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必由之路。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各地都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本文将对几个乡村振兴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更多地方提供借鉴和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浙江省嘉兴市的乡村振兴案例。
嘉兴市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推
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在保护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嘉兴市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安徽省黄山市的乡村振兴案例也非常值得关注。
黄山市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注重发挥农业优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业观光旅游,黄山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黄山市还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最后,我们来看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乡村振兴案例。
恩施州在乡村
振兴中,注重发挥土家族和苗族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区。
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恩施州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恩施州还加强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
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
希望通过对这些成功案例的分析,可以为更多地方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浅谈恩施州草食牧业发展的优势、潜力及对策
浅谈恩施州草食牧业发展的优势、潜力及对策恩施自治州畜牧局吕皇胜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年轻的、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内唯一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
经过八五、九五、十五时期的建设,恩施州的畜牧业已从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全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州农村经济中呈现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
2006年,全州当年价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3.40%;出栏生猪341.91万头,其中三元杂交肉猪192.57万头,占出栏肉猪的比例达56.32%;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120元;农民畜牧业现金收入占农民家庭现金收入的40%以上,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中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之一。
在全州人民摆脱绝对贫困、稳定解决温饱的“一次创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以促进农民进一步增收致富、建设小康恩施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州委、州政府高瞻远瞩,明确要求畜牧业要抢占农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勇挑全州新农村建设重担。
那么,畜牧业如何才能适应新要求,担当重任呢?笔者认为,只有转变观念,立足资源,发挥优势,大念“草”字经,突破性发展草食牧业,才是畜牧业进一步壮大块头,适应新要求,真正为农民增收致富、财政增税、建设小康恩施作贡献,挑起新农村建设重担的根本途径。
1 恩施州突破性发展草食牧业具有广阔的空间长期以来,恩施州猪鸡产值一直占牧业总产值的90%以上,在畜牧业中占有绝对份额。
这种猪鸡“演唱独角戏”、主宰着畜牧业成败的耗粮型畜牧业,至少存在三大局限:一是对粮食的依赖性太强,往往粮食减产牧业就减收,具有极大的风险性。
而且随着人口日益增多,耕地也因退耕还林还草而越来越少,人猪鸡争粮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二是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肉食结构也正在改变,逐渐转向喝牛奶、吃高蛋白的牛肉、羊肉及其它野味,常规的猪、鸡产品扩大消费的空间会越来越小,销量很难大幅度增加甚至还会相对减少;三县恩施州交通落后,千家万户分散饲养规模小,粮食又比不上江汉平原等粮食丰产地区,耗粮型畜牧业显然缺乏竞争优势。
恩施州建州40周年演讲稿
恩施州建州40周年演讲稿篇一: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庆祝恩施州建州 40 周年。
40 年前,恩施州作为一个新兴地区被设立,标志着恩施州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在这 40 年里,恩施州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的支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恩施州建州 40 周年演讲稿正文:恩施州建州 40 周年演讲稿正文:在过去的 40 年里,恩施州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从 1980 年的 15.8 亿元增长到 2022 年的 2700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 8.5% 左右。
同时,恩施州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和项目。
例如,恩施玉露茶叶品牌已经成为中国茶叶行业的知名品牌,恩施州也成为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之一。
除了经济发展,恩施州在社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全州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了 100%,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医疗卫生体系也得到了加强,人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同时,恩施州也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恩施州建州 40 周年演讲稿正文: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深知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恩施州的经济主要以农业和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需要加快转型的步伐。
同时,恩施州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交通运输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未来,恩施州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恩施州。
