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地质
五峰地形地吗地质地震简述
1、地形地貌
五峰县全境皆为山区,属武陵山支脉,系云贵高原东延部分的尾部地带,系喀斯特地貌,溶洞伏流遍布全境,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倾斜,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总面积的86.3%,其中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44.8%,县境内最高点白溢寨顶峰——黑峰尖海拔2320.3米,海拔最低点东部渔洋河桥河峡口150米。
境内沟壑纵横,峰峦重叠,群山之间夹有小块平地,县境东部的渔洋关(低山河谷),中部的长乐坪(半高山)和西部的湾潭(高山地带)均有万亩平原展开。
东半部山形浑圆,坡缓谷浅,多冲、埫、坪、坝等;西半部山势陡峻,因长期流水溶蚀、深度切割、形成许多峭壁悬崖,高山有埫、坪,河谷为坡地。
间有石柱林立、剑锋矗峙、翠谷清溪,银滩碧流,山顶山麓,覆盖翠薇层林。
石灰岩构成众多溶洞,遍布县境。
洞中多潜流潴渊,或外泻成涧泉或悬岭为飞瀑。
2、地质地震
五峰县位于长江中下游东西向构造带两段延伸部分,并受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中段干扰,构造格局较为复杂。
县境内沉积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岩层,总厚度近万米,其沉积岩性、岩相和厚度明显受基地构造控制。
其中碳酸盐岩分布尤广。
所露地层有下寒武统石牌组至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及第四系全新统。
渔洋关-石简坪一线以东为晚古生代至中生代地层;蒿坪乡郭家拐-城关-湾潭一线之东南,为早古生代地层。
该线西北为志留系-下三叠统嘉陵江组。
根据国家地震局[1992]160号文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湖南武陵山景点
湖南武陵山景点1.引言1.1 概述武陵山位于湖南省境内,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它坐落在湘西地区,紧邻湘鄂渝边界,是一个以山水风光为主题的风景区。
武陵山以其原始的自然景观而闻名,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这里山峦起伏,瀑布飞流直下,奇峰异石林立,被誉为“人间仙境”。
武陵山的自然景观多样而壮丽。
它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茂密的森林覆盖了大部分山体,其中不乏珍稀濒危的物种。
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奇特的植被,如巨型蕨类植物、珍贵的野生花卉和历史悠久的古树。
此外,武陵山还有许多清澈的山泉、瀑布和溪流,水质纯净清澈。
站在山巅俯瞰,云雾缭绕,群山连绵,景色宜人。
除了丰富的生态资源,武陵山还有许多独特的地质景观。
在这里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如卧龙岩、天柱峰和秀丽峡谷等。
这些山峰和石头形成了一个个奇特的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武陵山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村落和农田,展示了湘西地区的独特风情和农耕文明。
综上所述,武陵山作为湖南著名的景点,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它以其原始的美丽和独特的风情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眼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武陵山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探索、欣赏这片神奇的山水画卷。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组织和展示文章的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在本文中,文章的结构将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来展开。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关于湖南武陵山景点的概述,简要介绍这个景点的背景和特点。
此外,引言还将明确文章的目的,即对武陵山景点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几个小节来介绍武陵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
