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标准 浙铁皮石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ACM XXXX-2018
道地药材浙铁皮石斛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浙铁皮石斛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浙铁皮石斛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术语和定义
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
3.2
浙铁皮石斛Zhe Tiepishihu
产于浙江温州乐清、台州仙居、天台及其周边金华、武义、义乌等地区的栽培铁皮石斛药材。
4 来源及形态
4.1 来源
主要来源于兰科植物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的干燥茎。
4.2 形态特征
1
T/CACM XXXX-2018
2茎丛生,圆柱形,高5~40厘米,直径2~4毫米,节间长1~6厘米,铁灰色或灰绿色,有明显光泽
而黑褐色的小节,故有铁皮石斛和黑节草之名。叶生于茎的上端,纸质,矩圆状披针形,长4~7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略钩转,边缘和中脉淡紫色;叶鞘灰白色,膜质,稍带紫色斑点,鞘口开张,抱茎不超过上一节,常与节留下一个环形间隙,节上深铁灰色。总状花序常生于无叶的茎上端,长2~4厘米,呈回折状弯曲,生花2~5朵,花苞片淡白色,花被片黄绿色,长约1.8厘米,中萼片和花瓣相似,矩圆状披针形,侧萼片镰状三角形,萼囊明显;唇瓣卵状披针形,反折,比萼片略短;不裂或不明显3裂,基部边缘内卷并具一个胼胝体,先端急尖,边缘波状,唇盘被乳突状毛,具紫红色斑点。
5 历史沿革
铁皮石斛初以“石斛”载入《神农本草经》,至今已有2300年以上的药用历史。《神农本草经》云:“石斛,一名林兰,味甘,平。生山谷。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并将其列为上品。
铁皮石斛之名见于《市隐庐医学杂著》(1913)“论湿温证用药之误”,此后《金子久医案》(1921年或之前)风温案二的处方中、《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药材资料汇编》(1959)均有铁皮石斛的记录。此外,《张聿青医案》(1897)的鲜铁斛、铁皮斛;《丁甘仁医案》(1866-1926)的鲜铁石斛;《本草正义》(1920)的铁皮鲜斛,《中国药物标本图影》(1935)的铁皮鲜石斛皆可认定为铁皮石斛的不同表述,只是简称或字序有所不同。
首次描述石斛产地为浙江的出自北宋·苏颂(1061年)编撰《本草图经》:“石斛,……今荆湖、川、广州郡及温、台州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多在山谷中。”指出浙江的温州、台州是石斛的道地产区。并首次直观地给出了两地石斛之图,即温州石斛和春州石斛。对照“温州石斛”的画像,发现节是黑的、较短、较圆实(从节间长度与直径比来看),与现浙江一带铁皮石斛植物形态比较吻合。《大观本草》(1108)与《绍兴本草》(1159)的温州石斛附图也与之接近。
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台州总志》及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太平县志》均有记载:“石斛,按本草温台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说明石斛生于浙江的温州、台州。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刘文泰等《本草品汇精要》云:“〔地〕(图经曰)生六安山谷水傍石上,今荆州广州郡及温台州亦有之。(唐本注云)荆襄及汉中江左(陶隐居云)出始兴宣城庐江始安(道地)广南者为佳。”再次提出石斛生浙江的温州、台州。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温州府志》“北京礼部石斛三十八斤,南京礼部石斛两斤,合计四十斤”。嘉靖四十年(1561年)《浙江通志》也记载了这个数字,说明温州在明代石斛的产量较大,当传统的道地产地六安、广南等地石斛野生产量下降后,与台州等地成为石斛新的的道地产区。
