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2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精彩教案含反思通用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精彩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为“亲亲一家人”。
通过介绍家庭成员,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称谓,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人物关系。
3.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和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家庭成员称谓,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照片、卡片、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自带的家人照片、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家庭成员的称谓。
学生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互相介绍。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教师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完成小组作业。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指导。
5. 成果展示(5分钟)各小组展示成果,分享解题过程。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称谓2. 家庭成员关系图3. 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注明称谓。
答案:学生作品。
2.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数学思维分析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并写下来。
答案:学生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中,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收集其他家庭的成员照片,分析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并与同学分享。
3. 进一步提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人物关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具体内容为《亲亲一家人》。
通过本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学习用数字15进行计数,培养幼儿对家庭概念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能观察和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职业等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学习用数字15进行计数,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幼儿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用数字15进行计数,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
难点:理解数字的顺序,将数字与家庭成员数量进行对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图片、数字卡片、磁性板、计数器、挂图。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学习数字15,并让幼儿用计数器进行操作。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如何用数字15表示家庭成员的数量。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水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用数字表示家庭成员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数字进行计数。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磁性板和数字卡片进行计数游戏,巩固数字15的认识。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用数字15表示家庭成员数量。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图片2. 数字卡片153. 幼儿绘画作品展示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用数字15表示家庭成员数量。
2. 答案示例:画出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两个姐姐、一个弟弟,旁边标注数字1、1、2、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用数字15进行计数,培养了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小班主题活动优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
小班主题活动优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主题活动教材《亲亲一家人》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称谓以及家庭生活场景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认识不同的家庭成员称谓,并能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庭结构的基本概念,了解家庭是由父母、子女等成员组成的。
2. 使学生学会家庭成员的称谓,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成员称谓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重点:家庭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品质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结构图、家庭成员照片、家庭生活场景挂图。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庭生活场景挂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家庭成员和称谓,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呈现:(1)教师展示家庭结构图,讲解家庭是由父母、子女等成员组成的。
(2)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照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称谓,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和称谓。
3.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创设一个家庭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道例题,如:“请用家庭成员称谓填空:我有一个()和一个(),还有一个()。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答案。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如:“请用家庭成员称谓造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结构图2. 家庭成员称谓列表3. 实践情景引入:家庭生活场景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家庭成员称谓填空,并造句。
答案:我有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还有一个(哥哥)。
爸爸每天陪我(玩耍)。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语言表达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掌握家庭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家庭成员称谓,但在实际运用中仍需加强练习。
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
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精选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了解十二生肖知识,知道全家人属相。
2、画全家人的生肖图,分享家庭高兴事,强化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感。
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进行小调查,填好“小调查”的内容。
