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试卷分析资料讲解
政治哲学生活主观题分析
一、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唯物致意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真题]1: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
”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答案]:(1)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解析]:此题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只要正确指出辨题的错误即可。
解答辨析类题目,必须正确运用有关知识,逻辑性要强,说理要深刻。
(新高考虽然废除辨析题,但可改为简答题)[真题]2:简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答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岐主要表现在下述观点的对立上: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
其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辩证唯物主义[真题]3:“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要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
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例谈哲学分析说明类试题解法.doc
例谈哲学“分析说明类”试题解法纵观2013年的全国高考10几套文综试题,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哲学试题都考查了“分析说明类”试题。
其常见设问方式有: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读材料、说明理解问题等等。
例1 (2013北京卷39)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梦”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
这一伟大梦想,激励着无数屮华儿女为Z奋斗, 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学乙: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通过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起來了。
历史表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同学丙:我要刻苦学习,考上医科大学,将来当一名出色的医生,努力工作,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实现人生价值,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分析此题设问知识跨越宽泛,难度较大。
分析同学甲的发言,要抓关键字词句。
“根植于屮国的社会现实”体现了意识或社会意识的本质;“强大的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或者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若分析同学乙的观点,“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用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裕起来了”,可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社会孑盾运动推动了社会发展;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可用联系的观点说明。
若分析同学丙的发言,“刻苦学习”,可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可体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来分析。
答案示例:同学甲的发言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和苟斗目标。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人们前仆后继,赢得了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国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
生活与哲学月考试卷讲评
❖ 如12(18人) ❖ 13①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31人) ❖ ②获得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重要(18人) ❖ 16D想象力具有直接现实性。(10) ❖ 18
• 3.2013年10月7日凌晨1时15分左右台风“菲 特”在浙闽交界处沙南岸沙埕镇登陆。科学家 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 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 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 )
19
13.8 要求:在自主纠错的基
60.3 础上,小组互助合作。
79.3
结合所给数据分析错
67.2
误原因。重点讨论本
22.4
41.4 组错得多的题以及正
19.0
得率低的题。
10
77.6
20
82.8
看具体
题号 答案 正答率 a b
c
1
C
75.9 10
44
2
D
58.6 11 3
10
3
D 41.4 16 6
d 互助纠错 分析错 3因
1 要求:(1)小组互助 8 纠错。
14 (2)结合所给数据 3 分析错误原因。 10 (重点讨论正得率 4 低的题以及错选人 8 数较多的选项)。
12
2 (3)给出正确的解 题思路。
错因分析
❖ 常见错因及对策: ❖ 一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对此,讲评时重点应该放在
讲解试试题的思路、方法、技巧,加强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 ❖ 二是出现知识漏洞。讲评时就应该及时补充、完善。教学
.
考查知识点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考查知识点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其解法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 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共和国的60年风 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 “以俄为师、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的艰苦探 索,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文化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 迹。
[例题5]: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 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 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 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 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 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 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解1/5, 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 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和“为什么”,而是考查“怎么做”,因此答
题时要注意:
(1)不需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 必须回答“怎么做”;
(2)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忌 观点和材料成了两张皮;
(3)答题时注意多角度思考,把唯物论、辩 证法和认识论结合起来。
[例题6]:
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 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 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 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 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 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 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 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 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近五年哲学生活高考主观题对比分析精选
•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 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 议。(6分)
• (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 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 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 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 一定合理性。
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 发展”。(12分) •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 怎么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 (2)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 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 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 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 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 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 促进认识的发展。
