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教育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分析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流动逐渐增加,与发达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数学教学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以及跨文化教学困境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教学资源不足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设备简陋,学生缺乏课外学习资源,这给高中数学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教室设施陈旧、教学设备不齐全,无法满足老师的教学需求,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学生课外学习资料匮乏,无法满足他们拓展知识面的需求,对于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和效果有很大的阻碍。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积极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投入,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资助,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
学校还可以开设数学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二、师资力量薄弱在少数民族地区,缺乏高水平的数学教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域的偏远和人才的流失,一些学校往往难以聘请到优秀的数学教师,从而导致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一些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都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校可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学校可以加大对优秀数学教师的吸引力度,通过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中来。
三、跨文化教学困境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差异比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跨文化教学问题。
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文化背景产生了较大的冲突,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了较大的抵触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文化特点,就很难很好地进行教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跨文化教学培训,使其更加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更加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引言少数民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并保障了各个民族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然而,尽管政府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在少数民族地区仍存在着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和边远农村地区,由于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限制,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供给不足、阳光照明及空气流通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环境。
此外,在缺乏饮水、电力以及网络覆盖等基本生活条件下进行学习也是一大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政府可以增加资金投入,在改善交通、供水、电力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同时,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使各地区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师资力量不足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
许多优秀的教育人才倾向于选择在城市工作,导致一些偏远地区无法聘请到高质量的教师。
此外,语言和文化差异也给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招聘政策,在派驻或补助方面提供更多激励措施以吸引优秀教育人才前往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学工作,并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在跨语言和跨文化方面进行指导,提高他们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环境下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与文化传承不匹配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文化差异影响,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存在课程设置与本土文化传承不匹配的问题。
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忽视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要素,导致孩子们无法真正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身份。
以建设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课程为重点,可以加大对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及语言学习的支持力度,并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文化身份认同感。
同时,制定改进教材规范性文件,引导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角度完善相关指南与政策。
对彝族居民服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差距和不足
对彝族居民服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差距和不足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彝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在彝族地区,居民服务管理是一个关乎民生的重要领域。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彝族居民服务管理存在着许多工作差距和不足。
下面,我们将从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分析这些问题所在,并提出改善的建议。
彝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彝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校舍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水平整体较低。
由于彝族地区地势复杂,交通不便,导致学生校车难以准时到校上课,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由于彝族地区大多数居民生活贫困,很多家庭无法提供孩子良好的教育条件,导致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
彝族地区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师资力量,提高学校设施条件,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才能够改变目前教育的差距和不足。
彝族地区医疗服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医疗资源不足,导致彝族地区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生数量较少,就医难度大。
彝族地区的卫生意识相对较低,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水平也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差距。
