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霉菌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防控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防控
简介
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和实验的场所,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和防止微生物的泄漏,需要进行生物防控措施。
生物防控措施
1. 实验室设计和建设:实验室应采用合适的生物安全级别,并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确保实验室设施和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个人防护措施:实验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口罩等。
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3. 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应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规范,包括实验流程、操作步骤和安全措施等。
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实验操作,避免微生物的意外泄漏和扩散。
4. 微生物管理: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微生物管理制度,包括微生物的采购、存储、传递和销毁等。
确保微生物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处理。
5. 废物处理:实验室应建立有效的废物处理制度,包括实验废物、微生物培养物等的处理方法和处置措施。
防止微生物的泄漏和环境污染。
6. 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设备维护,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状况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结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防控是确保实验室安全和防止微生物泄漏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适的实验室设计和建设、个人防护措施、实验操作规范、微生物管理、废物处理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的风险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制度。
2.医院和科内实行对实验室的实验活动进行安全管理与监督。
3.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检验科微生物室为二级生物安全标准。
4.检验科负责微生物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第二章生物安全水平生物安全水平一般可分为四级:a.生物安全水平Ⅰ级:用于已知的通常不引起健康成人感染,对实验室人员和环境危害甚少的病原体,如大肠艾希氏菌等。
b.生物安全水平Ⅱ级:用于具有中度潜在危害的病原的实验操作,主要防止通过皮肤黏膜及消化道的感染,实验室应有进出规定程序,粘贴生物危险的警示标志。
c.生物安全水平Ⅲ级:用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的,能引起严重可致死性疾病的病原体,如结核分支杆菌等。
d.生物安全水平Ⅳ级:可用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的,能引起致死性感染的高风险剧毒病原的操作。
同时还要有内部和外部进行对话的装置,要有应急供气、应急供电和应急出口等。
第三章生物安全操作要求实验室操作要求分为标准微生物学操作(见微生物操作规程)和特殊操作,前者是指实验室安全的共性要求,后者是指根据特定生物安全的级别提出的特殊要求。
安全装备:为达到生物安全的目的,安全装备包括两部分,即操作设备、生物安全柜。
二级实验室必须有可提供一个无菌操作的生物安全柜。
个人防护用品:主要有工作服、隔离衣、防护服、工作帽罩、眼罩、面罩、手套,呼吸保护装置及正压气体供应的工作服等。
第四章标本的采集、转运和接收微生物标本在接收时操作者要穿工作服、带手套和口罩,必要时要戴眼罩,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执行严格操作。
所有盛标本的容器必须是防漏的。
在转运时应密封,标本不可发生泄露。
一旦发生泄露,应高压灭菌处理。
具有强感染性的标本转运时要严格包装,严格操作。
标本的采集应由专人转送,实验室应由专人验收和签收。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预案
一、预案背景微生物实验室是从事微生物学研究、检测和实验的重要场所。
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动物和公众的安全,防止微生物的意外泄露和传播,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动物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 防止微生物的意外泄露和传播;3. 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和指导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处理重大生物安全事件。
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的实施和监督,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组织开展生物安全检查。
3. 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接受生物安全培训,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做好个人防护。
四、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 实验室准入制度:未经批准,不得进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需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2. 实验室分区管理制度: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不同区域应采取不同的生物安全措施。
3. 生物样本管理制度:对生物样本进行分类管理,设置生物样本库,确保样本的安全。
4. 实验废弃物处理制度: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5. 个人防护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定期更换。
6. 实验室消毒制度: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
五、应急处理措施1. 意外泄露事件处理:发现微生物泄露,立即采取措施隔离污染区域,通知相关部门,对泄露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2. 人员伤害事件处理:发生人员伤害,立即采取措施救治伤者,并报告相关部门,对受伤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预防措施。
3. 实验动物伤害事件处理:发现实验动物伤害,立即采取措施救治,并报告相关部门,对伤害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预防措施。
4. 生物安全事件上报:发生生物安全事件,立即报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预案
一、目的为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预防和控制微生物实验室可能发生的生物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安全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所有微生物实验室及其工作人员。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1)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总体管理,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组织安全培训和监督检查。
(2)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实施。
2. 实验室主任(1)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2)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的执行,确保实验室安全。
3. 实验室工作人员(1)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生物安全防护用品。
