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三章 文字
《现代汉语》第三章-文字-练习(有答案)

《现代汉语》第三章-文字-练习(有答案)第三章文字一、填空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_____,是人类最重要的_____。
人类有了文字,就空破了语言在______上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_______。
2、文字是在______的基础上产生,依附于______而存在的,不记录______的任何图形、符号都不是文字。
3、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文字,一类是______文字。
汉字是_______体系的文字。
由于现行汉字一般是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的,所以又被称为是______文字。
4、汉字产生以来,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出现过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以及______、______等字体。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________。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是______。
大篆指春秋战国时代______国的文字,一般以___和_______为典型代表。
以上两种字体合称______。
6、________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7、楷书出现于________,到魏晋时就完全成熟并代替了隶书。
8、印刷体常用的有下列几种变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汉字的构造单位有两级:______和______。
10、_____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它的组合有三种方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988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五种基本笔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合笔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常见的有_____类、_____类、_____类、____类、_______类、_______类等六类二十五种。
12、偏旁是构成_____的基本单位。
______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______。
大一上现代汉语文字部分

大一上现代汉语文字部分第三章文字一、文字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是在语言之后产生的,是社会进化、语言成熟的产物。
它突破了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扩大或延伸了语言的功能。
有了文字,才有了书面语;有了书面语,人类的文明始得以延续和传播。
因此,文字是人类摆脱蒙昧、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作用:①保证了汉文化的传播与发展;②维系了国家与民族的统一;③促进了汉文化与周边文化之间的交流二、字体1、甲骨文:是指商周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以牛骨和鹿骨为主)上的文字,距今约三千年。
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安阳市郊的小屯村被发现,发现者为被誉为“甲骨之父”的王懿荣。
甲骨文的别称有殷墟文字、卜辞、契文、殷契等。
甲骨共发掘出十万片,全部单字为4500个左右,已经释读出的约1000个,其余未释读出的多为地名、人名和族名等。
甲骨文以象形字、会意字居多,显然属于早期的汉字。
但从拥有一定数量的形声字(20%)这点来看,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笔画细瘦,线条苍劲,多方笔与直笔,字形瘦长且大小不一。
甲骨文象形性强,同一字往往有若干变体。
由于制作困难并受甲骨材料的限制,甲骨文的篇幅大多短小。
从文例看,一篇完整的甲骨文大致由前辞、贞(问)辞、占辞和验辞四部分构成。
甲骨文是政府的公文,甲骨文的语体是一种公文语体。
简约性和程式化是甲骨文语言的重要特点。
因此,绝不能将甲骨文的语言看成是殷商语言的全部2、金文:先秦称铜为“金”。
金文即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青铜器以钟鼎居多,故金文又称钟鼎文。
青铜器早见于殷商,盛于周代,战国也不乏见。
金文用模范铸就,自身有极强的工艺性。
就字体而言,金文笔画丰满粗壮,多圆笔,字形匀称,渐趋方块形。
较之甲骨文,金文象形性差,线条化明显,形声字多,是一种更为成熟的形体。
现代汉语教案(第三章 文字)

第三章文字第一节汉字的产生一、有关汉字起源的种种说法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有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等。
1.结绳说《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郑玄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一些人据此推断文字起源于结绳。
《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2.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纬‧干‧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离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兑卦,泽字的古文。
《周易系辞下》云:“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3.河图洛书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图”、“书”出自河洛,其事何其神秘!神秘主义正是此说的一大特点。
