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脑的结构与功能(各个丘脑知识总结)
间脑_精品文档
间脑介绍间脑,也被称为二脑或间脑核,是大脑的一个重要结构。
它位于大脑的中央部位,将大脑丘和脑桥联系在一起。
间脑起着连接不同脑区域之间的枢纽作用,以及调节和整合多种生理过程的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间脑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的研究。
结构间脑包括视丘、丘脑、脊索以及摄动体等结构。
其中,视丘是处理视觉信息的主要区域,具有视觉刺激的感受功能。
丘脑则包括下丘脑和上丘脑两个部分。
下丘脑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中枢,控制下丘脑-垂体-靶器官轴的分泌。
上丘脑则参与调节情绪、记忆和睡眠等功能。
脊索连接了视丘和丘脑,并负责传递感觉信息。
摄动体位于丘脑底部,参与控制运动和神经肌肉协调。
功能间脑在多个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首先,它参与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垂体分泌和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
这些激素包括生长激素、睾酮、雌激素等,对身体的发育、代谢以及性腺的功能有重要影响。
其次,间脑通过上丘脑参与控制情绪、记忆和睡眠等认知过程。
间脑核与海马、前额叶和边缘系统等结构相连,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情绪调节网络。
此外,间脑还与运动相关的控制中枢相连,参与协调神经肌肉活动,维持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正常进行。
研究进展对于间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结构和功能方面。
科学家们通过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电生理技术,揭示了间脑在多个认知和情绪过程中的激活模式。
他们也研究了间脑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变化。
例如,有研究表明间脑核在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出现异常激活,可能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此外,一些研究还将间脑与认知功能的改善以及情绪障碍的治疗联系在一起。
未来的研究方向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间脑的认识的深入,未来的研究可以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首先,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应用更先进的成像技术,如脑电图(EEG)和磁脑图(MEG),来获得更高时空分辨率的间脑活动信息。
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间脑在认知和情绪过程中的功能。
其次,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间脑与大脑其他区域之间的连接,以及这些连接在不同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中的改变。
丘脑结构及功能
又称腹侧丘脑。外观上看不见,居于背侧丘脑的后下方与中脑被盖之间。 主要核团是丘脑底核(或称Corpus Luysi),还有部分红核和黑质。它 们与纹状体有着密切联系,属于锥体外系结构。脑的病变累及底丘脑核 时,患者可出现
偏身投掷症 (hemiballismus): 对侧肢体近端大而 快速的连续不能控 制的投掷运动,上 肢重,清醒时出现, 入睡后消失。
下丘脑核团分区:
①视前区:视前核,终板后方,体温。 ②视上区:视上核,水代谢; 室旁核,糖代谢。 ③结节区:下丘脑腹后内侧核,性功能; 下丘脑背内侧核,脂肪代谢; 漏斗核。 ④乳头体区:下丘脑后核,产热保温; 乳头体核。
下丘脑核团
下丘脑损害表现与定位
中枢性尿崩症:视上核、室旁核、视上垂体束、室旁垂体束。 体温调节障碍:散热中枢——前内侧区,尤其视前区; 产热中枢——后外侧区。 摄食异常:饱食中枢——下丘脑腹内侧核; 摄食中枢——灰结节外侧区。 睡眠觉醒障碍:视前区——睡眠,损害后失眠; 后区——网状结构一部分,维持醒觉,发作性睡眠综合征。 生殖与性功能障碍:腹后内侧核——损害后性早熟; 结节部——性功能障碍、肥胖症,肥胖性生殖无能症。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后区——交感神经;前区——副交感神经。 丘脑癫痫:刺激性病变,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背侧丘脑(thalamus)的解剖
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团块,前后矢径3cm,横径、 纵径各约1.5cm。 位于第三脑室两侧。 前端称丘脑前结节,后端称丘脑枕,其后下方为内侧 膝状体、外侧膝状体。 两丘脑间通过中央质块相连。 丘脑与下丘脑的分界线:丘脑下沟。
丘脑核团
丘脑被丫形白质纤 维(内髓板)分隔 成前、内侧和外侧 三大核群。
