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用抗真菌药的品种分析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抗真菌药物分为六大类,其中两性霉素及脂质体、氟胞嘧啶、吡格类、棘白菌素类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制霉菌素、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灰黄霉素用于治疗皮肤、指甲、趾甲等的表浅真菌感染。
一、具体药物及抗菌谱注:妊娠A类: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妊娠B类:动物实验无危险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足,或动物有危险性但人无危险性;妊娠C类:动物研究有毒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有指征时需权衡受益大于风险后可使用;D类: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收益大于风险且有指征时可用)二、真菌感染选药原则1.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①致病性真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马尔菲尼青霉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菌、足分枝菌、孢子丝菌;②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奴卡菌属。
国内前三种多见。
2.根据感染类型①肾盂肾炎:念珠菌属--氟康唑、次选两性霉素B。
②血流感染:念珠菌--氟康唑、棘白菌素类,次选两性霉素B。
③感染性心内膜炎:念珠菌属--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次选棘白菌素类。
④阴道炎:念珠菌--局部用药选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全身用药选氟康唑。
3.侵袭性真菌病--曲霉菌、隐球菌①预防性治疗: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
②诊断性试验治疗:可能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③经验治疗: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④目标治疗:确诊者。
停药指征:①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灶消失;②微生物学清除;③免疫抑制状态逆转。
其中确诊分为:疑似、临床诊断、确诊。
粒缺伴发热且长期使用抗细菌药物者为疑似病例,可以考虑经验性治疗;确诊主要指血培养或穿刺液培养发现真菌;临床诊断指开放性如痰培养或痰涂片发现真菌。
★曲霉菌属:诊断后即予强效、快速、针对性治疗,具体用药见上表格。
初治时静脉给药,多部位感染时或初始无效时予联合用药。
注意:纠正粒缺至关重要,必要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念珠菌属: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
念珠菌感染者应拔深静脉置管,眼底检查。
七类抗真菌药的作用适应证及用法

七类抗真菌药的作用、适应证及用法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中浅部真菌病是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主要由皮肤癣菌,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包括头癣、体癣、股癣、手癣和足癣等。
而系统性真菌病多由条件致病菌引发,如曲霉病、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等,易累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本文主要介绍常用的唑类、烯丙胺类、抗生素、棘白菌素类、吗啉类、吡啶酮类这七类抗真菌药的作用、适应证、用法及注意事项。
一、唑类唑类抗真菌药是皮肤癣菌病的主要治疗之一,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抗真菌药。
主要通过抑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阻止真菌细胞膜主要成分麦角甾醇的合成,引起细胞渗透性紊乱而导致细胞死亡。
适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及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目前,唑类抗真菌药主要分为咪唑类和三唑类。
其中,咪唑类由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全身给药不良反应较多,主要用作外用药,包括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等,一般每日外用1-2次,疗程2-4周。
而三唑类具有较好的药物动力学特点,且半衰期较长、肝肾毒性更低,现在更为常用,主要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二、烯丙胺类烯丙胺类抗真菌药主要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导致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受阻,从而引起细胞死亡。
本类药物的特点在于其抗菌菌谱广泛、抗真菌能力强、不良反应小,主要用于治疗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等皮肤癣菌病。
口服烯丙胺类抗真菌药有特比萘芬,外用药有特比萘芬、布替萘芬、萘替芬。
其中,特比萘芬较为常用,一般每日外用一次,疗程1-2周,如有严重、大面积感染需要考虑口服用药,成人一般每日1次口服250mg。
值得注意的是,特比萘芬可竞争性地抑制细胞色素(CY)P450同工酶。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心律失常药(如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均由CYP450 2D6代谢,如与特比萘芬联合使用可能受影响,建议调整联合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或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真菌药总结