为了改善医疗服务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培养更多的医务人员,提高公共卫生宣传力度,同时加强对彝族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
彝族地区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农业收入难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加之教育水平不高,使得彝族地区的居民就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目前,彝族地区政府和企业对于产业发展和就业扶贫的政策力度还不够大,导致彝族地区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建议加大对彝族地区的产业扶贫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到彝族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助推彝族地区经济发展。
在彝族地区的居民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工作差距和不足。
彝族地区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居民一起来共同解决。
才能够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彝族地区居民共同走上富裕幸福的道路。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教育问题及对策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教育问题及对策邵燕楠(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大凉山黄茅埂西麓。
美姑县是最早被国家认定的“141”个贫困县之一。
美姑县辖9个区,36个乡镇,290个村,147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750户,总人口183000人,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8%,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自治县。
截至2004年底,美姑县有乡村人口180734人,其中有110个贫困村。
截至2000年有贫困人口93246人,其中70%以上的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山和二半山地区。
全县实辖面积2731.6平方公里,常耕面积12824公顷,占全县幅员面积的4.98%。
农村人均占有耕地0.072公顷。
仍然处于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原始阶段。
解放前,彝族处于奴隶社会,严格意义上讲,没有现代形式的教育。
彝族是靠通天的使者,毕摩,来传授行为规范和一些知识。
知识是掌握在毕摩手中的。
毕摩是一种巫术的性质。
解放后,彝族地区的教育有了发展。
1956年开办了第一所小学,1966年开办了第一个初中班,1972年开办了第一个高中班。
一.教育的基本概况全县共有中小学232所,其中小学228所,其中,中心校24所,村完小2所,村非完小165所,教学点37个;初中4所,带帽初中3所,完全中学1所;中小学分布在河谷地带的有35所,占总数的15.09%,分布在二半山地区的有93所,占总数的40.09%,分布在高寒山区的有104所,占总数的44.8%。
2001年,四川省开始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
随着《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美姑县有29所学校受益,共投入资金1400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建筑面积18958平方米。
在牛牛坝学区中心校配备了电脑,在10个片区中心校配备了电视及VCD等设备。
2004年度,美姑县财政对教育投入2434.0728万元,其中教师工资2297.6374万元,业务费34.2万元,公务费52.2454万元,村小建设50万元。
山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山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在我国广袤的山区,教育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山区教育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山区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育资源匮乏山区学校的硬件设施往往较为简陋,教学楼破旧,教学设备短缺。
许多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
图书资料也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体育设施简陋,学生缺乏足够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师资力量薄弱优秀教师的短缺是山区教育的一大难题。
由于山区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待遇较低,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许多教师不愿意到山区任教,导致山区学校师资队伍不稳定。
而且,山区教师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专业发展受限,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3、家庭教育缺失在山区,很多家长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一些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给予孩子有效的学习指导和监督。
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养成产生了不利影响。
4、学生辍学率高山区家庭经济困难,一些学生因为无法承担学习费用而辍学。
同时,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读书无用,早早放弃学业外出打工。
另外,山区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高,也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从而选择辍学。
5、教育观念落后山区的一些群众和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山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山区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
建设新的教学楼,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图书资料,完善体育设施。
同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山区教师的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山区任教。
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在线学习和交流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摘要】小学语文作为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的环节,在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也一直处于教师奋斗前线。
由于彝族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地,而汉语对彝族地区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在彝族地区开展的举步维艰。
本文主要针对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并以期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汉语中图分类号:G6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69-01如今我国逐渐步入了5G信息化社会,使得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步入了良性竞争环境之中。
而随着竞争意识与竞争环境的逐渐激烈,人才成为各个行业竞争的基础因素,而人才也是国家强大与发展重要支柱。
汉语作为我国中华民族的母语,它象征着我国人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而汉语做过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沟通的重要工具,其在国际地位也一直逐渐提升。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基础,彝族地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其对汉语的认知与使用较为落后,如何在彝族地区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是我们当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彝族地区地处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它是彝族少数民族生活最多的地方,包含了十六个市县,并以彝族少数民族人口居多。
