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中考语文2006-2012试题及答案答案
沈阳市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沈阳市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张皇失措B. 旁征博引C. 明查暗访D. 一诺千金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考试。
B.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
C.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还乐于助人。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C.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河水潺潺,流向远方。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勇敢又善良。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还乐于助人。
C.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为什么没有来?因为他生病了。
B. 他生病了,所以没有来。
C. 他为什么没有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原因。
D. 他生病了,这是他没有来的原因。
答案:A6-10. (略,根据题目要求,这里不再列举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其中的名句。
2.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名句。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诗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 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阐述中心思想?3.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 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5. 你认为文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沈阳市初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项是( )(2分)A俏皮( qio) 鄙视[bǐ) 参天(cēn)立椎之地(zhuī)B萧条(xiāo)心弦(xu n) 骤然(zhu)拙拙逼人(duō)C嘹亮(li ol摧残(chuī) 掩饰(yǎn)呼朋引伴(p ng)D废墟(xū) 贿赂(l) 憔悴(qio) 别具匠心(j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你若盛开,那是___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
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____的一种职责。
盛开,总是羡丽的,花朵的盛开是____,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____。
A悄然绽放履行绚丽奋进B含苞待放施行妖艳前进c悄然绽放施行绚丽前进D含苞待放履行妖艳奋进3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
在那里,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这里只有没有使我失望。
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似的。
这绿色像音乐,涤清了心中的忧虑。
A. 涤清忧虑都是名词,轻轻地颤动空中与心中都是偏正短语。
B.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
这个句子中, 夏天作主语。
C. 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句是因果复句。
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这里和只有调换位置。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项是()(3分)A.《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B.《乡愁》的作者是崔颢,这首诗以邮票等意象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C. 《红岩》中的刘思扬虽然是资产阶级出身,却是位真正的共产党人。
D.《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流落荒岛,从《圣经》中得到安慰,懂得知足感恩。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沈阳中考语文试卷(2006)
沈阳中考语文试卷(2006)2006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图1是“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一个宣传栏,仔细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图1(1)请在后面横线上写出“略”字的读音:。
(1分)(2)按照部首检字法,“博”字应查部。
(2分)(3)下面词语中的“领”字与“领略”中的“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领土B.领悟C.领唱D.领袖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自由地读书有乐趣,常常能因书中某一隽永的句子而,并对人生某一方面产生一种难得的顿悟。
A.即使也茅塞顿开B.不仅还心有余悸C.不但而且豁然开朗D.虽然但是融会贯通3.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2分)(1)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刻不容缓。
(2)针对目前互联网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很多人发出文明办网。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庄子是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著名词人。
C.《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D.俄国作家果戈理创作的《钦差大臣》,叙述了一位市长拜访某化学家的经过。
5.在一次主题为“走近名著”的知识竞赛中,某同学要回答《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作品的相关问题,请帮助他完成下列各题。
(4分)(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
鲁滨逊在荒岛生活时解救了一个野人,他给这个野人起名叫。
(2分)(2)请从下列故事情节中,选出对鲁滨逊的经历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A.在从巴西到非洲贩卖黑奴的途中,他遇到了很大的风暴,被刮到荒岛上幸存下来。
B.他从叛变的船员手中解救了落难的船长,并随船长一道返回英国。
C.航海遭遇风暴后,他游到岸边沉沉睡去,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被捆住,看到身上有许多小人。
D.他到非洲去贩卖小玩意儿和零碎杂货赚了一笔钱,这使他发财的欲望更强烈了。
沈阳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
---沈阳市2012 年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0分) 21.下列词语中加点宇的宇音、字形完全正确的( (分)棱角A.畅想(chao)n) 销声匿迹(x ā(j àng) (líng) 险俊ù....烘托n) 发(hu àn)īng) (hōng) 稀罕(hā容光涣B.倾倒(q....勾勒(m ?u) 老谋深算(hu ?) 赐教(cì) (lè)C.豁达....键谈宽敞n)(w éjiàn)举世闻名.处D 理(chù)(chǎng)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2( ))(2 是分____的姿态。
