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 阳虚 阴虚

合集下载

身体四大虚指的是什么?中医给调理方法

身体四大虚指的是什么?中医给调理方法

身体四大虚指的是什么?中医给调理方法
人们常说身体虚弱,容易生病,这个虚相当于西医的“抵抗力低下”。

中医认为,人体的“虚”可分为四大类,分别是阳虚、阴虚、血虚、气虚:
阳虚——相当于阳光不足,所以常常会使人感到寒冷
阴虚——相当于水和津液不足,所以出现燥热
血虚——人体的营养液不足,进而导致营养不良、身体枯燥
气虚——就好比人体的燃料不足,从而导致动力不足
因此,可将这四大虚总结为:阳虚怕冷、阴虚内热、血虚发燥、气虚无力
一、阳虚
表现:畏寒怕冷、小便不利、腰膝酸软、小腹冷痛、舌淡苔薄白
药物参考:附子理中汤、右归W、保元汤
食疗:大枣、辣椒、八角、肉桂等
二、阴虚
表现:心烦易怒、五心烦热、皮肤干燥、盗汗(夜间睡觉出汗)、口干咽痛、舌红苔薄或光剥
药物参考:天王补心丹、左归W、沙参麦冬汤
食疗:罗汉果、雪梨、木耳、蜂蜜等
三、血虚
表现:头晕、大便干燥、身体麻木、脸色淡白或萎黄、失眠多梦、烦躁、舌淡苔滑
药物参考:归脾W、四物颗粒
食疗:桂圆肉、猪肝、猪心、桑葚等
四、气虚
表现:气短乏力、动则易出汗、脸色暗黄、声音低微、食欲差、头晕、舌色淡,胖大,有齿痕
药物参考:柏子养心W、补中益气W、参苓白术散等
食疗:大枣、莲子、党参、黄芪等
几种体质都有怎么办?
有的人并不是单一的体质,而是混合体质。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就医治疗,不要盲补。

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分辨及调理

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分辨及调理

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分辨及调理肾阴虚和阳虚比较简单的分辨方法:阴虚:手脚心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阳虚: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腰凉膝凉、阳萎、早泄。

如果确实是肾虚:一句话,手脚热的、出汗的,就是阴虚,手脚冷的,就是阳虚。

虚证从中医来讲,认为是脏腑功能的不足,中医的脏腑不同于西医的脏器,脏指的是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腑指的是和脏互为表里的,胆、胃、大肠、小肠、膀胱等,五脏六腑的功能好不好,像西医去查一些指标正常不正常,而中医师通过气血表现出来,比如说你心气足不足,肾气强不强,都是通过气血表现出来的,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脾,这个跟现代医学的脾完全是两回事,脾能够接受物质以后,它运输消化,最后化成气血,而升成气血以后,就能营养全身各个部位,当脾虚的时候,气血生成不足了,俗话说就是能量不足了,就感觉到特别疲劳。

根据中医的不同类型来说,虚证还可以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各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气虚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可能大家伙众所周知,就是人参、黄芪,这都可以补气。

脾气虚因为脾从中医来说它是主运化,运化就和消化联系的比较紧密一些,那么在我们中药里头,可以用一些补脾的山药、莲子、饴糖、苡仁米,来补脾气。

血虚血要养心,这种人可能出现心烦、失眠这种情况,再有就是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睡觉不好,还有就是比如说肝血不足,就会指甲容易断裂。

如果您有以下表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睡眠不好那么您可以选择:当归、阿胶、红枣、龙眼、当归羊肉汤阳虚答:阳虚最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怕冷,因为我们中医讲,阳虚可能是气虚之慎,因为中讲气是属阳的,他们还是有一定联系的,气虚日久了就会导致阳虚,除了怕冷,可能也会感觉到疲乏,没有精力。

肾阳虚在阳虚的基础上肯定都是怕冷,要是肾阳虚会有腰怕凉,还有可以伴随一些阳萎、早泄的表现,如果脾阳虚就可以出现肚子特别怕凉,并且稍微一吃凉的就拉肚子。

如果您有以下表现:疲乏、怕冷、腰凉膝凉、阳萎、早泄。

人体四虚

人体四虚

【人体四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1.气虚。

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

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补气虚食品:牛肉、猪肉、糯米、大豆、大枣、鲫鱼、鲤鱼、黄鳝、虾、蘑菇等。

可经常交替选服。

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参药煨乳鸽。

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萝卜缨、香菜、胡椒、紫苏叶、薄荷、荷叶。

【补气最简单的方法——清晨拍手】手是阳气的大本营,脚是阴气的大本营。

手穴共有39个,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

方法:十指分开,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均匀拍击,切记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以免拍手过度造成淤血。

开始可以轻拍,以后逐渐加重。

以自己的双手能承受为度,但不能太轻。

否则起不到刺激手掌穴位和反射区的作用。

2.血虚。

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

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

相应膳食:当归熟地乌骨鸡;怀山牛腩煲;怀菊带鱼;玫瑰怀菊露。

血虚忌食物品:荸荠、大蒜。

3.阴虚。

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

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相应膳食:怀菊大枣银耳羹;甲鱼怀牛膝汤;怀山煨土鸡。

阴虚忌食物品:胡椒、肉桂。

4.阳虚。

九种体质养生顺口溜

九种体质养生顺口溜

九种体质养生顺口溜
(最新版)
目录
1.体质分类与对应顺口溜
2.养生原则与方法
3.顺口溜的实际应用
正文
在中医理论中,人的体质可以分为九种,分别为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湿热、痰湿、气郁、血瘀和特禀。

