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① 皮肤 粘膜
周围突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节
中枢突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丘系

-21-
(交叉于延髓) ② ①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21-
三、视觉传导通路
①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神经元

视网膜神经 视神经 节细胞
内囊后肢 视辐射
与内脏活动有关。
内侧核群:
为躯体和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与记忆和情感 调节有关。 与情感、记忆、内脏运动和感觉的整合密切相 关。 参与听觉冲动的传导 与视觉有关
外侧核群背侧组:
后 丘 脑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传导通路
意识性 躯干、四肢 非意识性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 躯干、四肢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头面部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一般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特殊内脏感觉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功能:
• 网状核、正中核、板内核:维持机体的清醒状态。
2、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代表丘脑进化上比较古老的部分
充当脊髓或脑干等的特异性上行传导系统的转接核 小脑齿状核、苍白球、黑质 腹外侧核 腹前核 大脑皮质运动区
三叉丘系、孤束核(味觉纤维)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内侧丘系
1.丘脑动脉及其分支本身病变:包括高血压小 动脉透明性变性、小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或动 脉源性小栓子、细小动脉内膜剥离等。 2.大脑后动脉近端粥样硬化斑块:阻塞各丘脑 动脉开口或官腔,或粥样硬化引起动脉拉长或扩 张,使其分支扭曲和扩张节段内血栓形成。 3.基地动脉顶端及大脑后动脉闭塞:心源性或 动脉源性栓子进入椎基底动脉系引起丘脑动脉闭 塞,或粥样硬化、动脉瘤破裂、夹层动脉瘤等导 致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可出现丘脑供血区低灌 注甚至梗死。
脊神经节
脊髓后角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节
视觉传导通路
双极神经元
节细胞
外侧膝状体
听觉传导通路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
内侧膝状体
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 触觉传导通路 ③
肌、腱 关节、 皮肤 ②
周围突 脊神经
① 脊神经节
中枢突 薄束楔束
薄束核 楔束核
(豆状袢受累)
2)纯感觉型卒中:腔隙性梗死综合征,是丘脑膝状体动脉1或2
支透明变性闭塞所致。 表现为:对侧半身、对侧半身不包括面部、面部与手、单 纯面部感觉障碍,常为感觉异常或主观感觉障碍,客观感觉障碍轻 微。
3)感觉运动中枢卒中:病变累及丘脑腹后外侧核级附近内囊
后肢皮质脊髓束。出现对侧中枢性轻偏瘫及偏深感觉障碍。言语、 认知功能和行为正常。
丘脑前内血供:来自大脑前动脉和脉络膜前、
后动脉。
前循环
丘脑前外血供:由发自大脑中动脉的豆核视束动
脉,和后交通动脉的丘脑结节 动脉的穿支血管。
丘脑后内血供:由发自大脑后动脉的丘脑穿动
后循环
脉供血。
丘脑后外血供:由发自大脑后动脉的丘脑膝状体
动脉供血。 后两支是发生出血机会最多的穿支血管。
丘脑梗死原因
丘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1.丘脑膝状体动脉(后外)供血区梗死:
表现为:
1)丘脑综合征:丘脑膝状体动脉供血区大面积梗死所致。
表现为: 对侧半身感觉障碍,伴丘脑痛
(腹后外侧核受损)
对侧短暂性或持续性轻瘫
(影响锥状体)
肢体协调不能和共济失调
(影响丘脑腹外侧核与红核、小脑齿状核的联系)
偏侧肌张力不全、丘脑手或偏侧舞蹈症
后丘脑: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
下丘臂 听觉传导通路 视束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听觉中枢 视觉中枢
部位 背 侧 丘 脑 非特 异性 网状核、正中核、板内核 维持机体的清醒状态
功能
特异 性
腹前核、腹外侧核: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调节躯体运动。
头面部的躯体感觉。
腹后外侧核
联络 性 前核
上肢、躯体、下肢的躯体感觉。
对侧和同侧的脊髓小脑前束
小脑上脚 旧小脑皮质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皮肤
周围突 脊神经