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____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____ 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____别人的困难,那么没有一个人能够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叉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幸福无视A.事不关己所以漠视B.心安理得因为幸福C.心安理得所以幸运无视幸运漠视D.事不关己因为))(2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D. C.③④①②③②④①A.②④③①B.②①③④.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4 分))(2 ( 是A.《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记者、作家。
B。
叶圣陶是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桥梁远景图》C.D.《钦差大臣(节选中众官员读了假钦差的信件后,极力为自己开脱。
) 分)(.走近名著。
5 31 分)(根据要求填空。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文言诗文满分25 分.1、默写填空。
6 分.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
5.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
6.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空。
2 分.《春夜喜雨》中,作者想象雨后清晨百花盛开的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诵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 分.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D、先帝/创业末半/而中道崩殂。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A、谈笑有鸿儒(轻).B、渭城朝雨浥轻尘(吹).C、人恒过,然后能改(犯过失).D、野芳发而幽香(香气).5、选出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享受使人委靡死亡。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读文章的人。
C、灌清涟而不妖。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6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11 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郎琊也。
山行六七里,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12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C【解析】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认知能力。
A项“棱角”应读“lénɡ”,“险俊”应为“峻”;B项“稀罕”应读“hɑn”,“容光涣发”应为“焕”;D项“处理”应读“chǔ”,“键谈”应为“健”。
2.【答案】D【解析】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相应的词语即可。
事不关己指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心安理得指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第一空是说“面对别人的困难”不关心,故用“事不关己”;第二空交待“自私导致自伤”的原因,故用“因为”;第三空“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是一种“幸运”;漠视指冷淡地对待。
无视指不放在眼里,有轻视之意。
第四空和第一空照应,应是对“别人的困难”冷淡,故用“漠视”。
3.【答案】B【解析】语言运用的连贯性以及语感水平和思维能力。
在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
③“也不会因”和所给句子中“它不会因”衔接紧密,故应紧随其后,放在首位;②“所以”和前面两个“因”构成因果关系,故②放于③后;④和②构成明显转折关系,故④置于②后;①“这样”是对前面语句的总结,故置于最后。
4.【答案】C【解析】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解读能力。
《桥梁远景图》的作者是茅以升。
5.(1)【答案】保尔(保尔·柯察金)【解析】此题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2)【答案】A【解析】学生对名著的解读能力。
B.《山海经》是长妈妈买的。
C.在大人国里,格列佛可以任人踩踏。
D.最终找回“芭蕉扇”。
6.【答案】(1)草色遥看近却无(2)人生自古谁无死(3)千树万树梨花(4)相见时难别亦难(5)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6)无为在歧路(7)秋天漠漠向昏黑(8)沙鸥翔集(9)阴阳割昏晓(10)潭中鱼可百许头(1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解析】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
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做中考语文真题是检测复习效果的好方法,凭着不怕输的劲好好完成这份中考语文的真题吧。
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悬念(xuán)笨拙(zuō)沉淀(diàn)阴悔(huì)B、拂动(fó)管束(shù)侵蚀(qīn)清撤(chè)C、主宰(zǎi)拯救(zhěng)疏忽(shū)纽带(niǔ)D、酷爱(kù)参差(cān)融恰(qià)启蒙(méng)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的经典名作,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__。
我们从中不仅能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滋润苦痛获取B、脍炙人口滋养沧桑汲取C、不可名状养育磨难吸取D、家喻户晓培养苦难吸收3、下面画线句有一个有语病,请找出并将改正后的句子写下来(2分)在人生的赛场上,信心就是力量。
是它,让我们相信自己,超越自己;是它,让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①是它,让我们鼓起战胜困难的决心。
②第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名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西汉末刘向统计编订。
B、《钦差大臣(节选)》中市长主官员们得知上了假钦差的当,个个丑态毕露。
C.《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D.毕淑敏,当代女作家,我们学过她的作品《一厘米》。
5.走近名著。
(3分)(1)根据要求填空。
(1分)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辽宁沈阳语文中考试卷(试卷+答案)
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俏.皮(qiào)鄙.视(bǐ)参.天(cēn)立椎.之地(zhuī)B.萧.条(xiāo)心弦.(xuán)骤.然(zhòu)拙.拙逼人(duō)C.瞭.亮(liáo)摧.残(chuī)掩.饰(yǎn)呼朋.引伴(pénɡ)D.废墟.(xū)贿赂.(lù)憔.悴(qiáo)别具.匠心(jù)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你若盛开,那是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
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的一种职责。
盛开,总是美丽的。
花朵的盛开是,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
A.悄然绽放履行绚丽奋进B.含苞待放施行妖艳前进C.悄然绽放施行绚丽前进D.含苞待放履行妖艳奋进3.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
