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闵行高三语文一模(附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18年⾼考语⽂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下⾯是店铺整理的“2018年⾼考语⽂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密切关注本⺴站⾼考栏⺫。
2018年⾼考语⽂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全都正确的⼀项是( ) ①寒冬⾥,虽然万物在混沌和阴暗中沉睡,但是在这混沌和阴暗中,却正蓄势待发。
着⼀种不可⾔喻的苏醒! ②因此,凭借围棋⽐赛就说“⼈⼯智能战胜⼈类”,显然失之偏颇。
,⽽断⾔⼈⼯智能将要取代、威胁甚⾄控制⼈类,同样为时尚早。
③近⼏年,⻩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对这江河⽇下。
的情况,⼈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④对于消费能⼒有限的⼤学⽣来说,发现⼀道物美价廉的创意美⻝,何尝不是⼀件⼤快⼈⼼的好事、美事。
⑤毫⽆疑问,地区的动荡与失序,欧美等⻄⽅国家在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
⻄⽅强权干涉作为背后推⼿难辞其咎。
⑥⽼⼦是道家学派创始⼈,⽽韩⾮则是法家学派创始⼈,他们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能说会道,温⽂尔雅,有思想,有内涵。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⑥ 1.【参考答案】B 【解析】①不合语法,蓄势待发:指随时准备进攻.原意好像是半蹲着的⼈随时准备站起来冲出去.不能接宾语; ②正确,失之偏颇:在公正与不公正⽅⾯有失误,即不公正.符合语境; ③望⽂⽣义,江河⽇下:江河的⽔⼀天天地向下流.⽐喻情况⼀天天地坏下去.不能形容⾃然界的江河; ④不合语境,⼤快⼈⼼:快:痛快.指坏⼈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家⾮常痛快.语境中是“发现⼀道物美价廉的创意美⻝”,不符; ⑤正确,难辞其咎:难以推脱其过失.符合语境; ⑥正确;温⽂尔雅:温⽂: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雅.形容⼈态度温和,举动斯⽂.现有时也指缺乏⽃争性,做事不⼤胆泼辣,没有闯劲.符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全都正确的⼀项是( ) ①在现代社会⽣活中,电视和电脑这⼀对时代的宠⼉,对我们来说⼏乎是不可或缺的。
2018-2019学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闵行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1、本考试设试着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着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山》)(2)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_________・郴州旅舍》)(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生活中,老李是个很直率的人,和人交往向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B.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改变了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C.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不少同学作文时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搜肠刮肚也找不到材料。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规则意识的淡漠或者缺失,不仅仅是关乎个人素质的问题,__________,没有成熟的规则意识,同样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让合作变得艰难。
①增加了个体在社会运行中不可预料的风险②因为没有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③往大处说是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硬伤④往小处说将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⑤没有契约精神何谈文明A.④①⑤③②B.③②⑤④①C.④①③②⑤D.③①④②⑤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海洋,孕育上海海派文化时平(1)上海文化以引领时尚著称,在国际上也是一门引人关注的显学,而对上海海洋文化的研究却属于新生事物。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二)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二)【长宁嘉定】治生说(清)汪琬①治生之家,未有急于治田亩者也。
劳劳然春而播之,夏而耕之,秋而获之。
惟其家有积谷,然后可以贸易百物。
于是金玉锦绣之货,饮食器用之需,旁及于图书、彝鼎、稀有难得之玩,皆可不劳而坐致之,故擅富名于天下。
不幸而有不肖者出,厌其耕获之勤以费也,遂尽斥其田亩以委之于人,虽然有所蓄,已不足以给朝夕而谋衣食矣,况望其致富哉?②为学亦然。
举凡诗书、六艺、诸子百家,吾所资以为文者,亦如富家之有田亩也,故必惫精竭神以耕且获于其中。
惟其取之也多,养之也熟,则有渐摩①之益,而无剽贼②之疵;有心手相应之能,而无首尾舛互之病;浩乎若御风而行,沛乎若决百川四渎而东注。
其见于文者如此,则亦庶几乎其可也。
彼不能力求乎古人而思欲苟营而捷得之,于是取之者少,则剽贼之疵见;而养之者疏,则舛互之病生。
以此夸耀于人,与不肖子之弃田亩何以异哉?③《记》曰“无剿说③,无雷同。
”必则④古昔,称先王。
今之学者,可谓剿说矣,雷同矣!骤而告之□古昔、先王,不将骇然而疑,哗然而笑,群以为愚且迂者乎?嗟乎!使吾之说而不愚不迂,又何以自异于今之学者?故书此以自勉。
[注]①渐摩:渐仁摩义,即以仁惠浸润着,以节义砥砺着。
②剽贼:窃取别人的陈言。
③剿说:窃取别人的言论而为己说。
④则:效法。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以B.乃C.其D.于2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提出治生不能急于治田亩的观点,列举生活常识,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提出治生不能急于治田亩的观点,从耕种之劳和收获之大两方面来阐述。
