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成功观:“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史记李斯列传优秀读后感
史记李斯列传优秀读后感史记李斯列传优秀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史记李斯列传优秀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史记李斯列传优秀读后感1李斯是楚国人,当时只是一个地方小官。
有一次,李斯发现厕所里的老鼠,生存环境非常差;而粮仓里的老鼠,生活环境特别好,有着吃不完的粮食,于是李斯感慨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
”意思是说,一个人是不是有才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平台。
于是,李斯就把官辞了,投奔了当时齐国一位大师,这位大师就是大名鼎鼎的荀子,李斯跟荀子学习帝王之术,也就是如何治理一个国家的道理。
过了一段时间,李斯觉得自己已经学有所成,应该找一个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
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去当时最强大的秦国。
李斯到了秦国之后,投奔到当时秦国最有权势的吕不韦门下,吕不韦很快就发现李斯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就把他引荐给秦始皇,于是,李斯终于有了施展自己理想抱负的平台,在秦国消灭诸侯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觉得李斯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人,他从老鼠哲学中受到启发,并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付诸行动,辞官投学,努力提升自我的能力,最终在秦国统一中国这个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人生好戏。
我感悟到:一个人首先有心存远大志向,然后付诸行动,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才能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相反,如果一味好吃懒做,只能让理想变成梦想和空想。
李斯在中国历史上可谓鼎鼎大名,他辅助秦始皇成就帝业,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坚决拥护郡县制,避免秦朝重蹈周朝覆辙;他协助秦朝制定统一的典章制度,从此中华“车同轨、书同文”;他刻下了泰山第一块石刻,自此李斯小篆名扬四海。
然而他终究没有成为后人所仰视的圣人,这些功绩终究掩饰不了在他萎缩的人格的驱使下的卑鄙的行为。
正如题目所言,他永远都只能算作是“大历史中的小人物”。
史记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译文】李斯是楚国上蔡人。
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
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
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
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国去。
在临行之前,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一个人若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
如今各诸侯国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
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
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
所以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
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非难社会、厌恶功名利禄,标谤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士子的本愿。
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
”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请求充当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
这样就使得李斯有游说的机会,他对秦王说:“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机会并能下狠心。
从前秦穆公虽称霸天下,但最终没有东进吞并山东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诸侯的人数还多,周朝的德望也没有衰落,因此五霸交替兴起,相继推尊周朝。
自从秦孝公以来,周朝卑弱衰微,诸侯之间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地区化为六国,秦国乘胜奴役诸侯已经六代。
现如今诸侯服从秦国就如同郡县服从朝廷一样。
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就象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足以扫平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这是万世难逢的一个最好时机。
倘若现在懈怠而不抓紧此事的话,等到诸侯再强盛起来,又订立合纵的盟约,虽然有黄帝一样的贤明,也不能吞并它们了。
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
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那么,下面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李斯列传原文: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
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
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
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
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谏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成也仓鼠,败也仓鼠
成也仓鼠,败也仓鼠——述评李斯一、人物介绍1、李斯的主要生平事迹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姓李,名斯,字通古。
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人,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得秦王赏识,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因韩人郑国间谍案,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为秦王嬴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李斯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