真菌药总结简介真菌药,也称为抗真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真菌感染是由真菌类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可以影响人体的各个部位,包括皮肤、头发、指甲、呼吸道、消化系统等。
真菌感染通常比细菌感染更难治疗,因此需要使用特定的药物来对抗真菌。
常见的真菌药物分类1. 多酮类抗真菌药多酮类抗真菌药是一类广谱抗真菌药,常用于治疗严重的真菌感染。
这些药物通过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来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多酮类抗真菌药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等。
2. 唑类抗真菌药唑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适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和维持来抑制真菌生长。
常用的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和克霉唑等。
3. 多肽类抗真菌药多肽类抗真菌药具有较窄的抗真菌谱,适用于治疗特定的真菌感染。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多样,包括抑制真菌生长、杀灭真菌细胞和干扰真菌的细胞壁合成等。
典型的多肽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妥布霉素、卡宁霉素和利福霉素等。
4. 靶向真菌细胞骨架的药物这类药物通过干扰真菌细胞骨架构件的形成和功能,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
其中包括靶向微管结构的药物(如格列本脲)、靶向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复方胍乙林和三唑类药物)以及靶向真菌细胞核酸合成的药物。
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真菌感染可以影响不同部位和系统,包括:•皮肤和黏膜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念珠菌口腔炎和股癣等。
•深部真菌感染:如念珠菌败血症、肺念珠菌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等。
•阴道真菌感染:最常见的是念珠菌感染,常见症状包括阴道瘙痒、异常白带和灼热感等。
•指甲真菌感染:常见症状包括指甲发黄、厚、易碎或变形等。
真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真菌药前应尽可能明确真菌感染的类型和位置。
特定的药物对不同的真菌有不同的抗菌活性,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非常重要。
•严格按照医生或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过量或不正确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降低药物的疗效。
兽医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

兽医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会导致植物疾病,有些则能引起动物和人类的疾病。
在兽医临床实践中,抗真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兽医临床应用中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及其特点。
一、抗真菌药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用途,抗真菌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别。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1. 多酮类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酶的活性,从而破坏真菌细胞壁,导致真菌的死亡。
2. 三唑类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米康唑等。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对皮肤病变和全身感染均有效。
3. 抗真菌多肽类药物:如伊托康唑、利氟沙星等。
这类药物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不同种类的真菌感染均有一定疗效。
二、兽医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在兽医临床实践中,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动物的真菌感染病例。
常见的疾病包括皮肤真菌感染、呼吸道真菌感染、消化道真菌感染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兽医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1. 皮肤真菌感染:对于动物的皮肤真菌感染,常用的抗真菌药包括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
外用药物通常是抗真菌药膏剂或喷雾,用于局部涂抹或喷洒,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和红肿。
口服药物则是内服药物,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对控制真菌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2. 呼吸道真菌感染:动物呼吸道真菌感染多见于鸟类和哺乳动物,如氨苯酯异唑腈类抗真菌药物对呼吸道真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鼻腔滴剂和口服制剂也可在治疗过程中辅助应用。
3. 消化道真菌感染:消化道真菌感染常见于动物的胃肠道,可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对于这类感染,兽医常常选择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或米康唑,通过内服药物抑制真菌生长,达到治疗目的。
