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情景与化学教学情境辨析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_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顾交5.书写步骤:①写:②配:③标:④注:6.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提供的信息)以2H2+O22H2O为例:(1)质的方面:表明_______ ____;(2)量的方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_____ ;(3)微观方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 __。

三、基本反应的类型7.初中阶段所学的基本反应类型包括:、、、1、化合反应定义:如: CaO+H2O=Ca(OH)22、分解反应定义:如: H2CO3=H2O+CO23、置换反应定义:如: Fe+2HCl=FeCl2+H2↑4、复分解反应定义:如: CuSO4+BaCl2=CuCl2+BaSO4↓;检查化学方程式要“四看”:一看化学式二看配平三看条件和等号四看“↑”,“↓”整理归纳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把握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学会给化学反应归类定位提升典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黑色固体质量比燃烧的铁丝质量大的多B.足量的硫在密闭容器内与20L氧气反应,生成了相同条件下的二氧化硫20LC.10g食盐溶于70g水中得到80g食盐水D.10g水在受热条件下变成了10g水蒸气2.化学反应前后,下列诸项中小组讨论,交流共享。

方法指导: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且体现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等守恒。

注意: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型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总质量⑤物质种类⑥原子种类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④⑥D.①③⑤考点二:化学方程式3 . 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可液化成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有关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 6H2O,则X的化学式为()A.NO B.N2 C.NO2 D.N2O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5O2点燃P2O5B.2KMnO4△K2MnO4+MnO2+O2↑C.H2O通电H2+O2D.2NaOH+H2SO4=Na2SO4+H2O5.如图为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分析: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左右两边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以推出X的化学式。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情境素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为例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情境素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为例