由于彝族地区学校基础设施较差,并且相应教学技术与教学理念的落后欧,造成小学语文教学在彝族地区开展与实施举步维艰。
第一,小学语文双语教学教师资源短缺。
在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当教师职业的多数是本地彝族少数民族人群,但是,由于彝族少数民族教师本身母语不是汉语,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语文教学认知偏差,无法将小学语文教学的精髓传达给彝族学生,使得许多彝族小学生长期以往无法适应语文教学方法与理念,从而派出小学语文教学。
而如果采用汉族语文教师对彝族地区小学语文开展教学,又会出现汉族教师无法听懂小学生彝族语言,造成师生沟通困难情况的产生,也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在彝族地区的开展。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中,少数民族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尽管政府对少数民族教育进行了积极的促进和支持,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教育资源不均衡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相较于汉族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
优质学校和教师集中在发达省市,而偏远地区则面临师资力量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
这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享受良好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现象。
2. 文化传承面临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少数民族文化面临消失的危机。
传统语言、习俗和节日等正逐渐被现代文化所替代。
缺乏对本土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使得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自身身份认同产生困惑。
3. 少数语种辅助教学不足由于广大少数民族学生以本民族语言为母语,在学习语言为汉族普通话的过程中常遇到困难。
学校在这方面缺乏专业的教学力量和资源,影响了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沟通能力。
二、对策提议为解决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来促进教育发展。
1. 加大投入,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教师派遣机制,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水平。
通过引导优秀教师到偏远地区任教、修建更多功能齐全的学校,并注重加强科研、培训等方面支持,以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能够享受到与汉族地区相当的教育资源。
2.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学校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授,包括语言、历史、音乐、舞蹈等方面。
可以开设特色课程,组织文化节日庆祝活动,并且给予相关老师适当奖励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同时,国家可以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传统手工艺制作。
3. 加强少数语种教学与翻译服务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提供丰富的汉语普及教育资源,并为学习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
此外,也可以鼓励学校引入双语教学模式,以保护并发展本土语言。
同时,建立专门的翻译中心或机构,提供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服务,加强沟通交流。
顶岗实习支教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2年第17期总第569期No.17,2022SumNo.569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师范院校顶岗实习支教模式自1975年出现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
师范院校扶贫顶岗实习深受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响。
陶行知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主张“教学做合一”,即“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1]。
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实践活动,顶岗实习支教对于师范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贫困山区教育师资水平的提高均具有重大意义。
为全面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师范生顶岗实习凉山州支教计划”,助力四川省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乐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持续多年每学期选派实习生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顶岗支教。
2020年,四川省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站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顶岗实习支教彰显了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2021年春、秋两学期,学校先后选派约510人参与顶岗支教。
作为参与顶岗支教工作的人员,笔者基于顶岗实习支教日常管理与教育教学指导工作的现状,通过真实的谈话、访谈、调查搜集顶岗实习支教中的优秀成果,也发现了在顶岗实习支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亟须提出相应的顶岗实习支教日常管理与教育教学指导对策,以提高顶岗实习支教的质量。
1顶岗实习支教的内涵与意义1.1顶岗实习支教的内涵支教是指支援经济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也称扶贫支教。
广义上讲,顶岗实习支教是一项集师范院校学生实习、农村教师置换培训和顶岗支教于一体的新型教育实习活动[2]。
本文中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是指:以政府为主导,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院校合作,以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服务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推进教育扶贫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3],是大学生利用大学阶段的特定学期前往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地区从事的教育活动的总称[4]。
大凉山留守儿童相关论文
大凉山留守儿童相关论文大凉山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偏远山区,这里的居民主要是少数民族群体,生活条件相对落后。
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大凉山地区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问题。
本论文将探讨大凉山留守儿童的背景情况、问题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大凉山留守儿童的背景情况大凉山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由于父母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无人照料而留在家中的儿童。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大凉山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庞大。
这些儿童往往生活在贫困的家庭中,缺乏足够的父母关爱和教育资源。
