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的“一把手”纷纷落马,究其原因,往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滥用权力的问题。由于“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其权力如失去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必将引发一系列的腐败现象,这对各级党组织提出了一个现实又紧迫的难题。实行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必须要着力于机制创新,通过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机制,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笔者结合长期的监督工作实践,对加强国有企业“一把手”监督,建立权力制约长效机制方面做了深入思考。

一、科学配置“一把手”的权力,明确权力界限

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头人,过去往往存在“一把手”拥有较大经营自主权和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由于高度的集权,使“一把手”面对的诱惑很多,容易诱使“一把手”产生各种不廉洁行为。如何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焦点,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个难点。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说过: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行使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个界限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定。现代管理下的公权力都是有限的而非无限的,因此“一把手”也必须遵循有限原则,在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限定范围内行使权力,而不能超越其有限权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应逐步建立形成相互独立、相互制约,适应企业发展的新的组织架构和工作体制,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合理配置。一是修订新的公司章程,明确规定董事长的职权范围,对决策权、经营管理权和监督权实行“三权分离”,有效规避“一把手”高度集权的风险;二是党政“一把手”不应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建设等工作,同时明确界定重大事项决定权力和重大项目、大额度资金的审批权、重要人事任免权,实行民主讨论、集体决策;三是修订董事会、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规定包括“一把手”在内,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杜绝“一把手”出现“一言堂”的现象。

二、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减少“一把手”自由裁量权

国有企业应不断探索建立权力制约的长效机制,有效压缩“一把手”的个人自由裁量权,实现“四个所有”。即:所有的权力都要在系统中运行;所有的资源都要在系统中受控;所有的交易都要在系统中进行;所有的操作都要在系统中留下痕迹。将“一把手”权力行使情况予以公开“曝光”,促使领导干部正确履职用权,让个人自由裁量权不再“自由”。为了防止常见的“一把手”个人自由裁量权太大,在重大事项决策上发生人为操控的问题,企业应坚持管住权力,管住程序,抓住“一把手”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严把“三关”:一是把好用人关。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全面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选人用人制度、薪酬管理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在选人用人方面,要充分体现“民主推荐和公开竞聘”的原则,通过笔试、面试、干部员工各层级代表测评打分等民主选择程序,综合考核确定人选,避免了“一把手”干预太多问题的发生。二是把好用钱关。国有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财务

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实行严格的逐级授权审批制,对于职务消费等敏感性开支,更是要严格控制。三是严把重要项目审批关。凡是涉及招标、招商、采购等重要建设经营项目,都要由企业经营决策会议以票决制的方式审定,“一把手”不参与表决。

三、健全监督机制,让能监督的人敢监督

由于“一把手”地位特殊,往往面对权力腐败,大多数普通干部群众“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为解决对“一把手”的监督长期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国有企业要逐步健全完善监督机制,让能监督的人敢于监督。一是建立起“一把手”“一年一述职述廉、一年一群众评议、一年一组织考核”制度。要组织开展企业高管年度民主测评会,“一把手”向全体员工代表述职述廉,并接受无记名打分测评。二是建立企业纪委书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独立监督”的工作机制。要根据国企在管理和经营性质上区别于其他类别企业的特性,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套马车”的基础上再增加企业纪委这”一套马车”,使之在不受本企业内部管理权限制约的条件下,实现独立行使行纪委书记和董事会成员双重职能作用,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全面渗透到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去,把好决策监督关,保证党组织把握住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大局。并从纪律检查和效能监察着手,提高决策的合法合规性和决策的执行力。要让领导人时刻感觉到有双眼睛在盯着他。三是坚持监控预防和查处纠治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对企业所有公共权力的监督防控力度与查处纠治违纪违规问题力度的统一。对招投标及采购、干部选用、资产资金管理等进行廉洁风险排查,加强动态监督管理,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资金流向哪里,审计就到哪里。整合监督力量,形成“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监督氛围,确保所有公共权力都得到有效监督;四是深化企务公开,提高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公开度、透明度。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公开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管理、人事任免等重大决策的程序和结果,保证企业决策和国有资本运营的公开和透明,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建立思想教育长效机制,降低道德风险

权力的正确运用往往要依靠国企“一把手”的道德自律,一旦“一把手”突破道德防线,就极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由于当前一些不规范的市场和经营环境,给国企“一把手”遵循廉洁自律的操守形成较大的压力。国有企业的经营置身在大的市场环境,必然受各种市场主体的影响。有的企业特别是非国有经济单位不择手段的采取行贿、提供回扣、变相提供高消费、钱权交易等行为,以达到获取高额利益的目的,使国企“一把手”经常面临着各种诱惑的考验。因此必须强化“一把手”廉洁从业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促进自我约束,正确使用权利。一是要加强廉洁自律教育。持续保持纠治收受“红包”的高压态势,加强节日廉政提示教育,促使领导干部自觉远离“红包”。二是要结合《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制订企业各项廉洁规定,依靠制度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提高行为规范的约束力。三是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收集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提高警示威慑力,使领导干部避免由于“一念之差”造成“一墙之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