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粽子飘香话端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粽子飘香话端午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粽子飘香话端午

一、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相关知识。

2.学习制作粽子的过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图片、粽子材料(糯米、红豆、枸杞、花生、棕叶)、蒸锅、蒸笼、香叶等。

2.学生准备:头巾、围裙、洗手液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相关习俗,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让学生对端午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知识讲授(2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制作粽子的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主要材料的功效和营养价值。

让学生了解糯米、红豆、枸杞、花生等的特点和功效。

3.制作粽子(40分钟)(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5人。

并指派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成员的活动。

(2)准备工作:学生依次洗手,佩戴头巾和围裙,讲究卫生,保证食品安全。

(3)制作过程:a)清洗糯米:学生用清水清洗糯米,以去除杂质。

b)预处理材料:学生用开水烫一下红豆、花生、枸杞等材料。

c)包粽子:学生将预处理好的糯米和各种材料包裹在棕叶中,用绳子扎紧。

d)蒸煮粽子:老师将学生包好的粽子放入蒸锅或蒸笼中蒸煮,时间约为40分钟。

e)饮食文化讲解:老师在粽子蒸煮的过程中,与学生讲解粽子饮食文化的渊源和其它地方对粽子的烹饪方式。

4.分享品尝(20分钟)(1)展示:学生将自己制作好的粽子进行展示。

(2)品尝: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粽子,分享制作过程和感受。

(3)评价:学生互相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粽子制作结果,给予鼓励和肯定。

5.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这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同时提醒学生文明安全食用粽子。

四、巩固拓展活动:1.绘制插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粽子的认识和想象,绘制粽子的插图,并简单描述下粽子的制作过程。

2.朗读古诗:教师让学生选取一首与粽子相关的古诗,朗读并解读该诗的意境和传达的情感。

3.互动游戏:利用小游戏的形式复习和巩固端午节和粽子相关的知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粽子飘香话端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粽子飘香话端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粽子飘香话端午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会举行庆祝活动。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许多小学都会组织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制作粽子。

制作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代表着团聚和祈福的象征。

本文将介绍一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帮助学生们了解端午节的文化背景,并亲手制作传统粽子。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庆祝活动及相关民间传说;2. 掌握制作粽子的步骤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4.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准备:1. 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和图片;2. 纸、彩绳、竹叶、粽子馅料等制作粽子所需材料;3. 制作粽子的工具,如剪刀、绳子等;4. 笔、纸,用于记录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兴趣)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引入端午节的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这个特殊节日的气氛,并向他们提问:“在端午节你们做过什么?”鼓励学生们积极回答或分享自己的经历。

2. 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与庆祝活动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以及为了避免屈原的尸体被鱼吃而投入江中的传说。

然后,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介绍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3. 讲解制作粽子的步骤与技巧教师向学生们介绍制作粽子的步骤,并逐一讲解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例如,先将粽叶泡软后洗净备用,然后将粽叶对折成圆锥形,倒入适量的糯米和馅料,最后用绳子扎紧。

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煮熟的糯米,让学生们专注于制作和包裹粽子的过程。

4. 学生实践制作粽子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

让学生们依照教师的指示一起动手制作粽子。

教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

5. 学生反思和分享在学生制作完成粽子后,教师鼓励学生们立即反思和分享制作的心得和感受。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并录入教师提供的电子模板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粽叶飘香话端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粽叶飘香话端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粽叶飘香话端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端午节民俗的丰富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端午节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熟练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学会利用PPT、思维导图法、树形图法等加工、呈现信息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各种学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善于学习的态度,宽容的态度,善于与多种文化进行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诗词文化及其它国家过端午节的风俗,激发对端午节知识的探究兴趣,培养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

2.难点:学会用多种信息获取途径和信息加工、呈现的方法对端午节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看!是什么?生:粽子。

