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散文《论语》《老子》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资料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春秋》是概括的记述历史,而《左传》则详细的记载事件本末细节,此书丰富多彩,叙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和历史人物的言行。
《左传》擅长战争描写,它不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并且从大处着眼,通过人物对话,写出战争的性质,决定胜败的因素等内容。
《曹刿论战》和《秦晋肴之战》等篇,都写得非常出色。
《国语》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和诸侯各国的大事。
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远不及《左传》,然而它有的叙事比《左传》更鲜明生动,如写“厉王弭谤”和“勾践复国”的文字,就是这样。
《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例如写唐且出使秦国,唐且与秦王谈起“布衣之怒”,秦王轻淡的说,布衣之怒不过“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且慷慨陈词:“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说完,拔剑而起,这一番慷慨豪壮的言辞,打掉了秦王不可一世的凌人盛气。
《战国策》中的纵横家辩士,还擅长运用寓言进行说理、论证,象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成语故事,都出自《战国策》。
《左传》和《战国策》对后世的散文家有着深刻影响。
司马迁的《史记》,曾经大量采用这两书的材料,并汲取了它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汉代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文章,其雄辩风格得之于这两书也很多。
历代史书的编撰,以至唐宋散文家的记叙文,在语言和表现方法上,也都受到先秦散文的影响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文体备。
”(《文史通义·诗教上》)说战国时文章已变尽,未必符合实际,但后世的所有文体都能在战国散文中找到先例或萌芽则是无疑的。
先秦说理散文不仅标志着说量议论文体的成熟,而且也包孕了寓言、小说等因素。
之深远,苏、张之纵横,《韩非》之排奡,《荀》、《吕》之平易,皆为后世文章之祖。
大学语文散文篇 2 诸子诸章
整体感知与把握
《老子》论述了“道法自然”,遵从自然规律,无为而 治的为世之理。
道教和道家的异同 ➢ 道家是一个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看待自身存在与世
界存在的一种思维辩证方式,属于学术领域。
➢ 道教是以追求肉体长生为目的,一种由道家思想和其 他神鬼学综合衍生出来的本土宗教。
叁
贰
壹
拓
《
《
展
老
论
思
子
语
考
》
》
选
选
读
读
壹 《论语》选读
《论语》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 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仁、 礼、义”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等,是研究孔子学说及整个儒家思想的一部主要著作。
君子“三畏”就是 敬畏真理和道义
要有敬畏之心才能 成为言行高尚的君子
季路问事鬼神 季路问事鬼神①。子曰:“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②。”曰:“未知生,焉 知死?”
①事:服侍。 ②敢:冒昧之词,用于表敬。
儒家学说是一门重视 现实、关注现世今生 的理性学说。
积极入世
司马牛忧曰 司马牛忧曰①:“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②。”子夏曰:“商闻之矣③:死生有 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 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 何患乎无兄弟也?”
