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简介

合集下载

坚持“四个突出”实现“四个提升”打造六安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区

坚持“四个突出”实现“四个提升”打造六安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区

坚持“四个突出”实现“四个提升”打造六安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区周耀【期刊名称】《决策》【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2页(P后插3-后插4)【作者】周耀【作者单位】六安开发区工委【正文语种】中文产业转移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当前,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开发园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机遇期。

作为六安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和六安东部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安开发区在这场愈演愈烈的承接产业转移争夺战中,将坚持立足实际借大势,发挥优势抓机遇,开拓创新促对接,扩大开放谋发展,用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主动承接、科学承接、绿色承接,从而借力产业转移东风,实现转型提升、加快发展、跨越崛起。

第一、突出思想解放,实现发展理念提升。

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六安开发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后来居上的历史性跨越,迈入了从大到强、加速崛起、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但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企业实力弱的现状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产业转移的机遇稍纵即逝,必须以超人一步、快人一拍的速度抓发展,否则就会陷入被动的局面,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

作为皖江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和六合工业走廊的组成部分,六安开发区必须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思想,以加快发展为己任,立加快发展之志,谋加快发展之策,鼓加快发展之劲,求加快发展之实。

“十二五”期间,六安确立了“大发展定位、大招商突破、大项目推动、大产业提升、大环境保障”的发展思路,坚持“二产三产并举,内资外资并重,园区城区并进”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机械制造业、轻工纺织业、新型建材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百亿元”产业板块,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规模工业增加值超过80亿,财政收入达到20亿,实现三个“翻两番”,把六安开发区建设成为六安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和东部新城的核心区,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

六安市-城市综述

六安市-城市综述
4
公路: 高速公路有G35济广(济南-广州)高速公路,G40沪陕(上海-西安)高速公路,G42
沪蓉(上海-成都)高速公路,以及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和合肥-安庆高速公路均经过我市。 境内有312、206、105三条国道,公路密度为92.1公里/百平方公里。 公路客运开通跨省班线149条,跨市班线504条,跨县班线316条。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534
2008年
584
2009年
676
2010年
821
2011年
(元)
六安市 2008-11年人均生产总值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另外,近年来因外 出务工增加,六安市 净流出外地半年以上 人数达150万人,劳 务输出已经成为六安 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 重要支撑。
规划到2015年实现:
•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总量突破1500亿元;
•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000亿元以上;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达到640亿元;
8768
2008年
9637
2009年
12000
2010年
14591
2011年
2011年 省内主要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对比
(亿元)
六安
821
芜湖
1658.24
合肥
3636.61
马鞍山
1144.18
铜陵
579.4
宣城
671.4
安庆
1215.7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国安徽省六安市,是六安市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而建立的一个重点开发区。

本文将围绕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背景、发展现状、产业布局和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背景介绍六安市是安徽省西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经济带和皖南经济区的交汇处。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交通便利,六安市一直以来都是安徽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六安市政府于2005年设立了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六安市迈向现代化的窗口和平台。

二、发展现状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目前,已有众多重点项目进驻开发区,涵盖了电子设备制造、智能物流、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和税收贡献在六安市乃至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产业布局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布局上注重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首先,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六安作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和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开发区正大力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推动该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注重发展新材料产业。

六安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开发区将依托这些优势,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再次,加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积极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项目,促进国内外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在六安落地生根。

此外,还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六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四、对经济的影响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对六安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首先,开发区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进驻,带动了六安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开发区的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提高了六安市的产业结构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再次,开发区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和服务业的兴起,为六安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空间。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问题调研报告完整版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问题调研报告完整版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问题调研报告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问题调研报告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推进。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进一步加快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需要。

XX年初xx在安徽视察工作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系和协作”。

在此宏观背景下,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构想,并获得国务院批准同意,这是我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

**是皖江城市带的重要城市之一,现在正处在加速追赶、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我市在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完善、综合实力提升等方面迎来的空前、重大机遇。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挖掘潜在的发展动能,认真剖析制约发展的现实因素,正确对待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加快示范区建设,使**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建设示范区的战略意义1、**在皖江城市带的地位**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9.5%,占沿江城市带23.5%;人口610万,占全省9.1%,占沿江城市带25.7%;XX年国内生产总值704.72亿元,占全省7.9%,占沿江城市带21.5%。

