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管理学原理》课程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A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Management A 课程属性:必修课学时:40 学分: 2.5先修课程:后续课程:适用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一、课程简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

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管理学》是教育部高教司确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1单元: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明确现代管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提高对管理学重要性认识。

阐明管理学基本问题,了解管理学历史发展,展示现代管理学学科发展动向和前沿问题。

2、能力培养有意识地培养作为管理者的技能,培养泰罗标准化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

3、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解注重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学的内容与特点,管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内容。

【难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第2单元: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道德的定义、若干道德观、崇尚道德的管理特征、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社会责任的定义、社会责任观。

2、能力培养能坚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验、训练和强化职业道德行为,提高组织道德素质的途径和承担社会责任有一定的思考和应用。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000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时学分】56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学、组织及其绩效影响因素、管理者、管理思想的演变、决策及其过程、目标及其确定、计划及其制订、组织结构设计、人员的配备、权力的分配、领导艺术、沟通技巧、激励原理、控制基础、管理创新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成如下教学目的:1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使学生对管理学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相关关概念及理论,能初步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自身管理问题,分析和解释组织管理问题。

2 .管理学的总体框架及管理工作。

使学生能够对管理学及管理工作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够解释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再现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3 .管理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与方法。

使学生大致知道各项管理工作中一些常用的方法,能够准确陈述管理学中的基本思维方法。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及其功能2 .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3 .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4 .管理学及其特点教学要求:1 .理解管理及其功能2 .掌握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3 .掌握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4 .了解管理学及其特点重点难点:1管理及其功能5 .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交流讨论如何对待规章制度(二)第二章组织及其绩效影响因素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组织及其功能2 .组织环境的构成3 .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影响4 .组织文化及其影响教学要求:1 .理解组织及其功能2 .掌握组织环境的构成3 .理解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影响4 .理解组织文化及其影响重点难点:1 .组织及其功能2 .组织环境的构成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组织成员(三)第三章管理者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者及其角色分工2 .管理者的分类3 .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4 .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教学要求:1了解管理者及其角色分工2 .掌握管理者的分类3 .理解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4 .掌握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重点难点:1 .管理者的分类2 .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讨论影响自己成为合格管理者的素质障碍(四)第四章管理思想的演变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2 .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3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4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教学要求:1 .了解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2 .掌握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3 .了解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4 .了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重点难点: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思想体系(五)第五章目标及其确定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目标及其特点2 .目标的制定3 .目标管理4 .目标制定和运用技巧教学要求:1 .掌握目标及其特点2 .掌握目标的制定3 .理解目标管理4 .理解目标制定和运用技巧重点难点:1 .目标及其特点2 .目标的制定3 .目标管理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讨论有清楚的目标与没有目标有何区别(六)第六章计划及其制订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计划及其作用4 .计划的制定和审定5 .计划制定方法6 .时间管理:个人计划实践教学要求:1 .掌握计划及其作用2 .理解计划的制定和审定3 .了解计划制定方法4 .掌握时间管理:个人计划实践重点难点:1 .计划及其作用2 .计划的制定和审定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讨论人们为什么常常没有做计划的习惯(七)第七章决策及其过程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决策及其类型2 .理性决策过程3 .决策方法4 .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教学要求:1 .理解决策及其类型2 .理解理性决策过程3 .了解决策方法4 .掌握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重点难点:1 .决策及其类型2 .理性决策过程3 .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从决策模拟练习中学到了什么(A)第八章组织结构的设计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组织设计理论综述2 .组织结构的设计3 .岗位职责设计4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教学要求:1 .了解组织设计理论综述2 .掌握组织结构的设计3 .了解岗位职责设计4 .理解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重点难点:1 .组织结构的设计2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其他教学环节:学生根据虚拟的企业基本情况,分组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九)第九章人员的配备3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人员配备及其原则2 .人力资源规划3 .人员的招聘与甄选4 .人员的考核与培训教学要求:1 .掌握人员配备及其原则2 .了解人力资源规划3 .了解人员的招聘与甄选4 .了解人员的考核与培训重点难点:人员配备及其原则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衡量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成效(+)第十章权力的分配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权力及其类型2 .授权及授权方法3 .集权与分权4 .权力分配艺术教学要求:1 .掌握权力及其类型2 .掌握授权及授权方法3 .理解集权与分权4 .了解权力分配艺术重点难点:1 .权力及其类型2 .授权及授权方法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组织中谁拥有权力(十一)第十一章领导理论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 .群体及其行为影响因素3 .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4 .有效领导理论教学要求:1 .了解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 .了解群体及其行为影响因素3 .理解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4 .掌握有效领导理论重点难点:1 .有效领导理论2 .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增强个人影响力(十二)第十二章沟通方法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自我沟通3 .人际沟通4 .组织沟通教学要求:1 .掌握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了解自我沟通3 .掌握人际沟通4 .理解组织沟通重点难点:1 .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人际沟通3 .组织沟通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人际沟通中常见的障碍(+≡)第十三章激励原理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行为、动机与激励2 .动机的激发3 .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4 .激励的基本方法教学要求:1 .理解行为、动机与激励2 .掌握动机的激发3 .掌握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4 .了解激励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1 .动机的激发2 .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高校的奖学金制度(十四)第十四章控制基础3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控制系统的建立2 .控制过程与原则3 .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4 .控制的阻力及其防范教学要求:1 .了解控制系统的建立2 .掌握控制过程与原则3 .理解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4 .了解控制的阻力及其防范重点难点:1 .控制过程与原则2 .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营控制的影响(十五)第十五章管理创新2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创新及其重要性2 .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3 .管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4 .管理创新的管理教学要求:1 .了解管理创新及其重要性2 .掌握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3 .了解管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4 .理解管理创新的管理重点难点;1 .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2 .管理创新的管理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创新与创造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推荐教材:《管理学》(第四版),邢以群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管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

