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题库复习资料参考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0a9e702e3f5727a5e9627d.png)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如图2—1所示。
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
如图2—2所示。
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5.5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Q e=50-5×5.5=2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Q 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
如图2—3所示。
图2—3(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
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以(1)为例,在图2—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
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的一个均衡点。
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 s=-10+5P和需求函数Q 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 e=6,且当P e=6时,有Q d=Q s=Q e=20;同时,均衡数量Q e =20,且当Q e=20时,有P d=P s=P e=6。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b2df2fe87101f69f319525.png)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解答:(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10+5P 得 Pe=6将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得Q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e=6代入供给函数Qs=-10+5P,得Q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6,Qe=20。
如图2—1所示。
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60-5P=-10+5P 得Pe=7 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d=60-5P,得Qe=60-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得Q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
如图2—2所示。
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5+5P 得Pe=5.5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0-5P,得Qe=50-5×5.5=2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s=-5+5P,得Q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
如图2—3所示。
图2—3(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
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以(1)为例,在图2—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
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的一个均衡点。
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s=-10+5P和需求函数Q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e=6,且当Pe =6时,有Qd=Qs=Qe=20;同时,均衡数量Qe=20,且当Qe=20时,有Pd=Ps=Pe=6。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六版微观部分-高鸿业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六版微观部分-高鸿业](https://img.taocdn.com/s3/m/3ef4c070ec3a87c24128c4ea.png)
1: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
3:经济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以及各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4),现在生产还是将来生产2: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既定的经济制度、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3:需求弹性:即需求的价格弹性,它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4: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5:边界替代率: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这二者的比率,既x对y的边际替代率=y的减少量/x的增加量6: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7:等产量曲线: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11: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8:规模报酬: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1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2: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地使用的产品。
13:激励相容:委托人要设计和选择一种办法或者说制度,使代理人能选择一种也能使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14: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同收入的比率,这一比率常被用来衡量国家和地区的富裕程度。
15: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问答题:2:什么是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这就是所谓的需求规律.3:试简析影响需求的因素。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附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附带答案详解(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09c2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1.png)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附带答案详解(完整版)引言《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是高鸿业教授编写的一本经济学教材,该教材旨在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微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本文档为该教材的课后习题的答案详解,共计1200字。
第一章供需和市场机制1.1 供给和需求1.1.1 习题1.解答: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供给表示所有卖方愿意在一定价格下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表示在一定价格下,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关系紧密,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备注:在这道习题中,要求解答供给和需求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简单明了地解释供给和需求的含义,以及它们在市场价格形成中的作用。
2.解答:需求曲线表示在一定价格下,市场上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曲线通常呈现负斜率,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价格的上升,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成本增加,一部分买方愿意放弃购买;价格下降时,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成本减少,买方的购买欲望增加。
备注:这道习题要求解答需求曲线的含义以及变化规律。
在解答中,可以提到需求曲线的负斜率,以及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
3.解答:供给曲线表示在一定价格下,市场上所有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曲线通常呈现正斜率,即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
这是因为随着价格的上升,出售商品或劳务的利润增加,卖方愿意增加供给;价格下降时,利润减少,卖方愿意减少供给。
备注:这道习题要求解答供给曲线的含义以及变化规律。
在解答中,可以提到供给曲线的正斜率,以及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
1.1.2 答案1.答案: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供给表示所有卖方愿意在一定价格下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表示在一定价格下,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关系紧密,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题库复习资料参考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题库复习资料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2e14521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e.png)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题库复习资料参考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2.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些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3.道德风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4.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收的总支付和意愿接收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
5.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6.显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7.隐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8.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9.等量曲线:表示能够产生某一产品在某产量水平下的所有可能的(有效率的)投入品组合的一条曲线。