大脑各区功能整理-附脑结构图吧)
大脑各区及功能
额叶运动中枢、言运(布)、视觉(眶回)、嗅觉(嗅三角)、听觉、注意、问题解决、动机、行为程序制定(计划)、
人格、记忆、情绪(左积右消)等高级认知活动、
顶叶初级感觉区(疼痛、触压、品尝、温度)
枕叶视中枢、言视中枢(角回)、视-听跨通道联合(角回)、记忆(近期,与视觉表象有关)、运动知觉(与视觉有关)颞叶听觉区、言听(威-语言的接受)、嗅觉中枢、味觉中枢、记忆、情绪
间脑丘脑-痛觉、睡眠觉醒、除嗅觉外的外界感官输入中转
(视听触味)
下丘脑-调节交感、副交感、进食饮水、情绪
小脑身体平衡、协调动作
边缘系统动物本能活动、注意(注意神经元)(大脑内侧面最深处边缘一些结构)
脑干延脑-生命中枢
中脑-视听反射中枢、身体姿势、随意运动(红核-舞蹈症、黑质-手脚动作不协调、面部表情呆板)
桥脑-中枢外周的桥梁、睡眠
扣带回:(前下部)情绪加工、(后上部)认知功能
海马:记忆(LTP)、嗅觉、情绪背景调节(损害不该出现情绪时闹情绪)杏仁核:情绪、厌恶学习、危险线索识别边缘系统
脑干网状结构:情绪产生基础、上行网状结构-维持觉醒、注意、下行-调节肌肉紧张
弓形束:连接布和威,理解语义(因为不能接受来自威的信息了);左半球顶-枕部及颞-顶部:同时性空间图式-语义性失语症
(额叶为什么与听觉有关,没有找到资料,是重难点上的一个题里有)
大家解释言语、注意、情绪、记忆的脑机制,可以对应表看,不要漏掉了某个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补充或指正欢迎帖子上讨论啊
大脑半球内侧面
心理学小时收集各种脑认知方向资料,考研院校,有需要请扣扣联系二三九三五,六八四零
大脑半球的上外侧面观
大脑半球底部内面。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实用文档
3
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上丘脑
后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实用文档
4
丘脑(又称背侧丘脑)
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 ,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左、右丘脑 借灰质团块(称中间块)相连。
左右间脑之间的腔隙为第三脑室,其 底部与脑下垂体连接,后上部有松果 腺。背侧丘脑不仅是感觉的转换站, 也是一个复杂的分析整合中枢;
③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分离性运动障碍。 ④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意向性震颤或共济运动失调。 ⑤情感障碍。
实用文档
23
后丘脑
位置 位于背侧丘脑后 下方
组成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功能 内侧膝状体是听觉 传导路的中继核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 传导路的中继核
实用文档
外 侧 膝 状 内体 侧 膝 状 体
24
内侧膝状体:听觉冲动传导路上的中继核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及内分泌
活动的中枢。
实用文档
5
第三脑室
两背侧丘脑和下丘 脑之间的狭窄腔隙
前借室间孔与端脑 内的侧脑室相连,
后借中脑水管与第 四脑室相通。
实用文档
6
一、背侧丘脑
终沟(终纹、终静脉) 丘脑带(丘脑髓纹) 附着板 脉络裂(侧脑室脉
络丛、脉络带) 第三脑室侧壁 下丘脑沟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27
上丘脑
丘脑髓纹 缰三角 松果体
缰连合
实用文档
28
缰 核:嗅觉、内脏躯体传入的一个汇聚点
松果体:为颅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可产生褪黑素等多
种激素样物质,具有抑制生殖器官发育,防止性早熟等功能。
褪黑激素(抑制性腺、调节生物钟)
间 脑
外侧沟
枕叶
颞叶 枕前切迹
枕叶
颞叶
岛叶
岛环状沟 岛短回
岛中央沟
岛长回
岛阈
端脑的重要沟回
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额上回
额上沟 额中回 额下沟 额下回 外侧沟 颞上回 颞横回
顶上小叶 缘上回 角回
顶枕沟
颞中回 颞下回
颞上沟 颞下沟
颞横回
中央旁小叶
小脑核是小脑向外发出传出纤维的部位。
顶核 球核 栓状核
皮质
髓质
齿状核
四、小脑的纤维联系
1. 古小脑
① 传入纤维: 前庭神经 古小脑
前庭神经核 古小脑
VIII n. 前 庭 神经节
前 庭 神经核
② 传出纤维:
绒球小结叶
顶 核
前庭神经核
内侧纵束 绒球小结叶 顶核
内侧纵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绒球小结叶 顶核 网状结构
外侧丘系 视束 视皮质
运动前区
中央前回
内侧丘系 听皮质 脊髓丘系 中央后回 三叉丘系
3. 联络性核团 (新丘脑)
进化发生上最晚最新; 接受多方面的,特别是邻近核团的纤维; 传出纤维投射至大脑皮质不同的联络区。 联络皮质
颞叶
枕前叶 顶上小叶
额前部
扣带回
顶下小叶
(三) 特异性中继核的纤维联系: 1. 腹后内侧核 大脑中央后回 (躯体感觉区)
扣带回
丘脑前核 丘脑背内侧核
下丘脑 下丘脑
DM 前额皮质
(2) 嗅觉信息:隔核 前脑内侧束 海马 穹窿 杏仁核 终纹
下丘脑 下丘脑 下丘脑
隔区
前脑内侧束
丘脑结构及功能 副本
上丘脑epithalamus
