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题(附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颔联中“蒸”和“撼”字。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5.赏析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运用典故,这里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6、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
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7.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衬托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中考赏析(一)(3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
(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前四句紧扣“望洞庭湖”描写景物,后四句抒情,表明“赠张丞相”之意。
B. 首联点明时令,“平”“混”写出洞庭湖水岸齐平,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C. 颔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和汹涌澎湃的雄伟气势。
D. 这首投赠诗借“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
5.“欲济无舟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
(4分)4.(2分)D5.(2分,意对即可)诗人的言外之意是想从政(当官或干一番事业)(1分),却无人引荐,希望得到举荐(1分)。
(一)阅读《卖炭翁》,完成4~5题。
(6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通过叙述卖炭老人一车千余斤的炭被抢的经过,揭露“宫市”的掠夺本质。
B.开头六句,在写卖炭老人的炭来之不易的同时,反映出卖炭老人生活的艰辛。
C.“翩翩两骑来是谁”,运用反问,强烈讽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丑恶行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 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与答案精全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与答案精全版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最后四句写诗人想要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心情,说得很说得很委婉。
故选C。
)A.首联写得洞庭湖的湖水浩荡满溢,与岸齐平,天空倒映湖面,湖上湖中浑然一体。
“虚”和“太清”均指天空。
B.颔联写洞庭湖的水气蒸腾迷漫了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发出震天撼地的洪响,诗人直感城墙也在撼动。
C.最后四句写诗人想要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心情,说得很直接。
“端居耻圣明”表露出他的心迹。
D.这首诗在内容上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盛世出仕建功立业的心志;在写景上则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美。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引荐的心情。
故选C )A.首联写诗人远眺湖面的景色,突出了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雄伟景象。
B.颔联描写了洞庭湖水汽蒸腾、波涛汹涌的景象,渲染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C.颈联写诗人欲渡湖无船为喻,表达自己无法实现政治理想而退隐江湖的决心。
D.尾联巧妙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委婉含蓄地希望对方给予帮助。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 “济”即渡,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空,“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4.对下面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有误,“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湖水暴涨后的浩瀚;B.有误,“波撼岳阳城”的意思是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不是真的摇摇欲坠。
C.有误,后两联委婉地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的表达了作者想要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1】坐着看那些垂钓的人,我没有钓竿,只是心里羡慕钓鱼者而已。
徒:空。
【意思2】我看到了那些钓鱼的人,空有羡慕的心情,可是手里没钓鱼工具。
婉转地表达了求人推荐提携的心情,但话说得曲折含蓄,不露痕迹。
“坐观” 二字,再加一个“羡” 字,已经把作者的心情全部写出,写得如此得体。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没有希望做某事,徒有羡慕之心,或形容只是袖手旁观别人做事,并不想参与其中。
[例] 一种是,面对大好形势,虽有动于衷,啧啧称赞,但只闻赞美,不见行动,在跃进声中立马踟蹰,在新长征中盼顾不前,颇类似唐诗写的那种人:“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李善阶《从“羡鱼”和“结网”谈起》)【全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鉴赏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曾被人誉为“有唐五律之冠” (方回《瀛奎律髓》卷一引“无名氏”语)。
诗题一作《临洞庭湖》。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至十七年(728―729)曾西游长安,在京城结识了张九龄,两人结为忘形交。
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此诗即是张九龄为相期间孟浩然寄赠给他的一首干谒诗,表达了诗人自伤不遇,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推荐援引而出仕从政的心情。
首联两句写洞庭湖水面空阔,混茫无边。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境内,长约二百里,广约百里。
仲秋八月,湖水暴涨,渺无涯际,与岸齐平;在阳光的返照下,天空如同涵容在湖水中,浩瀚无垠的湖水仿佛与天空混而为一,水天一色,极为壮观。
“平”、“涵”、“混”三字用得极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秋水平湖,与天相接的景象。
“虚”与“太清”,均指天空。
颔联两句写洞庭湖的水气与波涛。
湖面蒸腾的水气,如同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茫茫的云梦泽一带;湖水掀起的波涛,声如擂鼓,势若雷霆,汹涌澎湃,震天撼地,连巍巍雄踞于湖边的岳阳城似乎也被波涛所摇动。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起祖国的诗歌,总会有一种止不住的豪情涌上心头。
今天呀,老师邀请同学们去遨游我国古代诗歌的海洋,学习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目标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赏析诗歌写景的名句。
3.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方法,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注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孟浩然集校注》卷三。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
涵,包含。
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
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
济,渡。
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五、诗意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眼睁睁地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
六、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赏析:“平”——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
“涵”“混”——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赏析:“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作者】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陈称“王孟”。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少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
【背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赏析】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
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
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
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班级:姓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习题】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分析:A、不是湖水平静,而是水涨与岸齐平。
B、是气势磅礴。
C、希望引荐自己,施展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 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分析:C、想让张丞相为自己引荐,让自己做官。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分析:B缺少渡水的舟船。
