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湘教版(一起) (9)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湘教版(一起) (9)](https://img.taocdn.com/s3/m/407c890f5901020207409ce8.png)
活动4:设计实验,验证音叉 和小鼓在发出声音时是否也在 振动。 活动要求: 1.小组讨论,根据桌子上的材 料设计好实验方案再动手实验 2.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水槽
音叉 黄豆
小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记录表 第 组
1.我们的猜测: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物体名称
发声的 方法
我们看到的现象 物体发声前 物体发声时
产生的。
物体名称
发声的 方法
我们看到的现象 物体发声前 物体发声时
弹簧片
橡皮筋
小鼓
音叉
空气
水
2.我们的结论是:
怎样让弹簧片发出声音
怎样让橡皮筋发出声音
空纸盒 橡皮筋 弹簧片
一种很重要的观察方法 许多物体发声时
振动现象并不明显 尤其是用我们的眼 睛很难观察到,但 我们可以把这种不 明显的振动现象用 一定的方法让它通 过其它合适的物体比较明显地 反应出来。
产生的。
物体名称
发声的 方法
我们看到的现象 物体发声前 物体发声时
弹簧片
橡皮筋
小鼓
音叉
空气
水
2.我们的结论是:
活动6: 智力快车: 1.怎样让音叉发 出的声音“戛然 而止”? (突然停止)
2.小提琴和长笛是怎样 发声的?
弦乐器二Βιβλιοθήκη 吉他琵琶古筝管乐器 长笛
萧
萨克斯
弹簧片
橡皮筋
小鼓
音叉
空气
水
2.我们的结论是:
活动5:设计实验,验证空气 和水在发声时是否也在振动。 活动要求 : (1)快速阅读教材29页。 (2)小组讨论,根据桌子上 的材料设计好实验方案。 (3)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湘教版科学四上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上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3f245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a.png)
湘教版科学四上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声音的产生原理:介绍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产生的原因。
3.应用拓展: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声音产生的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现象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2.难点: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产生的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木棒、尺子、电话等。
2.教学课件: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实验过程的图片、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提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声音是从哪里产生的?”让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原因。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声音产生的原理,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分组进行以下实验:a.气球实验:让学生用手挤压气球,观察气球的振动和产生的声音。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58116adde80d4d8d05a4f84.png)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下面我将从教学思考、教学流程和教学反思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思考(一)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课是基于前一课《辨听声音》和后一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来研究和探索的,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包括观察发声的物体、了解科学历史编钟和自制小乐器。
我的说课内容是观察发声的物体。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有着较强的直观观察能力,但主动探究的能力不强,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所以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通过对不同的发声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2.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情感目标:体会探究声音产生的一些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科学技术目标:能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教学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概括物体发声的规律。
(五)实验创新: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使探究过程更方便简捷,我对实验进行了一些创新1.替换部分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添加了制造声音环节。
3.把队鼓演示实验改成了水鼓舞视频。
(六)实验准备根据实验创新,我做了这样的实验准备:教师准备:土电话、水鼓舞视频。
分组准备:尺、橡皮筋、三角铁、装水的矿泉水瓶(七)实验方法“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应用探索性实验教学,所以我设计的实验方法主要是合作探究式学习。
利用实验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实验结果。
二、教学流程为了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上课伊始播放古诗《春晓》图片及音频,为学生的探究创造最佳的氛围。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湘教版(一起) (4)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湘教版(一起) (4)](https://img.taocdn.com/s3/m/ebbd826dbe1e650e52ea99e8.png)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万州区上海小学 黄凤
用什么方法使下列物体发出声音呢?
活动探究一:怎样使物体发出声音?
温馨提示:
1、请各组同学分工协作,找出让物体发出声 音来的方法。记录员作好记录。 2、操作时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大小,爱惜器材,实 验结束将器材回归原位。 3、注意比较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现象。记 录员作好记录。
观察发声的物体是否都在振动?
用手摸敲响后的音叉会有什么感觉?
将敲响后的音叉放入水中又会发生什 么现象呢?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二:
发声的物体在 振 动!
思考:
振动停止了,还会有声音吗?
振动停止 声音停止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振动 物体
产生 声音
蝉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是靠腹部的鼓膜振动而发
出声音。
4、通过这些现象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点。
物体 鼓
尺子 橡皮筋
方法
发声时的现象
敲击… 压、拨… 弹...