虚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图画与书录,实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易经》与《尚书》。
《辞海》“河图洛书”条下说: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
一说禹治洪水时,上帝赐给他以《洪范九畴》(《尚书‧洪范》),刘歆认为《洪范》即洛书。
揭开此说的神秘面纱,不难发现,它真实的核心就是算数,能对照“九宫”算法。
所谓“九宫”,在谶纬家来说,是八卦加上中央,合为九(“五”位于中央,还可以和五行联系起来);在术数家眼中,则其数横、竖、斜偏、相加得数恒为15。
4.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
现代汉语第三章 文字

第三章文字教学目的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运用现行汉字的能力,为将来研究或从事现行汉字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章分五节:汉字概说,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结构,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使用规范汉字。
以后三节为重点。
2.第一节汉字概说重点讲解汉字的特点。
3.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演变不必过细讲解,了解形体演变的线索即可。
4.第三节汉字的结构重点讲解汉字的结构方式,尤其以形声字为重点,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形声字的能力,这也是本章的难点。
5.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重点讲解汉字的标准化,使学生对"四定"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调查讨论。
6.第五节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大量举例,使学生掌握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9学时教学方法及手段1.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精讲多练,练习方式采取口头书面相结合。
3.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走上街头,调查汉字使用状况。
教学过程第一节汉字概说一、什么是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的产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有了文字,人们便可以将历史、思想、知识、技术更广泛地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人们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
人类社会便走出了蒙昧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人类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
文字产生之后,语言的功能得以扩大和延伸,文字打破了语言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
文字产生之后,书面语得以产生,书面语由于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润色加工而形成的,因而显得更加丰富、严谨、精密。
二、汉字的性质以往人们根据字符是与语音相联系还是与意义相联系来认识世界上各种文字的性质,把世界上的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其中汉字被认定为表意文字。
实际上,以此为标准,并不能真正解决对汉字性质的认识问题。
不论是早期汉字还是现行汉字,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汉字有表音成分。
现代汉语(三)文字

2.行书 产生于东汉末年,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 的一种字体,它基本上保持了楷书的笔画 结构,只是作了一些适当的减省,笔势连 贯,写起来比楷书简便、迅速,又不象草 书那样面目全非,不易辨认,因而实用性 很强。
从上述汉字形体演变的情况可以看出,汉字的形 体是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的,这主要表现在 四个方面: 第一,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不象形的书 写符号; 第二,笔形从类似绘画的线条,逐步变成横、竖、 撇、点、折的笔画,书写更方便了; 第三,许多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步简化; 第四,甲骨文、金文都异体繁多,小篆、隶书、 楷书的异体字减少了。
3.陶符(文)的分类: 第一种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多为几何形的 抽象陶器刻划符号。(距今约70005000多年) 第二种是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象形性的刻 划符号。(距今约4500多年) 第三种是龙山文化时期组词成句的刻划 符号。(距今约4900-4000年)
4.对陶符(文)的几种观点: 对第一种的观点: (1)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 源。(郭沫若等) (2)不是文字,是有意义的符号或记号。( 高明等) (3)与汉字无关,但是是西北少数民族使用 的一种表意记号。(饶宗颐等)
(三) 篆书 大篆和小篆通常合称为篆书。 大篆是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一种字体,以石鼓 文等为代表。石鼓文是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大篆比金文 笔画均匀,字体整齐。 小篆是秦王朝推行的标准字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下令“书同文字”,由丞相李斯等人对大篆进行整理改造, 从而形成了小篆。小篆的字体以秦朝的泰山刻石为代表。 小篆的字体比大篆更加匀称,笔画也更流畅,同时也 更加简化。异体字也基本废除了。 小篆通行的时间不长,到汉代就被隶书取代了,但两 千年来一直保存在篆刻艺术中。