68㊀㊀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情境素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以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 为例ʌ作者简介ɔ吴晗清ꎬ教育学博士ꎬ心理学博士后ꎬ副教授(教授岗)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兼职教授ꎬ研究方向:化学课程与教学论ꎻ李敏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化学教育ꎮ吴晗清1ꎬ2ꎬ李㊀敏1(1.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ꎬ北京㊀100037ꎻ2.首都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ꎬ北京㊀100048)ʌ摘㊀要ɔ情境素材及其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ꎬ当前情境教学的困境主要存在于素材的选取与组织ꎮ新教材中创设了丰富的情境ꎬ结合新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ꎬ以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这一章中出现的情境素材为例ꎬ分析了教材中情境素材的呈现方式与内容类型ꎬ并构建了整合性的情境素材分析框架ꎬ为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可操作性方法与策略ꎮʌ关键词ɔ情境素材ꎻ化学教学ꎻ教材分析ʌ中图分类号ɔG633.8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DOI:10.3969/j.issn.1005-1058.2021.05.016㊀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ꎬ重视 素养为本 的教学ꎬ精选化学学科内容ꎬ以大概念为核心ꎬ使课程内容结构化ꎬ以主题知识为引领ꎬ使课程情境化ꎬ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1]ꎮ其中使课程内容情境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便于核心素养的落实ꎮ为此课程标准还在每个知识主题下新增了 情境素材建议 这一内容ꎬ在教学中引入相关的情境素材的重要性显而易见ꎮ一㊁情境素材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困境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包含认知和行为的综合体验ꎬ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ꎬ也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ꎮ虽然新课标在每个主题下新增了 情境素材建议 ꎬ但由于对情境素材的表述比较简单ꎬ往往是一些孤立事件的堆砌ꎬ因而教师难以很好地综合驾驭ꎮ实践中存在许多相关的困境或者误区ꎬ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素材与学科内容的脱离ꎮ即素材仅仅作为引发学生的兴趣ꎬ或者为了表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所谓紧密关系ꎬ并没有深度揭示学科核心内容ꎬ以致素材与学科内容两张皮ꎮ正如有研究指出ꎬ要选取与学科概念紧密相关的情境素材ꎬ将化学核心知识置于真实情境中ꎬ从而体现素材的学科价值[2]ꎮ二是素材与实践活动脱离ꎮ化学与社会㊁生活休戚相关ꎬ天然地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情境素材ꎬ但是在选择时需要进行综合设计ꎬ不宜将素材仅仅作为知识展示的载体ꎬ更要融合学生的实践活动ꎬ做到手脑并用[3]ꎮ三是素材与素材之间缺乏相互关联ꎬ没有融成有机的情境ꎮ即学习某一系列的知识而使用许多没有关联的素材ꎬ因而这些素材难以体现学科内在逻辑ꎬ而是为了素材而素材[4]ꎮ上述分析表明ꎬ情境素材的合理选取与有效组织是问题的关键ꎮ二㊁高中化学教材中情境素材的类型与功能分析(一)高中化学教材中情境素材的类型分析化学教材中的情境是学科知识产生和发展的时空背景ꎬ与知识内容本身紧密相连ꎬ难以割裂ꎮ不同学者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对情境进行了相应的划分ꎬ如划分为生活经验㊁科学史实㊁实验探究㊁生产应用情境和模拟情境五类[5]ꎮ但是针对教材中情境素材的整合性深度分析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ꎮ教材中的情境素材可以从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类ꎮ情境素材形式上的划分主要指的是素材的呈现方式ꎬ而内容指的是蕴涵化学知识㊁概念原理等的背景事件ꎮ呈现方式主要有静态的呈现方式和动态的呈现方式两种ꎬ静态的呈现方式即为素材内容的表达形式ꎬ如文字㊁图表等ꎬ而动态的呈现方式主要是情境素材创设的活动和任务ꎬ如实验㊁交流思考㊁探究ꎮ在内容上ꎬ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分析ꎮ从时间轴来看ꎬ主要是化学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ꎬ主要有三个方面ꎬ即化学家的故事㊁理论模型发展的史实㊁物质的发现ꎮ时间轴上的情境主要与学生的间接经验联系ꎬ因此主要是创设的㊁虚拟的㊁模仿的ꎮ从空间轴来看ꎬ主要是指化学与人类所在生存空间的关系ꎬ主要可以分成四个方面ꎬ即化学与生活㊁化学与生命㊁化学与环境㊁化学与工业技术ꎮ空间轴上的情境主要与学生的直接经验发生联系ꎬ学生大多能够通过亲身经历去感受和体验ꎮ这种分类方式有利于教师对教材中的情境体系进行整体的把握ꎬ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的意义背景ꎬ促进学生深度的化学学习ꎬ切实达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ꎮ从价值和意义的角度来分析ꎬ不同的情境素材对学生具有不同指向的功能(参见表1)ꎬ主要有激发学习动机㊁促进知识理解㊁引导知识应用㊁陶冶情感价值等ꎮ表1 教材中情境素材的类型分类及功能二级维度具体内容具体示例功㊀能呈现方式表达形式(静态)任务及活动(动态)文字自然界中硫的转换应用图表硅氧四面体的结构理解实验实验室制备硝酸理解㊁应用交流思考工业制取硝酸过程中的反应理解㊁应用探究测定雨水中的pH值动机㊁理解㊁应用㊁情感内容指向时间轴(科学史)空间轴(化学与人类)化学家的故事哈伯与合成氨情感理论模型发展史原子结构发展史情感物质的发现工业合成NH3动机㊁理解㊁情感化学与生活二氧化硫做食品添加剂动机㊁理解化学与生命氮存在于动植物体中动机㊁理解化学与环境酸雨的治理动机㊁理解㊁应用㊁情感化学与工业技术工业制备硫酸动机㊁理解㊁情感㊀㊀(二)情境素材的呈现方式及案例分析呈现方式主要是静态的文字㊁图表ꎬ以及动态的实验㊁交流思考㊁探究等ꎮ静态呈现方面ꎬ不同类型的情境素材都借助大量生动活泼的文字㊁绚丽多彩的图片ꎬ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ꎮ教材在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这一章中ꎬ文字资料出现28次㊁图表25次ꎬ分别占比45.16%㊁40.32%ꎬ两者合计85.48%ꎬ占据绝大部分ꎮ这种静态的文字㊁图表的呈现方式ꎬ直观且简明扼要ꎬ科学性强ꎮ在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原子的微观结构时ꎬ教材倾向于采用描述性的文字和图片等方式辅助ꎬ如教材在介绍硅酸盐材料时引入了硅氧四面体的结构ꎬ利用硅氧四面体结构的特殊性引出硅酸盐材料具有硬度高㊁难溶于水ꎬ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ꎬ由此说明硅酸盐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用途ꎮ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此素材ꎬ发挥最大的教学价值ꎮ由教材中创设的情境而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系列活动和任务的动态呈现方式(实验㊁交流思考㊁探究等)占比较少ꎬ共有9处ꎬ约占全部呈现方㊀69㊀式的14.52%ꎮ在对教材中的动态呈现方式进行研究时ꎬ教材中设置实验探究本身不包括在内ꎮ因为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本身是去情境化的学