三、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兽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药物:不同的真菌感染需要选择不同类别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兽医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物简介

1.氟康唑用于念珠菌、隐球菌、对球孢子菌、组织胞浆和皮炎芽生菌;2.伊曲康唑抗菌谱拓展至曲霉;3.伏立康唑扩展至镰孢菌属和赛多孢菌属;4.泊沙康唑覆盖毛霉、根霉、根毛霉、犁头霉等接合菌孢子菌、组织胞浆菌具有良好的活性,对隐球菌作用差。
氟胞嘧啶
抗菌谱较窄,单独应用真菌对其容易产生耐药性,常与两性霉素B或吡咯类联合使用。
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物简介
1
抗真菌药物分类
多烯类
吡咯类
(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
棘白菌素类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
氟胞嘧啶
(两性霉素B及其含脂制剂)
抗真菌药物分类
两性霉素B
1.广谱抗深部真菌药物;2.明显的肾毒性和输注相关不良反应;3.含脂制剂的抗菌谱、活性、疗效与两性霉素B去阳胆酸盐相仿,但毒性明显降低;
抗真菌药物分类
抗真菌药物

为广谱抗真菌药,对浅表真菌及某些深部真 菌均有抗菌作用。 口服吸收差,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效果不如 amphotericin B。 静脉给药不良反应重多。 因此本药仅局部用于治疗浅部真菌病和皮肤、 黏膜念珠菌感染。
为广谱抗真菌药。
口服吸收差,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
在肝代谢灭活,t1/2为20~24 h。
有时可引起过敏性皮炎、月经紊乱、 男性乳房增大、性欲减退和肝损伤等。 动物实验表明本药有致畸作用。
降低胃液酸度的药物(如胃酸中和药、H2 受体阻断药、H+泵抑制药)减少酮康唑吸 收。 利福平、异烟肼、苯妥英钠等肝药酶诱导 药可加速本药代谢。 酮康唑对肝药酶(CYP3A4)具有抑制作 用,可抑制华法令、咪唑安定、三唑仑、 环孢霉素A、苯妥英钠等的代谢。
局部应用:皮肤、黏膜真菌感染,疗效优于 克霉唑和制霉菌素 口服应用:轻度食管真菌感染。 静脉注射:作为amphotericin B无效或不能 耐受时的替代药,用于治疗多种深部真菌感。 鞘内给药:可用于治疗真菌性脑膜炎。
全身用药不良反应较多,可引起恶心、 呕吐、腹泻、头晕、皮疹、贫血、血 小板减少等。 静脉注射可引起畏寒、发热、心律不 齐、血栓性静脉炎等。
多烯类 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B 制霉菌素 Nystatin 三唑类 氟康唑 Fluconazole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咪唑类 酮康唑 Ketoconazole 咪康唑 Miconazole 克霉唑 Clotrimazole 丙烯类 特比萘芬 Terbinafine
咪 唑 类
1.抗菌谱广,对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均有效。
2.抗菌机制相同。
3.真菌对唑类抗真菌药很少产生耐药性。 4.在肝代谢,抑制人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其结 果有二:干扰肾上腺激素和性腺激素的生物合成, 因而用药者可出现男子乳腺发育、妇女不孕、月 经异常等;影响其他药物代谢。 5.不良反应相同:轻微胃肠不适、肝功异常、影响其 他药物和(或)体内甾醇类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
药物分析 抗真菌药:咪唑类

[概述] 咪唑类(imidazoles)为合成的抗真菌药。
抗菌作⽤与两性霉素相似,它能选择性抑制真菌细胞⾊素P-450依赖性的14-α-去甲基酶,使14-α-甲基固醇蓄积,细胞膜麦⾓固醇不能合成,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胞内重要物质丢失⽽使真菌死亡。
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是⽬前临床上最常⽤的⼀类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临床应⽤最⼴泛。
从其化学结构上可以看出,在其1位取代咪唑部分为该类药物抗真菌活性所必需,并由此可以演变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咪唑及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咪唑类抗真菌类药物的特点是使⽤⽅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体内代谢稳定吸收良好,因此既可⼝服⼜可注射,对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都有疗效。
[适应症] 该类药物⼀直以驱⾍谱⼴、杀⾍作⽤强被⼴泛作为驱⾍的⼀线药物使⽤,同时也⽤于治疗脱发和⾯部扁平疣,还试⽤于化疗后辅助治疗和⼀些⾃体免疫性疾病。
咪康唑⼝服吸收较差,静脉使⽤可引起⾎栓性静脉炎,⽬前临床上已经较少⽤于静脉注射,⽽主要是局部⽤药治疗⽪肤念珠菌病、念珠菌外阴阴道炎、体癣、股癣、⾜癣、花斑癣等。
[禁忌] 对咪唑类药物过敏者禁⽤。
[不良反应] 临床长期以来对其迟发性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害,未引起普遍关注。
咪唑类驱⾍药相继上市30年来,四咪唑(TMS,驱⾍净)、左旋咪唑(LMS,驱⾍清)、甲苯咪唑(MDZ,甲苯哒唑,安乐⼠)、丙硫咪唑(ADZ,阿苯哒唑,肠⾍清)导致的脑炎综合征、急性脱髓鞘脑炎、迟发性脑病均有⼤量、多组报道,其中以四咪唑和左旋咪唑为多。
据1984~1998年期刊报道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统计,导致脑炎样反应的病例占其不良反应总数的91.82%.临床和CT表现符合急性脱髓鞘性脑病,脑活检病理改变为变态反应性多灶性出⾎性⽩质脑病。
采⽤Wistar⼤⿏,以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EAE)作为中枢性脱髓鞘脑病的动物模型,其实验结果也表明,左旋咪唑能明显促发中枢神经的免疫应答,诱发该病。
抗真菌药物种类太多,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怎么选?

抗真菌药物种类太多,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怎么选?