(二)金文 金文是错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代称铜为“金”, 所以叫“金文”。而铜器中以钟和鼎最为常见,也最具代 表性,因此,旧时也称“钟鼎文”。金文最早出现在殷商 时期,西周青铜器盛行,铭文增多,所以,通常以金文作 为西周时期的文字代表。 金文但图象性已开始减弱。形体结构虽仍不够定型, 但异体字相对减少,金文中有些字的结构简化了。笔画丰 满粗壮,屈曲圆转,字形长圆,行款也趋于固定。
《现代汉语》第三章 文字教案

第三章文字(8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汉字的概貌,加深对现代汉字的认识,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汉字的形体和结构;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汉字的规范化三、教学难点汉字的结构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实践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汉字概说一、文字概况(一)文字的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是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它为什么是辅助性的呢?说它是辅助性的必然有一个最重要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自身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语言,语言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古老。
只有到了距离现在大约一万年左右,才开始出现原始文字。
文字的历史和语言的历史相比,要短得多。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先有语言,后有文字;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语言是主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工具,语言有自身的局限性,它存在于口耳之间,稍纵即逝,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今天说的话,明天就听不见;在北京说的话,在长治也听不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社会交际范围逐渐扩大,人们不仅需要把自己的思想告诉给面前的人,而且需要告诉给远方的人和我们的后代。
显然,有声语言是满足不了这种需要的。
为了克服时空限制,使语言可以传到后世,传到远方,于是便用文字来记录语言。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二)文字的种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那么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文字的基本单位是指文字体系中能和语言成分相对应的最小的单位。
英文的基本单位是字母,日文的基本单位是假名,汉字的基本单位是单字。
语言从它的内部结构说是个层级体系,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语音层,包括音位、音节两级。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现代汉语上册教学课件第三章汉字

5.繁简字
6.同音字
7.同形字
思考与讨论: 一、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文字? 二、汉字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三、为什么说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一、汉写形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 朝代的更迭,“书写”在汉字演变进程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伴随 着书写工具不断地被改造,和语言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经常伴有 新词出现、旧词消亡的现象,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其书写形态 必然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如下图所示:
注:汉字部件的拆分规则和层次 1.分隔沟是部件和部件分解的显性标志,相离的组合要沿着分隔沟 进行拆分,其中分隔沟多于一条的,应先拆长得后拆短的。如: “想——相、心”。
2.相接的组合应从接点处拆分,相交的组合不能拆分。如:“古— — 十、口”;“丰”不能拆分。
3.层次拆分不能破坏汉字结构基本类型。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中国汉字的 发展与演变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印刷字体
电脑字体
隶书
汉代隶书是一种书写快 捷的新字体,完全改变 了古文字的面貌,出现 了点、横、竖、撇、捺 等基本笔画,奠定了方 块汉字外形的格局。
墨书秦隶
汉石经
隶书分为古隶和今隶。 古隶又称秦隶;今隶又称 汉隶。古隶承上启下,是 古今字的一种过渡形体, 今隶则是今文字的开端。
目前,普遍认为古代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
象形
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是最 早的造字方法。
纳西族东巴象形字
古埃及象形字
壶是一种由陶瓷或金 属等制成的容器,主 要用来盛装液体,如 茶壶、酒壶等。古文 字的“壶”字,颈窄 腹圆,有耳有盖有底 座,是一把酒壶的形 象。
《现代汉语》第三章汉字

(二)部件
1、部件的拆分。 2、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 3、基础部件的数量。
三、整字
(一)独体字与合体字。 (二)合体字的组合模式。