二、大凉山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1. 缺乏教育资源:大凉山地区的学校和教育设施相对不完善,很多家庭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给孩子。
这导致了留守儿童在学业上的滞后和发展上的不平衡。
2. 父母务工外出:因为大凉山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家庭选择外出务工来谋生。
这导致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陪伴和照料,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无法满足。
3. 交通不便:大凉山地区地势复杂,通行交通比较困难,这使得留守儿童与外界的联系十分有限。
他们无法享受到外界的资源和支持。
三、解决大凉山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能方案1. 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政府可以加大对大凉山地区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可以引入远程教育等新兴教育方式,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2.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社会力量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或者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陪伴、关爱和心理咨询等服务,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3. 加强社会救助体系:政府可以加大对大凉山地区的社会救助力度,确保留守儿童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扶贫政策,帮助家庭增加收入,降低留守儿童问题的发生率。
4.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提供家长培训课程和家庭教育指导,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和教育留守儿童。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发展。
四、总结大凉山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紧迫且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其教育事业一直备受关注。
在高中数学教学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1. 师资力量不足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数学教师相对匮乏,学校往往难以招聘到具备较高数学教学水平的老师。
这导致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证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2. 教学资源不足相比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数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教学用书、教学设备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学生学习条件差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落后、家庭教育水平低等原因,学习条件较为艰苦。
有的学生甚至需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到达学校,这也大大限制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和精力。
二、解决策略1. 提高师资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更多的优秀数学教师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2.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政府可以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数学教学资源的投入,包括教材、教学设备、教学空间等方面。
同时也可以通过资助学生购买教学用品、提供助学金等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
3. 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各种补助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比如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等,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条件。
三、总结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数学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但只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完全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加大对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条件的支持力度,相信一定可以改善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积极性。
凉山州美姑县论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旅游区域环境分析
凉山州美姑县论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旅游区域环境分析摘要:区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区域旅游发展方向的选择、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影响以市场导向为原则的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
认清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弱势、外部的机遇和挑战,是我们制定旅游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凉山州美姑县旅游区域环境引言凉山州美姑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东北部,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距州府西昌171公里。
境内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大风顶4035米,最低处500米。
凉山州美姑县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之一,亦是彝族毕摩文化的发源地,有“毕摩源头在黄茅埂”之说。
千百年来, 毕摩文化在这里发扬光大, 世代沿袭, 形成闻名川、滇、黔、桂彝族聚居区中毕摩文化的圣地,故有“不到美姑不算到凉山”的说法。
凉山州美姑县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其中以气势磅礴、古老神秘的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天然奇特的毕古纳龙自然风景最为著名。
而美姑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古老的彝族传统文化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区域环境分析即swot分析,swot为英文strengths(优势)、 weaknesses(劣势)、 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区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区域旅游发展方向的选择、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影响以市场导向为原则的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
认清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弱势、外部的机遇和挑战,是我们制定旅游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一、美姑旅游业发展所具备的优势(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美姑县旅游提供了发展机遇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西部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对中外旅游者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受到东部和中部旅游景区有限的承载力以及旅游者求新猎奇的心理需求的影响,必将使国内相当一部分游客向西部分流,为西部旅游城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西南地区农村师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美姑县、贵州威宁县为个案研究