贰 《老子》选读
《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由《道经》、《德经》 两部分组成,相传为老聃所作,今人认为可能编定于战 国中期,但基本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老子》是中 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 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对传统哲学、科学、 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韩非子》
• 韩非子生平。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 韩非子生平。 成者, 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达成的 思想家。 思想家。 • 《韩非子》:针对现实问题而发,对战国 韩非子》 针对现实问题而发, 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 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主张君主 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 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其文峻 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秦诸 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 子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子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先秦诸子散文-《孟子》
• 语录体,篇题仍是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每篇 语录体,篇题仍是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 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论点来论述。 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论点来论述。全书不仅记 录了孟子的只言片语, 录了孟子的只言片语,更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 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 《孟子》艺术成就: 孟子》艺术成就: • 巧妙的论辩艺术 。逻辑推理的方法,运用类比推 逻辑推理的方法, 往往欲擒故纵, 引人入彀。 理,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 ,引人入彀。 • 宏放、豪迈的文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宏放、豪迈的文风。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以善用比喻见长 。 • 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 精练简约、
先秦诸子散文
张亚宁
先秦诸子散文
• 诸子散文兴起的历史背景 • 诸子散文的内容特色 :关注现实生活,表 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内容广泛,几乎无 所不包。但理论热点则是现实的社会与人 生。 • 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鲜明地体现了士的 独立人格。自主精神和人格力量。富于形 象性与抒情性。寓形于理、情理兼备,极 大地增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章先秦散文简答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章先秦散文简答题汇总1、谈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2、简述《春秋》的写作特点。
3、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1、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
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3、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4、《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
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
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墨子》中的《兼爱》、《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齐人有一妻一妾》、《民为贵》、《庄子》中的《秋水》、《荀子》中的《天论》。
1、谈谈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2、简述《论语》的文学价值.3、谈谈《孟子》的文学价值。
4、《庄子》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什么地方?5、简述《荀子》散文的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荀子》文章主要是长篇专题性论说文,全书体例完整,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和分析能力,其写作特点主要有三点:(1)善于围绕题目或一定的中心,反复说理,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绵密严谨,说理透辟,发挥尽致。
(2)比喻繁富精当,既能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又朴素简赅,富于启发性。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 选修诸子散文阅读--《老子》选读 含解析
《老子》选读一、《老子》解读文选涉及到美-恶(丑)、善-不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自见-(不自见)、自是-(不自是)、自伐-(不自伐)、自矜-(不自矜)、大-小、柔弱-坚强等相反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要面对两个相反的方面,比如说“自知”与“知人”、“自胜”与“胜人”,必须做出智慧的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事物往往充满了从一个方面向另外一个对立方面转化的可能,比如由难而易或由易而难、由成功而失败或由失败而成功、由安而危或由危而安等等,必须抓住那些可以促使变化转向有利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因素,并且付出必要的努力。
所有这些,都是《老子》带给后人的启示。
1.对于“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说法,你怎样看待?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5分)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论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老子》第二章)(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孔子和老子什么样的治国之道。
(2分)(2)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你认为“庶人不议”是指“庶人不敢议”还是“庶人无可议”。
请作比较评析。
(3分)2.阅读下面《大学》《老子》选文,回答问题。
(5分)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②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1)请分别简要概括《大学》和《老子》对“人”的要求。
(2分)(2)结合文段①,谈谈你对“身修”与“天下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3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诸子散文有哪些代表作
诸子散文有哪些代表作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
