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中医综合大纲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入学考试大纲《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是为招收全日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的中药基本知识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
评价的标准是中药学及相关学科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按照中药学学科专业领域特点,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学四门课程。
一、考查目标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1.中药化学第一章绪论掌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重要作用。
第二章中药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提取与分离方法。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掌握糖和苷类的结构特征;掌握糖和苷类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糖和苷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醌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熟悉中药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秦皮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熟悉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熟悉木脂素类化合物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质;熟悉苯丙素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黄酮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熟悉黄芩、葛根、槐米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第七章萜类化合物掌握萜和挥发油的概念;掌握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掌握挥发油的理化性质;掌握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完整word版)2018考研中医综合大纲
2018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约13%中医诊断学约13%中药学约13%方剂学约13%中医内科学约28%针灸学约14%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
2018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研大纲原文【2】
2018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研大纲原文【2】(六)体质1.体质的概念。
2.体质学说的应用。
(七)病因与发病1.病因(1)中医学病因分类。
(2)六淫的概念及其致病的共同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征。
(4)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失宜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淤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2.发病(1)邪正与发病。
(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3)发病的类型。
(八)病机1.病机的概念。
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
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2)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气血失常病机(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2)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气的失常: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
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出血。
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5.津液代谢失常病机(1)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概念。
(2)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内容: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6.内生“五邪”病机(1)内生“五邪”病机的含义。
(2)内生“五邪”病机的内容:风气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经络病机(1)经络病机的概念。
(2)经络病机的内容: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现。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考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2)Ⅰ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45题中医诊断学30题中药学35题方剂学35题中医内科学30题针灸学20题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1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80分B型题60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X型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Ⅳ考查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中医综合考研科目
科目有: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共300分)。
英语(100分,没听力的)政治(100分,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当代史)
中医综合都是选择题。
总分300
中医综合共180题,分A/B/X三种题型
1-150题为所有考生必答题,每题1。
6分,共240分
151—180题为报考中医基础考生必答题,每题2分,共60分
181—210题为报考中医临床考生必答题,每题2分,共60分
如果你报考中医基础类:
中基32题
中诊32题
中药33
方剂33
中内30
针灸20
你报考临床类:
中基25
中诊25
中药25
方剂25
中内50
针灸30
试卷题型比例
A型题56%
B型题16%
X型题28%。
2018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8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一、A型题:1~36小题,每小题分,共54分;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合计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001.下列属于金元时期滋阴派观点的是(A)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B.阴常有余,阳常不足C.独阳不生,孤阴不长D.阳在外,阴之守也002.阴阳互损体现了什么阴阳关系(B)A.相互转化B.阴阳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制约003.依据疾病的传变规律,肝火犯肺属于(D)A.母病传子B.子病传母C.相乘传变D.相侮传变004.肝主疏泄最基本的机能是(C)A.调畅情志B.促进消化C.调畅气机005.气的推动作用减弱会出现的是(A)A.早衰B.畏寒C.自汗D.出血006.按照子午流注运行规律,上接手少阳经的是(C)A.手少阴经B.足少阴经C.手厥阴经D.足太阴经007.下列选项中,体现风性善行的的是(B)A.眩晕震颤B.痛无定处C.手足抽搐D.角弓反张008.五气过极与六郁气滞均可化生(D)A.痰浊B.湿热C.燥热D.内火00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出自(B)B.《难经》C.《中藏经》D.《伤寒论》010.症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微弱者,属于(D)A.假神B.神乱C.少神D.失神011.濡脉和弱脉的共同特征是(A)A.脉形细脉势软B.脉位沉脉势软C.脉位沉脉形细D.脉形细脉率快012.以下选项中,属于斑秃常见原因的是(D)A.气阴两虚B.气血两虚C.血燥化热D.血虚受风013.