? 丘脑髓纹 ? 缰三角 ? 缰连合 ? 松果体 ? 后连合
位置:第三脑室顶部周围,两侧丘脑内侧。
上丘脑epithalamus
? 松果体为颅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可产生褪 黑素等多种激素样物质,具有抑制生殖器官发育, 防止性早熟等功能。
?缰联合,中介与嗅觉有关的内脏 -躯体反射活动。 ?Parinaud 综合征:松果体肿瘤压迫四叠体和中脑
? 外侧核群:又分为较小的背侧部和较大的腹侧部。背 侧部接受丘脑其他核团纤维,发出纤维至顶叶皮质。 腹侧部与脊髓、脑干以及小脑有广泛联系。
丘脑核团
丘脑被丫形白质纤维 (内髓板)分隔成前、 内侧和外侧三大核群。
丘脑血管
丘脑血供:
? 丘脑穿动脉 ? 膝状体丘脑动脉 ? 脉络丛后内动脉 ? 枕下内侧动脉 ? 侧脑室脉络丛动脉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杨启明
位置及组成:
间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与端脑共同起源于前脑。其内侧 面游离,衬有室管膜,构成第三脑室的侧壁。可分为 背侧丘 脑(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5个部分。
丘脑
丘脑
矢状位
冠状位
背侧丘脑(thalamus)的解剖
? 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团块,前后矢径3cm,横径、纵 径各约1.5cm 。
底丘脑subthalamus
? 又称腹侧丘脑。外观上看不见,居于背侧丘脑的后下方与中脑被盖之间。 ? 主要核团是丘脑底核(或称Corpus Luysi ),还有部分红核和黑质。它
们与纹状体有着密切联系,属于锥体外系结构。脑的病变累及底丘脑核 时,患者可出现
偏身投掷症 (hemiballismus ):对侧肢体近端 大而快速的连续不 能控制的投掷运动, 上肢重,清醒时出 现,入睡后消失。
间脑的形态与功能
一、间脑的位置二、间脑的分部核。
背侧丘脑内侧面游离构成第三脑室的外侧壁的一部分。
在正中矢状切面标本上观察,可见丘脑内侧面的中部有一连接两侧背侧丘脑的灰质块(丘脑间粘合)的切面。
在丘脑间粘合前下方有一从前上斜向后下的浅沟称为下丘脑沟,是丘脑与下丘脑的分界,丘脑的外侧面邻接内囊后脚(见端脑),下方则与底丘脑相续,并以底丘脑与中脑相接。
2.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前下方,在脑矢状切面标本上观察,可见二者以下丘脑沟为界。
从脑的底面观察时可见下丘脑包括视交叉,自视交叉向后外侧延伸绕大脑脚上份的视束,视交叉中部后方向前下突出并逐渐缩细的漏斗,漏斗前下方与之相连的圆形的垂体,漏斗根部后方略隆起的灰结节,以灰结节后方的一对半球形的隆起乳头体。
在正中矢状切面标本内侧面观察,可见视交叉前上方向上与一薄板状结构相连,称为终板(属端脑)构成第3脑室的前壁。
3.上丘脑:包括位于第三脑室顶部后上份周围的一些结构,多与嗅觉及内脏活动有关,其中较重要者为在上丘上方的一个锥形小体即松果体,它既是上丘脑的组成部分,也属内分泌器官。
4.后丘脑:包括内、外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的皮质下中枢,位于丘脑枕的外下方,沿视束向后追踪在其终端处略现膨大的部分即是。
在丘脑枕下方,上丘外侧的界限比较清晰的卵圆形小隆起即内侧膝状体,借下丘臂同下丘相连,内侧膝状体是听觉的皮质下中枢。
三、背侧丘脑四、后丘脑视觉的皮质下中枢是()五、下丘脑(三)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有两种联系方式。
一个通过神经纤维来联系,叫做神经垂体,主要是垂体的后叶;还一种通过垂体门静脉系统联系,叫做腺垂体。
视上核 (加压素)视上垂体素 神经垂体室旁核 (催产素)室旁垂体素 神经垂体漏斗核 (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门脉系统 腺垂体(四)功能下丘脑的功能很广泛:它是神经内分泌的一个中心,因为它与脑垂体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相互作用对激素的分泌进行调节。
下丘脑还参与体温的调节,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在下丘脑以下横切脑干后,其体温就不能保持相对稳定;若在间脑以上切除大脑后,体温调节仍能维持相对稳定。
系统解剖学:14间脑
主要接受齿状核、苍白球和黑质的传入纤维, 经二核的中继后投射至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其中 来自腹前核的主要投射至6区,来自腹外侧核的主 要投射至4区。
腹前核和腹外侧核作为大脑皮质与小脑、纹状 体和黑质之间的主要中继站,组成运动丘脑 motorthalamus,在躯体运动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腹后内侧核: 接受三叉丘系和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
外侧核背侧群
这些核团进化最新,不直接接受长上行传导束的传入,与大脑的联
络皮质有丰
外
侧
核
背
侧
群
2、联络性核团(新丘脑):前核、内侧核、外侧
核背侧群 前核:
与乳头体(通过乳头丘脑束)、海马(通过穹 隆)和扣带回有往返联系。
内侧核群: 与前额叶皮质有往返联系。
外侧核群背侧组(主要为枕核): 与顶、枕颞叶联络皮质有往返联系,其功能与情
下丘脑主要核团有:
室 旁 核
视上核
垂体
乳 头 漏体 斗核 核
2.下丘脑的纤维联系
①与边缘系统的联系
②与脑干和脊髓的联
系
③与背侧丘脑的联系