被任为丞相。
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沙丘病死后,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具五刑,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以上基本照抄自百度百科)2、李斯所处的时代环境李斯主要活动在战国末年和秦朝。
当时正值大争之世,旧规则已被打破,新规则还没有形成,处于纷乱之末,大定之初的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在那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在思想上,由于人们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产生了诸子百家争鸣;在政治上,七大诸侯展开角逐,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的局面。
为了争霸称雄,增强国力,各国不拘一格网罗人才,而很多士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竞相兜售自己,因此,人才流动十分的频繁,人才流动也很自由。
3、太史公对李斯的评价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
历史趣谈关于李斯的生平简介 历史上李斯是什么人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关于李斯的生平简介历史上李斯是什么人物
导语: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李斯人如其名,他的一生为了帝王之术,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不断四处游走,终于投靠了天下最强大的国家,秦国并且做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李斯人如其名,他的一生为了帝王之术,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不断四处游走,终于投靠了天下最强大的国家,秦国并且做了秦国的丞相,文采飞扬又兼具政治家的、纵横家的能力,结果却败在了一个奸臣手里,不得不说他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
李斯是历史上很令人惋惜的人物,他曾经是如此地耀眼、成功。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他是当时最有名的政治哲学家荀子的高徒,学成之后,向老师辞别,去秦国寻找出路。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这是李斯在临行前向老师说的话,大概的意思就是,秦国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国家,秦国的发展势头很强劲,看得出秦国必定会图谋一番大事业的,这正是扬名立业的好机会,作为一个人,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而我是个读书人更将受到常人不同的看待,如果我不积极寻求出路,是会被人讥笑的。
作为一个读书人,读书固然重要,而名利也是自己的追求,我说不爱名利那不是真的。
就李斯爱好名利这一点,被后世人诟骂,但是笔者反而觉得,李斯才是真正的君子,他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直观地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渴求,同时也希望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本身就没错,而且即使李斯当上了丞相,那也是凭借他的一己之力,他有那个本事,再说,他在丞相之位也帮助秦始皇做了不少事情。
在李斯看来,秦国的统一
生活常识分享。
李斯的“老鼠论”
李斯的“老鼠论”
“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
骂人最难听的字是贱,做人最大的悲哀是穷。
混的不如意,还怨天尤人,说自己淡泊名利,这不是一个有为青年的该干的事。
李斯的这话接地气,有能耐就该积极入世,没能耐就该努力学。
李斯能有如此见识,就不得不说他著名的“老鼠论”:“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
厕所的老鼠,吃的不干净,人和狗一靠近,就吓的躲开,可粮仓里的老鼠,吃的都是上好的粮食,居住在宽敞的大房子里,不用担心老鼠和人的打扰,李斯就感慨这人就跟老鼠一样,有才没才,生活好坏,就看你处在什么环境。
用政治课上学的就是客观决定主观,法家思想讲究经世致用,李斯从一楚国小吏,爬升到秦国丞相,到始皇帝去世之前,始终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留下浓厚一笔。
人生无常,“成也老鼠,败也老鼠”,老鼠所在意只是自己的私利,在粮库养肥的老鼠,岂能不安逸,警戒度一降低,被赵高陷害,临刑时,还对着自己的小儿子,怆然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到死想的还是自己的小日子。
李斯《谏逐客书》赏析
李斯《谏逐客书》赏析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弗内,士而弗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於侧也。
夫击甕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甕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
秦朝法家思想李斯
秦朝法家思想李斯李斯,李氏,名斯,字通古。
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下面是有秦朝法家思想李斯,欢迎参阅。
秦朝法家思想李斯李斯,姓李,名斯,字通古。
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赵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
被任为丞相。
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秦朝法家思想李斯人物生平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厕所见到老鼠吃人粪,一见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吓跑了。
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的偷吃粮食,也没有人去管。
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应该象在粮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才能为所欲为,尽情享受。
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
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史记·李斯谏秦始皇焚书坑儒》全文、翻译和鉴赏
《史记·李斯谏秦始皇焚书坑儒》全文、翻译和鉴赏(节自《秦始皇本纪》)(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①。
仆射周青臣进颂曰②:“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③,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 始皇悦。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④: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⑤事不师古而长久者,非所闻也。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始皇下其议。