2、请爸爸或妈妈帮忙合作,动手做一个自己生肖属相的头饰。
3、自带一张与家长一起游玩的照片或画一幅与家人一起游玩的图画。
4、师准备十二生肖的卡通图片。
预设活动流程:一、学习生肖知识,品尝生肖之趣。
1、介绍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生肖、爱好。
(检查课前小调查情况)爸爸的生日是年月日,他属:爱好:妈妈的生日是年月日,她属:爱好:我的生日是年月日,我属:爱好:师:小朋友,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请你们调查爸爸、妈妈的生肖、生日、爱好,有谁知道了呢?⑴指名介绍。
(鼓励学生把调查表展示给大家看,并告诉大家一家人的生肖)⑵同桌互相介绍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调查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本环节的设计试图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积极以调查、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二是了解父母的生日,爱好的行为也是一种爱父母、爱家庭的表现。
2、了解十二生肖知识。
⑴小朋友,你们知道十二生肖里有哪些动物吗?⑵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大屏幕随着学生的汇报,依次出现相关动物。
(出示课件)⑶师:十二生肖的来历小朋友们都知道吗?还是让我们来请教一下电脑这位老师吧!(大屏幕投影十二生肖的来历,并依次出现十二生肖中的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3、学生介绍家人属相。
你们能看着“聪明谷”中的十二生肖表格,说说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属相分别是什么吗?二、看照片(或图画)讲故事。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亲亲一家人》章节,主要详细内容为通过家庭情景,引导幼儿认识家庭成员,学习数数,比较数量多少,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家庭成员的名称,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运用点数和目测比较数量的方法,判断数量多少。
3.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与同伴友好合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运用点数和目测比较数量的方法,判断数量多少。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亲亲一家人图片、数字卡片、点数卡片、家庭情景贴纸。
2. 学具:幼儿用书《亲亲一家人》、水彩笔、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家庭情景为背景,通过展示亲亲一家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家庭成员,说出他们的名称,引发幼儿对家庭成员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点数家庭成员,并说出数量。
通过比较不同家庭成员的数量,让幼儿学会目测比较数量多少。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家庭情景贴纸,让幼儿将家庭成员贴在相应的位置,并点数家庭成员数量,进行比较。
同时,引导幼儿用目测方法判断家庭成员数量多少。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情景图片,共同完成点数和比较数量的任务。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友好合作。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成果,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图片2. 数字卡片3. 点数卡片4. 家庭情景贴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的家人,并数一数家庭成员数量。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是否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认识家庭成员。
2. 是否让幼儿学会点数和目测比较数量的方法。
3. 是否注重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拓展延伸:1. 让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并记录家庭成员的数量。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一、活动背景及目标1.1 活动背景《亲亲一家人》是一堂针对小班幼儿的主题活动,旨在增强幼儿对家庭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与情感表达。
1.2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的关注和归属感。
•促进幼儿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2.1 教学内容1.家庭成员介绍: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家庭成员及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2.家庭活动:通过模拟家庭活动,如做饭、洗衣等,让幼儿体验家庭生活的乐趣。
3.家庭游戏:设计一些家庭游戏,如家庭拼图、亲子接力赛等,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
4.家庭手工:引导幼儿制作一些与家庭相关的手工作品,如家庭相框、家庭树等,培养他们对家庭的归属感。
2.2 活动安排活动时间: 60分钟时间活动内容10:00 家庭成员介绍10:15 家庭活动10:30 休息时间10:40 家庭游戏11:00 家庭手工11:20 活动总结及反思三、教学步骤及活动要点3.1 家庭成员介绍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的家庭成员情况,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各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借助图片和玩偶等教具,模拟家中各个家庭成员。
3.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对家庭成员的认知。
3.2 家庭活动1.分角色设定家庭成员,模拟家庭活动场景,如做饭、洗衣等。
2.让幼儿体验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并鼓励他们参与到家务活动中。
3.引导幼儿回顾体验,分享自己在家庭活动中的收获和快乐。
3.3 家庭游戏1.设计家庭拼图游戏,将家庭成员的照片拼凑在一起。
2.进行亲子接力赛,要求家庭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完成任务。
3.借助游戏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4 家庭手工1.引导幼儿制作家庭相框,鼓励他们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对家庭的情感和祝福。
2.指导幼儿制作家庭树,让他们通过绘画和剪纸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数字》,详细内容为“亲亲一家人”。
通过描绘家庭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并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数字15,了解数字的含义,能正确书写数字15。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的技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15的认识和书写,以及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的技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家庭场景挂图、PPT。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计数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家庭场景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家庭成员及其数量。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用数字进行描述,如:“图中有几个爸爸?”“有几个妈妈?”等。
2. 数字认识与书写(10分钟)(1)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2)教师示范书写数字15,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15,加强记忆。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利用PPT展示例题,如:“小明家有3个苹果,小华家有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2)引导学生运用数字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3)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强调数字的计数功能。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本,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相检查,共同进步。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认识与书写。