患者心烦失眠,面红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辨证为(C)A.肝阳上亢证B.肝火上炎证D.心阴虚证014.脉弦细数的证是(B)A.肝火上炎B.肝肾阴虚C.血虚肝郁D.肝郁气滞015.证见胸闷息促,肋间饱满,咳唾引痛,苔白滑,脉弦者,应诊断为(B)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016.症见胸中烦热,咽痛口干,腹痛喜暖,大便溏薄,属于(B)A.表寒里热B.上热下寒C.真寒假热D.热症转寒017.症见脘腹,腰膝冷痛,五更泄泻,倦怠食少,舌淡嫩,苔白腻,脉弱辨证为(C)A.肾阳虚B.脾阳虚C.脾肾阳虚D.肾气不固018.症见高热,大汗,口渴喜冷饮者,宜诊断为(B)A.太阳经证B.阳明经证C.阳明腑实证D.少阳热化证019.下列药物中,孕妇宜慎用的是(A)A.蝉蜕B.桑叶C.菊花D.蔓荆子020.外用可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甚至腐烂,故不宜久敷的药物是(C)A.硫黄B.白矾C.斑蝥D.硼砂021.治疗麻风,疥癣宜选用的药物是(B)A.木瓜B.乌梢蛇C.川乌D.威灵仙022.萹蓄、地肤子的共同功效(D)A.利尿通淋,止泻B.利尿通淋,止咳C.利尿通淋,止血D.利尿通淋,止痒023.玫瑰花的功效是(A)A.疏肝解郁,和血止痛B.疏肝解郁,理气止痛C.理气和中,醒脾开胃D.理气健脾,燥湿化痰024.内服宜炒去油,胃弱者慎用的药物是(D)A.穿山甲B.自然铜C.土鳖虫D.没药025.下列可用酸枣仁而不能用柏子仁的是(B)A.润肠通便B.津伤口渴C.心神不宁D.血虚身痛026.芫花内服入煎剂的剂量(C)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的是(B)A.青黛B.贯众C.土茯苓D.漏芦028.大黄牡丹汤和桃仁承气汤组成相同的药物上是(D)A.大黄,丹皮B.桃仁,丹皮C.大黄,枳实D.大黄,桃仁029.葛根.前胡.桔梗同用的方剂(A)A.参苏饮B.杏苏散C.败毒散D.柴葛解肌汤030.牛蒡解肌汤的功效(C)A.疏风清热解毒透诊B.疏散外邪发表解肌C.疏风清热凉血消肿D.疏风散邪,清热解毒031.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方剂(B)A.归脾汤B.酸枣仁汤C.珍珠母丸D.天王补心丹032.患者大便秘结,小便清长,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选用(C)A.温脾汤B.肾气丸C.济川煎D.大黄附子汤033.患者大热渴饮,吐衄发斑,四肢抽搐,舌绛唇焦,脉沉数,治用(D)A.白虎加人参汤B.犀角地黄汤C.黄连解毒汤D.清瘟败毒饮034.体现风痰并治.标本兼顾的方剂(B)A.天麻钩藤饮B.半夏白术天麻汤C.清气化痰丸D.三子养亲汤035.苓桂术甘汤和五苓散中,配伍桂枝的相同点(C)A.解肌发表B.平冲降C.温阳化气D.温通经脉036.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应该加配的药物是(D)A.枸杞子,菊花B.五味子,麦冬C.黄连,阿胶D.知母,黄柏037.患者,男,64岁,大量饮酒后出现吞咽梗阻,进食后胸脘满闷,呕吐痰涎,口干咽燥,舌红苔薄腻,脉弦滑,治疗宜选用(C)A.疏肝解郁,和胃消痞B.健脾和中,理气化痰C.开郁化痰,润燥降气D.理气和胃,降逆止呕038.患者,女,43岁,胁肋胀痛反复发作,进食油腻食物加重,半年前黄疸,手术后黄疸消退。
安徽2018管综大纲_2018西医综合考研大纲_2018西综考研大纲_2018中医综合考研大纲_新东方在线
干货|安徽2018管综大纲?冲刺阶段,大家都想知道哪些书对我们的复习来说是最有帮助的,于是拼命搜集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
很多同学手头的题还没做完就又买了各种辅导书,看着倒计时天数越来越少,没完成的学习任务却越来越多,以至于心态也受到影响。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安排政治冲刺复习?安徽左边是雄奇壮丽,右边是水墨淡雅,她穿着旖旎的绸缎,在青山绿水间、在清幽的石板路上优雅走来。
作为一个适合生活的地方,有太多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回到这,或者从其他城市来到了这,当然也有不少在这上学的人留在了这里。
打算在这生活,成家立业。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有没有忽略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考研呢。
形形色色的考研相关信息,难免让大家眼花缭乱,但是没关系,经过小编的整理,希望大家能够对其认识更深一步!9月注定是忙碌的一个月,尤其对于管理类联考考生而言,因为很多考生都是在职人士,工作和备考十分繁忙,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疏漏。
为此,新东方在线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中心为18考生梳理了9月应该关注的几件大事,并为大家提供资源,帮助大家更游刃有余地应对考研。
一、2018管理类联考大纲发布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预计于9月15日发布。
管综考试已经走过20个年头,是比较成熟的考试,考纲也已经连续数年没有改动,据此我们推断今年大纲可能也不会有变动。
大纲发布后,新东方在线考研导师团将第一时间为考生进行解读分析,并为大家后半程的备考提出指导、建议二、最晚9月要选好报考院校科学择校是保证考试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也是往届学长学姐的共识。
为了帮助大家合理选择院校专业,新东方在线邀请了十多位高分学长学姐分享他们在择校以及初、复试备考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会计硕士择校系列分享三、9月要完成网上预报名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包括网报和现场确认两个环节。
网报又可分为网上预报名和网上报名两个时间段。
预报名主要是针对应届生,但往届生也可以进行预报名。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4.阴阳交感互藏5.阴阳的消长6.阴阳的转化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11.肾与命门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的外华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第七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八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细目四: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神要点: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2.人体之神的生成3.人体之神的分类4.人体之神的作用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一单元体质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要点: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构成3.体质的特点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要点: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2.影响体质的因素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要点:1.体质与发病2.体质与病因病机3.体质与诊治4.体质与养生第十二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宣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第十三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6.复发第十四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精,气、血失常要点:1.精的失常2.气的失常3.血的失常4.精、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1.内生“五邪”的概念2.风气内动3.寒从中生4.湿浊内生5.津伤化燥6.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式2.病性转化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2.未病先防3.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2.正治与反治3.治标与治本4.扶正与祛邪5.调整阴阳6.调理精气血津液7.三因制宜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细目一:养生要点:1.养生的原则2.养生的方法细目二:生命的寿夭要点: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100%考点覆盖率: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热招中>>。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医内科学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医内科学一、中医内科学考查目标中医内科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中医内科学考点解析(一)总论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进行复习。