每种体质都有其特点和相应的养生原则。

下面我们将介绍九种体质的顺口溜,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调理自己的身体。

1.阳虚体质:阳虚怕冷易感冒,手脚冰凉腰膝酸。

养生重在温补阳气,饮食宜选温热食物,如姜、桂皮等。

2.阴虚体质:阴虚内热易口干,皮肤干燥便秘难。

养生注重滋阴降火,多食甘凉食物,如银耳、黑木耳等。

3.气虚体质:气虚乏力易出汗,四肢乏力精神差。

养生需注重补气固表,多吃益气食物,如山药、红枣等。

4.血虚体质:血虚面色淡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慌。

养生须重视养血安神,多食补血食物,如当归、红枣等。

5.湿热体质:湿热易生痤疮痘,口臭口苦大便燥。

养生要清热利湿,多吃甘寒食物,如绿豆、苦瓜等。

6.痰湿体质:痰湿肥胖体型圆,口中粘腻易喘粗。

养生重在燥湿化痰,多吃燥湿食物,如薏米、杏仁等。

7.气郁体质:气郁易怒胸闷痛,养生需注重疏肝解郁,多吃理气食物,如佛手、橙子等。

8.血瘀体质:血瘀紫斑疼痛重,养生须注重活血化瘀,多吃活血食物,如当归、川芎等。

9.特禀体质:特禀体质过敏重,养生需注重固表养血,多吃益气食物,如黄芪、党参等。

了解自己的体质后,可以根据顺口溜中的养生原则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气虚阴虚阳虚五脏分类

气虚阴虚阳虚五脏分类

气虚阴虚阳虚五脏分类临床表现气虚病证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帅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1.肺气虚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调水道。

肺气虚,则其主宣降、司呼吸、调节水液代谢、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出现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2.肾气虚肾居腰府,藏精气,司二阴开合。

精气充五脏而上荣于脑髓。

肾气亏虚,失于荣养,见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肾不纳气,则呼吸浅促,呼多吸少。

3.脾气虚脾居中焦,主运化、司升清、统血行。

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4.心气虚心主血脉,藏神明。

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亦不能养神,故见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5.阳(气)虚气虚可见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

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辨证施治1.肺气虚证候;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

治则:补益肺气。

主方: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

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防风等。

2.肾气虚(1)一般肾气虚证证候;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治则:补肾益气。

主方:肾气丸加减。

方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党参、白术。

(2)肾气不固证证候;除一般肾气虚证外,还有小便频数清长,或余沥不尽、夜尿多、遗尿;或男子遗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量多;或月经淋漓不尽或胎动不安,滑胎者。

气虚、阳虚、阴虚之间的关系

气虚、阳虚、阴虚之间的关系

气虚、阳虚、阴虚之间的关系
张行舟梳理
一、气虚会导致阳虚,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也会引起阴虚,一般来说阴虚在先,阴虚时间久了会导致气虚,气虚或阴虚的时间久了会引起阳虚。

二、临床中如果有气虚或是阳虚,一定要既补气又要阴阳同补。

光补阴不补阳,到头一场空。

三、气属阳,阳虚会引起气虚,临床可见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而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常伴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迟无力,舌质淡胖等等,阴虚指精血和津液亏损。

四、临床上阴虚阳虚和气血是相互转化的。

相互转化关系
阴虚←∞→气虚←∞→阳虚
血虚∈阴虚(精血及津液)
阴虚→阳虚(气是阳的表现形式,实质为阳)!。

中医中对虚的定义

中医中对虚的定义

中医中对虚的定义
答案:
中医的虚一般指正气不足,可以分为阳虚、阴虚、气虚和血虚四种不同的类型。

虚是一种中医名词,就是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人体内阴阳、津液、气血等亏虚,以“不足、衰退、松弛”为主的病证。

如头发斑白、皮肤松弛、乏力怕冷等,均是虚证的症状。

1.阳虚:
阳虚就是指机体阳气虚弱,主要是由房事不节、先天不足以及肾气亏损等原因引起。

会导致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畏冷、手足厥冷、气短懒言以及便溏(粪便稀不成形)久泻等症状。

2.阴虚:
阴虚是指阴液不足,不能制阳所引起的一种证候。

所引起的症状为午后发热、手足心热、两颊发红、失眠多梦、发汗等。

3.气虚:
气虚是元气不足所引起的一种证候,会引起脏腑机能衰退,从而引起身体疲倦乏力、头晕目眩、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等症状。

4.血虚:
血虚就是指血液亏虚,会导致脏腑经脉失去濡养,引起面苍唇淡、手足发麻以及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失眠等症状。