2. 例题解题思路。
3.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练习本上正确书写数字15。
① 小明家有4个香蕉,妈妈给了他1个,现在有几个?② 小华家有3个橘子,爸爸又买了2个,一共有几个?2. 答案:(1)数字15正确书写。
亲亲一家人小班数学教案
亲亲一家人小班数学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小班学生提高数学技能,通过家庭亲子互动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
通过亲亲一家人的活动,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同时培养对家庭和学习的热爱。
下面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
2. 帮助孩子们掌握数字的基本概念,如数的读法、大小比较等。
3. 让孩子们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如数数家里的物品、了解货币的概念等。
4.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找规律、推理等。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识和比较:a. 教授孩子们数字1-10的读法,让他们能够正确唤出数字。
b. 利用数字卡片,让孩子们进行数字比较的游戏,如找出比较大的数字、比较小的数字等。
2. 数的组成:a. 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学会用小珠子、积木等物品组成数字,如用3个小珠子组成数字3。
b. 引导孩子们通过组成数字的活动,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他们知道每个数字都是由不同数量的单位组成。
3. 数字的运算:a. 利用游戏和实际情境,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和减法。
b. 通过数学故事,让孩子们将数学运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4. 货币的认识:a. 教授孩子们货币的基本概念,如认识纸币和硬币,并介绍不同面值的货币。
b. 进行一些购物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货币的使用和交换。
三、教学活动:1. 数字捉迷藏:a. 将数字卡片藏在教室或家中的不同角落,让孩子们寻找并读出找到的数字。
b. 每找到一个数字,孩子们要将其放入一个盒子中,最后数一数盒子里有多少数字。
2. 数字比较游戏:a. 准备一些数字卡片,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进行数字比较的游戏。
b.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比较手中的数字,看看谁的数字更大或更小。
3. 数字拼图:a. 将数字拆分成若干小部分,让孩子们根据拆分好的部分组成完整的数字。
小班亲亲一家人教案
小班亲亲一家人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理解;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亲情的重要性;2. 学习使用一些描述亲情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 学习团队合作和表达见解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小班教室;2. 展示板;3. 粘纸;4. 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1.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张全家福照片,并向学生介绍这是小班亲亲一家人的全家福。
2. 教师问学生这张照片中有哪些人,以及他们是亲人关系。
3.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人和他们之间的亲情关系。
二、热身活动 (10分钟)1. 教师在展示板上贴上五张彩色粘纸,每张粘纸上分别写上“爸爸”、“妈妈”、“哥哥”、“弟弟”、“我”。
2. 教师让学生按照粘纸上的角色标签组成自己的家庭。
3.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角色,想象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
4. 学生在展示板上用彩色笔画一张简单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图,然后向全班介绍自己的亲情图。
三、互动对话 (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在班级中模拟一家人的生活场景,例如吃饭、出门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亲情关系,在小组内进行对话练习,描述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3. 学生互相表演自己对话的场景,并向其他小组展示。
四、课文朗读 (10分钟)1. 教师分发课文《亲亲一家人》,让学生自行阅读。
2. 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生自由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感受。
五、情感表达 (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然后以小组的形式编写一篇描述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亲情的短文。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朗读和分享他们的短文。
3. 学生共同评价每篇短文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六、总结与延伸 (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家人沟通和表达爱意。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亲亲一家人》。
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5,学会数数,理解数字的含义,以及通过家庭场景,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数字15,并正确读出。
2. 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理解数字代表的含义。
3.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体的数量多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数字的含义,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重点:认识数字15,学会数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家庭场景图片、贴纸。
学具:学生用书、画笔、彩色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家庭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讲述家庭成员,引导学生注意家庭成员的数量。
2. 教学数字15(10分钟)(1)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2)带领学生读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
(3)通过贴纸,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3. 数数练习(10分钟)(1)教师示范数数,学生跟随。
(2)学生自主数数,教师指导。
4. 数量比较(10分钟)(1)出示家庭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家庭成员数量。
(2)学生进行数量比较,教师点评、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册,学生自主完成。
(2)教师解答疑问,指导学生。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卡片2. 家庭场景图片3. 数量比较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数一数,画一画你的家庭成员,并写出对应的数字。
2. 答案示例:我家有3个人,分别是爸爸、妈妈和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家庭场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数量比较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如电话号码、门牌号等,提高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用。