脊神经节
中枢突


脊髓Ⅰ、 Ⅳ~Ⅶ层 脊髓丘系 脑干各部 内囊后肢
对侧脊髓丘脑束
上升1-2节段 (交叉于脊髓) ③
背侧丘脑腹 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对侧内侧丘系
(交叉于延髓)

脑干各部
③ 背侧丘脑腹 内囊后肢 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二)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肌、腱 关节、 皮肤
周围突 脊神经
① 脊神经节
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 脊髓
C8~L2节段胸核
② 腰骶膨大第V~Ⅶ层外侧部
同侧脊髓侧索 脊髓小脑后束 小脑下脚 旧小脑皮质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锥体束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新纹状体-黑质回路 锥体外系 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丘脑参与的感觉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 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躯干和四肢 痛温觉和粗触觉 头面部 痛温觉和触压觉 第1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 第2级神经元 薄束核 楔束核 第3级神经元 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 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 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核
单,表情淡漠,懒散,不修边幅,反应迟钝,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可能 与丘脑前部和背内侧部受损有关。
2)丘脑性失语:主侧受损,表现口语流利,听理解严重障碍,命
名、阅读亦不正常,复述尚可。非主侧受损,出现偏侧忽视和视空间空间 障碍。
3)记忆异常:主侧病变,倾向于找词困难。非主侧病变,有视觉
记忆障碍,可能与乳头丘脑束受累有关。少数患者可出现对侧轻度和一过 性运动与感觉障碍,系大脑脚受累所致。
3)垂直注视障碍:出现上视麻痹、下视麻痹或上、
下视麻痹共存。垂直注视麻痹内侧纵束上端间质核和后连合 受损所致。部分患者还可有轻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本动脉 可发出中脑支供应大脑脚)。
3.丘脑结节动脉(前外)供血区梗死:较少见。
主要表现神经心理症状和体征。
表现为:
1)意识缺乏:最常见。患者缺乏主动性,对询问的回答延迟、简
皮质纹状体纤维
新纹状体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
苍白球
额叶躯体 运动区
腹前核、 背侧丘脑 腹外侧核 内囊
苍白球丘脑纤维
-29-
(二)新纹状体-黑质回路 自尾状核和壳发出纤维,止于黑质,再由黑质发出 纤维返回尾状核和壳。黑质神经细胞能产生和释放多巴胺, 当黑质变性后,则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亦降低,与 Parkinson病(震颤麻痹)的发生有关。
听觉冲动是双侧传导的。若一侧通路在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会产生 明显症状,但若损伤了蜗神经、内耳或中耳,则将导致听觉障碍。
-23-
丘脑参与的感觉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 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躯干和四肢 痛温觉和粗触觉 头面部 痛温觉和触压觉 第1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 第2级神经元 薄束核 楔束核 第3级神经元 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 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 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核
丘脑其它核团 大脑皮质
联络性核团联系与功能:
前核: 为边缘系统的中继站。与下丘脑乳头体、海马和扣带回有往返联系。 前核群与内脏活动有关。 内侧核群:背内侧核:与丘脑其他核团、额叶皮质、海马和纹状体等均有联系。 腹内侧核:与海马和海马回有联系。 内侧核群为躯体和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与记忆和情感调节有关。 外侧核群背侧组:与丘脑其他核团、大脑皮质等均有丰富的纤维联系。 外侧核群背侧组与情感、记忆、内脏运动和感觉的整合密切相关。
(三)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苍白球发出纤维止于底丘脑核,后者发出纤维经同 一途径返回苍白球,对苍白球发挥抑制性反馈影响。一侧底 丘脑核受损,丧失对同侧苍白球的抑制,对侧肢体出现大幅 度颤搐。
-30-
(四)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 脑 皮 质
小脑中脚 额、顶、枕、颞叶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小脑束) 对侧新 广泛皮质 ----→脑桥核----→
丘 脑
后 丘 脑
外侧核群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背侧丘脑按进化顺序分核群: 1.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古丘脑) 2. 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 3. 联络性核团(新丘脑)
1、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古丘脑):代表丘脑进化上比较古老的部分
主要接受嗅脑、脑干网状结构的传入纤维 下丘脑、纹状体 嗅脑、脑干 网状结构 网状核、正中核、板内核 上行网状激动系统 维持机体的清醒状态
2、丘脑穿通动脉(后内)供血区梗死:
出现丘脑腹内侧综合征。
如两侧丘脑穿通动脉起自一侧大脑后动脉,可引起双侧丘脑腹内侧综合征。
表现为典型三联征:
1)急性意识水平降低:患者起初常嗜睡,难以
唤醒,唤醒有很快进入深睡。丘脑板内核和中脑上部网状结 构受累所致。
2) 认知及行为异常:定向障碍,淡漠呆滞,常有
虚构,近事遗忘突出;主侧病变可出现一过性忽视及画图抄 写能力丧失。丘脑板内核和背内侧核缺血所致。
腹后核
大脑皮质感觉区
特异性中继核团功能:
• 腹前核、腹外侧核:调节躯体运动。
• 腹后核:调节躯体感觉,并有严格定位关系。