• 【考点定位】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的特点,认识论的知 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等。
• 2014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
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
•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 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 (4分) 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 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 定性。(4分)
•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 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4分)
• 2013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专题四 《哲学与生活》主干结构图+主观题答题技巧+常见问答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资料(新课改版)目 录四. 1.《哲学与生活》主干结构图.................................。
(39)2.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
. (42)3.《生活与哲学》原理判断关键词识别........................。
(48)《哲学与生活》主干结构图一、辩证唯物论哲学 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何为第一性(本原问题)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 主观唯心古代唯物 机械唯物 马克思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唯物史观 人生价值观 一般到个别整体与部分 自然界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 不依赖人的意志 不能被创造的消灭 不可违抗 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反映 认识世界 认识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基础) 辩证关系二、唯物辩证法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意识的能动作用 反作用 改造世界 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精神 实质既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含义 来源、动力、唯一标准、 目的(归宿) 基础(决定作用) 谬误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 总特征 联系 发展 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特点:多样性、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状态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趋势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构 成 核心 矛盾 含义:对立统一 特点 普遍性 特殊性 坚持一分为二 关系 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 体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 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根本要求:创新、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必要性 哲学依据: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作用:3点 形而上学 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观 点 孤立静止片面看问题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根本分歧四、唯物史观五、人生价值观实践认识 反作用 性质 客观性 具体性 条件性 特 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特 点 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要 求 投身实践,同时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社会生活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反作用 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具体表现 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生产关系 生产力(根本动力) 反作用 决定 经济基础 总和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根本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总体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实现途径 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改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社会主体推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群众观点和路线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价值观 (社会意识) 反作用 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社会存在 人们的行为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人生道路的选择 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要 求社会历史性 主体性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
2013年高考哲学与生活命题分析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系统优化方法 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概念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五、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七、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八、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2.创新的社会作用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六、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七、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八、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008
22题(4分)
23题(4分)
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为素材,考查“认识的特点”(考点: 24.25)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生活与哲学》考点分析
8、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C) 复习注意: (1)引导学生注意关系的第三层含义,即质 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 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 (2)帮助学生理清质变与发展的关系 (3)指导意义上要关注抓住机遇,促成质变, 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优柔寡断。
9、矛盾的观点 复习注意: (1)矛盾的观点是测试的重点,要通过各种题型 利用各种材料强化训练,让学生熟练地理解和运 用矛盾观点的各层次原理。 (2)引导学生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与矛盾的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原理的运用。 (3)今年要关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两个考点。 (4)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考点运用的把握。
6、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复习注意: ⑴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没 有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事物。但是 世界上每一具体事物的联系又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 ⑵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 的联系,通过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7、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 复习注意: (1)引导学生理解辨证关系的不同层次,什 么情况是部分离不开整体,什么情况是整 体影响部分或部分影响整体等 (2)要给学生点一下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 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 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 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 能的之和。 (3)要引导学生区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矛 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能混淆。