(2)发现生物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四、生物安全规章制度1.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包括:(1)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2)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3)实验室废弃物处理;(4)实验室消毒与灭菌;(5)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测与防护。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悉并遵守上述规章制度。
五、应急预案1. 意外伤害处理(1)刺伤、切割伤或擦伤:立即停止工作,用肥皂水清洗伤口,消毒后包扎;如伤及潜在感染性物质,需及时就医。
(2)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立即停止工作,脱去防护服,用大量清水漱口,并及时就医。
2. 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1)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关闭实验室门窗。
(2)通知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启动应急预案。
(3)对释放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3. 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理(1)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
(3)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事件蔓延,确保实验室安全。
六、培训与监督1. 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实验室主任定期检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主动接受培训和监督检查,确保遵守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微生物检定菌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微生物检定菌的安全使用,防止实验室感染和环境污染,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微生物检定菌的实验室、生产单位及相关人员。
三、职责分工1. 实验室主任负责微生物检定菌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微生物检定菌的安全管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3. 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遵守微生物检定菌安全管理制度,正确使用微生物检定菌。
四、微生物检定菌安全管理措施1. 实验室环境(1)实验室应配备专用的接种棒、酒精灯、试剂架、搪瓷盘、消毒水、吸管筒、酒精和碘酒棉球等物品。
(2)无菌操作衣、帽和口罩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和高压灭菌。
(3)检验前应做好微生物实验室及工作台的清洁,并用规定方法进行灭菌消毒。
2. 人员管理(1)微生物检验人员必须具备无菌概念,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
(2)穿戴无菌工作衣、帽、口罩及拖鞋,不能化妆、佩带饰物,不能裸手直接接触食品添加剂。
(3)患有传染病、皮肤病、皮肤有伤口者不能进入无菌室进行微生物操作。
3. 操作规范(1)在进行检定菌和食品添加剂检验操作时,不得用手直接接触或玷污他物,防止污染。
(2)接种环在使用前或使用后必须经过火焰炽灼灭菌,冷却后方可使用或收还。
(3)检验过程中用完的器具应定位放置。
染菌器皿或剩余菌种、菌液或其他带菌培养物的器皿应在沸水中煮沸约30分钟或进行高压灭菌后,方可弃去。
(4)操作时若将菌液碰到手或桌面,应及时用消毒液处理,不得污染环境。
4. 器材管理(1)检验完毕应及时用消毒液清理操作用具,清洁工作台及地面,并用紫外线灯消毒,关闭电源。
(2)实验室应定期对微生物检定菌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监督与检查1. 实验室负责人应定期对微生物检定菌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微生物检定菌安全管理制度,如有违反,应予以纠正。
微生物实验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从事微生物实验的工作人员,以及参与实验室工作的相关人员。
三、实验室安全要求1. 实验室应设立生物安全柜,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实验室内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
3. 实验室内应设置明显的生物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生物安全。
4. 实验室内应禁止吸烟、进食、饮水和化妆。
5. 实验室内不得携带私人物品,如食品、饮料等。
6. 实验室内不得随意丢弃实验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四、实验操作安全1. 实验人员应熟悉实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 实验操作前,应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污染。
4. 实验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负责人。
5. 实验结束后,应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
五、生物安全柜操作1. 生物安全柜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2. 操作生物安全柜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
3. 生物安全柜内部不得存放无关物品,确保其正常运行。
4. 生物安全柜运行过程中,不得打开前门,避免交叉污染。
六、废弃物处理1. 实验室废弃物应按照生物安全要求进行分类收集。
2. 分类收集的废弃物应放入专用容器,并贴上明显标识。
3. 废弃物收集后,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防止生物污染。
七、培训与考核1. 实验室应对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实验操作规程、废弃物处理等。
3. 实验室应定期组织考核,确保工作人员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八、责任追究1. 实验室负责人应加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确保制度落实。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实验室负责人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 对造成生物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生物安全与危险防范的使用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生物安全与危险防范的使用注意事项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现代生物科学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检测和分析微生物的存在和类型,为人们提供了对生物环境和生物体的了解。
然而,使用微生物检测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和危险性。
本文将讨论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生物安全问题,并提供一些使用注意事项。
1.实验室安全措施在进行微生物检测实验之前,必须确保实验室具备适当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以防止微生物泄漏和传播。
实验室应装备有防护手套、实验室衣、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
同时,实验室应该配备通风系统,能够及时排出室内的污染物。
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设备故障引起的事故。
2.安全操作规范在进行微生物检测实验时,必须按照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a.实验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实验流程,并掌握微生物检测方法的要点和技能。
只有经过训练的人员才能进行实验操作,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b.实验人员应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不得擅自操作和调整实验设备。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意外发生。