不同的虚症需要遵循不同的治疗原则,患者应该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调理治疗。

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的中成药调理方法

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的中成药调理方法

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

的中成药调理方法玉屏风散——气虚质【病例】王小姐天生丽质,身体柔弱,虽然是白领阶层中的佼佼者,但是她却总是乐不起来,并且平时总是容易感冒。

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全身乏力,疲惫不适,或见气短,多汗,运动后加剧。

经过专家诊断为:气虚质,建议予玉屏风散调理。

【药物解释】玉屏风散是中医预防气虚感冒的专方,主要提升患者的“正气”以抵御外邪,适合于气虚质的人。

此外,它还能治疗症状轻微的早期感冒,比如伤风后出现鼻塞、怕冷等症状。

中医方剂里有“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行”之说,意思就是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只有黄芪、防风、白术3味药物。

黄芪是健脾补气药的代表,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特别适合于治疗肌表卫气不固导致的体虚盗汗,是方中的主打药物;白术则能健脾益气,帮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防风异名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

可以说,前两味药,以扶正为主,而防风则以祛邪为主,本方剂正是“标本兼治”的巧妙结合。

龙胆泻肝软胶囊——湿热质【病例】汤先生体形有些偏胖,脸上总是油光满面,看起来不清爽,而且很容易生粉刺痘痘,行动起来也比较缓重。

他心气很急躁,容易发火。

常常觉得嘴巴里发苦、口干,舌苔发黄还很腻。

吃东西喜欢口味重的,爱吃辣,但是吃了辣就容易上火,眼睛里出现红丝,还会便秘。

经过专家诊断为:湿热质,建议用龙胆泻肝软胶囊调理。

【药物解释】中医传统名方龙胆泻肝汤含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柴胡、甘草等药。

方中龙胆草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

黄芩、栀子苦寒,有清热燥湿、导热下行之效,为臣药。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可使湿热从小便而解。

生地、当归有滋阴养血之功。

柴胡有疏肝解郁和引经之用。

甘草调和诸药。

龙胆泻肝丸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疗效为医家和患者所称道。

而龙胆泻肝软胶囊是根据《中国药典(95版)》中“龙胆泻肝丸”的配方,改变剂型而研制成的新品种。

八种体质类型

八种体质类型

八种体质类型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尽相同,不同的体质类型对于健康的影响也不同。

在中医理论中,有八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分别是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和特禀体质。

下面将对每种体质类型进行详细介绍。

1. 阳虚体质阳虚体质是指人体阳气不足的体质类型。

阳虚体质的人通常面色苍白,容易感到寒冷,手脚发凉。

他们的体温较低,精力不足,容易疲劳。

此外,他们还容易出汗,尤其是夜间出汗。

阳虚体质的人应该多吃暖性食物,如姜、辣椒等,同时避免寒冷环境和寒冷食物的摄入。

2. 阴虚体质阴虚体质是指人体阴液不足的体质类型。

阴虚体质的人通常面色潮红,容易口干舌燥,咽干咳嗽。

他们容易烦躁不安,失眠多梦。

阴虚体质的人应该多吃滋阴的食物,如绿豆、莲子等,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 气虚体质气虚体质是指人体气血不足的体质类型。

气虚体质的人通常面色苍白,容易疲劳乏力,气短懒言。

他们容易出汗,容易感到胸闷气短。

气虚体质的人应该多吃补气的食物,如黄豆、花生等,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体力。

4. 痰湿体质痰湿体质是指人体湿气过重的体质类型。

痰湿体质的人通常面色黯淡,容易肥胖,皮肤容易发黄,容易疲倦乏力。

他们容易出汗,尤其是头部容易出汗。

痰湿体质的人应该多吃利湿的食物,如薏米、绿豆等,同时避免过食油腻和甜食。

5. 湿热体质湿热体质是指人体湿气和热气过重的体质类型。

湿热体质的人通常面色黯淡,容易烦躁不安,皮肤容易生痘,容易口干舌燥。

他们容易出汗,尤其是手掌和脚掌容易出汗。

湿热体质的人应该多吃清热的食物,如黄瓜、冬瓜等,同时避免辛辣和油腻食物的摄入。

6. 血瘀体质血瘀体质是指人体血液循环不畅的体质类型。

血瘀体质的人通常面色黯淡,容易疲劳乏力,容易出现皮肤瘀斑和淤血。

他们容易感到疼痛,尤其是经期时容易出现痛经。

血瘀体质的人应该多吃活血化瘀的食物,如红枣、桃仁等,同时避免久坐不动和长时间站立。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辩证及调理方法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辩证及调理方法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辩证及调理方法一、虚证会造成的后果无论什么病,只要是生病,都是先虚而后病。

通俗地说,“虚”说明人体正气不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人体正气旺盛,才能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也就难以产生,也就不会发生疾病。

否则,“虚”在初级阶段,会导致人疲乏无力、精力不济、情绪低落、头目不清、食欲不振、便秘泄泻、失眠多梦、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等“虚”发展到高级阶段,各种疾病就来了。

虚证的讨厌之处在于:它虽不会马上要你的命,却会反复缠绵,变成“顽症”。

二、四种虚症中医对虚证进行了总结,将其分为4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中医认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外表是内在的体现,只有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才能身材健美、肌肤润泽、青春永驻,反之,人不但会生病,还会显老。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很多女性朋友并不是老了,而是虚了。