同时,鼓励学生用数字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其数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数量比较环节3. 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生活化的场景,如全家福、家庭聚餐等,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情境,感知数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一、活动背景小班级是幼儿园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幼儿个性化发展及交际技能的培养基础,而主题活动则是小班级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
此次小班主题活动以“亲亲一家人”为主题,旨在通过亲子互动和家庭体验,增进幼儿对家庭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1.增进幼儿对家庭的理解和认识2.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厨艺技能三、活动内容1. 家庭概况介绍老师会通过图片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不同类型的家庭,如核心家庭、单亲家庭、大家庭等,让幼儿了解到不同家庭结构的特点和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
2. 家庭角色扮演老师会引导家长和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等家庭角色的生活和工作,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家庭成员角色的认识。
3. 手工制作家庭剪纸为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老师会带领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家庭剪纸,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增进家庭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4. 家庭厨艺体验老师会邀请一些家长和幼儿一起做一道简单的家庭菜,让幼儿了解到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照顾和帮助的意义,同时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食品安全意识。
四、活动流程时间活动内容8:00-8:30家长和幼儿来到活动室,老师与家长初步交流,介绍本次活动内容和目标8:30-9:00家庭概况介绍9:00-9:30家庭角色扮演9:30-手工制作家庭剪纸10:0010:00-家庭厨艺体验10:3010:30活动结束,家长和幼儿回家五、活动评估老师会根据幼儿的表现,对幼儿的参与度、交际能力、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家长也可以对活动给予反馈和评价,以更好地指导以后的活动教育实践。
六、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小班主题活动的实践,我认为主题活动可以很好地引导幼儿感受和认识外部世界,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的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和自信心,还能提高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和情感智力的发展。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
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亲亲一家人》。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庭关系,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学会通过简单的图形和数字进行家庭成员的表示;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认识并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掌握家庭成员的称呼;学会用图形和数字表示家庭成员,并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环节,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孩子们关爱家人、热爱家庭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成员的称呼和表示方法,10以内的加减运算。
难点:如何将家庭成员的表示和加减运算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照片、家庭成员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家庭照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家庭成员。
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家庭照片,介绍家庭成员。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用家庭成员图形卡片和数字卡片展示例题,讲解家庭成员的表示方法。
教师示范如何用加减法算式解决家庭成员数量变化的问题。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孩子们用学具模仿例题,进行家庭成员的表示和加减运算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孩子们的问题。
4. 小组讨论(5分钟)孩子们分小组,讨论家庭成员数量变化时如何用加减法算式表示。
教师带领孩子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庭成员的称呼、表示方法和加减运算。
提问环节,激发孩子们对家庭问题的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称呼和表示方法。
2. 10以内的加减运算示例。
3. 家庭成员数量变化问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用图形和数字表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编写一个关于家庭成员数量变化的故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对家庭成员的表示和加减运算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有一定难度。
小班数学教案亲亲一家人2
小班数学教案亲亲一家人2【引言】小班数学教案《亲亲一家人2》旨在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个亲密、温馨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小班学生,通过家庭作业、亲子活动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在开始教学前,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 一份课程教案2. 数学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等3. 绘本或图片:《数学王国的冒险》、数学图册等4. 家庭作业:准备一份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习题作为家庭作业【教学目标】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 培养学生对数字1-10的认知和理解;2. 通过亲子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唱歌、游戏等简单有趣的方式来热身,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为今天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引入新知:教师可以使用绘本或图片来引入今天的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数学王国的冒险》这本绘本,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3. 数字认知: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认识数字1-10,并学习数字的书写和顺序。
4. 数学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数字卡片中抽取一个数字,然后互相比较大小,看谁抽到的数字最大或最小。
5. 亲子活动: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亲子活动,加强家庭与学校的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份关于数字的绘画作业,或者制作一个数字拼图。