《管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

《管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Ⅰ前言管理学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

它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了解管理过程普遍规律、管理学基本原理和管理学一般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对管理学有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学时, 均为理论学习。

四教材:《管理学》(双语版),人民邮电出版社,李训,董竞飞,2013年。

II 正文第一章管理概述一教学目的通过对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职能、管理者的素质要求、管理理论等的学习,学会运用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研究管理问题,并了解管理理论中主要的代表人物。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管理的含义。

(二) 了解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三) 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四) 熟悉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以及代表人物。

三教学内容(一)管理的概念、性质。

(二)管理者的定义、类型、技能、管理职能。

1管理者的定义。

2管理者的类型。

3管理者的技能。

4管理的职能。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管理理论。

第二章计划一教学目的通过对计划特征、作用、类型、流程以及编制方法的学习,能够为既定目标的实现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

二教学要求(一) 了解计划的特征和作用。

(二) 掌握计划的类型与编制流程、计划的编制方法。

(三) 熟悉制定计划应考虑的问题。

管理研究方法

管理研究方法

管理研究方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管理研究方法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的动态、内部管理的效率等诸多方面,从而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首先,管理研究方法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

在进行管理研究之前,企业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一步是研究的基础,也是研究的动力源泉。

只有明确了研究目标和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其次,管理研究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对象选择合适的研究手段。

同时,还需要运用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此外,管理研究方法需要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管理研究不仅仅是为了理论上的探讨,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实际的管理工作。

因此,研究结果需要能够在实际中得到验证和应用,对企业的管理实践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只有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管理研究的价值和作用。

最后,管理研究方法需要注重创新和持续改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管理研究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管理需求和挑战。

因此,管理研究者需要保持开放的思维,不断吸收新的理论和方法,推动管理研究的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管理研究方法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和管理实践,还可以指导企业制定科学的经营策略,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因此,企业需要重视管理研究方法的应用,不断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详解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详解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

