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第5~7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 练习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 练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454d56550b4c2e3f572763b3.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 练习课
当周长一定时,所有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蒙 古包的底面做成圆形的,可以使居住的面积最 大;绝大数的根和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可以 最大面积地吸收水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 练习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 练习课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 练习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 练习课
围成正方形:31.4÷4=7.85(m) 7.85×7.85=61.6225(m2) 围成圆形:31.4÷3.14÷2=5(m) 3.14×52=78.5(m2) 78.5>61.6225 所以围成圆形时的面积最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 练习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 练习课
周长:2×3.14×32+100×2 =400.96(m)
面积:3.14×322+100×32×2 =9615.36(m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 练习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 练习课
4、一个圆的周长是62.8m,半径增加了 2m后,面积增加了多少?
62.8÷3.14÷2=10(m) 10+2=12(m)
3.14×(122-102)=138.16(m2) 答:面积增加了138.16 平方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 练导练习
周长:3.14×1×2=6.28(m)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 练习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五 练习课
3分线的长度: 3.14×6.75+1.575×2=24.345(m) 3分线内区域的面积: 3.14×6.752÷2+1.575×13.5≈92.8(m2)
六年级上册数学.1 分数乘法练习课(第5~7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1 分数乘法练习课(第5~7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51c13b5eff9aef8941e06da.png)
爽爽文库汇编之练习课(第5~7课时)▶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12“练习二”中第12~17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并能够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通过专题训练,体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师: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情预设】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师:分数混合运算可以应用哪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吗?【学情预设】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 =a×c+b×c。
师:大家掌握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活学生的经验,为本课的练习奠定基础。
二、基础练习1.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2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习题。
【教学提示】这组对比练习是学生平时容易混淆的,特别是上面的一组习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正确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通过以上对比练习,你认为怎样才能正确、合理、简便地进行计算?(3)师生交流小结:要仔细观察运算符号和数字特征,能简便计算就简便计算,不能简便计算就按照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周长练习课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周长练习课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d7128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4.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周长练习课人教版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圆的周长。
我们知道,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缘的长度,它与圆的半径和π(圆周率)有关。
在这一节练习课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来巩固对圆的周长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我会带领大家回顾一下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2πr。
其中,C表示圆的周长,r表示圆的半径,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
在大家完成练习题之后,我会选取一些题目进行讲解,解释我是如何运用公式和技巧来解答这些题目的。
我会特别强调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我还会安排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在课堂上就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给大家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大家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使用多媒体教具和学具来辅助教学。
我会使用PPT来展示计算题和讲解,使用圆规和直尺来画出圆形,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写在黑板上,并在旁边标注一些重要的点和线,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公式。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相关的计算题,让大家在家里也能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和解题步骤,让大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够自我检查和提高。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鼓励大家思考圆的周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计算自行车轮胎的周长,或者计算圆形操场的周长等。
同时,我也会鼓励大家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圆的周长的更多知识。
通过这一节的练习课,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是一节课的核心内容。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来巩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再者,使用多媒体教具和学具来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练习五详细答案课件PPT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练习五详细答案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092c3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2.png)
可根据实际情况描述
11.用
设计一个“小小动物园”。画出示意图,
并描述各个场馆的位置。再设计一条参观路线,并说一说怎
么走。
北
根据自己的
爱好将四个
场馆设计在
导游图里。
11.用
设计一个“小小动物园”。画出示意图,
并描述各个场馆的位置。再设计一条参观路线,并说一说怎
么走。
行走路线:
北
从猴子馆出发,向东
偏北45°方向走到鹿
油井
40°
6.