懒,说明你气虚;掉头发,说明你血虚;长痘痘,说明你阴虚!你是哪种虚?1、气虚——无力气虚好比人体的燃料不足,从而导致动力不足。

气来自三个方面:先天拥有的精气(肾)、后天吸取的水谷之气(脾胃)、呼吸的空气(肺),因此气虚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虚:肾虚、脾虚、肺虚。

A.主要表征(1) 气虚的女人最大的特征就是“懒”,懒得说话,懒得动弹,恨不能整天“葛优躺”。

(2) 脾主运化水液,脾气虚了,运化水的能力就会下降,就会脾湿,所以气虚的女人基本都伴有脾湿的症状,都有齿痕舌。

(3) 气虚则无力固摄大便,就会大便不成形;气虚会引起血虚血瘀,月经容易推迟,如果气虚症状严重,还会导致闭经;气虚下陷,就会导致带脉失约、冲任虚损,使子宫失于维系,致使子宫脱垂。

至于疲乏、自汗、气喘等,更是气虚的标配。

B.辨别要点懒!易疲倦、易感冒、脏腑功能弱。

气虚容易跟阳虚搞混,二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寒象,气虚是单纯的功能减弱,而阳虚是功能减弱+寒象。

C.调理方法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症状与调理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症状与调理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症状与调理一、体虚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1、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可经常交替选用。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叶、薄荷、荷叶;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2、血虚: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KCB齿轮油泵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血虚忌食物品:荸荠、大蒜;相应膳食:当归熟地乌骨鸡;怀山牛腩煲;怀菊带鱼;玫瑰怀菊露忌食或少食: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

3、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KCB-300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齿轮油泵kcb 55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及其濡养功能减 退的病理状态。 常见面色萎黄、唇舌爪甲色淡无华、 神疲眩晕、心悸不宁、经少或经闭、脉 细等临床表现。
主症为面色萎黄无华及月经量少等。 血虚在脏腑主要有心血虚和肝血虚。
津液不足,是指津液亏少及其滋润等 功能减退而出现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 状态。 常见于吐、泻、发热之后,可出现目 陷、螺瘪、尿少、口干舌燥、皮肤干涩 而失去弹性,甚则见目眶深陷、小便全 无、精神萎顿、转筋等症。 主症是皮肤、口鼻干燥及大便干燥等。 津液不足主要见于肺、胃和大肠。
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道理,阴虚日久, “无阴则阳无以化”,可出现“阴损及阳” 的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阳虚日久,“无 阳则阴无以生”,可出现“阳损及阴”的以 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此时的阴阳两虚都兼有气虚的表现,只 是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故都可在滋阴 或补阳的基础上兼以补气,如生脉散或参附 汤之类。
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与气虚的 关系如何? 这在以往的教科书上一般不讲, 也是同学们难以理解的问题。下面我 们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她们之 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解决阴虚、阳虚、阴 阳两虚中,到底是“什么”不足了? 是精虚了,血虚了,津液不足了,还 是气虚了? 若以精血津液不足为“阴虚”而气 不足是“阳虚”,自然与已有的精虚、 血虚、津液不足与气虚等中医学固有 概念相重复,因而失去了其存在的意 义。
阴气


阳气
人体之气以其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分 为阴气与阳气两部分: 阴气具有凉润、抑制、宁静、沉降 等作用; 阳气具有温煦、兴奋、推动、升发 等作用。 阴气与阳气之间既对立制约,又互 根互用。
阴气虚不能制约阳气,阳气相对 偏亢,可出现阴虚内热、阴虚阳亢、 阴虚火旺等虚热性病证; 阳气虚不能制约阴气,阴气相对偏 胜,则出现阳虚内寒、阳虚阴盛等虚 寒性病证。 虚热性与虚寒性病证的出现是阴虚 与阳虚病机的初始阶段。

什么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该怎么调理

什么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该怎么调理

一、体虚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1、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可经常交替选服。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2、血虚: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血虚忌食物品:荸荠、大蒜;相应膳食:当归熟地乌骨鸡;怀山牛腩煲;怀菊带鱼;玫瑰怀菊露忌食或少食: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

3、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阴虚忌食物品:胡椒、肉桂;忌食或少食:狗肉(脑血管患者禁食)、羊肉(肝炎患者禁食)、雀肉、海马、海龙、獐肉、锅巴、炒花生、炒黄豆、炒瓜子、爆米花、荔枝、龙眼肉、佛手柑、杨梅、大蒜、韭菜、芥菜、辣椒、薤白、生姜、砂仁、荜拨、草豆蔻、花椒、白豆蔻、大茴香、小茴香、丁香、薄荷、白酒、香烟、红参、肉苁蓉、锁阳等。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补法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补法

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的补法我们知道人体虚弱了,就需要进补,然而进补是有很多讲究的。

因为中药有寒、热、温、凉的不同药性。

中医就是用药性的“偏”来纠正人体的偏向,即使是药膳,食用时也有相同的宜忌。

如果人体健康又没有偏向的话,用了偏的药或者药膳,反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身体强壮,阳气旺盛的人,服用补阳类的中药或药膳容易上火的原因。

“虚则补之”,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大法之一,进补的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