6. 课堂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用途和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数字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7. 家庭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份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习题作为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家庭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家庭与学校的交流。
亲亲一家人小班数学教案
亲亲一家人小班数学教案课题:亲亲一家人年级:小班学科:数学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亲子活动,培养幼儿与家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初步认识。
3.培养幼儿对数学游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数学游戏的进行和数学概念的初步认识难点:培养幼儿对数学游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准备:1.数学游戏材料:数字卡片、图形卡片、计数棒等。
2.亲子活动的题目。
3.记分板。
教学过程:1.分组活动:将家长和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2-3对家长和幼儿组成。
2.游戏一:数字配对游戏提供一组数字卡片(1-10),每个小组分发一副卡片,并将数字卡片随机摆放在桌上。
幼儿与家长合作,尽快找到相同数字的卡片,并将其插在记分板上。
时间到后,比较各小组的记分板,看哪个小组配对得最快。
3.游戏二:图形排序游戏提供一组图形卡片(圆形、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每个小组分发一副卡片,并将图形卡片随机摆放在桌上。
幼儿与家长合作,将相同图形的卡片放在一起,排序成一串。
时间到后,比较各小组的排序结果,看哪个小组排序得最准确。
4.游戏三:计数棒游戏分发计数棒给每个小组,幼儿与家长合作,用计数棒进行数数。
家长可以给幼儿出示一个数字,幼儿根据给出的数字,将相应数量的计数棒放在桌上。
时间到后,比较各小组的计数结果,看哪个小组数得最准确。
5.游戏四:数量比较拿出一些物品,或通过数数或称量的方式确定物品的数量。
家长和幼儿分别选择一个物品,然后两人互相交换物品,比较两人手中的物品哪个更多或更少。
帮助幼儿用口头叙述的方式表达出比较结果。
6.游戏五:形状识别准备一些小物品,如香蕉、球、书等,让幼儿和家长一起选择一个物品,并描述出这个物品的形状和特点。
通过亲子合作,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形状的物品,并进行形状识别的游戏。
教学反思:通过亲子活动的形式,幼儿与家长能够共同参与到数学游戏中,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了幼儿与家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亲亲一家人小班教研教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亲子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我园特开展“亲亲一家人”主题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家庭关系,增进亲子感情,培养幼儿的亲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通过亲子互动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亲情意识,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三、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PPT、图片、视频、亲子互动游戏道具等。
2. 环境布置:布置温馨的家庭氛围,营造亲子互动的氛围。
3. 人员准备:教师、家长、幼儿。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亲亲一家人》PPT,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认识家庭成员。
2. 教师提问:“图片中都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二)主题活动一:家庭成员的认识1. 教师讲解家庭成员的称谓,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
2. 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说出家庭成员的称谓。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巩固家庭成员的称谓。
(三)主题活动二:亲子互动游戏1. 游戏名称:《亲情接力》游戏规则:家长和幼儿手拉手,共同完成接力任务。
接力任务包括:跳绳、投球、猜谜语等。
2. 游戏名称:《亲情拼图》游戏规则: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拼图,拼出完整的家庭照片。
3. 游戏名称:《亲情猜谜》游戏规则:家长说出一个与家庭成员相关的谜语,幼儿猜出谜底。
(四)主题活动三:亲情故事分享1. 教师邀请家长分享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故事。
2. 幼儿聆听故事,感受亲情的力量。
(五)总结与延伸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2. 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增进亲子感情。
3. 延伸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份家庭相册,记录家庭的美好时光。
2024年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
2024年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班主题活动教材《亲亲一家人》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称谓,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学习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称谓,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学会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
教学重点:掌握家庭成员的称谓,培养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结构图、爱心卡片。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1 教师展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庭成员的称谓。
1.2 学生分小组,讨论家庭成员的特点,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趣事。
2. 例题讲解(10分钟)2.1 教师通过家庭结构图,讲解家庭的基本结构,如父母、子女、祖父母等。
2.2 学生跟随教师,用彩泥制作家庭成员,加深对家庭结构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3.1 教师发放爱心卡片,学生填写自己对家庭成员的祝福语。
3.2 学生互相展示、分享,感受家庭的温暖。
4. 小组活动(10分钟)4.1 学生分组,用画纸、画笔、彩泥等学具,创作一幅以“亲亲一家人”为主题的画作。
4.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对家庭的热爱。
5.2 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分享创作心得,感受家庭的温暖。
六、板书设计1. 《亲亲一家人》2. 内容:2.1 家庭成员称谓2.2 家庭结构2.3 爱心祝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庭成员”为主题,画一幅全家福。
2. 答案:学生需在画作中,包含所有家庭成员,并注明各自的称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家庭成员的称谓,理解了家庭的基本结构,培养了关爱家人的情感。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1)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主题活动教材《亲亲一家人》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及称谓、家庭生活用品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称谓。
2. 培养幼儿对家庭生活用品的认知能力,提高其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成员及称谓的掌握,家庭生活用品的认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学会尊敬长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生活用品图片、挂图、卡片。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家庭成员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引导幼儿认识家庭成员。
2. 教学新课(10分钟)(1)通过挂图、卡片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称谓。