科操作性知识和技能ꎬ而由情境引发的实验探究才被本研究视为动态的情境ꎮ在涉及物质性质㊁用途和物质制备㊁转化等知识时ꎬ教材倾向于采用动态的呈现方式ꎮ如教材中模拟工业制硝酸的实验ꎬ并设置交流思考让学生思考此实验对工业制取硝酸的启示ꎮ学生在教材创设的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有关物质制备的实验ꎬ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操作并得出结论ꎬ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ꎮ同时发展了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ꎬ从实验室制取硝酸迁移到工业制取硝酸ꎮ在实验㊁交流思考㊁探究三种动态方式中ꎬ交流思考相对较多ꎮ可能是相对于实验和自主探究而言ꎬ交流思考更便于操作ꎬ同时言语表达也是思维外显ꎬ教师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反馈ꎮ不论教材中利用何种呈现方式类型ꎬ其目的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ꎬ帮助学生架构知识产生的背景㊁促进知识的迁移ꎬ实现认知发展ꎬ发展学生的各项技能ꎬ最终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ꎮ应该说各种类型的呈现方式不存在好坏优劣的区分ꎬ实际教学需要进行优势互补ꎬ整合运用ꎮ如静态方面ꎬ图片一般比单纯的文字显得更加活泼ꎬ色彩鲜艳㊁形象直观ꎮ但是文字相对单调ꎬ却蕴含了内在的知识逻辑ꎮ动态方面ꎬ动手操作㊁动脑思考㊁动嘴交流ꎬ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ꎮ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整合ꎬ动静相生ꎬ尽力发挥每一项素材的积极意义ꎮ(三)情境素材的内容分析与案例探讨根据上面素材分析的框架ꎬ继续对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这一章中的素材从内容类型上进行统计分析ꎬ并将不同内容类型的情境素材在教材中的具体事例及其功能列于表2中ꎮ表2 内容类型在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中的具体事例及功能内容类型教材中的具体示例功能化学家的故事哈伯合成氨ꎻ博施合成氨情感理论模型发展史物质的发现氨的发现㊁半导体材料的发现动机化学与生活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ꎻ二氧化硫是食品添加剂应用㊁理解化学与生命石膏用作各种模型和医用绷带ꎻ硫酸钡在医疗上作钡餐ꎻ动植物体中的蛋白质ꎻ豆科植物固氮应用㊁理解化学与环境自然界中硫的存在与转化ꎻ空气中氮的存在形式ꎻ土壤和海洋里的硝酸盐和铵盐ꎻ雷雨发庄稼应用㊁理解化学与工业技术工业上用二氧化硫漂白纸浆㊁毛㊁丝等ꎻ硫酸用于生产化肥㊁农药㊁炸弹和盐ꎻ工业用含硫矿物制备硫酸ꎻ金属冶炼的废气制备硫酸ꎻ工业上石膏被用来调节水泥硬化速度ꎻ胆矾合成波尔多液ꎻ人工固氮ꎻ工业固氮ꎻ氮是重要的化工品原料ꎻ工业制取硝酸ꎻ液氨做制冷剂ꎻ铵盐作肥料ꎻ工业废气的排放ꎻ新石器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ꎻ玻璃作为生产建筑的材料ꎻ水泥的生产ꎻ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材料ꎻ工业制取粗硅ꎻ工业制备高纯硅的原理ꎻ碳纳米管动机应用理解情感㊀㊀1.时间轴维度上的分析时间维度主要包含化学家的故事㊁理论模型发展史㊁物质的发现三个方面ꎬ这些情境内容主要是与化学发展史相关ꎮ在这一章中主要涉及化学家的故事和化学物质发现的历史ꎬ共有4个约占比为7.70%ꎬ关于理论模型发展的历史在本章中没有涉及ꎮ如教材在介绍合成氨的工业生产时ꎬ引入了时间轴上的情境素材ꎬ带领学生回顾合成氨走向工业生产的艰难过程ꎮ首先ꎬ介绍了由于氮气的性质很不活泼ꎬ以它和氢气为原料合成氨曾是困扰人类许久的难题ꎻ其次ꎬ介绍了两位科学家哈伯㊁博施发明的合成氨的方法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的历史故事ꎻ再次ꎬ从实验室合成氨到工业生产的技术发展ꎬ促使人们深入认识化学平衡㊁催化剂等ꎮ这一系列的素材揭示了化学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ꎬ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至关重要ꎮ教学70㊀㊀实践中需要对素材进行二次发掘ꎬ深挖历史故事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ꎬ科学态度和精神ꎬ启迪学生的思考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ꎮ2.空间轴维度上的分析与时间维度相比ꎬ这一章内容在空间维度上的素材明显多得多ꎮ在所有空间维度的素材上ꎬ化学与工业技术类最多ꎬ共有22处占比为42.31%ꎬ如表2所示ꎮ其原因是这一章主要涉及 非金属元素 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ꎬ与工业技术和实际生产联系密切ꎮ通过素材先获得感性上的认识ꎬ再上升到理性的思考ꎬ知道所学的知识从何处来最后又要到哪里去ꎬ学以致用ꎬ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ꎮ例如教材在介绍硫酸的性质和用途的时候ꎬ创设了 工业制备硫酸的原理示意图 这一情境ꎬ将化学知识与具体的生产情境紧密结合ꎬ并具体介绍了工业制备硫酸的原料ꎬ反应发生的条件ꎬ中间产物ꎬ以及生产过程中的 废料 如何处理ꎬ这一生产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学习硫酸的性质和用途找到了现实支撑ꎮ其次占比较大的是化学与生活这一类型的情境ꎬ共17处ꎬ占比约32.69%ꎮ因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学习ꎬ要求学生能认识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及其用途ꎬ并建立物质结构 性质 用途之间的关系ꎮ学生应从生活经验出发ꎬ基于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ꎬ观察生活中的宏观现象ꎬ了解到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ꎮ通过驱动性问题ꎬ引发认知冲突ꎬ构建从性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用途ꎬ并进入微观世界对性质做出合理的解释ꎬ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的学科核心素养ꎮ如在介绍二氧化硫时ꎬ以 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起到杀菌㊁抗氧化和防腐的作用 为例ꎬ创设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情境ꎮ从二氧化硫在生活中的用途入手ꎬ分析二氧化硫中硫的原子结构和得失电子的情况ꎬ知道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ꎬ处于中间价态ꎬ这一结构特点决定了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ꎬ具有还原性说明其能被当作食品添加剂用来抗氧化ꎮ这一素材ꎬ有利于学生系统思维和辩证观念的发展ꎮ教材中创设的化学与生命有关的情境共5处ꎬ约为全部情境的9.62%ꎬ而化学与环境相关的情境共有4处约占情境的3.85%ꎬ这类学习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ꎮ如教材将 酸雨与防治 作为单独的一节ꎬ并创设了化学与生命㊁环境等相关的素材ꎬ警示学生科技是把双刃剑ꎮ化学能给人类带来生活福祉的同时应该妥善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ꎮ可以通过 酸雨与防治 的专题研讨活动ꎬ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ꎬ通过基于证据的推理和判断ꎬ认识到合理运用化学知识的重要性ꎬ从而树立资源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ꎮ3. 