3 个团场; 20 年, 8 到 07 除特别困难的达到国家“ 普六” 验收 标准外。 其余的都要达到国家“ 两基” 验收标准。为此, 中国
政府在西部农村启动并实施“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
“ 两免一补”?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 等 。 教师是西部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农村
颈。教育部周济部长强调农村教育是中国未来几年教育发 人口共有 19 全县贫困人口约占总人 口的 1 左右。 0 万, O
展的重中之重。提高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成为中国社会 四川省美姑县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区, 位于凉山彝族 自
发展之关键。 治州的东北部。全县人口13 0人 , 20 年, 8 0 截止 04 仍有 6 0 2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 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物 56 0 人没有越过温饱线 。
料( 以下有关美姑县的数据出处相同) 表明: 截至 20 区编制委员会核定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4.4 05年, 5 9 万人, 截
04 有教职工 4.7 19 万人, 缺编 3 9 万人。在 中 .7 四川美姑县共有 中小学教师 1 9 人( 5 包括代课教师)现 止 20 年底, 4 ,
士生 导 师 , 主要 研 究 民族 教 育 。
7 9
维普资讯
所有的课程。由于缺少教师, 尔玛村的一、 二年级的学龄儿 自治区来说, 在农村专任教师中, 高级职称教师占 2. , 25 童辍学。据美姑县教育局提供的《 美姑县教育基本情况》 所 占比例偏少。根据国家制定的编制标准, 资 广西壮族自治
农村的教师 然而, 西部农村的师资现状却存在着严重的问
凉山三大行动反思材料
凉山三大行动反思材料凉山藏族自治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
为了推动凉山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凉山州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其中包括凉山三大行动。
这三大行动分别是教育、卫生和安居工程行动。
在实施这些行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进行反思,以更好地改进工作。
首先,就教育行动而言,凉山州在基础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修建了许多教学楼、图书馆等设施。
此外,还加强了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教育水平。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凉山的教育问题不能简单地用硬件设施来解决。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需要投入资金,更需要改革教育体系,提高教师素质,提供更实用的职业教育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凉山的教育事业能够真正发展起来,不再仅仅是表面上的美景。
其次,卫生行动是凉山州在基础卫生和医疗设施建设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这一行动中,凉山不仅修建了许多卫生站和医疗设施,还加大了对卫生人员的培训和招聘力度。
这些措施使整个凉山地区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居民们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然而,在实施这一行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生的素质培养。
只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医生的培训,才能更好地满足凉山居民的医疗需求。
最后,安居工程行动是为了改善凉山州农村地区的居住条件。
在这一行动中,政府修建了许多农村安居房,并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持。
这些措施使农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安居工程不能只停留在房屋建设上,还需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机会等问题。
只有全方位地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的脱贫和发展。
总之,凉山三大行动在推动凉山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必须反思这些行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凉山的发展。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总第503期Vol.503大学(社会科学)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1年3月Mar.2021作者简介:卫月函(1994—),女,硕士在读,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教师教育;薛巧巧(1981—),女,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比较教育、教师教育。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卫月函,薛巧巧(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6)摘要:《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已经进行了两轮。
计划实施以来,凉山彝族自治州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然而,成就与困难并存,凉山州的基础教育与全省乃至全国相比,其水平差距和发展阻力仍然非常明显。
本文依托“教育部-中国移动中西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聚焦制约凉山州中小学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课程建设,从学校领导的视角分析和探讨了凉山州学校面临的主要困境和改进策略。
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校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发展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114-03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推进的区域。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在物质上实现了脱贫。
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该地区知识上的贫困现象仍然存在。
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川滇交界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教育情况更是因为历史原因面临着严峻形势。
凉山州是我国最后消除奴隶制的地区,2000年以前义务教育普及人数不足全州人数的1/3[1]。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坚实基石,也是阻断凉山贫困代际传播的重要途径。
凉山州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所关心的问题。
凉山彝族教育现状及大学生辅学支教的可行性-教育文档
凉山彝族教育现状及大学生辅学支教的可行性凉山州素有“彝族文化之乡”的美称,有着其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彝族自治州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教育方面,形成了“稳抓”基础教育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局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民俗寄宿制的完善,实施“两免一补”的助学政策,促进“两基”教育的发展。
[1] 但是发展与困难同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口基数大且彝族同胞众多,受历史发展及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凉山彝族地区教育仍存在“三低、一少、一高”师资力量薄弱等现象。