c.实验物品和废弃物应正确处理。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理和处置,避免对环境和周围生物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3.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在进行微生物检测实验之前,必须对实验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对微生物的病原性、扩散性、传染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a.根据微生物的分类和危险性,将实验室分为不同的生物安全级别。
不同级别的实验室拥有不同的生物安全措施要求,从而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b.在进行高风险微生物的实验操作时,应采取额外的生物安全措施,如穿戴空气过滤面罩或防护服等。
实验室应制定紧急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以防万一。
4.实验后的生物安全控制实验结束后,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对实验室进行清理和消毒,以避免微生物的传播和污染。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1 .吸烟(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3)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2 .食物、饮料及其它(1)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2)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3 .化妆品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4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1)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
(3)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1)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工作服应干净、整洁。
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
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
(2)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
(3)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4)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6 .鞋在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
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
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所以最好穿皮革或其它防渗漏的合成材料的鞋。
7 .头发和饰物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
头发不得垂肩,应与离心机、切片机等正在运转的器械保持一定距离8 .胡须蓄有胡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项(7)的规定。
9 .洗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制度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制度》。
2、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3、非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本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其他人员进入,应当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
4、进入实验室应当穿戴符合防护要求的防护用品并采取其他职业防护措施。
5、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
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
6、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实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
7、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使用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
实验室实验档案应长期保存。
8、对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未经批准不得从事相关实验活动。
9、实验室应当依照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对废水、废气以及其他废物进行处置,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
10、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消毒灭菌处理。
11、检验中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应及时向感控科和主管领导报告并逐级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12、实验室发生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并同时向感控科报告。
13、定期对实验室设施、设备、材料等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14、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采取安全保卫措施,严防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保障实验室及其病原微生物的安全。
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实验室应当立即向主管领导和公安部门进行报告。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 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研究微生物相关科学问题的实验场所。
由于微生物实验涉及到病原微生物和致病性较强的微生物,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防止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2. 实验室基本规定2.1 实验室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通风设备、生化安全柜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2 实验室必须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洁,特别是对工作台面、设备和实验室周围区域进行彻底清洁,以防止微生物的交叉污染和传播。
2.3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实验室服装,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等,确保个人和他人的安全。
2.4 实验室内严禁进食、喝水或吸烟等行为,避免将微生物带到体内或通过环境污染食品等途径造成交叉感染。
2.5 实验室内禁止携带个人物品,如包、手机等,以减少实验室环境的污染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6 实验室禁止携带有关财物进出,防止有关物品被人盗窃。
3. 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防护要求3.1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安全培训,了解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3.2 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应按照规定进行个人卫生消毒,确保洁净无菌。
3.3 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前必须戴上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3.4 实验期间,工作人员应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疲劳操作和不必要的身体接触。
3.5 实验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区域和实验用品。
4. 物品管理要求4.1 实验室内的试剂和微生物菌株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分类管理,并配备完善的标识和储存设施。
