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卷文言文阅读苏轼传

合集下载

文言文《苏轼传》阅读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苏轼传》阅读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苏轼传》阅读练习(含答案)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佑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

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

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

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

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

”光不以为然。

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

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

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两处)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1)光不以为然(正确)(2)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苏 轼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苏   轼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苏轼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答:B解析: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 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答案:C【解析】(唐朝刺史是州最高行政长官,而非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汉代才是。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

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

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

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

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

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答案. D【解析】(不是首次任职,从“再莅杭”可以看出来;“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错,还用来排泄湖水。

文言文阅读《宋史苏轼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宋史苏轼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

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020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苏轼传》翻译及注释

2020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苏轼传》翻译及注释

2020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苏轼传》翻译及注释苏轼字(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在20岁举行加冠礼取字,女子在15岁举行及笄之礼时取字。

古人认为,名卑字尊。

成年自己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教)以书,闻(听到)古今成败,辄(就)能语(说)其要(关键、要领。

)。

嘉佑二年(年号。

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改用民国纪年。

年号是帝王登基时的名号,庙号与谥号均是其死后的名号。

),试礼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考试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教育部。

长官为礼部尚书。

),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

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中乙科,后以书见(拜见。

)修,修语(告诉)梅圣俞曰:“吾当避(避让、退让)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去世),赠(指对死者追封爵位)光禄丞。

既除丧(又为“除服”,守孝期满,除去丧服),还朝,以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评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期间),每因(按照)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安宁)。

徙(改任)知密州。

司农行(实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判罪。

《苏武传》:“会论虞常”。

)。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犯……罪。

),若(假如)自朝廷,谁敢不从(服从)?今出于司农,是(这)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姑且)徐(慢慢地。

)之。

”未几(不久),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暂时代理)知(主持,掌管)礼部贡举,会(恰逢)大雪苦寒,士坐(坐在)庭中,噤(因冷而哆嗦)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名词用作动词,发挥技能),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宋史苏轼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宋史苏轼传》含答案

适足以累之也C.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D.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

他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B.礼部,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国子监属于礼部管理的范畴。

C.《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后来对其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

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

后来凭借推荐信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经砥柱之险,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想办法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苏轼才能出众,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到直史馆的职位。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2)丁母忧。

五年,调福昌主簿。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5.宰相韩琦对英宗想要召苏轼入翰林给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答案】1.C2.C3.A4.(1)我先前有些想法(见解),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

《苏轼传》阅读练习四篇

《苏轼传》阅读练习四篇

《苏轼传》阅读练习四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哲宗立,(苏轼)复朝奉郎、七登州,召为礼部郎中。

迁起居舍人。

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夸者。

轼曰:“昔林希同在馆中,年且长。

”确曰:“希固当先公耶?”卒不许。

二年,兼侍读。

每进读至治乱兴衰、邪正得失之际,未尝不反复开导,觊有所启悟。

哲宗虽恭默不言,辄首肯之。

尝读祖宗《宝训》,因及时事,轼历言:“今赏罚不明,善恶无所劝沮;又黄河势方北流,而强之使东;复人入镇戎,杀掠数万人,帅臣不以闻。

每事如此,恐浸成衰乱之渐。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

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

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

未行,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州,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太后。

大臣议迁之岭南。

轼密疏:“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

谓宜皇帝敕置狱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则于仁孝两得矣。

”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

轼出郊,用前执政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劳甚厚。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夸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辦,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七年,徙扬州。

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

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

轼请复旧,从之。

未阅岁,以兵部尚书召兼侍读。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B.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C.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D.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有主持,执掌意;知州,地方行政机构州之长官。

2020全国卷一《苏轼传》详细字词翻译及文化常识补充

2020全国卷一《苏轼传》详细字词翻译及文化常识补充

2020全国卷一《苏轼传》详细字词翻译及文化常识补充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辄:总是。

要:要点,要害,关键之处。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

试:考试,参加……考试。

主司:主考官。

司:管理。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

在殿廷举行,由皇帝主持对贡士的考试。

自唐武则天时开始施行。

录取后称进士。

明清时发榜分三甲:一甲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人数不定。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书:书信。