师:想吃粽子,那得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才行。

吃粽子是我们的哪个传统节日的习俗?那端午节具体时间是哪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至少说出3个?师:国外有哪些国家也过我们的端午节?那我们国家的端午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是哪一年?小结:看来我们对端午节的认识了解还不够,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每年只知道是过端午节吃粽子、过中秋节吃月饼、过年就只知道吃饺子,我们更要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和内涵,刚才那个问题想知道答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继续沉浸在粽叶飘香的端午节里,追忆端午,漫话端午。

(二)激发兴趣,生成问题1.欣赏图片师:老师搜集到了一些各地人们过端午的图片,想欣赏一下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入端午世界。

师介绍:来自五湖四海、风味独特的粽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地方风俗;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的庆祝仪式,就连海外的国际友人们也热闹非凡的过起了我们的传统节日。

2.师生交流师:图片欣赏完了,哪幅图片的场景让你印象深刻,你有什么想说的?请你。

师:这节课我们要做一个有关端午节方面的调查研究,你对端午节哪方面感兴趣,想研究它哪方面的内容?3.生成问题师: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真不少,在课堂上由于时间限制,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进行一一展开研究,我们可以大致归纳成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端午由来端午风俗端午诗词海外端午(三)小组交流,确定问题师:为了避免小组之间研究问题的重复,我们可以先小组内预选两个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小组长之间协商,确定每组的研究问题;最后将组别的标签贴到黑板上对应的研究问题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端午粽情--包粽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端午粽情--包粽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综合实践活动_端午粽情--包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端午粽情—包粽⼦》《端午粽情—包粽⼦》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倡,让孩⼦们⾛出闭塞枯燥的课堂,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活、体验⽣活、热爱⽣活,还给孩⼦们⼀⽚⾃由的天空。

在端午节⽂化的搜寻、思索和实践中,在包粽⼦的实践中,培养学⽣良好的⼈⽂素养和科学素养,感受端午⽂化的魅⼒熏陶。

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端午节是我国的⼀个传统节⽇,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赛龙⾈、挂⾹袋等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都能锻炼学⽣的动⼿能⼒,⼜能增进学⽣对中国传统⽂化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端午节⼜有着⼀个有名的来历,让学⽣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豪感。

为此,开展了这次与包粽⼦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教学⽬标】1. 在端午⽂化的徜徉中,让学⽣感受⽂化的魅⼒和民族的情怀。

2.通过学习知道包粽⼦所需要的主要原料,及其准备⼯作。

3.让学⽣亲⼿实践,掌握包粽⼦的基本⽅法:“成形”、“装⽶”、“包裹”、“捆扎”。

能熟练地包⼀只普通的粽⼦,培养学⽣的动⼿操作能⼒,掌握⼀种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1.知道包粽⼦所要准备的原料以及包粽⼦前要做的准备⼯作。

2.包粽⼦的步骤。

【教学难点】粽叶的成形,包裹以及粽⼦的捆扎。

【教学准备】学⽣:调查收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教师:准备粽叶、糯⽶、棉线、蜜枣、⾯盆、碗勺、桌布、湿⼱纸,PPT课件、学⽣分组、制作粽⼦的材料等。

【教学设计】⼀、谈话导⼊:1.同学们,我们中国的传统⽂化源远流长,博⼤精深。

丰富的民族传统节⽇也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化的⼀部分,每个节⽇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情趣、丰厚的底蕴。

我们刚过了清明节,再过⼀个多⽉,我们⼜将迎来⼀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你知道是什么吗?(端午节)那关于端午节你都了解些什么?(赛龙⾈吃粽⼦)是啊,每到端午节,⼈们都会泡糯⽶,洗粽叶,包粽⼦。

粽艾香里话端午(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教科版

粽艾香里话端午(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教科版

粽艾香里话端午(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2. 端午节的习俗3. 粽子的制作方法4. 艾草的寓意与用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艾草的寓意与用途,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粽叶、糯米、红枣、艾草、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

2. 新课内容:讲解端午节的习俗,让学生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以及艾草的寓意与用途。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粽子的制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

4. 展示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互相学习。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端午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六、板书设计1. 粽艾香里话端午2. 副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板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

