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优质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进行作的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教案的具体安排和步骤:教学目标:1. 研究并掌握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和规范;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复本单元的课文和重点知识点;2. 准备写作素材和示例。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复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对主题和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和规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素材,如何组织文章结构等。
3. 写作指导: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给予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和提供写作技巧。
4. 实践训练:让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和写作要求进行实践训练,可以让他们先进行草稿写作,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互相修改和改进。
5. 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交流,互相研究和借鉴。
6.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7. 总结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研究收获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写作训练做出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可以在合作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相互研究和借鉴,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文章的连贯性、语言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度等方面。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评价,了解他们对写作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希望通过本教案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学生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学生备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诗词是什么及其重要性;
2. 研究《指路明灯》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3. 研究《指路明灯》中的古诗词,理解其含义;
4. 能够朗读课文和古诗词。
教学重点
1. 研究《指路明灯》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2. 研究《指路明灯》中的古诗词,理解其含义;
3. 能够朗读课文和古诗词。
教学难点
1. 研究《指路明灯》中的古诗词,理解其含义;
2. 能够朗读古诗词。
教学方法
1. 呈现法:通过图片呈现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2. 分组阅读法:小组内互相交流,理解课文意思;
3. 朗读法:师生朗读古诗词。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2. 呈现法,呈现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3. 分组阅读法,小组内互相交流,理解课文意思;
4. 整体朗读、分组朗读、个人朗读,掌握古诗词;
5. 结合图片,讨论诗句含义。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
2. 课后作业:默读课文,背诵古诗词;
3. 期中、期末考试:朗读课文和古诗词,理解课文意思和古诗词含义。
教学资源
1. 课件;
2. 图片;
3. 教学工具书。
小学语文_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交流“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
”2.识字加油站,学习在生活中识字,认识标牌上的字。
3.词句段运用,学会用连续的动词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读读背背有关传统文化的词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词语意思。
2.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难点】1.学会写手工活动,用上连续的动词。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段落写清楚。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趣谈话1.上课开始之前呢,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并思考视频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播放视频,找生回答)2.刚才那段视频就是央视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公益宣传片,在这个宣传片中,你看到了哪些文化元素呢?3.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更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其实我们整个第三单元就是围绕传统文化展开的。
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元日》,了解了春节习俗。
学习了《清明》,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带我们回到了那个令人感伤的清明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我们了解了重阳节,哪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纸的发明》,让我们了解了造纸术。
《赵州桥》一课,了解了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画的名字是《清明上河图》。
(边出示课件边与学生共同回顾第三单元)4.过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研读几篇经典课文,看看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板书: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1.请同学们朗读《赵州桥》第三段(出示课件)。
2.再请同学们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三段(出示课件)。
3.读完之后,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两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吗?生回答。
(都有中心句,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清楚。
《赵州桥》的第3自然段,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课文分析】《纸的发明》是一篇关于纸的说明性文章。
作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纸发明的缘由、演变和发展,告诉我们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文章虽然是说明性的文章,但是不枯燥、乏味,作者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了解了纸发明的过程。
【教学要点】1.生字识写课文18个生字,8个要求会读、13个要求会写,其中“欧”“洲”“社”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
会读的字中,要注意“创”是后鼻音,“伦”“鲜”“洲”是前鼻音,其中“鲜”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iǎn,组词鲜为人知,朝鲜,另一个读音xiān,组词新鲜。
13个会写的字中,“术”“册”为独体字,“录”为上下结构的字,“存”为半包围结构的字,“伟”“保”“约”“验”“阿”“伯”“欧”“洲”“社”为左右结构的字,“伟”“保”“约”“验”“阿”“伯”“洲”“社”8个字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间的穿插与避让,“欧”左右等宽,“伟”“保”“伯”都是单人旁。
2.课文默读三年级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做这方面的训练。
检查默读是否有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评估,看看学生能否回答出问题。
3.概括段意《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阅读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默读课文,完成课后的第一题,写出自然段的段意。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发现“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要点,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感受纸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学习字词,认识蔡伦1.出示词串一:记录一册书携带经验保存(1)读准字音:注意“录”的声母是“l”,“册”“存”是平舌音。
(2)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整理课 教案3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课型】单元整理课【教学目标】1.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整理,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查缺补漏。
2.对本单元的表达方法进行再次回顾,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基本技能。
3.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检测。
【教学重点】1.对本单元的表达方法进行再次回顾,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基本技能。
2.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检测。
