的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提示: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4.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提示: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提示: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6.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提示: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二课时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明白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以及研究了大自然语言的意义,掌握了课文的说明顺序。

这节课我们将重点来品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语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内容教科书130页~135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完成课堂练习。

2.问答法、点拨法、串讲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感受并学习科学家严谨、务实的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掌握本文运用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

2.分析本文的逻辑顺序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3.学习本文准确严谨、优美生动的语言。

◆难点1.领会本文的逻辑顺序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优美生动的语言。

◆疑点“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课文为何以此为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对于作者及物候学的基本知识要有相应了解。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2.抽学生回答。

师归纳小结:这篇课文讲的是有关物候现象的研究及其重要意义。

3.提问: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4.抽多名学生发言,导入对事理性说明文的介绍。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明确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2.回答问题。

3.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与这篇课文作比较。

4.发言,了解事理性说明文的一般知识。

二、熟悉课文,划分段落(约________分钟)四、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约________分钟)板书设计1.整篇文章的逻辑顺序: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2.事例概说。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整体感知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并伴有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我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我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预习
交流
1.认真阅读导学提纲要求,独立开展预习;
2.积极采用六步预习法(读、划、写、记、练、思)开展预习;
3.规X、科学做好笔记;
4.学科长检查组员预习情况,自主预习基本结束后,开展小组交流,整理出小组成果;
形成小组关键问题。
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提高预习的效果。
有序全员的开展预习交流。
作业布 置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我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
完成任务
检测学习情况,拓展知识。
资源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解读
方法
教学方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16.大自然的语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知识。

2.了解物候知识。

能力目标1.学会默读,快速找到中心句并准确提炼信息,逐步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文章的条理性。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学习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进而通过开展竞赛、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沉浸在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中,同时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最后自然而然地突破文章的重点。

难点概括、分析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突破方法:通过组织“我是专家”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对文字作细致揣摩。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班级演讲、同学问质疑的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的辨析,并引申到生活实际当中。

这其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鼓励并正确地导航。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语文活动式教学法:针对八年级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增强,大胆对教学难点进行突破,设计语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3.作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自然地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并生成自己的语言资料库。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启发兴趣设计(一)教师展示一组四季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感,然后对比科学家对物候的研究,引发学生对物候现象的探究兴趣。

设计(二)师生问答导入课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你们还记得里面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大自然的语言1.积累萌发、翩然、次第等词语。

教学2.了解文章严密的结构层次和严谨的逻辑结构。

目标3.赏析作者有序优美的语言。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积累萌发、翩然、次第等词语。

难点体会文章层次和严谨的逻辑结构赏析文章有序优美的语言知识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

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链接校(今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竺可桢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所咏唱的是什么季节?春天。

歌曲中的我怎么知道现在是春天导入呢?用一句歌词来回答。

哦,是春风吻上我的脸告诉我的,告诉我不要偷懒,让我珍惜春光。

春风拂面,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著名科学家竺可桢。

自主积累词语:萌发次第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雨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学习内容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

当代著名地理学家、学习划分文章层次质疑1. 研读课文,着眼于全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是非常有条理的说明文交流 2. 品读课文第一段,赏析段落优美之处。

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个案补充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至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一个设问句下有“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问题,都有举例,这样文章就有说服力,也容易让人明白。

当堂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达标 A.冰雪融(róng)化孕(yùn)育翩(piān)然归来农谚(yán) B.簌(shù)簌落下了解(jiě)销声匿(nì)迹纬(wěi)度 C.衰(shuāi)草连天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弋(yì)阳D.风雪载(zhài)途隧(suì)道头晕目眩(xuàn)窥(kuī)见 2.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现象本质板书设计逻辑顺序主要次要物候语言准确生动说明方法举例子等反思2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4、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一、基础知识: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ào)纬度(wěi)销声匿迹(xiāo)蓑衣(suō)阻挠(náo)忌讳(huì)悄然无声(qiǎo)2、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这就是物候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
课堂实录
一、介绍物候学和竺可桢。

【设计意图:讲解物候学的知识,补充竺可桢的资料,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


1.物候学。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利用物候现象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作者介绍。

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
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

论文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台风的源地和转向》等。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分析层次,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


1.了解多音字读音。

连翘(qiáo)——翘起(qiào)
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
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2.明确词义。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周而复始:指循环往复。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色美丽动人。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找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三、学习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了解物候学的特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明确: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

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且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如果用“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就显得呆板,乏味。

3.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明确: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4.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为问号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

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

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

全文思路非常清晰: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这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这篇科普文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布置作业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追究因果关系
阐述研究意义
(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