腹后内侧核:头面部的躯体感觉。
腹后外侧核:上肢、躯体、下肢的躯体感觉。
3、联络性核团(新丘脑):代表丘脑在进化中最新的部分
一般不直接 接受上行的传导束
前核 内侧核 外侧核背组
脊神经节
脊髓后角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节
视觉传导通路
双极神经元
节细胞
外侧膝状体
听觉传导通路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
内侧膝状体
运动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一、锥体系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锥体细胞
锥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脑神经运动核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锥体束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Betz细胞)和其他类型的锥体细 胞以及位于额、顶叶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的轴突共同组成锥体束.
距状沟两侧
① ②
视交叉视束
外侧膝状体

•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 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
-22-
四、听觉传导通路
螺旋器(Corti器) →双极细胞(换元)→蜗神经 →蜗腹侧核和蜗背侧核(换元) →脑桥内形成斜方体交叉至对侧 →外侧丘系→中脑被盖的背外侧部 →下丘(换元)→下丘臂 →内侧膝状体 (换元)→听辐射 →内囊后肢→大脑皮质的听区颞横回
4.后脉络膜动脉(前内)供血区梗死:
很少见。
表现为:
1)视觉缺损:对侧上或下象限盲,或具有 特征性象限性
楔形或扇形视野缺损,是膝状体损害的表现。
2)对侧忽视:由丘脑背侧受损所致。 3)言语障碍、视幻觉、不自觉运动伴肌张力异常:
累及丘脑枕和前核。有时可发现轻度偏瘫或偏身感觉迟钝,系影 响中脑支所致。
-25-
(一)皮质脊髓束 ①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锥体细胞
内囊后肢
中脑、脑桥
延髓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
躯干肌、四肢肌
-26-
(二)皮质核束 ② ① 锥体细胞 (中央前回下部)
皮质核束
内囊膝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上部 疑核 副神经核
背侧丘脑 躯体运动区← (腹前核、← 小脑上脚交叉 腹外侧核) 红核
交叉 红核脊髓束 脊髓前 角细胞
小脑皮质 ↓
齿状核
Biblioteka Baidu
-31-
丘脑血供

丘脑的血供由颅底部动脉环向中央脑发出,它们大部分来 自椎基底动脉系的穿支动脉,分前、后、内、外四组动脉分支。 这些血管都按终末方式血管损伤,一旦某支供血,将产生这支 血管供血区域的供血障碍。除供应丘脑外,这些穿支动脉还参 与中央脑深部结构的供血,包括基底神经节、内囊、丘脑下部 及脑干的其余部分(丘脑出血会影响这些区域的供血)。
眼外肌 咀嚼肌 面肌(额肌、眼轮匝肌) 咽喉肌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27-
二、锥体外系
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 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径,其 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大脑皮质、 纹状体、背侧丘脑、红核、黑质、 前庭神经核、小脑等。
-28-
(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大 脑 皮 质
躯体运动、 感觉区
丘脑
◇丘脑解剖及功能 ◇丘脑有关的传导通路 ◇丘脑血供 ◇丘脑梗死原因及其临床表现
丘脑解剖及功能

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位 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左、右丘脑借丘脑间黏合 相连
前核群 背 侧 丘 脑 内侧核群 背内侧核 腹内侧核 背侧组: 背外侧核、腹外侧核、丘脑枕 腹侧核: 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内 侧核、 腹后外侧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