市面上抗真菌药物种类很多,对于患者而言眼花缭乱,不知道选择哪一种抗真菌药物?今天我们针对常见的伏立康唑、氟康唑以及伊曲康唑做简单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福丽康欣)是临床上常用到的抗真菌感染药物,主要用于侵袭性曲霉病、念珠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以及放线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此外,也可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中进行性的可能威胁生命的真菌感染。
二、氟康唑
氟康唑(康锐)是属于咪唑类的抗真菌药一种,主要用于真菌感染所导致的相关疾病,比如呼吸道相关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腹膜炎、肺炎、尿路感染以及外阴阴道炎等疾病。
氟康唑主要是可以高度选择性的干扰真菌细胞的P450酶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起到抗真菌的作用。
三、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美扶)也是比较常见的抗真菌感染的药物,主要用于皮肤出现真菌性感染、花斑癣、真菌性角膜炎、口腔念珠菌病、甲真菌病等。
伊曲康唑可结合真菌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抑制麦角甾醇合成。
虽说三“唑”都是抗真菌药物,而伏立康唑比伊曲康唑抗菌谱更广,不管患者选择哪个“唑”,都要针对自身情况而定,遵医嘱服用抗真菌药物,切勿盲目服用。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表1,常见抗真菌药物抗菌谱比较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咪康唑、丙烯胺类抗菌谱搞自于产品说明2、-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表2,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抗真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胃肠道反应: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肝功能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
肾功能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表3,真菌药代动力学比较备注: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各产品说明书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
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
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
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该类制剂特点为:①药物易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肾组织浓度,低血钾少见,肾毒性均低于普通制剂。
抗真菌药的分类

抗真菌药的分类
1. 多烯类抗真菌药呀,就像是你对抗真菌的坚固盾牌!比如说两性霉素B,那可是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大作用的哟,就像战场上的勇士一样,勇猛地对抗真菌!
2. 唑类抗真菌药呢,就如同你手中的一把利剑,精准打击真菌!像氟康唑,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的得力助手,帮我们有效地制服真菌呀!
3.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啊,如同一位悄然行动的刺客,悄悄地除掉真菌呢!就如特比萘芬,在对付一些真菌时可厉害啦!
4.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像是一支精锐部队,专门对付那些难缠的真菌!像卡泊芬净,那可是有真本事的哟!
5. 嘧啶类抗真菌药,这不就是一个特别的法宝嘛!氟胞嘧啶就是典型的例子呀,能给真菌来个出其不意!
6. 阿莫罗芬这种呢,属于吗啉类抗真菌药,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让真菌无所遁形!你说神不神奇呀?
7. 环吡酮胺这类的抗真菌药,是个独特的存在呀,就像一个奇兵,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呢!比如对付脚癣的时候!
8. 卢立康唑这样的,在抗真菌药里也是有独特地位的哟,仿佛是一个神秘的高手,默默地守护着我们免受真菌侵害!
9. 还有其他一些不常见的抗真菌药,它们也是我们抗真菌大军的一部分呀,各有各的本领呢!总之,抗真菌药的分类可真多,每一类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我们可得好好了解它们呀,这样才能在和真菌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抗真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真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随着细菌和病毒的不断进化,真菌也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抗真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是了解和应对真菌感染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现有的几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帮助读者理解和认识这些药物。
一. 多酚类抗真菌药多酚类抗真菌药是指能与真菌细胞膜中的细胞壁多酚结合,从而导致真菌死亡的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聚酵母菌素B(AmB)、红霉素B(Nystatin)和Natamycin等,其中聚酵母菌素B是最常见的一种。
聚酵母菌素B主要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中的二十碳四烯酸化物(DM)结合,使其细胞膜发生破坏从而导致真菌菌体死亡。
它的作用机制可以概括为:拦截细胞膜中的DM,导致细胞膜钙离子改变和细胞壁失去完整性,进而使细胞死亡。
聚酵母菌素B不仅可以治疗真菌感染,还可用于一些严重的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寄生虫感染。
二. 伊曲康唑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人体内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合成和催化作用,从而阻断真菌细胞的代谢过程,达到抑制真菌生长的目的。
伊曲康唑可以治疗如白色念珠菌、口腔念珠菌、皮肤念珠菌、全身性念珠菌病等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类抗真菌药具有良好的吸收性和组织分布,还有一些副作用,如头痛、恶心、胃肠不适等。