氮及其化合物 的案例分析以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一章中的 氮及其化合物 为例进行案例分析ꎬ探讨各种素材与知识点之间的对应情况ꎬ发现一共涉及10个知识点ꎮ根据元素化合物学习的一般规律将它们分成物质类别㊁物质结构㊁物质性质㊁物质的制备㊁物质用途㊁物质转化等六个类别ꎬ每个类别下对应的知识点的个数和具体的内容如表3所示ꎮ可见ꎬ教材中的情境素材十分丰富ꎬ涉及物质性质的方方面面ꎮ通过这一具体的案例分析ꎬ再次表明了素材本身没有优劣好坏之分ꎬ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ꎬ并没有一种类型的素材能够涵盖所有的知识点ꎮ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ꎬ创设的情境类型和数量也不尽相同ꎬ具体情况需要考虑学生的经验㊁知识本身的特点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综合性因素ꎮ值得注意的是ꎬ教材在介绍氮及其化合物的结构部分知识时ꎬ并未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ꎬ这部分知识仅用简单的文字素材来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ꎬ对于学生而言还比较抽象ꎮ可以考虑创设有关氮元素在形成不同化合物时的成键特点或者物质结构相关的图片或其他素材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结构 性质 用途 之间的关系ꎮ三、情境素材的教学建议(一)动静相生:静态素材在实践活动中彰显生命力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ꎬ教材中提供的多数素材是静态的文本素材ꎬ而实验探究或其他活动性的动态素材较少ꎮ为了发挥静态素材的教学价值ꎬ必须让其 动起来 ꎮ也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将这些静态的图片或文字融进一些实践活动中ꎬ让学生在积极思考或动手操作中ꎬ主动去应用这些静态素材ꎬ理解其学科意义和与社会生活的关联ꎬ让它们在实践活动中凸显生命的张力ꎮ㊀71㊀表3㊀ 氮及其化合物 中情境素材对应的知识点知识类别个数知识点具体内容物质类别1氮元素的存在状态氮气㊁氮的氧化物㊁氮的氢化物㊁硝酸㊁硝酸盐㊁铵盐物质结构1氮原子结构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㊁元素的性质氮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第五主族ꎬ最外层有5个电子ꎬ既不容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物质性质4氮气物理性质:颜色㊁状态㊁溶解性化学性质:与金属Mgꎬ非金属H2㊁N2㊁O2的反应氮的氧化物性质物理性质:颜色㊁状态㊁溶解度ꎻ化学性质:NO具有还原性能与氧气反应ꎻNO2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氨和铵盐的性质氨的物理性质:颜色㊁状态㊁溶解度ꎻ化学性质:氨气溶于水显碱性㊁氨与酸的反应㊁氨的催化氧化ꎻ铵盐的化学性质:受热易分解㊁与碱反应放出氢气硝酸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㊁状态ꎻ化学性质:硝酸受热易分解㊁硝酸的强氧化性㊁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金属的反应物质制备2人工合成氨气经研究发现ꎬ在500~600ħ/17.5~20MPa和锇为催化剂的条件下ꎬ反应后氨的含量可达6%以上工业制硝酸将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得到硝酸物质用途1酸雨的防治二氧化硫㊁氮氧化合物以及他们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形成酸雨物质转化1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不同价态的含氮物质的相互转化㊀㊀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硅的教学为例ꎬ利用静态和动态素材设计综合性实践活动ꎬ来探究 硅元素家族 的奥秘(如表4所示)ꎮ如二氧化硅与强酸㊁强碱的实验探究ꎬ结合氢氟酸刻画玻璃的图片来深度认识二氧化硅的相关性质ꎮ又如由食品中常用的硅胶干燥剂的图片到自主设计实验制取硅胶ꎬ也是静态素材转化为动态素材的运用ꎮ动静结合㊁相互促进ꎬ让情境素材真正融合为水乳交融的教学情境ꎮ表4㊀探究 硅元素家族 奥秘的综合实践活动对应的情境素材情境素材探究问题学生活动学科知识素材引入意图陶瓷㊁玻璃㊁砖瓦ꎬ硅太阳能电池㊁光导纤维㊁计算机芯片等含硅的无机材料的图片主要成分ꎬ如何分类硅单质㊁二氧化硅㊁硅酸盐分类硅㊁二氧化硅㊁硅酸盐引发学生对玻璃分类的认知冲突ꎬ是二氧化硅还是硅酸盐火山爆发使沙子变成熔岩冷却后形成玻璃ꎻ工业生产中加入Na2CO3降低熔点ꎬ加入CaO使玻璃不溶于水玻璃与二氧化硅的关系重新思考玻璃的分类二氧化硅与碳酸钠㊁氧化钙的反应展示玻璃的发现以及工业制法ꎬ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氢氟酸刻画玻璃的图片二氧化硅与硫酸㊁盐酸的反应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与常见强酸不反应ꎬ与氢氟酸反应通过图片到实验ꎬ深度认识二氧化硅与酸的反应食品中常用硅胶干燥剂的图片干燥剂的主要成分ꎬ制取硅胶设计制取硅胶的实验方案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ꎬ硅酸钠与盐酸反应静态图片转向动态实验ꎬ交流思考ꎬ从感性到理性ꎬ从知识到能力ꎬ从散点到结构72㊀㊀㊀73㊀㊀㊀(二)按图索骥:主体构建学科知识的意义地图教学情境的学科属性是体现学科特点的基本保证ꎬ是培养学生独特品格与关键能力的载体ꎬ也是本学科的教学情境区别其他学科教学情境的基本指标[6]ꎬ情境素材体现的学科意义决定了其能否被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ꎮ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的意义地图呢?首先ꎬ需要根据课标与教材结合学情分析ꎬ拟定适恰的教学目标ꎻ其次ꎬ依据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学科知识ꎬ包括挖掘事实性㊁程序性及策略性知识等ꎬ并且深度厘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ꎻ再次ꎬ根据学科知识点去寻求适当的情境素材ꎬ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学生认知顺序去嫁接情境素材ꎬ整合成水乳交融㊁有血有肉的教学情境ꎮ以 自然界中硫的存在与转化 这一情境为例ꎬ具体如图1所示ꎮ图1 含硫物质存在与转化的学科意义地图㊀㊀硫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非常广泛ꎬ可以引领学生依据硫元素的价态将其编织成有意义的网络ꎬ完成元素化合价 物质 转化的系统认知ꎬ实现宏观 微观 符号三者之间的自由转化[7]ꎮ在教学时ꎬ要引导学生从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线路如物质存在的形态㊁结构与性质ꎬ以及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如工农业㊁环境等密切的关联这两条线路出发ꎬ在实践活动中自发地探索和思考ꎬ建构属于自己的具有独特意义的学科地图ꎮ总之ꎬ通过学科逻辑和社会生活两条主线的相互交织ꎬ将各种素材有机融合成有意义的学习情境ꎬ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学科认知ꎬ还水到渠成地落实了核心素养ꎮһ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18:89-92.[2]马圆ꎬ严文法ꎬ宋丹丹.真实情境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J].化学教育ꎬ2019ꎬ40(19):6-10.[3]杨玉琴ꎬ王祖浩.教学情境的本真意蕴[J].化学教育ꎬ2011ꎬ32(10):30-33.[4]万延岚ꎬ李倩.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 情境素材建议 的分析与启示[J].化学教学ꎬ2019(7):14-19.[5]毕华林ꎬ卢姗姗.化学课程中情境类型与特征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ꎬ2011(10):60-63.[6]王伟ꎬ王后雄.学科教学情境的评价标准研究:内涵㊁意义及其生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ꎬ2018ꎬ20(6):107-112.[7]吴晗清ꎬ周迪.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素养的进阶研究[J].化学教学ꎬ2020(2):3-8.。