10、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B)、坚持辩 证否定观和创新意识 (C)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 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 是发展的环节 ,是联系的环节 。实质就是 “扬弃”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 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不仅要尊重 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 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实现 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哲学生活考试题目易出陷阱题知识点总结
哲学生活考试题目易出陷阱题知识点总结第一篇:哲学生活考试题目易出陷阱题知识点总结哲学易错知识点1、哲学都是正确、科学的,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
(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哲学包括具体科学。
(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6、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越高,其哲学观点越正确。
(不一定。
哲学需要通过自觉研究和学习才能获得)7、哲学是世界观,各门科学是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8、唯物论=世界观辩证法=方法论。
(唯物论和辩证法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1、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12、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科学的。
(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根本方向是正确的,但不能说都是科学的)13、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4、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就是真正的哲学)15、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16、假象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任何现象都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17、规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学业水平测试政治《生活与哲学》考点解读
江苏省20XX年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解读《生活与哲学》考点解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了解)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了解)区别: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会区分三种形态)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了解)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会区分)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分析
(2011全国)(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 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 不断发展。(12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 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 (4分) ②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 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4分)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 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应吸取什么教训等。
一些学生往往存在对题中观点不作任何表 态的现象。此外,忽视该题型的特点和答题的 基本模式,是丢分的主要原因。
题型六:是如何做到(或坚持) XXX的?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材料不问“是什么”
或“为什么”,因此,答题时要注意: 1、必须回答“怎么做”、“如何做” ,不需 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 ; 2、回答时必须把哲学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 忌哲学观点和材料两张皮。 3、回答时可以运用演绎法进行一一分析与思 考。
题型一:运用xxx哲学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指定的某
一(或某些)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具体问题,不 需要同学们猜测或判断其隐含什么哲学道理。
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仔细阅读材料; 第二,回顾相关的原理内容; 第三,把原理和材料中的具体问题有机结合; 第四,答题格式是“原理+材料”
③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 趋向的特征。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 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实行结构性减税,将 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组合,使整体功 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题型四:上述材料体现(蕴含)什么或哪些哲 学道理、或是如何体现xxx哲学原理? 1、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 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 向、范围。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 活性和综合性强。 2、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唯 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实践与认识关系 的什么道理?”、“如体体现认识的过程”等。
学业水平测试《生活与哲学》考点解读
2010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点解读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的含义(A)(1)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本原则。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1)区别: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②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争流的思想4、哲学的基本问题(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从本质上讲是正确的,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代表观点: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气者,理之依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等。
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1)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代表观点:我思故我在;存在即被感知;现实中的事物是“理念”的摹本;理生万物;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心外无物等。
哲学生活题型及解题方法
【摩拳擦掌】
命题特点:“启示”类设问基本上都以“启示”一词为题眼, 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有关信息分析出有关借鉴意义,即启示。 另外,也有个别题目没有“启示”一词,而代之以“应该” 一词,如“材料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但其实还是属于 “启示”类设问。此类设问的基本模式是两种,一种是 “××(指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另一种是“××(指材料) 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但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都要求学生 能很好地阅读材料,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并能在此基础上 更进一步,分析出相关信息背后的意义来,因此对学生有较 高的能力要求。
材知识,回忆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论,然后联系材 料作答。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
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 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 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 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 的依据。
科学技术、碰撞多样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 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 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 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 习型政党的依据。
【解析】
本题限定了答题所用的知识范围是辩证唯物论。
主题是建设学习型政治。分析其唯物论依据,可以联系教