我们也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全州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恩施州建州 40 周年演讲稿正文:最后,我谨代表恩施州四百万各族人民,向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广大知识分子、群众代表、企业家代表,向所有关心、支持恩施州发展的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让我们携手并肩、齐心协力,共同谱写恩施州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谢谢大家!篇二: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庆祝恩施州建州 40 周年。
恩施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恩施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恩施州是中国湖北省下辖的一个州,位于中国中部地区。
恩施州是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恩施州来说至关重要。
恩施州的农业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
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红薯、茶叶、柑橘等。
其中,水稻是恩施州的主要农作物,占据了恩施州农作物总面积的50%以上。
恩施州的茶文化比较悠久,茶区分布在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和巴东县等地,茶叶是恩施州的一大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恩施州紧紧抓住国家农村产业革命发展的机遇,深入实施“千乡万村振兴计划”,推进“三区三县”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茶叶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
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加大扶贫力度,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恩施州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州政府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改善农村公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州政府坚持“三区三县”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大手笔”,以全面提升本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优化农业结构,推动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有机结合,打造一批“产品丰富、质量优良”的品牌农产品。
三、完善农业金融服务。
州政府鼓励商业银行在本地开展农业信贷业务,建立“身份证贷款”模式,避免了农民由于放贷难,而无法扩展农业产业规模的现象,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农业科技是恩施州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州政府鼓励科技企业参与农业科技研发,组织开展农村技能培训,将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不断提升恩施州农业发展水平。
五、积极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速农产品产地增值。
通过电商模式开拓市场,将恩施州的特色农产品打造成知名品牌,推进特色农产品智慧、绿色、优质、安全的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收益。
因势利导实现生态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目标——恩施州退耕还林的调查与思考
园
因 禾巳 现生 增 与 增 双 标 势 I.实 态 效 农民 收 赢目 J - . - /
恩 施 州 退 耕 还 林 的 调 查 与 思 考
■ 李 学升 鄢哲 明
料 作 物 、 蔬 菜 等 收 益 较 高 的 品 种 , 复 种 指 数 达 到 3 0 以 上 。三 是 促 进 立 体 种 植 。部 分 农 户 在 退 耕 还 0% 林 的 幼林 地 中 尝 试 套 种 对 幼 林 影 响 不 大 和 不 易 造 成 水 土 流 失 的 薇 菜 、 花 、 股 蓝 、 草 及 中 药 材 等 多 黄 绞 牧 年 生 草 本 经 济 作 物 , 获 得 补 偿 效 益 。四 是 退 耕 户 劳 以 力 加 速 向 二 、 产 业 流 动 。与 退 耕 前 相 比 ,0户 退 耕 三 2 退 耕 还 林 是 国 家 实 施 西 部 大 开发 ,加 强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与 保 护 , 设 秀美 河 山 , 进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重 建 促 大 战 略举 措 。 恩 施 州 而 言 , 耕 还 林 还 可 促 进 农 村 就 退 经 济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具 体 实 施 过 程 中 , 何 做 到 因 在 如 地制宜 , 势利导 , 弊取利 , 现生态环境增效 、 因 舍 实 农
输 、 业 及 农 产 品 营销 等 , 年 所 创 经 济 收 入 比退 耕 商 当 前 年 份 增 加 了 8 2 ,较 好 的 弥 补 了 退 耕 还 林 的 经 4. % 济 损 失 。 但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耕 后 2 户 农 户 增 加 剩 退 0
恩 施 州 退 耕 还 林 工 程 建 设 在 前 两 年 开 展 试 点 的
到 了 促 进 作 用 ,但 近 期 对 农 民 收 入 也 有 一 定 的 影
三年发展成效卓著 深化改革再创辉煌——恩施州农行改革发展纪实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经济繁荣则是金融发展的基础,然而,对于欠发达的恩施来说,农村金融资源却日益“边缘化”。
一方面,被称为“资金漏斗”邮政储蓄等造成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资金供给能力更加萎缩。
另一方面,“贫血症”和“失血症”在农村经济中日益严重,金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中国农业银行恩施州分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迎难而上,披荆斩棘、励精图治,在从不减轻对“三农”支持力度的前提下,通过强化管理、改善服务,化解风险,在改革中求得了生存基础,在发展中壮大了实力,有数字为证:2005年到2007年的三年间,恩施州农行净增存款19.5亿元,由贷差行变为了存差行;累计放贷34.3亿元,正常率达100%,不良贷款占比降低了3.59个百分点;实现经营利润5764万元,彻底摘掉亏损行的帽子,内控评价由C 类行一跃而成为A 类行。
是什么魔力化腐朽为神奇?是什么诀窍将“两败”变为了“双赢”,我们一道来探寻恩施农行三年奋斗的足迹。
近三年来,中国农业银行恩施州分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在管理水平、经营质量以及财务效益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走出了一条抓管理、促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州农行人员的思想观念一度滞后,业务发展颇受影响。
2004年9月,李志明由武昌支行调任恩施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上任伊始,首先统一党委一班人的思想,把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来抓,明确提出了“合规经营、有效发展”的管理理念,不违规、不打擦边球,始终不渝地坚持质量是发展第一的思想。
从上到下,商业化经营、稳健经营、依法合规、公平竞争、敢为人先、以业绩论英雄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为全行改革和发展夯实了思想基础。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指引前行。
如今的州农行,不仅仅管理加强了,业务发展了,效益提高了。
更主要的是一种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意识和观念已经成为全行员工的思想主流。
建设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 开创农业科技工作新局面
1 2 建 设 农 业 高 新 技 术 示 范 园的 重 要 性 .