北
如果一个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
9 8
10 m,则点(0,0)东偏北45°
7
方向30 m处是点( 3 ,3);点
6 5
(4,2)南偏西45°方向20 m处
4
是点( 2,0);点(6,7)北偏东
3
2
45°方向10 m处是点( 7,8);
1
点 (4,4)西偏北45°方向40 m
0 1 2 3 4 5 6 7 8 9 处是点( 0,8)。
30°
终点站
提示:以谁为观测 点,就以谁为中心画 出“十”字方向标, 然后画出下一段的 方向和距离。
(2)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 方向和路程。
4km 3km
30°
终点站
提示:沿原路返回 时,所行驶的方向与 去时的方向正好相 反,而角度和路程不 变。
(2)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 方向和路程。
4km 3km
30° 终点站
①从终点站向北偏东 30°方向行驶3千米。 ②向东行驶4千米。 ③向东偏南40°方向 行驶3千米到达起点站。
10.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学和放学的大致路线。(可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练习课(第5~7课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练习课(第5~7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efdcdfe3c1ec5da51e270a5.png)
2020年~2021年最新练习课(第5~7课时)▶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12“练习二”中第12~17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并能够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通过专题训练,体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师: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情预设】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师:分数混合运算可以应用哪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吗?【学情预设】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师:大家掌握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活学生的经验,为本课的练习奠定基础。
二、基础练习1.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2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习题。
【教学提示】这组对比练习是学生平时容易混淆的,特别是上面的一组习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正确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通过以上对比练习,你认为怎样才能正确、合理、简便地进行计算?(3)师生交流小结:要仔细观察运算符号和数字特征,能简便计算就简便计算,不能简便计算就按照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4-8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4-8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0ea90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c.png)
第4课时分数除法的应用1.按要求解决问题。
国庆70周年阅兵中,有12个空中梯队,空中梯队的个数是徒步方队个数的45,徒步方队有多少个?(1)这道题是以()为单位“1”。
(2)等量关系式:(3)列方程解答:(4)用算术方法解答:(5)检验:2.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幸福村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50万元,是去年实际投入资金的65,去年实际投入资金多少万元?3.下面的解答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学校举行跳绳比赛,李红每分钟跳了168下,是陈亮的78。
王伟跳的是陈亮的23。
王伟每分钟跳了多少下?168 ×78 ×23 = 98(下)答:王伟每分钟跳了98下。
4.2021年十一黄金周第一天,A景区共接待游客25万人,是B景区接待游客的5 6,B景区接待的游客是C景区的34。
这一天C景区接待游客多少万人?5.学校舞蹈社团有学生47人,比合唱社团人数的35多2人,学校合唱社团共有学生多少人?第5课时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的应用1.按要求解答。
在九月份“推普周”活动中,六年级有42名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诗词朗诵比赛,比五年级参加的人数多 16 ,五年级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诗词朗诵比赛?(1)六年级比五年级参加的人数多 16 ,是把( )看作单位“1”,( )年级参加的人数是( )年级的 ( )( )。
(2)写出等量关系式:(3)列式解答: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方法二:用算术方法解答。
3.在全国少工委组织的“动感中队”创建活动中,朝阳区有36所小学参加了这项活动,比丰台区少 110 ,丰台区有多少所小学参加了这项创建活动?3.下面的解答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哥哥有零花钱60元,比弟弟多 15 ,哥哥比弟弟多多少元?60 × 1 5 = 12(元) 答:哥哥比弟弟多12元。
4.一家玩具厂要生产一批玩具,第一个月生产了这批玩具的13,第二个月生产了这批玩具的25,还剩下240个没有完成,这批玩具有多少个?5.六(1)班有36名学生,其中男生占59,后来又转来几名男生,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1119。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8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97773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d.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8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8篇)在上课之间准备好一份教案对老师来说很重要,那么能够帮助到六年级数学老师的教案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仅供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篇1】第三课时: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教学内容:课本第63-64的内容,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
1.两地相距18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
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2.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两周修了5千米,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
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
(把复习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 千米。
答:(略)(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答:乙每小时行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
(把复习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统编教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练习课(第5~7课时)》达标检测
![统编教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练习课(第5~7课时)》达标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c3d58778a58da0116d174999.png)
《练习课(第5~7课时)》达标检测1.按要求填表。
30÷13 2.4÷0.17 13.09÷4.3 1.1816÷0.4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选一选。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在这四个数中,比大的数()。
A.有一个B.有两个C.有三个D.—个也没有(2)下面各算式的结果是循环小数的有()。
A.4.8÷16B.5÷9C.ll÷2.2D.3.3÷53.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先用循环小数表示所得的商,再保留一位小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14.2÷11= 1.2÷0.22= 0.7÷0.3= 5.52÷0.09=4.找规律填数。