2. 亲子活动:与家人一起制作粽子,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

3. 画一幅关于端午节的图画,可以是粽子、艾草等元素。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 课后,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粽情飘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粽情飘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准备工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了分组(1)端午节的由来(2)端午节的习俗(3)端午节的诗词(4)学包粽子小组。

经过一周的调查、访问、整理。

学生已全部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期间我也适时的指导、询问学生的进度,以便活动时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一、活动主题:"粽情端午"二、活动背景:目前,洋节日在中国倍受青睐和热捧,而民族传统节日因缺乏必要的认知和深入的了解,造成了不少人对中华悠久的传统节日逐步的淡漠,或是把节日简单的与食品画上等号。

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此次活动从挖掘中华传统节日深刻的内涵入手,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三、活动目的:1、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活动形式中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相关的故事传说、诗歌,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喜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感情。

2、指导学生围绕端午节开展探索性活动,学习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选择、组合信息。

培养学生有计划地做事,能与他人互相协调合作的能力。

3、在亲自参与端午民俗活动中掌握包粽子的技巧。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我国的五大传统节日有哪些?他们分别是?马上我们就迎来了其中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板书端午节二、小组汇报1、师导语:上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按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去收集整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资料,老师将根据你们收集情况为你们小组加分,下面就请各小组为我们介绍吧!哪一组先来? 师评价:这个小组同学以讲故事形式展现他们收集来的关于端午由来的传说,真叫我们大饱耳福。

看来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蕴藏着很深的传统文化。

2、师导语:同学们,传说异彩纷呈,那么古往今来的人们又是怎样欢度这一节日的呢?下面请整理端午节的习俗的小组为我们介绍。

3、老师把这些习俗总结一下: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挂钟馗像,饮用雄黄酒,吃粽子。

说到吃粽子,我们知道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有哪组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吗?生:我们组为了了解粽子,我们特地去商场转了转,了解了粽子的价格和种类,除了蜜枣粽,肉粽还有黑米粽,八宝粽,五谷粽,碱粽等,咱们这地方用的较多的叶子是芦苇叶和菠萝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粽子飘香话端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粽子飘香话端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粽子飘香话端午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2、探究制作粽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渗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及爱国情感。

活动重点:理解端午节的由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活动难点:学习并掌握包粽子的技能。

教学准备:课件、调查单、泡好的糯米、粽叶、粽馅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调查,闲聊端午师:同学们,在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只奇葩,那就是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其中之一,我们在课前都做了调查(课件出示调查报告单),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师:感谢孩子们的分享,老师也找到了一份特殊的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沙画)二、动手包粽,品味端午1、引出粽子师:一组沙画让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那老师想问问你家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师: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了端午节大家都过得很快乐,也听出来同学们都喜欢吃粽子。

师:你吃过什么粽子?师:虽然各地的习俗有所不同,但是吃粽子却是各地习俗中不可缺少的形式。

老师给大家带来各地的粽子,我们一起欣赏吧。

师:我好像看到一群想吃粽子的小馋猫。

那你知道什么粽子最好吃吗?师:自己动手包出的粽子是最好吃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包三角粽。

2、材料准备师:你们知道包粽子都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指名生说)师:在准备这些材料时需要注意什么?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是干粽叶需要热水泡两个小时,糯米也需要提前泡好。

师:粽叶和粽馅儿都准备好了,是不是就能包了?师:对呀!仅仅知道材料还是不够的,咱们还要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步骤?3、步骤学习(1)小组合作,研究步骤。

师:请同学们利用搜集的资料,研究包粽子的步骤,一会儿我们来检验一下大家的研究成果。

(2)代表汇报,总结步骤。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收获。

师:其他同学注意了,要认真听,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汇报的同学提问?师:为什么装米要八分满?师:捆扎时应注意什么?(扎牢,最好三个角都扎。