在2.1节中,将详细描述武陵山的地理位置,并通过描绘其所处地形和气候条件来展示其独特的地理特点。
2.2节将重点介绍武陵山的自然景观,包括山峰、瀑布、溪流、森林等景观元素,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生态系统。
重庆武陵山大裂谷游记 美篇
重庆武陵山大裂谷游记美篇我和朋友们决定去重庆武陵山大裂谷游玩,这是一个备受赞誉的旅游景点,我们对此充满了期待。
出发前,我查阅了一些关于武陵山大裂谷的介绍,得知这里是一个地质奇观,被誉为“中国的大峡谷”。
它位于重庆市武隆区,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是一个山水壮丽、景色宜人的地方。
我们一早就出发了,从重庆市区坐车前往武陵山大裂谷,一路上我们欣赏着路边的美景。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被眼前的景色惊艳到了。
大裂谷两边是高耸入云的峭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令人惊叹不已。
峡谷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水质清澈见底,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游鱼在水中嬉戏。
我们先沿着峡谷的步道往下走,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
沿途的植被丰富多样,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给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
我们还看到了一些野生动物,比如松鼠和野兔,它们在我们靠近时吓得跳得老远。
走了一段路后,我们来到了一个瀑布,水流汹涌,溅起的水花让人感到清凉。
我们不禁拿出相机,记录下这美丽的瞬间。
瀑布旁边有一个观景台,站在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大裂谷的壮丽景色。
我们远眺着对岸的峭壁,感叹自然的伟大和壮丽。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仙女洞”。
这是一个洞穴,里面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和石笋,犹如仙女散落的珍珠。
洞穴内的灯光照亮了整个空间,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我们在洞穴里漫步,聆听着导游讲述的神奇的故事,不禁为这个奇妙的地方所陶醉。
除了自然景观,武陵山大裂谷还有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
我们参加了一个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体验活动,学习了制作竹编和剪纸的技巧。
这些手工艺品是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遗产,我们深深地被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所吸引。
游览完武陵山大裂谷后,我们还在附近的小村庄里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这里的特色菜肴有野生的山鸡和山猪肉,口味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在重庆武陵山大裂谷的这次旅行中,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还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是一次充满惊喜和美好回忆的旅行,我相信我会再次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继续探索更多的奇迹和美景。
武陵石武陵奇石
武陵石武陵奇石武陵石(武陵奇石)"武陵石",古石谱中未见其名。
当代,尤其是近些年的石谱、石经及相关著述、资料中多有提及和介绍,然说法不一。
包括现在一些著名的武陵石藏家在介绍武陵石时其说法也不尽相同。
相对集中的提法如下:1、武陵山地区石种丰富,不仅出产大量的卵石,还有各类矿物晶体、生物化石等。
但习惯上,武陵石友把沅、澧二水流经武陵山地区300公里河段所产的卵石,统称"武陵石"。
2、常德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东汉建武二十六年设武陵郡,武陵地名沿袭千年,常德奇石亦被赏石界命名为"武陵石"。
3、在远古年代,张家界是一片海洋,岩石由此长期受海水的浸蚀,从而形成了现状的独特的张家界奇石,由于地属武陵山脉,故名武陵石。
4、打开中国地图,在湘黔川鄂四省交界处,武陵山脉自东北向西南延伸,构成了长江支流天险乌江、秀丽沅江、美丽澧水、清丽清江四江的分水岭。