C.提出治生要以田亩为本的观点,以治田亩者轻松贸易百货的事实来阐述。
D.提出治生要以田亩为本的观点,以百货所得都必源于田亩的事实来阐述。
2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学不能只是学习古人而忽视自己的能力。
B.为学如果不随意地经营就能很快地有收获。
2018年上海各区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二)
【浦东卷】(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梅谱》序(明)王思任摘看一世之心,卑者逐无涯,高者命不朽。
至百年之外,其人与心,俱血俱土也。
有荧然一点如火之传薪者,无几也。
②山阴刘雪湖,少时见王元章①画梅而悦之,至忘寝食。
学之成,遂负笈买履,走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
始焉以元章画,继焉以梅画,迄于今从心所欲。
腕脱神飞,墨停三日,而淋漓之气不止。
曾有严某泛舟,展视其图,值花蝶翩来,依依数里许。
又曾画倪中丞之壁,越半载,蜂食其华殆尽。
化则还天,诚能动物,一之至也。
③雪湖尝告人曰:“画梅以韵格胜。
”夫韵在声后,格在局先。
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即可解而又不可知。
雪湖直以梅知之,而以画解之,此其心之独至,千载而下有必传者也。
著《梅谱》凡四刻,俱为好事者携去。
性既孤高,而家贫不能再刻,无以应问奇者。
④予偶还里中,访雪湖山房,出旧稿示余,余为刻之于姑孰官邸。
人共谓雪湖得梅之趣,而吾独谓雪湖得梅之苦。
人徒欲传雪湖之画,而吾独欲传雪湖之心。
倘从此有如其歌弈之悟....以至心而心传焉,则是《梅谱》乃导师也。
(选自《刘雪湖梅谱》,有删节)【注】①王元章:即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焉B.与C.也D.矣2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23.对第④段加点短语“歌弈之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
B.善歌善弈者可解而不可知。
C.雪湖以梅知之,以画解之。
D.韵在声后,格在局先。
24.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志趣。
B. 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获得了画梅乐趣。
C. 作者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孤寒本色。
D. 作者认为刘雪湖从画梅中体悟到甘苦。
2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4分)【宝山卷】(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彭州圆觉禅院记北宋苏洵①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乐乎此也。
2018年上海各区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二)
【浦东卷】(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梅谱》序(明)王思任摘看一世之心,卑者逐无涯,高者命不朽。
至百年之外,其人与心,俱血俱土也。
有荧然一点如火之传薪者,无几也。
②山阴刘雪湖,少时见王元章①画梅而悦之,至忘寝食。
学之成,遂负笈买履,走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
始焉以元章画,继焉以梅画,迄于今从心所欲。
腕脱神飞,墨停三日,而淋漓之气不止。
曾有严某泛舟,展视其图,值花蝶翩来,依依数里许。
又曾画倪中丞之壁,越半载,蜂食其华殆尽。
化则还天,诚能动物,一之至也。
③雪湖尝告人曰:“画梅以韵格胜。
”夫韵在声后,格在局先。
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即可解而又不可知。
雪湖直以梅知之,而以画解之,此其心之独至,千载而下有必传者也。
著《梅谱》凡四刻,俱为好事者携去。
性既孤高,而家贫不能再刻,无以应问奇者。
④予偶还里中,访雪湖山房,出旧稿示余,余为刻之于姑孰官邸。
人共谓雪湖得梅之趣,而吾独谓雪湖得梅之苦。
人徒欲传雪湖之画,而吾独欲传雪湖之心。
倘从此有如其歌弈之悟....以至心而心传焉,则是《梅谱》乃导师也。
(选自《刘雪湖梅谱》,有删节)【注】①王元章:即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焉B.与C.也D.矣2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23.对第④段加点短语“歌弈之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
B.善歌善弈者可解而不可知。
C.雪湖以梅知之,以画解之。
D.韵在声后,格在局先。
24.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志趣。
B. 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获得了画梅乐趣。
C. 作者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孤寒本色。
D. 作者认为刘雪湖从画梅中体悟到甘苦。
2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4分)【宝山卷】(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彭州圆觉禅院记北宋苏洵①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乐乎此也。
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考点详解
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40分)1.(15分)默写(1)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觉无异能者;(《黔之驴》)(3)关河梦断何处,。
(《诉衷情》)(4)孤村落日残霞,,(《天净沙•秋》)(5),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2.(4分)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甲)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甲词的词牌名是《丑奴儿》,题目是。
乙词中,“麾”的意思是。
(2)对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讽刺和不满。
B.乙词表达了作者内心无限的感慨悲愤。