上下动 上下动 来回动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地做 往返运动 ,
这种运动称为 振动
发声物体的共同点:
-振动 物体在力的作用
下不断地做往返 运动。
结论一:
声音是由物体( 生的 !
振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
探究活动二:
蚊子
苍蝇
蜜蜂
蚊子、苍蝇、蜜蜂等昆虫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
蟋蟀
蝈蝈
蟋蟀和蝈蝈大前脚的胫节(小腿) 上面有薄膜,可感觉声音的振动。
鱼
鱼类发出的声音多数是由骨骼摩擦、鱼鳔收 缩引起的,还有的是靠呼吸或肛门排气等发出种 种不同声音。
课外作业:
观察生活中的发声现象:试着去寻找发声的物体, 并仔细观察发声物体的状态以及利用所学的声音知识去 解释身边的声音问题。
2024年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2声音的产生(课件)
![2024年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2声音的产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d130a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0.png)
让科学流行起来
2.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阻止物体振动,物体就不会发声 C.声音是振动产生。 D. 声音是由于物体受敲打产生的。
3.蚊子发出的声音是( A )。 A.翅膀振动 B.腹部 C.脚在拍打
D.嘴巴
4.敲锣时,声音是由( C)振动产生的。 A.手 B.槌 C.锣面 D.空气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声音》
声音的产生
想一想 你能让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吗?
所有物体都能用这 些方法发出声音吗?
你用了哪些方法让 物体发出声音的呢?
想一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看到什么?振动ຫໍສະໝຸດ 听到什么?想一想液体和气体发出声音时也会振动吗?
盆中水面有什么现象?
试管里的泡沫屑有 什么现象?
想一想 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有什么感觉?
5.击打音叉后,将音叉迅速轻轻触及水面,我们看见水面( A.动一下就不动了 B.出现一圈圈的波纹,有小水花溅起来 C.没有变化 D. 激起大浪
B)。
练一练
二、判断题
1.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 ) √ 2.物体发声时会振动,这是物体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现象。( √) 3.所有动物的发声器官都是声带。( ×) 4.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没有看到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 的。( ×) 5.鸟类的发声器官是鸣管。( ×)
按住音钹,有什么发现?
你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 声音是从哪里产生的?
声带
鸣管
它们发出的声音的 部位各有不同。
翅膀
发生器(雌知了)
这些声音从哪里来?
找一找
你知道哪些现象说明声音因物体 的振动而产生?
四年级科学上册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精品课件1湘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精品课件1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bb3202aaea998fcc220e82.png)
空气振动
弦振动 水振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溪潺潺流水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 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 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 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 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 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 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名言摘抄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2、声音的产生(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
![2、声音的产生(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f6d12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5.png)
1.拓展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声音的产生,我推荐以下两篇文章和一部视频资源:
(1)文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自然杂志》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声音产生的原理,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声音产生的过程和原理。
(2)文章:《声音的测量与分析》:《科学杂志》
-声音的产生
-物体振动
-声波的形成
-声音的传播
-空气传播
-固体传播
-液体传播
-声音的接收
-耳朵的听觉器官
-声音的解析与识别
3.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声波
-声音传播:空气→固体→液体
-声音接收:耳朵→听觉解析
4.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生动形象的插图,如振动的物体、声波传播的动画等,增加趣味性。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的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插图和实验,向学生讲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本质。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游戏:设计一个与声音产生原理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声音产生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为了更好地支持教学活动,我确定了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生动形象的PPT,展示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视频:播放与声音产生原理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声音产生的过程。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28fa8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2.png)
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多样的。
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第2课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手放在正在发声的锣上面,锣停止振动,声音就会终止。
第3课声音的变化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4课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
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
声音传播的应用:(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了听诊器第5五课噪声控制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级”,单位:分贝。
噪声的危害:噪声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在噪声级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工作30年,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0在噪声级70分贝的环境中,谈话就感到困难。