《安徽省沿江城市群“xxx”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一轴双核三带”发展战略中,**又是安徽临江产业发展轴上的两大产业集聚核之一。

**应该成为皖江城市带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皖江城市带发展及承接产业转移中是必须有所作为,也能够大有作为。

中共六安市委 六安市人民政府

中共六安市委 六安市人民政府

中共六安市委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2010年4月23日)为全面贯彻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号)、《省委、省政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皖发[2010]3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区对我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实现“三大跨越”目标,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示范区建设是六安发展的重大机遇,更是重大责任。

我市舒城县、金安区(包括市经济开发区)已经列为示范区“一轴双核两翼”中“双核”之一合肥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此为突破口,以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合六”一体化为目标,统筹推进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建设,着力构建以合六工业走廊六安产业承接集中区为主轴、以舒三工业集聚区和新桥国际产业园为两翼的“一轴双翼”产业布局,辐射并带动全市整体融入示范区,把六安建成皖江城市带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承接基地,面向东部地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著名旅游目的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二、目标进度1、总体目标。

通过6—8年左右的发展,把六安建成为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鄂豫皖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六安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安徽省第一方阵。

(1)产业承接取得实效。

实现六安与合肥发展同城化,建立较为完善的示范区产业分工与合作机制,进一步确立六安在示范区的发展地位;以合六工业走廊六安产业承接集中区和舒三工业集聚区、新桥国际产业园为先导,带动全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争取到2015年,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资金突破1500亿元,其中金安区、舒城县、市经济开发区累计突破700亿元;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550亿元,其中金安区、舒城县、市经济开发区合计突破200亿元。

(2)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和质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竞争力在全省排名逐步提升,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六大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比较分析

六大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比较分析

为促进地方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近年来国家共批准设立了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湖南湘南、湖北荆州、黄河金三角(跨山西、陕西、河南3省)等6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本文对各示范区之间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六大示范区基本情况从地区分布来看,皖江城市带、湖南湘南和湖北荆州示范区属于中部地区,广西桂东和重庆沿江示范区属于西部地区,黄河金三角示范区横跨中西部地区的山西、陕西、河南3省。

——广西桂东。

2010年10月设立,范围包括梧州、贵港、贺州、玉林4市;土地面积4.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0.2%;2010年末总人口172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3.4%。

——皖江城市带。

2009年1月设立,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9市全境和六安市舒城县、金安区;土地面积7.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4.4%;2010年末总人口3079万人,占全省45%。

——重庆沿江。

2011年1月设立,范围包括涪陵、巴南、九龙坡、璧山、永川、双桥、荣昌等7区县;土地面积0.66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2010年末总人口550万人,占全市16.6%。

——湘南地区。

2011年10月设立,范围包括衡阳、郴州、永州3市;土地面积5.7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7%;2010年末总人口1797万人,占全省25.3%。

——荆州地区。

2011年12月设立,范围包括荆州、荆门、仙桃、潜江、天门5市;土地面积3.3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2010年末总人口1388万人,占全省22.5%。

——黄河金三角。

2012年5月设立,包括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土地面积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00万人。

二、六大示范区发展现状从各示范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具有以下共性特征:一是大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承接

承接

承接产业转移,是指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主动做好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抓住历史性重大机遇促进产业聚集,增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引起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地区,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地区转移的过程和现象。

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主动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才能够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

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各类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规划和政策引导,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规范招商引资行为。

——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

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比较优势,合理确定产业承接发展重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

——坚持节能环保,严格产业准入。

加强生态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强化污染防治,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产业承载能力。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突破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区域互动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实现良性竞争、互利共赢。

二、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三)劳动密集型产业。

承接、改造和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

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吸引内外资参与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

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总评

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总评

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总评摘要:一、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概述二、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三、园区政策优势与扶持措施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配套五、入园企业与人才集聚效应六、园区发展前景与建议正文: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位于安徽省六安市,是我国长三角地区一座新兴的产业园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迫切,六安智谷产业园应运而生,成为了一个以创新驱动、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发展载体。

一、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概述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规划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