三. 氟康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作用机制也是与伊曲康唑类似,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合成和催化作用,从而阻断真菌细胞的代谢过程,达到抑制真菌生长和增殖的目的。
氟康唑除了可以用于治疗真菌感染,还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口腔白斑、肺部真菌感染等疾病。
但是,氟康唑具有一些副作用,如头痛、呕吐、失眠等。
四. 靶向脂质类抗真菌药靶向脂质类抗真菌药包括伏立康唑(Voriconazole)和泊沙康唑(Posaconazole)等。
这些药物主要作用于真菌细胞的麦角固醇,从而抑制真菌生长。
伏立康唑可以治疗一些顽固性的真菌感染,如曲霉病和毛霉病等。
常用抗真菌药物简介

常用抗真菌药物简介自发现第一个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以来,抗真菌药物领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已有各种抗真菌药物相继应用于临床,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这些药物对真菌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疗效、安全性、耐药性等问题的出现,现有的抗真菌药物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仍需新的高效安全抗真菌药物问世。
从目前来看,较有前途的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与干扰真菌细胞壁合成的两大类药物。
此外,像两性霉素B等抗菌活性强但不良反应严重的老药也在不断得到改进。
分类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可分为:①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如唑类、丙烯胺类和吗啉类)以及损害细胞膜脂质结构及其功能的药物(如多烯类);②影响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卡泊芬净);③干扰真菌核酸合成的药物(如5-氟胞嘧啶,灰黄霉素);④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的药物(如碘化钾等)。
按抗真菌药物的结构类型的不同分为:①唑类(包括三唑类和咪唑类,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咪康唑等);②丙烯胺类(特比萘芬、萘替芬等);③吗啉类(阿莫罗芬等);④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⑤其他类(灰黄霉素、5-氟胞嘧啶、碘化钾、环吡酮胺、卡泊芬净等)。
唑类药物(azoles)这类药物有共同的N-碳置换的咪唑或三唑环,包括三唑类和咪唑类两大类。
唑类药物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抗真菌药物,在近年来防治真菌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唑类药物的作用部位在真菌的细胞膜。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使麦角固醇合成受阻从而破坏了真菌细胞的完整性;同时使甲基化的固醇堆积,这样则改变了真菌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使其通透性发生变化,从而阻止了真菌细胞的生长繁殖。
有些唑类药物在高浓度时可直接破坏真菌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外露,发挥杀菌作用这类药物可外用治疗皮肤癣菌病、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等。
系统用药治疗严重的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等。
唑类药物中供外用的有: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等。
抗真菌药物的种类和使用建议

抗真菌药物的种类和使用建议抗真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如今随着真菌感染的增多,准确了解抗真菌药物的种类和正确使用方法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种类,并提供有用的使用建议。
一、抗真菌药物的分类1. 多唑类抗真菌药物多唑类抗真菌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其中包括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多唑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阻断真菌的生长和复制。
这些药物适用于多种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皮肤癣等。
2. 联合抗真菌药物联合抗真菌药物是指两种以上药物的组合使用,以增强疗效和减少药物耐药性。
常见的联合抗真菌药物包括氟胞嘧啶和阿莫西林茵、伊曲康唑和盐酸吡咯替康等。
联合抗真菌药物常用于严重真菌感染的治疗,如念珠菌血症、侵袭性肺曲霉病等。
3. 新型抗真菌药物新型抗真菌药物是近年来研发的治疗真菌感染的创新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以及较少的毒副作用。
典型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包括卡泊芬净、前列替康等。
新型抗真菌药物常用于耐药性较强的真菌感染,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二、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建议1. 确定感染类型在使用抗真菌药物之前,需要明确感染的真菌类型。
不同的真菌对不同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不同,因此确诊感染类型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可通过真菌培养、PCR技术等方法进行检测。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有些抗真菌药物在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的调整。
3. 合理用药时间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完整的治疗疗程,不宜随意停药或增加剂量。
即使症状缓解,也应按照医生的指导继续用药,避免病情复发或耐药性增加。
4. 遵循药物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同时,饭后或空腹服药、遵循固定时间服药可提高药物的疗效。
抗真菌药的名词解释

抗真菌药的名词解释抗真菌药是一类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疾病的药物,具有抑制真菌生长或杀灭真菌的作用。
真菌感染常见于皮肤、黏膜、内脏器官等部位,可能导致疼痛、瘙痒、发热等症状,甚至威胁生命。
1. 抗真菌药的分类抗真菌药可分为以下几类:多环酮类、咪唑类、三唑类、聚酮类和糖胺聚酮类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真菌细胞,抑制壁合成、膜功能、核酸合成等过程,从而达到抗真菌的效果。
2. 多环酮类抗真菌药多环酮类抗真菌药包括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
