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6256A】一种同时检测食品中缩水甘油酯和氯丙醇酯的方法【专利】
食药总局:关于“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风险解析
食药总局:关于“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风险解析一、背景信息近期有相关机构的研究报告指出,在200℃以上高温精炼过程中,棕榈油比其他植物油会产生更多的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
随后,一些媒体关于食品中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毒性的报道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
本期我们为您解读。
二、专家观点(一)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是全球关注的植物油污染物。
氯丙醇酯是氯丙醇类化合物与脂肪酸的酯化产物,按照氯丙醇种类的不同分为3-氯丙醇酯(3-MCPD酯)、2-氯-1,3-丙二醇酯(2-MCPD酯)、1,3-二氯-2-丙醇酯(1,3-DCP酯)和2,3-二氯-2-丙醇酯(2,3-DCP酯),食品中检出量较高的是3-氯丙醇酯。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谷物、咖啡、鱼、肉制品、马铃薯、坚果和以植物油为原料的热加工油脂食品中都有3-氯丙醇酯检出。
尤其精炼植物油等食品中检出3-氯丙醇酯的报道逐渐增加。
缩水甘油酯是脂肪酸与缩水甘油的酯化产物,它与氯丙醇酯是一对孪生兄弟,形成机理相似。
在油脂精炼过程中,缩水甘油酯通常会伴随3-氯丙醇酯一起形成,3-氯丙醇酯含量高,缩水甘油酯含量也高。
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植物油新型污染物。
(二)一些研究认为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较低。
目前关于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毒理学研究尚不系统。
香港食品安全中心依据饼干、植物油、糕点等食品中3-氯丙醇酯的含量对人群暴露量进行评估,结果认为通过上述食品摄入的3-氯丙醇酯对健康的风险不需要特别关注。
德国风险评估研究所对欧洲人群经植物油摄入缩水甘油酯的风险进行了评估,认为一般人群经植物油摄入的缩水甘油酯对健康不存在安全风险。
我国目前公开发表的研究资料也认为一般人群在通过植物油等食品摄入的缩水甘油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较低。
(三)目前国际上未制定这两种物质的限量标准。
针对3-氯丙醇酯可能在体内水解为3-氯丙醇,201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了3-氯丙醇暂定每日最大耐受量(PMTDI)为每公斤体重2μg/kg。
食用油中缩水甘油酯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用油中缩水甘油酯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李利君;司天雷;马传国【摘要】缩水甘油酯(GEs)痕量存在于精炼食用油中.食用油中缩水甘油酯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间接检测法和直接检测法.间接检测法即将缩水甘油酯通过酯交换反应,解离出缩水甘油,再通过衍生化后进行GC-MS测定.直接检测法在不破坏缩水甘油酯结构的基础上,先经过或不经过样品净化步骤直接测定.对食用油中缩水甘油酯检测方法的样品处理过程、仪器条件、结果进行综述,并对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Glycidyl esters (GEs) are trace contaminants in refined edible oils.The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GEs in edible oils included both indirect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direct determination methods.Indirect determination methods were based on transesterification of GEs to produce free glycidol and it was determined by GC-MS after derivatization.Direct determination methods directly quantified GEs with or without clean-up steps.The sample preparation,instrument conditions,and results of indirect methods and direct methods of GEs in edible oils were described,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also discussed.【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7(042)009【总页数】5页(P83-87)【关键词】食用油;缩水甘油酯;3-氯丙醇酯;间接检测法;直接检测法【作者】李利君;司天雷;马传国【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5;TS207.3缩水甘油酯(GEs)是缩水甘油与脂肪酸的酯化产物,起初被推测为形成3-氯丙醇酯的一种物质,是由Kuhlmann[1]、Weiβhaar[2-3]等在研究3-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时发现。
食品中氯丙醇的检测与分析技术研究
食品中氯丙醇的检测与分析技术研究1.食用植物油:氯丙醇可以在植物油的生产和处理过程中形成,例如在脱臭过程中,一些含氯防腐剂(如氯化钙)与油中的氯酸盐反应生成氯丙醇。
2.食品添加剂:一些食品添加剂中含有氯丙醇。
例如,用于改善口感的氯化钠可与食品中的脂肪酸反应生成氯丙醇。
3.高温烹调过程:在高温烹调过程中,如油炸食品、烘烤食品等,氯丙醇可以通过油脂酸水解而生成。
4.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氯丙醇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产生。
例如发酵豆制品中的氯化钠或其它含氯腐蚀剂可能参与氯丙醇的产生。
二、食品中氯丙醇的检测方法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必须开发出快速、准确的氯丙醇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氯丙醇检测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气相色谱仪的分离和检测功能,实现对氯丙醇的测定。