乳头丘脑束
④与垂体的联系 室旁垂体束 视上垂体束 结节垂体束
乳
头
丘
垂体
脑 束
视上核
下丘脑的纤维联系复杂:
视上垂体束
主要包括:
1、与垂体的联系:
由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 分泌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 视上垂体束和室旁垂体束神 经垂体,在此贮存并在需要时 释放入血液。
间脑 diencephalon
一、 间脑位置及外形
Diencephalan(间脑)位于中脑和端脑之 间,与端脑共同起源于前脑泡。在发生过程中, 由于大脑半球高度发展,间脑的大部分被大脑 半球掩盖,外侧面与大脑半球融合,仅部分腹 侧面显露于脑底,因此间脑与端脑之间无明显 界线。
间脑3人体解剖学
间脑 3:后、上丘脑及底丘脑
一、后丘脑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听觉传导中继站
☐纤维联系
下丘—下丘臂—内侧膝状体—听辐射—颞横回
1.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功能: 视觉传导中继站 ☐纤维联系:
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觉中枢
— 2.外侧膝状体
二、上丘脑epithalamus 松果体 ☐松果体
☐丘脑髓纹
☐缰三角:缰核
☐后连合 ☐缰连合
丘脑髓纹
后连合
缰连合
松果体:
☐内分泌腺:褪黑激素☐影像学的定位标志
☐生物钟:昼夜节律变化
松果体(脑砂)大脑半球矢状断
三、底丘脑
☐与黑质、红核、苍白球有密切的纤维联系☐参与锥体外系的功能
本节重点:
内、外侧膝状体及松果体。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各个丘脑知识总结)
张雁山 重离子医院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各个丘脑知识总结)
汇报人姓名
CLICK TO ADD TITLE
间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连接两侧大脑半球和中脑。左、右间脑之间为第三脑室。 间脑 diencephalon 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间脑(diencephalon)位于脑干之上,尾状核和内囊的内侧。间脑一般被分成背侧丘脑(又称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五个部分。两侧丘脑和下丘脑相互接合,中间夹一矢状腔隙称第三脑室。第三脑室经其两侧的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向下通过中脑导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四、底丘脑
底丘脑是丘脑和中脑被盖之间的过度区,只能在脑切片上辨认其范围
1
是中脑和间脑的移行区
2
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
3
又称腹侧丘脑。外观上看不见,居于背侧丘脑的后下方与中脑被盖之间。 主要核团是丘脑底核,还有部分红核和黑质。它们与纹状体有着密切联系,属于锥体外系结构。脑的病变累及底丘脑核时,患者可出现
③参与情绪行为活动,可能是生物钟起搏点。
下丘脑
室旁核 弓状核 乳头体核
主要纤维联系
视前区
境界分区
视上区
主要核团
结节区
视上核
乳头体区
下丘脑
隔区
边缘 中脑
海 马
杏仁体
丘脑前 核
背侧 纵束
终纹
内侧 前脑束
乳 头丘脑束
乳头脚
穹 隆
纤维 联系
下丘脑
脑干 脊髓
丘脑前核
Papez环路 (P358 )
肥胖性生殖器退化征
A
下丘脑腹内侧核受损时,由于脂肪代谢障碍患者呈现向心性肥胖,面如满月,躯干亦显著肥胖,但四肢不明显,亦称脑性肥胖。 当结节漏斗核受损时,因促生殖激素分泌障碍可引起性腺萎缩、生殖器不发育、阴毛稀少或缺如、性欲减退或消失。
丘脑的解剖与功能
丘脑穿通动脉梗死
头体丘脑束受累。
丘脑结节动脉梗死
• 1、意志缺乏、表情淡漠、不修边幅、反应迟钝、对周围事情 缺乏兴趣。可能与丘脑前部和被内侧部分损害有关。
• 2、主侧损害出现丘脑性失语,口语尚流利,严重听理解障碍, 命名、阅读亦不正常,非主侧病变出现偏身忽略。
• 3、记忆障碍,可能与乳头体丘脑束受累有关。
后脉络膜动脉梗死---很少见
• 1、视野缺损:对称上、下象限盲。 • 2、对称忽视,由丘脑背侧受累。 • 3、言语障碍,视幻觉和肌张力异常,丘脑枕和前核受累。 • 4、轻偏瘫、感觉迟钝,影响中脑支。
• 双侧丘脑旁正中区梗死,是基底动脉顶端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主 要由丘脑的穿通动脉供血。一般情况下,穿通动脉从大脑后动脉 T1段或基底动脉顶端各发出一支。有时两支丘脑穿通动脉可以先 汇集成1条血管,并从基底动脉顶端发出,为Percheron动脉。 Percheron动脉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时可引起双侧丘脑梗死。
大脑联络皮质
执行低级神经活动如躯体 运动和感觉,视觉,听觉。
大脑皮层特定中枢
非特异 性核 (古丘脑) 正中核
板内核
网状核
网状结构
联络性核团
特异性核团
(新丘脑)
(旧丘脑)
背 内 侧 核
前丘 核脑
背外侧核 后外侧核
枕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内侧 核群
前核群
背侧组
外侧核群 腹侧组
背侧 丘脑
运特 动异 纤性 维感
觉
内外 侧侧 膝膝 状状 体体
后 丘脑
丘脑
核团划分和分类