不要用力太大,会把叶子勒坏)师:煮多长时间?师:老师把大家的发现总结成了五个字(课件出示)折——装——包——捆——煮(3)教师一边总结一边示范。

小学语文_10《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0《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13个生字,会写“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会用想画面、抓关键词、加动作等方法读好长句子。

3.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13个生字,会写“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会朗读长句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是可以吃的呦,猜猜是什么?2.给大家提示:他的外表是绿绿的,被裹得紧紧的!看!粽子。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端午粽。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端午粽这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事情?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6页,听老师的要求:端起课本,摆好读书姿势,大声朗读课文,读完以后拿笔标出自然段。

2.一共几个自然段?3.同学们读的怎么样,我请同学们接读课文。

谁来试试第一段?4.第二段老师来试试。

同学们,有两个词语很拗口,大家跟老师读一下,箬竹叶,糯米,剥开。

5.接下来,第三段,哪位同学来试试?6.最后一段,请你来。

三、认识生字词课文读的不错,不知道生字词大家读的怎么样?(一)词语1.你先给同桌读一读。

2.有没有难读的词语啊?这几个词语的确不大好读,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

3.齐读。

(二)生字1.词语读好啦,再来看看这些生字你都认识了吗?先自己拼读一下吧!小组之间比赛读,开火车读。

这几个字比较难读,那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记住他们?2.大家看端和粽两个字,他们都有一个新偏旁,你认识吗?3.还有其他好办法吗?4.刚才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认识了很多字,老师奖励吃粽子,大声喊出粽子上的名字,吃到肚子里!看谁吃的多!四、精读课文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一个人,课文中告诉我们了,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配乐读)师讲述屈原的故事。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粽香情浓话端午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粽香情浓话端午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粽香情浓话端午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2. 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3. 粽子的制作方法和技巧4. 端午节诗词欣赏和创作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粽子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粽子的制作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粽叶、糯米、红枣、绳子、剪刀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

2. 新课导入: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如赛龙舟、挂艾草、佩戴香囊等。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粽子的制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掌握粽子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4. 诗词欣赏:欣赏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板书设计1. 粽香情浓话端午2. 副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3. 正文:- 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 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 粽子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端午节诗词欣赏和创作作业设计1. 创作一首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

2. 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端午节活动的报道。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粽子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关注食品卫生和安全。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粽子的制作”。

教学过程 -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粽子的制作粽子制作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粽子,不仅可以让他们体验到传统节日的乐趣,还能在实践中学习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语文_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端午粽》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教学重点】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拍手读儿歌《春节童谣》,感受传统节日的风俗。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板书课题,认识生字“端、粽”,新偏旁“立”“米”。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长句子读出停顿、有轻重音。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学生借助拼音,反复拼读的生字。

(2)指生领读生字;(3)去掉拼音,指生读生字,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4)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三、诵读课文,品味内容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

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3)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粽子飘香话端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粽子飘香话端午全国通用

教学设计:粽子飘香话端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屈原、龙舟竞渡、粽子、艾叶等。

2. 端午节的习俗:佩戴香囊、喝雄黄酒、赛龙舟、包粽子等。

3. 端午节的各地特色:南北方的端午节习俗差异、不同地区的端午节活动等。

4.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活动,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粽子图片、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端午节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端午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活动,讲解端午节的各地特色。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包粽子、制作香囊等活动,亲身体验端午节的习俗。

4. 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心得,讨论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粽子飘香话端午2. 板书内容:端午节的由来:屈原、龙舟竞渡等。

端午节的习俗:包粽子、赛龙舟、佩戴香囊等。

端午节的特色:南北方的差异、各地的特色活动等。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活动,编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短文。

2. 作业要求: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文字流畅,富有感情。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语文_《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词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好长句子。

2.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体会外婆对我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图文结合,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词语。

2.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体会外婆对我的爱。

三、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

(学生)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那你是怎么猜出是端午节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知道的端午节的故事?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端午节有关的课文《端午粽》,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说到端午粽,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粽子你们想不想吃?那让我们来读词语吃粽子吧。

