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的小说复调理论_兼论米兰_昆德拉的复调小说

合集下载

文本分析中“复调小说”理论歧义——对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一点不同意见

文本分析中“复调小说”理论歧义——对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一点不同意见

文本分析中“复调小说”理论歧义——对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一点不同意见
高剑芳;张占杰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严家炎先生在《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中使用的
“复调小说”概念与巴赫金“复调小说”概念的差异、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与米兰·昆德拉复调小说理论.近而指出严家炎先生所使用的“复调小说”概念并不是
巴赫金的,而是昆德拉的。

【总页数】4页(P184-187)
【作者】高剑芳;张占杰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复调理论与生存世界的主体间性——从巴赫金诗学看莫言小说的复调叙事 [J],
周卫忠;宋丽娟
2.复调与启蒙是对立的--严家炎“鲁迅复调小说”理论质疑 [J], 李有智
3.复调小说的对话主义及其翻译——以鲁迅短篇小说《孔已己》为例 [J], 武光军
4.反讽的小说复调理论——兼论米兰·昆德拉的复调小说 [J], 颜东升
5.思想的复调与复调的艺术——试析鲁迅小说复调性之成因 [J], 王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调理论评述

复调理论评述

文学经典化理论研究的评述——复调小说理论研究评述摘要本文从复调小说的含义、复调小说的特征、将复调理论与《罪与罚》相结合而谈以及复调小说的发展状况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多位学者对于文学经典化理论——复调小说理论的研究。

“经典”中的“经”指的是四书五经中的经,而“典”则指的是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体制。

旧时指的是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在今天我们把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称作为经典。

就比如说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是经典之作,基督教里面的经典就是《古兰经》,而关于文学经典化理论有很多,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巴赫金于1929年提出的复调小说理论。

那么,笔者首先就要谈到的就是什么是复调小说。

提到巴赫金我们会想到的就是他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的理论,复调小说这一理论源于苏俄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对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话语分析。

可以说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小说理论与文学批评的方法。

一、复调小说的含义在此我要引用几位学者对复调小说的解释。

首先是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原名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在1963年更名再版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巴赫金两处明确阐明了“复调”在文学意义上的含义。

在《巴赫金全集》一书中同样阐明了复调小说的含义,“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

”与此同时,“复调的实质恰恰在于:不同的声音在这里仍保持各自的独立,作为独立的声音结合在统一体中,这已是比单声结构高出一层的统一体。

如果非说个人意志不可,那么复调结构中恰恰是几个人的意识结合起来,从原则上便超出了某一人意志的范围。

可以这么说,复调机构的艺术意志,在于把众多一是结合起来,在于形成事件。

”而后是李小帆在《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以及相关文本批评》一文中写道:“巴赫金的批评理论受到了后结构主义的深刻影响,他把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看作是带有某种观点和价值的表达方式,但这种方式不是在重现小说作者的观念,它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过程’参与了主题的表达诉求,构成了一个独立的话语空间。