而“虚”又分为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不同的类型,必须分别采用各自不同的补法进行对应性中药治疗或药膳进行食疗。

可是,如今许多人只知道自己很虚,但不知道究竟是什么虚。

只知道人参、鹿茸是补药,却不知道应该补气还是补血,补阴还是补阳。

盲目进补,就算是“十全大补汤”也帮不上忙的,一定要对症下药或食疗,才能更有效地调整虚症。

1.气虚标准症状:没有精神、说话有气无力、非常容易出汗、伸出舌头看看颜色又淡又白、搭一下脉也很弱。

进补误区:服用“铁皮枫斗”补气虚。

枫斗是耳环石斛的别名,有养阴益胃,生津止渴的功效。

由于石斛药性微寒,因此对于阳虚的人不宜单独服用石斛或石斛制品。

而气虚的人服用铁皮枫斗,那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如果滥用,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对策:益气补虚。

菜单1:可选用相应的人参(如各类山参、白干参、大力参、生晒参、糖参等)、黄芪、党参等。

平时应多食黄豆、山药、大枣、栗子、胡萝卜、牛肉、兔肉等食物。

菜单2:市面上可以找到“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按医嘱或按说明书服用。

菜单3:食补“四君子鸡汤”用料:“四君子鸡汤料方”、鸡腿两只、酒和调味品适量。

制作:1.将“四君子鸡汤料方”放入锅底,再放入氽过水的鸡腿、适量的酒与水。

2.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炖至鸡腿酥烂为止,放入适量调味品可食用。

功效:补气健脾。

对因为消化能力弱而引起的胃口不好、腹泻、四肢无力或者慢性病引起的气虚相当有效。

2.血虚标准症状:面色发黄、嘴唇没有血色、经常性头晕心慌、容易忘事和失眠、手脚莫名其妙发麻。

阴虚和阳虚的区别和表现

阴虚和阳虚的区别和表现

阴虚和阳虚的症状、气虚和血虚的区别及调理人体虚症、概括起来就血虚、气虚、阳虚、阴虚四种类型,根据虚症的不同类型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补虚药,阴虚和阳虚的症状、气虚和血虚的区别及调理应辩证施术什么是气虚和血虚,阴虚和阳虚的区别及症状1、阴虚体质的人常有虚火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头顶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2、阳虚体质的人火力不足所谓阳虚,是指机体阳气不足,即俗称“火力不足”,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机能减退或衰退,反应能力低下,代谢热量不足的一种体能状态。

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气虚为主,临床表现为平素怕寒喜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喜热饮食,饮食生冷则易腹痛腹泻,或胃脘冷痛,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体胖嫩,舌苔白滑,脉象沉溺等。

3、气虚体质表现为疲劳乏力气虚体质是指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

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低下。

常表现为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苔白,脉虚弱等。

4、血虚体质常为面苍色白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出现一些变化。

若血虚不能充养机体,则出现面色无华,视物不明,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等病理变化。

血虚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贫血。

血虚体质之人,临床常易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舌质淡白、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症状。

5、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6、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气虚阳虚阴虚

气虚阳虚阴虚

气虚阳虚阴虚
-----杏林教师
《中医虚证·气虚证篇》
气虚病机:
气者,人之全然也!人有此生,全赖此气。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起落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那么神机化灭;起落息,那么气立孤危”。

人体生生不息,皆因气之为用也!少气那么无力。

凡气虚之人,必感乏力。

《素问·动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那么养神、柔那么养筋”,故气足那么神旺,气虚那么神衰。

气虚之人,常感神疲。

综上所述,神疲惫力乃气虚第一主症。

肺主自然清气,脾主水谷精气,二者相合,名曰宗气。

宗气聚于胸中,以胸为府。

故气虚者,多胸闷气短;甚者以深吸为快,常欲抬肩以吸。

胸闷气短乃气虚第二主症。

脾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

气虚者,运化无力,故食欲不振、食少纳呆,此气虚第三主症也。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喉、主声,气虚者,声音低怯,少气懒言,此气虚第四主症也。

肺主气,在体合表,主皮毛;气虚者,体表不固,故怯风畏冷,平素易于伤风外感,此气虚第五主症也。

肺主气、主津,在体合表,主皮毛;气虚者,体表不固,故常自汗出,或动那么汗出,此气虚第六主症也。

中医七种体质特点

中医七种体质特点

中医七种体质特点中医学认为,人体可以分为七种不同的体质。

每一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倾向。

这些体质包括平和、气虚、阳虚、阴虚、血瘀、湿热和痰湿。

在中医治疗中,了解患者的体质类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体质类型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七种体质的特点。

1.平和体质平和体质是指人体各项指标都处于正常水平,没有突出的优势或劣势。

人们通常表现为精力充沛、心情稳定、容易入睡、食欲正常、皮肤光滑等。

在保持健康方面,平和体质的人最容易掌握平衡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2.气虚体质气虚体质是指人体的气血不足,气虚体质的人通常会感到疲倦、容易出汗、容易感冒、胃口欠佳、思维能力下降等。