1.11÷0.37=3=3×12.22÷0.37=6=3×23.33÷0.37=9=3×34.44÷0.37=12=3×()5.55÷0.37=()=3×()6.66÷0.37=()=3×()7.77÷0.37=()=3×()8.88÷O.37=()=3×()9.99÷0.37=()=3×()5.五(1)班第一小组男生的身高记录如表所示,求出他们的平均身高。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姓名王磊方小军陈冬明刘林黄星亮身高/m 1.47 1.36 1.44 1.49 1.386.根据7×11×13=1001,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
10.01÷0.77= 20.02÷0.77= 30.03÷0.77=10.01÷0.91= 20.02÷0.91= 30.03÷0.91=参考答案1.第1列:22.3 2.31第2列:14 14.1 14.12第3列:3 3.0 3.04第4列:3 3.0 2.952.(1)D (2)B3.4.第1行:4 21 7第2行:15 5 24 8第3行:18 6 27 95.(1.47+1.36+1.44+1.49+1.38)÷5≈1.43(m)答: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43 m。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3e364152d380eb62946da2.png)
1.1分数乘整数一、填一填。
1.74+74+74=( )×( ) 2. 107×2=( )+( ) 3.94×5表示( )。
4.8个111的和是( );求6个92的和,列式是( )。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52米,它的周长是( )米。
二、计算。
113×2= 169×5= 4×157= 93×5= 7×107=三、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小时滴水101桶,5小时滴水多少桶?10小时呢?24小时呢?四、教室的门高2米,小明的身高大约是门高的43,小明的身高是多少米?五、爸爸和红红都感冒了,妈妈要给他们买3天的药。
1.红红和爸爸一天分别要吃多少袋?2.妈妈需要买多少袋药?答案:一、 1. 47 3 2. 710 710 3. 5个49 相加 4.8116×295.815二、 611 4516 2815 53 4910 三、110×5=12(桶)110×10=1(桶)110×24=125(桶)四、2×34=32(米)五、 1. 13×3=1(袋) 12×3=32(袋)2. 1×3+32×3=712(袋)1.2分数乘分数一、计算。
3241⨯= 31×61= 4131⨯= 3152⨯=14587⨯= 9843⨯= 7921⨯= 7683⨯= 6792⨯= 56245⨯= 二、列式计算。
1.71的51是多少?2.43的65是多少? 3.156千克的31是多少千克? 4.87米的214是多少米?三、校园面积的53是空地,空地的32准备铺草坪,铺草坪的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四、五(1)班和五(2)班同学在学校操场上打扫卫生,每班负责打扫操场的一半。
五(1)班完成了本班任务的53,五(2)班完成了本班任务的54。
两个班分别打扫了操场的几分之几?答案:一、1611811221551623914928727 14二、1. 17×15=1352. 34×56=583.615×13=2154. 78×421=16三、35×23=25四、12× 35=31012× 45=251.3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一、用简便方法计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5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5课时练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d7bbe9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e.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5课时练习课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练习课的重要性,因此在这节练习课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5课时,主要包括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实际应用题的解答。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出了多个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们按照运算顺序和法则进行计算,并求出最终答案。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解答。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使学生们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二是提高学生们解决实际应用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们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的掌握,以及实际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重点则是学生们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出了一个实际应用题,让学生们先行尝试解答,引导他们复习和巩固已学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2.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强调了运算顺序和法则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多个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们按照运算顺序和法则进行计算,并求出最终答案。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解答。
4. 答案解析:我选取了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答案解析,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实际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采用了清晰的板书设计,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实际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行了明确的标注,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练习课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ad623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a.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练习课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练习课,主要围绕分数乘除法的应用进行练习。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2. 学生对于分数乘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例题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3. 课堂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5课时练习课2. 主要内容:分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3. 重点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作业设计1. 练习册第15页第110题。
2. 自选一道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
课后反思本课时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教学难点1.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2. 学生对于分数乘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地方,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在本课时中,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以及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练习课(第4-5课时)》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练习课(第4-5课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5fb2a5f12d2af90342e648.png)
学习目标
能正确解答有关百分数问题的应用题,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
掌握不同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学习准备
教学环节
导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材第92页练习十九第2题。
西藏境内藏羚羊的数量1999年是7万只左右,到2003年9月增加到10万只左右。2003年9月藏羚羊的数量比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分析:假设上一周的价格为100元,那么就能先求出第一周的价格,再根据“第二周比第一周涨价5%”算出第二周的价格,最后用两周的总价格差除以上周的价格即为两周来共涨价的百分比。
2.最近各家商场推出了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甲商场:消费满200元返80元购物券;乙商场:所有商品打七折。李阿姨想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原价正好分别是200元和80元。她在哪个商场买价格比较低?