简论米兰·昆德拉的幽默与复调艺术

简论米兰·昆德拉的幽默与复调艺术

【 中图分类号】 1 0 5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2 0 1 5 ) 1 0 . 0 2 3 4 . 0 2
幽 默 艺 术 后 面的重要推力则是 强势文化 和弱势文化相 互之 间的博弈 。文 幽默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体现,能使一件事情具有多种理解 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发展 不是 孤立的,在各 自 路 径前行的 同时,
课程 教 育研 究
综合理论
简论 米兰・ 昆德拉 的幽默 与, 复调 艺术
龙 瀛
5 0 2 1 4 ) ( 昆明学院人 文学院 云 南 昆 明 6
【 摘要】 米兰・ 昆德拉是 当 代著名作家,其创作具有哲学意味,特别是对存在主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存在主题使得他的小说
具有 了多义性 的特点,深 刻的主题使得作 家对 小说 艺术有 着别样 的认识 ,他擅长 幽默和 复调等 多种艺 术手 法。昆德拉所使 用的 幽默和复调艺术手法本身就有 着多义性的特点,而此特 点又和作 品多义性 主题 不谋 而合 ,也就是说 艺术主题 的多义性和 艺术 手 法的多义性之间存在着 不可回避 的关联 。本文拟就对和作 品主题 多义性相适应的 幽默和复调 艺术手法进行 简单的探 讨。 【 关键词 】 米 兰 ・昆德拉 幽默艺术 复调艺术 大概可 以古希腊文学,在一 些古希腊神话 中已经暗含着 某些 幽默的因素 ,而古希腊喜剧无 疑给与 了欧洲文学幽默的基 因。文学的幽默不仅仅与文学使人 娱 乐的功能相适应 ,还在文学创作的变迁中承载 了越来越 多的
也在相互影响,相 互启迪 ,共生出新的 内涵和样 貌。文学思想 和文学艺术变迁的内在逻辑也折射 出种种文化相 互博弈以至融 合的过程 ,文化的影响不是单一的、静 态的 ,而是 多元 的、动 态的 ;不是平静的,而是起伏的。昆德拉作为移 民作 家,从其 价值和作用。昆德拉的幽默手法引人入胜、忍俊不禁的传统, 创作和理论发掘文学思想和艺术方法与文化 的关 系 应该说是一 更融入 了作者特有 的东欧国家捷克人 民特有 的文化心态和因为 个特例,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 中,从其分析入 手,还是 能够 移 民欧洲文化中心法国而独有的文化 心理 ,幽默在 昆德拉 这里 发现文化博弈 以至融合在 丈学思想和艺术方法变迁的过程 中所 不仅具有 了方法论 的含 义,还具有 了本体论 的高度 。捷克民族 发挥的作 用。曾经的文化 的承继往往主要在一 国之 内,但 随着 历史上被不断欺凌以及现代曲折 的发展经历,使得作者对 自身 文化 交流的增 多,文化不在被一个 民族 所把持 ,对其 支配和解 的捷克 裔身份多 了几分敏感和谨慎 ; 法国文化 曾经 的辉煌和现 释权也不在为一个 民族所独有 ,文学思想和 艺术方法在文化 的 代 的崛起叉使移 民巴黎的作者 多了几分 自 信 的资本 ,事 实上 , 博弈 以至融合 中,也在进行着 自 身的沉淀和积 累,并且这种沉 作者在使用着他 国赋予他 的文化资源在对本 国的历史、文化题 淀和积累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同时也受到自身文化以外的异 材进行 着充分的发掘 ,而发掘的 目的却不是局 限于对本 国历史 质 文 化 的 启发 。 和文化的彰显和传播,而是对具有普遍意 义的哲学命题和概念 二 、复 调 艺术 进行着欧洲人的解读。这足见 昆德拉 的谨慎 ,他没有好 高骛远 复调是米 兰 ・ 昆德拉 小说创作 中的另一 重要 艺术手法 。复 地企 图对具有人类意义的问题进行全球的思考 ,而是将欧洲人 调 ( 或者 称为多声部 )一词是 由俄 国文艺理论 家 M. 巴赫金提 熟知的艺术方法和欧洲人 熟悉、感兴趣 、敏感的历史事件和生 出,用来指称 陀思妥耶 夫斯基小说 的特点 。巴赫金在 《 陀思妥 活 内容作为噱 头,在不经意问将人们带入 到了对欧洲人存在 问 耶夫斯基诗 学问题 》中说 : “ 陀思妥 耶夫斯基的主人公 ,不是 题严肃 的思考 当中。从欧洲文学发展的历程 ,幽默在法国文 学 个客体形 象,而是一个价值十足 的议论 ,是纯粹的声音 ; 我 中占 据着较为突出的位置 。昆德拉用法国文学传统 中这一重要 们不是看 见这个主人公 ,而是听见他 ; 在语言之外我们 所看到 的艺术方法对小说 的重要主题 “ 存在 ”进行着诠释 。昆 德拉 的 和 了解的一切 ,都无足 轻重 ,或者作为主人公讲话的材料 而被 幽默首先是具有某种宗教的意味, “ 人类一思考, 上帝就发笑” , 他的语言所囊括 ,或者留在他的语言之 外而成为一种 引诱 的因 虽然,这里说得是上 帝,但身为小说作者 , 在 小说和读者之 间 素。 ”。 这里说 的是 巴赫金 小说 中主人公 有揭示 自 我 内心 的权 在某种程度也具备 了 “ 上帝 ”的身份 ,特别是对人类 “ 存在 ” 利,小说主A J 2 - 具有和作者 平等对话的地位 。作者在这里采用 这一哲学命题进行勘探 的小说作者而言就更是 。所以昆德拉 小 的 “ 观察世界 的原 则 ” :不是确立他人之 “ 我 ”为客体 ,而是 说 中的幽默是作者的嘲讽 , 也可 以说是上帝对现 实存在的嘲讽 , 把他人 当作 另一个主体 。。 这种 思想是 适合表现 昆德拉对人 的 人们越是想要弄清楚现实的真相, 上帝就越是让人们雾里看花 、 存在 的多种可能性的表现需要, 只有主人公具备 了独立的地位 , 惊慌失措 。其次 ,昆德拉 的幽默有几分 自嘲的意味在里 面,这 其所代表的可能才能平等 出现 。巴赫金还说 : “ 作者 构思主人 时幽默多 了几分无奈和看 不见 的泪水,也可 以说 ,这时的幽默 公 ,就是构思主人公 的议论 。所以,作者 关于主人公 ,也便是 是一种苦涩的笑。任何一个对 自己祖国有 着感情的人都 不大会 关于议论 的议论 。作者 的议论是针对 主人公的 ,亦即是针对主 对 民族 、国家悲惨 的历史和命 运投 以笑声,相信 从 内心来说 , 人公的议论 的,因此,对主人公便采取 一种对话的态度 。作者 昆德拉对捷克也是有感情的,但 自身特殊的经历和 国家国运 不 是 以整部 小说来说话, 他是和主人公谈话 , 而不是讲述主人公 ” 。 济的现 实,使得仅仅作为小说 家的作者只能用小说 家的手法和 。 而复调音 乐中的各 声部 地位是平等 的,任何一个 声部都 不能 哲学家的头脑对 国家进行 了其力所能及的反思,这种反思是 无 超越其它的声部 ,并且任何 声部都不能充 当简单的伴奏 。复调 奈 的,同时也是善意的,借助法国、欧洲优势文学、文化资源 艺术和对话理论 密切相关,对话是指主体 间叩问与应答行 为及 对捷克文学、文化资源进行发掘和再发挥 ,也可以解释为弱小 过程 。“ 在一个谈话 的集体里 ,哪个人也 不认 为话语 只是 一些 民族及 其文化在强势民族 、文化压 力下的应对策略 。昆德拉的 无动于衷的词句,不包含别人 的意向和评价,不透着他人的声 小说起源于捷克 ,扎根在 法国,反映的是欧洲 。欧洲的问题具 音 。相反 ,每个人 所接 受的话语 ,都是来 自他人 的声音 。每个 有欧洲范 围的普适性 ,但讨论 的方法必须被欧洲人所熟知 ,幽 人讲话 ,他 的语境都吸 收了取 自 他人语境 的语言,吸收 了渗透 默不失为一种得体 的方法 ,这 时作为本体论 的命题和作 为方法 着他人 理解 的语言 。每 个人 为 自己的思想所找到的语言,全是 论的形式相 遇,就产生 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曾经的形式除 了 具 这样满载的语 言。 ” 这一理论认 为,小说是各种话语 的艺术组 有方 法论的价值 外,还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而促成这一变化 合 ,是个性化 的多声部,其中充满了各种形式的对话关 系。较

《笑忘录》中的复调

《笑忘录》中的复调

《笑忘录》中的复调摘要:米兰·昆德拉这部小说打破了人们以往对小说的定义,整部小说围绕人类最常见的两种现象“笑”和“遗忘”进行昆德拉式的思考。

这部小说的主调就是笑和忘,故事的主人公塔米娜与其它“变奏曲”一起为读者演奏了一曲反对强权主义的故事。

试图对捷克那段荒诞可怕地政治历史做人类学的形而上学的解剖,将政治问题置于广阔的哲学语境下。

关键词:《笑忘录》;复调;忘;笑1复调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妥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复调型小说的主旨不在于展开故事情节、性格命运,而在于展现那些拥有各自世界、有着同等价值、具有平等地位的不同的独立意识。

复调型小说所追求的是把人和人(作者和人物)、意识和意识放在同一个平面上,展示世界是许多具有活生生的思想感情的人在观察或活动的舞台,是众多个性鲜明的独立自主的声音在交流和争鸣的舞台。