2.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常用于食品样品中氯丙醇的测定,可结合质谱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3.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氯丙醇检测方法,能够在简化样品准备的同时实现对氯丙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4.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氯丙醇检测方法,可以通过分析样品中氯丙醇的碎片离子来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三、氯丙醇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科学家们对氯丙醇的检测与分析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的样品准备方法:为提高氯丙醇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研究者开发了一些新的样品准备方法,如固相萃取、萃取、脂质体破碎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取样品中的氯丙醇,降低检测的限度。
2.新的检测技术:为了提高氯丙醇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检测技术,如质谱联用技术、电化学检测技术等。
这些新的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可以实现对氯丙醇的快速检测。
3.氯丙醇的代谢与毒性研究:氯丙醇在人体内可经代谢生成羟丙烯醛,对人体造成潜在的毒性。
为了深入了解氯丙醇的毒性机制,研究者正在对氯丙醇的代谢途径以及毒性效应进行研究。
食品中氯丙醇酯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修改稿
以下修改内容中,黄色底纹为添加部分,分,麻烦刘老师了!十分感谢食品中氯丙醇酯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一)、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醇酯的测定(GC-MS法)1适用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醇酯(简称氯丙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法测定。
氯丙酯是脂肪酸与氯丙醇相结合的一类物质,本操作规程中仅规定了其中单氯取代氯丙醇,即3-氯-1,2-丙二醇(3-monchloropropane-1,2-diol,简称3-MCPD)及2-氯-1,3-丙二醇(2-monchloropropane-1,3-diol,简称2-MCPD)两类物质的检测方法。
2方法原理食用植物油经甲醇钠碱水解作用后,发生酯交换反应,氯丙酯被水解为游离态形式的氯丙醇(3-MCPD、2-MCPD),水解液经酸中和后,经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柱(MSPD)净化,乙醚洗脱液被脱水后浓缩,并经七氟丁酰基咪唑(HFBI)衍生,衍生液用正己烷或异辛烷定容后供气相色谱质谱3安全规则3.1样品的提取和净化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并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设备,防止有机溶剂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3.2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有机废液均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4仪器设备与试剂4.1仪器设备4.1.1 单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配DB-5MS色谱柱;4.1.2 电子天平(感量0.01mg);4.1.3 电子天平(感量0.001g);4.1.4 涡旋混匀器;4.1.5 旋转蒸发仪或氮吹仪;4.1.6 超声清洗器;4.1.7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4.1.8 马弗炉;4.1.9 气密针。
4.2试剂以下试剂未特别说明的,均指分析纯。
实验用水为符合GB/T 6882规定的二级水。
4.2.1 冰乙酸。
4.2.2 硫酸钠。
4.2.3 甲醇钠:CH3Na含量≥50%,液体。
4.2.4 甲基叔丁醚:色谱纯。
4.2.5 无水乙醚:重蒸或使用进口色谱级乙醚。
4.2.6 乙酸乙酯:色谱纯。
缩水甘油酯和三氯丙醇食用油中国标要求
缩水甘油酯和三氯丙醇食用油中国标要求1. 引言1.1 概述: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而缩水甘油酯和三氯丙醇则是在食用油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两种有害物质。
缩水甘油酯是一种非法添加剂,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溶解性能,被一些不良商家用作掺假和照顾口感需求。
而三氯丙醇则是由一些劣质食用油中残留的致癌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针对这两种物质在食用油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适当的标准要求以确保食用油的安全性与合规性成为当务之急。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缩水甘油酯及三氯丙醇简介、当前国际标准与我国标准差异分析、我国食用油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现状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对缩水甘油酯和三氯丙醇这两种食用油中的有害物质的标准要求,并分析国际标准与中国标准之间的差异以及差异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同时,将对我国食用油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以期为中国食用油行业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全面了解中国当前对缩水甘油酯和三氯丙醇食用油标准要求的现状,并展望未来可能采取的措施以确保食用油质量和公众健康安全。
2. 缩水甘油酯及三氯丙醇简介:2.1 缩水甘油酯概述:缩水甘油酯是一种合成化学物质,它由甘油分子与脂肪酸分子结合而成。