C.都是通过对比表达了报国无门的痛苦。
D.都以时间为线索表达深沉真切的哀愁。
3.(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岳阳楼记(节选)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山岳潜形.归而形.诸梦B.属予作.文以记之作.亭者谁C.尝求.古仁人之心忽啼求.之D.居.庙堂之高佛印居.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018年上海各区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一)
【浦东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①任旭,字次龙,临海章安人也。
父访,吴南海太守。
②旭幼孤弱,儿童时勤于学。
及长,立操清修,不染流俗,乡曲推而爱之。
郡将蒋秀嘉其名,请为功曹。
秀居官贪秽,每不奉法,旭正色苦谏。
秀既不纳,旭谢去,闭门讲习,养志而已。
久之,秀坐.事被收,旭狼狈..营送,秀慨然叹曰:“任功曹真人也。
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③寻察孝廉,除郎中,州郡仍举为郡中正,固辞归家。
永康初,惠帝博求清节俊异之士,太守仇馥荐旭清贞洁素,学识通博,诏下州郡以礼发遣。
旭以朝廷多故,志尚隐遁,辞疾不行。
寻天下大乱,陈敏作逆,江东名豪并见羁絷,惟旭与贺循守死不回。
敏卒不能屈。
④元帝初镇江东,闻其名,召为参军,手书与旭,欲使必到,旭固辞以疾。
后帝进位镇东大将军,复召之;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并不就。
中兴建,公车征,会遭母忧。
于时司空王导启立学校,选天下明经之士,旭与会稽虞喜俱以隐学被召。
事未行,会有王敦之难,寻而帝崩,事遂寝.。
明帝即位,又征拜给事中,旭称疾笃,经年不到,尚书以稽留除名,仆射荀崧议以为不可。
⑤太宁末,明帝复下诏备礼征旭,始下而帝崩。
⑥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
⑦子琚,位至大宗正,终于家。
(节选自《晋书·列传六十四》)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久之,秀坐.事被收(2)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营送()(1)旭狼狈..A.尴尬 B. 窘迫 C. 急忙 D. 疲惫(2)寻而帝崩,事遂寝.()A.耽误 B. 平息 C. 忽略 D. 停止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乡曲推而.爱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B.州郡仍举为.郡中正为.击破沛公军C.手书与.旭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与会稽虞喜俱以.隐学被召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18.第⑥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一)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一阅读【奉贤区】(四)阅读下文,完成 17-23 题。
(18 分)孙征君①传(节选)(清)方苞①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入也。
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②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
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
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③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
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
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
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
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④入国朝②,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
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
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⑤奇逢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
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ჿ者。
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
鼎革③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注】①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往君”,又称“征士”。
②国朝:古人称当朝为国朝,此指清朝。
③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
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含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6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 文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________》)(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 .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 .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四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 .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 .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她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言连贯的一项是( )。