武陵石就是出产于这"四省一流域一山四水"的奇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武陵石即武陵奇石。
既凡产于武陵山脉及沅、澧二水流域和武陵大地的奇石应该都称为武陵石。
常德两区六县的石友们的藏石,如武陵山石"、"武陵水冲图案石"(简称武陵图案石)、"武陵形象石"、"武陵矿物晶体石"、"武陵古生物化石"等等,对外统称"武陵石"。
这样即有利于外地广大石友进一步了解武陵奇石,又提高了武陵奇石的知名度。
武陵石的形成:武陵石大多形成于亿万年之前,由漫长岁月的地质运动、自然风化,及几经河水搬运、冲刷与砂石磨励、溶蚀后变成。
武陵山脉和临近的湘西雪峰山脉在前震旦纪时,曾普遍为海水淹没。
武陵山脉踞常德地区的西北角,澧水贯穿全境;雪峰山脉地势高峻,南北延伸300多公里,为资水和沅水的分水岭。
两大山脉境内地貌层峦叠峰,山岭连绵。
重庆区域地质特征
重庆区域地质特征重庆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地理地貌复杂的城市。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重庆拥有独特的区域地质特征。
本文将从地质概况、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等方面进行阐述,介绍重庆区域地质特征。
一、地质概况重庆地处中国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之间,地势起伏较大,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
整体上,重庆地质构造以(这只是一种写法,实际也可以写成“大部分地区以XXXX为特点”)陡峭、复杂为主,分布有许多山脉、峡谷和河流。
二、地形地貌1. 山脉和丘陵重庆的山脉主要包括武陵山脉、大巴山脉、青林山脉等,山脉纵横交错,犹如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覆盖在整个城市。
山脉之间有许多丘陵地形,地势起伏不平,给城市增添了许多自然之美。
2. 河流和湖泊重庆拥有长江和嘉陵江两大重要河流。
长江流经重庆市区,将城市一分为二,给重庆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重庆还有一些较大的湖泊,如磁器口古镇附近的洋里湖、鱼洞的南湖等。
3. 峡谷和洞穴重庆不仅有许多著名的峡谷,如长江三峡、瞿塘峡等,还拥有一些美丽而神秘的洞穴,如黄桷垡的武隆仙女洞、酉阳的阿蓬江大峡谷等。
这些峡谷和洞穴富含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探险。
三、地质灾害由于地势复杂和地质构造的影响,重庆常常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
在重庆,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
其中,溶洞塌陷是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
由于长期的地下水侵蚀作用,加之人类开采活动等影响,重庆地下的溶洞结构相对发育,一旦发生塌陷,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地质资源重庆地区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
其中,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对于重庆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重庆还有一些地热资源和矿泉水资源,对于绿色能源和饮用水源的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重庆地区的地质特征表现为山地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的特点,同时存在着丰富的水系、峡谷和洞穴等自然景观。
然而,地质灾害也是重庆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武陵山区宜茶的农业地质背景分析
土壤与肥料武陵山区宜茶的农业地质背景分析彭福元(湖南省农科院科研管理处,湖南长沙 410125)摘 要:介绍了武陵山区的水分地质背景、地貌特点、地质构造和地球化学背景,提出了按土壤钙含量、pH、K/P、P/Ca等指标,有利于茶叶高产优质的地质类型依次为变质岩、碳酸盐岩、第四纪冲积土,而武陵山区茶园土壤多为变质岩发育的黄红壤,十分有利于发展茶叶生产。
关键词:茶叶;地质背景;茶园土壤;武陵山区中图分类号:S1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06)03-0055-02 武陵山区绵延于湘、鄂、渝、黔四省市,包括重庆市的黔江开发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铜仁地区等6个地州市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常德市所属的47个县,面积约10万km2,其中有30多个县属少数民族县,是中国东部发达地区、集约农业区与西南欠发达地区、粗放林牧业区的过渡地带。