缩水甘油酯具有极强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因此在食品制造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作为乳化剂、增稠剂和保湿剂。
它还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并且提升了口感和质感。
然而,缩水甘油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首先,长期过量摄入缩水甘油酯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近年来发现,在高温烹调或加热食物时,缩水甘油酯可能会分解生成有害物质。
因此,针对缩水甘油酯使用的限制和监管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一个重要的议题。
2.2 三氯丙醇概述:三氯丙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于工业生产和消毒杀菌剂中。
然而,近年来发现三氯丙醇在食用油中的滥用现象,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风险。
花生油煎炸不同食材过程中3-氯丙醇酯与缩水甘油酯含量变化的研究
花生油煎炸不同食材过程中3-氯丙醇酯与缩水甘油酯含量变化的研究刘海兰;刘玉兰;赵西艳;马宇翔;安骏【摘要】对花生油进行油条、薯条、鸡翅、豆腐以及空白煎炸试验,对不同煎炸时间所取油样中3-氯丙醇酯与缩水甘油酯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研究花生油煎炸不同食材过程中3-氯丙醇酯与缩水甘油酯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间歇煎炸开始后的3h,油条、薯条、鸡翅、豆腐煎炸油及空白煎炸油中3-氯丙醇酯含量明显升高,由最初的0.84 mg/kg分别增加至9.96、2.17、6.86、4.60、5.41mg/kg;至间歇煎炸15 h,上述对应煎炸油中3-氯丙醇酯含量分别为3.51、1.58、9.88、12.88、3.72mg/kg,缩水甘油酯含量由最初的2.43 mg/kg分别增加至46.47、9.06、40.36、9.00、47.15 mg/kg.随煎炸时间的延长,3-氯丙醇酯增幅最大的是豆腐煎炸油和鸡翅煎炸油,缩水甘油酯增幅最大的是鸡翅煎炸油、油条煎炸油和空白煎炸油.至煎炸15 h,5种煎炸油样的极性组分和酸值均未超出国标限量,但3-氯丙醇酯与缩水甘油酯含量的升高对煎炸食品安全的影响应引起高度关注.【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8(043)010【总页数】5页(P107-111)【关键词】煎炸;花生油;食材;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极性组分【作者】刘海兰;刘玉兰;赵西艳;马宇翔;安骏【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中粮福临门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北京1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5.1;TS201.6煎炸食品因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为人们所喜爱。
煎炸食品已从传统的油条、油饼等扩展至薯条、鸡翅等众多快餐品类[1],煎炸油用量也逐年增长。
然而煎炸食品存在许多的健康风险,为大众所熟知的是煎炸食品的高含油和高热量,此外还有高温煎炸过程油脂自身及其与食材之间发生的诸多反应形成的风险成分,包括极性组分、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多环芳烃、反式脂肪酸等[2-3],也包括3-氯丙醇(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Es)。
GC-MS同时测定多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
Ab s t r a e t: A me t h od o f d e t e r mi n i n g c h 1 o r o p r O p a n 0 l s e s t e r a n d g l y c i d o l e s t e r c o n t e n t i n mi c r O e n c a p s u 1 a t e d
Si mu l t a n e o u s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c h l o r o p r o p a n o l e s t e r a n d g l y c i d y l e s t e r i n mi C r O e n C a p S u l a t e d p o l y u n s a t u r a t e d f a t t y a c i d s b y g a s
GC — MS同时测定 多不 饱和脂 肪酸微胶囊 中 氯丙醇酯 和缩水甘油酯 的含量
肖敏 一,程 思 一,舒敏 一,柴莎莎 一,陆姝 欢 , ,李翔 宇 , 1 ’
( 1 . 嘉必优生物工程 ( 武汉)有限公司 ,武汉 4 3 0 0 7 3 , 4 3 0 2 2 3 ) 2 . 湖北省营养化学品生物合成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武汉
摘
பைடு நூலகம்
要 :建立 了检测多不饱和脂肪酸微胶 囊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 的同位 素稀释气相 色谱 一质谱 ( G C —
一种降低食用油脂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降低食用油脂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风艳,周澍堃,程倩,苗木,王满意,周胜利,彭许云,黄昭先,惠菊,于燕,曹斌辉,李秋玫,郭一斐,金周永,叶品
亨,陆顺,陈霜红
申请号:CN201811114163.7
申请日:20180925
公开号:CN110938490A
公开日:
2020033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降低食用油脂中3‑MCPD酯、2‑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起始油脂升温到60℃‑90℃后,以300kg/h‑700kg/h的进料速率进料到薄膜蒸发器中进行蒸发,得到油脂A,其中所述薄膜蒸发器的温度为120℃‑180℃;然后使所述油脂A进入旋转刮膜式分子蒸馏器中进行分子蒸馏,从而得到轻组分和重组分;以及,使获得的轻组分降温并收集,并将重组分降温并直接收集作为油脂产品,其中,所述旋转刮膜式分子蒸馏器的蒸发面的温度为
190℃‑270℃、刮膜速率为60r/min‑300r/min、真空度为0.1Pa‑100Pa。