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

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

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基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化学概念教学既要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普遍规律并总结成概念,实现从情境到概念的理论构建(即从“情境化”到“去情境化”的过程),又要能将概念还原到现实情境中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概念到应用的经验还原(即从“去情境化”到“再情境化”的过程)。

本文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为例,对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进行分析。

一、概念教学的特点与困境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后形成的,其特点是用词或词组来对共性进行表达。

如“溶液”的定义为“物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从概念中抽取出的关于溶液特征的有效词组有“均一”“稳定”,关于溶液形成本质的有效词组有“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混合物”。

这就是人们从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分散系中提取出来的共性,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共性去继续其他思维活动,如溶液的导电性分析、浊度分析、溶解度分析等等。

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的过渡阶段,对于从未接触过的抽象概念缺乏兴趣和理解力,需要大量感性认识的支撑。

情境正是提供感性支撑的最佳途径。

从学习心理角度看,有趣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活动的持续进行;从学习经验角度看,熟悉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知的基础,促进了概念形成;从学习发展角度看,情境的变化能带动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思维。

但仅靠学生在情境中对概念进行轮廓性的概括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语言文字对概念进行科学化概括,体会思维方法,形成知识体系。

若不能及时去情境化,还原对概念的理性认知,学生就难以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转化过程;同理,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在情境的发展和变化中反复锤炼,只有通过“再情境化”,创设与初始情境相关联的迁移情境,利用所学概念解决新的问题,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真正实现概念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情景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情景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学生们观看微视频、图片等形式学习化学.例如,以“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这一节知识学习为例,运用多媒体播放蜜蜂采蜜的视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观察到,蜜蜂在某一朵花附近采蜜时,没有确定的飞行路径,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东,蜜蜂在一朵花的近处、远处都可能出现,似乎没有什么规律.但经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蜜蜂在花朵附近出现的次数总比在远离花朵的地方出现的次数多.与此类似,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也是有规律的.然后应用多媒体展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图片,让学生们描绘排布情况,然后教师再将排布规律教授给学生们知道.最后,运用多媒体出示习题,让学生们训练,在结束后将答案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完成这一节知识的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联系生活现象,展开化学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们学习的进度调整教学措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发展.不过多媒体教学应该结合学生们实际展开,而不是每一节课都运用这种教学策略,教学开始前应该要备好课,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应该把握好,不然就会完不成教学任务.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丰富教学方式,这三点都是化学学习最重要的关键点,把握好这些关键就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变得生动有趣,进而提高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参考文献:[1]张立国,谢佳睿,王国华.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模型[J ].中国远程教育,2017(08):36-37.[2]区大柱.基于中学化学理论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7(29):65-66.[3]肖增英.教育起点的改革:“问题解决”新课堂的本质与实践[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9):54-55.[4]佐建英.中学“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优化[J ].中学化学,2017(04):9-10.[5]王滋旻.基于思维导图开展“问题化学习”实践探索———以高中化学复习课为例[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9):26-29.[6]吴先荣.问题解决策略在化学复习课中的运用[J ].求知导刊,2016(10):36-37.[责任编辑:季春阳]情景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成学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224000)摘要:很多化学教师不懂得如何去开展情景教学,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不应故步自封,应该大胆创新,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新方法.开展情景教学,改变过去沉闷的教学氛围.营造学习情境,改变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自学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关键词:现状对策;情景教学;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19)27-0089-02收稿日期:2019-06-25作者简介:成学磊(1983.9-),女,江苏省盐城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化学是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部大力提倡在化学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以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但是,很多化学教师不懂得如何去开展情景教学,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不应故步自封,应该大胆创新,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新方法.笔者将根据高中化学课堂开展情景教学进行研究.一、开展情景教学,改变过去沉闷的教学氛围为了改变目前教育现状,教师应该积极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在课堂上,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高中化学的神奇和美丽.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释放身心压力,提高学习的热情和效率.在学习上,学生受到氛围的感染,让积极的学生带动比较内向的学生,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参—98—与.创设小组互动的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在互相配合中学习高中知识.例如,在讲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以提前在黑板上手画出元素周期表,也可制作一些多种颜色的小卡片,上面分别写上不同的元素,在课上,可以拿给学生,带着学生一起学习元素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充满化学知识的氛围,而且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节课的内容与课堂相融合,这是一种情境式的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在讲解“氯碱工业”时,教师可以课前在网上搜索氯碱工业过程的视频,通过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深刻了解碱的制作过程.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视频,不仅可以学到化学知识,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需要提前做出准备,对本节课的内容作详细的分析,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制作相应的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化学的教学模式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二、营造学习情境,改变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为了开展情景式教学,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位置.这样,学生才能够投身于课堂中,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如果每节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他们会感到很新奇,自然就会对化学产生兴趣.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化学知识.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后,可以多给他们讲解一些有关化学的课外知识,或者展示不同的化学器具.因为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见过这些东西,所以他们自然会感到很新奇.例如,在讲解“钠、镁及其化合物”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入实验室,准备一些镁条、钠块和盐酸,让学生亲手做实验,这样,他们会在实验过程中看到钠和镁与酸反应的快慢,在观察过程中,自然会了解到钠和镁的活泼性大小.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情景教学.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都很认真,但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不知道试管的正确使用方法,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组装实验器材,有些学生不知道在试验完成后,如何清洗实验器材等等.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后,可以多给他们讲解一些有关化学的课外知识,或者展示不同的化学器具.同样,在讲解“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时,教师可以找一些教室中用金属做的器材,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真实体会到金属材料的广泛用途.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以后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三、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自学能力不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信息技术愈加发达.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教学目标.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电脑查询相关信息,在网上搜索一些课本上查不到的信息,扩展知识面.自学能力是高中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电脑让孩子自主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对今后高中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查询过程中,也可关注社会生活,社会问题,把生活实际将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创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解“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本校的微机室中,让学生带着笔、本和课本.在网络上搜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记录下来,在下节化学课上带领学生自主讨论.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有机化合物的知识,还可以了解到很多有关有机化合物材料的获得与应用的知识.化学就是生活的体现,生活中的日常用品都来自化学材料、化学加工和化学合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加强对化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化学兴趣.同时,还可以将化学与生活相联系,为今后的生活做好准备.为了解决目前的现状问题,教师需要为课堂的进行做好充足的准备.找到相应的对策和方法,解决目前的问题.高中教学方式需要不断更新,也需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为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减少压力,提高动力.高中时期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它是梦想的起航,大学的地基.学生只有在此时把知识掌握牢固,将来的学习才能够轻松快乐.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营造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为将来打下夯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顾雅斌.情境教学在情智课堂中的研究[J ].教育,2018(43):50-51.[2]赵凌云.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6):39-41.[3]张晓红.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J ].中国教育学刊,2017(S1):28-29.[4]田明顺.教学情景,提升课堂效率之“蹊径”———略论高中化学教学情景创设策略[J ].新课程(中学),2017(06):45-46.[5]马那甫·黑米提.谈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 ].知识经济,2016(11):26-27.[6]张永双.高中化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J ].新课程(中),2014(11):46-47.[责任编辑:季春阳]—09—。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化学教学情景的方法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化学教学情景的方法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化学教学情景的方法2011.12.5 沈梦佳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

它的主要任务是要是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新课导入方式很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教师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还能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

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一节时,以快过年了,某村子准备举行篝火晚会庆祝来调动学生的热情。

然后以不知道怎么生火让同学帮忙想办法为由展开燃烧的三个条件。

继而再以村民觉得火苗太小,让同学帮忙如何使火势更旺来解决一些常考知识点。

最后,篝火玩会结束了,善后工作怎么办?学生来探究如何灭火。

从而使一整节课贯穿起来。

中间再穿插变魔术,名叫“烧不坏的手帕”。

把棉手帕放入酒精和水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坩埚钳夹住手帕一角,在酒精灯上点燃,火焰很大。

期间不断抖动手帕,解释使热量均匀散失。

火焰熄灭,手帕依旧完好如初。

同学感到很惊讶,在下面纷纷议论。

这时提出问题“手帕为什么没有烧坏呢?”从而学以致用,让学生猜测原因。

又如一个恰当的有趣的问题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时,看似与本节课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

例如《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一节,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意大利有个山谷,狗只要进入山洞中就会突然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

人们长期不得其解,认为洞中住着一个“屠狗妖”。

后来科学家才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最后通过学习来解开这个迷。

课程中间也可以用一些有趣的导语设疑创境。

例如用“鬼火”引入自燃,通过明朝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咏》“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论情景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论情景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论情景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发布时间:2021-06-28T07:22:46.646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21年4月总第192期作者:李伟楠[导读] 化学学科知识具有的微观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这是本学科教学的一大难点。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四中学028000化学学科知识具有的微观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这是本学科教学的一大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微观的现象宏观展现?如何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怎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问题是否得到有效的解决,是一堂化学课上得成败的关键。

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它能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情景使抽象的理论和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理性的感悟。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景。

”情景教学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利用与学科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等资料,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常带有一些害怕的心理,提到化学实验就会联想到爆炸,所以在学习初始就要让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而且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操作不当才会有危险。

因此,教师通常在第一堂课安排几个趣味实验。

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等实验。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提高他们探究的欲望。

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联系生活中的事物,初中生更容易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情景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的厘清

情景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的厘清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2情景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应用日趋成熟,研究情景教学与情境教学方法的教学论文也不胜枚举,以此为主题的论文关键词通常有情景教学、情境教学两种,虽然关键词不同,但情景教学与情境教学法在文章中交替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对其理论理解之中张冠李戴的现象。

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对二者进行辨析,以求准确应用情景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一、定义分析目前,情景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在学界无确切定义。

为了解国内学者对于“情景教学”和“情境教学”概念的定义情况。

笔者在中国知网从2004-2017年以“情景教学”和“情境教学”作为关键词对14年间的博硕论文进行了检索。

以情景教学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为141条,以情境教学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为706条。

使用情境教学法的论文数量偏多,初步说明学界倾向于选择情境教学法。

在对“情景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概念进行界定前,为准确揭示出研究者对于情景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定义的使用变化,笔者分为两个年份阶段进行对比研究。