(二)各论1.下列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理、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及研究进展。
感冒、咳嗽、肺痈、肺胀、哮证、喘证、痰饮、血证,心悸、胸痹心痛、不寐、郁证、癫狂、痫证、痴呆、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癃闭、腰痛、消渴、痹证、痿证、内伤发热、虚劳、厥证、关格、瘿病。
2.下列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肺痿、肺痨、自汗盗汗、噎膈、呃逆、痉证、疟疾、遗精、耳鸣耳聋、颤证。
3.下列病证的比较鉴别中医内科病证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正确地加以比较、鉴别对于提高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感冒与温病早期。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
(5)风热咳嗽与肺痈。
(6)肺痈与肺痨。
(7)哮证与喘证。
(8)实喘与虚喘。
(9)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
(10)肺胀与心悸、水肿。
(11)肺痨与虚劳。
(12)苓桂术甘汤与甘遂半夏汤治疗饮停于胃。
(13)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
(14)相同病理,导致不同血证。
(15)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16)胸痹与真心痛。
(17)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18)惊悸与怔忡。
(19)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20)癫、狂、痫证。
(21)中风、厥证、痫证、痉证。
(22)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
(23)刚痉与柔痉。
(24)暑厥、气厥、蛔厥。
(25)头痛与眩晕。
(26)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
(27)引起昏迷的常见病证。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4.阴阳交感互藏5.阴阳的消长6.阴阳的转化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要点:1.五行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五行相生与相克2.五行制化3.五行相乘与相侮4.五行的母子相及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11.肾与命门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的外华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第七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八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细目四: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神要点: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2.人体之神的生成3.人体之神的分类4.人体之神的作用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第十单元经络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要点:1.经络的基本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要点: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6.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一单元体质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要点: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构成3.体质的特点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要点: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2.影响体质的因素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要点:1.体质与发病2.体质与病因病机3.体质与诊治4.体质与养生第十二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宣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第十三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6.复发第十四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精,气、血失常要点:1.精的失常2.气的失常3.血的失常4.精、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1.内生“五邪”的概念2.风气内动3.寒从中生4.湿浊内生5.津伤化燥6.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式2.病性转化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2.未病先防3.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2.正治与反治3.治标与治本4.扶正与祛邪5.调整阴阳6.调理精气血津液7.三因制宜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细目一:养生要点:1.养生的原则2.养生的方法细目二:生命的寿夭要点: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1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已经正式公布,为帮助广大考生清晰了解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大纲信息,文都医考网整理了考试大纲内容,请参加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参考:文都医考,医友互动:9。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4.阴阳交感互藏5.阴阳的消长6.阴阳的转化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
2018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研大纲原文【3】
2018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研大纲原文【3】五、中医内科学(一)总论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进行复习。
(二)各论1.下列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和临证备要。
感冒、咳嗽、肺痈、肺胀、哮证、喘证、痰饮、血证,心悸、胸痹心痛、心衰、不寐、郁证、癫狂、痫证、痴呆、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癃闭、腰痛、关格、消渴、痹证、痿证、内伤发热、自汗盗汗、虚劳、厥证、关格、瘿病。
2.下列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肺痿、肺痨、噎膈、呃逆、痉证、疟疾、遗精、耳鸣耳聋、颤证、阳痿、肥胖、癌病。
3.下列病症的概念、病因危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比较鉴别。
(1)感冒与温病早期。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
(5)风热咳嗽与肺痈。
(6)肺痈与肺痨。
(7)哮病与喘证。
(8)实喘与虚喘。
(9)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
(10)肺胀与心悸、水肿。
(12)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
(13)相同病机,导致不同血证。
(14)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15)胸痹与真心痛。
(16)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17)惊悸与怔忡。
(18)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19)癫、狂、痫。
(20)中风、厥证、痫证、痉证。
(21)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
(22)刚痉与柔痉。
(23)暑厥、气厥、蛔厥。
(24)头痛与眩晕。
(25)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
(26)引起昏迷的常见病证。