丞相李斯曰: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
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
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
今天下已定,法令一出,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
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建立。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⑥; 以古非今者族⑦; 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⑧;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⑨。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 制曰: “可。
”【译文】(三十四年),秦始皇在咸阳宫设置酒宴,有七十二位博士前来敬酒。
有位仆射名叫周青臣的走上前赞颂道: “从前秦国的地盘不过千里之阔,而今仰仗陛下的神威,平定了天下,驱逐出蛮夷,日月所照耀的地方,没有不归附、服从的。
还将分封诸侯改为设置郡县,人人都安居乐业,又无战乱之灾难,这样可万代相传不变。
李斯的遭遇启示我们做人私心不能太重
李斯的遭遇启示我们做人私心不能太重李斯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但他的一个错误决定,最终让他身死名灭,让人可悲可叹。
李斯是一个名利心很重的人。
年轻时做郡吏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吃脏东西,听到动静就吓得东躲西藏,后来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囤积的粟米,压根就不害怕人。
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于是跟随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学成后跟荀子辞行时说了一句名言:“故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后到秦国,得到秦王的重用,干出了一番掀天揭地的大事业,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功被任命为丞相,为秦始皇治理天下做出了卓著贡献。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皇族子弟。
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宴,文武百官都前来给李斯敬酒祝贺。
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
李斯慨然长叹道:“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
’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
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
然而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如果这时候急流勇退,李斯就可以名垂千古了。
然而李斯舍不得这样做。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巡行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诏书中说:“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快到咸阳参加葬礼,然后安葬。
”书信都已写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书信和印玺都在赵高手里,只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和赵高及五六个亲信宦官知道始皇去世,其余群臣都不知道。
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有正式确立太子所以保守秘密,把始皇的尸体安放在一辆既能保温又能通风凉爽的车子中,百官奏事及进献饮食还像往常一样,宦官就假托皇帝从车中批准百官上奏的事。
这就给赵高实施阴谋提供了可乘之机。
赵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在雄才伟略的秦始皇面前他是不敢兴风作浪的。
从李斯的“生死五叹”说起
从李斯的“生死五叹”说起作者:陈剑宁来源:《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年第02期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精彩而深刻地记述了秦国李斯由一闾巷布衣,到位列三公,再到助桀为虐、为虎作伥,最终被赵高、胡亥所杀的全过程,批判了李斯贪求功名富贵,一切以个人得失为转移的极端自私、极端懦弱,养虎贻患,玩火自焚的可耻本性。
为了警示后人切莫过分热衷对富贵权势的追求,切莫对贫穷卑贱的过分恐惧,做人做官应该坚持原则,走得正、走得直,司马迁不惜笔墨描绘了李斯悲剧的心路历程——李斯的“生死五叹”,现在读之,仍栩栩如生,令人深思不已。
李斯的第一次感叹是“厕鼠之叹”。
李斯年轻时当过小官。
有一次,他看见老鼠在厕所里吃脏东西“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遇到人或狗来,吓得立刻四处逃窜,“近人犬,数惊恐之”。
他由此想到在堆满粮食的仓库里的老鼠却自由自在不受惊吓地吃着上好的粮食,“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①。
同样是鼠,两相对比,差别竟如此之大,他不由得感叹说:“人之贤不肖譬如老鼠矣,在所身处耳!”②即人的高贵和没有出息就如同粮仓里与厕所里的老鼠一样,是由其所处的环境好坏决定的啊!这“厕鼠之叹”,反映出李斯对权力地位的极度渴望。
于是李斯“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开始拼命向上爬,跻身到权贵之列。
弃掷小官不做,过后,再投吕不韦门下,寻找机会接近嬴政,开始了不懈地向权力高峰的攀爬。
不久,以不足800字的巨文杰作《谏逐客书》,让其才华谋略广为人知,不仅让嬴政对他刮目相看,迅速收回“逐客令”,成为秦王的重要客卿,而且进入了秦国政治的最高层,开始了飞黄腾达。
李斯的第二次感叹是“荣耀之叹”。
经过多年的奋斗,李斯已经深得秦始皇的信任重用,当上丞相,位极人臣,尊荣显赫。
女儿全部嫁入皇室,儿子婚配的也全是公主。
一天,李斯任三川郡守的长子李由告假回家,李斯为此大宴宾客,文武百官前来祝贺捧场,门庭若市,车马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谏逐客书-精美版
• 三、学成之后选择入秦,助秦统一天下。 • 离间各国君臣,灭六国:“先灭韩,以恐他国” • 韩国怕被秦国灭掉,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
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后来,郑国 修渠的目的暴露了。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 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这就是有名 的《谏逐客书》。 • 四、沙丘之变 • 胡亥在位两年多,被赵高所杀,5天后赵高被子婴所杀,46 天后子婴被项羽所杀。 • (李斯“黄犬之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 狡兔,岂可得乎?)