(3分)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②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③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 ④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 A .③①④②B .③②①④C .②①④③D .②③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①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休谟曾言:“理智乃情感之奴。
”也就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②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过是属于被支配和奴役的地位。
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
③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部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
最新-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精品
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7题。
(20分)①在一切沉默之物中,墙与人的关系最为特殊。
②无墙,则无家。
家墙是人的另一套衣,是使人感觉安全的甲。
衣贴身体,家墙在人的意识中贴着心。
推也罢,拽也罢,骂也罢,打也罢——总之无表之人绝不情愿离开家,哪怕断了粮水,也宁肯死在家。
死在家,四堵家墙保护人作为人的最后体面。
③承重之墙,是轻易动不得的。
对他任何不明智的改变,比如在其上随便开一扇门,或一扇窗,都会导致某一天突然房倒屋塌的严重后果。
而若拆一堵承重之墙,几乎等于自毁家宅。
人难以忍受居室的四壁肮脏,那样的家,□□煞费苦心擦得窗明几净也还是给人不洁的印象。
人尤其忧患于承重墙上的裂缝,□对它的倾斜极为恐慌。
□□承重之墙出现了裂缝,人便坐卧不安,因为它时刻会危害人命。
④墙尚未存在前,人可随心所欲在图纸上设计它的高度,厚度,长度,宽度,和它的方向位置,也可以任意在图纸上改变这一切,人靠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足以移山填海。
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他可以把一盆花从这一花盆里挖出来,栽到另一个花盆里,他也可以把院子里的一株树从这儿挖出来,移到那儿,他甚至可以爬上屋顶,将瓦换成铁皮。
无论他怎样,有一件事他是不可以的,那就是拆除他家的一堵承重墙。
墙,尤其是承重墙,它一旦存在了,就同时昭示着一种独立性了。
人最经常做的往往是——美观它,加固它,而不可以拆除它。
⑤墙,它一旦被人建成,即意味着是人自己给自己砌起的“对立面”。
而承重墙,它乃是古今中外普遍的建筑学上的一个先决条件,是砌起在基础之上的基础。
它不但是人自己砌起的“对立面”,并且是人自己设计的自己“制造”的坚固的现实之物。
它的存在具有人不得不重视它的禁忌性。
它意味着一种立体的眼可看得见手可摸得着的实感的“原理”。
它沉默地立在那儿就代表着那一“原理”。
人摧毁了它也还是摧毁不了那一“原理”。
⑥墙是人在地球上占有一定空间的标志。
承重墙天长地久地巩固这一标志。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现代文阅读(一)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现代文阅读(一)【长宁嘉定】剧作家与戏剧性①一出戏演完了,当你随着人流涌出剧场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声:“不错,真有戏!”或者是:“我都要睡着了,没戏!”“有戏”或“没戏”是观众评价一出戏的常用标准。
可是,究竟什么是“戏”呢?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性”究竟涉及一些什么问题?剧作者该如何对待“戏剧性”呢?②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曾经对“戏剧性”一词进行了探讨,他说:“在日常用语中,‘戏剧性的’这个词的意思有三个:(1)戏剧的材料;(2)能产生感情反应的;(3)在剧场条件下完全可以上演的……只有第一、二两个定义才合乎‘戏剧性’,而第三个则应该是‘剧场性’。
同时,第一个定义太抽象,可以不用。
那么‘戏剧性的’就只专用于‘能产生感情反应’,那么各种混淆也就一扫而清了。
”可是,如果我们认真探讨这个结论,就会由此生发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剧作家究竟靠什么“产生感情反应”?为了得到观众的“感情反应”,剧作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剧作家同小说家、抒情诗人都要使读者、观众“产生感情反应”,他们的工作又有什么区别呢?③英国的威廉•阿契尔在《剧作法》一书中指出:“关于戏剧性的唯一真正确切的定义是:任何能够使聚集在剧场中的普通观众感到兴趣的虚构人物的表演。
”他认为:“任何进一步限制‘戏剧性’一词含义的企图,都只不过是表现了这样一种看法——某些表演形式将不会使观众感到兴趣,而这种看法常常会被实践所否定。
”如果我们正视创作实践存在的复杂情况,就不能不承认阿契尔这种看法的合理性。
假如有人认为一个剧本的某种处理方式是具有戏剧性的,就匆忙做出结论:不这样处理就不会产生戏剧性。
这种论断,十有八九要被新的创作实践所推翻。
④由此可见,对“戏剧性”一词下的定义大都过于笼统;再进一步限制这个词的含义,又难免失于武断。
我们的剧作家们在这里遇到了困难。
尽管如此,人们却在广泛地使用这个概念。
在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事,它充满了巧合,出人意料,就会有人说:“这真是戏剧性的!”人们在街头观看一场争吵,有人逐渐失去了兴味,又会说:“走吧,没戏了!”甚至人们在读小说、看电影时,如果感到枯燥无味,也会失望地说:“没戏!”至于在文学评论、电影评论中使用“戏剧性”这一概念,把它作为评价作品的标准,更是不乏其例。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上海市奉贤区含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上海市奉贤区含答案)5上海市奉贤区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③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
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
我们希望它,希望它留,希望它再--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地偷度过去。
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想到快乐。