【点评】(1)“启示”类设问在解答过程中,学生极容易出现 两个问题:一是脱离材料,只是简单地罗列教材知识。二是 原理与方法论相脱离。 (2)该生答案一定程度上脱离材料核心,材料强调人与自然的 和谐,以及自然的不可违抗性。所以我们应该立足物质的客 观性,以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分析。该生重点放 在了意识的能动性上,没有凸显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哲学生活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定边四中第二学期2015届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高二政治备课组2013---2014学年定边四中第二学期2015届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一、总体分析(一)对试题结构的分析本次考试范围: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的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量:共2大题,其中单项选择26题,非选择题4题,共40分。
(二)试卷整体特点:整套试卷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每一单元的题量相当,分为26个单项选择题,5道材料分析题。
既有客观性试题,也有主观性试题,这样的命题方式从一定意义上避免学生猜题押宝现象的发生,促使学生全面掌握书本知识,夯实基础。
试卷命题依据教材、贴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书本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哲学生活的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还适当考查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突显学科主干知识考察。
整份试卷的知识覆盖面符合期中考试命题要求,有一定的区分度,又有一定的考试信度,体现试卷的测试功能。
2、注重考查学科基础。
结合我校考生情况,考试命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对能力考核渗透到试题的审读、分析、判断、评价及论述的全部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本学科基本的素质要求。
目的是强调基础,引导学生守纲固本。
3、围绕重点,重难交织。
在试卷的命制过程中充分运用组合选择形式对重难点的考查二、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通过对高一年级政治试卷的认真审阅,分析试题、对照参考答案,找出学生答题中的差距,以下便是分题对其进行评析,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其原因以及探讨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共26小题,52分。
该大题以哲学生活作为背景材料的有7小题,这样的命题趋向基本符合中学政治学科的特点,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灵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选择题的总体难度较适中,但由于本届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学生对书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缺乏必要的记忆和理解,造成学生的错误集中在第7、8、13、22、26小题上,另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不透也是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生活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定边四中第二学期2015届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分析
高二政治备课组
2013---2014学年定边四中第二学期2015届高二年
级
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一、总体分析
(一)对试题结构的分析
本次考试范围: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的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量:共2大题,其中单项选择26题,非选择题4题,共40分。
(二)试卷整体特点:
整套试卷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每一单元的题量相当,分为26个单项选择题,5道材料分析题。
既有客观性试题,也有主观性试题,这样的命题方式从一定意义上避免学生猜题押宝现象的发生,促使学生全面掌握书本知识,夯实基础。
试卷命题依据教材、贴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书本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哲学生活的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还适当考查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突显学科主干知识考察。
整份试卷的知识覆盖面符合期中考试命题要求,有一定的区分度,又有一定的考试信度,体现试卷的测试功能。
2、注重考查学科基础。
结合我校考生情况,考试命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对能力考核渗透到试题的审读、分析、判断、评价及论述的全部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本学科基本的素质要求。
目的是强调基础,引导学生守纲固本。
3、围绕重点,重难交织。
在试卷的命制过程中充分运用组合选择形式对重难点的考查
二、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通过对高一年级政治试卷的认真审阅,分析试题、对照参考答案,找出学生答题中的差距,以下便是分题对其进行评析,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其原因以及探讨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共26小题,52分。
该大题以哲学生活作为背景材料的有7小题,这样的命题趋向基本符合中学政治学科的特点,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灵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选择题的总体难度较适中,但由于本届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学生对书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缺乏必要的记忆和理解,造成学生的错误集中在第7、8、13、22、26小题上,另外,对
书本知识的理解不透也是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
本大题抽样平均得分23分,难度系数0.6左右。
第二大题为非选择题,共5题,以下就每小题的答题情况作具体分析:
第31题为基础题,绝大部分学生回答尚可,说明了学生对教材这部分内容记忆较为清晰。
答题形式较为合理,绝大部分同学能做到回答有针对性,层次较为清楚,条理较为清晰,能按要点答题,且有适当的展开。
该题总分10分,学生试卷得分在3至6分范围内,得分率一般,有一部分学生在回答本题时存在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体现出基础知识薄弱。
第32题为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总分10分,在答卷情况看,回答该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回答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对于第二要点如何理性网购回答的不够理想,本题的平均得分在3至5分左右,得分相对较低,体现出学生对课本的熟悉掌握较差。
第33题满分10分,考察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一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明确表述,出现条理不清晰,逻辑性不强,语言表达随意性较大,不能很好地运用政治学科的一些专业术语回答问题等现象,只有20%以下的学生语言表述较准确,思路清晰。
因此,这里可以看出,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尤为必要,从得分情况看,该题大多数学生得分在2-4分左右,无法灵活应用知识。
第34题满分10分,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大多数在4至6分左右,,学生只要能够较好地掌握书本基础知识,就能较好地回答问题,由此可见,打好基础尤为必要。
三,存在的问题
1、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如选择题第16题反映出学生概念混乱,这些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学生仍不能顺利理清。
2、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差。
如选择题第7题学生不能分析唯物论包含的知识。
3、不会答题,答题规范欠缺,随意性强。
有学生答题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缺乏层次,语言逻辑性差,不分段,没有序号;不懂政治术语的运用,口语化严重,错别字多。
或只有理论没有材料,或只有材料没有理论,不能做到理论与材料一一对应。
4、不会审题,忽视题眼
5、不会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思维定向单一,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欠缺。
6、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这在第31题探究题的回答上表现尤为明显。
学生答案观点不清,要点不明,思辩性差。
四、教学过程中改进措施
1.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的具体内容、要求与层次掌握较差,这是今后高中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是平时基本功训练中侧重解决的问题。
2.学生不能正确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术语答题,出现了较多不当的表述。
对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对必要
的基础知识记忆是应当具备的,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的政治课要求不一样,高中阶段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注重于增强分析理解应用能力。
3.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此次考试的要求,不能从已给的材料中抽象出有关的经济学道理;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以及从此个别到彼个别的迁移能力较差。
这些也警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4.部分学生答题中出现较多的错别字、不当表述和不当提法。
这些都启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能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也启示我们在命题中,既不回避现实问题,又要注意正面引导,从而体现政治学科的自身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