”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
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
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
秦时期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一本语录体散文。
《老子》又称《道德经》,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李耳的著作。
第二期是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
所记的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的形式。
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主要特点是词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
《孟子》以对话为主,富于雄辩,议论酣畅,气势磅礴。
《庄子》说理论证,文笔纵横恣肆,想象丰富奇特,大量运用寓言,对后世的浪漫主义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期是战国后期,则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
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
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
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里。
《荀子》行文条分缕析,反复设喻,反复论证,务求理尽义达。
《韩非子》行文犀利峻拔,剖析入微,善于运用浅近的寓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较强的论辩性。
它们都对我国汉魏以来的哲理散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
先秦诸子的共同特点:
立足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面对社会和人 生,作富有理性特色的思考,力图对自然 和社会的存在,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道德形式,伦理关系,人生价值以及人的 主体思维、感情欲求的发展,做超出感性 经验范围以上的、具有理论性原则性规律 性的说明、阐释和总结,以求从中寻找出 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设计出社会发展的 蓝图。
例三:论为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 也。(俸禄)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诸子著作
百家争鸣:由于先秦诸子代表的阶级和阶
层接触的实践范围、接受的思想文化影响 均不相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 和理论体系,发展成不同的派别系统。 诸子散文:诸子的著作在内容性质上属于 思想学术范畴,但从其形式表达和语言文 字运用的角度看,则属于散文作品。
诸子散文都是理论性著作,在散文发展史上的贡献主 要体现在论说水平的提高上。奠定了古代论说散文的 基本形式。 提高了论说散文的孔子世家》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 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 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 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 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 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 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例九:人物形象
子见南子(卫灵公的宠妃) 。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 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原壤(孔子旧友)夷(双腿分开)俟。子曰:幼而不孙弟 (逊悌),长而无述(说)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 叩其胫。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 而往拜之。遇诸涂。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 使之闻之。 师(乐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 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名家名篇
名家名篇一、先秦文学1.《诗经》:风、雅、颂、赋、比、兴2.诸子散文:《论语》、《孟子》、《老子》3.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传》4.屈原:《离骚》二、西汉文学1.《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汉代词赋: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3.汉代诗歌:《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三、曹魏南北朝文学1.建安文学:三曹2.陶渊明:田园诗人的鼻祖3.《世说新语》四、隋唐五代文学1.初唐诗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边塞诗派:王昌龄、高适、岑参3.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4.诗仙李白、诗圣杜甫5.中唐诗人:白居易、柳宗元6.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7.唐五代词:温庭筠、李煜五、宋代文学1.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2.宋词婉约派:李清照、柳永3.宋诗:陆游、王安石4.史学著作:《资治通鉴》六、元代文学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组、白朴2.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七、明代文学1.小说: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2.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纂辑的三个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3.二拍:是明代凌濛初的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4.戏剧:临川四梦八、清代文学1.小说:《聊斋志异》、《红楼梦》2.戏剧:《桃花扇》、《长生殿》九、现代文学鲁迅、沈从文、郭沫若、巴金等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出自《孟子》2.《上帝之城》——奥古斯丁3.《人性论》——大卫.休谟4.《正义论》——罗尔斯5.《理想国》——柏拉图6.“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出自《资治通鉴》7.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曹禺8.我国古典文学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最好的是《红楼梦》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自《三国志》10.“小美人鱼”的铜像位于丹麦11.格林兄弟是德国的童话作家12.《皇帝的新衣》是安徒生的童话13.“芝麻开门”的故事出自《一千零一夜》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1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17.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指《家》《春》《秋》18.同情妇女,为妇女鸣不平,对男女不平等进行批评的古希腊戏剧是《美狄亚》。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