教师点评和总结:
学习励志名言
~~~~~~~~~~~~~~~~~~~~~~~~~~~~~~~~
相信自己
人身如开车,不怕慢,就怕钻!不能原地踏步,不能天天折返跑!转机只在前进的路上,一个躺在沟里不想爬出来的人不配谈成功。不要抱怨,不要等待。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别错位,别越位,别失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要坚持再长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完,反之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加油!顶着困难大踏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吧!
D. ,60
答案:
方法一:
(10-7)÷7=3÷7≈0.428=42.8%
方法二:
10÷7≈1.428=142.8%
142.8%-100%=42.8%
知识点2:“求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第93页练习十九第12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备课教学设计手册(共计7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备课教学设计手册(共计7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545595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5.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备课教学设计手册(共计7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的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画法等。
本单元是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学习的延伸,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相关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逐步建立。
此外,学生对于圆的画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3.圆的画法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概念和性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用具:圆规、直尺、圆形的实物等,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
3.练习题: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对圆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圆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分享对圆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到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圆心是圆的中心点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7课时 分数乘法综合练习(课时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7课时 分数乘法综合练习(课时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71b413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19.png)
2023秋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习题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7课时 分数乘法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 求28个38的和是多少,列出乘法算式是 。
2. 比30米多16是 米;比36米少34是 米。
3. 一根钢管长79米。
如果锯下13米,还剩 米;如果锯下它的13,还剩 米。
4. 工地有70吨水泥,每辆卡车的载重量为总量的27,运了三车后,还剩 吨。
5. “篮球社团的学生人数比足球社团的学生人数多18”,这里是把的学生人数看成单位“1”,篮球社团的学生人数是足球社团学生人数的 ,如果足球社团有48名学生,那么篮球社团有 名学生。
6. 厦门空中自行车道全长约7.6 km ,如果走了14km ,剩下约km ;如果走了全程的14,剩下约 km 。
7.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25m 2= dm 2 1320千克= 克 34时= 分 8. 黄豆中的蛋白质约占925,脂肪约占320。
500克黄豆中,可提取蛋白质和脂肪分别为 克、 克。
二、单选题9. 320÷4×3可以写成( )。
A. 320×34B. 320÷34C. 320×4310. 如图,如果把长方形看作“1”,那么网格部分所表示的意义是:求12的( )是多少。
A. 35B.310C. 2511. 一件商品先涨价110,后降价110,现价与原价相比( )。
A. 大于原价B. 小于原价C. 等于原价12. 2千克的15( )1千克的25。
A. 等于B. 小于C. 大于13. 下面乘积最大的算式是( )。
A. 58×43B. 58×23C. 58×1314. 两根3米长的铁丝,一根用去全长的15,另一根用去15米,剩下的铁丝( )。
A. 第一根长B. 第二根长C. 两根一样长15. 超市购进18箱猕猴桃,( ),果冻橙有多少箱?根据算式18×(1-29),将条件补充完整。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课课练(全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课课练(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ad6972647d27284b735187.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课课练1、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一【知识要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课内检测】1、一本书100页,看了14,看了多少页?想:看了14 ,是看了 的14,就是把 看作单位“1”,求看了多少页,就是求 的 是多少?2、小刚每分钟行50米,小李每分钟行的是小刚的45,小李每分钟行多少米?想:根据“小李每分钟行的是小刚的45,把 看作单位“1”,求小李每分钟行多少米,就是求 的 是多少?3、饲养小组养了60只白兔。
①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25 ,黑兔有多少只? ②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54倍,灰兔有多少只?【课外训练】★1、一篮桃子共48个,小猴子吃掉了篮桃子的一半少5个,大猴子吃掉这篮桃子的13多5个,哪只猴子吃的多?计算说明★2、甲、乙两站相距72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已经行了全程的58,这时火车超过两站中点多少千米?★★3、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掉了12 米,第二根剪掉了12,哪一根剪下的多?为什么?练习二【知识要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课内检测】1、用“~~~”画出各题中单位“1”的量,再把关系补充完整。