这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可用于治疗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广谱真菌感染等疾病。
多环酮类药物可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膜酵母素合成,破坏真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起到抗真菌作用。
3. 咪唑类抗真菌药咪唑类抗真菌药包括克霉唑和洛索康唑等。
这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以及其他一些真菌感染疾病。
咪唑类药物可通过抑制真菌的标靶酶质作用于细胞内环境,破坏真菌的代谢过程,从而实现抗真菌的效果。
4. 三唑类抗真菌药三唑类抗真菌药包括伊曲康唑和依他康唑等。
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组织学深部真菌病等疾病。
三唑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壁合成酶或细胞膜酵母素合成,影响真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达到抗真菌的效果。
5. 聚酮类抗真菌药聚酮类抗真菌药主要包括两性霉素B和脱氧胞苷。
这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严重真菌感染,尤其是机会性真菌感染。
聚酮类药物通过作用于真菌细胞膜的脂质组分,干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实现抗真菌的效果。
6. 糖胺聚酮类抗真菌药糖胺聚酮类抗真菌药主要包括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等。
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难治性真菌感染、肺曲霉病等疾病。
糖胺聚酮类药物通过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多糖组分,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达到抗真菌的效果。
总结:抗真菌药是一类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通过不同机制作用于真菌细胞,抑制或杀灭真菌。
多环酮类、咪唑类、三唑类、聚酮类和糖胺聚酮类等为常见的抗真菌药分类。
这些药物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并使患者恢复健康。
4抗真菌药物

• 是治疗消化道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 不良反应
毒性较大、不良反应较多。静注过程中,可引 起寒颤、高热和呕吐等;可引起肝、肾损害, 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等。
• 注 意
在使用该药时,应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洋 地黄类、箭毒、噻嗪类利尿药等药物。
2. 酮康唑(Ketoconazole)
•
属药治疗胃肠道真菌感染,如犊牛真菌 性胃炎、禽曲霉菌病、禽念珠菌病; 局部应用治疗皮肤、黏膜的真菌感染,如念 珠菌病和曲霉菌所致的乳腺炎、子宫炎等。
5.克霉唑(Clotrimazole)
• 作用特点
对浅表真菌的作用与灰黄霉素相似,对深部 真菌作用较两性霉素B差。
• 应 用
主要用于体表真菌病,如耳真菌感染和毛 癣等。
抗真菌药物
1.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
又称二性霉素B
• 为多烯类全身抗真菌药,国产庐山霉素含相同 成分。 • 内服和肌注不易吸收,一般以缓慢静注治疗全 身性真菌感染。
药理作用
•
•
广谱抗真菌药物。
对隐球菌、球孢子菌、白色念珠菌、芽生菌 等都有抑制作用,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
药。
• 药动学
内服易吸收,广泛分布于全身个组织,以皮肤、 毛发、爪、甲、肝、脂肪和肌肉中含量较高。
• 作 用
为内服的抑制真菌药,对各种皮肤真菌(小孢 子菌、表皮癣菌和毛发癣菌)有强大的抑菌作 用,对其他真菌无效。
• 应 用
主要用于小孢子菌、毛癣菌及表皮癣菌引起的 各种皮肤真菌病,如犊牛、马属动物、犬、家 禽的毛癣。
• 药理作用
为广谱抗真菌药,对全身及浅表真菌均有抗 菌活性。对芽生菌、球孢子菌、隐球菌、组织 胞浆菌、小孢子菌和毛癣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 对曲霉菌、孢子丝菌作用弱;对白色念珠菌无 效。
抗真菌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变异性肺 曲霉 病 -首选
HIV/非 HIV 隐 次选 球菌脑 膜炎的
维持 期-首 选
伏立康唑 克柔念珠 菌感染 的 菌血症降 阶 梯治 疗;口咽 部念珠菌 氟康坐 耐 药 -强推荐
IA 一线治 疗 -强 推荐
次选
泊沙康唑 口咽部念 珠 菌病, 氟康 唑治 疗后复 发 -强推荐
IA 挽救治 疗 强推荐
2
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
柔念珠菌)。
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本品主要
用于进展性、可能威胁生命的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接
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高危患者的侵袭性
真菌感染预防治疗。
特殊人群
3
静脉剂型在中至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肌酐清除率<50
4
mL/min)可能发生磺丁倍他环糊精钠(SBECD)累积,建
特殊人群
尚未研究肾损害对 L-AmB 给药后 AmB 分布的影响。有 个别病例报 道 L-AmB 可成功治疗存在轻中度肾 损伤的患者;尚不清楚 LAmB 对肝 功能的影响。
氟康唑的临床应用
适应证
1
本品适用于治疗成年患者的下列真菌感染隐球菌 性
脑膜炎;球孢子菌病;侵袭性念珠菌病;黏膜念珠
2
菌病,包括口咽、 21 / 46 食道念珠菌病、念珠菌尿
丁、红霉素、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合用。
氟康唑与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时,需根据免 疫抑制剂血药浓度适当降低用药剂量。
1) CYP2C19,CYP2C9 和 CYP3A4 同工酶的抑制剂或 当已经接受环孢素治疗的患者开始应用伏立
诱导剂可能分别增高或降低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 康唑时,建议将环孢素的剂量减半,并严密
抗真菌药物分类和指南

抗真菌药物分类和指南1.多酮类抗真菌药物:这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病。
代表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等。
2.联合抗真菌药物:这类药物将两种或多种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抗真菌疗效。
代表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