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方面控制噪声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保护听力的方法:L戒挖掏耳道,以防发炎;,「经常按摩耳部,加快耳朵的血液循环;J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超过耳机最大音量的60%;;远离噪声。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第1课我们的消化1.人类对人体研究历史从公元前500年开始,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就用“解剖(pdu)的方法”来研究人体。
古罗马医学家盖伦(129—199年)根据动物内脏绘(hui)制了人体内部的结构图。
到了1543年,比利时医学家维(w6i)萨(sa)里冒着受宗教迫害的危险,做了大量的人体解剖实验,系统地记录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并编写了《人体的构造》一书,从而使解剖学步入了科学正轨(gui)。
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https://img.taocdn.com/s3/m/e01570711ed9ad51f01df23e.png)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一、[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湘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第一课《听听声音》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但不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声音》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由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自制小乐器”两部分组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时就要比较一下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探究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这两个活动是发展学生关于“声音的产生”的科学概念的一系列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目的不仅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和描述发声体的状态,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建构“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
二、[学生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是由外力的作用,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有外力不一定能产生声音(如拉橡皮筋就不能发出声音),更主要的是物体必须发生振动。
通过课前了解,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们认为是物体敲打、碰撞、摩擦等原因产生了声音,这是他们对声音的最初认识。
这些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声音是由敲、拍、拨……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而并未真正关注物体本身的变化,即振动。
对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概念,即使有学生讲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际上他们的认识也是很模糊的。
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观察实验中,学生关注的往往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特别是物体之间摩擦也能听到声音,学生很难看到物体是否发生了振动,因此很难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湘教版(一起)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湘教版(一起)](https://img.taocdn.com/s3/m/b1be872f0740be1e650e9ae8.png)
音时
音时
3.我们的结论:
。
敲击
音叉,它 发出声音 时在振动 吗?你能 想办法证 明音叉在 振动吗?
我们的研究结论:
物体
振动 停止振动
产生声音 声音消失
集体说话 “我们爱科学。”
声音为什么会有高有低? 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来的? 月球上究竟能不能听到声音?
……
声音的王国里还有很多秘密等待着我 们去探究。同学们,加油吧!只要大家肯 动脑,动手,就会揭晓更多的秘密。
• 仔细观察,注意观察物体不发声时什么样,发声时有什么变化。每个实验 要重复地做几次,力求准确。
• 用你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等)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记录表
第组
1.我们的猜测: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我们的验证过程:
物体名称
尺子 橡皮筋
鼓 ……
发声方法
我们看到的现象
物体不发声 物体发出声
四年级上册科学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掩耳盗铃
你能想办法让它们 分别发出声音吗?
建议: (1)制造声音时不要用力过猛损坏器材,控制好声音大小; (2)比比谁的办法多。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的猜测:
。
实验探究
• 三个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各有什么不同?
• 发声时,三个物体又有什么共同特征?
实验要求:
• 小组内分工明确,做实验要有秩序。实验前讨论怎样做,做完一个实验再 做下一个实验。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https://img.taocdn.com/s3/m/49eacec95fbfc77da269b117.png)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气体 中的速度最慢, 在 液体 中的传播速度较快,在 固体 中最快。 (气体、固体或液体)
伏 地 听 声
•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声源? • 2、假如我们正在月球上探索,该如 何对话? • 3、应该何时开始计时?
发令枪
start
• 4、你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
end
不可以 在真空中传播。(可 ______
以/不可以)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约340米/秒(空气中,受温度影响)
某人面对前方山谷击掌,经1.6秒听到回声,那么,他距离大
山约为______ 272 米。
现在你能解释测距声纳 的原理吗?
3、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吗? 物质 空气 淡水 海水 木材 钢铁 速度(米/秒) 340 1480 1530 3300 5050 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 1倍 4.4倍 4.5倍 9.7倍 14.9倍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源
• 拨弄吉他发出声音 • 蚊子的嗡嗡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质疑:
寒山寺的钟声是如何悠 悠荡荡传到诗人耳中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声音能在木头中传播吗?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吗?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呢?
小结: 可以 在空气、水或木头 声音______ 等介质中传播,
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 第2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 听觉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 让鼓,锣,尺,橡皮筋发出声音。 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 创意!