在那里,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这里只有没有使我失望。
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了.....似的。
这绿色像音乐,涤清.....,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心中的忧虑..。
A.“涤清”“忧虑”都是名词,“轻轻地颤动”“空中与心中”都是偏正短语。
B.“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
”这个句子中,“夏天”作主语。
C.“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一句是因果复句。
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这里”和“只有”调换位置。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B.《乡愁》的作者是崔颢,这首诗以邮票等意象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沈阳市中考语文2006-2012试题及答案答案
2006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非课改)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5分)1.(1)lüè(2)十 (3) B2. C3.(1)去掉“十分”(2)句末加“的倡议”或将“发出”改为“主张”“建议”“提倡”等。
4.D5.(1)笛福;星期五 (2) C6.(1)——(4)略(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D8.(1)材料二;材料二不属于文化遗产范围,与所办板报主题不符。
(2)示例:游故宫品华夏文明二、阅读理解(65分)(一)(15分)9.(1)日光(2)一起(3)持,执(4)或许(也许)10.(1)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2)没有这人,我同谁一道呢?11.予 /尝求 /古仁人之心。
12.洞庭月夜图或洞庭月夜的美景。
13.“岸芷汀兰”为人们展示了一幅芳草萋萋,兰花幽香的优美画面,令人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使人感到一种文化气息,进而提升文化品味。
(二)(20分)14.一位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比赛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
15.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地表现运动员此时沮丧、愧疚的心理。
16.插叙;交代女运动员以往获得冠军的经历及此次失败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为下文女服务员献花作铺垫。
17.女服务员给予她的安慰和鼓舞。
18.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告诉读者,别人在失败时我们更应给予支持和鼓励;照应开头。
19.为人要正直善良,不能只在别人成功时予以称赞,别人失意的时候,更需要你的安慰、鼓励。
(三)(15分)20.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21.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22.“约”宇表示估计,数目不确定(具体答更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3.举例子;具体说明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
24.示例:水龙头旁的宣传用语:请不要让我伤心流泪!(四)(15分)25.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
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项是( )(2分) A俏皮( qio) 鄙视[bǐ) 参天(cēn)立椎之地(zhuī)B萧条(_iāo)心弦(_un) 骤然(zhu) 拙拙逼人(duō)C嘹亮(liol 摧残(chuī)掩饰(yǎn)呼朋引伴(png)D废墟(_ū)贿赂(l) 憔悴(qio) 别具匠心(j)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你若盛开,那是___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
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____的一种职责。
盛开,总是羡丽的,花朵的盛开是____,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____。
A悄然绽放履行绚丽奋进B含苞待放施行妖艳前进c悄然绽放施行绚丽前进D含苞待放履行妖艳奋进3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
在那里,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这里只有没有使我失望。
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似的。
这绿色像音乐,涤清了心中的忧虑。
A.涤清忧虑都是名词,轻轻地颤动空中与心中都是偏正短语。
B.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
这个句子中,夏天作主语。
C.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句是因果复句。
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这里和只有调换位置。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项是( )(3分)A.《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B.《乡愁》的作者是崔颢,这首诗以邮票等意象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C. 《红岩》中的刘思扬虽然是资产阶级出身,却是位真正的共产党人。
D.《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流落荒岛,从《圣经》中得到安慰,懂得知足感恩。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辽宁沈阳200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辽宁沈阳200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献你一束花冯骥才⑴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
难道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⑵她一直垂着头。
前四天,她从平衡木上打着旋儿跌在垫子上时,就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下来。
现在她回国了,走入首都机场的大厅,简直要把脑袋藏进领口里去。
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怕记者问什么,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情的女服务员——她的崇拜者,每次出国经过这里时,都跑来帮着她提包儿……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⑶这次世界性比赛,她完全有把握登上平衡木和高低杠“女王”的宝座,国内外的行家都这么估计,但她的表演把这些希望的灯全都关上了。
⑷两年前,她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夹在许多名扬海外的姑娘们中间,不受人注意,心里反而没负担,出人意料地拿了两项冠军。
回国时,就在这机场大厅里.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
许多只手朝她伸来,许多摄影机镜头对准她,一个戴眼镜的记者死死纠缠着问:⑸“你最喜欢什么?”她不知如何作答,抬眼看见一束花,便说:“花!”于是就有几十束花朝她塞来,多得抱不住。
两年来多次出国比赛,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牌回来,迎接她的是笑脸、花和摄影机雪亮的闪光。
是不是这就加重她的思想负担?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