3.阿莫尔菲尼类抗真菌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产生的酶活性来阻止其生长和繁殖。
代表药物包括能达克罗星、特立拉唑、维卡角菌素等。
4.利福霉素类抗真菌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由肺孢子菌引起的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
代表药物包括利福霉素和咪康唑。
根据真菌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指南:1.确定感染类型:在选择抗真菌药物之前,需要明确感染是由哪种真菌引起的。
常用的方法包括真菌培养和检测真菌DNA。
不同的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取决于感染类型。
2.考虑药物的特点: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在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征,并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进行调整。
3.定期监测疗效和副作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疗效监测可以包括临床症状改善、炎症指标下降和真菌消失等。
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如肝毒性、肾毒性等。
4.合理使用联合治疗:在部分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两种或多种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可以增强疗效,并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总之,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和使用指南有助于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真菌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用药剂量和疗程。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表1,常见抗真菌药物抗菌谱比较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2、-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胃肠道反应: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肝功能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
肾功能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
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
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
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该类制剂特点为:①药物易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肾组织浓度,低血钾少见,肾毒性均低于普通制剂。
②临床可应用较高剂量,一般3~6mg/,滴速相对快。
③长程用于艾滋病病人,对曲霉菌、隐球菌、念珠菌的耐受性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全身用抗真菌药的品种分析
《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入网医院2002年~2004年共从 180余家医药企业购入抗真菌药,其中各年销售金额排序前4 位的药品分别为特比萘芬、益康唑、硝酸咪康唑、联苯苄唑;所属类别分别为烯丙胺类、咪唑类抗真菌药,详见表1。
表1、2002年~2004年抗真菌药各年
销售金额前10位药品对比
————————————————————
排序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1 特比萘芬特比萘芬特比萘芬
2 益康唑益康唑益康唑
3 硝酸咪康唑硝酸咪康唑硝酸咪康唑
4 联苯苄唑两性霉素两性霉素
5 酮康唑斑蝥素斑蝥素
6 两性霉索联苯苄唑联苯苄唑
7 环吡酮胺酮康唑酮康唑
8 斑蝥素复方酮康唑复方酮康唑
9 克霉素/苯甲醇环吡酮胺硫化硒
10 硫化硒硫化硒环吡酮胺————————————————————
对销售金额排序前4位抗真菌药,具体从药理学、药动学、制剂上分析可知各具优势,亦为排序较前的因果所致。
1.1 特比萘芬(Terbinafine):商品名为疗霉舒、兰美抒、丁克,由瑞士原山道士公司研制,1991年5月首次在瑞士上市,为口服和局部使用的烯丙胺类抗真菌药,其体外抗真菌谱广,包括皮肤真菌、丝真菌、二形真菌、暗色孢真菌和酵母真菌;在其MIC内对皮真菌、曲霉菌、短尾帚菌、皮炎芽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显示初步杀菌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仅有抑制活性。
作用特点包括:①亲脂性,短期内即入皮肤角质层,服后迅速聚集在皮脂中,皮脂中药物浓度较血浆高25倍,在角质层和毛发中持续高浓度,且迅速地扩散到指(趾)甲板;②杀真菌力强,可缩短慢性真菌病(甲癣等)的疗程,并可减少复发;③不作用于细胞色素P450,高度选择作用于真菌膜的角鲨烯环氧酶,故有利于肝、肾功能不全者,体弱者和儿童真菌病的治疗;④血浆半衰期长(11h~16h)。
目前上市剂型有片剂、胶囊、凝胶、溶液、搽剂和膏剂,生产企业主要有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山东齐鲁制药厂等。
1.2 益康唑(Econazole):由比利时杨森公司开发,首次上市时间为1974年11月。
作用特点包括:①抗真菌谱广,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双相型真菌、曲菌等均有杀菌和抑菌作
用;②毒性小、疗效好、不良反应少;③对皮肤癣菌的MIC为1μg/ml,对念珠菌、着色霉菌及隐球菌的MIC为100μg/ml。
主要上市剂型有栓剂、喷雾剂和霜剂。
1.3 硝酸咪康唑(Miconazole):商品名为达克宁、可宁、吾枚,开发公司亦为比利时杨森公司,1971年6月首次在比利时上市,为高效、安全、广谱抗真菌药,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固醇合成,影响细胞膜通透性,抑制真菌生长而致死亡。
作用特点包括:①MIC在1μg/ml以下可抑制大部分临床分离真菌,对白色念珠菌、曲菌、新生隐球菌、芽生菌、球孢子菌、拟酵母菌等深部真菌和部分表皮真菌以及酵母菌等,均具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对皮炎芽生菌和组织胞浆菌有高度活性,但对曲霉菌的抗菌活性较弱;②静脉滴注后血浆峰浓度为2~5μg/ml,可广泛分布于肝、肺、肾及肾上腺等组织中,但脑脊液、痰、房水中浓度甚低;③适应证广泛,既可用于深部真菌病的治疗,又可用于五官、阴道、皮肤等表浅性真菌感染的治疗。
现有剂型有注射剂、片剂、胶囊、栓剂和膏剂,生产企业主要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厦门绿岛实业总公司厦门制药厂。