武陵山区有近20个县将茶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红绿茶和名优茶出口基地。
本文从武陵山区的农业地质背景入手,分析武陵山区大力发展茶叶的有利条件。
1 武陵山区的水分地质背景武陵山区由一系列西南东北向延伸的岩溶山原山地构成,虽有1300~2000mm的年降雨量,但地表形成径流不多,一般有30%~50%、少数地段约有80%的年降雨量均渗漏为地下水。
该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有大小溪流数千条(主要水系有沅水、澧水、酉水、辰水、娄水、谍水、舞水等),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从生物、气候、土壤等方面评价,武陵山区是一个温湿地区。
然而,从农业利用方面去评价,武陵山区是一个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内至今还有不少地方人畜饮水困难,旱土比重大,使丰富的热量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受到很大限制。
水土资源配合差是武陵山区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
武陵山区是一个具有多级夷平面的岩溶山收稿日期:2006-01-16作者简介:彭福元(1965-),男,湖南衡阳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农业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
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景点
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景点
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湖南省张家
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它以神奇、壮丽的裂谷为主要景观,以罕见的喀斯特地貌为特色,集奇山、秀水、异洞、珍禽为一体。
它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最美的地方”享誉海内外。
是世界
地质公园武陵源核心景区之一。
主要景点有:天桥沟、金顶石林、大峡谷漂流、索桥飞瀑、天子山瀑布、天生桥等。
天桥沟
天桥沟位于武陵源核心景区武陵山大裂谷,是一条长约4公里的峡谷,沿途有天星洞、天然瀑布等景点。
在它的右侧是一个幽深的山洞,洞内石壁上有一条古老的石刻“天门”,据说是当
年神农氏尝百草时留下的足迹。
在它的前面,就是雄伟的天门,它高达12米,宽5米。
人们只要从这里踏上“天门”,就能进入
到神奇的天桥沟。
金顶石林
金顶石林位于天桥沟与芙蓉洞之间,以石为峰,有大有小,形态各异。
小石林形似一粒粒芝麻撒在大地上,而大石林则像一个个高大无比的巨人坐在大地上。
—— 1 —1 —。
武陵山简介
武陵山简介
武陵山(脉)或武陵山区,盘踞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交界地带,属云贵高原云雾山的东延部分,山系呈东北-西南延伸,弧顶突向北西,新华夏构造带之隆起。
武陵山(山脉或山系)海拔在1000米左右,峰顶保持着一定平坦面,山体形态呈现出顶平,坡陡,谷深的特点,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湖南境内最高壶瓶山海拔2098.7米,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石门县境内,与湖北省的鹤峰、五峰两县交界)。
武陵山脉山原土地地貌发育自关向南分为3支,武陵山和重庆永川的石笋山颇有渊源,江津的石笋山因铁拐李修道和发现红宝石而闻名遐迩。
四川省宝兴县陇东大理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四川省宝兴县陇东大理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宝兴县位于四川省中南部,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县级行政区,曾荣膺“全国文明县城”。
宝兴县地处武陵山区,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大理石资源最为显著。
本文将从地质特征和成因方面对宝兴县陇东大理石矿矿床进行浅析。
一、地质特征陇东大理石矿位于宝兴县东北部陇山脚下,总面积达6.6平方公里。