气虚体质的人应该增加正常的饮食、改善心情、加强锻炼以增强身体的气血能力。

3.阳虚体质阳虚体质是指人体阳气不足,阳虚体质的人通常会感到疲倦、乏力、冷热体质不平衡、食欲不振等。

阳虚体质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温热食物,避免长时间寒冷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情和作息规律。

4.阴虚体质阴虚体质是指人体阴液不足,阴虚体质的人通常会感到口干、口渴、皮肤干燥、失眠、多梦等。

阴虚体质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海带、牛奶、芝麻等,避免经常失眠,保持良好的心情和作息规律。

5.血瘀体质血瘀体质是指人体的血液循环不畅,血瘀体质的人通常会感到疼痛、呈现皮肤暗沉、网络状静脉曲张等。

血瘀体质的人应该多吃一些对血液循环有益的食物,如猪肝、黑木耳、葡萄酒等,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情。

6.湿热体质湿热体质是指人体体内湿气过重,湿热体质的人通常会感到脸部油腻、口苦口臭、舌苔厚重、体臭、皮疹等。

湿热体质的人应该多吃一些利湿解毒的食物,如茶叶、荷叶、黄瓜等,保持干燥的环境和良好的作息。

7.痰湿体质痰湿体质是指人体湿气和痰液堆积,痰湿体质的人通常会感到头晕、头痛、胸闷、口舌生津、容易睡觉,肥胖等。

痰湿体质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清热化湿的食物,如花菜、鲜蘑菇、白萝卜等,避免过度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虚阳虚阴虚-----杏林老师《中医虚证·气虚证篇》气虚病机:气者,人之根本也!人有此生,全赖此气。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人体生生不息,皆因气之为用也!少气则无力。

凡气虚之人,必感乏力。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故气足则神旺,气虚则神衰。

气虚之人,常感神疲。

综上所述,神疲乏力乃气虚第一主症。

肺主自然清气,脾主水谷精气,二者相合,名曰宗气。

宗气聚于胸中,以胸为府。

故气虚者,多胸闷气短;甚者以深吸为快,常欲抬肩以吸。

胸闷气短乃气虚第二主症。

脾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

气虚者,运化无力,故食欲不振、食少纳呆,此气虚第三主症也。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喉、主声,气虚者,声音低怯,少气懒言,此气虚第四主症也。

肺主气,在体合表,主皮毛;气虚者,体表不固,故怯风畏冷,平素易于伤风外感,此气虚第五主症也。

肺主气、主津,在体合表,主皮毛;气虚者,体表不固,故常自汗出,或动则汗出,此气虚第六主症也。

气虚证之舌象,或舌淡苔白,或舌体微胖大,稍有齿痕;脉或软、或大、或数,但重按,必无力。

“脉无力”乃辨识此证之要点也。

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又曰:“劳则耗气”,故气虚者,常动则症状加剧,或劳则症状加剧。

气虚者,宜静养。

气虚者,原本懒动,亦不宜多动。

《灵枢·口问》:“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即:清阳不升,脑失所养则头昏、脑鸣、甚则头空、隐隐作痛。

清阳不升,面部五官失于滋养,则清窍不灵,或视物不清、或耳塞耳闭、或舌痛舌痒,或鼻窍不通、或口疮唇燥。

中气下陷,固摄无力,肌腱松驰,可致脏器下垂,如:眼睑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睾丸下坠等等。

中气下陷,固摄无力,湿浊下注可致白带、阴痒、脚气、湿疹;脾肾精微下注,可致尿浊;胎元不固,可致流产;谷气下行,可致阴吹。

气主固摄,统摄阴液。

凡津液、汗液、血液、乳液、尿液、精液者,皆由气所主,气不摄津则多唾、多口水、多涕,多泪、多汗,多尿;气不摄血则肌衄、鼻衄、乳衄、便血、尿血、崩漏、月经量多等。

《灵枢·口问》篇。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脾胃气虚者,大小二便皆生异常:大便或稀薄或次数增多,小便或尿频或尿涩等。

麻者,气之虚;木者,血之虚;气血不足或气血受遏,肌腠失于荣养,则肢体麻木。

《中医虚证·阳虚证篇》一、阳乃温煦之气,阳虚则寒。

故畏寒乃阳虚证之第一主证。

阳虚者,畏冷怯风:稍遇凉风,则易外感,常鼻塞、流涕、喷嚏。

虽夏季,亦不敢迎风贪凉(怕电扇空调),衣着每多于常人。

阳虚者,形寒肢冷:因四肢为诸阳之末,故手足冰冷较为明显;人身部位而言,前为阴,腹为至阴之地;后为阳,背为至阳之地,故阳虚者多腹冷、背凉;又:上为阳,下为阴。

肾为阴阳之根,其经脉达于足底,阳虚者,多足冷。

另:天人相应,合于四时。

昼为阳、夜为阴;夏为阳、冬为阴;故阳虚者,症状常在夜晚加重,冬季犹甚。

阳虚者,需保暖,故常关门闭户,厚衣重被,卷屈俯卧。

阳虚者,喜热资助,故饮食喜温热燥辣,恶生冷清稀;喜睛天、白昼、阳光,恶阴天、夜晚、寒冷。

二、“有诸内,必形于诸外”。

赤色主火,白色主寒。

气色苍白乃阳虚证之第二主证,望诊时,察颜观色不可忽视。

阳虚者,唇淡、面白、小便清。

舌淡、苔白、爪甲暗。

三、阳主动,阴主静。

观其动静,以别阴阳。

上工守神,精力之强弱,寓阴阳之盛衰。

阳虚者,多嗜卧懒动,神疲乏力,语声低怯。

阴虚者,多亢奋不宁,烦躁易怒,声音清亮。

阳虚之证,根据其不同程度及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可分为四大类,即:阳气亏虚、阴阳两虚、虚阳上浮、元阳外脱。