2004-2010和2011-2017年间每一年以情景教学为关键词的博硕论文、被引量较高的30篇文献检索得出如下结论:情景教学法多运用于研究语言学习方向。

情景教学法主要被定义为: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创设具体场景,引起学生情感体验,获得知识(习得语言技能)。

2004-2010年和2011-2017年间每一年以情境教学为关键词的博硕论文、被引量较高的30篇文献检索得出如下结论:2004-2010年间对于叙述“情境教学”的研究论文对于情境教学的概念叙述一般选用国内知名学者的观点定义,并进行总结应用。

情境教学法主要被定义为: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人为优化具体场景,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对于情景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的研究论文而言,选用情境教学法的研究论文较多且深入,情境教学法的定义更多元化。

二、词源分析情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情境的基本解释为“情景和境地”。

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探析

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探析

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探析摘要:情境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增添化学教学课堂的活力,让化学教学课堂生机勃勃,从而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学习思维高度集中,从而可以获得极大的教学收益。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创新的方式,为学生设计新颖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此可以让学生在“趣学”中掌握教材知识,从而不断缓解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进行一番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创设情境;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一、结合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的目的。

所以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考虑到所创设的情境是符合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障情境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明确教学目的是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不能只是为了达到教学形式上的改变而选择不够适合的情境内容,不仅浪费课堂时间,也达不到情境教学的目的,所以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一定要讲求适时适量,不仅活跃高中化学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物质的分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让学生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最后让学生明白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二、创设问题情境,深度开发学生的思维好的问题,是课堂成功的一半,能促进有效的教学。

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创造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真实情境下面对复杂的问题解决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景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景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景设计摘要:情境教学作为近年来被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将教学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不断的改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让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广泛使用,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景设计;教学策略情境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恰当合理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围绕学生,围绕高中化学知识展开,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形象化、情景化,以不断提升学生教学的参与性和兴趣,不断完善教学方式。

在情境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参与和实践,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促进对化学知识掌握。

也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创新的形式,拓展问题的解决办法,并进行验证。

情境教学是在新时期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促进血神思维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掌握,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一)情境教学缺少情境设计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认为情境教学作为新时期一种非常必要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在教学中参与度更高,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但是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课程设计时,往往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以提高学生成绩为教学目的,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知识,能够更快速准确的答题,缺少情境的设计,忽视对学生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和掌握。

(二)情景的创设流于形式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易于依赖于形式丰富教学形式,注重情境的新颖性和展示的多样性,但是在情境教学中教学方法和理念并未转变,在实际情境教学中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得情境教学设计只是存在于教学方式的改变,与教学目标相悖,也不能很好的提升教学质量,让家长诟病。

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应用策略(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景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化学的相关知识均来源于实践生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情境设计中可以将化学的原理以生活小妙招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实践和检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情景模拟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情景模拟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情景模拟教学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本文旨在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其优势,以期为化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情景模拟教学的定义及特点情景模拟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一种类似于现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情境模拟教学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背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2.互动性:情境模拟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实践性:情境模拟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

4.创造性:情境模拟教学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情景模拟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1.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创设富有真实性和趣味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模拟活动。

3.组织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任务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指导操作:教师对学生进行实地操作指导,确保学生在情境模拟活动中掌握化学知识。

5.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情境模拟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身能力。

三、情景模拟教学的优势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模拟教学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境模拟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情境模拟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浅谈情境教学与化学学习

浅谈情境教学与化学学习

浅谈情境教学与化学学习
情景教学是一种基于经验主义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学习者置于具体的实际情境中,让他们通过参与和互动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化学学习中,情境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情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习既包含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包含实验技能的培养。

情景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实验,锻炼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情景教学还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某种化学实验失败的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原因、调整实验条件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情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参与度。

化学学科往往被学生认为是难以理解和枯燥无味的,而情境教学可以通过情景的设置和故事的编排,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通过模拟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溶解的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主动去学习和了解有关酸碱的知识。

对初中化学教学情景的创设的探究

对初中化学教学情景的创设的探究
氛围 。

四、 利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 精彩的化学故事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 习兴 趣 , 引发学生探 究化学 的 动机。因此 , 我们在化学课上 , 可以寻找相关 的化学故事 , 创设 化学教 学 情景 , 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如 关于维 生素 的认识 , 可 以用 远洋 轮船上 船 员常患一种奇怪病为例创设情景 , 即早期 的远航时 , 船上没 有冷藏设 备 , 船员们只能吃些保质时间长的食物 , 长 时间吃不上新鲜蔬 菜和水果 。航 行期间船员们经 常病倒 , 症状 是脸 色 暗黑 、 牙 龈不 断渗 血 、 浑 身 出现 青 斑, 许多船员甚至 因此而死 亡。一次 , 患病 的船员 被迫 留在 了途 经 的一 个荒岛上 , 他们采摘红红 绿绿 的野果 调节 口味并用 以充饥 。过了几 日, 奇迹 出现 了, 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去 , 反 而恢 复 了健康 , 你 知道船员们 患 的是什么病吗?野果为什 么能使 他们恢 复健康 呢?通过 这个故 事激 发 了学生的求知欲。现在有经验的远航船员 , 为了节约因冷藏新 鲜蔬菜 和 水果耗费电能 , 船上时常带一 些黄 豆之类 的物 品 , 以保证 船员 的身体健 康, 你知道又是为什么吗 ?从而进一步激发 了学生 的认知 好奇心 和求 知 欲, 这对维生素 的认识就不仅 仅是 只是教 材 中的相关 内容 了, 更大范 围 地拓宽 了学生对化学知识 的认识 。 化学教学 中创设情景 , 其方法和途径是很 多的 。 如多媒体 创设情 景 、 对话表演创设情景 、 图示创设情景等 ; 尤其 是随着现代教育 技术 的发展 ,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为教 师们广 泛应用 , 它能把 生动 的图像 、 清晰 的文 字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动态地显示 在屏幕上 , 从 而高效率地激 发 学习的兴趣 ,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 优化 教学情 境 , 增 强其效果 。当然 , 情 景教学的创设 , 它也是教师教 学技 能的综 合体现 , 强调教 师不但 要深 了 解课程标准 、 教材 、 学生 , 还要 有 自我较完 善的知 识体 系 , 才能 刨设好 用 好情景教学 。情境是放飞思想 的舞 台, 问题 是打开思维 的钥匙 。课 堂教 学 中只要教师与学生 的思维剧烈碰撞 , 产 生火花 , 就能 开出鲜艳 的花朵。 因此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有刺激性 的问题情境 , 把孩 子领进精彩 的 问题空间 , 让学生在刺激性情境 中尽情 飞翔 、 尽情想象 , 让 问题 意识在 学 生的心 中产生 , 从而让 问题教学在化学课堂盛开 出鲜艳的花朵 ! ( 作 者单位 : 安徽省霍邱县姚李职业 高级 中学 2 3 7 4 0 0 ) 楼 以及北京天坛等 , 让 同学们 了解 到我们 的祖先 是多 么的智 慧 , 激发 学 生 的创新思维 能力 ; 还可 以去桂林 、 苏州 杭州 以及庐 山瀑布 等风景 优美 的地方 , 让 同学们 了解 到 自己生活 的 国家是多 么 的优 美 , 从 而增强 同学 们 的爱 国之情 。 此外 , 需要注意 的是 , 民族精神培养 的同时 , 还需要充 分结合 时代 精 神; 要知道 , 时代精神是在继 承 民族优 良传统 的基础 上 , 所做 出的 升华 , 比如长征精神 、 延安精神 等等 , 那 么要有 效的统 一和 衔接 民族 精神 以及 时代精神 的培育 , 不能够 将其 分裂开 来。要在 高 中历 史教学 中 , 让 同学 们认识到改革开放 的重要性 。