儒 家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的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是可忍,孰不可 忍也?),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 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 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
儒
4【注释】
(1)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指岳父。 (2)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不, 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 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 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我们以为,子路与丈 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同意第 一种说法。 (4)黍:音shǔ,黏小米。 (5)食:音sì ,拿东西给人吃。
法
家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 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 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 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 认为“法治、术治、势治”都是帝 王之具。 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 策、残酷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 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 益的。
《论语》二十篇:
《学而》《为政》《八佾》
《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
语门 也 人 “ 书 》人 。 及 《 艺关 。相 当 弟 论 文于 ”与 时 子 语 志书 论辑 弟 相 》 》名 而 子 与 者 中的 论 各 言 , 有来 :纂 有 而 孔 编, 所 接 子 这源 纂故 记 闻 应 样, 。谓 , 于 答 的班 语之 夫 夫 弟 解固 :《 子 子 子 释《 言论 既 之 、 :汉 论 卒语时 ·
先秦诸子散文名摘录含翻译
先秦诸子散文名摘录含翻译————————————————————————————————作者:————————————————————————————————日期: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散文》名句摘录集锦《论语>>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翻译: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翻译:天冷了,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衰落的。
6、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翻译: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翻译: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远;赵用劲钻研,越觉得深邃。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翻译:君子取义,而小人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魏灵公》翻译: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论语·述而》翻译: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翻译: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先秦诸子散文 (2)
第二节 孟子 庄子(1)
一、《孟子》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对孔子学 说的发展。其艺术特色表现为:
1、长于论辩。巧妙灵活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 法,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 的结论中。
2、长于比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 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
3、气势浩然。这种风格,主要源于孟子人格 修养的力量。其次,《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 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 礴,若决江河。
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一个 高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孔 孟的文章,在封建时代是读书人必修的课程, 思想和文风影响深远这,旧时文人无不受到 《论语》、《孟子》的熏陶。
汉初的政治家贾谊、晁错深受孔、孟、荀、 韩以及纵横家的影响;魏晋以后,老庄思想盛 行,阮籍、嵇康的散文深受庄子文章的影响。 唐宋古文大家,以恢复古道为旗帜,以先秦诸 子文章为典范:韩愈推崇孟子,苏轼博采众长, 尤其倾心于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因此可以说, 先秦诸子散文的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现在。
二、《墨子》
《墨子》记录墨子言论的篇章仍为语录体,但它记 录的不是片言只语,而是理论性的言谈及概括的论辨之 词,不光有结论,还很重视论证,有演绎,有归纳,开 了论辨文的先河。
论语 墨子 老子(2)
在先秦诸子之文中,《墨子》影响不及《论 语》,但《墨子》文章独具一格。其特点为:
1、尚实尚质,讲究实用,不重文采。墨家 唯恐“以文害用”。
荀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5)
三、《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一部杂家著作,文章沉博宏 丽,语言整齐精练。
《吕氏春秋》体制宏大、新颖。现实针对性 强,敢于诋訾时君,指责时政,颇富批判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史》07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五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
三、《庄子》的怪异浪漫
▪ 首先,《庄子》哲学物我合一,在以寓言表述哲理中也混同天人,于是常常运用丰 富想象,赋予万事万物以鲜活生命,从而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非现实世界。
▪ “埳井之蛙谓东海之鳖” “栎树语匠石” “髑髅语庄子” “罔两问景” “夔怜 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三、《庄子》的怪异浪漫
“仁政”和“性善”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离娄上》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梁惠王上》) ▪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滕文公上》)
二、《孟子》的对话论辩艺术
▪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滕文公下》) ▪ 《孟子》文章不似《论语》简炼含蓄,也不以严谨见长,但锋利流畅,富于激情,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孙武与《孙子》
▪ 孙武,春秋末年齐国人,与孔子同时而稍早。 ▪ 《孙子》后称《孙子兵法》,是一部专门探讨军事问题的兵书,涉及到作者的战争
观念、战略思想、具体作战指导原则以及治军理论,显示了其谨争慎战、崇谋尚智 和将善兵能的基本思想,形成了许多精到且传世久远、家喻户晓的格言警句和成语。
▪ 《论语》即孔子弟子及再传 弟子专门记述孔子言行的语 录体散文。凡二十篇,篇中 又分若干章节,不相连属。 篇章之间内容安排比较散乱, 尚未经过有机组篇和构思。