(27)以下列方药为主方治疗的病证:龙胆泻肝汤、温胆汤、柴胡疏肝散、归脾汤、金匮肾气丸、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和血府逐瘀汤。
(28)噎膈、反胃、梅核气、呕吐。
(29)呃逆与干呕、嗳气。
(30)泄泻与痢疾。
(31)干霍乱与腹痛。
(32)腹痛与疝气、肠痈。
(33)胃痛与真心痛。
(34)急黄、胆黄、瘟黄。
(35)虚证黄疸与萎黄病。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药学》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四气要点: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2.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五味要点: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升降浮沉要点: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归经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毒性要点: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意义要点: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1.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2.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配伍禁忌要点:1."十八反"的内容2."十九畏"的内容细目二:证候禁忌要点: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妊娠用药禁忌要点:1.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2.妊娠禁忌药的分类与使用原则细目四:服药饮食禁忌要点:1.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2.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第五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剂量要点:1.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2.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细目二:中药的用法要点:1.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2.服药时间第六单元解表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2.解表药的配伍方法3.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发散风寒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细辛、辛夷、藁本、苍耳子3.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麻黄、香薷、细辛、荆芥、辛夷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细辛、苍耳子5.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紫苏与生姜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发散风热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蔓荆子、升麻3.下列药物的功效:淡豆豉4.下列药物的用法:薄荷、桑叶、柴胡、葛根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6.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桑叶与菊花,柴胡、葛根与升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七单元清热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2.清热药的配伍方法3.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清热泻火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决明子3.下列药物的用法:石膏、知母、栀子、决明子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石膏、知母、天花粉5.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清热燥湿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3.下列药物的功效:秦皮、白鲜皮4.下列药物的用法:黄芩、黄连、黄柏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参6.黄芩、黄连与黄柏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清热解毒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板蓝根、青黛、贯众、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舌草3.下列药物的功效:穿心莲、紫花地丁、大血藤、败酱草、马勃、马齿苋、鸦胆子、熊胆、山慈菇、漏芦、野菊花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穿心莲、青黛、鸦胆子、熊胆、山豆根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穿心莲、射干、山豆根、鸦胆子、山慈菇、漏芦6.金银花与连翘,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五:清热凉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草、水牛角3.下列药物的用法:水牛角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5.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六:清虚热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2.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3.下列药物的用法:青蒿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青蒿5.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八单元泻下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主治病证2.泻下药的配伍方法3.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攻下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大黄、芒硝2.下列药物的功效:番泻叶3.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5.大黄与芒硝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润下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2.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火麻仁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郁李仁细目四:峻下逐水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甘遂、牵牛子、巴豆2.下列药物的功效:大戟、芫花3.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甘遂、大戟、芜花、牵牛子、巴豆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细目三:祛风湿热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秦艽、防己2.下列药物的功效:稀莶草、络石藤、桑枝3.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稀莶草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防己5.秦艽与防己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祛风湿强筋骨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桑寄生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五加皮3.下列药物的功效:狗脊4.五加皮与桑寄生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单元化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2.化湿药的配伍方法3.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藿香、苍术、厚朴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砂仁、白豆蔻3.