• 妒杀韩非 • 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 • 废分封。郡县制比之分封制是一个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
一。 • 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修驰道车同轨
• 不因人废言,不因言废人
重点:客 1.客卿。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 官员的人。后泛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 2.门客: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如《儒林外史》中 “一个娄老爹 ,不过是太老爷的门客罢了,他既害了病,不 过送他几两银子,打发他回去。” 3.家塾的塾师。如《赵氏狐儿》中:“不如只在我家中做个门 客,抬举你那孩儿成人长大,在你根前习文。”
拓展重点:秦始皇“逐客”的原因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gài]渠,已而觉。秦宗室大
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 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翻译: 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
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 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 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 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 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jie寇兵而赍jī盗 粮”者也。
11 《谏逐客书》
运用长短句、整散句的 变化,对偶、排比的尽 情铺陈,段末的一句判 断、一句反诘、一句假 设,步步蓄势,层层渲 染,给人客卿的功绩有 说不尽之感。
结构技法
第二段是如何论证“逐客之过”的? 请梳理第二段的行文思路并谈谈运用 了那些论证方法。
课文内容
论证思路Biblioteka 论证方法语言特色首先:写秦王喜取异国宝物,提出
试以本文为例,说说李斯文章的语言特点。
深入探究
1.试分析《谏逐客书》一文的论证思路。 第1段正面论述历史上客卿对秦国的贡献,先纵情放开,铺叙八位客卿有功于秦的事实,用一连串排比句尽情铺写,
给人以客卿之功绩说不尽之感;然后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一句作结,一放一收,恰到好处。第2段抓住秦王使物用 人之间的尖锐矛盾,揭露逐客之非,先尽情铺叙秦王喜爱异国的美色、音乐、珍宝,然后用“今取人则不然”一笔收拢, 得出秦王重物轻人的结论。使文章既有强大的逻辑力量,又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李斯的一生是从叹鼠到叹黄太犬的过程。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 传》中有“四次叹息”:一叹:见厕鼠、仓鼠;二叹:贵为丞相; 三叹:篡改始皇遗诏;四叹:身具五刑。
文体知识
《谏逐客书》,书,指上书,奏 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 的一种文体。 《谏逐客书》是古代最优秀的一 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犀利 深刻、论辨雄健,富有气势。
读诗识人
燃除六籍忍坑儒, 本欲愚人卒自愚。 若使当时甘被逐, 东门牵犬欢应无。
李斯简介
李斯的一生可以用他自己的三句话来概括
“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东门逐狡兔,岂可复得!”
李斯简介
厕鼠与仓鼠:李斯生命中的转折点
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作管理文书的小官。看到公署厕所里的老鼠 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
李斯入秦文言文翻译
李斯学成,思归楚,然见楚地风俗鄙陋,政治腐败,百姓疾苦,心忧之。
一日,荀子谓李斯曰:“子之才,吾知其必能治国安民。
然楚地非子所能施展抱负之地,吾闻秦王政明察秋毫,贤能之士多被其用。
吾劝子往秦,或许能一展所长。
”李斯闻言,心中一动,遂决意入秦。
李斯遂辞别荀子,西行至秦。
初至秦,李斯以门客身份投靠于秦国丞相吕不韦。
吕不韦见李斯风度翩翩,谈吐不凡,心中暗喜,留李斯于府中,以为宾客。
李斯在吕不韦府中,得以近距离观察秦国政治,见秦国法制严明,赏罚分明,不禁心向往之。
时秦王政闻李斯之名,欲见其面,遂召李斯入宫。
李斯入宫,拜见秦王政,政见其风度,问曰:“子自楚来,有何见闻?”李斯对曰:“臣闻秦地广土众,大王贤明,法制严整,天下莫不向往。
臣愿效犬马之劳,为大王出谋划策,以辅佐大王成就霸业。
”秦王政闻言大悦,遂拜李斯为客卿,赐予食禄。
李斯于是投身于秦国政治,日夜思索,以求为秦国谋福。
李斯深知秦国富强之基在于法制,于是向秦王政进言:“大王,臣闻天下之所以乱,皆因法制不立。
臣请大王整饬法制,以法治国,则国无不治矣。
”秦王政从之,遂任李斯为法吏,命其制定律法。