复调小说的艺术世界就是“多样性的精神之间以艺术手法加以组织的共存共在和交流互动”,多种声音平等对话的世界。

因而我们也得出,“复调小说”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这种“复调思维”的矛盾性、对话性、开放性和未完成性,恰恰契合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个世界的多元、暧昧和边界模糊的状态。

复调小说描写出了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和人性深处的矛盾,使得小说既具有辨证色彩,又包含开放的可能。

当代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运用并发展了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提出了“文本的复调”,并在他自己的小说中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笑忘录》是米兰·昆德拉离开捷克流亡法国的第一步作品。

作者在文本中自称该书是“这是一本以变奏曲形式写成的小说。

书的各个部分串联在一起,像步步深入的旅行,导向一个主题,一种思想,一个唯一的场景,其意义消失在远方。

”[1]《笑忘录》的结构采用了“遗忘”和“笑”的主题在无限变化的演进中反复呈现,回环往复地以各种方式展现出来。

浅谈复调艺术在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运用

浅谈复调艺术在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运用
三、 文体 的 复调
复调小说最深层的是“ 文体的复调 ” 也就 是多种 文体 的运用。 “ , 文体
章, 露辛娜的情人弗朗齐歇克的故事 ; 6 8 1 、2 1 第 、 、O 1 、5章 , 库布的故事 : 的复调” 雅 是不拘于文体规范及类型成见 的创新 , 即各 条线索整体不可 分割。 第 7、 1 、4章写克利玛与情人露辛娜 的故事 ; 1 9、0 1 第 5至 1 9章 , 卡米拉 、 露 在《 笑忘录》 中有两部分都 叫《 使们》, 天 前一部 分( 第三部分 ) 以下五 个 由 辛娜 、 伯特莱夫等的故事 ; 2 、4章 , 第 o2 写音乐会 ; 2 、7章 , 第 12 写小号手 克 元素构成 :一 , “ 关于两个女大学生以及她们如何 升天的轶事 ; 自传性叙 二, 利玛 与卡米拉 ; 2 、5 2 第 3 2 、8章雅库布与养女奥尔佳的故事 ; 2 第 9章交代结 述 ; , 三 关于一部 女权主义著作的评论性 随笔 ; 关于天使与魔鬼 的寓言 : 四, 局 。 一样 , ) 竖立起了一座平行 的山峰 。我认为“ 随笔 性的离题 ” 也是复 调的 五 , 关于布拉格 上空飞翔 的艾 吕雅的叙述。 这些元素互相 阐述 , ” 互相解释 ,
调小说。《 ・ 堂 吉诃 德 》 是 多个 故 事 展 现 , 堂 ・吉诃 德 的 三 次 冒险 行 侠 章节数量 的关系分析《 虽 但 生活在别处》。第一部分 : 诗人诞生 ,2页有 1 7 1个章
完全是线形 的, 没有共时性 , 也称 不上 复调小说 。而陀思 妥耶夫 斯基 的小 节 ; 中速。第 二部分 : 克萨维 克 ,5页有 1 3 4个章 节 ; 小快板 。第三部 分 : 诗 8 8个章节 ; 快板 。第 四部分 : 诗人在奔跑 ,8页有 2 3 5个章节 ; 说《 群魔》 由三条线 索同时展开 , 形成三部独立的小说。由于人物之 间相 互 人 自渎 ,8页 2 认识 ,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这就是复调小说 。

文体的复调与变奏_对米兰_昆德拉_复调小说_的一种解读

文体的复调与变奏_对米兰_昆德拉_复调小说_的一种解读

第30卷 第2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Vol.30 No.2Journal of Southw 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M ar.,2004文体的复调与变奏对米兰 昆德拉 复调小说 的一种解读李凤亮(暨南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2)摘 要:在米兰 昆德拉的 复调小说 观念体系中, 文体的复调 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他在理论上对文体的复调 的标举以及创作上对不同文体杂糅的实践,既遵循了其自身艺术的内在逻辑,也映现了当代小说写作的一个潮流 跨体写作倾向,从中还可发现昆德拉这位自觉的文体革新者对小说历史渊源及未来走向的认识。

昆德拉在 小说文体复调 方面的实践,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当前文学创作中文体形式的嬗变特征。

关键词:米兰 昆德拉;复调小说;小说文体学;文体中图分类号:I56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2677(2004)020144 05 米兰 昆德拉是小说艺术形式的自觉实验者。

他撼动评论界的,除了作品内容上鲜明的政治色彩及强烈的哲学批判意味,更多的恐怕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引起了小说创作观念与技法的更新。

在 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的惊叹中,读者们领略到的,除了一系列新异的创作技法外,还包含有昆德拉对现代小说传统及其出路的深思。

复调 一词,在昆德拉小说诗学整体结构中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

复调 不仅作为一个文体学术语,担当着昆德拉小说诗学的形式原型与架构因素;而且还作为一种方法论观念,主导着昆德拉小说诗学的叙述立场与话语策略,在根本上表征了昆德拉小说诗学对话性的文化精神。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昆德拉小说诗学的特性,那么最合适的无疑就是 复调 。

笔者曾指出[1],小说文体的复调、叙述视角的复调、情感空间的复调与时空观念的复调,一起构成了昆德拉庞杂的复调小说体系。

米兰_昆德拉小说复调艺术的具体内涵

米兰_昆德拉小说复调艺术的具体内涵

第18卷第1期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01月Vol.18No.1S i chuan Un i versity of Arts and Sc i ence Journa l(Soc i a l Sc i ence Ed iti onJan.2008 米兰・昆德拉小说复调艺术的具体内涵曾宪文(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四川达州635000【摘要】复调艺术是米兰・昆德拉小说艺术形式与技巧上的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具有丰富的内涵。

具体表现在:打破文体界限,在小说中大胆融入论文、随笔;放弃传统小说“单线构成”的结构方式,提倡由若干享有同等地位的线索结构作品;突破人物的主次之分,让人物处于平等地位,彼此互相照射;挣脱小说叙事对线性时间的依赖,将不同历史时间杂糅并置,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错综交融。

【关键词】米兰・昆德拉;小说;复调;内涵[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886(200801-0038-04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仅以其深刻而睿智的思想见长,而且在小说艺术形式的革新与创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复调艺术无疑是昆德拉小说在艺术形式与技巧上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色。