第三节 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是“四定”,就是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一、定量 (一)常用字(二)通用字 二、 定形 (一)《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二)《简化字总表》 (三)《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三、定音 (一)异读字的读音 (二)多音字的读音 四、定序 (一)部首法 (二)音序法
甘拜(败)下风 汗流浃(夹)背 荒诞(旦)不经 嘉(佳)宾满座 开诚(成)布公 雷厉(励)风行 名列前茅(矛) 磨杵(杆)成针 旁征(证)博引 千锤百炼(练) 惹是(事)生非
各行其是(事) 哄(轰)堂大笑 激(急)流勇进 精神焕(换)发 开天辟(劈)地 礼尚(上)往来 明辨(辩)是非 牟(谋)取暴利 披星戴(代)月 千钧(斤)一发 任(忍)劳任怨
第四节 汉字的正字法
一、规范字和不规范字 规范字就是标准字。现代汉字规范字指的是 《第 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里的选用字,《简化字总表》 里的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定的新字 形。 二、正字法的基本要求 要使用规范字,不使用不规范字,首先要消灭错别 字。 三、纠正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 具体表现为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和随便写错别 字。
如愿以偿(尝) 食不果(裹)腹 首(手)屈一指 天涯海角(脚) 委曲(屈)求全 无所事(是)事 凶相毕(必)露 言简意赅(该) 一如既(继)往 因噎(咽)废食 勇(永)往直前 责无旁贷(代) 臵若罔(网)闻 自力(立)更生
入不敷(付)出 史无前例(列) 受益匪(非)浅 铤(挺)而走险 无稽(计)之谈 瑕不掩瑜(玉) 偃(掩)旗息鼓 依山傍(旁)水 阴谋诡(鬼)计 有恃(持)无恐 张冠李戴(带) 中流砥(抵)柱
《现代汉语》第三章 文字

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各方言之上有统一的共同书面语。汉字具 有超越语音差异的功能,稳固性较强,各地方言语音差异虽大, 但书面交际所受影响不大。
(二)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字母结构简单,线性更明显; 汉字结构复杂,平面性更强;
(1)汉字的简化
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分四批 推行,1964年总结成《简化字总表》。
1977年文改会发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该方案1986年废止。
汉字简化的方法
1、类推简化。简化一个繁体字或繁体字的部件, 由此类推简化一系列繁体字。
长(長)、张(張)、胀(脹)、怅 (悵)……
那么,汉语拼音化是否同样可行呢?
2. 拼音化是否可行?
赵元任曾编了一段短文: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 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 ,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 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 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 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 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 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 是事。
思考:为什么日韩等国能比较成功地
实施文字拼音化改革?
汉字标准化的“四定”:
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详细内容自学教材)
“一音一符”才是真正的表音文字。
不过,认为“汉字属于表义文字”也有一 定的问题。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见形知义”的 文字体系。
实际上,“音-形-义”的结合是所有文字体系的共 同特征。因此有的学者主张,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的二分模式并不科学。
思考: 汉字字形能反映造字理据,这有什 么好处?
(1)汉字字形能记录和反映更多的古代文化 信息。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三章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三章第三章文字一、知识题: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和扩大语言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3、汉字是语素文字。
它不像日文假名是音节文字。
因为汉字虽然记录了汉语结构系统中的音节这样一个单位,但它所记录的不只是汉语结构系统中的语音单位,并且还是一个有意义的构词单位。
汉字代表的是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
汉字也记录了少量非语素的音节,如“葡”“枇”“玻”等,这些音节只有语音,而不独立表义,但它们处在如”葡萄”“枇杷”“玻璃”这些多音节语素中,虽然不表达意义,却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因此,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来看,汉字是语素文字。
4、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
5、有几千年历史的汉字,曾经有过几种字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6、隶书的产生,是汉字演进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7、现代汉字的书写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楷书、行书、草书、艺术体。