该矿床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变质岩和沉积岩构成。
变质岩主要有片麻岩、石英质片岩等,沉积岩则为砂岩、泥岩和石灰岩。
其中,石灰岩是陇东大理石矿的主要矿物。
陇东大理石矿的石灰岩岩层厚度较大,最厚可达30米。
岩石结晶粗大,质地致密,采用后纯度高,是制作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料。
由于岩石厚度大,因此每年可开采石材20万吨以上,是四川省最重要的大理石矿之一。
二、成因机制大理石是一种变质岩石,它的形成源于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由于岩石成分的变化或原岩的沉积质量不同,石灰岩通过变质反应变成大理石。
在地球内部,石灰岩会受到高温高压和流体的作用,经过碳酸盐的化学作用和晶体变化,形成了大理石。
大理石中晶体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地下流体对石灰岩的作用。
此外,当石灰岩中含有其他元素时,大理石的成分也会发生改变,形成不同种类的大理石。
陇东大理石矿的形成源于琴岩期的古河流沉积物。
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中,这些沉积物经过高温高压和地下流体的深加工,形成了储量丰富的大理石矿床。
因此,陇东大理石矿的成因机制主要是地质作用和流体作用的共同作用。
总之,陇东大理石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机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里的大理石矿具有良好的质地和结构,分布范围广泛,是地球科学研究和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材料之一。
大湘西武陵片区奇石及沅水玉概述
大湘西武陵片区奇石及沅水玉概述概本人多年在各地捡石及玩石经验来看,在大湘西片区中的沅水石是湖南四大河(湘、资、沅、澧)中,矿石最复杂丰富的河流。
其中,金刚石和黄金矿石最为有名,居全国各大河流前列。
下面,以观赏及宝玉石在该流域的分布情况和地质形成展开探讨。
湘西有两大山系,分别是湘西北的武陵山和湘西南的雪峰山。
而沅江的主干流,正处在两大山系之间,成为它们的分界线。
其西北西支流主要来自于武陵山区,如,清水江(洪江)、呒水(芷江)、辰水、酉水等。
它们河滩中的石头有个共同的地质特征即基本上全是沉积岩。
西南面岸支流主要来自雪峰山系。
如,渠水(靖县/会同)、巫水(洪江区)、溆水(溆水)等,它们河滩中的石头,它们河滩中的石头基本上全变质岩。
咱先说西北各支流的沉积岩,武陵片区主要从地质上看,5亿年内,至少两次沦为海洋,而东北面又从泥盆纪后形成沅麻盆地。
所以,沉积岩的种类主要以碳酸钙质地的石灰岩,以及泥砂岩为主,而清水河一带地下深层,有略为硅化变质的绿泥沉积岩,略显玉化特征,以河中砾由为明显。
所以,①清水江主要是泥石(贵州青),②呒水河主要是泥砂岩(紫袍玉带),③辰水河主要是变质沉积岩(䔧皮石)和油卵石,(4)酉水河是砂岩(紫泥砂石)。
而酉水流域到澧江流域的山上积小溪中而随处可见类似太湖石形态的石灰岩(当地叫武陵风棱石)。
再说西南各支流,西南面的雪峰山区是因地质造山运动形成的诸多大小山脉,统称雪峰山脉。
由于经历复杂的造山运动甚至火山活动,导致地下深层矿物岩石上升到了地表,所以,除了出现黄金和钻石以外,还有玉髓、玛瑙及其它宝玉石。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经深度变质的石英岩即沅水玉和中度变质的金纹石,而品质最好,数最大的是雪峰山最高的两座山峰(苏宝顶1934米和白马山1781米)为核心方圆50至100公里范围内。
其中苏宝顶一带主产沅水玉,而白马山一带主产金纹石。
所以,西南雪峰山区的沅水支流中,渠江和巫水流域主产沅水彩玉,而溆水流域主产金纹石及少量彩玉。
武陵山简介
武陵山简介
武陵山位于黔江石会,国道319线旁,距黔江城30公里,为武陵山脉腹地,川鄂边境名山。
山峰绵亘十余公里,山势峻峭,奇峰兀立,危崖深谷,云缠雾锁。
武陵山山峰因砂质页岩风化剥落姿态万千,如公孙相携,似婆媳悄语,象八仙赴会,似动物世界……因势赋形,惟妙惟肖。
其羽人山、公母山、八角庙、双石墩诸峰都有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传说,令人暇思。
主峰海拔1092.3米,登临峰巅,一览群山,岩峦层叠,青山如波,白云如絮,峰云相携。
与主峰对应的羽人山,山势陡峭,突兀不齐,秀丽如屏,誉为“羽人仙鬟”。
武陵山上古木参天,绿叶婆娑,林荫蔽日。
许多珍稀植物点缀其间。
林中有黄猴、锦鸡及飞虎等动物出没,赋予武陵山勃勃的生机与灵气。
武陵山曾为朝山问道的圣地,一度与贵州梵净山、四川峨眉山齐名。
这里佛、道教并存,始明朝起到清朝达到鼎盛时期。
极盛时庙宇广布,寺僧数百,香火繁华。
其真武观、香山寺、观音阁、天子殿、川祖庙、莲峰寺及朝山大道上遍布的小庙充分体现了能工巧匠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