复调小说理论,本发源于20世纪俄苏著名的形式主义文艺理论家M・M・巴赫金对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话语分析,而昆德拉在自己的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上对此作了革命性的创新和改造,赋予其全新的内涵。

因此,分析昆德拉小说复调艺术的具体内涵,对我们的小说理论与创作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昆德拉小说独具特色的复调艺术是和他对小说游戏精神的开掘分不开的,也是他为实践小说展现相对主义智慧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复调本是音乐术语,昆德拉指明,复调是指两个或多个声部同时展开,并且,“伟大的复调音乐专家们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各声部平等:任何一个声部都不能超越其他,任何声部都不能只充当简单的伴奏。

”[1]在昆德拉的小说中,正是吸收了音乐复调艺术游戏与规则平衡的特点。

复调音乐术语与小说观念从巴赫金到热奈特再到昆德拉

复调音乐术语与小说观念从巴赫金到热奈特再到昆德拉

复调音乐术语与小说观念从巴赫金到热奈特再到昆德拉1. 本文概述复调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其核心在于多声部的和谐共存,各声部既有独立性又相互交融。

本文旨在探讨复调音乐术语在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在小说观念上的影响。

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到热奈特的叙事学,再到昆德拉的小说创作,本文将分析复调音乐术语如何被借用、转化并深刻影响文学理论和小说创作。

通过这一跨学科的视角,本文不仅揭示了复调音乐术语在文学领域的丰富内涵,还探讨了其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的结构将围绕三个主要部分展开:回顾巴赫金如何将复调音乐的概念引入文学批评,形成对话理论分析热奈特如何进一步发展这一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叙事学探讨昆德拉如何在小说创作中实践并扩展复调音乐术语,展现其独特的文学观念。

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本文旨在为理解小说中的复调性提供新的视角和深入的见解。

2. 复调音乐术语及其在文学理论中的应用在探讨“复调音乐术语与小说观念从巴赫金到热奈特再到昆德拉”的演变时,复调音乐术语本身源自音乐领域,其内涵强调的是多声部的和谐共生与独立存在。

在音乐中,复调(Polyphony)表现为两个或多个旋律线同时展开,每个声部都有自己完整的节奏和旋律结构,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交织,共同构成丰富而立体的音乐织体,展示了音乐艺术的高度复杂性和深度表达力。

巴赫金作为这一跨领域借用的先驱,创造性地将复调音乐的理念引入到文学批评之中。

他借用“复调”来剖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多重叙事声音和多元意识的存在方式,视其作品如同复调音乐一样包含着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对话的声音层。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强调的是小说内部各种人物意识的平等地位和直接交流,这种对话性质打破了传统单一线性叙事的束缚,揭示出社会历史背景下个体精神世界的多样性和冲突性。

热奈特则是在继承巴赫金理论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视角审视复调概念在文学中的应用。

他在研究普鲁斯特的小说时,进一步探索了复调如何体现在叙事聚焦和时间处理的层面,尤其是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与记忆的交织,构建了一种多层次的叙事空间,展现了复调小说观念在现代文学叙事技法中的深化和发展。

复调理论评述

复调理论评述

文学经典化理论研究的评述——复调小说理论研究评述摘要本文从复调小说的含义、复调小说的特征、将复调理论与《罪与罚》相结合而谈以及复调小说的发展状况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多位学者对于文学经典化理论——复调小说理论的研究。

“经典”中的“经”指的是四书五经中的经,而“典”则指的是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体制。

旧时指的是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在今天我们把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称作为经典。

就比如说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是经典之作,基督教里面的经典就是《古兰经》,而关于文学经典化理论有很多,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巴赫金于 1929 年提出的复调小说理论。

那么,笔者首先就要谈到的就是什么是复调小说。

提到巴赫金我们会想到的就是他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 的理论,复调小说这一理论源于苏俄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对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话语分析。

可以说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小说理论与文学批评的方法。

一、复调小说的含义在此我要引用几位学者对复调小说的解释。

首先是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原名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在1963年更名再版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巴赫金两处明确阐明了“复调”在文学意义上的含义。

在《巴赫金全集》一书中同样阐明了复调小说的含义,“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

”与此同时,“复调的实质恰恰在于:不同的声音在这里仍保持各自的独立,作为独立的声音结合在统一体中,这已是比单声结构高出一层的统一体。

如果非说个人意志不可,那么复调结构中恰恰是几个人的意识结合起来,从原则上便超出了某一人意志的范围。

可以这么说,复调机构的艺术意志,在于把众多一是结合起来,在于形成事件。

”而后是李小帆在《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以及相关文本批评》一文中写道:“巴赫金的批评理论受到了后结构主义的深刻影响,他把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看作是带有某种观点和价值的表达方式,但这种方式不是在重现小说作者的观念,它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过程'参与了主题的表达诉求,构成了一个独立的话语空间。

互文·并置·反讽——《爱情是谬误》的复调叙事艺术

互文·并置·反讽——《爱情是谬误》的复调叙事艺术

间所形成的互文关系、人物及其多种谬误的并置和反讽喜剧叙事模式的运用。
关键词:《爱情是谬误》;复调;互文;并置;反讽
中图分类号:1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44(2007)03—0080—03
Abstract:The famous American humorist Max Shulman’S narrative work of Love Is a Fallacy presents the affection conflicts among three college students,through which several kinds of fallacies such as fallacies in logic,love and val— ue are displayed.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narrative multiform,this paper is to carry out a research into the artistic methods employed in Lore Is a Fallacy from three perspectives: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 preface and the narrative context,the simultaneous display of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fallacies and the employment of the narra— tive pattern of satirical comics.
·80· 万方数据
2.序言与叙事文本之间互文关系的构建