【教学难点】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检测。
【教学过程】一、单元整体回顾导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体会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多样,下面我们再次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内容,看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
1.古诗词的掌握情况。
2.检测《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三篇课文掌握的情况,这三篇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一类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3.古诗名句积累。
4.课文语言结构回顾。
二、生字词积累、检测1.“识字加油站”中的生字。
1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识记,然后交流分享识记方法,随后检测识记效果。
2.本单元的重点字词检测。
①易错字和多音字。
②词语检测。
三、传统文化积累1.了解“日积月累”中的传统文化知识2.补充“日积月累”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四、简单检测检测一:默写《清明》检测二: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检测三:照着下面两段话“总写——分写”的样子写一段话。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板书设计】2传统节日3纸的发明 桥梁建筑 绘画艺术 ……祖国传统文化。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本单元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学生对其所了解的传统节日进行分类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多样性;第二部分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本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第三部分是通过阅读相应的节日诗词、童谣等文本,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浪漫和欢乐;第四部分是通过听取祖辈讲授经历和传统习俗,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学会传承文化;最后一部分是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传统节日的形象感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能将其分类;②知道一些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③学会阅读和欣赏节日诗词、童谣和传统文化经典;④了解祖辈们的传统习俗,明白其与现代生活的关联;⑤观看多媒体素材,形象感知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①能够观察、分类、描述、表达和创作;②能够听取祖辈讲述,了解传统文化;③能够理解诗词、童谣中的传统文化内涵;④培养学生的传统节日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目标①学会尊重、珍视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②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和魅力,增加爱国情感;③培养学生的习惯,爱好和良好的品质,增进同学和社会交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能够准确分类描述中国的传统节日;②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欣赏诗词、童谣,理解其含义。
2.教学难点①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②学会欣赏诗词,理解并感受内在含义。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利用图片展示、口语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
2.项目化教学: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制作月饼、包饺子、写年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中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与家长、长辈进行交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课文解读】语文园地三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交流平台”关注的是本单元语文要素——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以《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为例,两篇课文的第3自然段都是以先总后分的结构布局,围绕第一句中心句铺陈叙述。
其实《赵州桥》一课中,第2自然段亦是如此。
为了写清楚“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作者介绍了桥上车马、行人走道的设计,还详细说明了桥身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的设计之妙。
“交流平台”虽然安排在“语文园地”中,但从其功能发挥来说,一定要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对这一表达方法有所感悟,有所理解,并学会迁移运用。
“识字加油站”安排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招牌,其中需要识记的生字7个,这7个字都是形声字。
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切的生活场景中认读标牌名字,认识这7个汉字。
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呼应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
第一部分,以《纸的发明》一课蔡伦造纸的段落为例,通过图示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连贯准确的动词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第二部分选取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和《赵州桥》课文段落,提示学生比较发现两段话的共同点:1.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介绍事物的某方面特点;2.具体描写时都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
要求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写个片段。
“日积月累”中要求朗读并积累“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的具体内容,这和本单元传统文化的主题是契合的。
在熟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先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师相机做图文的补充说明,帮助学生理解积累,同时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1.读招牌识字,认识7个生字、6个标牌。
2.能用连贯准确的动词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3.能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4.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通过音形结合、师生对读的形式,识记“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等4个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二)以图文结合、图诗结合的形式,理解“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问诊”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初读文字,借音识形1.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首先,我们一起来正确的读一读这四行文字。
2. (出示日积月累内容)师生共读,教师随机正音。
3.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冒号前面的文字,学生读冒号后面的文字。
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设计意图】通过音形结合、师生共读的形式,初步识记“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四个传统文化符号。
(二)图文对照,理解内涵1.文房四宝(1)师生齐读“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图文结合了解“文房四宝”。
(PPT出示“文房”和“四宝”的图片)“文房”:文房就是古人的书房。
“四宝”:古人的书房里有四件宝贝,他们是毛笔、墨锭、宣纸、砚台,这四样东西合起来就叫做——笔墨纸砚。
(PPT放大“笔墨纸砚”四字)(3)知“笔、墨、纸、砚”,欣赏书画作品。
古人在书写绘画时,首先要用砚台和墨锭研墨,然后将毛笔沾满墨汁,最后就可以在宣纸上进行书画了。
在这四样宝贝的帮助下,古人创作了一幅幅精妙绝伦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播放书画作品)。
所以说文房有四宝,他们是——笔墨纸砚。
【设计意图】通过单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初步理解笔墨纸砚的所指,介绍书写绘画作品形成的工具流程让学生了解笔墨纸砚的关系,进而欣赏由笔墨纸砚合成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雅人四好(1)齐读第二行——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2)理解“雅人”:看到“雅”这个字,我们就想到了“文雅”这个词。
“雅人”指的就是高雅的人,情趣深远,举止不俗的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第三单元相关课文内容,包括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熟练掌握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和理解。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复习第三单元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进行讨论和思考。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难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课文内容,提高课文理解深度。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或图片卡片。