语:yù,告诉,对……说。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

洵:苏洵,苏轼之父。

卒:死亡。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赠: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

既:已经,……之后。

除丧:服丧结束。

(服除,服阕)(丁忧,丁艰)(夺情)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不便:不合时宜。

每:常常。

因:依照,根据。

(因势利导)赖:依赖,依靠。

徙知密州。

司农行新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徙:调任。

知:管理,担任……知州。

(知、司、典、董……)违制:违反制度。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谓:对……说。

坐:入罪,定罪。

是:置于句首,指示代词,这。

(是可忍孰不可忍)擅:擅自。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判断句标志。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公:对对方的尊称。

姑:姑且,暂且。

徐:慢慢地。

(清风徐来)未几:不久。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入侍:入宫侍奉。

银绯:银印红绶。

迁:一般指升官,升迁。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权:代理,暂代官职。

2020年全国高考I卷语文文言文《苏轼传》注释

2020年全国高考I卷语文文言文《苏轼传》注释

2020年全国高考I卷语文文言文《苏轼传》逐字注释翻译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倒装,以书授之】,闻古今成败,辄嘉祐二年【1057年】,试(于)礼部【状语后置句。

客户部:官署名。

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

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

主司【指科举的主试官】欧阳修惊喜,殿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选举行,由皇帝主持】中【考中】乙科【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

后以(用)书【书信】见【谒见】修,修语【告诉】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使之)出一头地【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

后以之比喻高人一着】。

”洵卒,赠【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光禄丞。

既【……以后】除丧【守丧期满,脱除丧服】,还朝,以【以……身份】判官告院(任安石创行【首创并施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不利,弊端】。

新政日【一天天地】下【下达】,轼于其间【期间,某一段时间】,每因【凭借】法以【来】便【使……司农【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行【推行】手实法【手实法亦称“首实法”。

唐宗时官府令民户自报田地和财产作为征税依据的办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因犯……罪或错误又:入罪,定罪),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制订律令】也(判断句)。

”提举官惊曰:“公姑【姑且,暂且】徐【慢慢地】(图)之。

”未几【不久】,朝廷知法害【损害】民,罢【废除】元佑元年,轼以【凭借……身份】七品服【古代表示官吏等级的、型制颜色不同的公服】入侍【侍奉】延和【延和殿】,即赐银绯【银印红绶】,迁【升任】中书舍人【官名,宋时不担任实职】,三年权知【代掌某官职。

权:暂代官职】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因冷而哆嗦】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之)得尽技【使技尽,充分发挥】巡铺【宋代贡院内设巡铺所,纠察举人应试时是否遵守场规、有无舞弊情事】内侍【太监】每(常常)摧辱举子且持【抓住】暖昧【模糊】单词【单一言辞】诬之以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指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者所(被动句)恨【忌恨】。

苏轼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

苏轼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

苏轼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文言文阅读答案(19分)苏轼传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佑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

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①二宫之欢耳。

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

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2020全国高考《宋史苏轼传》文言文阅读重点注释答案译文

2020全国高考《宋史苏轼传》文言文阅读重点注释答案译文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宋史——苏轼传》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020全国卷1古诗文阅读详解

2020全国卷1古诗文阅读详解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1)(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敖,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句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转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真题详解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真题详解

2020年⾼考全国Ⅰ卷⽂⾔⽂真题详解阅读下⾯的⽂⾔⽂,完成10-13题。

苏轼字⼦瞻,眉州眉⼭⼈。

母程⽒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吾当避此⼈出⼀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时创⾏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实法,不时施⾏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违制之坐,若⾃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公姑徐之。

”未⼏,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雪苦寒⼠坐庭中噤未能⾔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知杭州。

既⾄杭,⼤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三之⼀,复得赐度僧牒,易⽶以救饥者。

明年春,⼜减价粜常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杭,⽔陆之会,疫死⽐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千,复发橐中黄⾦五⼗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更三⼤敖,遂提举⽟局观,复朝奉郎。