剖析性的对位式复调小说——从情节艺术角度解读米兰·昆德拉小说

剖析性的对位式复调小说——从情节艺术角度解读米兰·昆德拉小说

文 捏合 二者 , 狂 欢 剖析体 ” 以“ 来说 明昆德拉 小说 的体 裁特 点 。 “ 欢剖 析体 ” 狂 的小 发 展很 多 年之 后 , 他们 对 人类 最 终 问
题 的探讨 , 社会 的关 注 , 小说 形式 的尝 试 , 笑声 的钟爱 等 都对 昆 德拉 的小 说及 理 论有 着 深 刻 而重 对 对 对 大的影 响 。但 经典 小说 理论 一贯 的作 法是 把人 物 和情节 作为 中心 , 承 了 “ 继 狂欢 剖 析体 ” 统 的 昆德拉 传 的小说及 小 说美学 则 背离此 道 。不仅 人物 是不 确定 的 、 扁平 的 , 节 也是 松 散 的 , 立 了一 种 新 型 的组 情 建 织 结构 方式 , 即对 位式 情节 和 复调线 索 , 而产 生一 种集 中的 、 从 突然 爆发 的诗 性效果 。
线 索服 从 于 “ 欢 剖 析 体 ” 析 主 题 的 需 要 。 与 巴赫 金 对 话 式 复 调 小 说 理 论 不 同 , 狂 剖 昆德 拉 的 复 调小说 是 结构 的平行 对位 ; 陀 思妥耶 夫斯 基戏 剧性 的复调 小说 也不 一样 , 与 昆德 拉 的 复 调 小 说 重在 概念 性 , 析 性。 剖 关 键词 : 昆德 拉 对 位 式 复 调 对 话 式 复 调 剖 析 性

音 乐化 的对位 式 复调
在 昆德 拉 的小 说 中,告 别 圆舞 曲》 异类 , 《 是 建立 在滑稽 剧 的基 础上 。昆 德拉 理解 的滑稽 剧 是 “ 一种 十分注 重情 节 的形 式 , 加上许 多 意想不 到 的 、 张 的 巧合 。 … “ 部小 说 符合 一 般 的小 说 的形 式 , 夸 ” ”这 由 条贯 穿始终 的情 节线 索统 一 整体 。这 是 昆德拉 用 情 节 组织 小 说 的 一个 极 端 。《 忘 录 》 是 主题 组 笑 则 织 故事 的一 个极端 。在 “ ” “ ” 个主要 主题 的统 摄 下 , 种元 素 : 米 娜 的 故事 、 史 叙述 、 笑 和 忘 两 多 塔 历 自传

西方文学

西方文学

1、如何理解昆德拉小说的“复调”特征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仅以其深刻而睿智的思想见长,而且在小说艺术形式的革新与创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复调艺术无疑是昆德拉小说在艺术形式与技巧上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色。

昆德拉在自己的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上对此作了革命性的创新和改造,赋予其全新的内涵。

那么,这种“复调”特征主要表现在:1、文体的复调昆德拉认为,在小说中可以将文体以游戏精神来对待,小说不再仅仅局限于叙事,而是可以融合多种文体。

这样,昆德拉小说的复调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将非小说的类放在小说之中,即文体的复调。

他小说的思想采取的是具有小说特点的论文方式表达,这些思想是游戏性的,是严肃与非严肃的合奏,成为叙事以外的另一个声部,与小说中的故事形成交响。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的思考使小说的叙事被随笔式论文打断。

如;在《好笑的爱》中,哈维尔医生对唐璜有大段的评论。

需要注意的是,小说中所陈述的这些思想不是为了得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论题,相反,它甚至不遵循任何科学的论证,也不希望得出什么结论,它与小说所叙事件形成对话关系,是无限开放的、探询的,也是悖论的,或者说是游戏性的。

这些思考使我们看到,在我们捕捉真理的道路上永远有意料之外,也就是说真理永远是不断变化的、多种多样的、不确定的,这就是小说的真理。

总之,在昆德拉的所有作品中,小说故事随时都可能被作家的思考渗透,从而突破了小说只能是叙事文体这一成见,形成昆德拉小说文体的复调这一壮观景象,为小说争得了极大的自由和乐趣。

2、、线索的复调叙事或情节的统一性已经成为现代小说重要甚至惟一的准则,它以情节的发生和展开为中心,通过作为主体的主人公获得情节的统一性又通过线性时间获得连续性,按照逻辑的发展循序渐进,历经挫折最终达到结局。

昆德拉彻底抛弃了这一看似不可更改的原则,以游戏精神开拓小说在线索和视角上的自由。

昆德拉的这种线索的复调就是说小说的各条线索的平等与主题的一致性。

如:《生活在别处》,它写的是诗人雅罗米尔的成长,但其线索有如下一些:诗人与母亲、诗人与爱情、诗人与革命、诗人与幻想抒情与青春,等等。

对李凤亮“整体的大复调”的几点质疑——兼谈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复调因素

对李凤亮“整体的大复调”的几点质疑——兼谈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复调因素

认主人公 的独立性 、内在 的 自由、未完成性和未定论
却并 没有 围绕对 话性进行建构 ,这使笔者质疑 该理论 性 。 对 作 者 来 说 , 主 人 公 不 是 ‘ ’ , 也 不 是 他 ‘ ’,而是不折不扣 的 ‘ ’,也就是他人另一个 我 你
货真价 实 的 ‘ ’(‘ 我 自在之你 ’) ”[加 。一些 学者 】 质疑之一 :作者能否成为上帝

李凤亮 “ 整体的大复调 ”其中一个维度是叙述视角 认为主人公是作者创造 出来的,因而 不可能摆脱作者
的复调。所谓叙述视角的复调是从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 的制约而实现真正完全 的独立 ,否则作者的主体性将
来分析昆氏小说复调特点:不同于 巴赫金复调理论中主 无法得到体现 。笔者认 为巴赫金 强调的作者与主人公 人公是主体,与作者处于平等的地位, 昆氏小说 中主人 的平等是一种观念上 的平 等,就实际创作而言 ,主人 公依旧是客体,丧失独立性,这主要表现在 :
V o1 4. .1 NO.3
21 0 2年 6月
J n. 0 2 u 2 1
的大 对李 凤亮 “ 整体 复调 "的几点质疑
兼谈 米 兰 ・昆德拉 小说 中的复调 因素
刘 萌 萌
( 北师范大学 河 文 学 院 ,河 北 石 家 庄 0 02 ) 5 0 4
摘 要 : 李凤亮对米兰 ・ 昆德拉的小说提 出 “ 整体的大复调”概念,认为昆德拉小说的复调主要体现在叙述视角的复
不 对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境况 的忧思 ,还在于他对小说这 公 。以 《 能承 受的生命之轻》为例 ,在这部作 品中