8、现代汉字的印刷体主要有:楷体、宋体、仿宋体、长仿宋、黑体。
9、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称为六书。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指的是汉字的形体结构,是造字方法;转注、假借指的是使用方式,是用字方法。
10、象形是用摹拟事物的形状来表示字义的一种方式,造出的字叫象形字。
如:牛、羊、山、日、月、燕、鸟等。
11、指事是用符号标出事物的特点来表示字义的一种方式,造出的字叫指事字。
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符号而成的指事字,如本、末、朱、刃等。
另一类是用纯粹的指事符号来表意。
如:上、下、一、二、三等。
12、会意是合字表义的方式,即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造出的字叫会意字。
如:明、见、从、森、掰、搿、辩、辨等。
13、形声是用意符和音符表示语素意义的方式。
表意部分叫意符,表音部分叫音符。
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表示形声字的读音。
如:江、河、松、柏、铜、锡等。
现代汉语笔记第三章

A.文字第三章文字一.文字的含义。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二.文字的性质。
贯彻“比较”和“根据文字特点给文字分类”两个原则。
三.文字的类别。
①音节文字。
②语素文字。
③音素文字。
四.文字的作用。
1.对语言:①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是扩大语言交际功能最重要、最简便、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工具。
②对语言进行书面加工并建立较稳定的规范。
③书面语与口语对立,为语体分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不同类型的文字系统与口头语言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部分有不同的对应关系。
2.对社会:①满足了日益纷繁的社会生活的需要。
②使人们的经验知识得以记录、保存、整理并传之后世,布于异地。
③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文字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五、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①二者是有联系的,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
②并不是一回事,用什么样的形体去记录什么样的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B.汉字一、汉字的含义。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文字三要素:音形意每一种语言都有一个由若干音素、音节组成的语音系统和由语素、词构成的词汇系统。
四者都可以用符号记录它。
记录音素、音节的叫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可合称为表音文字,记录语素、词的叫语素文字、表词文字,可合称为表意文字。
1.原因:①从记录语言方法看:✧汉字是意音文字(性质)✧汉字是语素文字或语素——音节文字。
✧字符大体分为三类:意符、音符、记号。
汉字是使用音符、记号、意符的字符。
②从文字体系来看:汉字虽有大量形声字,但仍应看做表意体系的文字。
2.汉字的特点:①汉字和汉语基本适应。
②汉字是音义二维的语素文字。
③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
④汉字构形具有理据,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现代汉语第三章文字

四角号码笔形表
四角号码口诀 横一垂二三点捺, 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 点下有横变零头 。
2.同音代替:后(後) 叶(葉)
3.草书简化:乐(樂) 书(書)
④ 换用简单的符号:汉(漢)
⑤保留特征或轮廓:飞(飛)
⑥新造形声或会意字:泪(涙)
(二)精简字数
废除异体字:并(併、並 )
更改地名中的生僻字:门源(亹源) 更改计量单位用字:海里(浬)
二、汉字的标准化
定量 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 定形 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定音 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定序 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
2.整理异形词
整理异形词就是在一组异形词中规定规 范的写法。整理异形词的原则一是约定 俗成,一是表意明确。约定俗成是说规 范的写法要有群众基础,在群众中使用 更普遍表意明确是指能更好地表达意义。 在异形词整理表中,“倒霉——倒楣” 这一组异形词,“倒霉”是推荐的写法。 “霉”能更好地表达意义,再者在使用 比“楣”更普遍。
(二)部件
构成汉字合体字的基本单 位。它是由笔画构成的。
(一)部件的类型
1.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 成字部件:石、田、介、人、土、分 非成字部件:氵、宀、刂、阝、凵、卩。
2.基础部件与复合部件 基础部件不能再切分成更小的部件,复合部 件可以切分成更小的部件。如“湖”中,“氵” 是基础部件,“胡”是复合部件。
(三)定音
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语音
1.异读字的读音
一 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这样的字是异读字。确 定异读字的读音,一要看有没有群众基础,二要适当考虑语音的发展规律, 三 是异读字读音的审定是个动态过程,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对一些异读词的 读 音作出新的规定。如一些地名,群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要肯定这 种变化,对这些地名的规范读音做出新的规定。如山东“费县”的“费”, 解放前当地多读bì ,解放后当地群众读成fèi,所以现在我们规定fèi是标准音。
现代汉语——文字