该方法进一步降低了起始油脂(例如精炼食用油脂)中的3‑MCPD酯、2‑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更适用于油脂加工企业的应用,能够生产出更健康的食用油脂。
申请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地址: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油脂中缩水甘油酯的检测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839802.0(22)申请日 2016.09.21(71)申请人 天津科技大学地址 300457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38号(72)发明人 李昌模 王蕊 王冠华 王硕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合志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9代理人 陈松(51)Int.Cl.G01N 21/33(2006.01)G01N 1/28(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油脂中缩水甘油酯的检测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脂中缩水甘油酯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路易斯酸和油脂中缩水甘油酯的催化反应生成含有羰基的化合物;步骤2:2,4-二硝基苯肼和化合物中的羰基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腙;步骤3: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浓度。
本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快速、稳定、准确。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CN 106290216 A 2017.01.04C N 106290216A1.一种油脂中缩水甘油酯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油脂中加入路易斯酸溶液,油脂中的缩水甘油酯在路易斯酸的作用下发生开环反应,环氧基开环形成羰基化合物;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羰基化合物中加入过量的2,4-二硝基苯肼,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腙;步骤3: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测2,4-二硝基苯腙的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脂中缩水甘油酯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路易斯酸溶液中的路易斯酸为AlCl 3、Me 3Al、Me 2AlCl、EtAlCl 2、SnCl 4、BF 3·OEt 2、HfCl 4或ZrCl 4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脂中缩水甘油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路易斯酸溶液使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配制,路易斯酸溶液浓度为15mmol/L。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丙醇酯和缩水
甘油酯
王雪婷;胡国绅;朱一鸣;沈伟健;丁涛;高玲;刘芸
【期刊名称】《化学分析计量》
【年(卷),期】2022(31)9
【摘要】建立快速溶剂萃取–酸性酯交换–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的分析方法。
利用快速溶剂萃取仪提取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目标分析物,经溴化钠转化、酸性水解、苯基硼酸衍生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以内标法定量。
婴幼儿配方乳粉中2-氯丙醇酯、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在0.01~1.60 m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均为10 μg/kg,定量限均为25 μg/kg。
平均回收率为84.3%~103.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0%(n=6)。
该方法具有简单、高效、灵敏、准确等特点,可为婴幼儿配方乳粉中2-氯丙醇酯、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水平的日常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总页数】6页(P56-61)
【作者】王雪婷;胡国绅;朱一鸣;沈伟健;丁涛;高玲;刘芸
【作者单位】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7
【相关文献】
1.同位素内标-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丙醇酯类化合物
2.同位素内标-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缩水甘油脂肪酸酯的含量
3.同位素内标-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粉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
4.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
5.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测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49646.3
(22)申请日 2019.04.28
(71)申请人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
健康教育促进中心、福建省卫生检
验检测中心)
地址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津泰路76号
(72)发明人 傅武胜 郑晓玲 高博 肖晶
林丽珊 郑奎城 陈镜泽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国海智峰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9
代理人 王庆海 刘军锋
(51)Int.Cl.