一
是加快调优经济结构步伐 , 保农业增 效、 确 农
民增 收 的迫 切 需 要 。 恩 施 州 以传 统 农 业 为 主 体 , 尽
管 整 个 农 业 结 构 调 整 开 始 由供求 关 系 比例 的调 整 向 战 略性 调 整 升 级 转 变 , 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结 构 性 矛 但 盾 依然 突 出 , 经 济 增 长 中“ 颈 ” 应 明 显 。 这 主 在 瓶 效
维普资讯
4
湖北农 业科学
HUB AGRI UL EI C TURAL S I NC S No 5 2 0 CE E . ,0 2
建设农业高新技 术示 范园 开创农业科技工作新局 面
许 敏 姚文 华 向极 钎 恩施 黄 光 昱 4 50 ) 4 0 2
的 农 业 高 新技 术 园 区 和 现 代 农 业 示 范 区 4 0多 个 , 0 这 些 园 区均 从 不 同 角 度 展 现 了现 代 农 业 的风 采 及 未 来 农 业 发 展 的 前 景 , 现 了较 好 的经 济 、 实 社会 及 生 态 效益。
WT 要使 农 业和农 村经 济得 到全 面 发展和振 兴 , O,
快 农 业 高 新 技 术 成 果 转 化 、 术 创 新 、 业 结 构 战 略 技 农 性 调 整 步 伐 , 终 实 现 恩 施 州 农 业 产 业 化 和“ 次 创 最 二
业 ” 目标 。 的
用 、 放 经 营 上 , 优 经 济 结 构 , 高 经 济 增 长 的 质 粗 调 提 量 和 效 益 已 是 当 务 之 急 。 因 此 , 设 恩 施 州 农 业 高 建 新 技 术 示 范 园 , 索 现 代化 高 新 农 业 模 式 , 合 应 用 探 综 现 代 科 技 成 果 , 现 代 化 的管 理 经 营农 业 , 以 以市 场 经 济 理论 指 导农 业 , 有 限 的 土 地 上 生 产 出 高 技 术 含 在 量、 高产 、 值 、 高 高效 的 优质 农 产 品 , 将 成 为促 进 我 必
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中上游,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33″~30°39′30″之间。
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南连宣恩,北接重庆奉节。
东西宽86.5千米,南北长90.2千米,总面积3972平方千米。
总人口79万人(截至2008年末),经济社会发展恩施市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全市民用工业如化工、轻工、机械、建材、能源、烟草、纺织、药品等已初具规模,尤其是富硒食品产业方兴未艾,富硒小麦草片、富硒甜玉米爽、富硒魔芋精粉等多种产品远销欧美日等国和港澳台地区。
全市交通便利,“318”、“209”国道在境内交汇,国道、省道与乡村公路纵横交错,总长达3000多公里,宜万铁路和沪渝高速纵贯恩施全境。
扩建后的许家坪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客机,已开通武汉、北京、广州、海口、上海等航线。
清江流域梯级开发将使万吨级船舶驶进山城。
程控电话、光缆通信、移动电话、国际互联网等从更广阔的空间为恩施市的建设和发展构建起名符其实的立体“绿色通道”。
沪蓉西高速经过恩施。
2011年2011年,恩施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在全州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在全州率先突破十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05亿元与11.96亿元。
数据证明,恩施市在跨越式发展中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全州发展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得到提升,为担当湖北武陵山试验区排头兵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1年,恩施市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该市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全年投入建设资金5300万元。
大力支持旅游产业发展,财政投入旅游发展资金760万元,投入特色民居改造资金1000万元。
建立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统筹安排“八大生态走廊”建设资金8000万元。
全力支持城市重点工程建设,通过贷款融资、土地开发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累计拨付重点工程建设资金15.55亿元。
恩施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恩施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恩施州作为湖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城市,乡村建设是提升恩施州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
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村经济的腾飞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二、产业发展1. 发展农业产业: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发展。
2. 发展旅游业:利用恩施州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特色旅游路线,丰富旅游项目,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3. 发展乡村工业: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工业化发展,引导农民创业就业,培育乡村工业品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
三、基础设施建设1. 改善乡村道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提升农村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2. 完善农村水电网:加快农村供水供电设施建设,确保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 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和美化力度,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农民收入增加1. 农村培训与技能提升:组织农民参加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 农民合作社建设: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动农民组织有序发展。