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理想死后有个天堂,在那里--谢上帝,也有这一天!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
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彷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
这样说,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现在的账,我们预支了将去付。
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
④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底”和”快乐的猪”比较。
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么猪和苏格底也相去无几了。
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
小孩子初生了下,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舒服。
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欣赏,审定。
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只是土气息,泥滋味。
那时刻的灵魂,彷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
假如你犯罪而真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长宁嘉定】①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初平中,兖州刺史岱辟昱,昱不应。
又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岱为黄巾所杀。
太祖临兖州,辟昱。
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
②太祖征,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
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东阿不动。
布军降者,言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汜嶷取,吏民皆恐。
昱乃过,说其令靳允。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宫至,不得渡。
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据城坚守。
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
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乃表昱为东平相,屯。
③备失,来归太祖。
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
后又遣备至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
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太祖悔,追之不及。
会术病死,备至,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④袁绍在黎阳,将南渡。
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
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
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愿公无疑!”太祖从之。
绍闻昱兵少,果不往。
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太祖临.兖州(2)举.兵背太祖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言宫欲自将.兵取东阿()A.将要B.将军C.带领D.派遣(2)卒完.三城()A.终结B.完好C.修缮 D保全17.第②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B.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C.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D.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上海市闵行区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上海市闵行区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积累运用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_________。
(《诗㓿·____·采薇》)(3)王驾《晴雨》中有“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两句。
将蜂蝶拟人化,富有情趣;周邦彦《㣿幕遮》中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小强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有些低沉,你作为好朋友想送他一句话。
下面最合适的一句是A. 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B. 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上比赛的计分板上。
C. 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时,就变成一座桥。
D. 山涧的泉水㓿过一路曲折,才唱一支是美妙的歌。
3.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关于思维形式和规则的科学理念。
它______,因此它具有无限的科学理论和魅力。
(1)揭示事物世界的本质(2)形成概念、判断、推理(3)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等方法(4)反映实践现实依据人类在认识过程中的客观实践的事实A. ①⑤③④②B. ④①⑤②③C. ⑤③②④①D.③⑤②①④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董阳①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 3.53 亿,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铺天盖地。
