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现状策略论文
最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论文1000字
最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论文1000字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使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科技的兴起不仅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善。
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战略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和实施的途径、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和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是指以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为核心,掌握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自主竞争能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
通过投资增加科研项目和科学研究设备,提高研究人员的科研条件,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其次,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
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另外,还要加强科学文化的普及,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
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加强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是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三是加强科学文化的普及。
通过加强科学普及教育和科学文化活动,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公民。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国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一方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可以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国家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自主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我国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科学教育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科学教育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育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发展现状、教学方法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一、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其中一方面,科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另一方面,科学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科技挑战和问题。
相关研究指出,科学教育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动机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科学教育的发展现状科学教育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
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科学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挑战较多,如师资力量不足、实验设备匮乏等。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室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也为科学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三、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形式。
课堂教学是科学教育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讲授基础知识和解析案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验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讨论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科学教育的未来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学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科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操作;同时,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科学教育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教学效果。
此外,跨学科教育、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等概念也将成为未来科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科学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教育方式,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科学教育的实施,学生能够提高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现代社会的科技挑战和问题。
大学本科专业(教育学类-科学教育)
大学本科专业(教育学类-科学教育),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介绍A. 教育学类-科学教育专业概述B. 本文主旨二、大学本科-教育学类-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内容A. 课程设置B. 课程教学模式C. 实践教学三、大学本科-教育学类-科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A. 科学教育人才需求现状B. 新时代科学教育人才发展方向C. 科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四、大学本科-教育学类-科学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A. 就业前景概述B. 就业行业分析C. 就业机会与竞争五、大学本科-教育学类-科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和特点A. 专业特色B. 专业特点C. 专业优势分析六、总结A. 本文回顾B. 本文发现C. 本文表明D. 未来展望摘要:大学本科专业(教育学类-科学教育)是一门以研究科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专业,主要涉及科学知识、教学设计与实施、教育心理学、科学教育史及经验研究等方面。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科学素养、教育敬业精神和开放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人才,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本专业主要涉及科学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科学知识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及教育心理学等。
主要课程包括科学研究方法论、科学哲学、科学教育导论、科学教育史、科学方法论与实验设计、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与人类文化等方面的课程。
此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同时也需要具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该专业的毕业生可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一方面,他们可以从事高校、中小学等各级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工作,如科学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科普宣传等工作。
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从事与科学教育研究相关的工作,如科学教育观察与评价、科学教育政策研究等。
在现今全球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注重提高科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推动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于教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教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试图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在对其成效和基本走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已有的改革仍存在着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定位不相符合的问题和倾向,具体表现为:素质教育的形式化、表面化倾向;培养方式上过多的共性制约;忽视发展的可持续性;教育评价中的机械化、教条化倾向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人的全面发展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教育界展开了关于“素质教育”的大讨论并取得了不少共识。