第一节: 第一节:汉字概说 第二节: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演变 第三节: 第三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第四节: 第四节:汉字的构造 第五节: 第五节:汉字的整理和规范
汉字概说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类的语言是有声语 然而语音是一发即逝的, 言。然而语音是一发即逝的,受时间和空间的 限制。因为,为了把语言记录下来,摆脱时空 限制。因为,为了把语言记录下来, 的限制,人类创造了文字。 的限制,人类创造了文字。 也就是说,任何语言都是先有语音,再有文字。 也就是说,任何语言都是先有语音,再有文字。
什么是文字? 什么是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 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是使用汉语 的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的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汉字概说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除了汉字以 外,其他古老的文字还有古代埃及的圣书文字 和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但后两种文字都已经 和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失传了, 失传了,汉字是唯一一种现今还在使的条件
A、有比较固定的音、义,可以记录语言中的 有比较固定的音、 ——音 词。——音、义 B、线条化、符号化。——形体 线条化、符号化。——形体 C、约定成俗、社会公认,有一定的袭传 约定成俗、社会公认, ——社会性 性。——社会性
文字的产生
3、文字 文字画之后文字就产生了,所以说, 文字画之后文字就产生了,所以说,文字的起 源最大的可能就是图画。 源最大的可能就是图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起交际作用的 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文字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 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产生,依附于语言而存在, 产生,依附于语言而存在,不记录语言单位的 何线条、图形和符号都不是文字。 何线条、图形和符号都不是文字。
大一现代汉语第三章 文字

5、文字的类型
(1)按文字形体系统的历史来源分: A.自源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 汉字。 B.借源文字:越南、朝鲜、日本等國的文字。 世界上借源文字占大多数,汉字是目前唯一留存的 自源文字。 (2)按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分: A.表意文字:汉字。 B.表音文字:英、法、德等印欧语系的文字。 就文字的发展规律和文字的功能来看,表音文字是 文字发展的趋势。
根据纳西族经师的解释,这段 原始文字的大意为:“把这蛋抛在 湖里面,左边吹白风,右边吹黑风, 风荡漾着湖水,湖水荡漾着蛋,蛋 撞在山崖上,便生出一个光华灿烂 的东西来。”
2、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 据史书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史官。 但是没有证据证明仓颉就是汉字的“原创”发 明人。 鲁迅《门外文谈》:“......在社会里, 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 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 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 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文字的萌芽可能是分散的,不成系统的。
但是经过使用者的加工整理,图形或符号逐渐
同语言中的“词儿”对应起来,并能够代表语 言用来记事和交际,这样文字符号体系就逐渐 形成了。如,用 种表意方法。 来表示“大鹿”,跟画一 头很大的鹿来表示这个意思,是完全不同的两
跟圖畫有明確界限的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現, 是文字形成過程正式開始的標志。 解釋:前者如 、 等,後者如 、 等。 假借是借用某個字或者某種事物的圖形作爲 表音符號,來記錄跟這個字或這種事物的名 稱同音或音近的詞。它克服了表意字和記號 字的局限,把文字直接和語音聯繫了起來, 是文字形成過程中的一大進步。
假借這種表音的方法不是漢語特有的文字創 造方法。即使在一些沒有文字的民族中,他 們利用實物進行表意的時候,也自然地使用 了諧音的原則。 如:西非的約魯巴人:“六”——“被吸引”、 “八”——“同意”。我被你所吸引:六個贝 壳;我同意:八個贝壳。 假借方法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文字記錄語言 的能力,但它同時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即影 響了文字表達語言的明確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文字教学目的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运用现行汉字的能力,为将来研究或从事现行汉字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章分五节:汉字概说,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结构,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使用规范汉字。
以后三节为重点。
2.第一节汉字概说重点讲解汉字的特点。
3.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演变不必过细讲解,了解形体演变的线索即可。
4.第三节汉字的结构重点讲解汉字的结构方式,尤其以形声字为重点,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形声字的能力,这也是本章的难点。