读词语,发卡片。

2.“端”的教学:你来看“端”这个字读什么?那你知道她的偏旁是什么吗?那你能不能说说立字旁和立之间有什么不同?那么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就是为了给右边的部分让空,你看连汉字都懂得谦让呢。

那你都端过什么东西,你是怎么断的,请学生来表演。

根据学生的表演总结,端就是用手托着一个东西,东西立在手上就是端。

3.“粽”的教学:你看,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你看这个字一边和字的意思有关,粽子是用米做的,一边和读音有关,宗和粽的读音很像,你看汉字多有趣呀。

4.课文课前都读过了吗?那文章有几个自然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读的能否做到正确又流利。

5.谁来当当小评委?(三)研读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博山有一个习俗,就是每年的端午节出嫁了的女儿,也就是你们的妈妈,都会带着一家人去到外公外婆家呢,而这一天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小学语文_10《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0《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吗?对端午节了解多少?(指名同学回答)生:端午节要吃粽子,划龙舟,喝雄黄酒。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出示课件)生齐读挂香包、挂艾草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并重点指出端和粽的偏旁,让学生指出偏旁和正常字的不同之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圈出课件上展示的词语。

2、检查学生读词语的情况,采用去掉拼音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的形式。

三、精读课文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读完以后想想: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的“总会”和“盼着”两个词体会到了什么?(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从“总会”中可以看出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事物,“盼着”这个词则体现了外婆期望在传统节日中与亲人团聚。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表现出了外婆对亲人团聚的期盼,因此要在朗读中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4)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粽子的?(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第2自然段的三句话分别从眼睛看外形、鼻子闻味道、嘴巴尝口感这三个方面来描写粽子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粽情飘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粽情飘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粽情飘香粽情飘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的背景与意义在传统中国的端午节,人们都喜欢包粽子,以庆祝这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节日。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意义,增进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体验,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将组织学生制作粽子,体验包粽子的乐趣,并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传统习俗;2.学会制作粽子的基本步骤与技巧;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增进学生的合作与团队意识;4.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增加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端午节的历史与传统习俗资料、制作粽子的材料和器具、粽叶等。

2.学生准备:洗手液、围裙、团队合作心态。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情境交流(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与传统习俗,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为后续活动做铺垫。

【步骤二】传统知识学习(15分钟)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观看有关端午节的短视频,并由教师进行现场讲解与解读。

学生可以记录重要的知识点以备以后巩固复习。

【步骤三】制作粽子的材料准备(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粽子所需的材料,包括糯米、红枣、豆沙等。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卫生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事先洗净双手,并戴上围裙。

【步骤四】制作粽子的演示与实践(40分钟)教师进行制作粽子的现场演示,全程做出解说与指导。

同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个小组有一名指导员进行指导。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并能够积极思考与互动。

【步骤五】品尝与总结(15分钟)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集中展示所有制作成功的粽子,进行品尝与分享。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个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以及对制作粽子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延伸与拓展1.可以邀请学校的长辈或者专业的粽子师傅来讲解和示范制作技巧;2.学生可以用书写或画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制作粽子的经历,并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家长;3.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粽子制作比赛,以激发学生们更多的兴趣和热情;4.可以组织拓展活动,如观看端午龙舟比赛、制作纸鸢等。

小学语文_《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2、在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绿衣裹身上,珍珠里面藏,要想得珍珠,解带脱衣裳。

(粽子)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

(师板书课题:10、端午粽;学生书空)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做到“三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再深入读课文,并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圈出文中的一类字和二类字。

3、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师生、生生比赛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三、探秘方法,科学识字词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1、课件出示生字:端、粽。