丘脑 特异性感觉核
纤维联系
皮质 运动区 感觉区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各个丘脑知识总结
• 治疗方法:间脑疾病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间脑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预防间脑疾病的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生 活习惯,如保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等,同时避免外伤和感染等继 发性因素。
危害性
间脑疾病可导致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甚 至危及生命。
常见间脑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
• 常见间脑疾病类型:常见的间脑疾病包括丘脑综合征、下丘脑综合征、 垂体瘤等。
• 临床表现:不同类型的间脑疾病临床表现各异,如丘脑综合征表现为对 侧肢体感觉障碍、对侧偏盲等;下丘脑综合征表现为内分泌功能紊乱、 睡眠障碍等;垂体瘤则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内分泌异常等。
间脑与脑干的关系
结构连接
间脑通过下丘脑和丘脑底部与脑干相连,共同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部分。
功能调节
间脑通过分泌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对脑干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如睡眠-觉醒周期、内脏活动等。
间脑与周围神经系统的关系
传入神经连接
间脑接收来自周围神经系统的感觉信息,如温度、触觉、痛 觉等。
传出神经连接
功能协同
丘脑与下丘脑在多种生理功能上协同作用,如体温调节、水平衡、 内分泌调节等。
信息传递
丘脑接收并整合来自全身的各种感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下 丘脑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调节。
丘脑与上丘脑的相互作用
结构连接
丘脑与上丘脑在结构上紧密相连,共同组成间脑的重要部 分。
功能互补
丘脑主要负责感觉信息的整合和传递,而上丘脑则与视觉 、听觉等高级感觉功能密切相关。两者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共同实现间脑的整体功能。
间脑结构-解剖学
2)、外侧膝状体核
视N →视交叉→视 束→外侧膝状体核→发 出F 组成视辐射→内囊后 脚后部→视觉中枢
特点: 传递视觉冲动; 最后一级中继站
3) function of the posterior thalamus后丘脑 It is the auditory and visual relay nucleus.
2.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 代表进化过程中较新的丘脑核群, 包括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 主要功能是充当脊髓或脑干等的 特异性上行传导系统的转接核。
3.联络性核团(新丘脑) 代表丘脑在进化中最新的部分, 包括前核、内侧核和外侧核的背侧组 。在功能上进入高级神经活动
领域,能汇聚躯体和内脏的感觉信息及运动信息;具有情感意识 的辨别分析能力,还参与学习记忆活
腹侧的视上核(分泌加压素)
背侧的室旁核(分泌催产素)
(由此二核发出到垂体的纤维束叫 视上垂体束和室旁垂体束,到垂体后叶。 此二核属神经分泌性核)
漏 斗 核 —— 分 泌 各 种 促 激 素的释放因子和抑制因子
*下丘脑中间区 又称结节部 此区有漏斗核
infundibular nucleus 、 腹内侧核和背内侧核
若一(不自主的 舞蹈动作)。
冠状切面
5. 下丘脑
1)、组成——
包括视交叉、视束、灰结节、 漏斗、垂体和乳头体。借下丘脑沟 与背侧丘脑分界。垂体是一重要的 内分泌腺。
2)、下丘脑位置
位于—— ①、背侧丘脑
前下方。 ②、视交叉、
视束与大脑 脚之间。
视上部即视前区视上区视交叉上方及其视交叉前缘中间区漏斗的后方后区乳头体内及其上方乳头体内及其上方又因为穹窿在行程中亦伸入下丘脑又把下丘脑分成内外侧两个区域
论述间脑的构造
论述间脑的构造位于中脑与大脑半球之间,大部分被两侧大脑半球所覆盖。
其外侧部与大脑半球的实质愈合,因此,间脑与两半球之间的界限不如其它脑部明显。
间脑中央有第三脑室,即两侧丘脑之间的扁腔隙,下接中脑水管,上经两侧室间孔通向两侧大脑半球间的侧脑室。
间脑主要分为丘脑、后丘脑和下丘脑三部分。
1.丘脑位于间脑的背侧部,是一对卵圆形灰质块,被“Y”形的白质纤维分隔为前核、内侧核和外侧核三部分。
(1)丘脑前核在内髓板分叉处的前方,发出纤维与大脑皮质的内脏活动区联系。
与内脏活动有关。
(2)丘脑内侧核位于内髓板的内侧,与丘脑内其他核团,如下丘脑、大脑皮质及脑干网状结构均有密切联系。
可能是躯体和内脏感觉冲动的整合中枢。
(3)丘脑外侧核在内髓板外侧,其腹后部有腹后外侧核与腹后内侧核,是一般躯体感觉的中继核。
发出的纤维到达大脑皮质的中央前回,是传导小脑的冲动到大脑皮质的重要中继核。
2.后丘脑位于丘脑的后外侧,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是外侧丘系终止核,是听觉传导通路上的中继核。
外侧膝状体是视神经的终止核,是视觉传导通路上的最后中继核。