轻 灵 艺术形式 的探索 。一些研 究者认为复调作为 昆氏小 作 者 探 讨 了 生 命 的 “ ” 与 “重 ” 、 “ ” 与 “ ”、 “ 肉 高雅 ”与 “ 媚俗 ”等 问题 。其 中虽 然涉及

论米兰·昆德拉的复调小说艺术

论米兰·昆德拉的复调小说艺术

作者简介:李欣池,在读硕士,福建师范大学。

文章编号:1672-6758(2013)09-0122-2论米兰·昆德拉的复调小说艺术李欣池(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摘 要:米兰·昆德拉是现代小说的代表人物,在他独特的小说艺术中,复调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他的复调小说强调结构与主题的相互平行,在情节上着重构建对位式的复调,并在其中贯穿着哲理性对的思考,呼应着巴赫金的对话式复调理论。

关键词:昆德拉;对位法;对话;复调小说中图分类号:I109.5 文献标识码:A “复调音乐”指一种多声部音乐,其特点是其中一个声部旋律性最强,处于主导地位,其余声部则起烘托作用。

巴赫金借用了音乐学中的术语“复调”来说明这种小说创作中的“多声部”现象。

“复调首先是一个隐喻,是从音乐理论中移植到文学理论中的一个术语,利用复调的形象,对位的形象,不过是为了指出当小说的结构方法超出通常的独白型统一体时会出现的新问题。

”[1]其次,复调的本质是对话。

这里的“对话”指的不是小说主人公零散疏离的语句的集合体,而是小说外部与内部之间的所有关系的总和。

巴赫金曾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

”[2]由此可见他常常过度地强调对话,而复调对位法的艺术在昆德拉身上得以开创。

他坚持不同于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小说文本创作道路,着力于从复调音乐的本义出发,在构成复调音乐的因素的基础上探索小说的复调。

一 复调与对位法在昆德拉看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枟群魔枠打破了单一线形关系,发展成由三条同时发展的线索组成的复调小说,各种矛盾都平行聚集于一触即发的时刻,主人公只有现在,而造成人物当下处境的原因从不被追溯,复杂的人生经历被此时此刻无限张开的叙述空间覆盖从而变得不可见。

昆德拉的小说则在共时的叙述中融入了历史的时间。

枟不朽枠的第五部分枟偶然枠的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正当阿弗那琉斯教授进入水池时,我的小说的女主人终于转动点火开关钥匙,驶上通往巴黎的路。

简论米兰·昆德拉的幽默与复调艺术

简论米兰·昆德拉的幽默与复调艺术

简论米兰·昆德拉的幽默与复调艺术米兰·昆德拉是一位捷克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小说通过对人类存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人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生活本身的探究,表现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同时,他的作品又充满了幽默与复调艺术的元素,达到了文学的高峰。

本文将从昆德拉的幽默和复调艺术两个方面,来分析他作品的语言技巧及内涵意义。

一、昆德拉的幽默艺术1、幽默的力量幽默一直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消磨痛苦,促进友谊,调节紧张情绪,使人走出困境。

昆德拉非常懂得幽默的重要性,他将幽默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并从中体现出了幽默的力量。

在他的作品中,幽默不仅仅是为了博人一笑,更多的是通过独特的语言技巧,让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

例如,在他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主人公汤姆卡被研究心理学的女友特蕾莎追问,为什么喜欢她,他却只说出了三个字“因为你唯一”,这滑稽的答案却让他女友得到了极度的伤害。

这种幽默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暗含了深刻的内涵,它让人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重要,以及人性本质的矛盾性。

2、幽默的形式昆德拉幽默的形式也非常灵活,他常常通过精妙的转折,让人在笑声中了解到人生的真谛。

例如,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主人公汤姆卡一次约会中,德国女友带他去了一个小酒馆,汤姆卡见到了当地德国人在狂欢,言辞间却表露出作者对战争的悲痛,这既是对德国人民的幽默,也是对那场战争的反思。

昆德拉还善于通过虚构的神话故事和伪装的笑话,向读者呈现出夸张、不合理或荒诞的情境。

例如,在小说《东欧三部曲》中,《狮子的神拉斯卡尔》一章中,神拉斯卡尔感到狮子的气味以后,才发现自己是狮子王,而不是斑马王。

这是一种荒诞性的幽默,却又揭示了权力争夺的本质。

3、幽默的种类昆德拉的幽默又可以分为多个种类,有时候是普通的笑话,有时候则是黑色幽默,更多的则是通过讽刺和反讽,对现实进行批判。

例如,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作者采用讽刺的方法,描绘了20世纪8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社会。

复调理论的局限与复调小说发展的现代维度 - 副本

复调理论的局限与复调小说发展的现代维度 - 副本

,


,
相 反 陀 氏 的 《卡 拉 马 佐 夫 兄 弟 》 《 魔 》 却 有 不 少 作 者 群 中

,

对 人 物 甚 至 写 作状 况 的 非 对话 性 的 独 白式 评 介 然 而 《 人 者 》 类 的 作 品 却 缺 乏 某 些 本 质 杀 之 要 素 使 之成 为 充 分 意 义 上 的 复 调 小 说
,
,




场 景 化 而 已 这 与他 人
巴 赫金 所 论 述 的 复调 的
,

,




作者 的客观 化



非个 人 化 并 无 实质 性 的 区 别



基 本特 征 即 对话 性 并 不 能 将 陀 氏小 说 与 其 他 小 说 截 然 分 开 韦 勒 克 还 指 出 这 种 做 法 既 非 陀 氏 首 创 也 非 后 继 乏 人 如 狄 更 斯 《艰 难 时 世 》 代 表 不 同 观 念 价 值 的 几 种 声 音 就 是 显 例 而 海 中 明威 的《 人者 》 全 由对话 构 成 杀 完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巴 赫 金 理 论 意 义 上 的 对 话小 说 并 不 足 以 构 成 复 调
,
,

涂 险峰
复 调 理 论 的 局 限 与 复 调 小 说 发 展 的现 代 维 度
另一 方面
,
在 非 对 话 小 说 中 作者 却可 以 对 主 人 公 采 取 巴 赫 金 意 义 上 的 所 谓 对 话 态 度
,
,
之 间 的 对话 性的

从对话到对位——以巴赫金、福克纳、昆德拉为例谈复调小说的流变

从对话到对位——以巴赫金、福克纳、昆德拉为例谈复调小说的流变

第33卷第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2 2012年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b.2012从“对话”到“对位”——以巴赫金、福克纳、昆德拉为例谈“复调”小说的流变刘丰丽(河南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南 开封 475001)摘 要:巴赫金借用音乐术语“复调”创立了以对话为核心的复调小说理论。