①母鸡的只数比公鸡的只数多14。
( )×( )=( )②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了110。
( )×( )=( )2、李大伯家养鸡60只,养的鸭比鸡少16,鸭比鸡少多少只?想:根据“养的鸭比鸡少16”。
把看作单位“1”,求鸭比鸡少多少只,就是求的是多少。
3、应用题。
①一件上衣原价是280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37,降低了多少元?②去年小王家收入28000元,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7,今年比去年多收入多少元?【课外训练】1、有20个桃子,小俊第一天吃掉了一些后,还剩15,还剩多少个?小俊第一天吃掉多少个?★2、儿童乐园的碰碰车项目,原来每玩10分钟收5元,六一儿童节那天调整了价格,降低了15,这样每玩10分钟碰碰车,比原来可以少付多少元?★3、小区里栽水杉400棵,栽的梧桐比水杉多14,栽了梧桐多少棵?★★4、小明倒了杯牛奶,先喝了12,接着加满咖啡,又喝了这杯的13,再加满,最后把这杯牛奶全部喝完,那么小明喝的牛奶多还是咖啡多?练习三【知识要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和解题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备课教案手册(共计7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备课教案手册(共计7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047748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9.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备课教案手册(共计7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能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特性,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圆的概念,理解圆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能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难点:圆的定义的理解,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模型展示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
3.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圆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圆形物品、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圆规、直尺、空白纸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圆心、半径等,同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让学生观察和交流自己的作品,加深对圆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练习课(第5~7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练习课(第5~7课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8c94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9.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练习课(第5~7课时)人教版我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堂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练习课,这是第一单元的练习课,包括第5~7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人教版教材中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练习。
一、教学内容本次练习课的主要内容有:1. 第5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2. 第6课时: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复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3. 第7课时:混合运算。
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练习课,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知识。
教学重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第5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2)解决实际问题:小明有2/3杯果汁,小红有1/4杯果汁,他们一起喝掉了一些果汁,请问他们还剩下多少果汁?2. 第6课时:分数的乘法和除法(1)复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2)解决实际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3,宽是长的3/4,求长方形的面积。
3. 第7课时:混合运算(1)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2)解决实际问题:一个水池,注水速率是每分钟1/6立方米,排水速率是每分钟1/8立方米,问水池几分钟能注满?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七、作业设计2/3 + 1/41/2 1/32/3 × 3/41/6 ÷ 1/81/2 + 1/3 1/41/5 × 2/3 + 1/6 ÷ 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次练习课,我发现同学们在分数的加减乘除方面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还需要加强。
练习课(第5-7课时)——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练习课(第5-7课时)——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a783a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6.png)
= 70 (1 15) 3
= 705
= 350(t)
答:15天收到的垃圾中有350吨可回收利用。
三、提高练习
5.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 5 ) 24 8 12