G01N 30/02(2006.01)
G01N 30/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同时检测食品中缩水甘油酯和氯丙醇
酯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
及一种同时检测食品中缩水甘油酯和氯丙醇酯
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油脂样品并加内
标液;(2)溴代反应:用溴化钠-硫酸溶液对油脂
样品中的缩水甘油酯进行溴代反应;(3)酸水解
反应:用硫酸-甲醇溶液对溴代产物以及油脂/
脂肪中原有的氯丙醇酯进行酸水解反应;(4)基
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用装有硅藻土的固相萃取
柱净化酸水解液(5)衍生化反应:用七氟丁酰基
咪唑衍生净化后的酸水解液(6)色谱-质谱检测
分析。
本发明将缩水甘油酯和氯丙醇酯分别转化
成3-溴-1,2-丙二醇和氯丙醇并用七氟丁酰基咪
唑衍生,实现了缩水甘油酯和氯丙醇酯的一次性
同时检测。
相较于差量法计算缩水甘油酯的含
量,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准确度高,工作量小,检测
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6页CN 110596256 A 2019.12.20
C N 110596256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10596256 A
1.一种同时检测食品中缩水甘油酯和氯丙醇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样品并加内标物:称取食用油脂样品溶解,并加入混合内标工作液,得到油脂溶液;
(2)溴代反应:将所述油脂溶液与溴化物-硫酸溶液充分混合并进行溴代反应,加入碱中和反应液后用有机物萃取,收集有机相并浓缩,复溶得到溴代反应液;
(3)酸水解反应:将所述溴代液与硫酸-甲醇溶液充分混合并进行酸水解反应,加入碱中和反应液,得到酸水解反应液;
(4)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将所述酸水解液倒入装有硅藻土的固相萃取柱中,淋洗后洗脱,将洗脱液脱水并浓缩,得到净化液;
(5)衍生化反应:将七氟丁酰基化试剂加入所述净化液中,混合均匀并进行衍生化反应,降至室温后将衍生反应液定容,与水充分混合后静置分层,收集有机相溶液得到待测溶液;
(6)检测分析: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或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所述待测溶液,采用同位素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包括食用油脂、奶粉和油脂性食品,当所述食品为奶粉或油脂性食品时,所述同时检测食品中缩水甘油酯和氯丙醇酯的方法还包括所述食品的预处理,所述预处理为脂肪的提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食用油脂的质量为80-120mg,所述油脂溶液的溶剂为四氢呋喃;所述混合内标工作液包括氘代同位素d5-3-氯-1, 2-丙二醇酯、氘代同位素d5-2-氯-1,3-丙二醇酯、氘代同位素d5-缩水甘油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溴化物-硫酸溶液的加入量为10-50μL;所述溴代反应的温度45-60℃,所述溴代反应的时间10-25min;所述溴化物-硫酸溶液中溴化物质量浓度为0.5-1.0%,硫酸体积浓度为5-10%;用于萃取的所述有机物为正己烷,所述溴代反应液的溶剂为四氢呋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硫酸-甲醇溶液的加入量为1-2.5mL;所述中酸水解反应的温度30-45℃,所述酸水解反应的时间12-18h;所述硫酸-甲醇溶液中硫酸体积分数为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固相萃取柱用正己烷淋洗,用二氯甲烷、无水乙醚或者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洗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七氟丁酰基化试剂的加入量为20-100μL,所述七氟丁酰基化试剂为七氟丁酰基咪唑或七氟丁酸酐;所述衍生化反应的温度60-85℃,所述衍生化反应的时间20-45min;所述衍生反应液定容于正己烷、异辛烷或壬烷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或所述气相色谱-质谱仪的气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弱极性毛细管色谱柱(固定液为5%苯基和95%二甲基聚硅氧烷,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60-300℃,程序升温:50℃保持1min,再以3℃/min的速度升至100℃,最后以40℃/min的速度升至300℃,保持3min;载气:高纯氦气,流速0.8-1.0mL/min;碰撞气:高纯氮气;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进样体积:1.0μL;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