3. 农产品销售与市场拓展:加大对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开展农产品展销会和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五、保障措施1. 资金支持:加大对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组织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乡村建设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2. 政策引导:制定出台相关的乡村建设政策,为乡村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
3. 组织协调:成立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乡村建设相关事务,确保乡村建设实施顺利。
以上方案是恩施州乡村建设行动的实施方案,通过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收入增加等措施,推动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恩施州产业结构及经济资源
恩施州产业结构及经济资源一、恩施州产业结构: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州委州政府将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发展思路,以改善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大力推进州域经济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二、三产业为主导转变,由农村经济为主向城市经济为主转变,由内生型经济为主导向开放型经济为主导转变,由整体解决温饱向全面建设小康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州域经济以民营化为主体,民营经济比重要达到80%;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卷烟工业、水电工业、富硒绿色食品加工工业、药化工业、建材工业,同时突破性发展旅游业,实施园区战略,集团化战略和名牌战略,做强五大工业,把恩施州建成鄂西南重要的卷烟工业基地、洁净能源基地、富硒绿色食品工业基地、药化工业基地和建材工业基地;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烟叶、茶叶、林果、药材、畜牧、特色蔬菜等六大绿色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建设绿色产业州。
二、恩施州产业现状:依托绿色生态优势,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恩施州已基本形成了扎实的产业基础。
建立了以烟叶、茶叶、畜牧、林果、药材、特色蔬菜等为主的六大绿色产业基地,形成了以卷烟、电力、药化、富硒绿色食品、建材为主的五大工业体系,由于两路的开通,恩施旅游业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恩施州是湖北省的“烟草王国”和“茶叶基地”。
恩施良好的气候条件,为生产优质茶叶提供了理想的生态环境。
目前全州已形成了恩施玉露、鹤峰翠泉、宣恩五家台“三大知名茶品牌”。
并建立80多万亩优质茶园,目前规划在建一个占地200亩的硒都茶城,位于金桂大道。
恩施也是全国优质白肋烟和烤烟生产基地。
白肋烟远销亚、非、欧、美等20多个国家。
现有烟叶种植面积70万亩,有全省的烟叶复烤厂,年生产量180万担,卷烟年生产量50万大箱。
恩施州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思考及其对策
第一 , 农业产业化经营 已成为农 民增收的重要
渠道
恩施州把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和
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营体制 的
一
农村经济发展 的抓手 , 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 ,
注重培育市场竞争主体 , 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大创新 , 是建设现代农业 、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逐步建立及农业 自身发展 的迫切需要而逐步探索 、 认识和发展起来 的。全州围绕恩施州委 、 州政府先 后提 出的“ 山水经 , 念 打优势战、 唱特 色戏、 致富 走
路 ” “ 大 战 略一 起 抓 ” 、三 (产 业 化 、 营化 、 城 镇 民 小
第二 , 龙头企业已成为农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
第四, 基地 生产正在 向品牌化和标准化方向发
展
场还处于培育发展阶段 , 市场体系还远没有健全 , 存 在市场信息不通 、 产品流通不畅、 市场竞争不规范等
一
些问题。虽然建立 了一定数量 的集贸市场 , 但专
业性批发市场少 , 布局不尽合理 , 有市无场 、 有场无 市 的问题依 然存 在 , 件建 设 相 对 滞后 。恩施 州 品 硬 牌“ 、 小” 没有一个 市场认 同度高、 多 杂、 , 影响大 的
元 ¨。
恩施州是 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模式 , 第一产业 占州域经济 的 3 % , 8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 经营, 加
快传 统农 业 向现 代农 业 转 型 , 农 业 大 州 为农 业 强 变
州, 是恩 施州 的必 然选 择 。
一
、
恩施 州农 业产 业化 的发展 现状
恩施州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 的
第 2 第 6期 6卷
恩施州产业结构及经济资源
恩施州产业结构及经济资源1. 引言恩施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全国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
恩施州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将对恩施州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资源进行分析和介绍。
2. 产业结构恩施州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等几个主要部分。
2.1 农业恩施州的农业产业发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苹果、柚子等。
水稻产量较高,占恩施州农业总产量的一大比例。
玉米种植面积广阔,在恩施州农业中起到重要作用。
苹果和柚子种植也有较高的产量,可供全国市场供应。
2.2 工业恩施州的工业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纺织业、建材业等几个重要部分。
农产品加工是恩施州的支柱产业之一,恩施州盛产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可以更好地销售和利用。