可惜在“文革”中大部分被毁,现仅存香山寺、天子殿主殿、真武观山门等遗址,但依然从中可以透视出当年的宗教盛况。
如今修葺一新的香山寺再次响起晨钟暮鼓、渺渺梵音,成为渝东南佛教中心。
武陵山大裂谷导游词
武陵山大裂谷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武陵山的大裂谷。
武陵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其裂谷景象是其著名的景观之一。
大裂谷位于武陵山的北部,全长约15公里,最深处达800米。
裂谷内有清澈的河流、瀑布和苍翠的树木。
这里的地质构造异常复杂,地层错落有致,形成了奇特的景象,是地质学者们进行研究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您可以体验到原生态的自然风光。
沿着裂谷步道,您可以欣赏到峭壁上垂挂的藤蔓和树枝,听到清澈的溪水声和鸟鸣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同时,这里也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
裂谷内的河流和瀑布是极佳的漂流和攀岩场所。
同时,裂谷内的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徒步旅行和露营的好去处。
总之,武陵山的大裂谷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来到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同时也可以享受到户外运动和自然风光带来的愉悦和放松。
希望您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
- 1 -。
天门洞的形成原理
天门洞的形成原理天门洞是我国湖北省的一处天然岩洞,位于长江三峡之区,距长江500米,始建于西晋时期,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它被誉为“世界奇迹”,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溶洞之一。
天门洞由于其壮丽的景象和独特的地质特征而备受关注。
那么,天门洞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呢?天门洞的形成原理主要与地壳构造、水文地质和地貌演化等因素有关。
首先,天门洞位于武陵山脉上,这是长江三峡地区的一个典型地质构造单元。
武陵山脉由于长时间的构造运动而形成了一系列的断裂和裂隙,这为天门洞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
其次,天门洞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地区,喀斯特地貌又分为喀斯特山区和喀斯特岩洞两个部分。
长江三峡地区是我国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其特点是岩溶发达。
在这些喀斯特山区中,地下水上下游过程中溶解了大量的石灰岩,形成了一系列的地下洞穴和岩溶地貌。
天门洞便是其中之一。
在地质演化的过程中,长江三峡地区的断裂和裂隙不断地受到水流的侵蚀和侵蚀,最终演化成为现在的天门洞。
首先,降雨和地下水通过岩洞和裂隙渗透到地下,带走了溶蚀石灰岩中的溶解物质,这是天门洞形成的第一步。
然后,由于长江三峡地区地表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和断裂的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岩洞的形态,这是天门洞形成的第二步。
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数千年的地质演化,巨力的水流和水蚀作用不断地冲刷和溶解石灰岩,形成了如今天门洞的壮丽景象。
除了地质构造和地貌演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对天门洞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气候变化是影响天门洞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江三峡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湿润有利于水流的形成和侵蚀作用的发生。
其次,地下水的活动也直接关系到天门洞的形成。
地下水是形成洞穴和岩溶地貌的重要因素,它通过在溶洞中流动和溶解,不断地改变着岩洞的形态。
再次,生物作用和植被的存在也对天门洞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例如,树根的生长和土壤的稳定性能保持岩石结构的稳定,增加岩壁的耐腐蚀性。
综上所述,天门洞的形成原理主要与地壳构造、地质演化、水文地质、喀斯特地貌和气候等多种因素有关。
武陵山区宜茶的农业地质背景分析