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1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1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3.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14.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15.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16.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高鸿业版考研笔记讲义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高鸿业版考研笔记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36b9eac964bcf84b9d57bdf.png)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高鸿业版考研笔记讲义第一部分开篇导读及本书点评一、教材及教辅、课程、题库简介►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辅(两本,圣才考研网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版)课程和题库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配套课程和题库二、本教材与其他经典教材的比较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平狄克《微观经济学》、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和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等经典微观经济学教材被各高校列为考研考博参考书目。
为了便于学员复习,下面特将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与其他经典微观经济学教材作简单对比。
1.从难易程度看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属于初级偏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难度适中,可供第一轮复习用;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和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属于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可供后期提升专业水平用;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和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属于中级偏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难度偏高,供考名校经济类专业课参考使用。
2.从数理深度来看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较少用到数理分析,即使有数理分析,也是添加在脚注部分(但是,强烈建议考生熟练掌握,很容易出考题)。
相对而言,其他几本微观经济学教材对数理要求较高,偏向于数理分析。
如果考名校经济类专业,建议多看看,对理解知识点和提高解题能力很有帮助。
3.从知识内容来看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框架结构设计合理,学员容易理解。
美中不足的是,第十章“博弈论初步”放在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之后,效果更好。
另外,限于难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未就知识内容过多展开,建议考生适当看看其他几本微观经济学教材,特别是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消费者行为理论讲得特别透彻。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第六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第六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6d9e05c8d376eeafaa3155.png)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如图2—1所示。
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
如图2—2所示。
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5.5将均衡价格P e=5。
5代入Q d=50-5P,得Q e=50-5×5.5=22。
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Q e=-5+5×5.5=22。
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
5,Q e=22.5。
如图2—3所示。
图2—3(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
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以(1)为例,在图2—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
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 s=-10+5P和需求函数Q 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 e=6,且当P e=6时,有Q d=Q s=Q e=20;同时,均衡数量Q e=20,且当Q e=20时,有P d=P s=P e=6.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 e=6和Q e=20.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图2—2和(3)及图2—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 i (i=1,2)上都得到了体现.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5367aa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3.png)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复习资料第一篇: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生产者剩余指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成本不变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产生影响。
·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
·稀缺性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时的状态。
·正常商品指需求量随消费者的收入提高而增加、随消费者收入降低而减少的物品。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外部经济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
·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简答题:1、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之间的区别?答:需求量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纯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
需求量变动表现在需求曲线上就是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这种变化表示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2、需求的交叉弹性与两种商品的替代和互补的关系?答:1)互补商品 Exy < 0,且Exy 的绝对值越大,互补性越强。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重点选择和判断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重点选择和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8c9c3e196294dd88d1d26b47.png)
1.微观经济学的的基本假设条件是:cA.完全信息的假设B.完全竞争的假设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BCA.单个消费者B.单个厂商C.单个市场D.价格理论3.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BDA.面粉和大米B.汽油和汽车C.羊肉和牛肉D.CD播放机和CD4.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CA.需求减少B.需求量增加C.需求曲线左移D.需求无法确定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B A.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B.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C.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D.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6.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CA.服装B.化妆品C.金银首饰D.食盐7.某一时期,电冰箱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BA.电冰箱的价格下降B.生产者对电冰箱的预期价格上升C.生产冰箱的要素成本上升D.消费者的收入上升8.食盐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由于某种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使食盐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C A.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食盐产量下降20%B.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低于20%C.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超过20%D.食盐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为食盐价格上升等于20%9.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ABCDA.商品本身的价格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C.相关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的偏好10.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的当前需求会BA.减少B.增加C.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1.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品,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D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12.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产品的需求将是DA.毫无弹性B.有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或弹性较小D.富有弹性或弹性很大13.假如生产某种产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B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移动14.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B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15.厂商在工资率下降的时候一般倾向于增雇工人,如果对工人的需求缺乏弹性,工资率下降将导致工资总额AA.减少B.不变C.增加D.无法确定16.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资料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c5219fb5fbfc77da269b1fc.png)
第二章1.微观经济学定义: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并且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微观经济学以价格分析为核心,因此也被成为价格理论。