园区以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致力于打造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强、配套设施完善的产业集群。

自成立以来,园区秉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引进优质企业,推动产业升级。

二、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的发展规划分为三期,一期主要布局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二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三期为研发创新、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

园区已引进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三、园区政策优势与扶持措施六安智谷产业园享有国家、省、市三级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用地优惠、科研经费支持、人才引进补贴等。

园区还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如房租减免、融资支持、子女教育优惠等,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配套园区基础设施完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同时,园区重视服务配套,设有行政服务中心、人才公寓、职工食堂、休闲娱乐设施等,为企业员工提供便利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五、入园企业与人才集聚效应截至目前,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已入驻企业百余家,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

园区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产业互动与合作,集聚效应逐渐显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六、园区发展前景与建议随着入园企业的不断增多和产业链的完善,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发展前景广阔。

建议园区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更多优质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同时,强化科技创新,搭建公共研发平台,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

六安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

六安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

六安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业转移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面对产业转移的机遇和挑战,六安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着力打造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吸引优质产业项目,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而产业园区的品牌建设,则成为其发展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从SWOT分析的角度,探讨六安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品牌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一、优势(Strengths)1. 地理位置优越:六安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经济带、沪渝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2. 产业基础雄厚:六安市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多年来,该市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配套设施完备。

3. 政策支持力度大:国家对于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丰厚的政策优惠,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供给等多方面支持。

4. 人才储备丰富:六安市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包括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园区的人才引进提供了保障。

二、劣势(Weaknesses)1. 品牌知名度不高: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在品牌建设方面起步较晚,知名度不高,与国内其他示范园区相比有一定劣势。

2.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园区在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相对薄弱,对于有技术含量的产业项目吸引力不足。

3. 环境治理需加强:由于长期的产业开采和生产活动,部分示范园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环境治理。

4. 产业集聚度有限:六安市的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相对分散,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条相对薄弱。

三、机遇(Opportunities)1.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国家高度重视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措施,为六安市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 产业需求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产业升级转移的需求逐渐增长,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善庐阳——承接产业转移 加速现代化核心城区建设

首善庐阳——承接产业转移 加速现代化核心城区建设

准河 路步 行街
番格里 拉酒店 奠基
同时 ,以国 家产业政 策 为导 向 ,紧 紧围绕 结构 调整 、发展 方式转 型这 条主 线把投 资和 项 目工作 提升 到新 水平 。一是抓 好市级 以上 重点建 没项 目。庐 阳区列 入 安徽 省2 1 年技术 改造 “ 千工程 ”亿 元以上 项 目共有 4 。2 1 年l 1 月份 ,伟 宏钢构 、动力 电缆 、合 晶电子 、思 润 00 百 个 00 一 2 谷物油 精炼 4 家企 业共 完成投 资 1 4 . 亿元 ,完成 年度 计划的 149 9 0. %;列入 合肥市 承接产 业转 移和结 构调整 升级 “2 ”重大 工业 项 目的 天威合 11
在 承 接产 业 转 移 的开 局之 年 ,庐 阳 区 实现 完 美起 步 :全 年 招商 引资总 量 2 23 亿 元 ,同 比增 长5 .%。其 中实 际 引进 境 内市 外 资 金 1 .3 44
2 35亿 元 ,同比 增长5 .%;实 际到位 外资 18 7 美元 ,同 比增 长1 .%,引进 内外 资总 量均高居 全市 四城 区首 位 。全年 实现地 区生产 总 0. 8 66 26 万 6 4 值3 99 1. 亿元 ,增速 位列城 区之首 ;实现 社会消费 品零售 总额2 3 4 元 ,总 量保持全 市第一 。 1. 亿 4
哩出 园区 。
项 目建 设方 面 ,完善重 点项 目推进 机制 和考核 机制 。紧扣 “ 型升级 、管 理创新 ”这 一主题 ,突 出项 目引领抓投 入 ,按照 “ 转 建设 一批 、
砰工 一批 、储 备一批 ”的要 求 ,扎实做 好项 目的谋 划和 储备工作 。
环 境对 接 。为更 好的承 接产 业转移 ,刨造 更好 的投 资环境 ,一方 面 ,进一 步细化 落实首 问责 任制 、限时 办结制 、投诉受 理制 等制度 ,大 大简 化审 批 事项 和办 事程 序 。 另一方 面 ,全 力做好 铁 路北货 场 、合蚌 铁 路线 、京福铁 路线 等大 建 设项 目拆迁 协 调服 务 。在 顺利 完成 长 江 中 {、宿州 路改造 、寿 春西路 改造 、蒙城 北路 改造和北 一环 畅通 的基础 上 ,加快推进 区内1 条支路 的改造 ;成功启 动宿 州路输 变 电、东怡输 变 各 4 电、杨 公路输 变 电和龙灯 路输变 电等 多座供 电设施 改造 ,城 市基础 设施 不断 完善 。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宣城、滁州等九个城市。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针对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示范型创新区,将建成为长三角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旅游休闲基地,以及中部地区最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马鞍山作为其重要的城市之一,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经济社会实现了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全面提速。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将给马鞍山带来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后发地区优化经济结构、壮大优势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契机。