李斯于是广集天下贤才,编纂《法经》六篇,以规范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
李斯之法治,使秦国国力日益强盛,百姓安居乐业。
李斯在秦,不仅制定律法,还积极参与国家政治,为秦王政出谋划策。
秦王政欲并吞六国,李斯献策曰:“大王,六国虽强,然皆可逐个击破。
臣请大王先取韩、赵、魏,再攻楚、燕、齐,必能统一天下。
”秦王政从李斯之策,遂兴兵伐韩。
韩王不敢战,献地请和。
李斯又劝秦王政,先攻赵、魏,再取楚、燕、齐。
秦王政依计而行,果如李斯所料,六国相继败亡,秦国一统天下。
李斯因功被封为丞相,位极人臣。
然李斯虽居高位,却不忘初心,勤勉为国。
秦国百姓感其恩德,皆称颂不已。
李斯入秦,从一介布衣,至位极人臣,实乃因其才智过人,忠诚为国。
其一生,可称之为“智取天下,忠心报国”之典范。
后世之人,皆以李斯为楷模,效仿。
李斯的成功观:“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李斯的成功观:“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李斯的成功观:“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曾经做了30多年秦国丞相的李斯,在历史上让他最露脸的就是他给秦始皇出的那个“焚书坑儒”的馊主意了。
李斯自己也是个读书人,可也正是这位读书人在历史上第一次把读书人给狠狠地“坑”了一把。
(对了,“坑”的这个意思是不是就是从这里来的呢?值得研究)。
在秦国驱逐宾客的时候,李斯写了一篇题为《谏逐客书》的报告呈给秦始皇,报告摆事实,讲道理,也的确写得洋洋洒洒,在《古文观止》里占了一方位臵。
不过,李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出道前那句“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的名言。
因为,正是这句慨叹让李斯离开自己的故乡楚国,来到秦国,并在那里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虽然,李斯后来很不走运,碰上指鹿为马的赵高这种忒不地道的主儿以至于落得被夷灭三族的结局,但是不管怎样,李斯是至少曾经成功过了的——对于成功人士我们总是很景仰的——而激励他鞭策他走向成功的未尝就不是这句话。
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人。
李斯年轻的时候在郡县里做过一阵子管理文书的小“公务员”,估计还远远没有现在的乡镇干部那么拽。
他能写得一手锦绣文章,自然是个好读书,爱想事的青年。
李斯在他们机关里的公共茅坑(那时候的衙门恐怕也没有现在的政府办公楼那么豪华气派,更没有什么洗手间了)里看到几只老鼠混迹其中,吃些脏东西,身上自然也是脏兮兮的。
每当人或狗进来的时候,还被吓得魂飞魄散,屁滚尿流,着实悲惨。
无独有偶,他又在粮仓里看到另外几只老鼠,身边的粮食堆积如山,住的粮仓当然也够宽敞,而且没有人和狗过来骚扰,可谓养尊处优。
李斯想了想,就感慨上了:这人啊,有出息没出息,就跟老鼠没区别阿,就看他处在什么环境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李斯的感慨在今天何尝不是这样呢?工地上的农民工,吃得孬,住得差,干得累,挣得少,而且一年到头还不一定拿得到工资,只能通过爬塔吊“秀”一下才能拿得到自己的血汗钱。
论“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暗含的激情
论“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暗含的激情经历过社会世事毒打的人都非常认同秦朝李斯对他老师荀子说的这句话: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可是对于他后面这句话却知之甚少,甚至有的人听了他这句话都捂住耳朵不敢再听,是这句话太深刻了,把人们的心都扎出血来了。
现在讲究平等,以前和现在的外国都还有等级之分,贫富差距太大,贫富都分开居住,平时很少接触。
身处卑贱地位的人内心深处无不以此为耻辱。
穷困潦倒有志难伸的人都处处以“天下无伯乐”“徒有羡鱼情”的悲情来自比。
这些人始终处于受害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一旦听到让他们摆脱卑贱,摆脱穷困,让他们做些事,让他们富起来,他们听了就害怕,逆来顺受惯了,突然翻身去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事,又犯嘀咕:对我这么好,这是要害我!我现在挺好,不用对我好。
好机会就这样白白地溜走了。
李斯能挣脱这些束缚心智的牢笼实属不易,他不仅想让自己挣脱,还在替他人砍断,可惜他人很少有能理解他的本心的,都以为他是在蛊惑自己。
李斯也很无奈。
李斯很平静地说,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所以他说完就“西说秦王矣”。
李斯学成后就要大显身手,知行合一,后世王阳明的学问和他有一拼。
而都认为李斯和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其实不能因为荀卿继承了儒家的衣钵就说他不能通晓其他学问,也不能就此认为他不能讲述其他学问。
儒法道等学问是归于一的,后世把这些都割裂开是人为的划分界限,很符合经济学的“细分多利”。
一个西瓜不贵,可是切成小块做成果盘就贵了,一个道理。
人们不能把知晓的道理付诸实践,就和人们知道“处在穷困潦倒之中,经常指天骂地,糊弄自己摆烂挺好”一样。
“非士之情”,不是不一样的你该有的态度,你应该和李斯一样,摆脱穷困,动起来!。
成于才华,亡于功利——李斯的悲剧,何时不再重演?