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则明确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高校纷纷响应。
自90年代中期以来,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积极进行改革实践。
确立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文化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在教育模式上,注重学校和学生的自主性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教育工作者就意识到国家对高校管得过死,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提出要深化高校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
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在此基础上,还分别在招生权、教学权、学科专业设置权、科研权、人事权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为高校自主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扩大高校自主权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出要按《高等教育法》规定,切实落实和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探讨教育现状的征文
探讨教育现状的征文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的教育现状却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教育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一方面,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好,学校设施先进,教师水平较高;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差,教师队伍短缺。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分布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差异,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到农村地区工作。
同时,加强城乡教育合作,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让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应试教育模式盛行当前的教育系统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的问题,学生们过多地注重应试技巧和分数,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们的思维僵化和创造力的丧失,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
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应该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同时,教师要从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的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许多传统的教育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例如,传统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某些新兴行业的知识和技能在传统教育中得不到有效的覆盖。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内容的更新和调整。
学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与企业和行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科学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策略
科学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策略科学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其课程内容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内容建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科学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确定核心目标科学教育课程内容的建设应该始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目标。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
基于这一目标,课程内容的建设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1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科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内容应包括基础的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同时,还应注重科学知识的前沿发展,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最新成果。
1.2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至关重要。
课程内容应包括科学实验的设计与执行、数据的分析与解读、科学观察和科学推理等方面的内容。
1.3 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
课程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质疑精神以及探究和探索的能力。
1.4 科学实践科学实践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实践性的任务和项目,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和应用。
二、建立贯穿整个课程的主题在确定核心目标的基础上,课程内容建设应该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展开,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科学的整体性认识,增强学习的连贯性和针对性。
2.1 主题的选择主题的选择应基于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既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索欲望。
2.2 主题的展开主题的展开可以通过分模块、分单元等方式进行,每一个模块或单元都紧扣主题,通过一个个小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逐步深入、全面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
2.3 主题的整合各个主题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全面、系统的理解,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
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科学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建设还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措施
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措施
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措施有以下几点:
1. 参加专业培训和研修:科学教师可以参加学校或地方教育局组织的专业培训和研修活动,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知识和教学能力。
这些培训和研修可以包括学科知识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讨、教育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2. 参与学科团队合作:科学教师可以主动参与学科团队的合作研究和教学活动。
通过与其他科学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3. 进修学位:科学教师可以选择在工作之余报考硕士或博士学位,深入研究科学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学位的取得也可以为教师的职称晋升提供支持。
4. 参与教育研究项目:科学教师可以主动参与教育研究项目,如教育部或地方教育局的科研项目、校内的教育改革项目等。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可以深入研究教育问题,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5. 参加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科学教师可以参加学术会议、学术研讨会等,并主动撰写和发表与科学教育相关的论文。
通过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可以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力,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
总之,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积极参与各类培训、研修和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的科学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报告
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报告科学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关键环节。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知识社会中,科学教育教师的角色愈发重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推进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科学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分析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科学教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育背景和深厚的专业素养。