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皖江城市带九个城市,必将充分利用区位、资源、环境、产业等有利条件,加快推进与发达地区思想观念对接、体制机制对接、发展环境对接和相关产业对接,着力营造综合比较优势,创新思路,积极主动全力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

本文将从城市概况、综合经济实力和规模、生产要素、产业结构比较、ZF因素和机会比较、对外开放程度、环境友好程度等方面对皖江城市带九个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一、城市概况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巢湖北岸,现辖3县4区。

合肥现已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轮胎、电子信息及软件、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八大重点产业。

马鞍山: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具有临江近海、紧靠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是安徽的“东大门”,皖江第一站,现辖三区一县。

近年来,马鞍山实施工业强市、城乡统筹、自主创新和东向发展战略,已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体,汽车、化工、机械、电子等多门类的工业发展体系,是泛长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

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现辖3县4区。

近年来,芜湖形成了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纺织服装、金属压延、船舶制造等产业发展迅速。

【精编范文】推介会领导祝酒词-word范文模板 (5页)

【精编范文】推介会领导祝酒词-word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推介会领导祝酒词篇一:招商推介会祝酒词六安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招商推介会祝酒词钱勇(201X年7月22日)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有缘有幸与各位嘉宾欢聚一堂,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以会为媒,相聚姑苏,畅叙友情,共谋发展。

受六安市政府王翔副市长委托,我代表六安市政府和六安集中示范园区向所有关心、支持、参加本次会议的商会代表、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今天在座的各位来宾中,既有同我们合作愉快、情深谊厚的老朋友,又有我们真诚相邀、志同道合的新伙伴,大家在百忙中抽身参加今天的项目推介会,不仅为我市增添了光彩,也为我市全面开放,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对此,我们深感荣幸。

同时,我们真诚地期盼借助这次招商推介会的举行,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促进各界朋友参与和支持六安的发展;我们真诚地期盼借助商会搭建的良好平台,内引外联,牵线搭桥,促进我市集中示范园区与苏锡常等地的交流与合作;我们也真诚地期盼借助各位企业家的丰厚人脉、行业优势,推介六安,宣传六安,介绍更多的客商到六安、到集中示范园区投资兴业,共图发展大计,共创美好未来!现在我提议:为我们的合作共赢,为大家的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干杯!篇二:顺德推介会祝酒词在马鞍山示范园区顺德推介会上的祝酒词郝轶琦(201X年2月1日)尊敬的各位企业家、各位来宾、同志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是农历新年初十。

非常荣幸邀请到各位企业家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的推介会,目的是与大家畅叙友情、增进友谊。

我谨代表示范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出席今天推介会的各位企业家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给予园区鼎力支持的广东顺德机械装备制造业商会表示衷心的感谢!人勤春来早,这次我们团队一行27人,不远千里从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来到全国最发达的广东,登门拜访了深圳、顺德、佛山三市的共速达、安吉尔、易事特、万联包装、伊之密等企业,对各位老总的热情接待,再次表示衷心感谢!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是一个“国”字号的皖江城市带战略布点,紧邻南京,位于马鞍山、芜湖两市交汇处,区位交通便捷、产业配套完善、发展潜力无限,园区总面积84平方公里。