4.2 对于特殊性质的试剂和微生物菌株,必须进行登记备案,并进行定期检验和鉴定,确保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3 使用过的试剂和培养基必须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4.4 实验室内的实验用具和设备必须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并做好记录和报告。
5. 废物处理要求5.1 实验室内产生的废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标识,确保废物能被正确处理和回收利用。
微生物霉菌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
微生物霉菌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探讨【关键词】微生物霉菌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给国家经济、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等众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我们最终完成了抗击sars的防治任务,但sars危机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因研究人员使用未经严格效果验证的灭活sars病毒在普通实验室进行实验,造成人员感染和sars疫情卷土重来,这也反映出研究机构缺乏基本预警意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不善的现实,如何应对和改进,已成为我们目前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生物安全实验室最早出现于美国,随着发展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也不断发生,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引起公众的重视,为实验室生物安全敲响了警钟。
近十年来,我国对从事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和监测工作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已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亟需科学化和规范化。
1霉菌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自然界中的霉菌大部分为好湿性霉菌,相对湿度在95%-100%时最适合生长,如毛霉、根霉、镰刀霉、交链孢霉等,霉菌主要通过孢子附着在尘埃上,形成生物性粒子悬浮与空气中传播,霉菌污染是造成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空气中霉菌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为致敏源,不仅对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损害,而且对微生物实验的检测结果影响极大,尤其在夏季,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常有霉菌污染的发生。
在实验室建筑构造中通风不良的区域易生长霉菌,一些水槽、水管、地板等处,皆可见霉菌生长,而一旦霉菌生长,其蔓延速度非常快速,并且由于霉菌孢子会四散飞扬,直接的会污染实验室检测试剂、器材及样品。
空调系统也是产生实验室内空气生物污染的主要元凶,由于空调的换热器多数是在潮湿的情况下工作,因初效过滤不净而进入空调系统的灰尘和微生物,在换热器和集水盘中大量繁殖,当空调机组再次起动时,霉菌在空气中分散成气溶胶随送风气流进入实验室内造成污染。
卫生部2006年1月11日制定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真菌分类名录中共有59种,其中粗球孢子菌、马皮疽组织胞浆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巴西副球孢子菌4种危害程度分类为二类,由于二类菌种属于传染病菌种,实验室感染机会较多、感染后的症状较重而危及生命,发病后不易治疗及对人群的危害较大,属于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其大量活菌实验操作要求必须在bsl-3级实验室中进行,其余55种真菌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三类,其样本检测,包括样本的病原菌分离纯化、药物敏感性实验、生化鉴定、免疫学实验、pcr核酸提取、涂片、显微观察等初步检测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应为bsl-2级中进行。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1目的加强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检验科主任负责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4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在微生物实验室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在接触标本或操作过程中,可能被感染。
临床实验室可能接触的微生物可分为三类:♦病毒,如: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及丙型肝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细菌,包括:细菌、分枝杆菌、真菌;♦其他具有高毒力的病原体,如出血热病毒和立克次体。
因为从病史和体检不能可靠地鉴定所有病人的病原体,所以当接触和处理所有的体液时,均应执行“常规预防措施”。
5感染途径5.1空气传播:在取下装有标本试管的塞子时、溶液洒落在坚硬的表面上、用未加塞子的试管进行离心或溶液(包括接种环内的溶液)加热太急时,具有传染性的溶液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气烟雾散布在空气中。
5.2经传播:用吸移液可能导致微生物入人体引起传染。
传染也可通过间接途径,如饮食或吸烟前没有彻底洗手引起“手-”传染。
5.3直接接种:偶然的针刺、碎玻璃划伤和动物咬伤均可通过直接接种引起传染。
临床标本中的感染原也可通过被纸张轻微划伤的手指、很轻的擦伤或损伤的表皮进入人体造成感染。
5.4粘膜接触:一些病原体,包括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通过与粘膜(如眼结膜)的直接接触进入人体,所以在擦拭眼睛、更换隐形眼镜或使用化妆品前应彻底洗手。
5.5节肢动物媒介:蚊、蝉、蚤和其它体外寄生虫都是潜在的传染源,特别是当室内喂养有动物时。
6常规预防措施6.1来自所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都被认为是具有传染性的。
所有血液和体液的标本都应放置于具有安全盖的结构优良的容器里,以防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
采集标本时应防止污染容器的外表或随标本的检验单。
如果存在潜在的或实际的污染,则应再加一层包装(例如:包装袋)。
6.2所有处理血液和体液(例如:取下真空试管的塞子)的工作人员都应戴上手套。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在当今的科学研究和医疗领域,微生物实验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与之相伴的是生物安全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实验人员的健康,还可能对社会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
微生物实验室中的生物样本可能包含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这些病原体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引发感染,导致疾病的传播。
因此,保障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首先,实验室的设计和布局是确保生物安全的基础。
实验室应根据功能进行合理分区,通常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用于存放未受污染的物品和进行准备工作,污染区则用于处理和研究含有病原体的样本。
半污染区则起到过渡和缓冲的作用。
每个区域之间要有明确的界限和隔离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
通风系统也是实验室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良好的通风能够有效地排出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和微生物,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安全。
通风系统应具备过滤和消毒功能,确保排出的空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进入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资格认证。