浅谈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林玉珍有化学专家曾打过这样的一个比喻:如果说化学教学目标是骨,化学教学内容是血,那么情境就是包裹骨和血的肉,有了精心设计的情境,化学教学才会圆润、丰满、光彩照人。

说得多精辟,准确地说出了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参加国培,我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到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真实的化学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能够刺激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让学生首先对面临的真实情境感兴趣,进而愿意深入学习和探究情境中包含的化学学习内容或者进一步学习基于情境拓展的其他化学学习内容。

如在学生学习课题1时,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让学生一开始接触化学就觉得化学很有趣,愿意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化学。

在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中,我带了一瓶雪碧走进教室,所有的学生好奇心大发,都在猜想我带了雪碧要干什么,一瓶雪碧就牢牢抓隹学生的注意力,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高。

在国培的学习中,看了王严老师的“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王严老师选择了奥运火炬这一真实情境素材,本来设计奥运火炬是非常神秘、要求又非常高的一项活动,似乎距离我们的初中生非常遥远。

学生之前从未想过,我们用学习的化学知识就可以实现。

当王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基于对燃烧条件的认识,完成火炬设计,并较为详细地展示这一真实情境驱动下的任务时,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真实任务的动机就被激发出来,自然会兴趣高昂地投入活动当中。

由此可见在化学教学中创造真实的情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帮助学生建立从化学视角认识世界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建立起化学的视角,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看待社会生活和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树立全新的价值观、发展观和科学观。

教学情境的设置与化学教学的关系

教学情境的设置与化学教学的关系

教学情境的设置与化学教学的关系摘要:化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从普通的接受转化为感官、思想、行为的全方面接触。

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情境;化学教学;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基本概念。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创设科学探究活动实际上就是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

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地引导下自主构建的。

而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和调控能力、合作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成败。

什么是教学情境呢?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

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为什么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呢?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主,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基本不需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学生也只是把知识记住背会,没有真正理解和应用。

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

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
生从 真 实 的 情 境 中 发现 问题 ,有 针 对 性 地 展 开 讨 论 , 提 出 解 决 问 题 的 思 路 ,使 学 生 认 识 逐 渐 得 到 发 展 。
( )化 学 教 学 中 实施 “ 境 探 究”教 学 模 式 的 一 情
可 行 性
1情 境 探 究 式 教 学 符 合 化 学 学 科 知 识 的建 构 特 .
变化 4 ( : 延伸 )是否 还能有 更好 的方法来 测
定 元 电 荷 的数 值 呢? ( 发创 新 ,并 延 伸课 外 ) 一 激
勘 , 免 i 军稚
E I I I f U _S, R I I RH ( M I I C ̄ , 'L + ; E A {
点 :大 多 数物 质 的组 成 、结 构 、性 质 的研 究 和 发 现 ,
都 是 从 “ 索 ” 开 始 的 。在 化 学 教 学 中 ,若 能 利 用 探
类 似 科 学 家 进 行 “ 学 研 究 ” 的 过 程 和 方 法 进 行 学 科
刨 设 学 习 情 境 可 以增 强 学 习 的 针 对 性 ,发 挥 情 感 在 教 学 中 的 作 用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使 学 习 更 为
有效 。 在 新 课 标 的 指 导 下 ,化 学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应 是 不 断地 发 现 问 题 、解 决 问题 的 思 维 过 程 。 因 此 在 化 学
习 ,通 过 创 设 合 理 教 学 情 境 ,促 使 学 生 积 极 进 行 探 究 学 习 。这 样 既 符 合 人 们 认 识 自然 的规 律 ,更 能 锻
密度为 p的带 电油滴 ,恰 能处于悬浮状 态 ,能求 出
该 油 滴 带 有 多 少 电 吗 ? ( 出 :元 电 荷 的测 定 —— 引 密立根油滴实验)

化学教学情景与化学教学情境辨析

化学教学情景与化学教学情境辨析

化学教学情景与化学教学情境辨析摘要“情境”与“情景”这2个词有时会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

通过对“情境”与“情景”的比较,尤其是通过对化学教学“情境”与化学教学“情景”进行比较,说明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以便广大化学教师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教学情景教学情境联系区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4个要素。

“情景”或“情境”教学是指创设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景”或“情境”,学生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其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创设教学“情景”或“情境”、确立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是要创设教学“情境”还是要创设教学“情景”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1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情景”和“情境”的注释情景:某个场合的具体情形与景象。

情境:情况;境地。

“情景指某一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空间中的具体情形;情境指某一段时间和空间许多具体情形的概括”[1]。

从词典的解释来看,“情境”一词所指的时空范围比“情景”要大,“情境”比“情景”包含着更多的情形,“境”中有“景”。

2 心理学家们的阐述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H.C.Lindgren)认为教育中有3个要素或焦点区域同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师有关,这就是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指学习者认识自己和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环境。

学习情境是指任何影响学习者或学习过程的因素或条件[2]。

林格伦指的学习情境是一个学习的大环境,包括了影响学习的所有因素。

我国心理学家陈琦、刘儒德在《当代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论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时写道:“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作者在叙述教学过程时写道:“创设情景。

正式上课之前,先来一段引子,唤起学生的兴趣……”[3]由此可以理解陈琦、刘儒德2位教授在使用“情境”与“情景”上是有针对性的。

化学教案学情分析万能模板

化学教案学情分析万能模板

化学教案学情分析万能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离子键的概念和电子式的书写。

(2)通过对HC1、C12形成的化学本质探讨,理解共价键的概念。

(3)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和科学品质,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共价键的本质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三: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练习等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什么叫离子键?2、形成离子键的微粒?3、离子键的成键本质?4、哪些元素之间可以形成离子键?【过渡】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思考与交流】1.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吗?2.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核外电子是通过什么方式排布的?为什么要结合成分子?建立能量结构性质模型【合作探究】以H比与HC1的形成为例,探究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问题】H 和C1之间是如何结合成为HC1分子?C1与C1之间是如何形成分子的?【讲解】氢原子和氯原子结构都是不稳定的,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就需要得到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一个电子,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那么两原子都可以达到稳定结构。