成于才华,亡于功利——李斯的悲剧,何时不再重演?生活没有多少新鲜事,都是历史在重播。
为了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唐太宗李世民说要“ 以史为镜”,告诫人们,不管是个人发展,还是治国理政,都要多吸取历史教训,少干糊涂事。
我们今天从李斯的一生际遇里,汲取些什么呢?一、处底层,渴望出人头地李斯,楚国上蔡人。
此君一生有两大特点,一是有才华,水平高。
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二是功利心极重。
李斯从厕鼠吃粪便,仓鼠吃粮食,联想到不同环境、不同社会地位对人尊卑贵贱的影响。
进而认识到,人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地位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穷困潦倒。
最后得出结论:地位卑贱的人一定要博取功名改变命运,出人头地。
李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李斯,一个有才华、有思想的李斯,一个不愿过平淡生活、一定要出人头地的李斯,信心满满的出发了。
李斯在荀子那里学成帝王之术,便直奔秦国。
先做吕不韦的门客,后当秦王嬴政的侍卫,终于来到了秦国权力的中心,为一展宏图找到了最好的舞台。
二、凭才华,实现平步青云颇通帝王之术的李斯做不了帝王,但可以服务帝王,成就帝王。
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李斯的才华,遇到了识货的买主——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
秦始皇有备而来的李斯初到秦国,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秦王嬴政继位。
李斯所学,好像专为嬴政而备。
“建议狂人”李斯立即开启了这对君臣互相成就的辉煌历程。
李贽曾说:“秦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
李斯的才学不是浪得虚名。
围绕秦王的统一大业和中央集权,他为嬴政提了一系列的建议,这些建议及时、实用、很有价值且影响深远,而且大多都被嬴政采纳,李斯也随之平步青云。
(一)上《论统一书》,建议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一统天下。
还是嬴政侍卫的李斯,就利用职务之便,上《论统一书》,劝秦王抓住“万世之一时”的良机,勇敢的担当起“天下一统”的历史责任。
李斯的建议深得王意,坚定了秦王得信心,更激发了秦王统一天下的豪情。
李斯的经典语录大全
李斯的经典语录大全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语录吧,语录具有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
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算得上是走心的语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斯经典语录,欢迎阅读与收藏。
1、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
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
2、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4、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5、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6、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
7、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8、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9、昔者穆公制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10、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11、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择土壤,方能成其大。
12、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最新古代汉语《谏逐客书》教案
古代汉语《谏逐客书》教案《谏逐客书》·李斯一、李斯其人李斯 (?—前208),楚国上蔡人。
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曾与韩非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
早年为楚小吏,后入秦,推行一系列加强君王专制的措施,官至丞相,助秦统一天下。
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积极主张废除诸侯,行郡县。
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改革典章制度。
始皇死后,为赵高陷害谋反而被腰斩。
秦代因其所历时间很短,没有留下更多文学作品,而李斯却有《谏逐客书》及《泰山刻石文》、《琅琊台石刻》传世,所以以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史记·李斯列传》中的几个典型情节厕鼠与仓鼠:李斯生命中的转折点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
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
於是李斯乃歎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贵贱穷通,所在自处”——李斯形成自己的人生观,通过厕中鼠和仓中鼠的强烈对比,表现出他倾慕富贵荣华,认为自己该身居高位,不甘沦落下层的心理。