……
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什么地方在振动?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湘科版(一起)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湘科版(一起)](https://img.taocdn.com/s3/m/3d2e00102e3f5727a5e96271.png)
寻宝之旅—动动手
请利用以下器材发出声音。并观察物体 不发声时和发声时的不同现象。
寻宝之旅—猜猜看
实验器材
手掌 小鼓 音叉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观察记录表 发声时,物体的现象
左右来回运动 鼓面上的绿豆上下来回抖动 乒乓球左右来回运动
寻宝之旅—猜猜看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振动
寻宝之旅—辨真假
气体振动时能发出声音。
寻宝之旅—辨真假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寻宝之旅—动动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请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按照实验记录表要求 做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寻宝之旅—辨真假
“声音的产生”实验记录表
第
组
实验器材 不发声时,物体的现象 发声时,物体的现象
手掌
静止
振动
小鼓
静止
振动
音叉
静止
振动
固体振动时能发出声音。
寻宝之旅—辨真假 液体振动时也能发出声音吗
液体振动时能发出声音。
寻宝之旅—辨真假 气体振动时也能发出声音吗
四年级科学上册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件2湘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件2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4b75f3b14e852458fb57c5.png)
记录单1:
钢尺 橡皮筋鼓ຫໍສະໝຸດ 发声 的方 法用力按压鼓、弯 曲钢尺、拉伸橡皮筋, 能这些物体会发出声 音吗?
实验二: 观察钢尺、橡皮筋、鼓 的发声过程。
实验要求:
1.四人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钢尺、橡 皮筋、鼓的发声过程。 2.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填写记录 单 2。 3.思考: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 么不同?不同的物体在发声时有什 么共同特点?
音叉发声时在振动吗?
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 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 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
振动 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
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声音吗?
准备好了吗? 快来回答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你知
道以下的物体是由于什么振动发声 的吗?
记录单2: 观察钢尺、橡皮筋、鼓的发 声过程。 钢尺 橡皮筋 鼓
观察到 的现象 思考: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 不同?不同的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 同特点?
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 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 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 为振动。。
音叉:
是一种 发声仪器, 用来调试乐 器和测试音 高。
青蛙
靠气囊的振动发声
溪水叮咚
由于水的振动 产生的声音。
蝉
由腹部的发声器振动发出声音。
蜜蜂,苍蝇,在飞舞时如何发出 “嗡嗡”声呢?
那是由于翅膀的振动发出声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外拓展
在我们的身上,既 有能发出声音的器官, 也有一个非常敏感、可 以感受振动的器官,找 找它们在哪儿?
听听下面的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用什么方法使上面物体发出声音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索
实验分析
这三种情况,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 但却没有发出声音,猜想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 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科学探索
实验结论
物体发声时会有振动;物体 停止振动后,不会发出声音。
总结: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 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科学探索
探索二: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科学探索
探索三:猜测一下,水烧开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科学探索
我们的发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
科学探索
什么地方在振动?
科学探索
什么地方在振动?
科学探索
什么地方在振动?
科学探索
什么地方在振动?
科学探索什么地方在振动?源自科学探索什么地方在振动?
人说话发声 小鸟鸣叫发声 蟋蟀鸣叫发声 飞行的蜜蜂发声 笛子演奏发声 二胡演奏发声
3.吹笛子时发出的声音是( C )。
A.人嘴 B.笛子 C.笛子中的空气
练习
实验记录
实验器材
停止发声的
现象
方法
声音停止前 声音停止后
音叉
握住
振动
不振动
橡皮筋
抓住
振动
不振动
铁罐
按、压
振动
不振动
练习
给你以下材料,你有办法证明鼓和音叉在振动吗?
有水的水槽 带绳的乒乓球
泡沫粒
声带振动 鸣管里空气振动 后肢摩擦翅膀振动 翅膀振动 空气振动 弦振动
练习
1. 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_振__动__。
2. 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 这是因为( B )。
A. 手挡住了声音,锣声无法传播 B. 锣面停止振动 C. 声音被手传走,空气中无声波 D. 锣面振动变小
练习
义务教育课程湘科版小学科学
四
2 声音的产生
2 声音的产生
2 声音的产生
2 声音的产生
2 声音的产生
小实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科学探索
探索一:观察发声物体
拨动、拍打、敲击都能够使钢尺发出声音; 慢慢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出声音。
科学探索
探索一:观察发声物体
敲击鼓面
、
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击鼓面,能使鼓发出 声音;慢慢按压鼓面,鼓不能发出声音。
科学探索
探索一:观察发声物体
轻轻触摸音叉
、
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 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
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 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都不能发出 声音。当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时, 会感觉他们在振动,随着振动的停止,便不会听 到声音。
科学探索
实验记录
发声物体 我看到的现象(示意图) 我的想法
拨动钢尺 敲击鼓面 敲击音叉
钢尺上下振动 鼓面产生振动 音叉剧烈振动
声音的产生 与物体的振 动有关
科学探索
拨动钢尺
实验分析
敲击鼓面
敲击音叉
它们发出声音时,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 运动这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 的力和自身的运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