(2)展示家庭生活用品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说出它们的名字。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一张家庭图片为例,让幼儿说出图片中的家庭成员及其称谓,并引导幼儿认识家庭生活用品。
4. 随堂练习(5分钟)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家庭成员图片和家庭生活用品图片,让他们进行配对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对家庭成员、家庭生活用品的认知。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及称谓2. 家庭生活用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全家福,并标注家庭成员的称谓。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5种生活用品,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掌握不足的部分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主题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全家福,介绍家庭成员。
(2)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3)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关注家庭生活用品,提高其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针对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需紧密围绕家庭主题,以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如家庭成员、家庭生活用品等。
小班亲亲一家人教案
小班亲亲一家人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家庭成员的称呼。
2. 学会用中文自我介绍并介绍家庭成员。
3. 能够运用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家庭情况。
教学准备:
图片或海报展示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的卡片。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话题(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海报引入家庭成员的话题,让学生感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话题的讨论。
Step 2: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10分钟)
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的图片或卡片,逐个向学生介绍家庭成员的称呼并读几遍,学生跟读。
Step 3:角色扮演(10分钟)
教师将家庭成员的卡片分发给学生,学生假装是家庭成员,用中文说出自己是谁。
Step 4:个人介绍(10分钟)
教师示范用中文自我介绍并介绍家庭成员,然后要求学生一个个上台自我介绍和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
教师将一幅家庭成员的图片给学生观看几分钟,然后把图片收起来,让学生尽量回忆家庭成员的称呼并说出来。
Step 6:小结(5分钟)
总结本课所学的家庭成员的称呼,并让学生多次复习巩固以加深记忆。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小短文,要求包括自我介绍和家庭成员的介绍。
Step 8:教学反思(5分钟)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有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延伸:
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一起编一个关于家庭成员的小故事,然后进行表演。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2篇)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一、主题说明家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每个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感,得到温暖。
刻意渲染这种本已存在的氛围,为的是强化亲情在幼儿成长中的积极影响。
孩子从出生七就和家人亲密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
孩子在家里常常有着特殊的地位,是被宠爱、被抱回的对象。
然而,最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应该学会感激、学会报答、学会关心、学会爱。
让每一个孩子从小成为和谐家庭中的医院,是他们学习做人的起点。
也许爸爸妈妈之间会有争执,也许会有些不开心的事情,蛋我们始终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
二、主题目标1、关注生活细节中渗融的惦念、关爱之情。
2、感受全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
3、能用多种方式表达爱爸爸、爱妈妈的情感。
4、了解并描述爸爸妈妈的喜好。
三、主题环境创设1、创设友好、温馨、家庭式的环境氛围。
2、布置“我的家”、“全家福”等专栏。
3、布置“亲亲一家人”亲情专栏区。
四、家园共育1、与孩子一起翻阅家庭生活的照片,使孩子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体验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关爱。
2、请家长尽量抽时间来园参加相关的活动,让孩子感受父母对他们的爱。
五、活动内容1、集体活动社会:《敲门》分享:《天气》《袜子》《春天》《化装》音乐:《亲亲热热在一起》《虫虫虫虫爬》语言:《我的家人》情境:《钓鱼》主题活动社会:《敲门》《农场里》主题活动安全:《红灯绿灯眨眼睛》2、区域活动娃娃家:毛绒玩具,小桌椅板凳、玩具模型等居家生活用具。
图书区:各种各样的故事图书、绘本建构区:提供大小型积木、插塑供幼儿操作。
生活区:提供各种袜子、小衣服、纱巾等锻炼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发展。
3、运动活动彩虹伞(听信号跑跳);手脚板(锻炼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玩大型玩具(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竞赛跑(跑步动作的协调性);时光隧道(锻炼孩子的钻爬能力)4、生活活动1、了解孩子在假期中的生活情况,帮助幼儿稳定情绪、适应集体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数学:排排队
活动目标:
1.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2.按大小特征给三个物体排序。
3.初步尝试按照物体大小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大小不同的兔子一家、梨子、橘子、胡萝卜、蘑菇图片人手三张。
3.幼儿操作作业纸
活动过程:
1.出示兔宝宝手偶,引出课题。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今天我的爸爸妈妈一起来了,你们看一看,谁是兔爸爸?谁是兔妈妈?谁是兔宝宝呢?那它们一样大吗?
(2)幼儿尝试按顺序给兔宝宝一家排序。
提问:兔爸爸、兔妈妈和兔宝宝要来排队,可以怎么排?
为什么把兔爸爸排在最前面呢?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为什么把兔宝宝排在最前面呢?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小结:兔宝宝一家要排队,可以让兔爸爸在最前面,兔宝宝在最后面这样从大到小排队,也可以让兔宝宝在最前面,兔爸爸在最后面这样从小到大排。
2.引导幼儿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进行排序联系。
(1)幼儿用梨子图片进行排序练习。
提问:兔妈妈还买来了梨子,你们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可以怎么排队?你们用梨子卡片来排一排。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排列演示。
(2)幼儿利用橘子图片进行排序练习。
教师:兔妈妈还买来了三个橘子,请你们给他们也排排队吧!
(3)教师小结:我们给大小不同的物体排序,既可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幼儿操作材料
(1)引导幼儿观察兔宝宝一家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尝试对应的排列胡萝卜。
提问:小兔子最喜欢吃什么?这三根胡萝卜一样大吗?这幅图兔宝宝一家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我们可以怎么分胡萝卜给它们呢?
(2)出示作业纸,引导幼儿观察兔宝宝一家的排列顺序以及胡萝卜摆放的位置。
(3)出示兔宝宝一家从小到大的排列图片,引导幼儿对应的排列蘑菇图片。
教师:这些蘑菇是要送给兔宝宝一家的,你们看看这次兔宝宝一家是怎么排队的?你能把它们按大小顺序送给兔爸爸、兔妈妈和兔宝宝吗?
(4)幼儿完成操作任务,教师具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