然而,目前科学教育教师队伍中存在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水平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一些偏远地区尤其严重。
2. 教师教育培训机制科学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
但是,目前的教师培训体系相对薄弱,培训资源不足,无法满足科学教育教师队伍的需求。
3. 老师职业发展平台科学教育教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促使他们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然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相关的职业晋升机制和职称评定标准。
二、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1. 人才流失与稳定性科学教育教师队伍中人才流失的问题令人担忧。
一方面,吸引高素质人才从事科学教育教师工作的机制不健全;另一方面,科学教育教师的薪酬待遇相对较低,无法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教师。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得一些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受到影响。
偏远地区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难以为科学教育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
3. 教师职业认同感与荣誉感目前科学教育教师所面临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缺乏足够的社会声誉和荣誉感,这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士气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推进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1. 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科学教育的经费投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确保各地区教育发展的均衡性。
2. 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的科学教育教师培训机制,提供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并加强师范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推动科学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
3. 增加教师的薪酬待遇和福利合理提高科学教育教师的薪酬待遇,并提供更多的福利待遇,以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教师。
我国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研究的文献分析
学 位论 文 2 3篇 。 文 量与 发文 年度 、 前 十 位 发 文作 者 、 合 作率 分 析 、 研 究 主题 、 研 究 方法 等方 面进 行文 献分 析 。
2 研 究结 果与 分析
如表 1 所示 , 从2 0 0 2 -2 0 1 2年 发 文量 在 3篇 及 以
2 . 1 期 刊 论文 2 . 1 . 1 发 表年 度分 布
图1 科 学教 育 本科 专 业 建 设 研 究
期 刊 论 文数 量 随 时 逐 渐 增 加 , 到2 0 0 6年 有 所 回
落, 之 后 又逐渐 增加 , 到2 0 0 8年 时达 到最 大论 文 量 , 之 后 2年 有下 降 到 2 0 1 1年又 开始 呈上 升趋 势 。 2 . 1 . 2 前 十位发 文作 者
关 键词 : 科 学教 育 ; 专业建设 ; 研究; 文 献 分 析 中 图分 类 号 : G 4 0— 0 5 1 作者简介 : 许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3 4 4 X( 2 0 1 4 ) 2 - 0 0 9 6 - 0 4
基 金项 目: 全 国教 育科 学规 划教 育部重点课题 ( G Q A 1 0 6 0 1 4 ) ; 重庆 市高等教 育质量 工程 项 目( 2 0 1 0 6 6 )
究有关的文献 , 对该领域从 时间分布 、 高产作者 、 研 究主题 、 研 究方法等 方面对相 关论 文的研 究进 行统 计与 分析 , 发 现 文 章数 量较 少 , 质量有待提 高, 合作研 究不足 ; 研 究范围较 窄 ; 研 究方法待 完善 。提 出了壮 大研 究队伍 , 建 立研 究 团队和提 高研 究的质 量 ; 拓展研 究范围, 加强 已有研 究主题的研 究深度 ; 规 范研 究方法等若干建议 。
高校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及相关举措论文
高校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及相关举措论文一、概括随着科技发展与高校竞争的加剧,许多高校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文章概述了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背景及其重要性,阐述了该现象对于教育质量、学生培养以及学术生态的潜在影响。
尽管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培养始终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本文试图为平衡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提供思路和方法,以实现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 描述当前高校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背景。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高校中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即重科研轻教学。
这一现象的背景复杂且深远,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科学研究成为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
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升学校的声誉和排名,许多高校将科研成果作为评价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
这种背景下,科研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点,而教学则可能被边缘化。
政府对高校的资助和扶持政策也倾向于科研项目。
由于科研项目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长期社会效益,政府对高校科研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
与此教育教学的质量虽然被重视,但评价体系较为模糊和抽象,不易量化。
在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选择中,高校更倾向于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在科研上。
社会对于高校教师的评价也更多地侧重于其科研成果和学术影响力。
教师的晋升、奖励和待遇往往与其科研成果挂钩,而教学效果往往只是参考因素之一。
这种评价体系导致了教师更加注重科研而相对忽视教学。
当前高校中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是由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政府政策导向以及社会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现象对于高校的长期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亟需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2. 阐述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研究高校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及其相关举措的重要性与意义不容忽视。
科学教学现状
科学教学现状
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目前科学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科学教学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许多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只关注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实际应用和实验操作。
这导致学生对科学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科学教学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
科学教学中还存在着教材内容的过时和缺乏趣味性。
许多教材内容过于抽象和晦涩,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材中缺乏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为了改善科学教学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科学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关注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同时,教材应设计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改善科学教学现状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探索科学教育专业建设
探索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科学教育专业是我国教师教育的一个新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经过教育部批准设立的。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科学教育专业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领会科学本质,满足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需要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实现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学教育专业虽然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还有许多亟待我们深入、广泛探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科学教育专业能否顺利、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就科学教育专业建设之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从事科学教育专业教师的能力建设等方面谈点认识。