他们需要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应急处理程序。
在进入实验室前,要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这些装备能够有效地保护实验人员的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和严谨是保障生物安全的关键。
在处理样本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样本受到外界污染,同时也要防止病原体的泄漏。
使用过的实验器具和废弃物必须经过正确的处理和消毒。
对于含有高致病性病原体的样本,要在特殊的防护设施内进行操作,如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是微生物实验室中最重要的防护设备之一。
它能够提供一个局部无菌的环境,有效地保护实验人员和样本。
生物安全柜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防护效果。
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样本管理体系。
样本的采集、运输、保存和使用都要有详细的记录,以便追溯和监控。
对于危险样本,要采取特殊的包装和标识,确保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检验科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止生物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实验室工作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参观人员。
三、职责1.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全面管理,确保生物安全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实验室生物安全员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具体执行,监督和指导实验室人员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3. 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遵守本制度,积极参与生物安全培训,确保自身及他人安全。
四、生物安全操作规程1. 实验室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生物安全培训,掌握生物安全知识,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时,应穿着专用实验服,佩戴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3. 实验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污染。
4. 实验室人员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应及时脱掉手套,洗手消毒。
5. 实验室人员不得在实验室进食、饮水、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6. 实验室人员使用移液器、吸管等吸取液体时,禁止口吸。
7. 实验室人员应按照实验要求,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等设备。
8. 实验室人员应定期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五、生物安全设施与设备1. 实验室应配备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生物安全设施与设备。
2. 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等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实验室应设立专用洗手池,配备消毒液,方便实验室人员洗手消毒。
六、废弃物处理1. 实验室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和运输。
2. 实验室废弃物应放置在专用容器中,容器应密封,标识清晰。
3. 实验室废弃物应在生物安全员的指导下,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活处理。
七、应急处理1. 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实验室生物安全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2. 实验室生物安全员应立即向实验室主任报告,实验室主任应向相关部门报告。
霉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霉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在霉菌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中,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加强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实验室安全。
3. 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负总责,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实验服、实验帽,佩戴防护眼镜,必要时佩戴防护手套。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悉实验室的布局、设备、器材及操作规程,了解霉菌的危害性及预防措施。
3.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实验室内是否有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乱扔垃圾,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实验室。
5.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按照实验要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6. 实验室内的设备、器材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7. 实验室内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8.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悉实验室的紧急疏散路线和逃生方法,遇到紧急情况能迅速撤离。
9. 实验室内禁止私自调整实验设备、仪器,如需调整,应征得实验室负责人的同意。
10. 实验室内的样品、药品等应分类存放,标签清晰,避免混淆。
11.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做好实验记录,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12. 实验室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实验室安全培训1. 新进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
2. 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3. 实验室负责人应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奖惩1. 对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环境中微生物检测安全预案
一、预案背景微生物检测是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重要手段。
然而,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为了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保障检测人员和环境安全,特制定本安全预案。
二、预案目标1. 防止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发生生物安全事故,保障检测人员和环境安全。
2. 确保微生物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提高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本预案,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生物安全工作。
2. 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生物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监督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
3. 检测实验室:负责微生物检测工作,落实生物安全措施,确保检测过程安全。
4. 检测人员:负责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微生物检测,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