据清华大学课题组发布的《2016 中国 IP 产业报告》,中国 IP 影响力排名前 100 位,网络小说就占了 61 部。
这意味着,无论你读不读网络小说,将来你看的电影、电视剧,听的歌曲,玩的游戏,很可能都跟网络小说有关。
可以说,我们正处在“网络文学+”——一个由网络文艺“接管”大众文化的时代。
②这不是危言耸听,从文化发展史角度看也并不奇怪。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网络文学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通俗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闵行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____________。
(《诗经•______•采薇》)(3)王驾《雨晴》中有“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两句,将蜂蝶拟人化,富有情趣;周邦彦《苏幕遮》中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强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有些低沉,你作为好朋友想送他一句话,下面最合适的一句是()。
(2分)A.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B.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C.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D.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关于思维形式和规则的科学理念。
它,因此它具有无限的科学理论能量和魅力。
①揭示事物世界的本质②形成概念、判断、推理③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等方法④反映实践现实⑤依据人类在认识过程中的客观实践的事实A. ①⑤③④②B.④①⑤②③C.⑤③②④①D. ③⑤②①④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董阳①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53亿,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铺天盖地。
据清华大学课题组发布的《2016中国IP产业报告》,中国IP影响力排名前100位,网络小说就占了61部。
这意味着,无论你读不读网络小说,将来你看的电影、电视剧,听的歌曲,玩的游戏,很可能都跟网络小说有关。
可以说,我们正处在“网络文学+”——一个由网络文艺“接管..”大众文化的时代。
②这不是危言耸听,从文化发展史角度看也并不奇怪。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网络文学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通俗文学。
今天被我们奉为经典的元杂剧、明清小说,都是通俗文学,都是在底层文人大量的民间创作基础上,于勾栏瓦舍的频繁演出中涌现出来的大众文艺精品。
远的不说,金庸武侠本来就是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它继承了晚清民国以来通俗文学传统,最终融入主流文化,而我们看到的许多武侠小说衍生的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漫画,其核心的创意正是通俗小说本身。
今天我们将《西厢记》、四大名著奉为经典,把金庸小说放在很高的位置,将来某部网络小说被奉为新名著,某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被奉为新经典,完全是有可能的。
③有人说,网络小说怪力乱神、子虚乌有,怎么能够担当这样的重任?在我看来,网络小说在发展初期,有过放任自流的阶段,确实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有的还很严重。
但“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天正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网络文艺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换的关键阶段。
对此,我们既要有信心、有心胸,也要对问题和难度有足够的清醒意识。
④目前,“网络文学”在数量上已经“+”得够多了。
“IP”主要是指网络小说的授权改编和衍生,中国网络文学体量实在是太庞大了,中国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量投入网络文学中,其规模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而且随着网络视听和传统影视市场不断扩容,各路资本纷纷介入大量收购IP,网络小说身价水涨船高,据说有的网络小说IP 估值几个亿。
之后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现象,海量网络小说改编项目上马,大有“狂轰滥炸”之势。
⑤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正在经历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型,文化产业也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
那种“得IP者得天下”的想法是非常外行的,即便从经济效益上来说,也是十分片面的。
网络小说向其他艺术形式的改编,难度并不亚于原创,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只有“+”得专业,“+”得有品质,才能实现双赢,也才会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把票房成功转化为文化成功。
⑥我们还要认识到,相比于网络小说,影视和游戏作品影响更为广泛,网络小说改编过程中,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意识。
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更新速度极快,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价值表达未经深思,此类问题普遍存在,即便所谓“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
影视改编不能停留在照搬的层次,而应当在文化品质和艺术内涵上做出有效提升。