= 7 24 5 24
8
12
= 2110
= 11
4 4 21 75
= 4 21 4
7
5
= 12 4 5
=1
【课本P11练习二第13题】
3.糖果厂工人包装―批糖果。装了4箱,每箱 25袋,每袋 1 kg。这批糖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2
1 25 4 = 50(kg) 2
答:这些糖果一共有50千克。
4.一个垃圾处理场平均每天收到70t生活垃圾,其 中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占 1 。这个垃圾处理场15天收
3
到的生活垃圾中有多少吨可回收利用? 【课本P11练习二第14题】
【课本P11练习二第12题】
11
35 = 35
1 =
56 5 9 = 85
= 40
(14 7 ) 1
2 1 14
1
= 14
1
+7
1
14 2
1
14 2
=1 1
4
=5 4
2.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1 3) 35 57
= 3 35 35
74
(2)
□6
4
5
656
9.有两筐苹果,第一筐重30 kg,如果从第一
筐中取出 1 kg放入第二筐,则两筐苹果同样
2
重。两筐苹果一共重多少千克? (用不同方法
解答。)
方法一:设第二筐苹果重xkg。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册)同步练习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册)同步练习随堂练习一课一练](https://img.taocdn.com/s3/m/ed4c8189284ac850ad0242b6.png)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练习(课本配套,适合课堂小测、作业布置和知识强化训练)《分数乘法》同步练习11、“8+8+8+8=”用乘法算式表示为( )。
2、“27+27+27+27 =”用乘法算式表示为( )。
3、17×4=( )+( )+( )+( )=( ) 4、8×4= 5×1= 9×23= 58×24= 715×20=25×10=1、49×7=49×7=463( ) 2、3个35的和,与3和35的和同样大。
( )3、1千米的34等于3千米的14。
( )◆ 判断◆ 直接写得数◆ 填空题◆ 解决问题1、一堆煤,每天用去它的18,3天用去它的几分之几?2、一张长方形铁皮,长是6米,宽是12米,这张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小时滴水112桶,3小时滴水多少桶?一天呢?5、小明放学回家,从一楼走到二楼用了38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从一楼走到六楼用多少分钟?《分数乘法》同步练习21、25×100= 2、 18×16 = 3、 16 ×12= 4、 23×6+1=5、 32×3=6、 18×8=1、4 ×8 ×162、1415 +29 ×0.3 1、在○里填上“>”、“<”或“=”。
56 ×4○56 38 ×12 ○382、比1多16 的数是( );比1少34 的数是( )。
1、13×0=2、 14 × 25 =3、 56 ×12=4、9×718 =5、 23 × 910 =6、 425 ×100=1、苹果的32等于梨的52,那么苹果比梨多。
( ) 2、男生人数比女生多51,那么女生人数比男生少51。
( )3、一根彩带长6米,剪去了它的31,还剩532米。
六年级上练习课第5~7课时
![六年级上练习课第5~7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2f91c9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7.png)
六年级上练习课第5~7课时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练习课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第 5 7 课时的练习课中,我们聚焦于数学、语文和英语这三门主要学科,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和内容,帮助同学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数学练习课上,第 5 课时侧重于分数乘法的运算。
老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题目,引导同学们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从简单的整数乘以分数,到分数乘以分数,逐步增加难度。
例如,计算“ 3 ×1/2 ”“ 2/3 × 3/4 ”等题目,让同学们在反复练习中熟悉运算法则。
同时,老师还会强调约分的重要性,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 6 课时则转向了位置与方向的内容。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描述学校周边建筑物的位置关系,让同学们理解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在练习中,给出一些地点的坐标和方向信息,要求同学们画出相应的位置图,或者根据给定的位置描述找到正确的坐标。
这样的练习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力,还提高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到了第 7 课时,重点放在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如已知圆的半径求周长和面积,已知圆的直径求面积等,让同学们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还会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花坛的周长和面积,以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语文练习课同样丰富多彩。
在第5 课时,着重于字词的积累和运用。
通过听写、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同学们对新学字词的记忆和理解。
比如,对于“慷慨”“和蔼”等词语,不仅要能正确书写,还要能够用它们造出通顺、恰当的句子。
第 6 课时聚焦于阅读理解。
选取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片段,让同学们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老师还会引导同学们总结阅读技巧,如如何快速找到关键信息、如何理解作者的意图等。
第 7 课时则是写作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课(第5~7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12“练习二”中第12~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并能够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通过专题训练,体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
师: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情预设】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师:分数混合运算可以应用哪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吗?