对凉山教育现状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对于大学生而言,支援大凉山彝族地区教育是我们参与社会公益、奉献家乡的良好途径和方法,对培养彝族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师范生教学专业技能;优化凉山彝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及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特殊环境对教育现状的影响(一)自然环境险要正如李白《蜀道难》中所描绘的蜀中山川之“奇、艰、险”。
凉山地区属横断山脉西南部分支,山川交横、交通闭塞、村落散居。
虽然全州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一村一校”,但部分偏远地区住在山上的彝族同胞,到村小上学就得花上一两个小时。
他们没有校车,更没有营养午餐,学校的教育设施也是极其简单,没有互联网、没有多媒体,一块简易木板,一间空旷的屋子就成了一方教育天地。
学生和老师在这样艰苦的教学条件下学习和生活非常困难,遇到下雨、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情况必然影响孩子的学习进度。
以至于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安全却又没有经济能力让孩子上条件好的学校,干脆就让孩子辍学。
而从教的很多老师迫于教学条件的艰苦往往干不了几年就离开了。
据统计,州内彝族聚居区小学生年流失率平均达到 25%,初中达 11%(数据由州教委提供)。
且 2000 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彝族和其他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相比 6岁及 6 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各项指标均列倒数第二,[2] 截止 2004 年,全州有小学在校生 505691 人,少数民族在校小学生有 252396 人;普通初中在校生 122915 人,少数民族在校初中生有31591 人。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一直是一个关注的焦点。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现状不仅反映了教育公平的程度,也牵动着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体的命运。
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现状1.资源分配不均衡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大部分资源被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落后,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条件不佳。
2.教育质量低下由于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以及受经济水平和文化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教育内容与现代化和国家发展的需求不匹配,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都较为薄弱。
3.辍学率较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普及程度相对较低,辍学率普遍较高。
部分少数民族群体存在着传统观念上的偏见,认为女性教育不重要,男孩子可以辍学从事农牧业等传统行业。
此外,由于贫困和交通条件等原因,很多孩子被迫辍学。
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面临的问题1.教育投入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
这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2.文化差异与教育内容不合理在教育内容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文化和宗教信仰,与主流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
目前,对于如何更好地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和宗教需求,以及如何与国家课程标准相结合,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3.教师队伍建设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得到加强。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划能力,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4.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不足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缺乏对教育的重视和参与。
与此同时,教育机构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也不够密切,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影响了孩子的教育效果。
关于某村失学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某村失学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某村失学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篇1教育作为传递信息、提高国民素养的重要武器,历来都受到国家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而有关适龄儿童上学这一问题更是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
自推行“义务教育”以来,我国的适龄儿童上学现象有了强有力的保障,特殊在基础教育的普及这一问题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但是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在相当多的地区儿童失学现象仍旧非常严峻。
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获悉,我国3亿儿童中未入学率近1%,农村地区以及偏远山区的部分儿童仍得不到最基本的教育保障。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石油高校机电工程学院利用暑期时间成立了“绿草环”社会实践调研组,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井叶特西乡采竹村失学儿童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
(一)、实践地概况1、1地理状况美姑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国家最早认定的141个贫困县之一。
总人口183000人,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
8%。
井叶特西乡位于县城东北,地处黄茅埂中段西麓。
东与雷波县谷堆乡接壤;南与合姑洛乡和巴普镇连界;西邻西甘萨乡;北毗瓦西乡。
总面积61。
13平方公里,乡驻地特西,距县城20公里,海拔2600米。
合木大路穿越乡境,有过境客车通县城。
乡境地形简单,山高沟深,气候寒冷。
东北倚黄茅埂的书祖采洛西峰,海拔3697米,西部最低处海拔2200米。
耕地和村寨主要分布在海拔2700米左右地区。
采竹村隶属于美姑县、紧挨依嘎村、尔波曲村、普千村、西甘萨村。
1、2历史文化美姑县是彝族文化最早的发源地,由于生存环境相对闭塞,始终沿袭着奴隶社会的生活方式。
直至解放前夕,当地仍存在相当严格的等级规定:黑彝、曲诺、阿加、呷西。
当地村民祖先大多都沿袭奴隶生活。
(二)、当地教育普及状况2、1教育状况:采竹村(由四个组组成)仅有一间学校,仅采纳彝语教学。
当地孩子们大多数都没有读书的经受,能上学孩子也仅仅止步于学校;乡里、县里设有学校,采纳汉、彝双语教学;高中设在美姑县城,采纳汉语教学。
简析四川凉山州彝族现代教育现状
简析四川凉山州彝族现代教育现状、原因及对策(姓名佘燕娇专业行政管理学号0812735 )摘要:教育是一个关乎国家发展的大问题。
对绝大部分少数民族来说,教育是摆脱贫困,获得全方位发展的根本途径。
凉山彝区的现代教育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然而,与其他民族或地区横向比较,其教育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关键词:一彝族现代教育;问题现状;对策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州,彝族人口167万,占总人口的42.41%,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彝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字和语言的民族,历史上的彝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彝族教育历史悠久,起源于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历史上彝族人民没有创办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这不等于彝族没有古代教育。