原 山地 , 坡度 在 2 以下 的土地 不 少 。岩溶 山区地 5度 表水严 重缺 乏 , 山下河 流 虽有大 量 的水 , 武 陵 山区 但 的河谷 多属 u形谷 , 河流 两岸 的河 漫滩 、 级 阶地 、 一
沅 陵“ 滩茶 ” 唐 ) 石 门“ 抵茶 ” 宋 ) 阮 陵 “ 庄 碣 ( 、 牛 ( 、 官
县, 面积 约 1 0万 k 2 其 中有 3 m, 0多个 县 属 少 数 民族
县 , 中 国东 部发 达地 区 、 是 集约农 业 区与西 南欠 发达 地 区 、 放林 牧业 区的过 渡 地 带 。武 陵 山 区有 近 2 粗 0
大 , 丰富 的热 量 资 源 和土 地 资 源 利用 受 到 很 大 限 使
制。
25 2m, 7 梵净 山海拔 24 3m。境 内溪 流 纵横 , 9 地形
切割 强烈 , 峭壁 悬岩 , 峡谷 深邃 。
水土 资源 配合 差是 武 陵山 区 自然 资源 的一 个重 要特 点 。武 陵山 区是一 个具 有 多级夷 平面 的岩 溶 山
二级 阶地很 不发 育 , 河流 两岸耕 地 小 , 约 了稻作农 制 业 的发 展 , 较有 利 于 发 展茶 叶 、 中药 材 等 旱 地 农业 。 茶树很 早 就成 为 该 区 的 主要 经 济 作 物 。唐 代 以来 , 武 陵山 区就有许 多地 方 的茶 叶 先 后被 选 为 贡 茶 , 如
摘 要 : 介绍 了武陵山区的水分地质背景 、 地貌特点 、 质构 造和地球化 学背景 , 出 了按 土壤钙含量 、H、/ 、/ a 地 提 p K PPC 等指标 , 有
利 于 茶 叶 高产 优 质 的地 质 类 型依 次 为 变 质 岩 、 酸 盐 岩 、 四 纪 冲 积 土 , 武 陵 山 区茶 园 土壤 多 为 变 质 岩 发 育 的黄 红 壤 , 分 有 利 碳 第 而 十
武陵山地区红色岩溶景观形成地质条件与演化模式研究
第39卷第6期2020年12月中国岩溶Vol.39No.6Dec.2020CARSOLOGICASINICA武陵山地区红色岩溶景观形成地质条件与演化模式研究曹晓娟1,2,姜伏伟3,陈友智3,董颖2,杨宏斌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100081;3.贵州理工学院,贵阳550003)摘要:武陵山地区出露着层层叠叠,形似宫殿、堡垒,且与沟壑相嵌、具有较强观赏和开发利用价值的一类红色岩溶地貌景观。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掌握此红色岩溶景观的分布范围,分析其发育的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溶蚀作用等主要影响因素,以进一步解析其形成过程。
结果表明:武陵山地区红色岩溶景观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抬升剥蚀、土下溶蚀成景三个主要演化阶段。
关键词:武陵山;红色岩溶景观;地质条件;演化模式中图分类号:P9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810(2020)06-0945-0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引言武陵山地区的湖南省古丈县—桑植县、贵州省松桃县—印江县、重庆市酉阳县以及湖北省恩施市来凤县—宣恩县等地都出露着层层叠叠,形似宫殿、堡垒,且与沟壑相嵌的红色屋檐式岩溶地貌,其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古丈县红色岩溶景观现已纳入国家保护地体系,并成功获批世界地质公园,湖南省永顺县龙溪镇红色岩溶景观已纳入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保护,酉阳县红色岩溶景观已于2012年获批为国家地质公园。
尽管如此,其保护与科学利用程度仍较低,依然有部分地质遗迹尚处于保护地之外,如湖南省龙山县茨岩塘镇、贵州省松桃县等。
红色岩溶景观是珍贵的、有重要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貌景观类地质遗迹,可展示出其特殊罕见的氧化沉积环境,是中国南方岩溶演化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溶蚀形成姿态各异的造型石和壮观的红色景观具有很高观赏性和较强吸引力。
目前,已有文献资料将这类地质景观命名为“红石林”[1-3]。
武陵山大裂谷称赞语
武陵山大裂谷称赞语
1、大美武陵山,神奇大裂谷。
2、原生态的盛宴,大裂谷的请柬。
3、奇在绝壁裂缝,没在地质奇观。
4、武陵山大裂谷,让世界大开眼界。
5、曼妙武陵山,动感大裂谷。
6、五彩武陵山,大美大裂谷。
7、武陵山,吸引你的不只是大裂谷。
8、绝世叹“裂”变,奇境溶“谷”今。
9、景·绝武陵山,奇美大裂谷。
10、东非大裂谷太远,重庆武陵山很久,武陵山大裂谷。
11、地球的伤痕,动感的峡谷。
12、大美武陵,裂变奇观,谷迎天下。
13、探秘地球伤痕,领略绝美奇深。
14、壮哉武陵山,奇观大裂谷。
15、乐享武陵,大隐天成;情寄巴枳,漫步裂谷。
16、心与梦的大裂谷,你和我的武陵山。
17、科罗拉多很远,武陵山大裂谷很近!