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开精神的压力。
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觉自己有些不稳。
内心立刻变得慌乱而不能自制。
她失败了,并且跟着在下面其它项目的比赛中一塌糊涂地垮下来……⑹本来她怕见人,走在队伍最后,可是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像有意避开她时,她感到冷落,加重了心中的沮丧和愧疚,纵使她有回天之力,一时也难补偿,她茫然了。
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
⑺忽然她发现一双脚停在她眼前。
谁?她一点点向上看,深蓝色的服装,长长的腿,铜衣扣,无檐帽下一张洁白娴静的脸儿。
原来是机场那女服务员。
正背着双手,含笑对她说:“我在电视里看见了你们比赛,知道你今天回来,特意来迎接你。
2012年沈阳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2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语文(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畅.想(chànɡ)棱.角(línɡ)险俊.(jùn)销.声匿迹(xiāo)B.倾.倒(qīnɡ)烘.托(hōnɡ)稀罕.(hān)容光涣.发(huàn)C.豁.达(huò)赐.教(cì)勾勒.(lè)老谋.深算(móu)D.处.理(chù)宽敞.(chǎnɡ)键.谈(jiàn)举世闻.名(wén)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的姿态。
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没有一个人能够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
如果大家都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事不关己所以幸福无视B.心安理得因为幸福漠视C.心安理得所以幸运无视D.事不关己因为幸运漠视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A.②④③①B.③②④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B.《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记者、作家。
C.叶圣陶是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桥梁远景图》。
D.《钦差大臣(节选)》中众官员读了假钦差的信件后,极力为自己开脱。
5.走近名著。
(3分)(1)根据要求填空。
(1分)他经受了这初次的打击,正如他在学习拳击时经受了朱赫来初次的打击一样:当时他虽然倒下去,可是立刻就站了起来。
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项是()(2分)A俏皮(qio) 鄙视[bǐ)参天(cēn)立椎之地(zhuī)B萧条(xiāo)心弦(xun) 骤然(zhu) 拙拙逼人(duō)C嘹亮(liol 摧残(chuī)掩饰(yǎn)呼朋引伴(png)D废墟(xū)贿赂(l) 憔悴(qio) 别具匠心(j)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你若盛开,那是___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
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____的一种职责。
盛开,总是羡丽的,花朵的盛开是____,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____。
A悄然绽放履行绚丽奋进B含苞待放施行妖艳前进c悄然绽放施行绚丽前进D含苞待放履行妖艳奋进3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
在那里,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这里只有没有使我失望。
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似的。
这绿色像音乐,涤清了心中的忧虑。
A.涤清忧虑都是名词,轻轻地颤动空中与心中都是偏正短语。
B.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
这个句子中,夏天作主语。
C.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句是因果复句。
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这里和只有调换位置。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项是()(3分)A.《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B.《乡愁》的作者是崔颢,这首诗以邮票等意象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C.《红岩》中的刘思扬虽然是资产阶级出身,却是位真正的共产党人。
D.《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流落荒岛,从《圣经》中得到安慰,懂得知足感恩。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非课改)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1)lüè(2)十 (3) B
2. C
3.(1)去掉“十分”(2)句末加“的倡议”或将“发出”改为“主张”“建议”“提倡”等。
4.D
5.(1)笛福;星期五 (2) C
6.(1)——(4)略(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D
8.(1)材料二;材料二不属于文化遗产范围,与所办板报主题不符。
(2)示例:游故宫品华夏文明
二、阅读理解(65分)
(一)(15分)
9.(1)日光(2)一起(3)持,执(4)或许(也许)
10.(1)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2)没有这人,我同谁一道呢?
11.予 /尝求 /古仁人之心。
12.洞庭月夜图或洞庭月夜的美景。
13.“岸芷汀兰”为人们展示了一幅芳草萋萋,兰花幽香的优美画面,令人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使人感到一种文化气息,进而提升文化品味。
(二)(20分)
14.一位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比赛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
15.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地表现运动员此时沮丧、愧疚的心理。
16.插叙;交代女运动员以往获得冠军的经历及此次失败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为下文女服务员献花作铺垫。
17.女服务员给予她的安慰和鼓舞。
18.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告诉读者,别人在失败时我们更应给予支持和鼓励;照应开头。
19.为人要正直善良,不能只在别人成功时予以称赞,别人失意的时候,更需要你的安慰、鼓励。
(三)(15分)
20.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21.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22.“约”宇表示估计,数目不确定(具体答更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3.举例子;具体说明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
24.示例:水龙头旁的宣传用语:请不要让我伤心流泪!
(四)(15分)
25.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
26.不能,因为“平和的心态”是“轻看名利”的前提。
27.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具体生动地论证了为人要正直的观点。
28.精神居于高处,人生也将进入开阔处。
29.提示:内容可批注具体启示:写法可答论证方法及作用;语言可从修辞、句式等角度回答。
例:多处引用诗句,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笑对坎坷韧如水”的观点。
三、写作(6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