5.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重点讲解汉字的标准化,使学生对"四定"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调查讨论。
6.第五节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大量举例,使学生掌握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9学时教学方法及手段1.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精讲多练,练习方式采取口头书面相结合。
3.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走上街头,调查汉字使用状况。
教学过程第一节汉字概说一、什么是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的产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有了文字,人们便可以将历史、思想、知识、技术更广泛地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人们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
人类社会便走出了蒙昧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人类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
文字产生之后,语言的功能得以扩大和延伸,文字打破了语言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
文字产生之后,书面语得以产生,书面语由于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润色加工而形成的,因而显得更加丰富、严谨、精密。
二、汉字的性质以往人们根据字符是与语音相联系还是与意义相联系来认识世界上各种文字的性质,把世界上的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其中汉字被认定为表意文字。
实际上,以此为标准,并不能真正解决对汉字性质的认识问题。
不论是早期汉字还是现行汉字,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汉字有表音成分。
还有一些假借字,其字符也不与意义相关联,而是与读音相关联。
更有一部分字,既不与读音相联系,也不与意义相联系,只能说是记号,如“更”“日”“月”等。
用表音、表意来作为区分不同的文字体系的标准,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倒引起概念上的混乱。
我们认为,用字符是与语音单位相联系还是与语素相联系来作为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字体系的标准,会更科学一些。
根据上述标准,像英语、法语、俄语等语言应属于音素文字,每一个字符(字母)都表示一个音素,每一个音素也用相应的字符(字母)来表示。
像日语这种语言应属于音节文字,相应的音节对应相应的字符(假名)。
以上两种文字可以合称为表音文字。
汉字是语素文字,一个汉字绝大多数情况下记录的是一个语素。
如“民”这个汉字表示“民”这个语素,“巩”“固”这两个汉字也记录的是两个语素。
当然,极少数情况下,一个汉字可能表示一个音节,如“玻”“璃”这两个字记录的是就是两个音节,双声、叠韵一类语素大多都是这种情况。
从总体上说,汉字应该是语素文字。
三、汉字的特点第一,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语素基本上也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非常合适。
第二,汉语没有有形态变化,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是通过语序和虚词来反映,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
“我”“你”“他”三个语素不论是做主语还是做宾语,形式上没有任何变化,因此可以用一个汉字来表示。
“去”不管这个动作正在进行还是已经完成,都用的是一个形态。
而英语就不一样。
一个“去”是过去“去”,是现在“去”,还是去过了,其语音形式完全不同,这种语音形式的复杂变化必须用相应的语音符号来表示。
第三,汉字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别同音词。
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声韵配合只有400来个音节,声韵调配合只有1200多个音节,加之词形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依然十分活跃,因而同音语素和同音词非常多,很容易混同,而形态各异的汉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词的作用,所以汉语同音词虽然很多,但由于用汉字记录,在书面上就把同音词巧妙地区别开了。
例如“公式-公事-攻势-宫室-工事”、“形式-形势-行事”、“国是-国事-国势”、“期中-期终”等同音词,口头上说出来,语音完全一样,很容易混同,可是书面上用汉字记录下来,形体各异的汉字很自然就把它们区别开来,根本就没有混同的可能了。
再比如姓“张”的“张”和姓“章”的“章”用汉语拼音无法把他们区别开来,但写成两个汉字,区别一目了然。
下面我们看几组读音完全相同而字形各异的汉字,对汉字的这种区分同音词的作用就一目了然了。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曾经编写了一个《施氏食狮史》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汉字的这一特点。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
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
试释是事。
假如用拼音文字记录这些语素,按拼音文字的规则,读音相同的语素,其字形也应该相同,那这些语素就根本无法从字形上区别开来。
汉字从古代的表意字发展到形声字,为什么没有再进一步跨进拼音文字的行列,这同汉字的这个有效区别同音词的功能不无关系,而且这也是不少人反对汉字改革,反对汉字拼音化的一个重要的理由。
的确,拼音文字从目前看是无法解决汉语同音词问题的。
第四,汉字具有超方言的特点。
汉语方言非常复杂,特别是南北方言语音差异极大,无法用口语进行交流,但是人们却能用文字进行交流,这正说明了汉字所具有的超方言的特点。