明·李时珍,1578年《本草纲目》:“荆州、光州、寿州、庐州、江州、温州、台州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再次提出石斛生浙江的温州、台州。
明·高濂,1591年《遵生八签》云“挂兰产浙之温台山中”,乾隆元年(1736年)《浙江通志》有挂兰“产温台山中,岩壑深处,悬根而生,人取之以竹为络,挂之树底,不土而生,生花微黄,肖兰而细,不可缺水,时当取下浸湿又挂,亦奇种也。”的记载,与《本草图经》等所述温台产地相同,应该不是巧合,表明铁皮石斛可能在历史上还是一种名为挂兰的观赏植物。
明·倪朱谟,1624年《本草汇言》首云:“近以温、台者为贵……蜀人呼为金钗花。今充贡者取川地者进之。”说明在明代时温州、台州产的石斛药材品质优良,已成为石斛的主要道地产区。
明·崇祯丙子年修订的《宣平县志》(宣平县于1958年撤销建制并入武义县)记载,“石斛,俗名吊兰……人有取来,以沙石栽之或以物盛挂檐下,经年不死,俗名为千年润。”说明明代时在浙江武义县发现有石斛生长。
T/CACM XXXX-2018
明·张三锡著《医学六要》(1609)之“本草选”标为石草部,记载石斛的“道地”是“丛生石上”。石斛属植物有70多种,但生于潮湿岩壁和石缝者为数并不多,铁皮石斛是其中之一。
明末清初·盧之頤,1647年《本草乘雅半偈》记载:“出六安山谷,及荆襄、汉中、江左、庐州、台州、温州诸处。近以温、台者为贵。谓其形似金紁,……此即蜀中所产。”再次提出温州、台州产的石斛药材品质优良。
清·张志聪、高世栻,1674年《本草崇原》记载:“石斛始出六安山谷水旁石上,今荆襄、汉中、庐州、台州、温州诸处皆有。”再次提出石斛生浙江的温州、台州。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临海县志》及中华民国25年,1936年《台州府志》,均有记载石斛产于浙江:“石斛一名风兰,俗名吊兰,产高山石上,功用胜川产,值甚贵。”“石斛本草台温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
清·吴仪洛《本草从新》记载:“温州最上、广西略次、广东最下。”说明浙江温州地区所产石斛品质最佳。
清·杨时泰《本草述钩元》记载:“出六安山谷。及荆襄汉中。江左庐州。浙中台近以温台者为贵。”说明浙江台州及温州一带所产石斛质量较好。
浙江本地人瑞安陈葆善(1861-1916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所著《本草时义》:“泰顺所产有铜兰、铁兰之别,铜兰色居青黄之间,颇有铜象;铁兰则色青黑,俨如铁形;至肥泽多脂则以铁兰为佳。”泰顺今属是浙江省温州市,首次提出浙江产铁皮石斛质量较好。
1920·张山雷《本草正义》载:“若肺胃火灼,津液已耗,舌质深赤干燥,或焦黑嗜饮者,必须鲜斛,清热生津,力量尤伟。必以皮色深绿,质地坚实,生嚼之脂膏黏舌,味厚微甘者为上品,名铁皮鲜斛,价亦较贵。”指出铁皮石斛鲜品生津作用较好。
1935·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石斛,……,处方用名,米心石斛,川石斛,铁皮石斛……”。在石斛的处方用名中明确提到铁皮石斛。
1996·《中国药材学》记载铁皮石斛附生于树上或岩石上,分布于浙江等省。
2004·《中国植物志》与2005·《中国药用植物志》均有记载铁皮石斛产浙江东部(鄞县、天台、仙居)。
2006·《中药大辞典》与2010·《中华药海》(精华本)均记载铁皮石斛分布浙江等地。
1977-2005 自1977版《中国药典》始,1977版、1985版、1990版、1995版、2000版、2005版历版药典均表明“耳环石斛”由铁皮石斛制成,1977年版药典首次在基原中提出铁皮石斛品种。
2010版《中国药典》将铁皮石斛品种单列,与其他石斛品种分开。质量标准研究及制定由浙江省铁皮石斛种植企业与药典委员会共同完成。
综上,历代对铁皮石斛的产地、来源,均可说明浙江为铁皮石斛道地产区。我国境内石斛品种很多,有70多种。但据历代医书记载,有药用价值可入药的石斛并不多,其中,沿用历史最久,面最广,最主流的是铁皮石斛。
2011年12月20日国家农业局授以浙江省武义县“武义铁皮石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浙铁皮石斛历史沿革见表1。
图1 浙铁皮石斛历史沿革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