纺织业在恩施州也有一定规模,产出棉纱、布匹等纺织品。
建材业则是恩施州的新兴产业,由于恩施州的发展需要大量建筑材料,建材业发展前景广阔。
2.3 第三产业恩施州的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旅游业、服务业等几个重要领域。
恩施州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旅游业是恩施州的支柱产业之一,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包括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领域。
3. 经济资源恩施州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几个主要方面。
3.1 土地资源恩施州的土地资源十分丰富,耕地面积广阔。
恩施州的土地适宜农作物种植,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另外,恩施州还拥有部分的农村宅基地资源,可以用于农民住房建设和农村发展。
3.2 水资源恩施州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拥有长江、金江等多条主要河流。
这些河流不仅为农业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也为工业和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此外,恩施州还有众多湖泊和水库,为水电发电提供了便利条件。
3.3 矿产资源恩施州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铅锌、石灰石等。
煤炭资源是恩施州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
铅锌矿是恩施州的特色矿产资源,为恩施州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村耕地流转的经济学分析——以湖北恩施州为例
土地经 济。
利也是推 动流转的一股力量 。 0 6 2 0 间来凤 的耕 流转水 20 - 0 8年 平一直呈 快速上升 的态势 ,0 8年达 到了 1.4 遥遥领先 于 20 66 %, 其他县市 。 恩县 、 始县和利川市 的耕地流转在缓 慢增长 , 宣 建 而 恩施 市 、 丰县 、 峰县和 巴东县 却在 逐年下 降 , 中 2 0 咸 鹤 其 0 8年 巴东县 的农地 流转水平甚至从 0 8 . %跌 至 01%。有些县市 流 7 . 2 转增 长较快 , 些县 ( ) 至不 升反降 , 成全 州耕流 转率 提 有 市 甚 造 升缓慢 , 再次论 证 了在现 有的政策环境 下 , 地流转是 “ 农 低水 平 波动 ” 发展 的。总之 , 恩施州耕 地流转 的水 平甚低 , 远远低 于同 期湖北 省的平均水平 和全 国平 均水平 , 并且各县 市耕地流转 的 发展是非 常不 平衡的 。 ( ) 三 耕地流转多是农户 的 自发行 为 恩施 州的耕地流 转大部分是发 生在农户 之间的 自发行 为 , 换言 之 , 户 的组织化 程度 非常低 , 农 耕地 流转 的市场化 程度 非 常低 。 流转农 户的一个突 出现象是 : 非契约 的、 口头 的“ 委托” 流 转 比较 多。家里 的年 轻人外 出打工 , 老人照顾孩子 之余 已无 力 耕种 自家全部 的承包地 , 于是 委托邻居或亲戚耕 种一部分。“ 一 免三补 ” ,倒 贴水 ” 后 “ 的委托代耕 很少见 了 , 目前 的委托代耕 呈 现 以下特征 :1 就近 。 出务工 的农 民通常选择邻居或者 和 自 () 外 家相距较 近的亲戚作 为耕地 的接 收方或转入 方。( ) 2 口头约 定 的流转很 普遍 。农户 间的委托 流转 常常没有 契约 , 只是 口头 约 定, 并且 约定 的内容也 是概 括而 简单 的 , 形式 到 内容 都是 不 从 规范不完 备的 。( ) 3 流转 的交易费用不 显著 。农户 间 自发 的流 转, 尤其是 举家 外 出务 工 的农 户 , 出土地 的收益 包括 这块 土 转 地 的所 有补贴 归转入 方所 得 ; 而有 老人 和小孩 的农户 , 收益 的 分配却各有不 同。 ( ) 地 流 转 的 形 式 多样 化 四 耕 恩 施州耕 地流 转 的形 式 已经 不仅 仅 囿于传统 的转包 和转 让, 出租 、 股 、 入 代耕 和互换 等都有 出现并 占有 一定 的 比例 , 但 转包和转让仍 然是 流转的主要形式 。 0 6 20 2 0 - 0 8年全州转包 和 转让 的耕地份额是 一大半 ,0 8年甚至达到 6 . %。同时互换 20 32 9 的土地份额 由 20 0 7年 的 1 .2 50 %降到 1 9 . %,入股 和出租 的土 3 地分别 占到 了 59 %和 79 %。 .9 .0 可见 , 恩施 州耕地流转 的形式 正 在趋 向多元化 , 这和其他 地区农地流转形 式的发展路径 是一致 的。各个县 ( ) 市 流转形式的构成不尽相 同。巴东县 的流转几乎 都是采 用转让方 式 , 恩施 市和鹤 峰县转包 的耕 地最 多 , 出 而 而 租 是 建 始 县 和 咸 丰 县 使 用 最 广 泛 的流 转 形 式 , 宣 恩 县 有 5 .8 30 %的耕地人股经 营 , 来凤县 7 . %的耕地被转包 。 83 9 ( ) 五 流转 的规范化程度不高 。 但流转纠纷逐年减 少 20 0 8年 恩施州家庭 承包的农地有 3 44 7 .8万亩 ,农 户数量 9 . %以上 的签订 了土地 的家庭 承包合 同 , 93 0 可见二 轮土地延包 后, 全州农 地基本实现“ 确权到户” 。有正式流转合 同 , 到相关部 门备案 的 、 规范化 的耕地 流转 并不普 遍 , 随着耕 地流转 的推 但 进 ,已签订 的土地 流转 合同从 2 0 的 43 5份增至 2 0 0 6年 2 0 8年 的 21 万份 。 .8 笔者 以往 的研 究发现 , 缺乏规范的契约保 障 , 可能 为 日后 的流转 纠纷买下 隐患 。然而 恩施州 2 0 - 2 0 0 6 0 8年耕地 的流转纠纷却 一直在减少 : 1耕地 流转纠纷 的数 量在减少 , () 尤 其是 涉及妇女权益 引发 的纠纷数量在急剧减少 。 0 6年全州农 20 地 流转纠纷 7 1 ,0 7年下 降至 6 7 ,其 中涉及妇 女权益 5 件 20 1件 的纠纷数量下降更快 , 占比例从 65 %降至 47 %。( ) 所 . 2 . 0 2 调解 是 主要 的纠纷 解决途径 。在一些经 济发 达地 区 , 仲裁越来 越被 认 �
恩施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023-11-07CATALOGUE 目录•恩施州农业发展现状•恩施州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恩施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恩施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01恩施州农业发展现状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近年来,恩施州的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政策的支持。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恩施州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各产业之间的比例更加合理。