3.其他:准备复习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和辅助练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场景或角色,帮助学生复习课文情节。
第二部分:课文复习(30分钟)1.学生课前朗读课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分段深入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字和难句。
3.指导学生进行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和主旨。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30分钟)1.布置练习题或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解答。
2.分发课外读物或相关练习材料,让学生课外巩固练习。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10分钟)1.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进行个人或小组分享。
2.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反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课外阅读。
2.写一篇课文读后感并背诵。
3.完成相关练习题或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次复习课教学是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细致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赵州桥》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赵州桥》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赵州桥》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
教师板书:赵州桥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二、自读课文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3、检查自学情况(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三)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五、指导书写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2、师范些,生练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二段:(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2篇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活动一:快乐春节来回味1、师播放欢庆春节的课件。
2、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3、揭题。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在这一天,人们(引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理念:通过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画面,用合家团聚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活动场景,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伊始便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活动二:传统节日知多少1、师: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统节日的名称,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的.”、“传统的”,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师补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悠久的过程,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2、按排好的顺序,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腊八【设计理念: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的,并且让学生把从交流中获得的新知,在练习中加以巩固。
】活动三:节日习俗大放送1、师生展示收集的资料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共同分享。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优质教案(新课标)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本单元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安排的第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内容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同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收集信息、获取知识、交流方案等方式,以“打卡中华文化展览,弘扬华夏千年古韵”为主题的项目式活动开展学习,以有效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这样的学习过程基于体验、基于表达、基于问题、基于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整体化思维的结构化学习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的运用从单元的主题出发,围绕“传统文化”到课文内容中探索发现,体现了整读课文、归类识字、品析词句的系统学习思维。
本单元包含古诗与说明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使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更加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自发地查阅课外资料进行知识扩充。
本单元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传统节日展开,学生在课上与课下都可以进行实践,并通过交流与写作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虽然教材将综合性学习安排在后期,但是把结合学生体验和古诗的引入放在单元之初,让任务布置前置,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课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完成目标的学习理解和能力的提升。
在本单元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会发现课文能够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展开,进而产生思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学生在理解课文整合语文能力知识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整体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学习能力目标。
结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进行整体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学习阅读图文的方法,在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资源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资源备
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认识《小熊的好耐心》这篇课文
- 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 能够听懂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
-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
教学重点
- 熟悉课文内容,理解其中道理
-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
教学难点
- 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
- 课文:《小熊的好耐心》
- PPT课件
- 讲义
- 小熊玩偶
教学环节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小熊玩偶,引出小熊十分耐心的事情,激发学生好奇
心和研究兴趣,然后引出本节课文《小熊的好耐心》。
2. 朗读课文
老师学生齐读,再分段读,学生个别读。
3. 讲解课文
通过PPT课件,全面解析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道理。
4. 研究课文
通过和学生互动,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道理,提高其观察分
析和理解能力。
5. 情感体验
通过剧情导入,现场演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小熊
在课文中的内心世界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流畅朗读课文的技巧,
还学会了在课文中理解道理的方法,以及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
课程设置合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环节步骤清晰,教学效果较好。
(新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教师补充拓展:诗中这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
“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
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⑤借助注释说第四句诗意思。
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的意思?