下列药物的功效:佩兰、草果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砂仁、白豆蔻5.苍术与厚朴、砂仁与白豆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一单元利水渗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2.利水渗湿药的配伍方法3.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利水消肿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茯苓、薏苡仁、泽泻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猪苓3.下列药物的功效:香加皮、冬瓜皮4.下列药物的用法:薏苡仁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香加皮6.茯苓与猪苓、茯苓与薏苡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利尿通淋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车前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滑石、石韦、木通3.下列药物的功效:通草、瞿麦、地肤子、海金沙、萆薢、萹蓄4.下列药物的用法:车前子、滑石、海金沙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木通6.车前子与滑石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利湿退黄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茵陈、金钱草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虎杖3.大黄与虎杖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二单元温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温里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2.温里药的配伍方法3.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小茴香、丁香、花椒3.下列药物的功效:高良姜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子、肉桂、吴茱萸、花椒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6.附子与干姜、附子与肉桂、干姜与生姜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三单元理气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2.理气药的配伍方法3.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陈皮、枳实、木香、香附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皮、沉香、川楝子、乌药、薤白3.下列药物的功效:檀香、荔枝核、佛手、大腹皮4.下列药物的用法:木香、沉香、檀香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枳实、川楝子、薤白6.陈皮与青皮,木香、乌药与香附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四单元消食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消食药的配伍方法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楂、莱菔子、鸡内金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神曲、麦芽3.下列药物的功效:稻芽4.下列药物的用法:鸡内金、麦芽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山楂、麦芽、莱菔子第十五单元驱虫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驱虫药的配伍方法2.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槟榔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使君子、苦楝皮3.下列药物的功效:雷丸、榧子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第十六单元止血药细目一:概述1.各类止血药的选择使用、配伍方法2.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凉血止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小蓟、地榆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蓟、槐花、侧柏叶、白茅根3.下列药物的用法:槐花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地榆5.大蓟与小蓟、芦根与白茅根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化瘀止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三七、茜草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蒲黄3.下列药物的功效:降香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三七、蒲黄、降香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三七、蒲黄6.三七、茜草与蒲黄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收敛止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白及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白及细目五:温经止血药1.下列药物性能、功效、应用:艾叶2.下列药物的功效:炮姜第十七单元活血化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2.活血化瘀药的配伍方法3.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活血止痛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芎、延胡索、郁金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姜黄、乳香3.下列药物的功效:没药、五灵脂4.下列药物的用法:延胡索、五灵脂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郁金、乳香、没药、五灵脂6.郁金与姜黄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活血调经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鸡血藤3.下列药物的功效:王不留行、泽兰4.下列药物的用法:牛膝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丹参6.川芎与丹参、红花与桃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活血疗伤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土鳖虫2.下列药物的功效: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3.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血竭细目五:破血消癥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莪术、水蛭2.下列药物的功效:三棱、穿山甲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莪术、三棱细目三:清化热痰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竹茹、竹沥3.下列药物的功效:天竺黄、前胡、海藻、昆布、海蛤壳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竹沥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海藻、桔梗6.川贝母与浙贝母、瓜蒌皮与瓜蒌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止咳平喘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苦杏仁、百部、紫苏子、桑白皮、葶苈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菀、款冬花、枇杷叶、白果3.下列药物的用法:苦杏仁、百部、枇杷叶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杏仁、白果、百部5.苦杏仁与紫苏子、苦杏仁与桃仁、桑白皮与葶苈子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九单元安神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安神药的配伍方法2.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重镇安神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朱砂、磁石、龙骨2.