3.下丘脑位于丘脑的前下方,其外形从脑底面观,从前向后可看到视交叉、视束、灰结节和—对圆形的乳头体。
根据内部的构造,下丘脑的细胞形体大小不等,布的核团界限明确,如视上核、室旁核、乳头体核,但较多的核团是弥散分布的,缺乏一般神经核的特征。
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较复杂,与一些激素的分泌、水的平衡、糖和脂肪的代谢、体温调节、睡眠以及情绪性变化均有关系。
所以,下丘脑被认为是植物性神经的较高级中枢。
论述间脑的构造脑包括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及延髓六部分。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间脑的构造。
人的间脑位于中脑和大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覆盖,其外侧部分与大脑半球的实质愈合,因此,很难从外部把间脑和大脑严格分开。
间脑分为丘脑和下丘脑两部分。
(一)丘脑丘脑位于间脑的背侧部,由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块,借助“Y”形的白质纤维分隔为丘脑前核群、丘脑外侧核群以及丘脑内侧核群。
中枢神经系统间脑讲解
(三)上丘脑
松果体 缰连合 缰三角 丘脑髓纹 后连合
(四)底丘脑
底丘脑核 锥体外系的 运动调节, 抑制和调节 苍白球
(五)下丘脑
1.外形
视交叉 灰结节 漏斗 乳头体 垂体
(五)下丘脑
2.分区及核团
室旁核 视上区
视上核
弓状核
结节区 背内侧核 腹内侧核
乳头体区 乳头体核 下丘脑核
视前区
(五)下丘脑
中枢神经系统 三、间脑
(一)背侧丘脑
外形:丘脑前结节 丘脑枕 终纹
(一)背侧丘脑
内部结构: 内髓板, 前核群 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
(一)背侧丘脑
外侧核群:
背外侧核
背层 后外侧核
枕
腹前核
腹层
腹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核 腹后外侧核
(一)背侧丘脑
◆中线核群 ◆板内核 ◆丘脑网状核 ◆外髓板
(一)背侧丘脑
1.非特异性投射核团
●古丘脑 ●中线核、板内核、网状核 ●接受嗅脑、脑干网状结构的 传入纤维,组成上行激动系统 ●传出至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维持机体觉醒状态
(一)背侧丘脑
2.特异性中继核团
●旧丘脑 ●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 ●接受齿状核、苍白球、黑质、 三叉丘系、孤束核、内侧丘系 和脊髓丘系的纤维 ●传出至大脑皮质躯体和感觉 中枢 ●躯体感觉与运动的中继站
3.纤维联系
①与垂体联系
●视上核室旁核合成抗利尿 激素和催产素-视上垂体束 -神经垂体-储存
●漏斗核合成多种激素-结 节漏斗束-垂体-调控腺垂体 内分泌功能
(五)下丘脑
3.纤维联系
②与边缘系统联系
●穹隆:海马结构-乳头体
●前脑内侧束:隔区-下丘脑 -中脑
间脑
二、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 接受纤维:听觉纤维 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大脑皮质的听区 外侧膝状体 接受纤维:视束的纤维 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大脑皮质的视区
三、上丘脑 缰三角、缰联合、松果体 四、底丘脑 中脑背盖和背侧丘脑的过 渡区。红核和黑质均延 伸至此。底丘脑核属锥 体外系结构。
五、下丘脑 1、位置及结构:位于丘脑的前下方。其下面可 见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垂体、乳头体 2、重要核团: 视上核→视上垂体束→神经垂体:加压素 室旁核→室旁垂体束→神经垂体:催产素 3、机能 (1)调节内脏活动——是自主神经的皮质下中 枢:前部为副交感中枢;后部为交感中枢。 (2)调节水代谢、体温、血压、食欲、内分n
位置:中脑与大脑半球之间,被大脑半球掩盖。
背侧丘脑(丘脑) 上丘脑
分部 下丘脑
后丘脑
底丘脑 第三脑室:为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腔隙。 前方经室间孔通侧脑室,后通中脑水管。内 有第三脑室脉络丛。
一、背侧丘脑(丘脑 Thalamus) 呈卵圆形,以下丘脑沟与下丘脑分界。 丘脑前结节、丘脑枕、内髓板。 主要功能: (1)感觉传导的最后中继站 (2)复杂的分析、整合中枢 (3)痛觉的产生 (4)参与网状上行激动系统
前核群
内侧核群
背侧部
外侧核群 丘脑 核群 腹前核 腹侧部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核 ※ 腹后内侧核
板内核 中线核群 丘脑网状核
• 腹后外侧核: 接受纤维: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 发出纤维: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射(丘脑皮质 束) • 腹后内侧核 接受纤维:三叉丘脑束、味觉纤维 发出纤维: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内核 中线核 丘脑间粘合 枕 内 侧 膝 状 体 外 侧 膝 状 体
后外侧核 背内侧核 丘脑前核
背 外 侧 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外侧核
躯体运动中枢
内侧 脊髓 丘系 丘系