(学生齐读生字)。

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知道粽子是糯米做成的。

让学生认识新的偏旁“米”、“立”。

2、课件出示生字:总、间、肉、带。

指导学生认字,并学会新词语。

3、课件出示生字:知、据、念。

根据“知”的组成部分“口”,结合图片让孩子知道学习除了“眼到”,还要“口到”。

在教学“据”这个生字时,让学生认识“扌”旁,观察图片中“手”的动作,理解“据说”这个词语是没有根据的话,是听说的。

在教学“念”这个生字时,从偏旁入手,让孩子知道念念不忘的东西要放在心底。

4、把这些生字放在词语中,同学们认识它们吗?(生齐读、开火车领读。

)5、出示课件,摘苹果游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综合实践 粽子飘香话端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综合实践   粽子飘香话端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前预习作业:搜集资料了解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哪些习俗?《粽子飘香话端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知识,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探究制作粽子的一般方法,并尝试进行制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了解传统风俗文化的兴趣,感受传统风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寒假中我们度过了中华民族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春节,那么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提起端午节,我们总是想起浓香的粽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上一节综合活动实践课:粽子飘香话端午!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二、学习过程:(一)说端午:来源、诗歌、之争、习俗。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和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那么端午节怎么来的呢?1、来源:学生说伍子胥的故事(爱国替父报仇雪恨)-——提升精神曹娥(投江祭父)古越民族图腾祭纪念屈原:学生说屈原的故事----提升精神明知理想很难实现,仍然孜孜不倦地追求,宁愿忍受无限的孤独和深沉的折磨也至死不渝的伟大爱国情怀,真是动人心魄,感人肺腑啊!他们爱国、忠贞、忠君的精神,成为了一种永恒,成为了后人难以企及的一座精神的高峰!2、诗歌: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在端午节留下自己的诗词佳句。

谁来诵读这首《和端午》?指名读。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亡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诵读这首诗!诗歌老师读 --老师说意思----齐读总结屈原精神《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意思是说:端午节是从啥时候形成的?又为了什么而设立的?几千年民间有这么个传说,这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我站在这楚江旁,望着眼前一片烟波浩淼的江水,我发出了轻蔑地笑声,为什么如此宽阔的大江,却不能包容一颗伟大的爱国心,就不能为敢于说真话的人洗刷冤屈呢?!过渡:“一个没有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丧失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怕的;只有使自己的文明不断进步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3出示端午之争课件---教师小结:端午节讲述着中华民族崇善的故事,蕴涵着祖国人民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更要传承它!那么古往今来的人们是怎样欢度这一节日的呢?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那么这些习俗是寄托了人们的什么情感呢?4习俗:赛龙舟吃粽子艾叶煮蛋插艾条菖蒲佩香囊拴五色丝线钟馗捉鬼喝雄黄酒杀菌驱虫解五毒(二)过端午你们家是怎么过端午节的?是呀,无粽子,不端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迎端午---包粽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迎端午---包粽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迎端午——包粽子
一、谈话导入
1、端午节的简介
师:同学们下午好,在上课之前我先题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
生:
师:我们刚过了清明节不久,那你们知不知道我国的下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吗?
生:端午节或五一劳动节(国际节)
2、端午节的起源
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
师:我看到很多孩子被屈原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要热爱我们的祖国。

屈原不仅是一位爱国人士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屈原被称为是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诗作不仅是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3、端午节的习俗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师:那你们想在今年的端午节里吃上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吗?
师:那我们就再接下来的时间里一起来学习粽子的包法吗?
二、了解粽子
师:在包之前,我们先对粽子有个了解?
三、包粽子
师:我们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呢?
师: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因该开始包了,你们怎样包呢?
师:观看视频之后,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包粽子的一般步骤?
四、本课总结
师:包了粽子以后,你们有什么感受?通过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端午节》——探究成果交流评价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端午节》——探究成果交流评价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端午节》——探究成果交流评价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端午节》——交流、评价探究成果课活动背景: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为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开展“端午节”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活动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及传统习俗的参与,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3)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对端午文化的需求,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将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4)创意物化: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感受端午习俗的魅力,掌握包粽子、做香囊、编五彩绳等基本技能,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活动实施年级:五年级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计划:回忆课前的分组及活动任务,导入“探究成果交流评价课”;出示本节课的交流展示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活动任务;各小组围绕“端午文化成果交流”分头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结合标准进行评价;各小组围绕“端午习俗我参与”分头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结合标准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活动实施过程:一、回忆课前的分组及活动任务导入新课前一段时间,同学们从众多的传统节日中选择了《端午节》、并自由组合成了六个活动小组,分头对照活动标准对节日的来历、习俗、故事等展开了一系列的考察探究活动。