下列药物的功效:琥珀3.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朱砂、磁石、龙骨、琥珀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朱砂、磁石5.朱砂与磁石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养心安神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酸枣仁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柏子仁、远志3.下列药物的功效:首乌藤、合欢皮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柏子仁、远志5.酸枣仁与柏子仁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单元平肝息风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平肝息风药的功效、主治病证2.平肝息风药的配伍方法3.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平抑肝阳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决明、牡蛎、代赭石2.下列药物的功效:珍珠母、刺蒺藜、罗布麻3.下列药物的用法: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代赭石、罗布麻5.决明子与石决明、龙骨与牡蛎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息风止痉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地龙、全蝎、蜈蚣、僵蚕3.下列药物的功效:珍珠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全蝎、蜈蚣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牛黄、全蝎、蜈蚣6.羚羊角与牛黄、钩藤与天麻、全蝎与蜈蚣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一单元开窍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开窍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2.开窍药的配伍方法3.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麝香、石菖蒲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冰片3.下列药物的功效:苏合香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麝香、冰片、苏合香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麝香、冰片6.麝香与冰片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二单元补虚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各类补虚药的功效、主治病证2.补虚药的配伍方法3.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补气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西洋参、太子参、山药3.下列药物的功效:白扁豆、大枣、蜂蜜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甘草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人参、西洋参、党参、白术、甘草6.人参与党参、人参与黄芪、黄芪与白术、苍术与白术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补阳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河车、巴戟天、补骨脂、冬虫夏草3.下列药物的功效:仙茅、肉苁蓉、锁阳、益智仁、沙苑子、蛤蚧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鹿茸、蛤蚧、冬虫夏草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鹿茸6.淫羊藿与巴戟天,杜仲、续断及桑寄生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补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眼肉3.下列药物的用法:当归、阿胶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5.当归与熟地黄、当归与白芍、生地黄与熟地黄、白芍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五:补阴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百合、天冬、石斛、玉竹、枸杞子、女贞子3.下列药物的功效:南沙参、黄精、墨旱莲、楮实子4.下列药物的用法:女贞子、龟甲、鳖甲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北沙参、南沙参、龟甲、鳖甲6.北沙参与南沙参、麦冬与天冬、龟甲与鳖甲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三单元收涩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收涩药的功效、主治病证2.收涩药的配伍方法3.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固表止汗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麻黄根、浮小麦细目三:敛肺涩肠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五味子、乌梅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诃子、肉豆蔻3.下列药物的功效:五倍子、赤石脂4.下列药物的用法:诃子、肉豆蔻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赤石脂6.五味子与乌梅、肉豆蔻与白豆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固精缩尿止带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茱萸、莲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桑螵蛸、海螵蛸、芡实3.下列药物的功效:金樱子、椿皮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桑螵蛸5.莲子与芡实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二十四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雄黄、硫黄2.下列药物的功效:白矾、蛇床子、蟾酥、蜂房3.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雄黄、蟾酥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雄黄、蟾酥第二十五单元拔毒化腐生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拔毒化腐生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升药2.下列药物的功效:砒石、炉甘石、硼砂3.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升药、砒石、硼砂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升药、砒石、炉甘石100%考点覆盖率: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热招中>>。
2018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2018 版教材
新内容
表 7-1 常见的中药正名与相关别名
正名
别名
肉豆蔻
肉果、玉
果
大 单 小单元 元
细目
1.整体观念 (一)中医学的基 本特点
2.辨证论治
要点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1)症、证、病的区别 (2)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一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
(四)藏象
1.五脏的生理功能 2.五脏之间的关系
2.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的用药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的药品使
用……对患者要进行用药教育,对于
一天只服一次的药品,建议晚上给
药,这样可延长哺乳时间。对于一天
服用多次的药物建议哺孚后立即给
药,要告知患者不能自行用药。”
第七章 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
2017 版教材
页码
旧内容
177 表 7-1 常见的中药正名与相关别名
血虚、心阴虚、心血瘀阻及心火亢盛
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血瘀
证。
阻证及心火亢盛证。【新增了“证”
字,本章以下部分变化均同】