18、梦寻武陵山,心醉大裂谷。
19、涪陵武陵山,不仅仅有大裂谷。
20、武陵山大裂谷,没有围墙的地壳运动博物馆。
亲历武陵山大裂谷北纬30度的喀斯特秘境
亲历武陵山大裂谷北纬30度的喀斯特秘境莫方华;屈浩然【期刊名称】《环球人文地理》【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10页(P62-71)【作者】莫方华;屈浩然【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武陵山大裂谷曾是巴国遗民的根据地,他们在武陵巫师的带领下求雨、求子、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民俗文化。
大裂谷内绝壁千仞,喀斯特地形随处可见,茂密的植被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猕猴一边“打劫”路人,一边帮山民驱赶野猪,守护庄稼。
青天峡地缝最窄处不足一米,几乎终日难见阳光;地缝尽头的老君洞拥有长达8.3公里的喀斯特溶洞奇观;“万丈坑”已探明垂直深度841米,位居全国第二。
在中国中西部的大地上,有一条地跨渝、鄂、湘、黔四省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的大山脉——武陵山。
置身在武陵山腹地,满眼所见或峰峦叠嶂,或陡坡深谷,当这条山脉延绵到重庆市涪陵区南部时,腾跃、挪转之间形成了一处令人惊叹的绝景——武陵山大裂谷。
是沧海桑田的地质剧变,造就了大裂谷无数鬼斧神工的奇观。
谷内遍布险峰、绝壁、地缝、巨洞、溪流,险峻的地势虽然阻断了山里人家的炊烟,却也让这一方净土长期与世隔绝,如世外桃源般地存在:古色古香的草木屋、乡村四合院,衣着古朴、生活简洁的山民,还有那直白、泼辣、明快、铿锵的民歌民谣,都让人情不自禁地产生恍如隔世的时空穿越感……在世人眼中,北纬30度是一条奇特的纬线,它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纬线附近还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等人文和自然奇观——而武陵山大裂谷,也正好处在北纬30度附近。
与埃及金字塔等历史奇观一样,武陵山大裂谷也是古代文明的活跃地带。
早在2000多年前,这里就活跃着一支著名的族群——巴人。
根据《华阳国志》记载,早期巴人的活动中心位于鄂西的恩施地区,但由于楚国的强大,巴人不得不将活动的主要区域西迁到如今的重庆地区,而武陵山大裂谷所属的涪陵正是中心区域之一。
公元前316年,秦国攻灭蜀国后,为了夺得水道而进逼楚国,又让国尉司马错领兵灭掉了巴国,随后设置巴郡,将巴地纳入秦国的版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质概况
1.1地形地貌
工程区位于涪陵武陵山境内。
武陵山为“掀斜”型山岭,山岭丛聚,沟壑纵横,喀斯特地貌发育。
河流流经区域地势宽广,较为平坦。
总体地势东高西低,整体近似南北走向,局部出现东西走向。
河道东临安置房建设项目施工区,西临武陵山街道。
河谷高程956.43m-990.47m,两岸高程959.52m-993.96m,相对高差3.09m-3.49m。
河流主槽明显,岸坡较陡。
1.2地层岩性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区内出露二叠系中统长兴组(P
2
c)地层和第四系全新
统有人工堆积层(Q
4s)、残、坡积堆积层(Q
4
el+dl)、冲洪积堆积层(Q
4
pal),现
分叙述如下:
二叠系中统长兴组(P
2
c):深灰、灰色薄层含燧石团块灰岩;硬度大,性脆;在武陵山山坡陡崖河流出露基岩为此层。
第四系残、坡积堆积层(Q
4
el+dl):黄褐色粉质粘土夹杂石灰岩砾石,该层主要分布在工程区斜坡,厚度约为0.5m-1.5m。
冲洪积堆积层(Q
4
pal):黄褐色粉质粘土,可塑状。
该层广泛分布于河床和阶地。
其中在河床中粉质粘土夹杂少量石灰岩砾石,厚度约为0.2m。
人工堆积层(Q
4
s):杂色,主要由建筑、生活垃圾、碎石、粘性土等组成;土质结构松散,主要分布在安置房建设沿岸及部分河床、邻近公路地段。
1.3地质构造
武陵山地处中国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的一部分,属于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构造,有一系列的褶皱和断裂。
由于受近代鄂西—贵州高原大面积急剧上升的影响,具有自西北向东南掀斜上升的性质。
1.4其他概况
河流堤岸局部区域为石灰岩砌的堤岸;流经安置房建设区域局部为混凝土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