在此基础上,以意识流小说为代表的现代小说则发展了巴赫金的这一理论,创立了叙述语式的复调小说;昆德拉建构了以对位为核心的现代复调小说理论。

文章试图简要阐述复调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流变,以期展示其多元、开放的现代性发展模式。

关键词:复调;流变;现代性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2-0062-03一声音意识的复调“复调”(又称“多声部”),原本是音乐术语,指一种比普通主调音乐更繁杂、更高级的音乐形式。

它主要是指“在音乐中的两种或更多的声音的同时呈现(旋律线的),它们完全被限定在一起,但是仍然保持它们相对的独立”[1]P58。

巴赫金则借用“复调”这个音乐术语,并把它引进到文学领域,天才性地定义托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为“复调”小说,进而创建了一套“复调”小说理论。

巴赫金的这套复调小说理论,思想新颖,具有开创性,在流派纷呈的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巴赫金对复调小说理论的阐述主要体现在《托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这本书中,其核心思想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这确实是托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基本特点”[1]P29。

根据巴赫金的《托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文,复调小说的主要特征有三:多元性、对话性、空间性。

在独白式小说里,“众多的性格和命运同属于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按照作者的统一意识一一展开,而在复调小说里,众多地位平等的意识及其各自的世界结合为某种事件的统一体,但又不相互融合”[1]P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1期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01月V o.l 19 No .1Sichuan Universit y of A rts and Science Journal(Social Sc ience Edition)Jan .2009反讽的小说复调理论兼论米兰 昆德拉的复调小说颜东升(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 要∀#复调∃原是音乐学术语,20世纪早期由巴赫金引入文艺理论领域,此后经由米兰 昆德拉的拓展与实践,发展出#现代复调理论∃。

相较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现代复调理论影响下的小说创作使复调更加形式化,而正是这种趋于形式化,流于文本层面的复调在昆德拉作品中更具有深层次的反讽意味。

!关键词∀反讽;小说复调理论;巴赫金;昆德拉[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248(2009)01-0054-03一、小说复调理论(一)巴赫金复调理论复调原是音乐术语,它是由#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1]两个或以上的声部#虽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却仍保留各自的独立性∃。

[2]文艺理论中的复调理论是前苏联理论家巴赫金在考察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过程中引入并提出的,它是指#小说的主旨不在于展开故事情节、性格命运,而在于展现那些拥有各自世界、有着同等价值、具有平等地位的不同的独立意识。

%%在这种小说中,作者与人物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是&严格实行和贯彻始终的对话性∋关系。

复调小说正是内在于若干各自独立但彼此对立的声音或意识之对话关系中互动共生的统一体∃。

[1]1929年,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一书中,明确指出#复调∃或称#多声部性∃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基本艺术性质。

在(诗学与访谈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的问题)中,他指出,#复调的实质恰恰在于:不同声音在这里仍保持独立,作为独立的声音结合在一个统一体中,这已是比单声结构高出一层的统一体。

如果非说个人意志不可,那么复调结构中恰恰是几个人的意志结合起来,从原则上便超出了某一人意志的范围。

可以这么说,复调结构的艺术意志,在于把众多意志结合起来,在于形成事件∃。

[3]可见,巴氏复调理论更多的强调了人的主体意识,或曰个体性,这里的#人∃不仅只包括小说中的人物,也包括作者与叙述者。

[4]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复调小说中,由于作者更多地赋予人物以主体性,他与人物之间甚至就存在内部的#对话∃,这为更加直接的表述自己的观念或思想提供了充足空间,也更有利于在读者心里树立一个独立的作者或叙述者的形象。

关于复调小说的体裁渊源,巴赫金指出对复调小说体裁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属于庄谐体的两种体裁,一个是#苏格拉底的对话∃,另外一个是#梅尼普的讽刺∃。

其中梅尼普体较之苏格拉底对话体更加诙谐,由于梅尼普体广泛采用插入文体,使得它具有了讽刺的性质。

可以说,复调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就同讽刺有着密切的关联,甚至是讽刺催生了复调小说。

而在现代复调小说的发展中,人物的主体性逐渐增强,作者的介入相对减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带有话语霸权性质的讽刺逐渐被反讽所取代。

(二)米兰 昆德拉的复调理论随着20世纪新小说的出现与流行,小说复调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现代复调小说∃,其代表人物就有法籍捷裔小说家米兰 昆德拉。

他既是小说复调理论的拓展者,又是自己的理论的实践者:他有多部长篇小说可以被视为#现代复调小说∃,但其理论并未形成系统,更没有系统的理论著作,而是以谈话或随笔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小说的艺术)一书)。

从国内学者研究成果来看,我们似乎对昆德拉的复调理论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识:诸如相同的文体复调,叙述视角复调实质上也就是人物的复调,时空观念复调也就是时间的复调。

[5]至于#情感空间的复调∃则更多的沿袭了巴赫金的理论,这与#未完成∃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着独立意识与思想的人们自然有各自的情感空间,进而形成了复调。

[6]线索复调的这个概括不够准确,在昆德拉的作品中,有些长篇小说线索复调并不明显,或者说线索复调与文体复调和人物复调重合了: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作者用大量哲学论文、随笔等讨论轻与重、灵与肉的关系,意在用另外的文体复调表达与小说叙54*[收稿日期]2008 10 21[作者简介]颜东升(1985 ),男,河北保定人,20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

事相同的主题,这种文体复调实际上也构成线索;在(玩笑)中,作者以不同的小说人物作为叙述者来描述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物视角就各自构成线索,人物复调也就与线索复调重合了。

但还是有长篇小说的线索是复调很明显的,例如(告别圆舞曲)和(生活在别处)等。

(三)两种复调理论的比较相较于昆德拉,巴赫金的理论强调了#人∃的主体意识与个性思想,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以#对话性∃和#未完成性∃为主要艺术特征的复调理论。

这也符合巴赫金哲学美学思想的基础,虽然其理论也涉及材料选择与布局结构,并且对复调小说的类型做了历时性的谱系学、发生学研究,但他认为这样杂呈与多样的材料是为了服从于统一的哲理思想,服从于全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即对话性),材料选择与布局结构仍旧处于次要地位。