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
2017 版教材
2018 版教材
页码
旧内容
页码
新内容
101 十六、郁证
十六、郁证
页 (二)概述
(二)概述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以及更年期 综合征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均可 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107 1.内痔 页 (2)湿热下注[方剂应用]脏连丸(茯 苓、金银花、牛膝、车前子、此花地 丁)加减。
变化如下:
中学药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二章 中医诊断基础
2017 版教材
2018 版教材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四)血的失常
1.血虚
1
2.血行失常
1
3.血热
1
(五)气与血关系失调
1.气滞血瘀
1
2.气虚血瘀
1
3.气不摄血
1
4.气随血脱
1
5.气血两虚
1
(六)津液代谢失常
1.津液不足
1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七)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1.水停气阻
1
2.气随津脱
1
3.津枯血燥
1
4.津亏血瘀
1
(八)内生“五邪”
1.风气内动
1
(六)痰饮
1.痰饮的形成
1
2.痰饮的致病特点
1
(七)瘀血
1.瘀血的形成
1
2.瘀血的致病特点
1
3.瘀血的病证特点
1
(八)先天因素
1.胎弱
1
2.胎毒
1
六、发病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1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1.环境与发病
1
2.体质与发病
1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乌梢蛇、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路路通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祛风湿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络石藤、雷公藤、丝瓜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鹿衔草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2018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原文(完整版)【精品】
2018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原文(完整版)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是指在中医学专业考研中,考生需要掌握和掌握的知识范围和考试要求的总结。
以下是中医综合考研大纲的一个典型示例:
一、基础理论
1. 中医基本理论
2. 中医人体结构与功能
3. 五脏六腑与脏腑经络
4. 中医诊断学
二、中医临床学
1. 中医内科学
2. 中医外科学
3. 中医妇科学
4. 中医儿科学
5. 中医眼科学
6.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三、中医方剂学
1. 中药学
2. 中医药物学
3. 中医方剂学
4. 中药炮制学
四、中医药原理与实践
1. 中医养生保健学
2. 中医康复医学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中医临床技术
五、中医学研究方法
1. 中医文献及信息检索
2. 中医药实验技术
这只是一个示例,实际的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可能会有所不同。
考生需要根据自己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来确定详细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准备。
2018年中医内科主治大纲-基础知识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4.调节作用 1.阐释病理变化及其传变 (五)经络学说的应用 2.指导疾病的诊断 3.指导疾病的治疗 (一)六淫 (二)疠气 (三)七情内伤 (四)饮食失宜 五、病因 1.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 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疠气的致病特点 2.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五)劳逸失度 (六)痰饮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1.痰饮的形成 2.痰饮的致病特点 1.瘀血的形成 (七)瘀血 2.瘀血的致病特点 3.瘀血的病证特点 (八)先天因素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1.胎弱 2.胎毒 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环境与发病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 2.体质与发病 素 3.精神状态与发病 六、发病 1.感邪即发 2.徐发 (三)发病类型 3.伏发 4.继发 5.复发 6.合病与并病 (一)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阴阳偏胜 七、病机 2.阴阳偏衰 (二)阴阳失调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三)气的失常 1.气虚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3.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一)精 1.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2.人体之精分类与功能 1.气的生成 (二)气 2.气的生理功能 3.气的运动 4.气的分类 1.血的生成 (三)血 2.血的运行 3.血的生理功能 (四)津液 (五)神 三、精气血津 液神 (六)气与血的关系 1.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2.津液的生理功能 神的生成与功能 1.气为血帅 2.血为气母 1.气能生津 2.气能行津 (七)气与津液的关系 3.气能摄津 4.津能生气 5.津能载气 (八)精血津液之间的关 1.精血同源 系 2.津血同源 1.气能生精、摄精 (九)精气神之间的关 2.精能化气 系 3.精气化神 4.神驭精气 (一)经络学说 1.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2.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二)十二经脉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奇经八脉的主要特点 四、经络 (三)奇经八脉 2.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3.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4.冲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5.带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沟通联系作用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 2.运输渗灌作用 3.感应传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约13%中医诊断学约13%中药学约13%方剂学约13%中医科学约28%针灸学约14%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第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B型题第82-105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X型题第106-165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Ⅳ.考查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体现。
(2)辨证论治: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1、精气学说(1)精气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1)阴阳的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1)五行的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容: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的联系,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藏象1、藏象的概念。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5、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7、五脏与志、液、体、窍、时的关系。