师从荀子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李斯认为楚王不足成事,而秦王恰好是能的天下的帝王,现在这个时候正是白衣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机会,李斯还说“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贫困”最大的耻辱和悲哀莫过于卑贱和贫困,而人们一旦卑贱贫困便非难社会,说自己与世无争,厌恶功名利禄,这不是李斯这种人的本愿。
于是李斯西入秦国,奔向他的大好前程去了。
吕不韦门下客到客卿至秦,会庄襄王(异人)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
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李斯因以得說,說秦王曰:“……自秦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東為六國,秦之乘勝役諸侯,蓋六世矣。
今諸侯服秦,譬若郡縣。
夫以秦之彊,大王之賢,犹灶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
今怠而不急就,諸侯復彊,相聚約從,雖有黃帝之賢,不能並也。
李斯名言名句大全
李斯名言名句大全李斯的背景介绍李斯,战国末期赵国人,李牧的侄子,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曾任秦国的丞相和相国,对统一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斯的言行经典,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这些名言名句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智慧,还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
李斯的政治智慧李斯的治世观1.“明君所以为天下父母者,虽父母亲疏贫贱,若一人独行举义必遭忠厚之议,险也。
”2.“安定则一家不亡,争行将相则七国征伐。
”3.“秦初得天下,诸侯比属,故兵革日起。
”李斯的统一观念1.“兼并弱敌而令日至,此战国之法也。
”2.“法者,人所以行便於众善也,得亏国之法者责。
”李斯的权谋手段1.“制发牧而克获者能位。
”2.“纵满数依隙孑于人,犹折木石而间之。
”李斯的重视教育1.“欲即其人,非显非猛贵其文。
”李斯的军事智慧李斯的兵法观1.“备疆土而御四方,备器械而谋兵革。
”2.“兵者,国之大事,地之重器。
”李斯的消灭敌人策略1.“不若用谋断生,用土地亡敌。
”2.“敌人断食水断,塞归流者存。
”李斯的保卫边疆策略1.“国防者战险之备,不听谋止安亡之时。
”2.“边地得长城之益,使贫富并事农夫。
”李斯的胜利秘诀1.“兵胜之再败,则必无虑也!”李斯的文学智慧李斯的文学观1.“文无显者,显於其义。
”李斯的文学优秀作品1.《李斯赋》:“腾蛇乘风起高空,桥兰垂带春可冻。
轻薄无情后主字,白鸟人公字不穷。
”李斯的艺术修养1.“夜中游春水,版枫如落日。
”结语李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的名言名句集中体现了他的治世观、统一观念、权谋手段、重视教育、兵法观、消灭敌人策略、保卫边疆策略、胜利秘诀、文学观、文学作品和艺术修养等多个方面。
这些名言名句不仅是对他智慧和才智的体现,也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财富。
通过研究和学习李斯的名言名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学等领域的发展和变革,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指导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和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斯的成功观:“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曾经做了30多年秦国丞相的李斯,在历史上让他最露脸的就是他给秦始皇出的那个“焚书坑儒”的馊主意了。
李斯自己也是个读书人,可也正是这位读书人在历史上第一次把读书人给狠狠地“坑”了一把。
(对了,“坑”的这个意思是不是就是从这里来的呢?值得研究)。
在秦国驱逐宾客的时候,李斯写了一篇题为《谏逐客书》的报告呈给秦始皇,报告摆事实,讲道理,也的确写得洋洋洒洒,在《古文观止》里占了一方位置。
不过,李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出道前那句“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的名言。
因为,正是这句慨叹让李斯离开自己的故乡楚国,来到秦国,并在那里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虽然,李斯后来很不走运,碰上指鹿为马的赵高这种忒不地道的主儿以至于落得被夷灭三族的结局,但是不管怎样,李斯是至少曾经成功过了的——对于成功人士我们总是很景仰的——而激励他鞭策他走向成功的未尝就不是这句话。
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人。
李斯年轻的时候在郡县里做过一阵子管理文书的小“公务员”,估计还远远没有现在的乡镇干部那么拽。
他能写得一手锦绣文章,自然是个好读书,爱想事的青年。
李斯在他们机关里的公共茅坑(那时候的衙门恐怕也没有现在的政府办公楼那么豪华气派,更没有什么洗手间了)里看到几只老鼠混迹其中,吃些脏东西,身上自然也是脏兮兮的。
每当人或狗进来的时候,还被吓得魂飞魄散,屁滚尿流,着实悲惨。
无独有偶,他又在粮仓里看到另外几只老鼠,身边的粮食堆积如山,住的粮仓当然也够宽
敞,而且没有人和狗过来骚扰,可谓养尊处优。
李斯想了想,就感慨上了:这人啊,有出息没出息,就跟老鼠没区别阿,就看他处在什么环境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的感慨在今天何尝不是这样呢?工地上的农民工,吃得孬,住得差,干得累,挣得少,而且一年到头还不一定拿得到工资,只能通过爬塔吊“秀”一下才能拿得到自己的血汗钱。