【学情预设】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师:大家掌握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活学生的经验,为本课的练习奠定基础。
二、基础练习
1.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2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习题。
【教学提示】
这组对比练习是学生平时容易混淆的,特别是上面的一组习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正确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通过以上对比练习,你认为怎样才能正确、合理、简便地进行计算?
(3)师生交流小结:要仔细观察运算符号和数字特征,能简便计算就简便计算,不能简便计算就按照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3题。
(1)学生独立阅读题目,说说题目给出的信息和要求的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已知每袋装
1
2
kg,正好装了4箱。
求这些糖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师:你知道了这些信息,不错!还有人补充吗?)
预设2:不完整,少了一个条件。
还有包装箱上有“25袋”的信息,它表示每箱有25袋。
(师:真是会观察的好孩子,老师为你点赞!)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汇报,说清楚解题思路。
【学情预设】这道题可以先求每箱糖果的质量,再求4箱糖果的质量,列式为1
2
×
25×4;也可以先求4箱共有多少袋糖果,再求一共有多少千克,列式为4×25×1
2。
4.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4题。
(1)学生自主阅读题目并独立解答。
(2)同桌交换检查,相互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练习
1.课件出示习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全班订正。
2.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一名学生列算式并说一说思路,其余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看法。
(3)集体交流汇报。
【教学提示】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包装箱上隐藏着“每箱糖果25袋”这一数学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分步计算,也可能列综合算式计算,都要予以肯定。
3.课件出示习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2)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能简便计算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分层练习,既巩固了分数乘法运算定律,体现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又为后面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四、拓展练习
1.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6题。
(1)学生读题后尝试做一做,教师巡视,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2)分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及答案,指名几位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教师补充并总结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可以把左右两边化成分母或分子相等的情况再比较。
2.课件展示教科书P12“练习二”第17题。
(1)教师读题,学生看题。
(2)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一下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主动说一说解题思路。
如果没有学生主动说,教师则引导分析题目,并将已知条件进行梳理。
【学情预设】预设1:从第一筐中取出1
2
kg放入第二筐,则第一筐少了
1
2
kg,第二
筐多了1
2
kg。
此时两筐苹果同样重,说明两筐苹果质量相差
1
2
×2=1(kg),所以第二筐
苹果重29kg,两筐苹果共重59kg。
预设2:用设未知数解方程的方法解答。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其他的解答方法。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练习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分数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一方面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出计算结果;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力求做到难易结合,因材施教。
简单题主要让学生独立完成,独立说清解题思路;难题则以教师启发为主,以学生讨论为手段,以迁移应用为辅,激发学生解决难题的信心,培养学生的难题转化思想。
▶作业设计【教学提示】
此题解答方法多样,既可以求出原来两筐各重多少千克,再相加,也可以直接求出两筐同样重时每筐的质量,再用每筐质量乘2。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5第四、六题。
四、一堆垃圾有25kg,甲组清理了其中的2
5
,比乙组少清理
2
5
kg,乙组清理了多
少千克垃圾?
六、有两袋面粉,第一袋重16kg,如果从第二袋中取出3
8
kg放入第一袋,两袋面
粉就同样重。
这两袋面粉共重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6第五题。
五、同学们做风车,做一个小风车需要
1
16
张纸,做一个大风车需要
1
2
张纸。
同学
们做了大、小风车各64个,一共用了多少张纸?
参考答案
五、(
1
16
+
1
2
)×64=36(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