四、生物安全措施1. 实验室生物安全(1)实验室应设立生物安全柜,用于操作可能存在生物危害的微生物。
(2)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3)实验室应配备消毒设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
2. 微生物样品采集与处理(1)采样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严格按照采样操作规程进行样品采集。
(2)样品采集后,应立即进行包装、标识,并放置在生物安全柜中处理。
3. 微生物检测操作(1)检测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微生物检测,避免交叉污染。
(2)检测过程中,应使用生物安全柜,防止微生物扩散。
(3)检测完毕后,及时清洗生物安全柜,并消毒操作台面。
4. 废弃物处理(1)废弃物应按照生物安全要求分类收集,并放置在指定的废弃物容器中。
(2)废弃物容器应密封,避免污染环境。
(3)废弃物应定期收集,交由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应急预案1. 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
2. 及时上报事故情况,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培训与宣传教育1. 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生物安全意识。
微生物实验操作安全要求
微生物实验操作安全要求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微生物实验涉及到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对实验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遵守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安全要求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实验环境准备在进行微生物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环境和必要的设备。
以下是一些准备工作的安全要求:•实验室要保持洁净,确保实验环境无微生物残留。
•实验设备要在实验前进行充分的消毒。
•实验室要配备化学品柜、生物安全柜、防爆灯等安全设备。
•实验人员要穿戴适当的实验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微生物安全管理在微生物实验中,出现微生物扩散、污染等情况是很常见的。
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需要遵守以下微生物管理安全规定:•实验人员应遵守消毒规范,使用符合标准的消毒剂对实验物品、设备等进行处理。
•实验人员在对实验物品及设备进行操作时应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微生物。
•微生物实验要进行区分,不同物种的微生物之间要进行隔离。
•实验时要避免微生物污染外界环境,如保持实验室门闭合、不要在实验中喝水、食物等。
废弃物管理在微生物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是潜在的微生物污染源,在废弃物处理中需要严格遵守以下规定:•废弃物要分类收集,符合标准后方能进行处理。
•所有处理过的废弃物要焚烧、蒸汽灭菌等方式进行处理。
•废弃物处理场所要与实验室进行隔离,避免产生交叉污染。
微生物实验人员健康管理在实验中,实验人员常与微生物直接接触,因此需要注意实验人员的健康管理问题。
以下是微生物实验人员健康管理的安全要求:•实验人员要每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如发热、嗓子痛等疾病要及时通知主管。
•实验前要求实验人员进行完善的接种程序,确保自身免疫力的提高。
•若实验人员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其它感染性疾病,不得进行微生物实验操作。
小结微生物实验操作安全要求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的落实,除此之外便是对实验环境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操作。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2017版)Dr.Tiger(修订说明:CNAS-CL09实施后,对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提高了要求,对实验室人员在配制培养基过程的生物安全、高压锅的生物指示剂还有菌种的传代次数均提出明确的要求,为适应新要求,对旧版的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过程作了补充,同时修改和完善了一些小问题)一、目的制订本规则,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实验设备安全卫生以及防止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入微生物实验室人员。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三、安全操作规程:1.员工安全操作规程1.1 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1.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做好卫生防护,并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同时注意做好环境维护及保密工作。
1.3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在实验室工作。
1.4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1.5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1.6 尽量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1.7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1.8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1.9 实验人员在配制培养基过程中,需尽量避免接触性或吸入性危害,特别是配制TTB 和碘液等对人体有害的培养基或试剂时,要穿戴工作服、口罩和手套,并在通风橱中进行。
1.10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
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描述防止实验室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意外暴露及释放的原则、技术及实践。
研究显示,导致实验室相关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布鲁菌属、伯纳特立克次体、乙型肝炎病毒、伤寒沙门菌、土拉热弗朗西斯菌、结核杆菌、皮炎芽生菌、委内瑞拉脑炎病毒、鹦鹉热衣原体、球孢子菌。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一)危险度评估危险度等级划分为四类,即:①危险度1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
通常对人或动物不致病。
②危险度2级: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
对人或动物致病,但不严重。
③危险度3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度低。
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但不发生传播,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
④危险度4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
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容易发生直接或间接传播,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生物安全基本设备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个人防护设备。
1.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BSCs)是为处理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样本等具有已知或潜在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避免操作者、实验室环境暴露于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必须由专人安装,定期监测、维护,遵循标准化操作规程。
根据吸入空气的速度、再循环空气量、排出空气量、排风系统、压力设置等,分为三级:①Ⅰ级:能够保护操作者和环境,不能保护操作对象。
②Ⅱ级:对操作者和操作对象均有保护。
③Ⅲ级:对操作者防护最好。
2.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用于预防气溶胶、喷溅物暴露,意外接种等,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包括:防护服、面部防护用具、手套、鞋、呼吸防护用具。