这节课,我们分别从“端午文化成果交流”和“端午习俗我参与”两方面来共同交流分享,希望大家对照评价标准认真倾听、勇于质疑,掌握更多的考察探究类活动的学习方法。

二、明确第一环节活动任务1、教师出示活动任务:端午文化成果交流2、各小组会汇报展示。

3、引导学生针对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评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粽子飘香话端午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2、探究制作粽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渗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及爱国情感。

活动重点:理解端午节的由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活动难点:学习并掌握包粽子的技能。

教学准备:课件、调查单、泡好的糯米、粽叶、粽馅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调查,闲聊端午师:同学们,在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只奇葩,那就是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其中之一,我们在课前都做了调查(课件出示调查报告单),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师:感谢孩子们的分享,老师也找到了一份特殊的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沙画)二、动手包粽,品味端午1、引出粽子师:一组沙画让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那老师想问问你家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师: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了端午节大家都过得很快乐,也听出来同学们都喜欢吃粽子。

师:你吃过什么粽子?师:虽然各地的习俗有所不同,但是吃粽子却是各地习俗中不可缺少的形式。

老师给大家带来各地的粽子,我们一起欣赏吧。

师:我好像看到一群想吃粽子的小馋猫。

那你知道什么粽子最好吃吗?师:自己动手包出的粽子是最好吃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包三角粽。

2、材料准备师:你们知道包粽子都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指名生说)师:在准备这些材料时需要注意什么?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是干粽叶需要热水泡两个小时,糯米也需要提前泡好。

师:粽叶和粽馅儿都准备好了,是不是就能包了?师:对呀!仅仅知道材料还是不够的,咱们还要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步骤?3、步骤学习(1)小组合作,研究步骤。

师:请同学们利用搜集的资料,研究包粽子的步骤,一会儿我们来检验一下大家的研究成果。

(2)代表汇报,总结步骤。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收获。

师:其他同学注意了,要认真听,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汇报的同学提问?师:为什么装米要八分满?师:捆扎时应注意什么?(扎牢,最好三个角都扎。

不要用力太大,会把叶子勒坏)师:煮多长时间?师:老师把大家的发现总结成了五个字(课件出示)折——装——包——捆——煮(3)教师一边总结一边示范。

师:有了大家的总结和发现,老师也成功地完成了一个三角粽。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观看视频,总结一下包粽小窍门。

(播放视频)师:谁来说一下?师:老师把同学们说的小窍门变成一首小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师:有信心把粽子包好吗?师:同学们真是信心十足呀!包之前,老师有三点提醒1、装米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撒的到处都是,不能浪费粮食。

2、如果在包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在小组内商量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一会儿全班一起来解决。

3、包完后将周围收拾干净,整好卫生。

师:理论三千,不如动手一现,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看看哪个同学包的又快又好。

3、动手包粽学生动手包粽,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轻音乐)三、交流评价,感悟端午师:粽子包完了请举手,同学们真棒!祝贺大家初战告捷。

师:现在请每个小组选出包得最好的一个粽子,请这四个同学高举自己的粽子,其他同学把掌声送给这些包粽小能手。

师:同学们在包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师:谁来解答?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我们不仅发现了问题,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再给你一次包的机会,你有没有信心包的更好?四、创意粽子,延伸课堂师:同学们这么有信心,那咱们就来一场创意粽子大赛。

根据同学们刚才的提醒,小组合作包一个完美的粽子,给粽子起个名字并设计代言词,咱看看哪个小组最有创意?学生准备,展示交流,投票选举,奖励优胜,推陈出新。

师:听到大家的分享,老师特别感动,小小粽子承载着你的创意、承载着你的梦想、承载着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这就是创造的魅力啊。