农业产值与结构变化在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下,恩施州的农产品产量稳步提升,主要农产品如粮食、蔬菜、水果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农产品产量稳步提升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恩施州的农产品品质明显改善,优质、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比重逐渐提高,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农产品品质明显改善农业产品产量与品质变化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恩施州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如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装备条件明显改善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恩施州的农业装备条件明显改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技术进步与装备条件变化02恩施州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农业产业结构向高效、环保、科技等方向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农业现代化多元化发展产业链完善除了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农业产业链得到完善,推动了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的发展。
0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0201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农民的收入得到持续增长,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对高品质、安全健康的食品需求增加,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消费结构变化农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农村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农村市场潜力010203农民收入增长与消费结构变化农村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恩施自治州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 & ’()*+,-./01
杨 宣宁 湖 北民 族学 院财 经政 法学 院政 治系 % 湖北 恩施 &%%&’’’’
摘
要 ! !三农 " 问题是恩施州建 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重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推进 农业标准化生产 " 引导农民科学用 肥 #安全用 药 "从 源头上 保 证农产 品质量安 全 " 逐步建 立统一 #权 威的农产 品标准 体系 和检验检测体系 " 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 ! 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 # 州委 #州政府明确提出了 % 一
立足 长远调 " 立足 特色调 " 立足 效益调 "坚 持以市 场为导向 "以 优势特色产业为载体 " 努力建设绿色产业州 ! 与此同时 "要做好 三方面工 作 ’一是要 制定出全州农村经济结构 调整的中长期规 划 " 确立结构调整的 主导方向 "选 择调整的主导产业 " 按照区域 分工 调整产业 布局 " 制定 加快结 构调整的 政策措 施 " 选定支柱 产业 " 做大做强 ! 二 是加快绿 色产业州 的建设步 伐 ! 以既 定的烟 叶 #茶 叶 # 畜牧 # 林果 # 中 药材 # 特色 蔬菜 等六 大支 柱产 业为重 点 " 尤其要抓住重大 项目实施的机遇 " 加快绿色产业的发 展 "把 恩施州建设成名副其实的绿色产业基地 ! 三是 要强力推 进农业 标准化生 产 "按照绿 色标准的要求 " 以发展优质 # 高产 #高 效 #生 态 # 安全农 业为核 心 " 在优化品 牌结构 #品 质结构 的同时 " 切实
恩施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变化 不 均衡 ,作物 的 生长 没有保 障 ,遇 到 自然灾 害多 发期 ,作物 就 受损 严重 ,农 民收 入减 少 .经济 受 到严 重影 响。
二 、地理 位 置偏 远 。恩施位 于 湖北 的西南 部 ,与武 汉 、重庆
二 、森林 植被 丰 富 。这 一地 区的森 林覆 盖 面积达 9 %以上 , 0
一
点 的 高 山草 场,境 内有 清江 、郁 江 、唐 崖河 、娄水 河等 多条 四季
长 流 的 山区河 流 和多座 中小型 水库 。
、
气候 变化 不 均衡 。该 区降雨 充 沛 ,但 降水 在 时间上 不均
匀 。在每 年的 5 、6两月 里 。 水相 当充 足 ,有时连 着几 天不 停 ; 降 降水 过 多 ,自然 灾害频 发 ,给农 作物 的生 长造 成 了不利 影 响。到
恩施地 区农村经济 发展 的优 势
一
了 7 以后 ,下 雨就 逐渐 减少 ,农作 物也 开始 成 熟 ,在 这段 时期 月
作 物往 往 因为缺 水 。后期 生长 缓慢 ,结 实率低 ,产 量 下降 。气候
、
土壤 条 件。本 地 区是 高 山地形 。土 地 以红壤 为 主 ,同时
又兼 有大 量 的碳酸 岩 石土 壤 。在 碳酸 盐岩 石地 区 的土 壤大 都是 黑 色的 ,富含 大 量 的营 养 ,为各种 植物 的 发展 提供 了先 天 的有 利条
叶林植 物 和针 叶林 植物 丰 富 ,而且不 乏许 多珍稀 的物 种 。该 区有 许 多珍 贵 药材 ,素 有 “ 中药库 ”之 称 ,天麻 、人 生 、黄连 等都 华
适合 在 这 一地 区生 长繁 殖 。
限 , 都是 满足 本地 区 自 己的需 要。商 品交换 少 、 通速 度缓 慢 、 大 流
浅谈恩施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从谈起。特别是对地处山区的恩施州来说,农民增收仍然大部分来自于农业,搞好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就更为紧迫。同时还必须看到,如果农村的交通、电力、供水等设施不首先改 善,就很难有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繁荣兴旺;如果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 基础设施不首先搞好,就很难有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我们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
2005(04):11-14.