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名称:管理研究方法学分:3学分学时:36学时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类型:理论课二、教学目标1.掌握管理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了解管理研究的发展动态;2.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管理研究;3.能够进行科学研究的系统规划和设计,包括问题的确定、目标的设定、研究假设的建立等;4.掌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分析工具处理管理研究数据;5.能够进行科学研究的结果解释和结论归纳,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推荐。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管理研究的概述和基本概念(2学时)1.1管理研究的定义和特点1.2管理研究的目标和意义1.3管理研究的类型和方法2.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学时)2.1科学研究的特点和要求2.2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2.3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研究问题的确定和研究设计(4学时)3.1研究问题的选择和确定3.2研究目标的设定3.3研究假设的建立和测试4.数据收集和处理(6学时)4.1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步骤4.2数据质量的保证4.3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工具5.统计分析方法(8学时)5.1描述性统计分析5.2推断性统计分析5.3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5.4多元统计分析方法6.结果解释和结论归纳(4学时)6.1数据分析结果的解释6.2结论的归纳与推理6.3建议和推荐的提出7.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6学时)7.1学术论文的组织结构和要素7.2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7.3学术论文的发表和评价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将管理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研究设计和数据处理,以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研究方法的能力。

3.小组研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研究问题的选择、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等进行交流和合作。

4.学术论文讲评: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讲评,指导学生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能力。

管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管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管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1. 课程简介,介绍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目标,以及课程的整体结构和安排。

2. 学习目标,明确阐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3.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实证研究等内容。

4. 教学方法,说明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调研等。

5. 教材及参考书目,列出主要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参考和深入学习。

6. 评估方式,说明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作业、考试或项目等。

7. 课程安排,具体列出每次课程的主题、内容和学习要求。

8. 支持资源,介绍学生可以使用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数据库、网络资源等。

9. 学术诚信,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

10. 其他要求,包括出勤要求、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内容组成了管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的主要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管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管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管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 管理学研究方法学)(2008年3月)共4篇18章序论: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第1章管理学研究方法导论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 An Overview 第1节什么是管理学研究方法第2节管理学研究方法的体系和内容第3节具体研究过程中的研究方法第4节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目的和任务第5节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学习第一篇制定研究计划Research Design and Planning明确研究问题、目标、途径、方法,规划研究资源、条件、过程,对整体研究活动和过程做出科学计划和安排或做好研究设计,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第2章问题的提出Problems and Issues Arousing in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Theory 第1节科学问题的特征第2节研究问题的来源第3节质疑、需求和愿望第4节问题的沉淀和筛选第5节研究目标和预期研究结果第3章研究问题的界定Problems Refining and Definition in Management Research 第1节问题的初步调研第2节研究对象和分析单位第3节研究内容、范围与边界第4节变量的测量与分析第5节提出研究假设Developing and Formulating Hypothesis第6节抽样方法与抽样方案第4章研究规划Research Preparation, Resource and its Planning第1节研究内容、规模与方法第2节研究条件第3节研究基础第4节研究资源#第5章设计研究方案第1节研究方案的性质和特点第2节研究方案的类型第3节研究方案的结构及设计第4节研究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第5节研究方案的评估标准第二篇收集研究资料Data Collecting and Preparation按确定好的研究计划、研究设想和实施方案,运用确定好的步骤、手段和方法,收集、核实、整理研究资料。

802《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管理学

802《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管理学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Management执笔者:吕海军、邬文兵、姜文生编写日期:2009年5月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编号:40L148Q2. 课程名称(中文):管理学3. 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s of Management4. 课程层次/性质:学科门类基础课/ 必修课5. 学时/学分:48/ 36. 先修课程:无7.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各类本科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各个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学科门类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教学内容是后续管理类相关课程及日后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理解一般组织管理若干职能为主线的整体内容结构基础上,掌握管理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熟悉各个管理职能的知识模块群以及各个职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具备基本管理技能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管理的基本过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简介(1课时)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进程;本课程教学组织;本课程训练环节与载体;本课程考核形式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使用教材、参考书与提供的其他相关课程资源。