4、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C)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分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唐杜甫的《登岳阳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和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和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和赏析【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云梦泽:古大泽名,范围很广,包括今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一带低洼之地,洞庭湖也在其内。
岳阳城:即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句意:洞庭湖的水气充满了云梦泽,波涛震撼了岳阳城。
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提示】云梦泽,古代水泽名,在洞庭湖北岸。
两句是说:湖上水气蒸腾,弥漫于云梦泽;湖中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城。
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诗句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前人誉为咏洞庭的“高唱” 。
【赏析】写洞庭湖雄浑壮阔的景象。
水势浩渺,与天混一,雾气蒸腾,笼罩云梦;波涛汹涌,震撼岳城。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四评曰:“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
”【鉴赏】洞庭湖水气迷蒙,熏蒸着整个云梦泽; 湖水波涛汹涌,摇撼着整座岳阳城。
云梦:古代云梦有二泽,横跨今日的湖北省长江南北一带,江北叫“云”,江南叫“梦”。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两句诗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诗一样,都是描绘洞庭湖的名句,形容湖水的壮阔秀丽。
【全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平:平阔。
涵虚:包容天地,这里指湖水澄清空明。
混:混合。
太清:指天空。
气:水汽。
蒸:蒸腾。
云梦泽:水泽名,一在长江之南,为梦泽,一在长江之北,为云泽,后淤积为陆地。
波:波涛,波浪。
撼:摇动。
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为古岳阳城西门城楼,濒临洞庭湖。
济:渡。
舟楫(jí):泛指船只。
楫,船桨。
端居:安居,闲居。
耻:惭愧。
圣明:圣明的朝代。
垂钓者:钓鱼的人。
喻指张丞相。
徒有:空有。
羡鱼情:想要做官的愿望。
《淮南子·说林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
端居:安居。
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徒:只能。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赏析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
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
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
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甲诗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形成了一个成语,它是“________”。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洞庭湖之景。
试分析两诗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2.古诗鉴赏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龃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龊: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请结合具体字词品析本句所蕴含的情思。
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2)“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①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②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①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②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此处指水面。
(1)第一、二句通过描摹绿树阴浓、________等意象,写出了夏日的幽静,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心情。
(2)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说说“青山横北郭,山水绕东城”中“青”、“白”、“横”、“绕”四字的表达效果。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___”字看出。
颔联中的“________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5.古诗阅读上元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夭《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
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答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1.诗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 ,现在的意思是 ______ 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答:4.这首干谒诗(“乞仕诗”)借景抒情,表达了的愿望。
(以下是 2004 年湘高中理科实验班招生题)5.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例举一首与其写景手法相同的诗。
6.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答:(以下是 2006 年自贡巿中考题)7.解释下面的词句。
(2 分)①太清:②端居耻圣明:&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4 分) A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
( )B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两句写景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 )C .“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 )D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 )9.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从 ___和___觉的角度展现了洞庭湖________ 的景象,极富艺术感染力。
10.这首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历来为世人传诵。
试举一例加以品析。
答案:1.坐观垂钓者,独有羡鱼情。
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3.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5.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结秋霜。
6.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犹想出仕而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
7. ①指天,天空。
②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8. A V, B V, C x, D^o9 .视听波澜壮阔10 .示例:“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触景兴怀,巧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却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苦衷。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原文及赏析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原文及赏析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②。
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③。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④。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⑤。
【题解】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此诗赠给当时身居相位的张九龄,为的是博得赏识和录用。
为了保持面子,极力委婉而掩起干谒诗的痕迹。
【注释】①张丞相:即张九龄。
②“八月”两句:平,指水与岸平。
虚,指元气。
太清,指天空。
③“气蒸”两句:云、梦本为二泽,在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以南,湖南省华容县、岳阳县以北地区,方圆九百里。
后来大部分淤成陆地,便合称云梦泽。
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 ④“欲济”句:想渡洞庭,却无舟楫。
暗示欲出仕济世,却无人援引。
端居:独处、闲居。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⑤“坐观”两句:垂钓者,比执政者,指张丞相。
徒有,空有。
羡鱼情,比喻希望出仕的心情。
【原诗今译】洞庭的湖水,在八月格外平静,茫茫一片,水光天色难以分清。
云梦水气蒸腾,迷离如烟似雾,汹涌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古城。
我无人引荐,有渡水无楫之苦,耻在圣明时代安闲,自愧前途。
我对坐矶垂钓的渔翁十分艳羡,但因结网无丝,只好触景生情。
【鉴赏提示】此诗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象,并表达出作者渴望出仕的心情。
题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张丞相,即张九龄。
“丞相”是指其所任的尚书右丞相之职,而并非宰相之职。
张九龄于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迁中书令。