一、科学教育专业定位探索我国科学教育专业是新型师范专业,是为培养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急需的具有全新教育理念与知识结构的综合型科学课程师资而设立的。
自从重庆师范大学于2002年首次获教育部批准设置科学教育本科专业以来,现在从国已有近80余所高等校开设了科学教育本、专科专业 [1]。
在教育部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科学教育专业归于教育学类。
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应用科学,领会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本质观。
因此,高校设立科学教育专业,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学习科学,掌握科学知识,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二是要坚持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等方面得到教育,发展对科学本质观的理解,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所以科学教育专业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高校设立科学教育专业既要体现高等教育普通水准的通识文化教育,又应体现中小学综合型科学课程师资的综合科学教育 [2]。
因此,科学教育专业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地学等自然学科为主体构成的,并涉及技术、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以及科学史在内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教育专业体系。
经过多年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索,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 [3]: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高校科研质量的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
科技与创新I Scie n ee and Tech n o l ogy & Inno v ati o n ----------------------------------------------------------------------------[ 2021 年第05 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1 ) 05-0010-03高校科研质量的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研究”;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课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的研究”李梦娥(南京邮电大学科研院,江苏南京210003)摘 要:高校科研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和科研产出的主力军,是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核心支撑、内涵支撑。
以数据分析高校科研当前存在的尖锐问题,包括原始创新和解决重大问题能力不足、行业产业参与度贡 献度不高、顶尖学者领军人才高端团队缺乏,并从点、线、面的战略格局,提出以科研评价挖掘科研潜力,以基层科研组织、科研特区、新科研组织建设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以校院联动、院院联动、院企联动、人才联动整合科研学术资源,实现科技创新的融合、叠加、溢出效应,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可持续、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质量;科研管理;科技创新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志码: A 1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很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促进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而且是在国家战略的核 心位置。
党的十九大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 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七大发展战略,都与科技工作息息相关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形势下,近 年来国家关于科研改革的文件层出不穷,涉及科技体制、基 础科学研究、科研自主权、科研评价、科研诚信、科技奖励、科研管理、知识产权等方方面面,都体现了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政府谋划规划的意志,是要强势、强力、强效促进科 研水平提升,要实现“从1到N ”模仿跟跑至“从0到1”并跑领跑的转段升级。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
目
录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型与素材来源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 三、教育科研论文写作中常见问题 四、教育科研论文的投稿
教育科研论文的定义 严格地说是指经过教育科学研究而形成的学术 性论文,国家标准GB 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 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学术论文界定:
清楚展现观点理论形成过程(逻辑清晰严密)
③上述两类的结合
不论采用哪类形式,都要求:能得到社会 的鉴定、评价和承认(有一定社会价值)
⑫正文各部分的写作技巧
①导言部分:
要能吸引读者眼球:开宗明义简介本文课 题的来龙去脉;本文目的、意义和内容;十分 概括地简介他人相关研究、成果和遗留问题 要求:叙述清楚,条理清晰,用语准确规 范,使人一目了然,为论文后续部分做好铺垫
案例点评: ⑪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探究.pdf ⑫中小学新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pdf 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调 研.doc 附: 高校教育论文宏观性选题示例.doc 高校教学研究类选题.doc 2008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doc 中小学职教幼教选题示例.doc
论文内容的科学性
论文表述的科学性 创新性——教育科研论文的灵魂 论文揭示的教育现象、规律、特性是前人未见 或部分未见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至少有所新意 理论性和实践性——教育科研论文的特性 从理论高度讨论分析自己的研究和观点;同时 又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
逻辑性——教育科学论文形式的精髓 符合逻辑学的规则,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衔 接紧密,有滴水不漏之感 可读性——教育科研论文的效果 通俗易懂,结构精巧得体,使人读后易于接受, 产生美感
要做到上述两点,需要大量参阅文献
科学教学现状
科学教学现状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当前科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解决。
科学教学中存在着知识点的堆砌和机械记忆的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往往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受到抑制,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科学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实验和观察往往被简化或忽略,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
科学教学中存在着对学生思维的限制问题。
科学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现实中,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索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其次,科学教学应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最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他们学会提问、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教学现状存在着知识点堆砌、实践能力缺乏和思维限制等问题。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使科学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这样,科学教育才能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教育创新的思考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增强沉浸体验、促进知识理解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通过 模拟真实场景和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 识,提高学习效果。
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模式
总结词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详细描述
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 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培养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的实用 性和应用性。