【引出】像氯气、氯化氢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讲解】让我们进一步深入的对概念进行一下剖析成键粒子:原子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间的相互作用成键原因:微粒由不稳定结构通过共用电子对相互作用后变成稳定结构成键范围: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某些不活泼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如AlC1s、BeC12)【对比归纳】上节课学习过的离子键和本节课的共价键做对比【思考与交流】3、在H比分子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何为0?共用电子对有无偏移?4、在HC1中,为什么H元素显+1价、C1元素显-1价?【讲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对比归纳】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原子种类,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的区别。

问题情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问题情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问题情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初中化学课是学生接触化学科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情景的应用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问题情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具体实践方法。

一、问题情景的概念及特点问题情景是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的问题化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问题或者教育活动中的问题,具有情景性和问题性的特点。

问题情景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情景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1. 引入问题情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讲解常见的化学反应时,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比如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引发学生对发酵过程和化学反应的好奇与思考。

这样的引入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

2.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问题情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而化学课堂正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关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这些问题情景的设计和组织,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增强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是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问题情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化学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浅谈情境教学与化学学习

浅谈情境教学与化学学习

浅谈情境教学与化学学习一、情境教学的概念和原理情境教学是一种将学习内容融入到真实情境中进行教学的方法。

它强调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环境结合起来,创设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学习内容,从而使其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情境教学强调“学以致用”,通过营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情境教学的原理是符合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的,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实践、参与,通过实际操作与情境的交互,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二、情境教学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在化学学习中,情境教学可以被广泛地应用。

化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其中的化学公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等概念往往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而情境教学为化学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实验、案例分析、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等方式,创设出具有真实情境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在学习化学反应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在学习化学元素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不同化学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元素的特性和用途。

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五、情境教学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示例1. 化学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来展示化学反应、化学元素的特性等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际实验中体验学习内容,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展示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过程,从而理解金属与酸的化学特性。

2. 生活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来引出化学知识,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化学知识的影子,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等化学问题,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情景与化学教学情境辨析
摘要“情境”与“情景”这2个词有时会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

通过对“情境”与“情景”的比较,尤其是通过对化学教学“情境”与化学教学“情景”进行比较,说明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以便广大化学教师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教学情景教学情境联系区别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4个要素。

“情景”或“情境”教学是指创设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景”或“情境”,学生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其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创设教学“情景”或“情境”、确立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是要创设教学“情境”还是要创设教学“情景”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1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情景”和“情境”的注释
情景:某个场合的具体情形与景象。

情境:情况;境地。

“情景指某一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空间中的具体情形;情境指某一段时间和空间许多具体情形的概括”[1]。

从词典的解释来看,“情境”一词所指的时空范围比“情景”要大,“情境”比“情景”包含着更多的情形,“境”中有“景”。

2 心理学家们的阐述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H.C.Lindgren)认为教育中有3个要素或焦点区域同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师有关,这就是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指学习者认识自己和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环境。

学习情境是指任何影响学习者或学习过程的因素或条件[2]。

林格伦指的学习情境是一个学习的大环境,包括了影响学习的所有因素。

我国心理学家陈琦、刘儒德在《当代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论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时写道:“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作者在叙述教学过程时写道:“创设情景。

正式上课之前,先来一段引子,唤起学生的兴趣……”[3]
由此可以理解陈琦、刘儒德2位教授在使用“情境”与“情景”上是有针对性的。

3 化学教育界的阐述
《化学教学论》一书认为:教学情境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此外,教学情境中也可能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教学情境就是“教学的情感环境”,只要在讲授新课之初设置某种情景、引发有利于后继教学的情感就是实行情境教学了,以至于把“教学情景”作为“教学情境”的同义词,对两者不加以区分[4]。

《化学教学论》一书的观点非常鲜明,在论述中明确表示了“教学情境”与“教学情景”的区别。

《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一书在论述好的化学问题具有的一般特征时,写道:“2.新颖的问题情景”,可是在后面的具体论述中却又是这样写道:“良好的化学问题设计需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

……”[5]
该书不加区别地在同一段论述中使用了“情境”和“情景”2个词,容易让读者错误地认为“情境”与“情景”就是同义词。

《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一书认为:学习情景实质上是一种优化的、特定的学习环境。

学习情景中既有“情”又有“景”,“情”是情感体验、动机培养,“景”是学习环境、知识文化背景和各种活动[6]。

而《化学探究学习论》认为:化学学习情境是与一定的化学知识内容相关的文化、环境和活动等。

化学学习情境的“情境”是既有“情”又有“境”,是“情”“境”互融的[7]。

这两本不同的著述中分别使用了“情境”和“情景”,从中可以看出,“情景”与“情境”应该是同义词了。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一书指出:化学教学“情景”是指,在化学教学中能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学习过程的各种景物。

这里的景物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景素材,指的是与化学学习主题相关的、能够激起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背景知识和学习材料[8]。

《化学教学设计论》一书指出:情景教学是指创设有真实事件或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创设情景就是根据学习者的发展需要创设真实的情景,使学习者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景中发生[9]。

4 新课程标准的阐述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提出的5条“教学建议”中,有3条提出了创设教学情景的建议: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情趣;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10]。

以上2本书及新“课标”中都使用了创设教学“情景”而不是创设教学“情境”这个词,笔者的理解是创设教学“情景”比创设教学“情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创设教学“情景”更多地是针对具体的某一节课或需要解决的某个具体问题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5 总结
通过比较,笔者发现:第一,目前各位专家以及新课程标准都一致认为创设教学“情境”或创设教学“情景”的目的都是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创设教学“情境”或创设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各位专家在化学教学“情境”和化学教学“情景”的名称使用上较为混乱,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有的专家认为教学“情境”与教学“情景”是有区别的,有的专家认为教学“情境”就是教学“情景”,由此产生了在同一篇文章使用“情境”和“情景”2个词的混乱现象。

第三、教学“情境”之中包含着教学“情景”。

相对于教学“情境”而言,创设教学“情景”是针对时间较短、活动空间较小的教学活动进行的教学设计,如某节课或某个具体问题,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创设教学“情境”是针对时间跨度相对较长、活动空间相对较大的教学活动进行的教学设计,如单元教学设计或一个较大型的探究活动,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考虑的因素比创设教学情景时要
更全面周到。

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产生的。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总之,创设教学情景本质就是提供或呈现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素材,进而引发学生后继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一系列活动,是学习的“催化剂”。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本文在撰写时得到了云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林俊兰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李行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1067
[2]林格伦(H.C.Lindgren)著.章志光,张世富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3:9-11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35,235
[4]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4
[5]王祖浩,张天若等.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1
[6]毕华林.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34-135 [7]毕华林,刘冰.化学探究学习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12
[8]郑长龙.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24
[9]江家发.化学教学设计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