汉字的这种超方言特点,保证了汉民族内部经济、文化、思想交流的顺利进行,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维护了民族统一。
长期以来,汉字也是国内其他民族经济、文化、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其贡献也是卓著的。
第五、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除了有自己的形体、读音以外,绝大多数汉字还要表示一定的意义,因此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而英语、日语等的字符则只有形体、读音,而不表示意义。
第六、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
汉字记录的是一个一个的语素,再加上同样一个语素不同时代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汉字来表示,这样,汉字的数量就变得惊人之多。
从古到今,汉字的总字数已达到8万多个,据资料统计,现代汉语用字在1万左右,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汉字7千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录汉字3千5百个。
再者是汉字结构复杂。
一方面,汉字笔画很多,以7千个通用汉字为例,笔画在7画至15画之间的多达5千以上,最多的一个汉字笔画多达36画;另一方面,汉字的结构单位笔画和部件,在组合成字时不是按照同一方向排列组合的,而是上下左右全方位展开,多向行进,具有平面型特点,而且结构单位的组合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笔画组合有相离、相接、相交几种,部件组合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框架结构等,而且很多字往往是几种方式的组合,这样结构就更复杂了。
汉字不像拼音文字那样是按一个方向行进的。
所以学习汉字,只知道笔画部件,不知道结构方式,依然无法把一个字写出来。
最后,汉字的表音功能不完善。
虽然形声字在现行汉字中所占比例80%,但大多数形声字中的声旁由于语音的变化,丧失了表音功能。
也许在当初造字时,声旁也仅仅是和字的读音相近。
如“都”“题”“江”等,其声旁分别是“者”“是”“工”,根据这些声旁,人们根本无法读出“都”等字的音来。
这对于学习语言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汉字的这一特点,不仅不利于本国人民学习文化知识,也不利于外国人学习汉语,也影响到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四、文字产生之前的几种记事方式即使在社会生活非常简单的原始社会,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有些事情必须以适当方式记录下来。
如为了维系部族内部的血缘纽带,需要让后人知道部族的祖先与历史,这些祖先与历史可以用口耳相传的方式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也可以其他方式记录下来,以便世代传承。
根据一些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资料,我们大体可以知道,早期人类大致有以下几种记事方式。
(一)结绳记事关于结绳记事,《周易正义》引《九家易》中的一段话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近世台湾的高山族、云南的哈尼族、傈僳族都曾如此。
(二)契刻记事契刻即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上锯齿,用来记数。
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大多采用过此法。
海南的黎族、云南的佤族和哈尼族在上个世纪中期仍然保留这种习俗。
(三)实物记事花样繁多,不一而足。
据周有光《语文闲谈》中称,云南景颇族的载瓦人曾出现过实物情书、战书和和约。
情书:用红、白、黑三色线缠一个芭蕉叶包,内有树根,表示想念;石灰,表示希望会见;草烟叶,请对方吸后增加爱情。
战书:三色线的芭蕉叶包,内有土块,表示争夺土地;子弹,表示宣战。
和约:竹筒一节,两端各刻一个缺口,代表议和双方;中间刻一个缺口,代表中人;把竹筒一劈两半,各方保存一半。
(四)图画记事继实物之后,古人记事和表达思想便进入了另一高级阶段——图画记事阶段。
如下图就是一幅著名的印第安原始部落图画。
意思是说一人离家乘独木舟山去拜访朋友,在朋友家住了十天,他们去狩猎区狩猎,最后,他们乘独木舟回家。
用手指数来表示所需天数。
(图片出自.tw/~society/e-j/34/3...e004.gif)原始图画是文字的先声,人们赋予原始图画固定的读音和意义,便成了文字。
比如画一条鱼,其意义是不确定的,也没有读音。
但当这幅画专门表示“鱼”这个词,并有了“Yú”这样的读音。
这幅画就成了文字。
(五)仓颉造字历史上有仓颉造字的传说。
《吕氏春秋》说:“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
”《韩非子》也有苍颉造字的说法。
关于仓颉造的说法,我们是这样看的。
汉字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发明,而是由许多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仓颉极有可能是一个文字的搜集和整理者,他对文字的发展可能作出过重大贡献。
《荀子》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专者,一也。
”意思是说,文字由大众创造,但仓颉独善其事,其功甚著,故而美名传于后世,其他人则泯然众人矣。
鲁迅先生也说:“在社会里,仓颉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
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种例子。
”六、汉字产生的时间汉字大致产生于五千年前,我们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说五千年前,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就有了文字,进入了文明时代。
而汉字成为一种体系,或者说汉字系统的形成则要晚得多,结合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裘锡圭先生认为大致在夏商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