轼⾃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洵为⽂,既⽽得之于天。

尝⾃谓:“作⽂如⾏云流⽔,初⽆定质,但常⾏于所当⾏,⽌于所不可不⽌。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雪苦寒/⼠坐庭中/噤未能⾔/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雪苦寒/⼠坐庭中噤/未能⾔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雪苦寒/⼠坐庭中噤/未能⾔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雪苦寒/⼠坐庭中/噤未能⾔/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解析:本题考查学⽣⽂⾔断句的能⼒。

《宋史·苏轼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2020全国一卷文言文)

《宋史·苏轼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2020全国一卷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新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章指后者。

苏轼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详解及翻译

苏轼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详解及翻译

宋史·苏轼传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余力复完六井。

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杭人名为苏公堤。

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2020年高考文言文真题练习及答案解析(2)

2020年高考文言文真题练习及答案解析(2)

2020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真题(2020年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

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苏轼传》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苏轼传》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苏轼传》苏轼传(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④。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⑤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

②侪(chái):辈,类;吾侪:我们这些人。

③畚锸: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

④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

⑤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27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27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276.从文中可以看出苏轼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答案】274.B 275.(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都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276.敢于担当(责任感强)、亲民爱民、公而忘私、以身作则、临危不惧(冷静沉着)、善于指挥、足智多谋等。

(意思对即可)【解析】274.本题考查断句。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苏轼在城上搭草棚居住,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城池。

应按语意为断句。

“轼庐于其上”是他的第一个举动。

“过家不入”是他的第二个举动,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使官吏分堵以守”是他的具体举措,让官吏分守各处。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文言文试题解析[1]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文言文试题解析[1]
●苏轼外调杭州,为民谋利。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文言文试题解析
5
《宋史·苏轼传》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介绍苏轼的人品。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文言文试题解析
6
《宋史·苏轼传》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 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 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文言文试题解析
9
试题解析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
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文言文试题解析
7
试题解析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 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 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苏轼虽然反对新法,但在执行时尽量有利于百姓, 反对有损于百姓的制度。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文言文试题解析
3
《宋史·苏轼传》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 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 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 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宋史 苏轼传》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宋史 苏轼传》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宋史苏轼传》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涂潦:泥沼雨水。

②畚锸:箕畚铁锹。

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城将败.②吾在是.③轼诣.武卫营④卒.全其城(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以虞水之再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春冬之.时B.朝廷从之.C.当求之.于上流D.两狼之.并驱如故(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文中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此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①毁坏;②这;③到;④最终。

(2)D(3)苏轼搭建草庐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

(4)示例:从苏轼阻止富人出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临危不惧、足智多谋的人;动员武卫营官兵协助守城表现出足智多谋;亲临一线,过家不入说明他以身作则、公而忘私;决不让洪水毁城说明他关爱百姓;派官吏分堵以守说明他善于指挥。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城墙即将被冲毁。

败:毁坏;(2)句意:只要有我在这里。

是:这;(3)句意:苏轼到武卫营。

诣:到;(4)句意: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卒:最终。

(2)“以虞水之再至”句意:以防水再来。

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句意: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