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教 育创新的思考
汇报人:
2023-11-29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新时代科学教育的特点 • 科学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 • 科学教育创新的实践策略 • 科学教育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新时代科学教育的展望与建议 • 结论与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新时代背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科 技创新的重视,科学教育在新时 代下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教育现状
目前,传统的科学教育模式存在 一些问题,如缺乏实践性和创新 性,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对科学教育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和实践,本研究将为科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重构
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还应关注 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实 践操作等能力,建立多元化的评
价体系。
强化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 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 生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
科学教学现状
科学教学现状
我国当前在科学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与问题。
例如:我国青少年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缺乏了解,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对科学相关的职业期望较低;我国科学教育内容存在科学课程结构设置缺少整体性,科学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恰当,求解习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科学课程内容与前沿科技发展脱节,与人文教育缺乏互动和有效融合;科学教育手段与方法仍以传统讲授式为主,重知识传授、轻方法态度;科学教育生态的协同发展与促进机制有待深化等。
这些不足与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科学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及策略【摘要】在我国,科学教育专业尚属于一个新兴的专业,目前还处于试验性开设阶段。
科学教育专业对我国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少的问题和困境,为改变我国科学教育现状,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策略。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专业
一、科学教育专业
现代科学教育是指以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自然学科为主体构成的并涉及技术、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及科学史在内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教育体系。
科学教育专业是我国新世纪初倡导设立的一种新兴的教师教育专业,它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而产生和建立起来的。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64所高校设立了科学教育专业,还有不少学校正在积极申请开设这一专业。
然而,在科学教育专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我们深入、广泛探索的问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学位授予门类分歧大
从2001年至2008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科学教育专业的64所院校的具体情况来看,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们对科学教育专业的学位授予门类分歧很大。
有33所院校科学教育专业授予教育学学位,31所授予理学学位。
其中,长春师范学院、东南大学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将其科学教育专业的学位授予门类由最初申请的教育
学改为理学。
可见,学界、各高校对科学教育专业的学位授予门类分歧很大。
然而,一个专业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位授予门类给专业发展带来的问题是巨大的,这会使得很多办学者在具体办学时无所适从。
(二)社会认可度偏低
目前国内有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用人单位不了解、不认可科学教育专业,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也经常会碰到被拒绝、被冷淡的局面。
(三)目标定位不明
目前,我国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表现为“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合一”和“物理、化学、生物三合一”两种形式。
不过,也有学者已提出,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自然科学的价值取向,而且也应具有人文价值取向。
但不管怎样,中学缺乏对口科学课是事实。
为了解决就业,很多院校都采取了一专多能的目标定位,即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既能胜任中学科学课,又能胜任“四分科”或“三分科”课程的多能教师。
也有不少院校采取了“一变三”或“一变四”的目标定位,即一专多方向的目标定位。
(四)课程结构难以确定
目前,不同高校的专业基础课虽然也稍有差异,但区别不大,比如有的高校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合一”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方法,有的则采用“物理、化学、生物三合一”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方法;其中不同高校设置的课程门类及学时比例差异最
大、问题最多的是专业主干课程群。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很多高校存在将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电子电工等化学、生物、物理、环境科学甚至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作为专业基础课之上位课程——专业主干课进行设置,不合理是显然的。
(2)许多高校将方向课程作为科学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本末倒置,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实际上,这样的课程设置相当于没有专业课程,是将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全部去掉的一种课程设置方法,看似具有实效性,实则是一种“去专业化”的行为。
三、推动我国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让社会各层次清晰认识科学教育专业
一个新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适应的社会环境。
科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尤为如此。
第一,继续举办全国性的专业建设研讨会,围绕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专业社会价值、专业基本规范、专业学位授予门类、专业毕业生出路等,统一认识,制订专业发展的长期规划。
第二,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切实加大专业宣传力度。
解决专业社会认可度低的最佳方法,就是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向社会成员介绍科学教育专业,使人们了解、理解进而支持科学教育专业的发展。
第三,加强与基础教育界的联系与沟通,切实提高初中科学课的开设率,从根本上解决专业毕业生的出路问题。
(二)组织专业研究,科学解决专业建设的课程设置问题
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而组织专业研究是解决专业课程设置的最有效途径。
“专业课程应如何设置才算合理?专业课程设置应经历怎样的程序?应由谁来完成?如何解决专业课程设置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待于科学教育工作者和承办科学教育专业的各高校负责人予以研究解决。
(三)提升专业教育的目标,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虽然,科学教育专业是为了普及科学教育和提升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设,但是在高校本科教育的同时,该专业毕业生已经具备了理工科综合素质能力,他们应该在社会需求中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更强的竞争力。
换句话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仅从事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师工作,在现代各个学科领域交叉的趋势下,他们更应该成为社会各行各业急需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倘若将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升到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上,将使本专业变成高校中的最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之一。
【参考资料】
[1]杨运鑫. 以科学的方法培育科学的精神[j]. 中国高教研究,2003(2): 47-48.
[2]龚大洁,严峰,俞诗源.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3):19-22,30.[3]袁继新.对高师科学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