从久远的古代教育到近代的家支教育,彝族人民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创造力属于自己的灿烂的文。
然而,很奇怪的是,拥有如此丰富文化的彝族人民大多数现在却处于愚昧贫困之中,彝族的现代教育十分滞后,问题重重。
一、彝族现代教育几个突出问题及原因:(一)、求学困难,流失率高,文化水平低: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各民族现代教育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彝族地区的现代教育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然而,在看到这些成就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如今彝区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生求学困难,流失率高;整体水平低;横向比较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
据统计,目前,州内彝族聚居区中小学生的流失率已达近几年的高峰,而且流失范围还在扩大,小学生年流失率平均达到25%,初中达11%(数据由州教委提供)【1】。
且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彝族和其他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相比6岁及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各项指标均列倒数第二。
由此,无法忽视一个严峻的事实,与其他民族相比,彝族现代教育发展缓慢总体受教育程度低。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概述: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倡导民族平等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然而,少数民族教育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教育质量的不稳定、文化失传以及语言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均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教育投入。
提高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增加教师编制,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育条件。
同时,政府还应该提供资助措施,鼓励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重点学校、优质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
二、教育质量的不稳定尽管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很多少数民族学生依然面临着教育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这一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开发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这些教材和方法应该兼顾少数民族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的特点。
三、文化失传问题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逐渐丧失。
这不仅对少数民族身份认同造成了影响,也对多元文化格局的维持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文化失传问题,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学校应该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教育内容中,教授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
四、语言难题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是居民们的日常交流方式。
然而,由于主流学校普遍使用官方语言进行教学,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中面临语言障碍。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
培养一批擅长双语教学的教师,并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主流语言的同时保留自己的语言特色。
结语:少数民族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支持和投入。
教育部门应该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教育问题及对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教育问题及对策邵燕楠(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大凉山黄茅埂西麓。
美姑县是最早被国家认定的“141”个贫困县之一。
美姑县辖9个区,36个乡镇,290个村,147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750户,总人口183000人,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8%,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自治县。
截至2004年底,美姑县有乡村人口180734人,其中有110个贫困村。
截至2000年有贫困人口93246人,其中70%以上的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山和二半山地区。
全县实辖面积2731.6平方公里,常耕面积12824公顷,占全县幅员面积的4.98%。
农村人均占有耕地0.072公顷。
仍然处于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原始阶段。
解放前,彝族处于奴隶社会,严格意义上讲,没有现代形式的教育。
彝族是靠通天的使者,毕摩,来传授行为规范和一些知识。
知识是掌握在毕摩手中的。
毕摩是一种巫术的性质。
解放后,彝族地区的教育有了发展。
1956年开办了第一所小学,1966年开办了第一个初中班,1972年开办了第一个高中班。
一.教育的基本概况全县共有中小学232所,其中小学228所,其中,中心校24所,村完小2所,村非完小165所,教学点37个;初中4所,带帽初中3所,完全中学1所;中小学分布在河谷地带的有35所,占总数的15.09%,分布在二半山地区的有93所,占总数的40.09%,分布在高寒山区的有104所,占总数的44.8%。
2001年,四川省开始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
随着《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美姑县有29所学校受益,共投入资金1400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建筑面积18958平方米。
在牛牛坝学区中心校配备了电脑,在10个片区中心校配备了电视及VCD等设备。
2004年度,美姑县财政对教育投入2434.0728万元,其中教师工资2297.6374万元,业务费34.2万元,公务费52.2454万元,村小建设5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美姑县的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学校危房多,校舍容量不够;教育投入不足,等等,但本文主要探讨美姑县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学生流失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第二,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低下。
因为学生是教育中的最终的、直接的受益人,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目的,而教师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直接操作者,因而,这两个问题是核心、关键的问题。
对于美姑县来说,诸多其他问题的产生、甚至解决的方案,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着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或者改善。
这两个问题存在的原因是综合的、复杂的,不能简单化地把一个问题的产生归结于一个原因,得出一个对策,应该用复杂的思维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现象所产生的种种原因,并根据这些交叉、错综复杂的原因来思考对策。
(一)学生流失严重全县现有7——12周岁的学龄儿童22875人,男童11945人,女童1093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22600人,少数民族男童11800人,女童10800人。