皖江城市带

皖江城市带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国家级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成员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设立在安徽工业大学。

“一轴”包括芜湖、马鞍山,铜陵、巢湖,安庆、池州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两核”指合肥、芜湖,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同时,规划还从空间上对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实现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作出了整体安排。

规划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提出了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一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基础地位稳固,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三是开放合作不断加强,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体制机制等与沿海发达地区全面对接;四是公共服务日趋完善。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五是人居环境更加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规划还对2020年的目标进行了展望,到那时,皖江城市带将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住机遇促发展:产业承接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明确了皖江城市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方向。

重点从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提升原材料产业,加速壮大轻纺产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与长三角联系紧密的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提出了产业承接发展的重点。

指出了区域产业承接的重点和方向,指导性较强;明确了各产业基地(集群)的建设内容,重点突出。

六安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

六安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

六安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六安市作为安徽省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年来在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为了更好地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六安市政府决定打造六安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品牌。

本文将使用SWOT分析方法,来评估六安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品牌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一、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六安市地处安徽省中部,距离皖江、长江两大交通干线仅有百余公里,交通便利。

2.基础设施完善:园区周边交通、生活设施齐全,能够满足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3.人力资源丰富:六安市拥有大量优秀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劳动力保障。

4.政府扶持力度大:六安市政府十分重视产业转移,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给予税收优惠、土地补助等,鼓励企业来六安发展。

二、劣势1.产业基础薄弱:六安市目前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相对欠缺高新技术产业。

2.自然资源不足:六安市的自然资源相对匮乏,这对一些需要大量原材料的产业转移企业来说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3.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影响:产业转移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对六安的生态环境提出了一定要求,需要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管理。

三、机遇1.国家政策支持:国家鼓励产业转移,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为六安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品牌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2.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六安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有望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3.产业升级机遇:六安市通过产业转移可以引进多元化的产业类型,促进本地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效益。

四、挑战1.竞争激烈:六安市处于安徽省重要经济圈中,周边城市也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竞争激烈。

2.环保压力增加:作为省级生态功能区核心区,六安市对环保要求严格,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压力将是一大挑战。

3.技术壁垒: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对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六安加大技术研发和引进力度,方能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金安区简介

金安区简介

金安区投资环境简介金安区位于六安市东部,东倚省会合肥,为六安市主城区,是六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1657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辖22个乡镇街和省级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金安是新石器时代“上古四圣”之一皋陶的封地;是革命老区,全国著名的十大将军县(区)之一。

孕育了西汉诸侯王英布、兽医鼻祖元亨兄弟、清代政治家熊一本、近代革命先驱朱蕴山、近代教育家刘希平、现代社会活动家高一涵等杰出人物。

生态优良,资源丰富。

南部为大别山余脉,森林覆盖率为36%,空气质量优良,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标准以上。

是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蔬菜生产10强县(区),素有“白鹅王国”、“绿茶宝库”、“大麻之都”美誉。

国家级大别山地质公园内,千年庙宇昭庆寺、佛教圣地大华山、人间胜境东石笋、奇险绝壁大裂谷、鬼斧神工大别山石窟、毛坦厂明清老街、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役纪念馆等3A、4A 级风景区景色迷人,古色、绿色和红色旅游交相辉映。

区位优越,前景广阔。

四条高速、三条铁路贯穿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40公里,是国家级内陆交通枢纽城市。

全区已纳入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省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省会合肥至金安500平方公里的“合六工业走廊”和六安“东部新城”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和招商引资主战略,牢牢把握融入合肥经济圈和建设皖江城市带转移产业示范区战略机遇,将金安倾力打造成为鄂豫皖经济发展高地,上海、南京、武汉的后花园,最适宜人居的国家园林城市,中原交通枢纽城市,中原内陆最重要的机械加工基地。

奋进中的金安,正以开放的姿态、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热忱的服务,迎接海内外客商考察指导,投资兴业。

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总评

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总评

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总评1. 介绍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是位于中国长三角地区的一座现代化综合产业园区,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本文将对该产业园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其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情况、创新资源、政策支持等方面。

2. 地理位置六安智谷产业园位于中国安徽省六安市,地处长三角地区的交汇点,与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相距不远。