[4]张富良,洪向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FM-j.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61—65. [5]苏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投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18):31—35. [6]王一.农村政策与农村工作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57—60. [7]徐祥临,周少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71-78. [8]刘伦武.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EJ3.财经科学,2006,(10):47—50.. [9]侯军岐,任燕顺。基于项目管理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08):21—
统筹城乡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涉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农村环境 整治,又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而每个层面又有许多
新的内容,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1.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 我们在调研中深刻感受到,如果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首先搞好,现代农业建设就无
中部崛起与湖北两型农业发展论文集327
浅谈恩施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黄志敏 (恩施自治州农业局445000)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济发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示范带。
近年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实现了区域经济增长,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
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中,旅游业是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
为了发展旅游业,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加大了对旅游景区的建设和保护力度,修建了许多旅游设施,同时还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旅游宣传活动,提升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大量财政收入,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居民的收入状况。
另一个重要的产业是农业。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多地少,农田资源较为有限,但当地特有的山地农业具备一定的优势。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改善了农田的生产环境,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当地政府还通过培育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农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除了旅游业和农业,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还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如工业、能源等。
当地政府鼓励引导企业投资建厂,扶持和发展产业经济。
特别是在能源领域,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大力发展水力发电产业,建设了一批大型水电站,带动了当地工业的发展。
同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还积极开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大了对煤炭、铁矿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力度,推动了工业产业的发展。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也为当地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此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还推行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如开展创业培训、提供财政扶持等。
年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年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该州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一图、两带、三区”战略定位,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2019年,恩施州GDP达到2976.37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1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834.79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982.42亿元,增长7.1%。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5.3:61.6:33.1。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2%的增长,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7.1%,第四季度同比增长5.5%,经济增速保持在7%以上的目标水平上。
2019年,该州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3.5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2.68亿美元,进口总额30.9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8.22亿美元。
二、产业结构恩施州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品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
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8亿斤左右,绿色有机产品增加值超过8亿元,农村网购交易额达到15亿元。
恩施州不断加强工业发展,重点围绕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工程、标准制定等方面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9.23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02.73亿元,增长13.3%。
规模以上企业的技改投资完成额为46.59亿元,增长19.2%。
恩施州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促进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增加值668.11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金融、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达50%。
三、居民生活品质恩施州致力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0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438元。
全年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为39240元,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为16820元。
恩施州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增公路里程近300公里,已建成高速公路近300公里,城市供水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恩施州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研究
自2 o o 1 年 我 国 加 入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以 来 。经 济 贸 易 不 断 开 放 自由, 国外农产 品不断涌入 国内市场 , 加 剧 了市 场 竞 争 , 我 国 国 内 同类 农 产 品 品牌 效 应 低 下 。 产 品质量不 佳 , 使 得 我 国农 业 发 展 面 临 更 大 的 挑 战 。在 这 样 的 大 背 景 下 , 加 快 农 产 品 品 牌 建 设, 走 品牌农业之路 , 势 必 成 为 农 民增 加 收 入 , 实 现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的 根 本 途 径 。尤 其 是 近 年 来 , 我 国农 产 品卖 难 现 象 突 出 , 农
的 同 步 发 展 趋 势 。相 比之 下 , 农 业 收 入 较 以 往 还 有 下 降 的趋 势 。
1 . 2 恩 施 州 农 业 发 展 特 有 的 背 景 在国内这样一个 大背景下 . 恩 施 州 农 产 品 品牌 建 设 也 就 成
2 . 2 . 1 农特 产 品市场 由分 散经 营向集 贸市场 、 超市、 副 食商店
1 建 设背 景
1 . 1 国 内 大 背 景
合 性 农 产 品市 场 体 系 , 开 始 在农 业 增 长 与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中 发 挥 基 础 性 的 作 用 。 但 我 州 的 支 柱 产 业 和 龙 头 企 业 的 发 展 比较 缓 慢。现仅有湖北长友 农业股份有限公 司、 湖 北 华 龙 茶 叶 有 限 公 司、 恩 施 州 牧 业 、 宣 恩 嘉 龙 贡 果 有 限 公 司 等 几 家 企 业 在 乡镇 设立 了连锁经 营店和实 行产代 销一条龙 , 形 势不容乐 观 , 地 方 各 级人 民政 府 需 要 进 一 步 加 大 投 入 。 同 时 相 关 职 能 部 门 也 应 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施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组织编制本规划单位:州委农办州农业局)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十一五”期间是我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作为以农业为主体的恩施州,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抢抓机遇,应对挑战,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第一章发展现状第一节主要成就“十五”期间,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全州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是农村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
五年间,全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0.88亿元,年均增长2.4%;粮食总产量153.58万吨,保持基本稳定;肉类总产量29.79万吨,年均增长2.4%。
其它主要农产品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2005年,全州农民人平纯收入1643元,年均增长1.57%。
二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种植业内部,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由66:34调整为62:38,产值比由42:58调整为38:62;农业内部,烟叶、茶叶、畜牧、药材、蔬菜、林果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6.3%;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由34.5%提高到40%;外出务工劳动力占总劳力的比重由25.2%提高到38%。
三是特色农业初具规模。
全州已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298万亩,比2000年增50.51%,其中富硒茶46万亩、魔芋32万亩、地道药材130万亩、特色蔬菜40万亩、特色干鲜果50万亩,山羊饲养量达到74万只,较2000年增9.1%。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
全州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的企业达到123个,30个重点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2亿元,销售收入9亿元,带动农户达到28万户,1个企业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5个企业被评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全州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由0.5:1提高到0.6:1;农产品综合商品率由39.5%提高到50%;农产品出口创汇1418万美元,比2000年增199.2%。