这时他所任的是宰辅之职。
开元二十四年(736)十一月迁尚书省右丞相,并罢知政事,这才是孟诗中所提的“丞相”之职。
“宰相”与“丞相”两职在隋唐区别甚大,细检唐人诗文和史料可以找到许多例证。
后人不察,误以为两者实即一职,所以多将此诗系于开元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九龄任宰辅时期。
表面上似乎合于诗意,但却有悖事理。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内容概述1.该诗的内容“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该篇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诗,更是孟浩然留给后世的名篇。
这首诗写的就是看着壮观的洞庭湖,想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不了,深感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时机未到,自负又无奈,所以把这首诗赠给张丞相。
该诗约作于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望,就是临,就是在洞庭湖边观望;赠,就是赠送,张丞相就是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官居宰相之位。
将这首诗赠给张丞相(673-740),就是想张九龄能重用自己,表面上赠诗,其实是想得到提拔重用,这和唐朝崇尚的建功立业思想是一致的,在唐朝很多有抱负的人都这样做过。
唐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升任检校中书侍郎,授中书侍郎兼修国史,后迁升中书令,主理朝政。
李贺《南园》“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就是说,你到大唐凌烟阁去看看,有几个书生最后被留名凌烟阁,封为万户侯的?都是官至高位或者战功赫赫的功臣在凌烟阁留名的。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也说明唐朝人的志向选择。
2.此诗广泛流传的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有兩点,一是孟浩然这首诗确实写得非常好,情景交融,大气磅礴。
孟浩然作为山水田园诗人,其风格偏向婉约,和王维并称“王孟”,但是这首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何等气概!根本不像婉约之作,兼有李白的豪气。
二是该诗是典型的诗言志。
《毛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就是诗歌到底是表达什么的,诗歌是表达感情和志向的。
“诗言志”,不是简单的抒发感情,而是将自己的志向融于情景,感情和志向要含蓄的表达。
因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为心声。
二、孟浩然经历简介和诗歌成就1.孟浩然主要经历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世称孟襄阳,他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文学史上把他与王摩诘并称,有《孟浩然集》传世。
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练习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一、式微/《诗经》二、子衿/《诗经》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一、★《式微》【原诗】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习题】1、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借事抒情,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D.《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分析:D、不是感情的“起伏”,只是表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对贵族统治者压迫劳动者的不满。
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二、★《子衿》【原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废园(清)李葂谁家亭院自成春,窗有莓苔案有尘。
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
(1)首句的“________”和次句的“窗有霉苔”“________”等与标题中的“废”字呼应。
(2)诗歌的后两句“似是信手拈来,却尽得题外之意”。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后两句的“题外之意”。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3)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5.古诗阅读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被吞没一般。
狂风大作,波涛奔腾,古老的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
(2)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
描绘的文字切合情景,有画面感,意近即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思: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可根据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
示例: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地摇晃起来。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理解。
诗歌中“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对方原是丞相,“舟楫”就有了双关义,明指船和桨,暗指张丞相。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渴望有人引荐的心愿。
尾联中的“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
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表达了自己要求援引的心情。
本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资料:【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名句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原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作者】王勃(650—676),字子安,绛(jiὰng)州龙门人。
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xí)文,触怒唐高宗。
后任虢(guó)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
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年仅27岁。
有《王子安集》二十卷。
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除本文外,《滕王阁序》亦脍炙人口。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
【主题思想】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赏析】这首诗是王勃供职于长安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所作的一首著名的赠别诗。
首联:“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以写景起兴,对仗相当工整。
“城阙辅三秦”是一个倒装的句式,其实是“三秦辅城阙”,指长安的城垣宫阙都被三秦之地护卫着。
这一句一扫以往送别诗常有的萧索黯淡之象,起笔雄伟。
下句“风烟望五津”。
五津指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泛指蜀川。
这里诗人用一个“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
“风烟”在此起了渲染离别气氛的作用,从而引出下句。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是诗人在直抒胸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班级:姓名:
资料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精品习题及答案】
【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作者】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陈称“王孟”。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少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
【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二、选择题:
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分析:A、不是湖水平静,而是水涨与岸齐平。
B、是气势磅礴。
C、希望引荐自己,施展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 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分析:C、想让张丞相为自己引荐,让自己做官。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分析:B缺少渡水的舟船。
4、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C)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分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唐杜甫的《登岳阳楼》。
5、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分析:C抒发了诗人有心出世却无人引荐情感,希望张九龄引荐。
三、赏析题:
1、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答: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
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2、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答: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
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