师:老师希望大家把这种创造力延伸到课外。

师:我也想到了一种创意粽子要送给大家,粽名叫《友情粽》粽馅:友谊、帮助、开心储藏方法:放置在你心中最暖的地方生产日期:从我们认识开始保质期:直到永远师;让这个粽子包进友谊,包进祝福,祝愿大家幸福到永远!师:这节课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学情分析学生对端午节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会举行赛龙舟等活动,但对于端午节的历史意义及文化功能却知之甚少。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能通过上网、看书、采访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

虽然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但平日很少做家务,希望能通过学包粽子体验劳动的乐趣。

效果分析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统计、讨论等,不仅了解了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等传统文化,而且提高了他们互助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具体表现在:1.此次活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因此,在活动中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

从汇报过程中可看出,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能树立了自信心,充分地展示了自我。

2.活动中,孩子们能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学习热情高涨,并体会到合作学习、互助提高的乐趣。

3.在活动中,学生重视了收集信息并形成初步地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寓教于乐,形式活泼、轻松,同学们也乐在其中。

通过开展纪念屈原的系列活动,同学们对屈原有了充分的了解,对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明确的认识。

他们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体验着、感悟着,立志做一个好少年。

教学反思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当地端午节习俗的调查、查阅一些相关资料等,不仅了解了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来历和当地端午节习俗等传统地方文化,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相互帮助意识和动手能力。

实践活动使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教学所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具有一定的生成性。

回想这节课,我感到欣慰的地方,也有遗憾。

一、欣慰之处:1、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本节课的活动中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并把资料筛选、整理,这样,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也欣赏到了学生丰富、生动、典型、有趣的成果,可以说是大有收获。

本次综合活动,以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全面参与,既锻炼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

2、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

在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他们都能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

他们为了学会包粽子,可以说是历尽了酸甜苦辣;为了学包粽子,特请家长亲自指导,并多次独自训练,因此在展示粽子环节,非常有成就感。

3、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特点。

即:本节课具有整体性(体现了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老师只是导的作用,只是平等中的首席)、生成性(随着活动的发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把收集的资料制成手抄报。

)如此这样的生成就更有成就感,更富有成效。

4、增长了自身的知识。

通过本次活动,我感受最深的增长了不少知识,真可谓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说实话原来我对端午节了解甚少,只知道这个节要包粽子、门口插艾叶,我也是在与学生一起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才深入了解了有关端午的那么多知识的。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老师并不是全知全能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它同样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二、美丽中的遗憾:1、学生在汇报成果时还过于书面化,没有真正把收集到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再交流,不然就会自然些。

2、学生汇报时比较紧张、胆小。

这节课人人参与,平时内向的、被动的同学在这节课中也积极主动,但他们汇报时紧张。

学生现场包粽时,有个别同学不敢面对观众。

教材分析《粽子飘香话端午》介绍了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里面的很多习俗有趣、有益,学生充满了对这一内容探究的愿望。

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确定后,研究活动进入最核心的、最活跃的环节——根据制定好活动内容,进行具体实施。

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使他们了解、运用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由于小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与交际实践,可能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惑与阻碍,进行活动方案交流的学习引导具有现实必要性。

在这堂课中我着力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特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适于学生发挥的宽松的课堂氛围。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体现活动的价值。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研究中学会研究,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测评练习1、小组内评出包的最好的粽子。

2、创意粽子说出自己的创意。

3、通过小组合作检测小组的合作能力。

4、每个同学是否能包出粽子。

观课记录亮点:1、课件制作巧妙,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制作粽子的环节配以音乐,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业。

3、创意粽子环节,加深了学生对端午节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包粽子之前的三点提示,注重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

不足之处:1、包粽子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完成任务,个别学生有难度,包的不成功。

2、部分学生课堂有点紧张,放不开,不敢发言。

课标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体现了水平组织的原则。

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实践性的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

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思想和思维的统和工程。

从课程目标的视点看,本课程的开发力求“全人化”,即从课程的内容到结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