按照上述对复调的系统分类的第一种说法,巴赫金复调理论很明显属于#内容范畴∃,是#隐性层次的复调∃。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复调理论则更偏重小说结构与文体方面,这是更接近文本形式的复调。

首先,他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明确指出复调小说的反面就是单线结构的小说,这足见他十分重视小说结构在复调理论中的地位;另外他在作品创作中也十分重视小说整体结构上的平衡。

其次,昆德拉在解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隐蔽的对位法时,明确指出#关于媚俗的随笔∃这一段论述性的复调文字是#整个结构平衡的秘诀∃,可见他已经把文体上的复调作为复调小说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当把布洛赫的复调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加以比较时,他得出的结论是#布洛赫的复调要走得更远∃。

[2]原因是布洛赫在小说(梦游者)第三部分中引入了三种非小说文体,有诗歌、报道和随笔。

可见,昆德拉更为重视小说结构与非小说种类的文本复调,同样按照上述对复调的分类标准来说,应属于#形式范畴∃,是#显性层次的复调∃。

需要指出的是,对两种复调理论的比较并非绝对,昆德拉的复调同样渗透进内容之中,而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也具有形式化的层面,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

二、反讽反讽现象古已有之。

#反讽(I rony)一词源自希腊语&eironei a∋,原意为&佯作无知者∋,指古希腊戏剧中的一种角色类型:他明明了解事物的真相,却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面前有意说傻话,最后表明这些傻话又是正确的,从而使对手服输。

∃[7]D C米克曾指出:反讽作为一种现象#是先于它的名称而存在,因而也是先于它的概念而存在∃。

[8]现象的描述难以精确,因此,不论是早期还是晚近的反讽概念不胜枚举,施莱格尔、克尔凯郭尔,直至20世纪的瑞恰兹、布鲁克斯与罗兰巴特等都对反讽进行过描述与阐释,这些概念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描述反讽:一个是从形式上或者说是从方法论角度来阐释反讽,即#反讽∃在言语上如何表现出来,以及怎样做才能被称作是#反讽∃;另外一个是从本质上或者说是从发生学角度来阐释反讽,即#反讽∃究竟为何会产生,以及它是如何产生的。

前者似乎是文学和语言学的专利,而后者却渗透了理论家们的哲学观,故多了几分#形而上∃的意味。

按照(贝特福特文学与批评术语词典)的解释:#反讽是外表或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或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反讽概念还进一步被运用于事件、情境以及一部作品的结构元素,而不局限于话语陈述。

通常采用反讽是为了对处于&混然无知∋状态的听众或读者进行一种&暗示∋。

%%说话者或作者甚至可以运用反讽作为表达的一般模式而不是用来作不连贯的反讽性陈述。

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可以说一个作者的语调是反讽的。

∃[9]这个概念从文学角度对反讽进行了阐释:反讽不仅是语言上的#口是心非∃,而且还包括了文学表层叙述与深层意义之间的矛盾;反讽不仅可以作为一种修辞格来使用,还可以作为一种结构元素甚至作品的基调运用于文学作品中。

从哲学角度对反讽进行阐释的概念也有很多,#卡尔佐尔格断言,真正的反讽&始自对整个世界命运的沉思∋。

%%施莱格尔已经认识到,反讽是&对于世界在本质上即为矛盾、唯有爱恨交织的态度方可把握其矛盾整体的事实认可∋∃。

[8]乔治帕朗特认为:#反讽的形而上学原则%%存在于我们天性所含的矛盾里,也存在于宇宙或上帝所含的矛盾里。

∃[10]而存在主义奠基人克尔凯郭尔在其论著(论反讽概念)中,认为反讽是反抗人的悖谬性存在的一种力量,是对人类生存境况的回应,是人的主体性的表达与体现。

从上面关于反讽概念的举例中可以看出:反讽是人在把握世界的矛盾性及自身悖谬性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主体意识觉醒、对世界认识更为深入的反映。

三、昆德拉的复调理论与其作品中的反讽意味米兰昆德拉指出,小说的实质并不是探究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也不是将非小说性的历史知识翻译成小说语言的流行读物,小说是对人类生存的探究和人类生活的考察。

但在这严肃的小说观背后,文本本身却给我们呈现出一种#撒旦的视角∃(弗朗索瓦里卡尔语)来观照这可悲、但更可笑的世界。

在作品里,D C米克提到的#超然因素∃、#喜剧因素∃与#&无知∋或&自信而又无知∋的因素∃等反讽因素都显露无疑。

(玩笑)中路德维克那个可悲的复仇计划的失败,就是源于他过分的#自信∃,当其仇人泽马内克与其年轻漂亮的情人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谁都会嘲笑他的无知,而且谁都不会否认,这是一出不折不扣的喜剧。

(生活在别处)中诗人雅洛米尔极端陶醉于自己那闪着智慧之光的语言,对莱蒙托夫模仿以及最后的死去让人感觉到酸涩的滑稽。

(告别圆舞曲)中克利玛对露辛娜的欺骗与雅库布的自欺巧妙合拍;一片毒药使露辛娜不明不白的死去,这让克利玛逃出窘境,而凶手雅库布却惬意的离开,这种巧合安排制造了冷冰冰的黑色幽默。

由此可见,昆德拉的许多作品中都弥漫着反讽的气息,这与其复调理论是密不可分的,甚至是有着因果关系的。

首先,人物(叙事视角)复调提供了多重的反讽视角,使其不仅只局限于叙述者或作者身上,还可以通过某个人物的视角对其他人物进行一种#超然∃的观照。

在作品中,作者有意把各人物都安排为第一人称叙述者,让各人物都以各自的视角观察其他人物,对其他人的言行做出相应的评判,对其他人物的叙述做出颠覆性的诉说。

虽然小55说人物不具备反讽的能力,但至少为读者、接受者提供了可供挖掘的、极具反讽意味的角度。

如在小说(玩笑)中,作者利用人物复调着力描写埃莱娜的自杀事件,从而揭示出路德维克与埃莱娜之间对待其爱情的不同态度,当读者透过路德维克的眼睛看到埃莱娜自杀未遂的狼狈相(由于误把轻泻药当成安眠药),都会忍俊不禁 埃莱娜为爱自杀是荒唐可笑的,因为那爱情只是路德维克为了报复的欺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