阳气亏虚者,症状表现最为典型:唇淡面白、形寒肢冷、神疲嗜卧、大便稀溏、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迟紧等。

以上症状虽不一定齐备,但总有二三个症状表现明显,较易分辨。

然而,凡事有常数,亦有变数;知常易,达变难。

阳气亏虚证仅是阳虚证之常态而已!阴阳两虚者,因阴阳互为其根,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最终导致阴阳俱损。

此证阴症阳症混为一体,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犹难识辩!若单补其阴,则阳不运化,徒生痰湿;其单补其阳,则火上浇油,灼伤津液;必须阴阳双补,才能阴阳互生。

辩证要点有三:1、既有阳虚之神疲懒动,又有阴虚之咽干口渴等症。

2、阳虚者多冬天怕冷而夏天耐热,阴虚者夏天怕热而冬天耐寒,相对于常驻人,阴阳两虚者既冬天怕冷又夏天怕热。

3、阳虚者,但欲寐;阴虚者,易失眠;阴阳两虚者往往神疲思睡,时时欲睡,但又难以入睡,即使用权睡着,也多梦易醒。

虚阳上浮者,寒邪盛而真阳衰也!肾为阴阳之根,元阳本下藏于命门。

若真阳衰,寒邪沉降趋下,直入坎宫,雀巢鸠占,逼迫真阳,真阳难守本位而逃逸上浮,则形成上热下寒之证。

虚阳上浮,客居于头面五官孔窍,而生目赤、颧红、口渴、咽燥、舌疮、齿痛诸症,极似阴虚火旺,实则真寒假热也!然医者常为假热所迷惑,昧误多矣!辩证要点有三:虽热症见于上,但下身多见寒症:1、大便溏,小便清,2、口渴但不欲多饮或喜热饮,3、足冷。

元阳外脱者,寒邪极盛而真阳极衰。

阴寒逼迫真阳,一身元阳尽浮于头面体表,或身热如焚、或烦躁神昏、或面赤唇焦,或咽喉肿痛,或齿缝渗透血,或额头汗出,或喘促呃逆,或便结溲黄,看似实火旺盛,实则阴霾重重,弥漫无边。

若不及时回阳,一旦元阳离体外散,性命乃绝!元阳外脱证,阴极似阳,极难分辩;辩证要点有二:1、其脉或浮、或大,或数,但重按必定无力!2、不欲饮水或饮水不多,若饮犹喜热饮。

阳虚之人,最易产生三大类病症:阳虚不摄、阳虚水泛、阳虚阴凝。

阳虚不摄者,阳气虚,固摄阴液无力,以至阴液易于外泄,其症如下:汗为心之液。

心阳虚,心液不收,胸前、腋下易出汗,汗多则心悸。

泪为肝之液。

肝为罢极之本,肝阳虚,肝液不收,则易劳倦,多呵欠流泪或迎风流泪。

涎为脾之液。

脾阳虚,脾液不收,口水多。

涕为肺之液。

肺主表,主津。

肺阳虚,表不固,易自汗;肺受寒则多涕。

唾为肾之液。

肾主水,司二便。

肾阳虚,肾液不收,多唾,多尿。

凡津液、血液、乳液、精液等皆为阴液。

阳不摄津,则多汗、多尿、多泪、多唾、多涎、多涕。

阳不摄血,则呕血、便血、鼻衄、齿衄、肌衄、月经过多、崩漏。

乳液乃水谷精气所化。

脾阳虚,宗气弱,乳液不收,则产妇乳液清稀,未哺自流。

肾阳虚,精关不固,则遗精、滑精,早泄。

阳虚水泛者,阳气温煦气化无力,不能化水生津,以至水饮痰湿滞于体内,成为至病之源。

水饮痰湿同出一源而形态各异,所不同者:从弥漫到聚集,从清稀到浓稠,从无形到有形是也。

阳虚水泛,水气凌心则惊悸,失眠、奔豚;水气浸肺则咳喘;阳虚水泛,水停中焦,清阳不升则眩晕;阻遏阳气,则恶寒;津不上承则口渴;积饮逆满则呕吐;水饮犯胃则胃痛;水饮犯脾则腹痛、腹泻。