8、脏腑之间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精气血津液1.精(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生成。
(3)人体之精的功能。
2.气(1)气的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机、气化的概念。
(5)气的升降出入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6)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3.血(1)血的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
4.津液(1)津液的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3)津液的功能。
5.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精和气的关系:精气互生互化。
(2)精和血的关系:精血互生互化。
(3)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4)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5)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五)经络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的名称、循环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属络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六)体质1.体质的概念。
2.体质学说的应用。
(七)病因与发病1.病因(1)中医学病因分类。
(2)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的共同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征。
(4)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5)七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失宜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淤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2.发病机制(1)邪正与发病。
(2)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3)发病的类型。
(八)病机1.病机的概念。
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
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2)阴阳失调病机的容: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气血失常病机(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2)气血失常病机的容气的失常: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出血;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场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5.津液代失常病机(1)津液代失常病机的概念。
(2)津液代失常病机的容: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6.生"五邪"病机(1)生"五邪"病机的含义。
(2)生"五邪"病机的容:风气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寒从中生、湿浊生、津伤化燥、火热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经络病机(1)经络病机的概念。
(2)经络病机的容: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现。
8.脏腑病机(1)脏腑病机的概念。
(2)五脏的明阳气血失调:心阳心气的失调、心阴心血的失调,肺气的失调、肺阴的失调,脾阳脾气的失调、脾阴的失调,肝气肝阳的失调、肝阴肝血的失调,肾的精气不足、肾的阴阳失调等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3)六腑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奇恒之腑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九)防治原则1.预防(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2.治则(1)治则的概念、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2)治病求本的含义及意义。
(3)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其适应围。
(4)标和本的含义,治标与治本的运用方法及其适应围:急则冶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5)扶正与祛邪的基本概念、适应围及其应用原则和方法。
(6)调整阴阳:调整阴阳的概念和原则,损其偏盛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围,补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围。
"壮水之主,以制,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法则的含义及应用。
(7)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8)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9)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义及其运用。
二、中医诊断学(一)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容:诊法、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2.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原理:司外揣,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3.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症结合。
(二)望诊1.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2.望色:常色、病色的概念、特征及临床意义,五色的临床意义。
3.望形体:强、弱、胖、瘦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4.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头面、五官、颈项:头面、五官及颈项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躯体与四肢:胸胁、腹、腰背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皮肤:常见皮肤色泽、形态的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排出物:痰、涎、涕、呕吐物、大、小便的颜色、质地、量的异常变化与临床意义。
10.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常见食指络脉的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11.望舌:舌诊的原理与临床意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的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分析。
(三)闻诊1.听声音:音哑与失音、语声重浊、谵语、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喘、哮、气短、咳嗽、呕吐、呃逆、暖气、太息、喷嚏及肠鸣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1.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与家族史。
2.问寒热:寒、热的含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及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3.问汗表证辨汗:表征无汗与有汗的临床意义。
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的表现特征与临床意义,里证无汗的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心胸汗、半身汗、手足心汗及阴汗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问疼痛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冷痛、灼痛、重痛、酸痛、闷痛、绞痛、空痛、隐痛、窜痛、固定痛、掣痛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