《论语》的文学特征
▪ 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以记言为主, 常常只以“子曰”形式单纯记录孔子言 论,成为展示孔子思想的一种方式
▪ 在记述说话人言谈话语的同时,还记下 了当时的对话过程和具体情景,从而形 成一些曲折有致、风趣幽默的记述片段。
读先秦诸子散文有感_作文1850字_读后感作文_
读先秦诸子散文有感先秦诸子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学术思想浓厚。
那我们该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读先秦诸子散文有感,一起来看看。
读先秦诸子散文有感篇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一点大约没有什么问题。
但什么是“仁”,说法就很不一样。
孔子自己,就有好几种说法,比如“爱人”(《论语·颜渊》),比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比如“克己复礼曰仁”(《论语·颜渊》)。
我自己比较认同的,是孟子的说法:“恻隐之心,仁也。
”(《孟子·告子上》)仁,当然不等于“恻隐之心”,所以孟子没说“仁,恻隐之心也”。
不过,一个人如果有了“恻隐之心”,那就是“仁”,或者说就有“仁爱之心”了。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先看什么是“恻隐之心”。
恻和隐,都有忧伤、悲痛的意思。
所以,恻隐之心,就是“忧伤之心”,就是“悲痛之心”。
这又有什么稀罕呢?谁没有忧伤?谁不会悲痛?原来,恻隐之心,并不是自己悲痛,自己忧伤,而是能够体验到别人的悲痛,别人的忧伤,从而不忍心让别人悲痛忧伤。
所以,恻隐之心,其实就是同情心、怜悯心。
它的基础和核心,则是“不忍之心”。
这个“不忍之心”,孔子没说,孟子讲了,在《梁惠王上》。
我们且来看孟子和齐宣王的这段对话:孟子说,臣下听人讲,有一天,有人牵着一头牛从堂下走过。
大王问他,这头牛要牵到哪里去?那人说,牵去宰了,用它的血来衅钟。
大王说,放了它吧!我实在不忍心看它哆哆嗦嗦的样子,毫无罪过却要去死!但是衅钟的仪式又不能废除,结果大王便用一只羊换了这头牛,有这事吗?齐宣王说,有。
孟子说,老百姓都认为大王小气吧?齐宣王说,是呀!不过齐国再小,寡人也不至于连一头牛都舍不得。
实在是不忍心看着它哆哆嗦嗦地无罪而死,这才换成了羊。
孟子说,老百姓这样讲,并不奇怪。
要说“无罪而就死地”,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齐宣王说,寡人也讲不清是怎么回事,看来只好让老百姓说寡人小气了。
孟子说,没关系。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诸子散文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
《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
《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1)第一阶段为春秋战国之交,代表作品为《论语》与《老子》,该阶段的特点是以语录体为主。
《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老子》还缺乏充分展开的论述,还不是结构完整的说理文,但它和《论语》都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2)第二阶段为战国时期,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该阶段的特点是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
《孟子》长于论辩,其巧妙灵活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尤其是类比推理和_二难推理的方法。
使文章具有雄辩的力量。
《庄子》的说理则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庄子》中的许多篇章虽然围绕论题仍有不少对话,但许多篇章不是整篇采用问答式的对话结构,而是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并且在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辨结合在一起,就文体形式来说。
别具一格,可算是抒情性说理文。
(3)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其特点是形成了典型的说理散文。
荀、韩之文,往往是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一体,表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
从此以后,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孔子》: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 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 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 而开。 钱穆《孔子传•序言》: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 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 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 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 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 比伦。
曲阜孔庙大成殿
曲阜孔庙大成殿龙柱
曲阜孔庙十三碑亭
曲阜孔林神道
曲 阜 孔 林 孔 子 墓
南京夫子庙
浙 江 衢 州 南 孔 家 庙
苏州文庙
四川德阳文庙
文庙
台北孔庙
越南河内文庙
日本长崎孔庙
德国科隆孔庙
美国华岗大成馆
《论语》的编撰
诸子著作
百家争鸣:由于先秦诸子代表的阶级和阶
层接触的实践范围、接受的思想文化影响 均不相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 和理论体系,发展成不同的派别系统。 诸子散文:诸子的著作在内容性质上属于 思想学术范畴,但从其形式表达和语言文 字运用的角度看,则属于散文作品。
诸子散文都是理论性著作,在散文发展史上的贡献主 要体现在论说水平的提高上。奠定了古代论说散文的 基本形式。 提高了论说散文的表达技巧。
《论语》尚称不上真正成型的文章
《论语》每篇有多少不等的章。有的接近40章, 有的只有3章,甚至1章。 每篇取首章首句二或三字为标题,内容没有明 确的中心,也不构成完整的体系。 每章是一条独立的内容,章与章之间互不连贯, 甚至有的章内容、文字重复。
《论语》只提出论断,不作论证阐述,近于格言警句。 这是由《论语》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 – 长者对弟子的教诲,具有权威性和可信赖性,不必 如向人主般的论证; – 孔子极善于从普遍的日常社会生活实践中,直接提 炼、概括、升华出合乎规律性的理性结论,它们都 是人人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曾经感受过的,就像几 何公理那样,根本不需要论证。
例三:论为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 也。(俸禄)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先秦诸子的共同特点:
立足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面对社会和人 生,作富有理性特色的思考,力图对自然 和社会的存在,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道德形式,伦理关系,人生价值以及人的 主体思维、感情欲求的发展,做超出感性 经验范围以上的、具有理论性原则性规律 性的说明、阐释和总结,以求从中寻找出 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设计出社会发展的 蓝图。
四、《论语》通过精炼概括的语 言,叙述了简单的故事,反映了 孔子与他人的关系,展示了一系 列人物的性格。
例十:孔子与弟子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 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 暴虎冯河(徒手打虎过河 ),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子曰:由之瑟,奚为於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 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食夫稻, 衣夫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 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二、《论语》在取象用象上自然