阳虚阴凝,津凝则口渴、便秘;血凝则脉道瘀滞,发为痹证,常见于头痛及颈肩腰腿痛诸症,女子可见痛经、闭经等症。

心阳虚:心下悸,欲得按;胸闷、气短。

肝阳虚:巅顶痛,四肢厥,吐涎沫;少腹及阴部拘急。

脾阳虚:恶食生冷,腹胀,便溏,阴黄。

肺阳虚:畏冷怯风,自汗,多尿。

肾阳虚:形寒肢冷,嗜卧懒动,夜尿频。

《中医虚证·阴虚证篇》道生阴阳,一分为二。

阴用于滋养,阳用于运化,阴阳相和,共同孕育万物生长。

阴阳本为一体,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

在自然界中,常有旱灾。

干旱之地,或土地龟裂,草木竟萎;或沙漠延绵,杳无生机。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而言,所谓阴虚,就是人体内出现了不同程度“旱灾”!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靠阴液滋养濡润,若阴液不足,脏器失于滋养濡润,则诸病生焉。

阴虚者,最易出现如下症状:眩晕、目涩、耳鸣、咽干、烦躁、失眠、便秘、麻木、肤痒、发热、出汗、衄血等。

心阴虚证: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

心阴虚者,舌尖红、麻痒、生疮、弄舌(即舌头不由自主地在口中伸缩吞吐)心主笑,主喜。

心有余则笑不休。

心阴虚,心火内动,可致人无故发笑,甚至狂笑不止。

心主血,主脉。

阴虚则热,灼热伤及脉络,血得热则易妄行,可致咳血、吐血、鼻衄、肌衄等。

心藏神,虚热内扰,可致心烦,失眠。

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心悸、易惊。

汗为心之液,手少阴心经之脉通于腋下,阴虚生热,迫津外泄则腋下多汗;兼湿热者,腋下汗臭。

肝阴虚证:肝主风、主巅顶。

肝阴虚可致头痛、眩晕。

肝主风、主筋。

肝阴虚,筋失所养则拘急、痉挛、抽搐、震颤。

肝藏血,气虚则麻,血虚则木。

血能载气。

肝阴虚者,肢体失于滋养濡润则麻木不仁。

肝主胁,肝阴虚,肝体失于滋养则右胁下隐隐作痛。

此属不荣则痛,不同于不通则痛,当用小建中汤类缓急止痛,若用柴胡类方剂舒肝解郁不仅无效,反而有可能加重疼痛。

肝藏魂,肝阴虚者,魂失所养则不宁,常多梦早醒。

肝主谋虑,主怒。

肝虚则多疑,实则偏执。

肝阴虚者,肝火亢,其人易怒、刚强、执拗、急燥。

肝开窍于目,肝阴虚者,目涩而胀,视物昏花、夜盲。

肝藏血、主膝;肾藏精、主腰;肝肾同源,精血相生。

肝肾阴虚则腰膝酸软。

肝为将军之官,主升、主动。

肝阴虚者,肝气易动,时常惹事生非,扰及四邻。

肝气犯肺则咳嗽、咯血;犯胃则呕吐、呃逆;犯脾则腹泻、腹胀大、食不下;犯心则惊悸;犯肾则单侧腰痛。

肝阴虚者,阳热盛,酒亦大热之性,故不耐酒力,稍饮即醉。

曾经善酒之人,若病至肝阴不足,亦酒量锐减。

肝主情志,欲火发于肝。

肝阴虚者,性欲易动,男子易勃举,相火内扰则易早泄。

脾阴虚证:脾性中正纯厚,含阴阳而不偏阴阳。

既有脾阳虚证,必有脾阴虚证,只是世人多不识脾阴虚证。

脾主运化水谷。

米无火不能成饭,无水亦不能成饭。

故脾阴虚者,亦不能运化水谷,常食欲不振,纳少。

脾开窍于唇,脾阴虚者,唇失濡润,常唇干起皮。

脾主燥。

脾阴虚者,燥犹甚,故大便干如算盘籽,呈粒状。

脾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

脾阴虚,气血不足,阴不制阳可致发热。

阳气易于升浮,香气性亦浮散。

脾阴虚者,恶闻浓烈香气,喜甘淡平和之品。

胃阴虚证:胃主受纳。

胃阴虚,轻者胃中虚火,则饥不欲食;重者胃中实火,则多食善饥。

胃为水谷之海,阴虚则火旺。

胃阴虚者,多口渴。

胃阴虚者,热内蕴,易升浮,故闻恶腥荤之气,闻之则欲呕。

胃阴虚,胃失滋养濡润,因燥而感嘈杂、灼热;喜清稀饮食,恶辣椒。

胃络于牙龈,胃阴虚,胃火旺可至齿衄、齿痛。

肺阴虚证:肺为娇脏,稍受侵扰则咳、喘。

肺阴虚,肺脏失于滋养则干咳、少痰。

肺阴虚,虚火灼伤肺络则咯血。

肺阴虚,虚热伤肺则肺萎,肺萎则肺气不降,输布津液,通调水道之功能失常,津水上泛而多涎吐涎。

肺主喉,开窍于鼻。

肺阴虚,咽喉燥,鼻燥鼻衄。

肺主津,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阴虚者,大肠亦燥,故便秘、痔疮。

肺主表皮,肺阴虚则皮肤干燥起屑。

肾阴虚证:肾为诸脏之根,阴阳之本,主任督二脉。

肾阴虚,虚热沿督脉上浮,则脊背热。

肾阴虚,因任脉达于咽喉,故咽干咽痛咽哑失音。

肾阴虚,心肾不交则失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