1. 基本要求(1)理解本课程的一般组织管理的内容主线,领悟一般组织管理的重要性、作用。

(2)在说明本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安排的基础上,理解本课程如何建立了一般组织管理的若干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3)培养学生对一般组织管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2. 自学内容本章推荐的管理学参考书及期刊、电子资源(主讲教材附录)3. 实践内容访问本课程的网站,了解网站的结构和提供了哪些学习资源网址:/netcourse/webpage/management/index.asp(二)管理与管理学(3学时)主要内容:管理的含义、管理的性质、管理者角色的变化,管理者的职能定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本章案例。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编码: 11305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48先修课程:经济学开课系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本课程在对管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以及主要管理流派理论讨论基础上,围绕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分别阐明各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目的与一般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应用方法。

使学生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理解:管理的定义,管理的五种职能,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类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了解:各种管理定义的联系与区别,各种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管理的两种属性及区别;掌握:学会对身边的管理者能否胜任其工作指出判断,学会对所熟悉的组织可能遇到的有些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思路。

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难点: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道德观的种类,社会责任观的种类,对特定组织——企业来说,其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理解:每种道德观的内容与区别,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中外社会责任观的内容与区别,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的各种理由,企业社会责任与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

掌握:学会判断民主管理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学会判断某个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怎样走出这种困境。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背景与意义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对于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技能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对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学习管理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01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02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03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具备初步的管理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管理的定义、性质、职能、原则等基本概念,以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原理和方法。

战略管理分析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以及战略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探讨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领导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介绍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流派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应用。

组织文化与行为研究组织内部的文化建设、员工行为激励和团队建设等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讨论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和遵守伦理规范。

课程内容与结构管理定义及职能管理的定义管理是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工作活动,以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职能,这些职能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管理过程。

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等多重角色,这些角色要求管理者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能力。

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专业知识和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系统原理管理系统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要求管理者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问题。

人本原理管理活动必须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动机和行为,通过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研究方法与应用教案

管理研究方法与应用教案

《管理研究方法与应用》教案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管理研究方法与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与要求目的:使学生掌握二、教学体系与课时安排本课程分三个大部分(共64学时):1、管理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与定性研究方法(约16学时)2、定量研究在管理研究方法中的应用(约32学时)3、基本定量研究软件操作与应用(约16学时)三、结课要求:两篇论文,其中一篇必须是利用实证研究方法撰写的学术论文,争取以此为基础修改成一篇发表论文。

四、教学内容(一)管理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与定性研究方法(二)定量研究在管理研究方法中的应用(三)基本定量研究软件操作与应用[(二)、(三)两部分属于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因而这两部分分成几个内容段交叉进行,以便于学以致用]1、定量研究方法在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应用(1)定量研究方法的作用(2)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a.简单定量研究方法:数据列示、数据图、数据表、统计图等与Excel的应用b.计量与统计分析方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简单计量经济学方法与EViews的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的应用结构方程模型与Amose的应用2、简单定量研究方法与Excel的应用(简单介绍)3、简单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与应用:线性回归模型与EViews软件操作推荐教材:《计量经济学》,庞浩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EViews应用实验教程》,任英华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或者其它“计量经济学”及关于“EViews软件”的操作的教材。

(1)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与EViews软件初识a.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b.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c.拟合优度的度量、回归系数的估计与检验d.EViews软件的认识、数据文件的建立与处理e.一个案例(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相关问题处理a.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古典假定b.古典假定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与检验c.违反古典假定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处理: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3)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内涵关于面板数据的简单介绍)a.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与非平稳性及其影响b.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c.误差修正模型d. 面板数据的简单介绍(4)应用实例与软件操作a.EViews软件应用于间序列数据的操作与检验b. EViews软件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处理c.一个案例(论文研读)4、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的应用推荐教材:《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薛薇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版《Spss15.0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刘大海、李宁、晁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版或其它有关Spss软件的应用的书(1)Spss软件初识、数据文件建立与操作(2)基本统计分析与统计图形(3)相关分析:作用与Spss操作(4)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作用与Spss操作(5)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作用与Spss操作(6)信度分析:作用与Spss操作(7)应用实例(论文研读)5、结构方程模型与Amose(analysis of moment structures 矩结构分析)的应用推荐教材:荣泰生,《Amose与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版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版或其它有关结构方程模型及AMOS的操作与应用方面的书(1)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比较(2)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的基本原理(3)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4)Amose软件操作举例(5)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解决经济管理问题案例(论文研读)。