预设: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教师板书:换旧符
⑥学生朗读三四句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4)教师提出问题:《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
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与有些节白的风俗 知道的不很清楚,对造纸术、赵州桥、《清明上河图》这些传统文化知道知之甚 少,因此学习时,学生会有三定的好奇感,收集传统节日资料,交流还是很有兴趣 的,但要写出过节的过程,会有一定的难度。三年级上册已经单元目了解了“借助 一个意思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只局限在内容上,对于表达方法的理解还需要进 一步引导。 学科大概念:“传统文化”“语文要素”“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的三根主线, 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错,彼此融合。因此,单元编排的主要意图呈现出以 “综合性学习”为主,三线平行的样态。 课程大概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课文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 楚。单元意图是在教学《赵州桥》时指导学生初步感知这种构段的方式及其特点, 在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印证这种方法,“交流平台”是梳理、总结方法, “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是运用这种方法,培养语文能力。
10)
预设:“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让人觉得非常的热闹。
教师小结:传说过年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逐一种叫“年”的野
兽。慢慢地过年放鞭炮,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一直到现在
还保留着。
教师相机并板书:放爆竹
②交流语句:春风送暖入屠苏。
教师提出问题:“屠苏”是什么意思呢?你用什么方法了解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和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内涵以及传说故事。
2.了解并学习相关生字词汇。
3.学会简单的写作技巧,写作幸福美满的设想。
2.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尝试使用多种途径进行获取和应用信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强化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爱和尊重传统、爱护环境、文明礼貌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内容1.知识内容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2.教学重点认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相关的习俗和传说故事。
3.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读懂相关文章中的生字词汇,及时解决学生生字词汇的理解难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与预习(5分钟)•号召大家一起来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并简要说一下喜欢的原因。
•让同学自由阅读本单元的相关内容,并根据自己对预习内容的理解,写下一些疑惑和问题。
2.引入(10分钟)•根据五月份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传说等相关知识。
•给出几个生字词汇,帮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相关文章的阅读。
3.探究(30分钟)•分组:将学生分为竞赛组和合作学习组。
•竞赛组要求:在20分钟内独自完成一篇关于端午节的文章,并尽可能地运用到本单元所学句型和生字词汇,文章的细节和逻辑性也需要切实体现。
•合作学习组要求:在20分钟内合作完成关于中秋节、春节或其他节日的文章,同样需要尽可能地运用到所学句型和生字词汇,并关注文章的细节和逻辑性。
•最后每个组在文化节开幕式上进行展示和评选。
4.巩固(15分钟)•从中选出最优秀的两篇文章,并即时反馈改进和提高之处。
5.拓展(20分钟)•让学生阅读一篇简单的精神小说,并以此为基础,写下自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设想。
•每位学生将自己的文章与其他同学的进行比较和学习,并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改进之处。
6.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次课堂学习所得,并提醒学生进行作业。
•作业:根据刚刚的精神小说素材,撰写一篇幸福美满的设想文章,要求不少于300字,同时将自己的作品发到班级微信群,互相学习、交流和分享。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一、概要本单元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三单元,主题为“走进童话世界”。
本单元围绕童话故事,涵盖了多个生动有趣的文本,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中的美好形象,体会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激发创造性思维。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提高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1. 介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主题,简要概括教学内容。
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将迎来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三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一系列精选的课文,帮助学生深入探索自然、了解生活,同时丰富其词汇积累和文化背景知识。
教学内容以阅读理解和表达技能为核心,通过多样化和有趣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单元的主题围绕自然与生活展开,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美好品质。
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既包括对自然的描绘和赞美,也包含生活中的点滴感动与感悟。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描述自然景物的方法和技巧;通过阅读描写生活的文章,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美好品质;再次,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环境问题;结合课堂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是整个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自然景观、传统文化和科技探索等多个主题展开,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文学作品的鉴赏,也有知识的普及。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58页)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元日》这首诗就是王安石任宰相后不久写的,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
他觉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底层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
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清明》诗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
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
直到晚唐,长期得不到恢复。
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
同一个时期,杜牧在《并州道中》五律诗: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 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
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文章。
分别介绍了中国的三个传统节日、纸的发明、历史文化遗产赵州桥,以及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感受深厚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搜集更多传统节日的资料,熟练运用字词进行句段的写作。
《古诗三首》要求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景象,并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探索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纸的发明》通过对纸的发明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先祖的聪明才智。
《赵州桥》通过对赵州桥独特的建筑风格的具体描写,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部分。
要求在指导学生认识新字词的基础上,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加强分析句子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使用工具书查找字词。
理解生字新词,掌握词语意思,并试着在习作中具体运用。
2.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
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泛读课文。
2.掌握课文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措施
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课文相关知识,能准确、流利地阅读课文并熟记要求背诵的课文。
2.教师课内指导,讲解课文内容,并适当补充课外知识,以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迁移思维,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的升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2课时
《纸的发明》2课时
《赵州桥》2课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1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