需要注意的是,离开实验室区域时,应脱卸个人防护装备并洗手,脱手套、结束生物安全柜工作后或离开实验室之前均应洗手。
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应及时更换,并置于有标识的防渗漏袋运送。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BSL)—般分为四级:1.一级生物安全水平(BSL-1)实验室:属基础实验室常为基础教学、研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1级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霉菌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探讨【关键词】微生物霉菌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给国家经济、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等众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我们最终完成了抗击sars的防治任务,但sars危机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因研究人员使用未经严格效果验证的灭活sars
病毒在普通实验室进行实验,造成人员感染和sars疫情卷土重来,这也反映出研究机构缺乏基本预警意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不
善的现实,如何应对和改进,已成为我们目前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生物安全实验室最早出现于美国,随着发展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也不断发生,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引起公众的重视,为实验室生物安全敲响了警钟。
近十年来,我国对从事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和监测工作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已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亟需科学化和规范化。
1霉菌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
自然界中的霉菌大部分为好湿性霉菌,相对湿度在95%-100%时最适合生长,如毛霉、根霉、镰刀霉、交链孢霉等,霉菌主要通过孢子附着在尘埃上,形成生物性粒子悬浮与空气中传播,霉菌污染是造成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空气中霉菌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为致敏源,不仅对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损害,而且对微生物实验的检测结果影响极大,尤其在夏季,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常有霉菌污染的发生。
在实验室建筑构造中通风不良的区域
易生长霉菌,一些水槽、水管、地板等处,皆可见霉菌生长,而一旦霉菌生长,其蔓延速度非常快速,并且由于霉菌孢子会四散飞扬,直接的会污染实验室检测试剂、器材及样品。
空调系统也是产生实验室内空气生物污染的主要元凶,由于空调的换热器多数是在潮湿的情况下工作,因初效过滤不净而进入空调系统的灰尘和微生物,在换热器和集水盘中大量繁殖,当空调机组再次起动时,霉菌在空气中分散成气溶胶随送风气流进入实验室内造成污染。
卫生部2006年1月11日制定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真菌分类名录中共有59种,其中粗球孢子菌、马皮疽组织胞浆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巴西副球孢子菌4种危害程度分类为二类,由于二类菌种属于传染病菌种,实验室感染机会较多、感染后的症状较重而危及生命,发病后不易治疗及对人群的危害较大,属于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其大量活菌实验操作要求必须在bsl-3级实验室中进行,其余55种真菌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三类,其样本检测,包括样本的病原菌分离纯化、药物敏感性实验、生化鉴定、免疫学实验、pcr核酸提取、涂片、显微观察等初步检测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应为bsl-2级中进行。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未知样本的检测可在bsl-2级或以上防护级别的实验室进行。
2霉菌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霉菌检测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实验人员、保护环境、保护样品,保证检测结果准确,防止实验室霉菌污染,
这就需要实验室应具有安全的防护屏障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2.1严格执行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规定国务院
已先后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已颁布的国家标准有《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从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保存、使用、运输、废弃物处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采取综合措施避免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现行标准对实验室保证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
2.2加强霉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屏障建设霉菌实验室应从设
计和建设开始就应该融入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大要素,包括结构布局、技术、施工、检测、验收等应严格按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来实施,根据对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危害评估做好环境维护和个人防护,根据评估结果配备相应的安全装备,防止气溶胶等造成的感染和伤害,同时确保紫外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霉菌实验室防止霉菌污染有效的措施是应建立洁净、微负压、100%外排的实验室操作间,配备二级生物安全柜,导入经高效过滤的洁净空气,可达到防止污染侵入和霉菌扩散的目的。
紫外线很难使霉菌的孢子死亡,紫外灯的设置必须达到足够的照射量,并应注意定期更换。
2.3加强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础保障,实验室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专业知识、操作规范、意外事故处置、生物安全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生物安全专家认为中国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硬件都是过关的,差距主要在于人员的素质和管理。
3结语
霉菌污染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否则即使采用各种办法处理被污染物品,重复污染的机会也很大。
目前,我国正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普及和推广bsl-2级实验室,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标准的工作活动行为,是保证生物安全的关键。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随着实验室建设和检测活动不断完善进步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如何跟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切实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实验室生物安全也是社会安全和安定的一部分,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警钟长鸣。
参考文献
[1]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生部,2006,1.11.
[2]徐亚红.如何做好疾控机构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9):1897.
[3]祁国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