管理研究方法教材

管理研究方法教材

管理研究方法教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材: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这是由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的教材,主要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环境、管理过程、管理方法等。

《管理学》:这是由罗宾斯和库尔特合著的教材,主要介绍了管理学的概念、理论和实践,包括管理过程、组织行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现代企业管理学》:这是由吴照云编著的教材,主要介绍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管理学理论与实践》:这是由徐国华编著的教材,主要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环境、管理过程、管理方法等方面。

《管理学原理与案例分析》:这是由周三多编著的教材,主要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案例分析,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环境、管理过程、管理方法等方面。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教材,不同的教材侧重点和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08402课程名称: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核先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统计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管理学科下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组织与管理相关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并在各个环节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数据获取和收集、论文撰写有所了解,将会帮助学生在本科生论文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fered under the discipline of management, which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s and processe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related research.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will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elements of management research, data acquisition and collection, and paper writing, thus will help students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in the undergraduate thesis writing and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组织与管理研究课程是管理学科下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管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二、学时及学分总学时数:54,其中,讲授学时:48 ,实践(实验、实训)学时:6。

学分:3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开设学期:第1学期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管理学》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核心课。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

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管理学》是教育部高教司确定的管理类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教学目标《管理学》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有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

通过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学好各专业管理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三)学习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企业或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管理问题。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一)思想要求1、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2、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3、具有改革创新精神;4、能够自动自发运用管理知识进行职业养成;5、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对上级的下属意识、增强对下级的管理意识。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概述《管理学》从管理的一般理论出发,阐述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为主要发展阶段,分别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内容;最后,围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大管理职能重点阐述了管理的一般过程,并说明了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

课程的性质《管理学》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核心课。

课程教学目标《管理学》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有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

通过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学好各专业管理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管理学》的授课对象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课程总课时为54学时,3学分。

其中,课堂讲授45学时,案例讨论和总复习9学时。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为学习和掌握各种专业管理服务的基础知识。

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主要教材:《管理学》,高良谋、郑文全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

参考教材:1.[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 [美]里基.W.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中国市场出版社,20113. [美]理查德.L.达夫特:《管理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克里:《管理学》(第11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美]丹尼尔•A•雷恩著,《管理思想史》(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 [美]摩根•威策尔:《管理的历史》,中信出版社,2002。

8. [美]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必读50种》,海南出版社,199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编写人:张平编写时间:2005年10月30日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研究方法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 课程号:401338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管理学和自然科学一样,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

本课程在介绍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管理研究的设计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研究论文的撰写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即学习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的现象,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课程作为管理学本科生专业学习的最后一门课程,主要为毕业论文阶段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做好毕业论文研究奠定基础,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应用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研究方法,作为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结合的桥梁,使学生具备应用理论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为重点、难点)
*第一章导论(2学时)
第一节管理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分类
二、研究的过程
第二节学习研究方法的意义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6学时)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一、问题的发现
二、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变量
二、假设
三、案例
*第三章文献查阅与文献研究(6学时)第一节文献的收集
一、信息收集的方法
二、信息的总结
三、信息的选择和利用
第二节文献研究
一、归纳方法
二、文献综述
*第四章定量研究(6学时)
第一节研究的设计
第二节实验研究
第三节准实验研究
第四节准实验研究
第五章调查研究(6学时)
第一节调查设计
一、纵向设计
二、横向设计
第二节问卷调查
一、问卷格式
二、问卷题目
三、问卷发放方法
四、问卷回收
五、问卷数据处理
六、问卷结果分析
第三节访谈调查
一、访谈题目
二、访谈的进行
三、访谈结果
*第六章研究报告(2学时)
第一节研究报告的逻辑框架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内容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撰写
第七章案例(4学时)
第一节案例1
第二节案例2
四、教材
《管理研究方法论》,李怀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五、主要参考资料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宋林飞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等。

六、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30%:以考勤为准给出成绩。

期末考察70%:以课程论文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