1.4 联苯苄唑(Bifonazole):商品名为霉克、孚琪、美克等,开发公司为德国拜耳公司,1983年11月首次在德国上市,其在低浓度时可阻滞细胞脂质成分麦角固醇的合成,高浓度时使细胞膜脂质特异性结合膜的性质发生变化,使细胞膜结构及机能发生障碍而显示抗真菌药物作用,MIC在5μg/ml以下时对二相性真菌、皮肤丝状菌、酵母状真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对90%的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MIC在5μg/ml 以上时,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和预防感染作用。
2、抗真菌药的生产企业分析
抗真菌药的生产企业排序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和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且在3年中排序稳定,说明其生产品种具有作用优势;且销售队伍稳定,尚无更强大的品种争夺市场。
但引人注目的是,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的排序正逐年上升,详见表2。
表2、2002年~2004年抗真菌药
销售金额前10位企业对比
——————————————————
排序 2002年
1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2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3 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4 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5 北京万辉药业有限公司
6 台湾永信药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7 广东顺峰制药厂
8 北京四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 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
10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
排序 2003年
1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2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3 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4 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
5 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6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7 台湾永信药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8 北京万辉药业有限公司
9 北京四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 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
排序 2004年
1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2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3 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4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5 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
6 台湾永信药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7 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8 北京四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 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10 北京万辉药业有限公司
——————————————————
3、抗真菌药的市场前景分析
依据《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2002年~2004年市场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药品数据分析可知,特比萘芬依然独占鳌头,对大小孢子菌、断毛癣菌、须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烟色曲菌、絮状表皮癣菌、念珠菌具有活性;同时具亲脂性,短期内即入皮肤角质层,且持久存在,有利于皮肤真菌的治疗。
此外,特比萘芬的给药途径双相,既有口服的片剂,又有外用的搽剂、膏剂,相信在今后5年内,其销售仍将领军于市场前列。
但下面几类药品也不可轻视。
3.1 咪唑类:咪唑类具有抗菌谱广、毒性低、给药途径广等优势。
分为咪唑类和三唑类,前者如克霉唑、硝酸咪康唑、益康唑、芬替康唑、联苯苄唑及酮康唑等;后者有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其中三唑类显然是当前开发新抗真菌药的热点。
咪唑类家族品种众多,在《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2002年~ 2004年市场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占据第2位~5 位,其优势巨大,价格低廉,预计在今后5年内,其它类药不会动摇其排序较前的地位。
3.2 多烯类:两性霉素B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麦角烯醇结合,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干扰代谢并导致细胞死亡。
多烯类的生物利用度小,因此两性霉素B仅以静脉给药用于全身性真菌感染的治疗。
已证实其对深部真菌、曲霉菌感染有效,使感染所致死亡率降低。
鉴于其静脉给药疗效确切,依从性好,尤其对深部真菌和全身感染上的位置无可替代,市场前景已十分看好。
3.3 聚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包括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 (Micafungin)。
醋酸卡泊芬净为一种新型抗真菌药,能抑制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分β(1,3)-D-葡聚糖的合成。
其为敏感真菌如曲霉菌、念珠菌等细胞壁的重要组分。
用于食管念珠菌病及其它药物(如两性霉素B
脂质体、伊曲康唑等)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侵入性曲霉病的治疗。
米卡芬净与两性霉素联合给药,尤其是预先将米卡芬净加入到两性霉素中给药时,可显著增加药物对新型隐球菌、酵母隐球菌的抗菌活性。
同时与其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在保护小鼠抵抗新型隐球酵母菌所引起的全身感染方面显示出更好疗效。
联合用药还可使两性霉素B的抗菌谱拓宽。
由于此类新药上市时间尚短,但其作用途径独特,可破坏真菌细胞壁,抗真菌活性强大,可静脉给药,无疑是今后抗真菌药市场尤其是全身抗真菌药极为强劲的竞争对手。
(中国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