腹后外 侧 核 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三叉丘系 味觉纤维
腹后内 侧 核
中央后回下1/3
3.联络性核团 新丘脑 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组
后外侧核 背内侧核 丘脑前核
背 外 侧 核
皮质丘脑的联系
丘脑的感觉是情感性的 皮质的感觉是分辨性的 皮质对刺激的分辨有赖与丘脑对刺激的整 合,而丘脑的情感性感觉受到皮质的修正 和节制。
3.功能 ①是神经内分泌中心,完成神经——体液 调节 ②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调节体温、摄食、 生殖和内分泌活动等。
③参与情绪行为活动,可能是生物钟起搏点。
视上垂体束和 室旁垂体束
下丘脑
境界分区 主要核团
主要纤维联系
视前区
室旁核 结节区 视上区
视 上 核
弓状核
乳头体核
海马
穹隆连 合前纤维
丘脑前 核 乳 头 丘 脑 束
四、底丘脑
底丘脑是丘脑和中脑被盖之间的过度区, 只能在脑切片上辨认其范围
㈣ 底丘脑
是中脑和间脑的移行区
又称腹侧丘脑。外观上 看不见,居于背侧丘脑 的后下方与中脑被盖之 间。 主要核团是丘脑底核, 还有部分红核和黑质。 它们与纹状体有着密切 联系,属于锥体外系结 构。脑的病变累及底丘 脑核时,患者可出现
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上丘脑
后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丘脑(又称背侧丘脑)
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 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左、右丘脑借 灰质团块(称中间块)相连。 左右间脑之间的腔隙为第三脑室,其 底部与脑下垂体连接,后上部有松果 腺。背侧丘脑不仅是感觉的转换站, 也是一个复杂的分析整合中枢;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及内分泌 活动的中枢。
网 状 核
中央中核
腹后内侧核
三
下丘脑的解剖结构
下界为灰结节、漏斗、乳头体 向后至中脑被盖
下丘脑沟
1.形态: 上界为下丘脑沟 前界为终板、视交叉
终板
视交叉 中脑被盖 垂体 漏斗 灰结节 乳头体
2.内部结构 很多核团,含有多种神经递 质(如肽类、乙酰胆碱、多 巴胺、γ -氨基丁酸等) 纤维联系广泛,与边缘系统、 脑干有纤维联系,下丘脑内 部各结构之间有联系。 室 旁 核 视 上 核
(5)嗜睡
为下丘脑病变常见症状之一,由下丘脑 外侧区的网状激活系统受损所致。见于鞍 区和三脑室肿瘤,亦可见于外伤和炎症。 嗜睡亦可表现为发作性,患者呈现不能抗 拒的睡眠表现,甚至当骑车或进食时亦可 入睡,多见于发作性睡病。
(6)胃肠出血
亦称脑胃综合症,可因胃粘膜缺血而发 生大面积糜烂,形成应激性溃疡,常引起 顽固性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样物和排黑 便,严重者可出现胃穿孔。
后丘脑
位置 组成 功能 内侧膝状体是听觉 传导路的中继核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 传导路的中继核 位于背侧丘脑后 下方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内 侧 膝 状 体
外 侧 膝 状 体
内侧膝状体:听觉冲动传导路上的中继核
听觉纤维→下丘臂→内侧膝状体核→听辐射→听觉中枢
外侧膝状体:视觉冲动传导路上的中继核
听觉纤维→视 束→外侧膝状体核→视辐射→视觉中枢
偏身投掷症:对侧肢体近 端大而快速的连续不能控 制的投掷运动,上肢重, 清醒时出现,入睡后消失。
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
终板、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
五、下丘脑
背侧丘脑的腹侧,组成第三脑室的 下半和底壁。
下丘脑沟、室间孔、终板、视交叉、漏斗、
垂体、灰结节、乳头体
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 1. 室周带 2. 内侧带 3. 外侧带 1 .视前区 2 .视上区 3 .结节区 4 .乳头体区
三、上丘脑
上丘脑是间脑背侧部向 尾侧与中脑顶盖前区相 移行的部分
丘脑髓纹 缰三角—缰核 缰连合 松果体—内分泌腺 后连合 连合下器
后连合的腹侧一室周器官
上丘脑
丘脑髓纹 缰三角
松果体
缰连合
缰
核:嗅觉、内脏躯体传入的一个汇聚点
松果体:为颅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可产生褪黑素等
多种激素样物质,具有抑制生殖器官发育,防止性早熟等功 能。
背侧丘脑
内部结构和功能分群
前核群
• 背侧丘脑
(Y形内髓板) 板内核群
内侧核群 背侧组 外侧核群 腹侧组
背外侧核 后外侧核 枕 腹前核
联络性核群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
腹外侧核(腹中间核) 腹后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特异性中继核团
中线核群
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核团
背侧丘脑核团分类
非特异性核团(古丘脑) 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
核
名
传入纤维来自
传出纤维投射至 大脑皮质 躯体运动区