而那些房地产开发商的老板们呢,有的可能和农民工出身完全一样,斗大的英文单词也认不了一麻袋,却每天吃香的,喝辣的,闲得无聊的时候在媒体上发表些惊世骇俗的言论,就能大把大把地赚银子。
一样是父母养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
认识到这一点,李斯觉得老这么在基层机关这样一个小环境里混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于是思想也就开了小差:他也想通过“考研”深造,来给自己换换环境。
对于考研这件事,李斯并没有像现在的大学生那样稀里糊涂地为了考研而考研,而是一开始就意识到要在提高学历的同时要学些经世致用的真才实学。
考虑到战国末年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他选择了当时的大学问家荀卿做导师并且主攻“帝王之道”专业。
少不得几年的寒窗苦读,学业终于完成之后,李斯觉得虽然自己是楚国人,但是楚王昏庸无能并不值得自己效力。
是啊,屈原是楚国的贵族还不是被气得投江了吗?其他国家,除了秦国之外都很危弱,实在没有建功立业的平台和机会,于是就准备去秦国。
李斯的想法再现实不过了,其实今天的毕业生找工作也一样啊:谁不想傍一家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除非是自己实力确实不济,才先无奈地在一家小公司趴着骑驴找马
呗。
管他国企还是外企呢。
薪水并不是重要的,关键是要有发展。
李斯想好了之后,并没有忘记向他的老师辞行,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荀卿,也就是在这里李斯说出了那句激励无数后学和有志青年的话:“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不仅如此,李斯还添油加酱地说,长久地处在卑贱的地位、困苦的境地还愤世嫉俗、自称厌恶名利、与世无争这并不是读书人真正的想法。
在李斯看来,这只是那些无能之辈的托辞和借口罢了。
当然那真正少数“非不能也,而不为也”的高人则又不在此列。
那时候的李斯恐怕还是火候没有炼到家的年轻人,在老师面前也一样喜欢有一说一。
我可以想象,听了这番话,荀卿老先生这样的化外高人倒也不会有什么不爽,最多也只是摇了摇了头,在心里说上一句:这孩子,还是年轻啊!不过李斯说出的这段大实话,可的的确确让古往今来不少安贫乐道的读书人伤了一把自尊。
不过他们觉得面子也活该,乐道就该安贫吗?一个人在世界上最首要的就是谋生的本领,在农业社会里,这个谋生的本领至少就是要学会种地,在商业社会里恐怕就是挣钱的本事了。
如果一个人连生存都有问题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又如何谈起呢?中国传统文化里尤其是儒家文化里过于强调“重义轻利”,让有志之士多视金钱为洪水猛兽。
其实说白了,无非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罢了。
有钱绝对不是一件坏事情,会挣钱更是一件好事情。
因为,拥有了金钱才可以更好地利己利人。
所以,我从来认为“君子固穷”纯粹是扯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才真正是一种现实而积极的态度。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李斯他老人家在多少年前就
早已看出来:地位卑贱是一个人最大的耻辱,处境穷困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
当然了,这里的人恐怕主要是指男人。
因为,对一个女人来说,最大的悲哀恐怕是长得不漂亮,而不是混得不成功。
学得再好,做得再好,也未必比得上嫁得好。
女人是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的,因此如果女人长得一副好脸蛋,是完全可以靠发几声嗲,撒几下娇,摆几个POSE 而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男人为什么要成功?首先,男人的动物性很强,这一点体现在男人一般来说有太多的欲望。
男人喜欢香车,喜欢美女,喜欢大房子,而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成功才能拥有。
其次,男人的社会性很强。
几千年来,甚至几千年前,社会就已经把成功的责任和压力放在男人身上,以至于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而男人却非得成功不可,否则大家就会质问:你还是个男人吗?男人的社会性对男人的动物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就是也许一个男人从自身来讲的确是个清心寡欲的人,对香车美女豪宅实无兴趣,可是有时候为了证明自己“能而不为”仍然要首先获得成功,而在最后玩出一幕“功成身退”的潇洒。
从反面来看,一个不成功的男人将一无所有,香车美女豪宅自然无力问鼎,就是连朋友都会没有。
狗肉朋友自然不会看上你这种连个好点的饭局都整不出来的主儿,即使真心朋友也会因为太忙而没空和你闲侃。
不成功的男人,将是个地地道道的“难人”,干嘛都难。
那么男人怎样才算得成功呢?其实,李斯说的“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也就是他的成功观。
男人成功,就是要有地位,有金钱。
当然,有地位未必就是要高高在上,目中无人。
有金钱,未必就是为富
不仁,一身铜臭。
所谓地位,其实就是你能获得的别人对你的尊重。
德高望重的有道高人也完全可能是地位不菲。
所谓金钱,其实就是你能获得的物质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自由。
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可能生活异常简朴因此对物质满足没有任何苛求,但是如果他想成就一些事情的话,金钱仍然可以让他获得足够的可供役使的人力和物力。
记得大学毕业即将走出校门开始工作的前夕,曾经和几个哥们在清华北门的地摊边吃夜宵。
在大家一起吹完牛皮吃完肉串喝完啤酒解完小便后,一个哥们恶狠狠地说了一句话:男人不成功,狗屁都不是。
那一刻,几个人一下子突然沉默了,至少我清楚记得当时自己是深深吸了一口午夜的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