五是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六是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村经济结构仍然不优。
据经管口径:2005年全州农村总收入中,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66.58、20.42、13;在农业中林业和渔业占的比重偏小;在畜牧业内部,由于缺乏加工龙头企业的拉动和市场需求的季节性制约,草食畜牧业所占比重只有3%左右。
二是特色农业总体规模小,在农业中所占份额不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布局分散,板块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格局尚未形成。
三是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业综合效益低。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0.6:1,若剔除烟草加工业产值,则仅为0.3:1左右;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含量低,缺乏精品名牌;粮食加工转化率低。
五是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宽,农民增收困难。
州内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外出务工的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畅。
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一节有利因素和机遇“十一五”时期,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良好机遇。
一是国家扶持“三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二是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三是国际贸易环境将逐步改善;四是恩施州特色农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五是宜万铁路、沪渝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实施,将对全州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六是经过多年发展,广大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效益意识、质量意识和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各级各部门对“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更加明确,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得到有效改进。
第二节不利因素和挑战——农业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多样化、专用化、精细化的要求。
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仍然占有较大比重,经济作物所占份额偏小;在农业内部,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大;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草地畜牧业发展较慢,其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过低;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不合理,优质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业市场主体不强,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
龙头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民的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且不规范,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尚未打破,难以适应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要求。
主要是农村小城镇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公用设施不健全;小城镇非农产业发展不够,吸纳技术、资金和农民进镇的能力较差;农民进城入镇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仍然存在,企业入镇、农民进镇的成本很高,城乡一体化的格局尚未形成。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脆弱,难以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备,人工降雨、消雹设施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村人均旱涝保收面积不多,且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全州尚有60%以上的村没有通自来水,且部分地方饮水安全性差;还有一部分村不通汽车,村组公路通车率不高,且公路质量差;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难以适应市场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型农村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措施难以到位;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产品专业市场发展不快,辐射能力不强,农产品集贸市场基础设施较差,管理不规范;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还没有延伸到乡、村、农户,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尚未健全,难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监管。
——农业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适应“三农”大发展的要求。
地方财政困难,对“三农”难有较大规模的投入;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健全,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业招商引资政策和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水平不高,自身投入十分有限。
第三章发展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以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多渠道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培植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构筑城乡一体,贸工农一体,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农村经济新格局,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又要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既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又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真正使农民分享发展和改革的成果。
——统筹城乡发展原则。
消除城乡通开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着力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增加对农业投入,切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鼓励人才到农村创业,鼓励农民进镇就业;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围绕农业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统筹城乡收入分配,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努力形成城乡通开,城镇带动乡村,工业带动农业,城乡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农村经济新格局。
——市场导向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发展主导产业,开发主导产品。
既要研究国内市场,又要研究国外市场,既要研究现实的市场,又要研究潜在的市场。
大力发展需求量大和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压缩市场需求量小或市场不看好的产业。
——比较优势原则。
认真分析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硒资源富集,生态环境好,物种资源丰富,山地气候多样的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富硒、绿色、名特新优农产品,培植特色优势农业支柱产业。
——一体化经营原则。
注重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紧密结合,联紧、加粗、延伸农业产业链。
既要抓好农产品生产,又要抓好农产品加工、流通,努力形成以流通促生产,以加工促流通、促增效的市场农业运行机制。
——可持续发展原则。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又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既要加速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又要注重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发展战略——精品名牌战略。
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大力开发特色、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加大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努力培植一批具有资源优势、民族特色、品质独特的精品名牌,抢占市场制高点。
——龙头带动战略。
围绕主导产业布局,扶持和发展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开拓农产品市场,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
——城镇聚集战略。
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
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着力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抓好小城镇商贸小区、工业小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城镇聚集,吸引农民进镇兴业;结合小城镇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把小城镇办成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心、信息物资服务中心和科学文化、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传播中心。
——科教兴农战略。
改革和完善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大力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真正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第四节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的目标是:初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农业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优势特色农业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城乡开通、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业可持续能力增强;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具体目标是:——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万吨以上,肉类总产量年均增长3%。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种植业内部经济作物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62%提高到75 %;农业内部,林牧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由39.41%提高到50%,其中牧业产值所占比重达到40%以上;农产品品质结构优化,主要农产品综合优质率提高20 个百分点以上。
——农村非农产业获得较快发展。
全州城镇化率提高6-8个百分点,农村经济总收入中非农产业所占比重由33.4%提高到4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1,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由40%提高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