腹前核 腹中间核
小脑上脚齿状核纤维、苍白球、黑质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躯体感觉区
三叉丘系、味觉纤维 视束 外侧丘系、下丘的听觉纤维 视觉中枢(距状裂附近 皮质) 听觉中枢(颞横回)
齿状核 苍白球 黑 质
腹 前 核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各个丘脑知识总结)
张雁山 重离子医院
间脑 diencephalon
间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 连接两侧大脑半球和中脑。 左、右间脑之间为第三脑室。
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间脑(diencephalon)位于脑干之上,尾状核 和内囊的内侧。间脑一般被分成背侧丘脑 (又称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 丘脑五个部分。两侧丘脑和下丘脑相互接 合,中间夹一矢状腔隙称第三脑室。第三 脑室经其两侧的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向 下通过中脑导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丘脑综合征(Dejerine―Roussy)
①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所有感觉皆有障碍; 深、精细触觉重于浅感觉; 肢体、躯干重于面; 严重深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亦可出现感觉异常。 ②对侧半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 疼痛部位不准确、不固定、较弥散; 疼痛性质不定; 疼痛常受情绪影响; 常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压、血糖升高; 止痛剂无效、抗癫药有一定疗效。 ③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分离性运动障碍。 ④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意向性震颤或共济运动失调。 ⑤情感障碍。
(3)肥胖性生殖器退化征
下丘脑腹内侧核受损时,由于脂肪代谢 障碍患者呈现向心性肥胖,面如满月,躯 干亦显著肥胖,但四肢不明显,亦称脑性 肥胖。 当结节漏斗核受损时,因促生殖激素分 泌障碍可引起性腺萎缩、生殖器不发育、 阴毛稀少或缺如、性欲减退或消失。
(4)饥饿和拒食
下丘脑外侧区存在食欲中枢,病变初期 若此中枢受刺激,即产生病理性饥饿,出 现多食现象;至疾病晚期食欲中枢受累, 又产生拒绝进食,以致身体极度消瘦。
2. 通过与边缘系的联系,参与情绪反应。
4.下丘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1)尿崩征 为下丘脑受损的常见症状,主要因为 病变侵犯视上核或视上核垂体束,以致抗 利尿激素分泌障碍,因而导致大量排尿, 尿比重在1.005以下,尿在4000ml/天以上。
(2)体温调节障碍
下丘脑前部有散热中枢,但鞍区手术致 此中枢受损时,散热功能发生障碍,患者 术后出现高热。下丘脑的后部有保热中枢, 受损时保热功能障碍,以致产生体温过低。
褪黑激素(抑制性腺、调节生物钟)
上丘脑的病变常见于松果体肿瘤,松果体肿瘤压迫四叠体和中脑导水 引起帕里诺综合征: 1.瞳孔对光反射的消失(上丘受损); 2.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特别是向上的凝视麻痹; 3.神经性聋(下丘受损) 4.小脑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
松 果 体
•借松果体柄连于第三脑室顶的后部,柄 分为上、下两脚,中间夹松果体隐窝, 上脚连于僵连合,下肢连于后连合
后外 侧核 枕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丘脑和后丘脑
外侧核
外髓板
网状核 前核(A) 中线核
内髓板
背内侧核 网状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丘脑主要核群
背 前 核 背侧核 侧 腹前核 外侧核 丘 腹侧核 腹外侧核 内 侧 核 脑 腹后内侧核 腹后核 腹后外侧核
分别接受头部和躯干四肢的感觉纤维。
视前内侧核 室前外侧核
室 旁 核
视上核
乳 头 体 核
视上核 室旁核
下丘脑前核
漏斗核
腹内侧核 背内侧核
漏 斗 核
垂体
乳头体核
下丘脑后核
1. 视上区:包括三核二区:视交叉上核:在视交叉中央上方,接受 视网膜视束的纤维,来自对侧的多于同侧,光照射,可使此核兴 奋,调节昼夜内分泌的节律。破坏此核,内分泌昼夜节律消失。 人的此核不明显。视上核:在视交叉外侧,视束上方,横跨内外 侧带。室旁核:在视上核的背内侧,靠近第三脑室侧壁。下丘脑 前区:介于视上核室旁核之间。下丘脑外侧区。 2. 视前区:内含视前内侧核和视前外侧核 3. 结节区:三个核一个区:背内侧核:位于第三脑室侧壁的背内侧 部。腹内侧核:在背内侧核腹侧。漏斗核(弓状核):位于第三 脑室底,靠后近漏斗。下丘脑外侧区:与视上区下丘脑外侧区相 连。 4. 乳头体区:内含乳头体核和下丘脑后区。乳头体核分为乳头体内 侧、中间和外侧核。
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群
4、与垂体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