13——15周岁适龄生7320人,男3840人,女3480人,其中少数民族7230人,男3790人,女3440人。
其中,7——12岁周岁适龄儿童未入学的1352人,其中女童1183人,13至15周岁适龄生未入学的6052人,其中女童2997人。
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94.09%,其中女童入学率89.18%,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7.31%,其中女生入学率为13.88%。
2004年,小学生在校生数20968人,其中女童9518人,少数民族20692人。
初中在校生1276人,其中女483人,少数民族学生数1230人。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美姑县存在着入学率较低、辍学率较高的问题。
具体来讲,小学低年级段入学率较低,而高年级段的辍学率较高。
我们可以从各个年级的学生数所占总学生数的比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2004年,小学一年级学生数3654人,占小学生总数的17.43%;二年级学生数3865人,占小学生总数的18.43%;三年级学生数6987人,占小学生总数的33.32%;四年级学生数3644人,占小学生总数的17.38%;五年级学生数1632人,占小学生总数的7.78%;六年级学生数1186人,占小学生总数的5.66%。
初中一年级学生数为569人,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44.59%;初中二年级学生数为391人,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30.64%;初中三年级学生数为316人,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24.76%。
表一美姑县小学各个年级学生数表年级学生总数所占比例(%)小学一年级3654 17.43小学二年级3865 18.43小学三年级6987 33.32小学四年级3644 17.38小学五年级1632 7.78小学六年级1186 5.66总计20968 100表二美姑县初中各个年级学生数表年级学生总数所占比例初中一年级569 44.59初中二年级391 30.64初中三年级316 24.76总计1276 100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在校学生的比例明显低于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一年级的入学率也明显地低于小学三年级的在校生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数为1186人,而升入初中的仅有569人。
这就说明,在小学低年级段,入学率不高,而在高年级段辍学率较高。
学生流失的现象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低入学率、高辍学率的问题?根据调查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对于经济贫困的家庭来说,教育的成本太高,导致许多适龄儿童的家庭难以支付必要的教育费用,从而使儿童失学在家。
第二,彝族没有受教育的传统,父母没有送孩子上学读书的意识,现有的学校教育体系与制度,让彝族父母与孩子看不到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与利益。
第三,学校的布局不尽如人意,家校的距离远,从而使一部分年幼的儿童失学在家。
贫困是制约美姑县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据粗略估算,美姑县至少还有约一半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到2004年底,仍有62506的人口没有越过温饱线。
对于贫困人口来说,教育费用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是压在肩上的承重的负担。
2004年,四川省开始实施“一费制”。
[1]对于乡镇的孩子来说,每生每学年需要交180-220元,其中,杂费60-100元,课本费75元,作业本费15元,信息技术教育费30元。
对于在村小就读的孩子来说,每生每学年需要交170-210元,其中杂费50-90元。
就读于乡镇中学的初中学生,每生每学年需要交285-345元,其中,杂费70-130元,课本费155元,作业本费20元,信息技术教育费40元。
除了“一费制”外,还存在其他的收费项目。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住宿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005年,四川省开始实施“两免一补”,免除一部分贫困生的书本费和杂费,这并不意味着一部分贫困生不用交钱读书了,他们仍然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通常来讲,少数民族的教育机会成本高于汉族。
教育机会成本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学生入学后,家庭经济收入的损失;第二种,在有限的资金下,由于购买学习用品,就不能买其他用品或进行家庭投资。
对于第一种,可以从学生辍学后做什么反映出来,是否喂养牲畜,参加体力劳动等。
第二种类型涉及到家庭的价值观,权衡长远投资与短期投资。
事实上,家长权衡教育机会成本后,会做出让孩子读书或者不让孩子读书的决定。
由于彝族没有在学校受教育的传统,看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因而,教育是否能为他们带来好处和利益,就成为孩子上学的关键。
就目前看来,长远的教育投资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没有后期回报的。
因为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农村的孩子处于劣势,很难学有所成,考上大学,或者通过接受教育后,增加收入,找到正当的一份职业。
读完书后,极有可能仍是回家务农,但又与当地的生活习惯格格不入,因而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但挣得钱确实不多,贴补家用或者缓解因为受教育而带来的家庭收入的损失实在是微不足道。
因而,一方面,改变或者扭转家长的价值观念,但另一方面,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务之急,改变农村教育中存在的这种怪圈和恶性循环。
同时,村民并没有看到教育为当地的发展带来的好处。
的确,教育确实没有给社区的发展带来利益,相反,由于对教育的投入,农民的负担更重,从现实来说,孩子去读书,家里的农活没有人干,农民的家庭收入受到了影响。
而且学校所教授的内容,与农村无关,是以城市的生活为基础的,是学术上的知识,而不是实用技能的知识。
学校与当地村社的联系不紧密,没有得到村社的支持。
学校就是学校,是独立于当地村社的。
学校的管理和运作机制把村社排除在外,学校直接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
学校的布局大多集中在人口稠密或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
按照当地的惯例,50户人家以上建立教学点。
那么,就造成了那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不可能来上学,主要原因是孩子太小,父母担心路上安全问题。
这也是造成小学低年级中,大龄儿童多的一个现象。
据统计,有5380名在校中小学生居住在河谷地带,占学生总数的24.01%,其中女生2650人,占女生总数的24.91%;居住在二半山的学生人数为8980人,占中小学生总数的40.07%,其中女生4120人,占女生总数的38.72%;居住在高寒地区的学生数为8048人,占中小学生总数的35.92%,其中女生3870人,占女生总数的36.37%。
(二)师资数与量的不足2004年,美姑县在职中小学教职员工1122名,其中,女教师有378名,男教师744名;汉族教师405名,少数民族教师717名;高中教师有15名,初中教师126名,小学教师981名。
另有代课教师314名。
然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按学生比例概算,小学教师应达到1510名,但现在加上代课教师仅有1495人,如果严格按照事业改革要求清退代职代课教师,还缺小学教师529人;初中教师应达到162名,现仅有126人,还缺36人,高中教师应达到24名,现仅有15人,缺9人。
缺中小学教师共574人。
如果按2010年“普九”目标来概算,需小学教师1585名、初中662名、高中107名,合计需教师2354名,到2010年中小学教师需净增1232名。
教师的素质也不尽如人意。
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美姑县至今仍然存在着代课教师,代课教师的学历普遍低下。
据统计,小学毕业的代课教师有205名,占代课教师的65.28%,初中毕业的有101名,占代课教师的32.16%,高中和中专毕业的有8名,占2.5%。
其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造成教师数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地方财政困难,没有财力设立足够的教师岗位。
教师素质低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机会或者没有资金参加培训。
教师培训机会少。
人们普遍意识到教师培训很重要,但县政府并没有把其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也没有制定长期的教师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