之:结构助词,的;B.句意: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苏轼传文言文

苏轼传文言文

苏轼传文言文以下是苏轼的传记部分文言文原文:予犹记周公瑾相谓之日:“公瑾与伯言终始虽不协,而为谋却亦不少。

苟能制吾子师,我事之如父。

与国为谋,因于百姓,故吾以是待之也。

”初,高祖崩,诸侯政多擅权。

及文帝致治,反矫至正。

在位七年,不问生产,天下晏然。

然抑诸将,寡于恩礼,心欲致之以为用。

悉众北伐,至洛阳怀县,将并蜀汉。

公亦累表请留府。

文帝不得已而从之,使公辅太祖为盟主,有剑阁之阻焉。

或曰:公瑾性躁急,故太祖表里之。

然其临大节则勇而有度。

初虽与国为唇齿之欢,然终始为国大患。

江陵之役,魏人既克其城,乃使唐咨攻山越。

公瑾病之,而魏人终不敢东向。

及吴人取荆州,乃先举其子党百余口。

其窟穴深者先摇拔其根株。

太祖复令贺齐攻谷阳山越之地。

太祖犹在江陵,吴人以为太祖还必以重兵卫其殿后。

及太祖舟过巴丘,吴兵大出,围太祖数十里。

太祖乃密使公瑾进兵救己。

公瑾令甘宁以兵少不足分留宁固守而身自往救。

谷阳既平,江陵亦自孤矣。

译文:我还记得周瑜和我说过的话:“我和鲁肃、吕蒙等人始终不能和睦相处,但是共同策划夺取荆州的事情却有很多。

如果能制约刘备使他不能进取西蜀的话,我把他当父亲一样看待(对他非常敬重)。

为国家谋划大事,(为了)使百姓安定,(所以我)这样对待他。

”当初,晋朝开国皇帝高祖去世后,各诸侯的执政者都把持大权。

(到了)文帝治理天下时,才进行矫正使一切归于正道。

(文帝在位)七年,(勤于政事),不治理生产,天下安定太平。

然而抑制约束众将领,(对他们)很少有礼遇和恩惠,心中打算要任用他们为自己效劳。

(文帝)率领全军北征,(到达)洛阳怀县,(打算)吞并蜀汉两地。

周瑜又多次上表请求留下自己(驻守在京都)。

文帝没有办法只好依从了他,派周瑜辅佐吴王作为与自己合作的盟军统帅。

(因为)有剑阁的险阻在前面阻挡(军队),(所以)才使(文帝)有了吞并蜀汉两地的打算却不能实现。

有人认为:周瑜性格急躁,所以文帝表面顺从他而暗中加以制约。

(但是)他在面临重大事情方面却能够表现出英勇的气概并且有度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 以来,也属少见。
解析:(“浑涵光芒”,“雄视”,“鲜”“盖” “鲜” 各1分)
【方法点拨】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 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 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 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 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 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 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 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 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 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 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 ,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 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徙知密州。司农行手 实法,不时施行者以 违制论。轼谓提举官 日:“违制之坐,若 自朝廷,谁敢不从? 今出于司农,是擅造 律也。”提举官惊日 :“公姑徐之。”未 几,朝廷知法害民, 罢之。元佑元年,轼 以七品服入侍延和, 即赐银绯,迁中书舍 人。
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 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 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 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 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 ”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 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 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 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赐给他银印红绶 ,升迁为中书舍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C。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 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 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她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 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 行止有度,婧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 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 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 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 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 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 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 ,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 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 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 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 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 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 坊治病,活者甚众。
答案:.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句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转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选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衣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解析:其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 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BC项;“巡铺内侍每 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 排除D项。故选A。
译文:元佑三年,权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 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 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 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 得之于天。尝自谓: “作文如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但常行于 所当行,止于所不可 不止。”虽嬉笑怒骂 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
视百代,有文章以来 ,盖亦鲜矣。
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 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 )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 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 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 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 。”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 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
暂代知 严寒
放宽 巡视考场
意义暧昧 诬陷为罪状
积累 当权的人
调到外地
正逢 颤抖
被 任
牒文 街巷
换取 出售
粥和药剂 救活的人
轼曰:“杭,水陆之 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
,复发橐中黄金五十 两,以作病坊,稍畜 钱粮待之。徽宗立, 更三大赦,遂提举玉 局观,复朝奉郎,轼 自元祐以来,未尝以
岁课乞迁。故官止于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减价集常平米,多作馕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1)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 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解析:(“减价”“粜”“馕粥”“遣使挟医”“活”各1分)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方法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 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 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 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 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 些关键词。
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
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 也属少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A。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解析:C项,“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原文 是“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 畜钱粮待之”。可见“同时”表述错误,“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 防备疫病”应当是第二年春天的事。故选C。
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 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 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 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 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解析:
B项,“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 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 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殿试的主持者应为皇帝。
方法点拨: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 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 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 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此。建中靖国元年, 卒于常州。
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 ,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
”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
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 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 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 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的官职。
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核
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 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