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基础设施六安智谷产业园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

园区内道路宽敞畅通,供电供水设施完备,网络通信覆盖全面。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4. 产业发展情况六安智谷产业园聚焦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涵盖了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园区内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入驻,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目前,园区内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5. 创新资源六安智谷产业园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人才等。

园区与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转移。

这些创新资源的充分利用,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6. 政策支持六安智谷产业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享受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土地、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7. 产业园的优势六安智谷产业园具有多重优势。

首先,其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与长三角地区的其他城市进行合作和交流。

其次,园区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此外,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这些优势使得六安智谷产业园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创新创业基地。

8. 未来发展展望六安智谷产业园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挥其优势,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和创新团队入驻。

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总评

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总评

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总评(原创实用版)目录1.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简介2.总评标准及评分情况3.园区优势分析4.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5.总结正文【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简介】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位于我国安徽省六安市,占地面积约 500 亩,致力于打造成为集科技创新、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区。

自成立以来,智谷产业园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扶持等手段,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及创新创业团队入驻。

【总评标准及评分情况】在对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进行总评时,我们参照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园区基础设施、产业集群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支持与服务。

根据评分情况,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在以上各方面表现良好,值得肯定。

【园区优势分析】1.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企业拓展市场,吸引人才。

2.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3.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高效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满足企业及人才的需求。

4.科技创新能力强: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5.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与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吸引高层次人才入驻。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尽管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在多方面表现出色,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创新。

此外,园区在绿色发展、智能化建设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针对这些问题,园区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加强园区绿色化、智能化建设,提升整体竞争力。

【总结】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完善的基础设施、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的优势,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仍需在产业协同创新、绿色发展、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加强改进。

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总评

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总评

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总评【最新版】目录1.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简介2.产业园的发展优势3.产业园的发展现状4.产业园的发展规划5.产业园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正文【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简介】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位于我国安徽省六安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产业园致力于打造成一个以智能科技为主导,集研发、制造、孵化、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区。

通过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入驻,推动地区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产业集群效应,为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产业园的发展优势】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优势:1.区位优势: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相邻,交通便利,有利于产业合作与交流。

2.政策优势:政府对产业园给予大力支持,提供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3.人才优势:依托于长三角地区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人才储备,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产业园的发展现状】自成立以来,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已成功吸引众多知名企业入驻,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园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产业园的发展规划】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制定了以下发展规划: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园的硬件水平。

2.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

3.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提升产业园的整体人才水平。

【产业园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尽管长三角六安智谷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安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
投资环境简介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2010年5月,六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号召,顺应产业转移大势,设立六安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

2012年12月,六安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作出东向发展部署,调整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加快园区扩容升级。

发展理念:园区遵循“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发展理念,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优越,配套功能完善的产业新城、生态新城、示范新城。

区位交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140平方公里,西至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至合肥市界,北至沪陕高速,南至沪汉蓉城际铁路。

园区地处合肥经济圈,距合肥市区约30公里,是六安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合(肥)六(安)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境内312国道(长江西路六安段)双向八车道改造完成,沪陕、合武、济广、济祁高速通达八方,宁西、阜六、沪汉蓉城际快速铁路交汇于此,合六轻轨穿越园区。

具4E级新桥国际机场20分钟车程。

空间结构:科学规划“一核双轴两片多脉”的空间结构。

一核,集政务服务、商务办公为一体的东部新城核心区;双轴,即新城大道发展轴、皖西大道发展轴;两片,由淠河总干渠自然分割而成的南北城市组团;多脉,横贯东西的淠河总干渠、纵穿南北的天然水系、万亩自然生态园林,凸显滨水、绿色特色!
产业定位: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板块。

实行二三产同步发展、同产业模块化引导发展,逐步集聚“层次高、品质优”的二产项目和“牵动性强、覆盖面广”的三产服务业项目,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产业新区。

服务环境: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园区供水、供电、通讯、燃气、排水、排污、消防等生产性配套充分满足入园企业的需求,学校、医院、商场、酒店等生活性配套同步跟进,土地资源和指标充足,重大项目土地可实行点供。

对落户园区的项目实行市、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切实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优良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