2.微观经济学具体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3.需求的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一种商品需求数量影响:该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花卷和馒头)、消费者偏好(加强、减弱)、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下一期上升,增加现期)4.供给的定义: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的影响因素:该商品的自身价格、生产成本(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下,利润)、生产的技术水平(成本,利润)、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扩大生产,悲观,缩减生产)5.商品需求量: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点沿线移动)6.商品需求: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平移)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8.需求价格弹性五种类型:完全弹性、富有弹性、单位弹性、缺乏弹性、完全无弹性9.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收入:1.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厂商适当降低商品的价格,能使销售收入增加。
因为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商品价格的减少率。
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2.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适当增加商品的价格,能使销售收入增加。
因为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率小于商品价格的增加率。
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3.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厂商无论是增加商品的价格还是减少商品的价格,都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无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2.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些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3.道德风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4.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收的总支付和意愿接收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
5.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6.显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7.隐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8.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9.等量曲线:表示能够产生某一产品在某产量水平下的所有可能的(有效率的)投入品组合的一条曲线。
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1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1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3.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14.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15.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16.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二、问答题(期中考试题。
以下答案并非标准,大家自行斟酌参考哦。
问答题老师要求400字左右。
)1.结合图形,用文字分析市场如何从非均衡状态到均衡状态。
(摘抄课本P82~83页)(图形请自行参考课本P82~83页)答:当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时,买者与卖者的行为自然而然的使市场向均衡状态变动。
(1)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物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在现行价格下,供给者不能卖出他们想卖的所有物品,因此他们会降低物品的价格。
价格下降增加了需求量,并减少了供给量。
这种变化表现为沿着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变动,从而推动市场走向均衡状态。
(2)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物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在现行价格下,需求者不能买到他们想买的所有物品。
由于太多买者抢购太少的物品,卖者可以抬高自己的价格而又不会降低销售量。
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这种变化又一次表现为沿着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变动,并推动市场走向均衡。
由此可见,无论起初价格太高或太低,许多买者和卖者的活动都会自发地使市场价格向均衡价格移动。
2.分析单一要素投入下,生产要素投入的合理区间。
(答案网上摘抄)答: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追求的是既定要素投入获得产量最大化对于其单一要素的投入可将生产分为三个阶段:第Ⅰ阶段,这一阶段内,边际产量是递增的要素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因而总产量线也是递增的并有边际产量线处于平均产量线上方然后边际产量下降在平均产量的最高点与其相交。
第Ⅱ阶段,这一阶段内,边际产量继续下降从而开始低于平均产量,并引起平均产量下降。
但边际产量仍是正的。
总产量继续增加但增幅变慢了。
当边际产量等于零时总厂量达到最大。
第Ⅲ阶段是劳动量大于7,这一阶段内,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减小。
总结:第二阶段是厂商生产的最合理区域,这一阶段内,边际产量继续下降从而开始低于平均产量,并引起平均产量下降。
但边际产量仍是正的。
总产量继续增加但增幅变慢了。
当边际产量等于零时总厂量达到最大。
因此厂商在进行生产时,将把生产最可能的调到该区域。
3.分析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摘自老师上课课件)答:(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在各点切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
当总产量以递增速度上升,表现为总产量曲线形状为凸曲线(凸向横轴)时,相应地,边际产量曲线是上升的,表明增加劳动能增加总产量的增量。
当总产量以递减的速率上升,总产量曲线形状为凹曲线时,边际产量曲线下倾,表明增加劳动虽然能增加总产量但总产量的增量减少。
当总产量曲线向下倾斜,增加工人后而使总产量减少,说明工人的边际产量为负,边际产量曲线延伸到横轴以下。
当总产量曲线达到最高时,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边际产量为零。
(2)总产量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实际上就是总产量曲线上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总产量曲线上的某一点与原点的连线恰好是总产量的切线时,斜率达到最大。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上升;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下降;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曲线穿过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
三.计算题(以下答案并非标准,仅供参考。
老师要求计算题有公式、数据、必要文字说明即可)1.假定某物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560-8P,Qs=80+16P. (1)求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此时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是多少?解:(1)当需求量Qd刚好等于供给量Qs时,达到均衡,即Qd=Qs 560-8P=80+16P 得P=20,Q=400所以均衡价格P为20,均衡数量Q为400,(2)Qd上的该点需求价格弹性Ep1=-(P/Q)*(DQ/DP)=-0.4 (DQ/DP 为该点的斜率)Qs上的该点供给价格弹性Ep2=(P/Q)*(DQ/DP)=0.8所以所求需求价格弹性为0.4,供给价格弹性为0.82.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U=XY.他打算购买X和Y,当每月收入为240元,Px=6元,Py=4元时,(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2)此时总效用是多少?解:(1)要使获得的效用最大,则最后一块钱不管选择X或Y所带来的效用是相等的,则有:MUx/Px=MUy/PyMUx=du/dx=Y ,MUy=du/dy=X 有6Y=4X ①又有6X+4Y=240 ②所以由①②式可得出 X=20,Y=30所以未获得最大效用,他应选X 和Y为20,30(2) 最后一块钱带来的效用为:U=MUx/Px=MUy/Py=5所以总效用Tu=T*U=240*5=12003.设垄断厂商的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24 -0.8Q,总成本函数TC=1.2Q^2+8Q+16,当总利润最大时,求:(1)均衡数量Q为多少?(2)平均收益和平均成本各为多少?(3)此时总利润为多少?解:(1)当边际成本MC与边际收益MR相等,即MC=MR时,总利润最大总收益TR=PQ=24Q-0.8Q^2边际收益MR=dtr/dq=24-1.6Q ① (即将TR求导)边际成本MC=dtc/dq=2.4Q+8 ②(即将TC求导)由①②式可得均衡数量Q=4(2)平均收益AR=TR/Q=21.8平均成本AC=TC/Q=16.8(3)总利润=TR-TC由(1)可知达到均衡数量Q时总利润最大,所以将Q=4带入上式,得出最大总利润为16知识点小集:a)微观经济学三大假设:人是理性的;市场是出清的;信息是充分的b)四大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的才能c)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如古董等d)正常物品:指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减少)引起需求量增加(减少)的物品。
e)低档物品: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减少)引起需求量的减少(增加)的物品。
f)替代品:指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如:热狗与汉堡、毛衣与长袖衫、电影票与DVD租赁等。
g)互补品:指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如:汽油和汽车、电脑和软件、花生酱和果冻等。
h)使市场失灵的因素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等i)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行为、合并经营、利益各方签订合同。
j)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政府管制、矫正税、发放许可证。
k)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国防、基础研究、反贫困。
l)一些重要的公共资源(自然资源):清洁的空气和水;拥挤的道路;鱼、鲸和其他野生动物。
m)几个重要公式:①m需求价格弹性(负的):Ed=-(dq/dp)*(P/Q) (dq,dp为Qd,P求导)②m供给价格弹性:Es=(dqs/dp)*(P/Qs) (dqs,dp为Qs,P求导)③m平均收益AR:AR=QP/Q=TR/Q④平均成本AC:AC=TC/Q⑤平均利润=AR-AC⑥总利润=平均利润*Q⑦当边际成本MC与边际收益MR 相等,即MC=MR时,总利润最大化考试题型分布:单选10题(每题1分)多选5题(每题2分)名词解释5个(每个4分)判断10题(每题1分)问答2题(每题10分)计算3题(每题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