多变,不着痕迹地融化在叙说、 议论、评述、感叹中,并能赋予 简单凝练的意象以多重的丰富内 蕴。
例六:取象用象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gū,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
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后来觚被改变了,所以孔子认为觚 不像觚。)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xin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 舍诸? 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yùn藏)匮而藏诸?求善贾而 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例九:人物形象
子见南子(卫灵公的宠妃) 。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 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原壤(孔子旧友)夷(双腿分开)俟。子曰:幼而不孙弟 (逊悌),长而无述(说)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 叩其胫。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 而往拜之。遇诸涂。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 使之闻之。 师(乐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 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孔子的贡献
把他以前的中国思想文化做了比较全面的清理总结,并 传输给后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主要基础。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授徒讲学之风。一生发愤忘 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把主要精力用在 思想文化方面,目的是希图在总结历史遗产的基础上, 寻求出理想的政治、道德、伦理规范,确立一个能体现 这些规范的理想人格模式,并由此确定解决社会现实问 题的方案和途径。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 子夏。
孔子祖先是宋国人,为殷商苗裔,但至孔子时已从贵族降到一般平 民。他早年受到了比较全面的文化教育,也从事一些平凡的工作。 有短暂出仕经历,后来周游列国,屡不得志,晚年整理文献,教授 生徒。(50岁后在鲁国做过短期的官员,先任中都宰(汶上的行政长官),
后任鲁国的司空(主管工程建筑)和官刑狱的大司寇。在鲁国司寇是“摄 行相事”,相当于代理宰相。 )
例二:论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 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三、《论语》通过精炼概括的语言, 塑造了一个有个性、有血肉、有多 重性格侧面、有七情六欲的灵气活 现的孔子形象。
例七:人物形象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苟有用我者,期月 (一年)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周道在东方复兴)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 也,后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 如予何?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子曰: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之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例五:语调变化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 可杇也。於予与何诛(责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 忍也?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 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 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礼乐制度) 。
二、《论语》的文学价值在于语言的运用水平
《论语》的结构形式是一种最简单的结 构形式——对弟子(包括时人)的简短 教诲或应答,但在这种极其简单的甚至 可说是单一的形式中,语言的运用却有 极丰富的变化,其总体风格是自然、成 熟、老练,有着极强的表现力。
《论语》语言艺术
一、孔子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
观点时,不是干巴巴地直白训 诫,而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显示了对语言无穷丰富的潜在 功能的熟练掌握。
孔子其人其事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按: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又加了
两个字叫“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又加了两个字叫“大成至圣文宣王”, 清代又加了两个字,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
孔子(公元前 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昌平乡陬邑 人,思想家和教育家,《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例四:语调变化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 至於斯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 也!
是孔子从事教育活动的产物。《汉书· 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 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的成书约在战国之初,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 成。书中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 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学术思想、教育思想等等。《论语》 的传本,在战国至汉初,主要有《鲁论语》、《齐论语》、《古 论语》,现在通行的《论语》是《鲁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之名,乃编纂者所定。一般认为,“论”即论次编纂, “语”即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语经论纂,故称《论语》。
《汉书· 艺文志》著录有儒、道、阴阳、法、名、 墨、纵横、农、杂、小说等10家 。其中最有代 表性的是儒(以孔子 、孟子为代表)、墨(以 墨子为代表 )、道(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 、 法(以韩非子为代表)4家 。 代表他们政治和 学术观点的著作分别是《论语》、《孟子》, 《墨子》,《老子》、《庄子》,《荀子》, 《韩非子》等
诸 子 散 文
时代:兼并战争、政治变革,王室衰微、社会风气衰 变,思想界活跃。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一个新的思 想家阶层,他们有的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卿相之 职;有的虽一度出仕,但以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为 主;有的则终身为“处士”、客卿。 他们以从感性经验中抽象升华出理性原则为己务, 其活动富有高层次的思想文化特色。后代习惯尊称 他们为诸子。诸子以散文作为发表、记录自己言行观 点的载体。 丰富多彩的譬喻、深刻隽永的寓言、博大精深的哲学 理论,使诸子散文成为古代文学中的典范。