⑦网络小说读者主要是青少年群体,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并不具有成熟判断力,而且由于这个群体相对封闭,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往往不容易察觉和公开。
一旦推送到大银幕和小荧屏上,其价值观冲突就格外激烈,比如某些“宫斗”作品所宣扬的“丛林法则”,某部“穿越”作品出现的“乱伦”问题,等等,都曾引起社会舆论激烈争议。
要强调的是,这种争议并不意味着社会不宽容,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网络小说在“+”的过程中,不但需要艺术表达形式的优化与提升,同时也需要改编者在思想表达上应当具有底线意识,给人以积极健康的思想影响。
⑧大众文艺的兴盛是文艺高峰形成的广大基础,对大众文艺进行吸纳和提炼,正是文艺高峰形成的必由之路。
我们不仅要从产业的角度去看它的体量之“庞大”,更要从文化的角度看它的影响之深刻。
事物发展往往“起于青萍之末”,这个事实越早看到,我们就越有文化自觉,就越能顺势而为,引导创作,从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筑就新时代文艺高峰。
(选自2017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3. 解释第①段中“接管”的含义。
(2分)4. 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2分)5. 第④段中作者提出了“‘网络文学’在数量上已经‘+”得够多了”的观点,并用“IP”的例子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4分)6. 下列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3分)A.本文作者否定了“网络小说怪力乱神、子虚乌有”的创作状况。
B.文中的“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我们看到网络小说的发展未来。
C.作者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否定了那种“得IP者得天下”的观点。
D.结尾的“起于青萍之末”就是要我们看到网络文艺发展的未来。
7. 本文标题是“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雅化”的建议。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6分)轻盈的浮动的朱以撒①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就可以看到徐缓的山坡上一大片的芦苇正在迎着来风。
一个人对于居住的选择,有时是游移在具体的房屋之外的,面积、质量、形制这些可以测量的部分被忽略了,而感觉、视觉站出来说话。
我看上这套山居,正是因为在一个蜻蜓乱飞的黄昏,我与满山坡的芦苇相遇..。
它们在夕阳下闪动着银子般的光泽,使人下定决心不再犹豫。
②芦花是柔软之物,一阵风起,芦花悠悠,有的就飘进了院子,落在案上或者我的肩上。
宋人黄庭坚曾说兰花之香是国香,生于深山里,不为人知却照样芳香。
看来天下万千植物都是如此,顺天适性,和人是毫无关系的。
它们与人不同的就在于自然而然,何所来何所去,尽随风来雨往。
一朵芦花落在我的袖子上,不是因为它的重量,而是它的柔软被我感受到——柔软往往是使人感到温暖的一种形态,毛茸茸的、蓬松松的,使人放心。
那些敛约的神情,优雅的姿势,朴素的色调,都在人们乐意接受之列,只是后来坚硬越发突兀,放纵恣肆,攘袖瞠目,也就离柔软渐渐远去。
一个人老迈时,坚硬的牙齿全脱落了,又以坚硬的假牙来替代,而一条柔软的舌头却完好如新——道理是可以讲得通的,可是在现实中,大多数人还是争当牙齿,以坚硬面对世界。
③自然之力也难以摧折一丛芦苇——这是台风过后的景象,纤细之秆的韧性显露出来,在随势俯仰中成为一道委婉的弧线。
芦苇就是野草一般的植物,与荆榛莽葛一样,由于过于野而有贱气,人们会在院子里种一片竹子以示高洁,却不会种一丛芦苇。
由于不为人栽种,它的野性形成的内部力量越发有劲道,只是向来重外表的人浑然无知。
④让芦苇入画的人当然有。
这也预示着这个人要有与之相契合的心性,有野的一面,也有细如牛毛的一面。
以工笔来再现一丛芦苇,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或者更长——人们往往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劳作的难易,不仅是手上功夫,更是内心的契合,能否把这种植物,从秆的坚韧圆劲到花的迷蒙、缥缈、清虚都表现出来。
如果不行,说明与这种植物内在缺乏一条相通的路径。
那么就不要坚持了,可以改为画竹,竹的硬朗实在比芦苇的虚无柔和更易于把握,而细微正是这个时代的人最难触及的。
细而不弱,功力见矣。
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那么,就慢慢来吧,毫厘不爽,纤缕必见,最后连画家也成了一秆芦苇。
唐子西说:“山深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为何会有度日如年之感?只缘于置身于植物之间,与植物居。
植物的生长是看不到的,只能积多了时日才见出不同。
那么,一个人终日可见芦苇,他也会多一些徐徐的闲雅,慢慢地做一件事,把它做好。
慢的可靠性可以从慢生长态的植物中体现出来,由于内在储存了大量的时日,质地厚实强大,它们成了植物中的精品。
⑤夕阳敛约光线时,芦苇丛中都是声响,归巢的鸟掠过,又停留其间,聒噪聒噪,反而显得芦苇的静谧安详。
杨树皮白光洁,一阵风来就哗哗作响悲怆不已,这种与宗教有所关联的植物使人听其声而不安。
芭蕉偌大的叶片发出的啪啪巨响,似乎要掀动屋瓦,在空旷里生出寒意来。
没有人会听到芦苇的声响,这是一种不出声响的植物。
是这个世界太嘈杂了,淹没了它的私语。
这也使芦苇的气息素来都往下走,温和、素淡、清凉,还有些许薄薄的寂寥。
永远是那般的细腻修长,像极了旧日里清瘦的文人,轻轻地来,轻轻地往,静静地翻书,静静地行文,少与人交接而乐于自处。
⑥像水边的人终日可以看到流水,像山里的人终日可以开门见山,时日久了也就成了山水的一个部分。
⑦坐对青山,日子悄然而缓慢,如同满山草木天生天养。
如果一个人住在三环边上,可以看到千百汽车蟑螂般地穿梭,声浪向上翻卷,进入房内,心紧了起来,动作紧了起来。
谁有当年陶渊明的淡定,心远地自偏呢,把繁华的喧嚣视同安宁的桃源。
每一种感受都是很个人的,我相信人都有从坚硬过渡到柔软的一个过程,它是一个朴素的回归,它可以是一家人围在一起的一次晚餐,可以是一次安然无忧的入睡,可以是一次负暄时的陶陶然的心情。
一个人在注视芦花的轻柔时,他对于寻常日子的寻常要求,也倾向于如此。
(选自2017年6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8. 分析第①段加点词“相遇”的表达效果。
(3分)9. 解释第④段画线句的含义。
(4分)10. 第⑤段描摹了哪些声响?其用意是什么?(4分)1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标题“轻盈的浮动的”的理解。
(5分)(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周邦彦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